㈠ 請問長沙中小學輔導文化課強化銜接哪家不錯高中生物理輔導提分班京翰怎麼樣
電學實驗是高中物理的難點,也是高考常考的內容,因此一定要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在做實驗回之前一定要弄答清楚實驗的原理及步驟,注意觀察,做好每一個實驗。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實驗,並且到實驗室進行驗證。這對實驗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幫助。學大輔導物理不錯。
㈡ 怎樣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及對策
轉自:松柏中心學校課題組
我們時常聽到有的學生家長說:「我的孩子在小學數學考試成績大多都在八十分以上,很少有不及格的情況。怎麼升初中後數學成績下滑這么快?」,我們調查了幾屆六年級學生升入初一後的數學成績發現的確存在這一現象。走訪其他學校,發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目前隨著新課標的深入落實,中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脫節現象日益嚴重,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由於新知識的增加引發了許多的變化,視野的擴展、思維方式的改變致使一部分剛步入初中門檻的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導致成績一時明顯下降。按照思維發展規律,思維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如何縮短這個過程?如何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使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本文就銜接問題及對策提出粗淺的的看法,供同行們商榷。
一、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
1.從小學到中學數學知識從橫向、縱向兩方面擴展
(1)數的范圍發生了變化
從小學進入中學,學生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測量溫度,當氣溫在零度以上時,學生能用小學所學的數表示其溫度的高低,但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難以用小學所學的數表示了。再比如,測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為零界面),用小學所學的數也就可以表示了,但測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深度時,又如何表示呢?為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引入了「負數」的概念。這樣初中所學的數,就由小學所學的正整數、正分數和零擴大到包含正數、負數和零的有理數范圍。隨即又出現了一類新的數,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積為2,它的邊長是多少?於是又引入了無理數的概念。數的范圍又擴大到包括有理數和無理數在內的實數的范圍。
(2)數的形式發生了變化
在小學范圍內,解決實際問題,是可視為實物個數的數通過運算得出結論。升入中學,數的范圍擴大到有理數和實數之後,與小學相比難度大大增加,其形式上也發生了變化。一個點、一條線段的長度、一個數值都可用一個有理數或無理數表示出來了。但是另一類數又如何簡單地表示呢?比如:用n表示整數,2n就表示偶數,2n+l就表示奇數,這樣就解決了所有奇偶數的表達問題。一個簡單的代數式就表示了無數個現實的數,變數之間的函數關系等,使學生由常量數學走入變數數學學習,這樣的變化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 3)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生了變化
在未引入代數知識之前,解決實際問題大多用的是算術方法,即由若干已知數值,採用的直接推出的辦法得出結果。而引入代數概念後,給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更加簡捷的途徑。把問題中給出的己知量和問題所求的結果——未知量,均視作已知,按照數學邏輯,建立等量關系,然後通過運算求出未知數。這種方法就是方程的思想方法。
所以小學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是直推法,由己知數間的關系直接推出結論。中學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是假設法,即先假設所求的未知數為己知數,把它和其它已知數按照題中所給出的關系組成等式,然後再通過求解得出結論。
(4)幾何拓展,不斷提升
新課標對幾何內容的安排採取了首先是直觀和經驗,接著是說理與抽象,最後是演繹的方案。以直線形為例,先藉助直觀認識一個直線形,進而藉助多種手段合乎情理地發現它的某種幾何性質,接著通過演繹推理把這個性質展現出來。在幾何內容上從小學到中學的變化,實際上是從「實驗幾何」過渡到「推理論證幾何」。推理幾何仍是傳統難關。
2、教學方法法銜接問題
目前,「銜接」上最大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的嚴重脫節。小學教學進度慢、坡度緩;而中學教學進度快、坡度大。小學直觀教學多,練習形式多;而中學直觀教學少,練習形式少,教師輔導也少。小學重感性知識,口頭回答問題多;而中學重理性知識,書面回答多。小學強調直觀演示、偏重形象思維;而中學強調推理論證,偏重抽象思維。所以學生剛進中學感到不適應。
3、學習方法銜接問題
小學階段科目少,內容淺,而中學課程增多,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由具體發展到抽象,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認識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期」,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
4、學習興趣的銜接問題
學習興趣是對學生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傾向。如對數學有興趣,則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能推動學生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灌」和「壓」的辦法,使不少的小學教師把數學課堂教學教得枯燥無味,使不少學生聽到數學就頭痛,對數學學習「望而生畏」。在教師的嚴加管束下,學生雖然沒有興趣,但也只得被動地勉強應付。可到了中學,強調自覺學習,教師稍一放鬆督促輔導,成績下降,學生就對數學敬而遠之。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會引起動機與效果間的惡性循環。
5、作業格式銜接問題
目前,中小學數學作業在書寫格式上有許多地方不統一,小學生長期形成的作業習慣,升入中學後,一下子很難轉變過來,也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例如:計算結果是假分數的,在小學一定要化成帶分數,而在中學就不一定要化成帶分數。又如:在中學不強調區分所謂被乘數和乘數,而在小學被乘數和乘數有嚴格的規定。又如:在中學解題時先要寫「解」,而小學又不要求寫。
二、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對策
要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須要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要從小學角度考慮與中學的銜接,也要從中學角度考慮與小學的銜接。
1、教學內容的銜接
第一個銜接點:由「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
小學數學里的數都屬「算術數」,從「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是數學的一次飛躍,是初一學生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小學里應該為這次飛躍作好孕伏,打好基礎。
1.在揭示整數的概念時,要給數的發展留下餘地,不能說「整數就是自然數」。而應該說「自然數屬於整數」。還可以用如下的集合圖表示整數的范圍,以示整數除自然數外還有其它的數。
2.早期滲透相反意義的量的認識。小學雖不講負數,但表示相反意思的量的名詞述語是比較多的。如「收人和支出」、「增加和減少」、「上升和下降」等。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負數出現作好鋪墊,並可出現符號。
3.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中學生數學里一開始就是利用數軸學習有理數的。因此,在小學里要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在20以內加減法教學中就可孕伏了數軸的知識。在中高年級還應要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小數、分數並作加減計算。
第二個銜接點:由「數」到「式」的過度。從具體的量過度到抽象的數這是數學的一次飛躍,從確定的數過度到用字母表示數,引進代數式又是一次飛躍。從「數」過度到「式」的橋梁則是「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單元前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這部分內容學生必須認真學好,使學生清楚地知道用字母表示數是實際的需要,這樣表示的數和數量既簡單明了,又具有含義的普遍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以後,在計算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充分運用「用字母表示數」的工具。
1.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法則。如:乘法分配律等。
2.用字母表示公式和常見的數量關系。如:三角形面積公式等。
3.用字母表示應用題中數量關系。如:果園里種桃m棵,種梨樹8棵,種梨樹的棵樹是桃樹的幾倍?
第三個銜接點: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渡。
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這是思維方法上的一個大轉折。列算術式解應用題的思維特點是:把所求的量方放在特殊的地位,通過已知量求得未知量。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維特點是:把應用題的「已知」和「未知」根據它們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然後通過解方程使未知向已知轉化,從而求得問題的解答。因此,關鍵是找出數量關系中的等量關系。「簡易方程」一章,重點放在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維方法上。先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來解,然後再進行對照,使學生認清這兩種解法的特點。以後在解應用題時,盡可能用代數式方法解,逐步克服算術解法定勢。
第四個銜接點: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
小學數學里學習的幾何初步知識,是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幾何概念,基礎是屬於實驗幾何的范疇,往往側重於計算,缺少邏輯論證。學習中學平面幾何的關鍵在於需要邏輯推理論證的能力。而在小學,這方面恰恰是薄弱點。從「實驗幾何」發展到「論證幾何」過渡的橋梁則是邏輯推理論證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如下幾方面做好銜接工作。
1.充分發掘小學數學教材里潛在邏輯推理因素。
2.在應用題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說出分析推理過程,並學會語言和數學符號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
3.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適當安排具有推理論證因素的練習題。
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主題內容的深度,從小學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入手,盡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數的實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數式的概念。使學生感到升入初一就象小學升級那樣自然,從而減小對初中內容望而生畏的恐懼感。
對於正負數這一概念的引入.可先將小學數學中的數的知識作一次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注意到數的概念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逐漸發展的,也是因為原有的數集與解決實際問題之間的矛盾而引發新數集的擴展。這樣既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有理數集合,又為再一次擴充作好了准備。引入負數概念時可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通過學生熟悉的問題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就會去積極主動地思考。
現在初一學生年齡大都在11至l2歲,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思維的不穩定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尚未形成,決定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將是初一學生學習數學面臨的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坎。因為學生解題時只習慣於套用小學的老師總結好的公式,屬定勢思維,不善於分析,不善於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狹窄、呆滯,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因此,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發展過程。因為數學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教學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去思考。有些問題同時可用算術方法和代數方法,然後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使學生清晰地理解代數方法的每一步的感受它直接易懂的優越性.從而培養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學方法的銜接,首先是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有效地改進教法,搞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採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因勢利導,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要活躍學生的思維,有賴於教師在教法上的新型多變,正確、合理、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能正確地順利地解決一個個習題和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其次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小學起就要抓緊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學習方法的銜接
教師重視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做好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關鍵。
(1)預習方法的指導
小學階段一般不要求學生預習,到了初一學生大多不會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既使預習也僅僅只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因此,教師要注重預習指導,加強預習訓練。在指導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章知識的概況。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問題去聽課。只要學生認真預習,聽課時常常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就會逐步嘗到自覺學習的甜頭。從而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預習前教師可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的指導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①聽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②聽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③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④聽懂例題解法的思路及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⑤聽好課後小結。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鴨式」、「滿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講授時機,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是指學生思維。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邊聽邊思考;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③善思,由聽到的和觀察到的去聯想、猜想、歸納:④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①記筆記服從昕講,要掌握記錄時機;②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③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使學生明白「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3)課後復習鞏固及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
初一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同時記憶公式、定理(記憶方法有類比記憶、聯想記憶、直觀記憶等)。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范、條理要清楚。初一學生做到這點很困難。指導時應教會學生:①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②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③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這里教師的示範作用極為重要,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跟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
在進行平時的課堂小結、單元小結或復習總結時,初一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教師帶著去復習總結。我們認為從初一開始就應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習總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相當於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目的類型及解題方法。
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學生總結與教師總結應該結合,教師總結更應達到藉煉、提高的目的,使學生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4、學習興趣的銜接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保護和培養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願望和由此萌發出的學習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與學的統一性的起點,沒有興趣,沒有求知慾,何談提高教育質量。激發興趣首先應抓住課堂教學的引導這個環節,運用恰當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因大部學生對同一目標的興趣的穩定性、持續性都較差,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參與狀態,防止學生興趣減退,保證學生參與的持續性,提高參與質量。隨著參與興趣的產生,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個別學生會出現與眾不同的參與行為和獨特的參與方式,影響到課堂秩序,教師應該以適當的方法巧妙糾正,做到既要引導全體進入角色,又不至於傷害其參與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生動的事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和藹親切的笑容,幽默詼諧的語言,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所以,在小學,教師要是以鼓勵、誘導、啟發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中學教師也要繼續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銜接工作。
5、作業書寫格式的銜接
中學數學的表達式也可以先滲透到小學高年級。如:運算律用字母表示,圖形的面積、體積、周長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幾何圖形用字母註明,計量單位用字母表示等。這樣做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並不困難,並且有利學生用符號進行思考,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六年級升入初一後,教師要對作業格式做統一要求,嚴格按照要求的格式認真書寫。在測驗時,可以對書寫格式賦予一定的分值,而平時要多次強調,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會很規范的書寫了。
6、中小學教師間的有效聯系推進中小學數學銜接
打破中小學校與校之間的界限,給中小學數學教師多提供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多交流,多探討,加深相互學段的學生的了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老師可以藉助網路平台加大交流力度與深度。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牽頭帶領相關教師多進行互動式教學,多安排一些集體教研的時間。作為老師,尤其是初一的老師更應當主動求教,為學生順利實現中小學數學銜接提供幫助。
總之,解決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既要注意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又要注意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過渡;既要彌補舊知識的缺漏,又要認真鞏固新知識;既要面向大多數,考慮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從小學角度做好銜接工作,也要從中學角度做好銜接工作。
㈢ 如何做好小學和初中的銜接教學或初中與高中的銜接教學
到了初中,學生從語言的積累階段進入了語言的擴展和使用階段,詞彙量的加大、語法的運用、內容逐漸復雜,難度也隨之增大。教學要求從聽說領先,逐步向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移。學生要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要求。否則就會造成強烈的兩極分化,造成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的焦慮。這就要求我們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上要全面思考,解決好中小學英語教學之間的銜接問題。
第一,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由於小學英語處於開設初期,師資力量匱乏,許多學校都存在非英語專業教師擔任小學英語教學崗位。主要表現在未受過專業培訓就直接上崗,自身語音語調不標准、基本語法知識不正確,導致學生出現錯誤性知識。所以難免受到中學英語教師的抱怨。近幾年來,通過在甘肅省全省范圍內做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欣喜地看到小學英語教師隊伍越來越專業化,教師起點高了,他們的工作重心就直接落腳在教學方法和經驗探討上。鑒於目前蘭州市區許多孩子在入學前接觸過英語,家長和社會對小學英語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小學英語教師絕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要從自身的語音、語調、英語基本知識和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第二,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多年來部分人把小學英語作為副課對待,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諸多因素導致了中小學英語接軌時,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對小學開設英語課的種種看法。家長對子女的關注僅限於是否會讀單詞、句子,社會對於小學英語的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新課程標准頒布以來,明確提出小學生畢業,英語要完成二級目標。許多小學英語教師雖然學過多次新課標,但領悟到的真諦卻是鳳毛麟角,他們認為小學英語只要聽聽說說培養興趣即可,沒有中、高考那樣的壓力,學校領導、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學多少算多少,沒學會的進入初中以後,中學教師會重新教。
笫三,要領悟課標真諦。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為「我要學」,關鍵在於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應多鼓勵,少責備,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教師要想辦法提高課堂效率,備課就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具體學情,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重要內容反復操練。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無論是課堂設計,還是作業布置以及詞彙、課文默寫,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培養他們學會自覺預習、復習,獨立作業,形成良好的聽、讀、說、寫習慣。由於小學英語課堂要求低、節奏慢,有時間精雕細鑿。在課堂上教師積極創設情境,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活躍課堂氣氛,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學習英語和「玩」差不多,學生自然興趣盎然。隨著詞彙量的積累、年級的升高,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不管教材中是否出現語音教學,教師都應教給學生通過語音、字母組合、詞綴等記憶單詞的方法。特別是培養六年級學生學會隨堂記筆記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第四,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句教育名言。「只有營造蹲下身來與孩子說話的教育氛圍,才能誕生富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下一代。」教師只有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消除畏懼心理,才有可能願意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探討,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狀況。師生的情感交流不應脫離英語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課堂上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份責任、耐心和鼓勵;課余盡可能抽時間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學習英語的體會,及時了解學生學習英語遇到的困難,以便能夠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對於暫時落後的學生,更要耐心有佳,採用分層輔導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覺得各有所學,各有所獲。所以教師既要成為學生的良師,又要努力變成學生的摯友,才能吸引學生進入小學英語。
第五,要搭建中小學溝通的橋梁。一直以來,中學英語教師責怪小學英語教師沒有為學生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英語教師又埋怨中學英語教師沒有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味強調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成績,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中小學英語教師應加強溝通與聯系。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熟悉初中階段的英語教材,了解中學英語的教學情況。特別是初一教材,對初一全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總體的把握。小學英語教師還需要經常到中學去聽課,了解中學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以及具體教學內容和常規要求,與中學教師進行交流時,小學英語教師要及時反饋小學的教學情況,讓中學英語教師了解小學高年級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共同探索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順利銜接的方法,使中小學英語教學順利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是當前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英語教和學中的一個難點。它不僅是知識的銜接,還包括濃厚的學生學習興趣、情感和態度、有效的學習策略以及寬闊的文化視野等全方位的銜接。解決這一問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中小學英語教育急待完善的教學觀念。因此,建議各位小學英語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探索和反思,力爭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有效地探討並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辦法,幫助學生從小學向初中的順利過渡,為學生可持續性發展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總之,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關鍵在教師,同時還必須引起社會、領導、學校、家長等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齊心協力,共同解決。
㈣ 如何有效銜接中小學數學
1)立足於新課標和教材,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教學。
在教學中,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適度加快教學節奏,以適應初中數學的快節奏教學;在知識導入上,多由實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後變通延伸用活課本;在難點知識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對教材作必要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並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點作必要總結及舉例說明。
(2)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網路。
中小學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有理數、三角形等,到初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圍擴大了,有些在小學成立的結論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小學教師不要把內容講得太死,可以適度說明這些內容到初中學習時是有所變化的。
(3) 重視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小學數學的概括性不如初中數學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所以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歸納,要求學生應具備善於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能力。在單元結束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章節小結;在解題後,積極引導學生反思:思解題思路和步驟,思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特別是用方程來解。由此培養學生善於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習效率。
㈤ 中小學語文學段銜接,我們准備好了嗎
語文教學銜接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那麼,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呢? 1 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學、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教學目的,就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而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影響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以及學習習慣,進而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探討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途徑和方法,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特別是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非常必要。通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發現,進行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是可行的,其原因在於中小學教學、學生學習語文的空白點是可以找到並予以加強的,關鍵是小學與中學的相互延展、靠攏、銜接和磨合。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延續性,哪個環節出了偏差或問題,都將影響學生的語文能力,而現今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是結合的依據,也是進行教學銜接的依據。 2 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的策略2.1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小學初中齊抓共管是前提。小學和初中的教師、學校領導要有九年一貫制的思想,以素質教育為總體目標,轉變各自為政的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為中小學銜接問題的解決提供根本性保障。小學尤其高段教師要有銜接意識,以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習慣為重點,為初中語文教學打基礎,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持續提高;初中尤其是初一的教師更要有強烈的銜接意識,經常想到與小學教學的銜接問題,關注學生的原有基礎,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發展。2.2 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3 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與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指導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環節;怎樣掌握好基礎知識;怎樣進行文段閱讀;怎樣做好知識整理與歸納;怎樣運用科學記憶法來提高學習效率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為學生釋疑解難。總之,教師要盡力使學生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 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教師要延續小學老師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根據初中新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掌握程度,實行分層次地教學,選擇一些活潑有趣、學生樂於接受的語言材料,靈活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堂交流互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互動過程中進行鼓勵,緩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慢慢融入到初中課堂的教學氛圍中來,以行之有效的教學銜接策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5 溫故知新,適當復習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易有諸多不適應,適當復習一下舊知識十分必要。一是把握住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這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二是根據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重視形象思維。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的視聽效果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㈥ 如何做好中小學銜接
您好!我是精銳慶春路的徐老師,要想做好中小學銜接,要:
(1)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正確認識到自己是中學生而不是小學生了;自己是
少年而不是兒童了;
自己面臨的是一個新的起跑線,
要迅速起跑,
通過合適的途
徑展示自己的特長,不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
(2)要正確交友。相對小學而言,中學生的成長成熟更需要依靠外來的包括
友誼的幫助。中學生對友誼的需要更強烈,理解更深刻,要求也更高。但缺少的
是正確的交往、溝通技巧,朋友之間造成的誤解不易識別,不小心會交上「損
友」;自製力不夠易沖動,容易破壞友誼等。
(3)要嚴於利己。對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要嚴
於律己、樂於助人,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不做有損他人、班級、學校的事,會
以誠懇、公平、謙和、寬厚之心對待別人,容忍別人的短處和偶爾的過失。忌恨、
多疑等不健康的心態,必將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4)要積極參加活動。要抓住一切機會,積極參加學校、年級、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以恰當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長,在活動中提高自己,在活動中增進了解,獲得友誼。
(5)要制定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與生活計劃,提出近期、中期、長期目標,並腳踏實地落實好各項目標。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三、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
要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作為任課老師,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課標與教材(學校要給學科老師准備),即小學任課老師(特別是高年級老師)應了解初中相應學科的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及特點(特別是要熟悉初一年級上學期的);初中任課老師也應了解小學相應學科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及特點(特別是要熟悉小學高年級的)。譬如,從數學科來看,小學數學學習非負有理數集且重在運算,初一年級第二章引進負數概念後,把數的概念擴展到有理數集,雖然也是以運算為主,但由於出現了符號法則,絕對值概念等,學生會感到不適應;小學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初一年級第三章雖然一開始也學慣用字母表示數,但是內容更加深入,尤其學習代數式學生會感到困難;小學雖然也學簡易方程,但解方程的理論根據初一才出現,解法也有所不同;小學也習解應用題,但與初一學習應用題的思路、解法是不同的。小學算術解法是用已知數的四則運算寫出表示未知數的算式,而方程的解法是找等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點學生感到特別困難諸如這些問題任課老師一定要心中有數。
此外,
還要抓好摸底、
復習測驗。
要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
在新生入學時可進行必要的摸底小測驗,
了解學生知
識缺漏,
還可向小學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以及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以便能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教學。
四、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1
.小學生學習心理和小學教師的一般教法
(
1
)小學生學習心理。小學生機械識記能力較強,自我表現欲強,喜歡別
人表揚,但理解能力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製力較差。無論管理上,還是學習
上基本依靠老師。
(
2
)小學教學方法。小學由於科目少,而且每節課的授課內容也較中學少,
所以課外課內的時間較充裕,
教學方法上多數採用講解法、
談話法,
高年級有時
採用討論法、探究法。一般來說,小學老師教態較親切,課內提問次數較多,有
時一堂課內每位學生都可能有被問一次的機會,
問題多半講得較細,
有時還可反
復講、
反復練。
尤其小學高年級教師的教學經驗普遍更豐富
(有的教師長期在高
年級「把關」),所以大部分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學的
有關知識的。
但是,
為了使小學生進入初中後能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
小學高年級的教師
也要了解初中教師(特別是初一教師)一般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中有意識地、
適當地使用一些初中教師的教法。
同時,
還要向學生介紹初中教師的一般的教學
方法。
這樣使得小學生未進入初中之前就能對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有所了解,
為
中小學教法的銜接奠定基礎。
2
.初一新生的學習心理及初一教師應採取的教法
(
1
)初一新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心理基本上還具有小學學習心理。
(
2
)初一教師應採用的教學方法。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和每節課的授課內容
都比小學多,課內外的時間都比較緊,課內提問、練習、輔導、講解都不可能像
小學那樣頻繁,
那麼多,
那麼細,
但由於初一新生基本上還具有小學生的那種學
習心理,所以初一教師教法一般來說,開始一段時間(前
3
個月)應順應小學教
師的教法,
教學的內容少一些,
進度慢一些,
這種少與慢是為了今後的快。
因此,
初中老師應到小學高年級去聽課,
應虛心向小學老師學習,
吸取小學教師教法的
優點。在具體講授每節課知識時,做到「八個字」,即形象、直觀、對比、有趣
等;
做到
「四個多」
,
即課堂上盡可能多提問
(但要提到要害處,
不要什麼都問,
也要反對滿堂哄的提問方法)、多啟發、多表揚、多練習。當然在初一上期中以
後也可適當採用其他一些教學方法,
如課改所提倡的
「自主、
合作、
探究」
學習,
甚至是單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課題研究法等,但不能操之過急。
在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
不管採用什麼方法教學,
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注意啟發式教學,
特別要注意情感教學,
還要加強對學習困難生的個別輔導,
使
這部分學生不至於在初一就落伍,
失去學習的信心。
作業的檢查和批改也要加強,
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評價、及時矯正。還應告訴學生,由於初中階段科目更多、
內容更深、
時間更緊,
所以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小學老師不可能完全一樣,
應
該要求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盡快地適應初中老師的教法。
五、做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1
.學習習慣方面
在小學階段學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做作業認真、字跡工整,坐
姿端正,回答老師提問大膽、踴躍,這些好習慣在進入初一後,就要求學生繼續
保持,
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
如作業的規范化問題,
應在入學後的一至二個月內
達到要求。
還應要求學生從初一開始就要養成制定學習計劃、
科學安排時間、
勤
於思考、善於觀察、大膽想像、勇於探究的好習慣。
2
.學習方法方面
小學和初中應有所區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的差異,
小學生通
常是老師課一講完就可以動手做作業,
即使有些課外作業遇到難題,
大部分家長
可以幫助解決。因此,學生往往產生一個錯覺,認為學習就是背書、做習題,從
而養成重記憶輕理解,
重做題輕看書的不良習慣,
這對學好初中課程是很不利的。
作為初中一年級的老師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應當告訴學生,
必
須改變小學的學習方法,而要養成課前(內)自覺預習(教師應給出提綱、指明
預習的范圍和任務要求),作業獨立思考,學會小結歸納等正確的學習方法。這
些習慣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學時就開始抓。
3
.相互了解
初中一年級老師應該了解小學生一般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在初一年級的上學
期盡可能照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小學高年級教師也要了解初中學生的一
般學習要求與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逐步地靠攏初中的學習方法,
使學生進入初中
後,能較快地適應初中的學習方法與要求。
中小學的銜接問題,
是我們教育教學領域內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要做好這
項工作,
任務非常艱巨,
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工
作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
要使中小學銜接工作形成一種制度,
中小學校都要排
入學年度工作計劃,並抓好落實。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小學教師一定要加強團結,
互相配合,取長補短,要以教育事業為重,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埋怨,否則,
要做好中小學的銜接工作是不可能的。
㈦ 如何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學生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思維模式會有一個質的跨越,對於數學科的教學來說也面臨著由算術教學過渡到代數教學、從簡單的平面圖形的認識向立體的、三維的幾何圖形縱深發展。學生的思考深度陡然增加,學生的思維廣度驀然拓寬。如何讓學生平穩的進行過渡,的確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中小學數學教學知識銜接的問題。對這一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一、重視中小學數學內容的銜接:
1.數與代數領域的銜接
「數與代數」是中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
在小學,主要指數與數的運算(這里的數主要指非負有理數,即所謂「算術數」).
在中學,除了數概念擴充到了實數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式的運算.從小學學慣用字母表示數開始,到中學進一步研究數字與字母的運算,即研究代數式.在此基礎上研究代數式的運算及關系(相等與不等),由此而成的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就構成了初中數學中數與代數的基本部分.
於是,從小學到中學,數與代數領域的主要變化就是從數字的具體運算到代數式的形式化運算的轉變.為了順利完成這一轉變,在初中低年級階段,要積累一些「半形式化運算」的經驗.
此外,在數與代數領域,中小學數學的另一個重要銜接點是列簡易方程.
簡易方程是中小學都有的內容,但在小學,由於學生受算術思維的影響,所列出的方程往往不能體現方程的核心思想。若從做好中小學銜接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得引導學生理解:列方程過程中,重要的是未知數要參與運算.列出像1200+100=x 這樣的方程,說明學生思維方式實質上還是算術的,而不是代數的.而引導學生思維方式從算術思維逐步向代數思維轉變,無疑是中小學數學教育銜接的重要內容.
思維方式的轉變是依賴於載體的,這類看圖列方程就是培養學生代數思維方式的重要載體,應該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
面對小學數學中所提到的方程的解法,絕大部分依賴於學生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熟練程度。逆運算在簡易方程的解法上佔主導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這種解法並不是方程思想的主旨。所以我們在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時,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在學生仍然用算術方法考慮列方程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讓學生自己發掘代數思想的優勢。
2.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銜接
在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的初步知識,認識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直觀感知.初中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圖形與坐標、圖形與證明等內容.認識方式也從直觀感知到「說一點理」「說理」,即由直觀感知逐步過渡到邏輯論證.要順利實現這個領域的銜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逐步理解說理是必要的,逐步學會怎麼說理.
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逐步讓學生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比如,「因為這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因為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兩個銳角這和是90度」,等等.在說理時,可以不那麼嚴密,但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科學性,
其次,我們應該努力讓學生體會推理論證的必要性.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小學,學生已經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動,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初中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主要要渲染這樣的事實:一個三角形,無論形狀如何,無論大小怎樣,它的內角和無一例外都是180度,這是為什麼呢?並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在小學時,我們量了一些三角形的內角,發現內角和都是180度,但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三角形拿來一一檢驗,有什麼辦法讓我們能確認所有的三角形(包括我們沒有去檢驗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體會論證的必要性.
第三,初中幾何教學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事實上,有很多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在小學都有初步滲透.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在小學,學生通過操作,已經了解了這個結論.於是,在初中教學這一內容時,就應該從這一起點開始,不必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再組織學生進行測量、猜測等.
3.統計與概率領域的銜接
大家認為,統計與概率領域存在的銜接問題很多.特別是概率領域,因為是新生事物,教材本身在銜接問題上的處理就沒有其他內容成熟.我們認為,搞好這一領域的銜接問題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初中的起點不能太低,避免與小學重復.事實上,由於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有限,分散在各個學段、年級按「螺旋式上升」編寫的,再加上缺少成熟的編寫方案,年級與年級之間相關內容的難度,教學要求之間的差異本來就比較小.若不仔細體會,容易出現要求不明,甚至重復的情況.
其次,在教學一些統計量,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時,要注意科學性.即一方面,要揭示用這些統計量來表徵一組數據的合理性和優勢;另一方面,也要揭示其局限性.小學生可能體會這些統計量的優勢作用更多一些,到了初中,由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逐步發展,應該更多的引導他們考慮這些統計量的局限性.
二、數學思想方法的銜接
數學教學,應該是「雙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統一體,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數學的豐富內涵.對於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階段,主要以滲透為主.這個要求是與小學數學內容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展水平相適應的.中學階段則有更明確的要求,如函數的思想、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等.於是,在教學如何已經滲透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直接的遷移到成熟的數學思想,就成為實現中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
以梯形的面積教學為例,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通常是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即將梯形面積計算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處理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體現了轉化思想,但若從轉化思想出發,即當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如何尋求轉化的途徑,便是轉化思想的運用.面臨求梯形面積這個問題時,已有的知識基礎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已經知道計算方法,而且中位線的引入都應該形成過渡性思考.於是,我們努力考慮能否把梯形的面積計算轉化到與此相關的計算方式上來。
三、教與學的方式的銜接
第一,從教學要求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強調直觀與形象,而初中數學教學更側重於在直觀、具體的基礎上的抽象.在這種要求下,對比小學數學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常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實驗操作、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隨處可見而言.初中的數學教學則更需要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基礎,更注重抽象的數學模型的建立,教學活動常常按「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節奏相對較快.這些要求的不同,突然面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抽象性與快節奏,勢必使學生有諸多的不適應.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認為可取的辦法是,讓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執行數學教學時需要有意地往後後退半步.
第二,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來看,小學數學的內容比較簡單、信息量不大,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較多,講故事、做游戲、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形式常見於小學數學課堂,但初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較多、信息量較大,初中數學教學形式相對簡單、教學各環節的安排目標指向明確,在教學方法上面對更新更高的要求.試想一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僅僅經過幾十天的暑假生活,雖然名義上已成為了一名初中生,但實質上真與小學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因此,對於習慣了小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的「准初中生」而言,突然面對的更新、更高的要求,難免會難以接受,難免會聽不懂,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所以,作為初一的數學教師,不能因為教學內容多而忽視了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選擇的重要性,特別是初一起始階段,初一數學教師應充當半個小學老師的角色,適當放慢教學的節奏與進度,給數學課堂適當添加些小學教學課堂的氣息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數學課堂不僅僅是輕松與快樂,隨著新的數學知識的引入和內容的增多,數學課堂將更加富於挑戰性.
第三,從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來看,中學數學教師更多地關注通性與通法,而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則過多地關註解決某類具體問題的特殊技巧.廣義上看,不論是「通性通法」還是「特殊技巧」,都屬於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范疇,不同的是「通性通法」是「大巧」,而「特殊技巧」只能算「小巧」.例如,在解分數應用題時,小學生常常會脫口而出:單位量已知用乘法,單位量未知用除法.在解行程問題應用題時,學生又會熟練地說出相遇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和,追及問題是路程除以速度差,等等.學生往往記住了這些結論,而忽視了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分析,從而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教學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學情出發,根據自己的教學特色設計出一種適合自己的過渡模式,使學生由內而外的做一個平穩的過渡,不但能夠合理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更痴迷於數學學習,這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㈧ 什麼是中小學教育銜接
就是小學畢業後為了更好的進入初中而進行的小學內容復習與初中內容的預習
㈨ 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作家劉青說:「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確實,人生最關鍵的只有幾步,如果每一步都比別人強一點點,那麼幾步下來,你的優勢將十分明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孩子們在一步步成長,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如何在這關鍵幾步邁好,顯得尤為重要。許多的小孩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都是歡天喜地的,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可在小學到初中的這一步中卻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學生學習勁頭不足,興趣銳減;家長疑惑不解;中學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怎麼一屆不如一屆?……面對這些問題,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中小學教材的不銜接,有的說是中小學教師教法的不銜接……確實,初一的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掌握中小學語文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有的放失,提高教學質量。
一、 新與舊的銜接
1.教材--瞭然於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把解讀教材當作一項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讀到位才能實現由用教材教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轉變,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質量。 [1]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對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次的理解,教師教學節奏偏慢,教學時間相當寬裕,學生只要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就能較輕松地取得好成績。一到中學,教學任務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要求高了,學習的密度大了,教師的教學速度自然就快了。可學生經歷了一個暑假之後進入中學,本來是興致勃勃、滿懷憧憬未來的,然而大量需要記憶,需要分析與理解的知識一下子涌了進來,老師也不再如同以前的老師那樣慢條斯理地講授,節奏變快了許多,甚至單個輔導的機會也急劇減少,學生自然有些望而生畏。那麼此時,急需我們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溝通交流,齊心協力「摸清底細」,參透「新課程標准」,確實把握中小學之間語文各學段的目標,好好利用教材這一工具,幫助學生順利跨上新的台階。
2.溝通--從心開始人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生物,而人的心理則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種事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了。」 孩子從小學進入中學,環境完全不同,此時的心理也不同。尤其在我們農村,六年級時班裡的同學大部分來自同一個村,或者臨村,大家共同相處了六年的時間,已經彼此熟悉相知,培養了一定的感情。升入初中後,很多平時一起回家,一起玩,一起講悄悄話的孩子,現在卻在不同的班級,雖然還是在同一個學校,可孩子們心裡的感覺還是差了很多,特別是那些較靦腆的孩子,總覺得很難適應這個新的環境。我曾問一個女孩子:中學與小學有什麼不同?她說:「剛剛進入中學,那時的印象太深了。因為班裡的同學都在潘徑中學讀初中,只有我一個在南嶽中學就讀。看見別人都是三五成群在一塊兒聊天,我卻一個也不認識,心裡空落落的,感到孤單又無助,很想逃離這里。」雖然她是較特殊的一個,但從她身上,可以折射出剛升入初中的孩子身上的一個共同點: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恐懼感。此時,中學的教師就該抓好起步,關注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適應這個新的環境,為以後的學習掃清障礙。
二、習慣與方法的銜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所以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後的學習路上必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揚長避短在小學階段學生已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坐勢端正,答題踴躍,聲音響亮,書寫端正……這些好的習慣都是小學教師們辛勤培養的結果。如今,跟著學生到了中學,中學的教師應注意學生這些好習慣的「延續」,切勿讓這些習慣走下坡路。一位同行聊起自己小學和中學時的學習:小學時,我們那班的成績挺好。因為老師「抓」的太緊了,對於一些課外書,指導得特別詳細,不但要求我們去看,去背,甚至會抽查或者比賽。那時,很怕沒完成任務被老師處罰,所以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看呀,背呀。那時在班裡我的成績總是第一。可到中學就不一樣了,老師雖說也要求我們看書,可很少檢查,於是我的惰性又「復發」了,所以成績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她的一番話讓我們語文教師該思考如何「緊」,如何「松」,才能讓學生從小學學習平穩過度到中學學習,不至於讓孩子在中小學里,學習的積極性差別那麼大。因為初一學生年齡大多在12~14歲之間,他們的自我意識強烈,「成人感」突出,興趣廣泛。他們有自覺學習的願望,同時又有貪玩好耍的特點。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把握好一個「度」,是相當關鍵的。語文課上,小學教師教態親切,講課富有感染力,學生隨時都在准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一升入中學,教師應當十分愛護學生舉手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否則就會使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在小學階段的中年級,教師已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摘抄的習慣,一直到高年級,學生都能堅持做摘抄。但學生大部分是出於老師的要求才去做的,且對於摘抄的句子大多不能說出「為什麼抄」。少數較優秀的學生在習作中懂得運用自己積累的優美句子,或者模仿他人的寫作優點。到了中學,隨著學生閱讀面的廣和生活的積累,他們會越來越懂得欣賞優美的句子和文章。那麼,中學教師這時一旦讓孩子養成看書獨立思考,做筆記,隨時積累有用的知識的良好習慣時,學生將受益終生。
2.百花齊放「教是為了不教」。課標實施建議中指出「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但教無定法,老師們應在「教」字上下工夫。首先,在小學六年級的學習生活中對閱讀、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僅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在課後的習題中,也僅是以讀悟為主要目標,研討探究性的合作學習較少。基於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辦法。如:課前如何預習,怎樣做好基礎知識,拿到語段怎麼閱讀,每篇課文寫什麼,怎麼寫,用幾句話就可講明白?課後師生一起質疑,培養他的自學能力。這才是真正達到 「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標准。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要跳一跳摘一摘桃子。這樣的循序漸進,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嘗到成功的喜悅。此階段,教師教學的節奏以快半拍為宜。
其次,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節奏則恰恰以慢半拍才妙。從教學目標出發,著重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能力。所謂能力,就是把一系列有關知識經驗加以聯系、組合的能力和把它們加以變化,個別化,變種化的能力。4 例:在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時,不宜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鞏固,完善學生已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共同了解中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一同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對他們的任何一點成績給予高度的肯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獨立能力。把這一個階段當做過渡期,降低學習的梯度,由半撫半放的教學方式走向自主獨立的探究,讓學生在經驗中學--實踐中學--探索中學--解決問題中學,將知識為主的教學轉向能力為主的教學。最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要在實踐中摸索、探究、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學風格,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情感的感染力與影響力,保持高度的積極性,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比如,背誦古詩文時,我們可以組織各小組搞個接力賽或排成課本劇或對詩比拼,甚至可以鼓勵學生提前背誦,將整冊書中需要背誦的古詩文篇目來個「滾雪球」似的背誦。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樂地學習語文。
從小學到中學的這一步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並且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地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還必須得走在他們的前頭,全面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集中精力把勁用在刀刃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㈩ 如何幫孩子做好中小學銜接之一年級
「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正如作家柳青所說,人生最關鍵的只有幾步,每一步都比別人強一點點,那麼幾步下來,你的優勢將十分明顯。
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孩子們在一步步成長,喜悅之情難以言表。 如何在這關鍵幾步邁好步伐,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報特地邀請我市3所名校的老師給孩子及其家長一些提示,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編者
小學一年級: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孩子上學了,是每個家庭一件大喜事。作為家長,您是否已經意識到,您的孩子正面臨人生關鍵的一步呢?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盡早適應小學生活呢?
1、嘗試讓孩子靜心地坐下來。孩子在幼兒園以游戲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到了小學,將被正規的分科課程代替,變成了長達35分鍾的課堂教學還有必須完成的各種作業。當務之急,是要培養孩子靜心地坐下來。您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些小「作業」,如讓他看看畫書、畫些畫等等,要求做這些事時一心一意不講話,不時常站起來走動。開始的時間可以是20分鍾,以後再逐漸延長。
2、給孩子開個「家庭座談會」。開學前,您可以認真地與孩子做一次交談。告訴孩子從上學起,就要努力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養成以下的學習習慣:放學回家做完作業後再玩;做作業前先復習老師講課的內容;按時獨立思考完成作業(由於孩子認字有限,一年級上學期要為孩子讀題);學會預習明天將要教的內容;做作業時仔細讀題目;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一遍;作業做錯後及時訂正等。
3、讓孩子學會擺放、收拾自己的物品。給孩子准備一個小櫃子,有條件的可以准備一個小書櫥,教會孩子將故事書、課本、練習本等能分類擺放。
教會孩子每天按著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帶齊學慣用品。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盒,開始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您要有耐心,從旁多加指點。可先給孩子做示範,手把手地教他,再讓他重復著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賴父母了。免得孩子上學時,您成為經常送學慣用品的「鍾點工」。
4、與孩子共同准備學慣用品。共同准備,一是讓孩子體驗即將作為學生這一快樂的過程,二是從現在開始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培養他們的事應該自己做的習慣。准備的學慣用品是:雙肩書包,一是從孩子的健康著想,最好挑選面料輕薄、雙肩背的書包。二是從審美、安全的角度考慮,選一件孩子喜歡的圖案,書包的顏色要鮮艷、醒目,這樣便於汽車司機識別,可以保證孩子過馬路時的安全。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調整孩子的生活起居習慣。准備一個小鬧鍾,並教會孩子看鍾。您可以有意識地規劃好孩子的作息時間,與孩子共同製作一張作息時間表,並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按照時間表去做,養成孩子自己准時就寢,准時起床的習慣。
6、保護孩子熱愛學習的情感。孩子在幼兒園,對小學生活充滿嚮往。剛上學,學習的興趣、熱情很高,作為家長,要保護孩子的學習情感,時時刻刻給孩子熱情的鼓勵。剛入學的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容易因受挫而灰心喪氣,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您要關注孩子的情緒,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遇到問題,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系。
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您還可以試著為孩子製作一張作業正確率、優秀率統計表,將表貼在牆上。做完作業由孩子自己檢查,全對的,給孩子畫一顆星,不要養成家長代孩子檢查作業的不良習慣;老師評價優秀的,應給孩子熱情的鼓勵。
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是人生的第一次轉折。現在的孩子智力上的差異極小,競爭的是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好習慣終身受益,壞習慣有害終身。良好的習慣要有一個培養的過程,需要家長、孩子及學校共同配合,特別在孩子剛入學階段。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不要讓您的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