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學生缺少閱讀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存在學生缺少閱讀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重要原因是老師和家長都沒有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六年來來,語文源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上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由於閱讀教學的應試負擔過重,功利目的過強,缺乏有效指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中小學生讀書量普遍不夠,讀書時間少;課堂閱讀教學仍以知識體系為主,過多注重詞句、段落、寫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導,講問過多,忽視對閱讀整體性的把握;對學生的閱讀缺乏有人文意義的主題引領和深度指導,使閱讀雜亂無章和淺嘗輒止;忽略學生閱讀時的獨特思想感受和情感體驗,形成共性突出、個性缺乏的閱讀結果;忽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使閱讀成為暫時性功利的短期行為,最終使語文閱讀形成重功利、輕發展;重共性、輕個性;重繼承、輕創新;重認知、輕情感的反文化特徵,造就有知識、沒文化的閱讀者。
由此可見:當前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閱讀目的、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數量、閱讀時間等方面都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會在不同程度上會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
具體到各地區的現實,各地區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習慣、人文素養的不均衡發展的現狀,
㈢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單元導讀,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解讀教材發現,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教材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每組教材的「導語」,通過簡單的幾句話,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簡短的導語點明了本組的主題--童年。後面的課文、語文園地等都圍繞這一專題來安排。這樣的編排體系,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首先關注導讀的導向,並根據導讀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訓練,而且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閱讀導讀的習慣,在每單元學習前花上三、五分鍾讀、議導讀,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正如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毫無興趣,只是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願望」。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個體的自主閱讀。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營造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教師應面帶笑容,和藹親切,愉快的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讓學生想讀、樂讀、真讀。如在教學李白詩歌《望廬山瀑布》之時,先放輕音樂,然後用幻燈或信息技術展示廬山瀑布的奇麗、雄偉、壯觀之景,師生在聲、像情之中進入詩的意境,心隨情動,情動與辭發。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其啟蒙而引其趣」,引導學生閱讀興趣的堅持,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興趣持久。
三、鼓勵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古人雲:「學貴多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家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以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在新課程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去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主動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讀懂文本,讀活文意。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十九課《最大的書》時,教師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就題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如「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稱為最大的書?」「最大的書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的提出為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教師再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並稍加點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的活動的具體特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大膽放權: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膽思考,大膽提問;二是創設民主、寬松的閱讀環境,拓展學生的閱讀時空;三是精心設計「問題」,教會學生質疑,深於文本探究。如教《山行》這首詩時,任讓學生閱讀,品味詩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讓學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時有什麼感受,談體會。
四、教會學法,提高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1、分布閱讀,培養良好讀書習慣。正確朗讀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習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任務,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2、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多元化解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永遠是以問題開始的,鼓勵學生對文本嘗試多角度質疑問難。比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思考點:(1)藺相如會不會與和氏璧一起撞柱子,為什麼?(2)澠池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平手還是分不出勝負?(3)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這一設計,學生閱讀後,會眾說紛紜,思維非常活躍。
3、發展求異思維,突出創新思維。如教學課文《落花生》時,雖文本朴實無華,但真情實感躍於紙上。讓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花生與做人有什麼聯系?平凡與偉大,怎樣理解?
4、拓展思維空間,激勵想像創新。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想像,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思維。如一問多答,一詞多解。教學《跳水》一文時,讓學生閱讀,想像「當船長逼兒子跳水時」,會有哪些結果,你對此有什麼感受?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收獲。
㈣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幾點做法
1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指引著教學實施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學目標更是要在「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有所體現。在「知識與能力」層面上,主要是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領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語文應用實踐能力;在「過程和方法」層面上,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是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所體現的內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比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時,可以這樣制定教學目標:(1)查閱字典,認識「迅、蘊、霎」等9個字,能正確讀寫「祝賀、神氣十足、左顧右盼」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讀懂文章內容,學會理解和關愛別人,回報父母的愛。 2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要依據教學要求制定。在新課標下,語文的教學要遵循語言的應用規律,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教學方法要利於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由於絕大多數人沒有去過,僅靠講述與演示並不能讓學生體驗到桂林山水的魅力,而是需要藉助視頻、圖片和音樂等多種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產生主觀上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上課時情緒的新動向、新思路、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此外,閱讀課文的內涵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只有讓學生走進設定的教學情境,學生才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情境是,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審美發展現狀。 3注重學生閱讀學習體驗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生往往好動,難以靜下心來安靜閱讀,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是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心理發展情況,推薦適當的閱讀刊物和書籍;(2)學生閱讀後,組織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學會表達。小學生往往具有很強的表達慾望,但又缺乏表達技巧,教師可以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時也能增加學生閱讀的成就感。(3)布置教室環境,如牆壁張貼卡通、自然畫卷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㈤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怎樣
一、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一)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二)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路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並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四)精心設計訓練。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作業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抓扎實訓練,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實際,靈活的對教材進行增刪調整,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與教材、教師、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的主角;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全面的語文實踐,即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興趣的培養。
(一)識字教學。
增強對漢字規律的科學認識,引導學生按規律有序歸納所學生字。讓學生給字找朋友,開展游戲識字,如漢字開花、漢字加減法、猜字謎、組織百字競賽等。識用結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體會漢字在語言表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交流、評述、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閱讀教學。
教師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的進入文本、思考、想像、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從閱讀中尋找樂趣,享受學有所獲的快樂。
(三)口語交際。
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模擬的生活情境,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機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學會規范說話、禮貌用語、耐心傾聽,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㈥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怎樣求解決之道
學校不重視這方面 ,學生識字量太差 閱讀的課外書不多,沒有體會 沒有生活 再加上父母忙不能監督孩子學習
解決之道;,應該向學校反應 做一個關於語文閱讀的課題研究 ;《新語文主題閱讀》
㈦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現狀
小學語文作為學習其它學科最基礎,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積極促進的作用。同時,寫作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強化小學生聽說讀等能力,但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對閱讀教學中逐步滲透寫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和能力,幫助學生能夠運用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保證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上,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提升聽、說、讀、寫等能力全面發展,所以很多學校和老師也在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創新,保證在符合時代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學生靈活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1]。
目前,很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進行單向的理論知識灌輸,用固定的閱讀模式束縛了小學生創造思維,形成了固定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面對多變的題型手足無措,降低了語文閱讀課堂的效率,不利於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單一的教學模式,沒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對語文閱讀課堂進行及時的創新,沒有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對聽、說等方面有積極促進的作用,所以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方面的培養,讓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教材上的重點和難點,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2]。
二、加強寫作方法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就要對其閱讀教學適當的運用寫作方法進行指導,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加深對寫作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全面、系統的發展[3]。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強化寫作能力
現在小學生對語文寫作容易出現語句不通順、文章內容跑題等情況,使得作文成績不高,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寫作的積極性,同時,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學生閱讀面少,詞彙量掌握不夠多,造成小學生有思維框架,但是不能運用合理的語言進行填充,從而學生害怕寫作文,所以老師要有目的性的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降低語文中寫作模塊的難度,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日常講課中,對文章進行閱讀的時候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人物傳記等文章閱讀模塊時,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對父親、母親以及喜歡的老師進行一個人物描寫,老師通過事先向學生講解人物作文寫作的提綱,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寫作思路,然後積極鼓勵學生在對思路進行豐富,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進行人物形象外貌的描述,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人物特徵的寫作進行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在閱讀中慢慢的提升寫作能力[4]。
2.閱讀文章,進行框架仿寫
老師在進行語文教材課程時,對教材中出現優美的句子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從而掌握語句中的修辭手法以及豐富的詞彙量,保證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不會出現「詞窮」的狀態,針對於語文教材中包含的比喻、修辭、擬人、誇張的主要修辭手法,可以定期的進行訓練,老師摘抄文章中的優美語句,讓學生進行3-5句的仿寫,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可以結合實際,也可以發散思維進行聯想,同時,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思維框架,對語文寫作思路進行掌握。同時,對語句進行仿寫訓練之後,可以逐步將難度上升到對段落進行仿寫,老師通過讓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小動物以及去過的風景進行詳細的描寫,老師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正,讓學生能夠正確的區分各種寫作要求,提高寫作興趣,在語文閱讀中強化寫作能力。
3.勤讀多練,增強表達能力
現代小學生閱讀量少,導致寫作能力差,經常會出現有想法,但是不能更好的表達出來,因此在進行寫作模塊訓練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同學積極閱讀,利用學校或者省市的圖書館進行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詞彙的掌握情況,勤讀多練,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表達其寫作思想,讓老師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調整閱讀寫作方面的教學任務。同時,老師應該給予學生一些獨立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善於觀察生活中存在的現象,鼓勵小學生進行語言上的表達,強化說的能力,然後反復練習,提高小學生的表達能力,積累寫作經驗,提高寫作質量,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5]。
結束語
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逐步滲透寫作方法指導,不僅是順應社會教育形式的發展趨勢,也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綜合能力,強化語文寫作思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針對現代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寫作思路和方向,從整體上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推動語文教育事業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秋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指導的意義[J].學周刊A版,2013,78(8):175.
[2] 王繼紅,趙亮.關於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25(2):145-145.
[3] 乙二春.淺析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J].課外語文(下),2015,39(7):161-161.
[4] 陳環.淺談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課外語文(下),2015,56(1):128-128,100.
[5] 袁作舟.小學語文的「閱讀——寫作」教學案例探討[J].成功(教育版),2013,54(16):55.
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現狀
現在孩子都比較早熟,對孩子的情感教育一定要放在重要位置,關注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的,教育工作者要辛苦了
㈨ (討論)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怎樣
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校認真落實市教委關於實施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意見,積級組織語文教師學習文件精神,以「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為教改重點,以「教學有價值、教學有效果、教學有效率、教學有魅力」,為有效教學的四條標准,努力尋找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新途徑。
一、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一)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二)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路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並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四)精心設計訓練。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作業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抓扎實訓練,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實際,靈活的對教材進行增刪調整,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與教材、教師、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的主角;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全面的語文實踐,即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興趣的培養。
(一)識字教學。
增強對漢字規律的科學認識,引導學生按規律有序歸納所學生字。讓學生給字找朋友,開展游戲識字,如漢字開花、漢字加減法、猜字謎、組織百字競賽等。識用結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體會漢字在語言表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交流、評述、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閱讀教學。
教師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的進入文本、思考、想像、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從閱讀中尋找樂趣,享受學有所獲的快樂。
(三)口語交際。
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模擬的生活情境,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機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學會規范說話、禮貌用語、耐心傾聽,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習作教學。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以事情發展的線索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系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和亮點,激活想像世界,喚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堅持求真、求誠、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生動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確、具體、生動、形象。
三、抓文本閱讀,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閱讀文本在語文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優劣。我們一方面強化讀的形式和內容訓練:
——朗讀:增強語感,加深體味;——默讀:提高讀速,思考推敲;
——精讀:深鑽細研,融會貫通; ——略讀:提綱挈領,觀其大略;
——跳讀:避輕就重,抓住要點;——批讀:圈點批註,品評褒貶。
另一方面根據各種讀的特點和不同的文體,引導學生要掌握的讀書方法:
1、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通過朗讀讀通課文,理解生字詞;運用略讀,分析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品質;通過默讀、跳讀,分析人物所處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揣摩特定環境中所表現的人物的精神風貌;通過精讀、批讀,分析人物間的關系,確定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了解主題思想及作者的寫作技巧。
2、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以朗讀、默讀組合來掃除語言障礙,理清事情發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及結果;通過精讀、跳讀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場面;通過朗讀、批讀體會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動,進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
3、寫景為主的記敘文:通過朗讀,讀准讀通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味文章間的自然聯系;通過跳讀理清寫景順序、過渡方式及詳略情況;精讀重點段,體味段式特點,反復體會;運用朗讀、批讀參悟寫景目的,學習寫景技巧。
4、應用文:通過默讀、畫讀理解掌握各種應用文的常用格式;通過跳讀、批讀體味應用文准確、簡明、得體的語言特點,
5、說明文:運用朗讀讀通課文,了解概要內容;通過默讀以理清說明順序;通過畫讀、批讀掌握說明方法;最後運用精讀抓住被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
6、詩歌:從朗讀入手,體會詩人在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精讀理解體會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反復朗讀,品味藝術構思,理解其詩情畫意。在「讀」的訓練中,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抓課外閱讀,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一)課內外結合,激發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將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了解的知識、掌握的技能運用於學習和探究之中;在課外結合課文進行拓展閱讀以激發和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二)掌握課外閱讀方法,讓學生讀得輕松,富有實效。「授之以魚弗若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三)開展建設書香校園活動,促課外閱讀持續進行。1、全校開展讀書活動。在全校中開展讀好書、建立書香校園活動,除確保全校學生相對固定的讀書時間外,教師還應注意從以下四種途徑向學生推薦書籍:(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3)推薦與寫作要求相關的書籍。
2、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如舉行演講賽、辯論會、朗讀比賽、說話比賽、知識競賽、寫作比賽等專題活動,在活動中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使學生在閱讀的質和量上協調發展。
實施語文有效教學是一件長期的任務,我們將力求深化我校語文教改工作,抓好語文教學各個環節的管理,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