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生危機預防與干預

中小學生危機預防與干預

發布時間:2021-01-27 01:23:54

A. 有沒有針對中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輔導課的教案設計啊

讓我們同行——中學心理教案
2004-4-30
活動理念闡述
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對於異性交往的問題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本節課的設計就是要讓學生思考: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每向前邁出一步我們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教學活動過程
一、明鏡台:
1、看動畫《女人是老虎》,討論「為什麼小和尚覺得吃人的老虎最可愛?」
設計意圖:在青春期有異性交往的需要是正常的。
2、討論:在高中階段是男女同坐好還是同性別坐好,好在何處?
設計意圖:異性交往有其優點,如個性彌補,學業彌補。
二、智慧泉:
1、小游戲:學生自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氣球吹起來。
思考:慢慢變大的氣球等待它的命運是什麼?氣球的大小寓意是什麼?
設計意圖:暗示學生男女異性交往有時就像逐漸變大的氣球,一旦掌握不好就會爆炸,變成碎片無法挽回。
2、看四幕小品劇《男生、女生》。第一幕:玩耍;第二幕:煩惱;第三幕:抉擇;第四幕:結局
第一幕場景:課後學生討論去遊玩。
問題:高中階段還有哪些屬於這類異性交往?
第二幕場景:一男生對一女生頗有好感,為此感到煩惱不已,於是向朋友請教是否應該向這位女生表達愛慕之心。
討論:如果你是這位男生的好朋友,你的態度是什麼?為什麼?
第三幕場景:男生表達了自己的好感,同時又委託他人詢問女生是否可以成為朋友?
討論:該女生是否應該與男生繼續深入交往下去?
第四幕場景:三種選擇:a.兩人有早戀傾向,頻繁互通電話,結伴郊遊。b.兩人還是普通同學。c.兩人見面也不打招呼。
討論:哪種結局比較好,為什麼?
設計意圖:針對每一幕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介入總結:在異性交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幾個階段。1、人際交往(友誼)———2、產生好感(愛慕)———3、表達好感(行動)———4、深入發展(深化)———5、進入角色(早戀)。
教師提問:(略)
三、啟思錄:
活動設計:
1、引用《十七歲不哭》里的一句話,表明教師觀點。
2、聽歌:《同桌的你》———回憶這種朦朧心境時的美麗情愫。
設計者:
馮冬怡,杭十四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者,目前就讀於浙江大學心理系研究生課程班,並於2002年取得國家勞動部認可的心理咨詢員資格認證。曾榮獲杭州市心理輔導優質課比賽一等獎。

119中學心理健康教案
119中學心理健康教案
姓名 戴淑敏 性別 女 學校 哈119中學 學年 初一
年齡 45 教齡 26 科目 心理健康 時間 2005.4.
課題 托起你的夢想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感受「夢想催人前進和奮起」。 能力目標: 2.樹立自我成長的目標。德育目標: 3.學習自我目標管理,設計實現夢想的方法和途徑。過程與方法:1.教師簡述,導入本課 2.分享故事:「名字的故事」 3.游戲:「流星下的願望」 4.故事交流:夢想的價值 5.討論與分享:我們為什麼沒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呢? 6.教師總結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受夢想的美好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分析、體驗、
教 案 設 計
學 生 活 動 教 學 記 實 教 師 活 動
看大屏幕學生講述「名字的故事」。小組交流,再集中全班交流。學生填寫「流星下的願望」。 閱讀「夢想的價值」。 小組展開情景討論和分享自己的經歷。全班交流。朗誦小詩:如果生命是一條小溪,你希望它湍急還是平緩呢?如果生命是一片綠野,你希望它廣闊還是狹小呢?如果生命是一角天空,你希望它高遠還是低矮呢?平緩的溪流只會使遠行船隻擱淺,狹小的草地長不出奇葩異草,低矮的天空又缺少一份深邃博大。開拓生命,其實就是托起你的夢想。 一、 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 1、平凡的名字,蘊涵著偉大的夢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我們成長路上的一顆啟明星,催我們前進,催我們奮起!讓我們從今天起就播下夢想的種子。2、敢於夢想,是實現夢想的先決條件。現在,我們已擁有這么多美好的夢想,那麼,如何讓夢想不再遙遠呢?收回「流星下的願望」。隨機抽取,進行交流,教師進行適當指導和點評。3、小結:人因夢想而偉大,沒有夢想的人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而那些只會做夢卻不去實踐的人,就像那個賣夢的孩子一樣,無論多麼美麗的夢想都會與他失之交臂。實踐夢想的第一步,當然是要把夢想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4、 師生歸納:讓「美夢成真」的秘訣:(1)、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即把夢想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和實際行動,不能好高騖遠。(2)、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即切切實實地去落實一個個具體的目標,不能急於求成。)(3)、時時檢討,保持彈性。(即常常檢查目標落實情況,並因時因地因人適當調整目標,不能一成不變。)(4)、量力而為,適可而止。(即夢想和各個時期的目標都必須適合自己。目標不能過低,也不宜過高。一般說來,最適合的目標就像摘果子一樣,「跳起來才能摘到的果子最甜!」)(5)、長程短程,互相配合。(即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互相協調,銜接有序,實現夢想。)三、課堂小結1、 要想不斷成長,僅有遠大夢想是不夠的,還要有合理的目標和計劃。2、 計劃應有時間長度的區別,你需要10年乃至一生的長遠目標,也需要1年、1月、1天、甚至1小時的計劃,因為小計劃的實現,是實現大計劃的保證。3、 用積極的行動實實在在地落實你的目標。當你未能實現目標時,一定要分析原因,並加以改進。4、 可以從學習(包括將來的職業)、生活兩方面來設想你的未來。5、 為你自己制定一個一個月的改進計劃,就從今天開始。 教師簡述,倒入本課在美國一座黑人教堂的牆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在這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生下來你是什麼,這是上帝給你的禮物,你將成為什麼,這是你給上帝的禮物。」你是什麼,是上帝給你的禮物,你無法選擇;你將成為什麼,則是你給上帝的禮物,全由你自己做主。那麼,你將成為什麼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 要及時肯定學生名字故事中蘊涵著的「夢想」的美好和「夢想」對自我成長的積極影響。教師引導:古老相傳,當流星劃過天空時,我們許下的願望是可以實現的。假如現在流星正劃過天空,你有時間許下5個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願望,這5個願望一定能在現在或將來實現。它們可以是具體的,可以是抽象的…從故事中你獲得了什麼想法和感受?你還聯想到了什麼?播放歌曲《蝸牛》。教師引導、組織,及時表揚,在歌曲聲中最後總結。「小小的天 有大大的夢想 我有屬於我的天 任風吹乾 流過的淚和汗 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開拓生命,其實就是拖起我們的夢想。心中有明確的目標,堅定執著地朝著目標努力,你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的藍天!
第五課 托起你的夢想板 1、我 Show 你 Show書 2、自我探索設 3、怦然心動計 4、心心點燈

B. 心理危機干預方案怎麼做啊

1.引起危機的常見原因

常見原因有急性殘廢或急性嚴重疾病;戀愛關系破裂;突然失去親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親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關系破裂;失去愛物;破產或重大財產或住房損失;重要考試失敗;晉升失敗;嚴重自然災害,如火災、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機的正常應對三階段

每個人對嚴重事件都會有所反應,但不同的人對同一性質事件的反應強度及持續時間不同。一般的應對過程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立即反應),當事者表現麻木、否認或不相信;第二階段(完全反應),感到激動、焦慮、痛苦和憤怒,也可有罪惡感、退縮或抑鬱;第三階段(消除階段),接受事實並為將來作好計劃。危機過程持續不會太久,如親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喪反應一般在6個月內消失,否則應視為病態。

3.心理危機的特徵
(1)通常為自限性,多於1~6周內消失。
(2)在危機期,個人會發出需要幫助的信號,並更願意接受外部的幫助或干預。
(3)預後取決於個人的素質、適應能力和主動作用,以及他人的幫助或干預。

4.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的

(1)防止過激行為,如自傷、自殺或攻擊行為等。
(2)促進交流,鼓勵當事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勵其自信心和正確的自我評價,提供適當建議,促使問題解決。
(3)提供適當醫療幫助,處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動狀態。

5.心理危機干預的原則

(1)迅速確定要干預的問題,強調以目前的問題為主,並立即採取相應措施。
(2)必須有其家人或朋友參加危機干預。
(3)鼓勵自信,不要讓當事者產生依賴心。
(4)把心理危機作為心理問題處理,而不要作為疾病進行處理。

6.常見心理危機及其干預

(1)軀體疾病時的心理反應:
①急性疾病時的心理反應如下:
一是焦慮,病人感到緊張、憂慮、不安。嚴重者感到大禍臨頭,伴發植物神經症狀,如眩暈、心悸、多汗、震顫、惡心和大小便頻繁等,並可有交感神經系統亢進的體征,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紅或發白、多汗、皮膚發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緊張等。
二是恐懼,病人對自身疾病,輕者感到擔心和疑慮,重者驚恐不安。
三是抑鬱,因心理壓力可導致情緒低落、悲觀絕望,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言語減少,不願與人交往,不思飲食,嚴重者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②慢性疾病時的心理反應:
一是抑鬱,多數心情抑鬱沮喪,尤其是性格內向的病人容易產生這類心理反應。可產生悲觀厭世的想法,甚至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二是性格改變,如總是責怪別人、責怪醫生未精心治療,埋怨家庭未盡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們對軀體方面的微小變化頗為敏感,常提出過高的治療或照顧要求,因此導致醫患關系及家庭內人際關系緊張或惡化。干預原則為積極的支持性心理治療結合葯物治療,以最大程度減輕其痛苦,選用葯物時應考慮疾病的性質、所引起的問題,以及病人的抑鬱、焦慮症狀。以癌症為例,如疼痛可用嗎啡,抑鬱用抗抑鬱葯,焦慮用抗焦慮葯處理。

(2)戀愛關系破裂:
失戀可引起嚴重的痛苦和憤懣情緒,有的可能採取自殺行動,或者把愛變成恨,採取攻擊行為,攻擊戀愛對象或所謂的第三者。干預原則為與當事者充分交談,指出戀愛和感情不能勉強,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還有機會找到自己心愛的人。同樣,對擬採取攻擊行為的當事者,應防止其攻擊行為。指出這種行為的犯罪性質並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因此既要防止當事者自殺,也要阻止其魯莽攻擊行為。一般持續時間不長,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勸告可使當事者順利渡過危機期,危機期過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當事者可能認為對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產生很壞的信念,但這不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而且隨著時間的遷延會逐漸淡化。

(3)婚姻關系障礙:
夫妻的感情破裂,結局多是離婚,如果雙方都能接受,不會引起危機,否則可能引起危機。
①夫妻間暫時糾紛,如受當時情緒的影響使矛盾激化時,可能引發沖動行為,甚至兇殺。干預原則為暫時分居,等待雙方冷靜思考並接受適當的心理輔導後,幫助解決問題,防止以後類似問題的重演。
②夫妻間長期糾紛,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財產或經濟糾紛等。這可以使雙方(尤其是女方)產生頭痛、失眠、食慾和體重下降、疲乏、心煩、情緒低落等,嚴重者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干預原則為盡量調解雙方矛盾,否則離婚是必然結局。對有自殺企圖者應預防自殺,可給予適當葯物改善睡眠、焦慮和抑鬱情緒。

(4)親人死亡的悲傷反應(居喪反應):
與死者關系越密切的人,產生的悲傷反應也就越嚴重。親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於交通事故或自然災害,引起的悲傷反應最重。
①急性反應:在聽噩耗後陷於極度痛苦。嚴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現呼吸困難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搶地地哭叫,或者處於極度的激動狀態。干預原則為將昏厥者立即置於平卧位,如血壓持續偏低,應靜脈補液。處於情感麻木或嚴重激動不安者,應給予BZ使其進入睡眠。當居喪者醒後,應表示同情,營造支持性氣氛,讓居喪者採取符合邏輯的步驟,逐步減輕悲傷。
②悲傷反應:在居喪期出現焦慮、抑鬱,或自己認為對待死者生前關心不夠而感到自責或有罪,腦子里常浮現死者的形象或出現幻覺,難以堅持日常活動,甚至不能料理日常生活,常伴有疲乏、失眠、食慾降低和其他胃腸道症狀。嚴重抑鬱者可產生自殺企圖或行為。干預原則為讓居喪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用BZ改善睡眠,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對自殺企圖者應有專人監護。
③病理性居喪反應:如悲傷或抑鬱情緒持續6個月以上,明顯的激動或遲鈍性抑鬱,自殺企圖持續存在,存在幻覺、妄想、情感淡漠、驚恐發作,或活動過多而無悲傷情感,行為草率或不負責任等。干預原則為適當的心理治療和抗精神病葯、抗抑鬱葯、抗焦慮葯等治療。

(5)破產或重大經濟損失:
可使當事者極度悲傷和痛苦,感到萬念俱灰而萌生自殺的想法,並進一步採取自殺行動。干預原則是與當事者進行充分交流,自殺並不能挽救已經發生的經濟損失,通過再次努力有可能東山再起。如果通過語言交流不能使病人放棄自殺企圖,應派專人監護,防止當事者採取自殺行動。渡過危機期後,當事者可能逐漸恢復信心,可能在一段較長的時間情緒低落、失眠、食慾降低或其他消化道症狀,可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和抗抑鬱葯。

(6)重要考試失敗:對個人具有重要意義的考試失敗可引起痛苦的情感體驗,通常表現為退縮、不願與人接觸,嚴重者也可能採取自殺行動。干預原則為對自殺企圖者採取措施予以防止。發生這類情況的大多是年青人,可塑性大,危機過後大多能重新振作起來。

(7)晉升失敗:偶有自殺或攻擊行為,主要是對將來感到悲觀或覺得無臉見人,有時因憤懣情緒導致攻擊行為,如認為自己的晉升失敗是由於某人作梗所致,因而對其施行攻擊或兇殺。干預原則為防止自殺和攻擊行為,與當事者進行充分交談,讓其發泄自己的憤怒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勸告。

地震災區中的心理危機干預
一、干預前的准備
對災區情況的了解,包括道路、天氣和受災情況的了解,以及對目前政府救援計劃和實施情況的了解是保證心理救援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准備工作。
1.確定干預地點
2.確定干預對象及其分布和數量
3.制定危機干預實施方案
4.編制、印刷心理危機干預評估工具和相關宣傳資料
5.聯絡、了解所要干預社區、各家醫院、住院受傷人員、死難者及家屬分布和安置情況,制定具體的干預流程和路線。
6.干預團隊食宿安排,干預隊員自用物品,常用葯品的准備。
7.可能的話到達之後對當地精神科醫護人員進行危機干預知識培訓,擴大人力資源。
二、行動計劃的制定
(一)危機干預的目的
積極預防、及時控制和減緩災難的心理社會影響;促進災後心理健康重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心理健康。
(二)原則
1.與整體救援活動整合在一起進行,及時調整心理救援的重點,配合整個救災工作的進行;
2.以社會穩定為前提工作,不給整體救援工作增加負擔,減少次級傷害;
3.綜合應用干預技術,個體化的針對目前問題提供幫助。
4. 保護接受干預者的隱私,不隨便透露個人信息;
5..明確心理危機干預是醫療救援中的一部分,並不萬能。
(三)方法
評估、干預、教育、宣傳相結合,提供災難心理救援服務;盡量進行災難社會心理監測和預報,為救援組織者提供處理緊急群體心理事件的預警及解決方法;促進形成災後社區心理社會干預支持網路。
(四)確定目標人群及數量
本次地震災難的心理受災人群大致分為五級人群。目前的重點干預目標從第一級人群開始,一般性干預宣傳廣泛覆蓋五級人群。
第一級人群:為直接捲入地震災難的人員,死難者家屬及傷員。
第二級人群:與第一級人群有密切聯系的個人和家屬,可能有嚴重的悲哀和內疚反應,需要緩解繼發的應激反應;現場救護人員(消防、武警官兵、120救護人員、其它救護人員),以及地震災難倖存者。該人群為高危人群,是干預工作的重點,如不進行心理干預,其中部分人員可能發生長期、嚴重的心理障礙。
第三級人群:從事救援或搜尋的非現場工作人員(後援)、幫助進行地震災難後重建或康復工作的人員或志願者。
第四級人群:受災地區以外的社區成員,向受災者提供物資與援助,對災難的可能負有一定責任的組織。
第五級人群:在臨近災難場景時心理失控的個體,易感性高,可能表現心理病態的徵象。
(五)時間表
根據目標人群和干預隊成員人數,排出工作日程表。
(六)確定干預技術
ABC 法:
A、心理急救,穩定情緒
B、行為調整,放鬆訓練,晤談技術(CISD)
C、認知調整,晤談技術(CISD)+眼動脫敏信息再加工技術(EMDR)
1.首先要取得受傷人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2.提供疏泄機會,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
3.對訪談者提供心理危機及危機干預知識的宣教、解釋心理危機的發展過程,使他們理解目前的處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對生理和心理應激的應付能力;
4.根據不同個體對事件的反應,採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方法,如:積極處理急性應激反應,開展心理疏導、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矯正、放鬆訓練、晤談技術(CISD)等,以改善焦慮、抑鬱和恐懼情緒,減少過激行為的發生,必要時適當應用鎮靜葯物;
5.除常規應用以上技術進行心理干預外,引入規范的程式化心理干預方法--眼動脫敏信息再加工技術(EMDR);
6.調動和發揮社會支持系統(如家庭、社區等)的作用,鼓勵多與家人、親友、同事接觸和聯系,減少孤獨和隔離。
(七)干預技術要點
1.心理急救
(1)接觸和參與
目標: 傾聽與理解。應答倖存者,或者以非強迫性的、富於同情心的、助人的方式開始與倖存者接觸。
(2)安全確認
目標: 增進當前的和今後的安全感,提供實際的和情緒的放鬆。
(3)穩定情緒
目標: 使在情緒上被壓垮或定向力失調的倖存者得到心理平靜、恢復定向。憤怒處理技術、哀傷干預技術。
(4)釋疑解惑
目標:識別出立即需要給予關切和解釋的問題,立即給予可能的解釋和確認。
(5)實際協助
目標: 提供實際的幫助給倖存者,比如詢問目前實際生活中還有什麼困難,協助倖存者調整和接受因地震改變了的生活環境及狀態,以處理現實的需要和關切。解決問題技術。
(6)聯系支持
目標: 幫助倖存者與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來源,包括家庭成員、朋友、社區的幫助資源等等建立短暫的或長期的聯系。
(7)提供信息
目標: 提供關於應激反應的信息、關於正確應付來減少苦惱和促進適應性功能的信息。
(8)聯系其它服務部門
目標: 幫助倖存者聯系目前需要的或者即將需要的那些可得到的服務。甄別處理。
2.心理晤談
通過系統的交談來減輕壓力的方法,個別或者集體進行,自願參加。對於病房的輕症地震病人,或醫護人員、救援人員,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組進行集體晤談。
心理晤談的目標:公開討論內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資源動員;幫助當事人在心理上(認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創傷體驗。集體晤談時限:災難發生後24-48小時之間是理想的幫助時間,6周後效果甚微。正規集體晤談,通常由合格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指導,事件發生後24-48小時之間實施,指導者必需對小組幫助有廣泛了解,指導者必需對應激反應綜合征有廣泛了解,在事件發生後24小時內不進行集體晤談。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員都必須參加集體晤談。
晤談過程:正規分6期,非常場合操作時可以把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合並進行。
第一期 介紹期:指導者進行自我介紹,介紹集體晤談,的規則,仔細解釋保密問題。
第二期 事實期:請參加者描述地震事件發生過程中他們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實際情況;詢問參加者在這些嚴重事件過程中的所在、所聞、所見、所嗅和所為;每一參加者都必需發言,然後參加者會感到整個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
第三期 感受期:詢問有關感受的問題:事件發生時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過類似感受嗎?
第四期 症狀期:請參加者描述自己的應激反應綜合征症狀,如失眠、食慾不振、腦子不停地閃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退,易發脾氣,易受驚嚇等;詢問地震事件過程中參加者有何不尋常的體驗,目前有何不尋常體驗?事件發生後,生活有何改變?請參加者討論其體驗對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和改變?
第五期 輔導期:介紹正常的反應;提供准確的信息,講解事件、應激反應模式;應激反應的常態化;強調適應能力;討論積極的適應與應付方式;提供有關進一步服務的信息;提醒可能的並存問題(如飲酒);給出減輕應激的策略;自我識別症狀。
第六期 恢復期:拾遺收尾;總結晤談過程;回答問題;供保證;討論行動計劃;重申共同反應;強調小組成員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資源;主持人總結。
整個過程需2小時左右完成全部過程。嚴重事件後數周或數月內進行隨訪。
晤談注意事項:
(1)對那些處於抑鬱狀態的人或以消極方式看待晤談的人,可能會給其他參加者添加負面影響。
(2)鑒於晤談與特定的文化性建議相一致,有時文化儀式可以替代晤談。
(3)對於急性悲傷的人,如家中親人去世者,並不適宜參加集體晤談。因為時機不好,如果參與晤談,受到高度創傷者可能為同一會談中的其它人帶來更具災難性的創傷。
(4) WHO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單次實施。
(5)受害者晤談結束後,干預團隊要組織隊員進行團隊晤談,緩解干預人員的壓力。
(6)不要強迫敘述災難細節。
3.鬆弛技術
除了那些分離反應明顯者,對所有被干預者教會一種放鬆技術:呼吸放鬆、肌肉放鬆、想像放鬆。
三、心理危機干預過程
(一)專家組應該迅速給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建議
1.如果有些醫院傷員及家屬過於集中,會給救援工作和善後處理帶來一些隱患,建議盡量將其分散救治;
2.對於死者家屬的安置要盡可能分散,持續有人陪伴,提供支持幫助;防止他們在一起出現情緒爆發,以免善後處理被動。
3.對死傷者及其家屬的信息通報要公開、透明、真實、及時,以免引起激動情緒,給救援工作帶來繼發性困難。
4.在對傷員及家屬進行心理救援同時,政府各部門要對參與救援人員的心理應激加以重視,組織他們參加由工作組提供的集體心理輔導。
5.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利用媒體的資源,向受災民眾宣傳心理危機和精神健康知識,宣傳應對災難的有效方法,動員當地政府人員、援救人員、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或志願者接受工作組的培訓,讓他們參與心理援助活動。
6.定期召開信息發布會,將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及已做的工作,讓公眾了解,注意發布前把必須傳達的信息做好整理,回答記者的問題要盡可能精確和完整,,盡可能保證屬實,如果沒有信息或信息不可靠,要如實回答;積極主動,引導輿論導向。
7.建議指揮部能夠進一步協調各部門關系,以便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順利進行。
建議提出後,應該盡量和當地政府溝通,以取得重視並採納,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抓落實。
(二)工作流程
1.聯系救援指揮部、各家醫院,確定地震災難傷員住院分布情況,以及進入現場救援的醫護人員情況。
2.擬定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內容、宣傳手冊、心理危機評估工具,並緊急印刷。
3.召集人員夜間舉行技術培訓以便統一思想和技術路線,內容包括心理危機干預技術、流程、評估方法等。
4.緊急調用當地精神衛生中心的人員和設備等。
5.分組到各家醫院,社區,訪談地震災難傷員、相關醫護人員,發放心理危機干預相關知識宣傳資料。
6.應用評估工具,對訪談人員逐個進行心理篩查,重點人群評估、危機動力分析。
7.根據評估結果,對出現有心理應激反應的人員當場進行初步的心理干預。
8.在每一家醫院均向醫院領導提出有關病人的指導性診療和處理意見、工作人員與病人溝通處理技巧、工作人員自身心理保健技術。
9.對每一個篩選出有急性心理應激反應的人員進行隨訪,強化心理干預和必要的心理治療,治療結束後再次進行心理評估。
10.對社區幹部、醫院醫護人員進行了集體講座、個體輔導、集體晤談等干預處理。發現現場救援的醫護人員普遍出現明顯的應激反應,主要的表現為,創傷地震災難場景的閃回,情緒不穩定、焦慮,食慾差、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
11.每天晚上工作組人員召開會議,總結當天工作,對工作方案進行調整,並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對干預人員開展督導。

我不能再詳細了

C. 心理危機我們應該怎樣防禦1000字

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
摘要: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惡性事件也越來越多,如何應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已是各大高校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探索和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以及心理危機干預的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心理危機;干預對象;干預措施
據2006年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有16%~25.4%有心理障礙,主要以恐懼、焦慮、抑鬱等情緒為主。這些年,大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引起的極端事情越來較多,如因心理問題而自殺的的事件在大學里已屢見不鮮,學生兇殺案件也越來越多。種種現象表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做好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8到22歲之間,正在由青春期向成熟期過渡,這個年齡生理上已經成熟,但心理上卻沒有成熟,很多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差,由於大學的學習、生活和高中的學習、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大學的生活,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失眠、焦慮、人際關系不良等。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的問題
由於大學的教學方式、學習環境和高中截然不同,學生剛從高中升入大學,很多同學剛開始的時候都不太適應,同學們已經適應了高中時老師灌輸、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在高中時,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要完成多少的任務等都是老師安排好的,學生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大學卻不一樣,老師主要是採用啟發性教學,主要是靠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方式很多學生開始都不能夠適應,不知道該做什麼,自學能力很差,加上大學的學習環境寬松,自由安排時間較多,部分同學一時鬆懈,出現逃課、沉迷網路等現象,平日沒有認真學習,得過且過,等到考試的時候就開始緊張了,出現考試恐懼綜合症等心理問題,甚至有些學生因為掛科而跳樓自殺。
2、生活方面的問題
與高中不同,大學的同學可能來自全國各地,學生來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剛開始都會有些不適應,語言、信仰、習慣、飲食等各方面也都存在差異。有些學生在家裡嬌生慣養,不懂人情世故,不能處理好同學間的關系,不能夠和同學友好相處,於是脫離群體,出現焦慮、悲觀、抑鬱等心理問題。
3、情感方面的問題
大學生正處在情感的萌芽階段,這個時候,一方面,他們渴望愛情,異性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另一方面,他們又缺乏對愛情的認識,往往追求的是浪漫、刺激,他們對愛情有很高的期望,動不動就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爛,一部分同學還發生了性行為,相處長久之後,感情破裂之時,由於不能接受分手的現實,很多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危機,因情自殺已經成為大學生自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4、家庭問題
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家庭經濟問題,一個是家庭關系問題。家庭經濟問題可以直接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壓抑等心理問題。家庭關系不良也是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現代的大學生個性張揚,叛逆心理很強,很多學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不能處理好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家庭關系緊張。
5、軀體疾病問題
當學生出現一些軀體疾病時,往往會導致學生的不安和焦慮,尤其是當出現一些疑難雜症、生殖系統疾病、皮膚病等對自我形象、自尊、就業影響較大的疾病時,學生一般都無法正確的認識和對待,又不敢說出來,害怕老師和同學知道,心理負擔極大。
6、就業壓力問題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競爭白熱化和人才市場供求關系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就業無疑是現在的大學生最擔憂的問題。很多學生擔心畢業找不到工作,由於憂慮出現厭學情緒,有些同學剛進入大學就開始擔心畢業後的工作問題,這些都會使他們產生焦慮的心理,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二、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
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指的是通過排查和日常生活觀察發現有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可能會出現傷害自己或別人行為的學生,這些學生一般都會有一段時間的異常表現,比如說情緒、生活習慣、言語等方面,對存在有以下現象的學生,應作為心理危機干預重點對象處理:生活習慣反常,情緒低落,抑鬱,獨行、不予同學交往者;有出現失戀、軀體疾病、考試失敗、經濟危機、家庭變故等遭受其他重大事故者;有在網路日記、QQ空間等有暴露自殺念頭或報復他們意圖者;親人、朋友中有過自殺情況者;有明顯的人格缺陷和精神障礙者;長期睡眠障礙,不修邊幅,精神頹廢者;總是對自己不滿意,有強烈的罪惡感、缺陷感者。
三、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措施
1、加強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片面、錯誤的認識、認知方法和觀念是導致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強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現在的大學生年齡大部分集中在18到22歲之間,在這個年齡階段,人生觀、價值觀等還不是很成熟,而且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在日常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應有意的從各個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認知方法,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2、開展心理危機教育,增強學生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
學校應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專業講座、校報、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等形式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豐富學生對心理危機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和對待心理危機,當自己或者是身邊的同學出現心理危機的時候能夠及時的發現,並主動的尋求心理咨詢幫助。
3、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建立動態的學生心理檔案
在新生入學時做好第一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試,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通過對測試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不同類型、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劃分,這樣便於採取有針對性的控制和措施。
4、建立校、系、班級、家庭四位一體的危機干預體系
要做好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必須構建校、系、班級、家庭四位一體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形成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以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為中心,各院系分別建立第二級心理咨詢站,各班級分別建立心理問題反饋小組。學生處、心理咨詢室是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中心,全面負責和領導全校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督促和調配各相關部門協同合作,認真履行職責;根據各系反饋的信息,對於有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給予專業的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對於無法緩解的應及時轉介。各院、系為二級中心,由系領導、輔導員等非專業的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初步干預,對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上報給一級干預中心。
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任重而道遠,積極探索和研究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的方式、方法,構建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需要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協作和共同努力。作為一名高校的輔導員,我深切的感受到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沉重性,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夠關注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必要的援助,共同努力,幫助高校學生健康成長。

D. 如何有效地預防和干預校園心理危機。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學校預防和危機干預機制(班級、年級和學校三級管專理屬體制)。
3、制定學校預防和干預應急預案。
4、利用課堂、輔導課、牆報等多種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5、班級輔導員是很好的形式,起到掌握學生心理動態、及時解決心理問題的萌芽狀態和上下溝通的橋梁作用。
6、健全社會支持系統(家長、社區和政府)
7、建立心理檔案和心理委員制度。

E.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應以什麼為主

一、心理壓力原因分析

主要有六個方面:父母關系不合;社會就業競爭激烈;不適應內大學生活及學習;感情問題;就容業期望值過高;經濟狀況差異。

二、處理方式教育和訓練

(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壓力。

(二)爭取社會支持。

(三)主動關懷並幫助他人。

(四)營造積極的自我概念。

三、心理危機的預防

(一)開展心理素質訓練。

(二)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工作。

(三)加強文化活動建設。

(四)每天按時作息及鍛煉。



(5)中小學生危機預防與干預擴展閱讀:

(1)要配合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做好新生入學後的心理問題學生的排查工作。對於排查出來的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要重點關注。

(2)充分發揮學生幹部在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橋梁作用。新生剛剛入學,班幹部一定要協助輔導員老師及時了解並跟進同班同學的各方面狀況,平時多關心同學的生活、學習,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第一時間與輔導員聯系。

(3)輔導員應在所帶班級中組織開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知識,結合自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加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承受能力,保護自身不受外界不利因素傷害,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F. 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及對策研究

目前國際國內對《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及對策研究》課題的研究均相當重視,拿國內來說,許多學校都出台了高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案,譬如致遠高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即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G. 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評估小組由多少人組成

不信你微信預防與干預的評估小組,最好是由三人以上到六人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危機預防與干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