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品德素養系統

中小學品德素養系統

發布時間:2021-01-25 05:05:14

㈠ 請給我發一份小學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復習資料可以嗎 我是湖南長沙人 這個星期6就考試了,好郁悶的

教育學名詞解釋
1、教育學——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2教育科學——指研究教育規律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
3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
4、教育學的任務——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觀規律,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5、義務教育——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8、遺傳素質——是先天繼承下來的,與生俱有的生理特點和解剖特點。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目標、總要求,是所培養的人應達到的最終標准。
10、全面發展教育——就是「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實施的教育。」
11、「個人全面發展」——指人們有目的地聯合起來,控制、利用合發展由資本主義生產提供的物質基礎,並消除其歷史造成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為核心展開的人的發展中的矛盾,從而達到個人智力和體力的統一,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和享受的統一,生存和發展的統一,使個人的天資和潛能、興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發展,使個人的身心、精神、才能、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展。
12、素質——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資質、特點特徵等。
13、素質教育——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發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潛能,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14、應試教育——是一種以升學為唯一目的,圍繞應考科目去開展學校活動的,片面的選拔淘汰教育。
15、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的人。
15、師生關系 ――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6、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道德的一種具體、特殊的表現形式。
17、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9、癸卯學制——1903年修改為癸卯學制,這是我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它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並保留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殘余,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其特點是學習年限長。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21、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務和實施德育內容所採取的具體手段。
23、知行統一原則——又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又要引導他們久進行實際鍛煉,把理論教育與組織實踐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的影響,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2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務、德育內容與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27、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8、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學習系統地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
30、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任務,由政府主管部門制訂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規劃的指導性文件。
31、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師生相互聯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學法的辯證統一。
32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規定的課程內容,按固定的教學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教學的組織形式。
33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4班主任——是組織領導班級組成為堅強集體,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人。
整體轉換運動。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教育學簡答題
1、 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萌芽階段;形成階段;科學教育學階段
2、 古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1)階級性,等級性(2)非生產性(3)專門化(4)教育內容具有明顯的分化趨向和知識化趨向
3、 近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生產性;普及性;系統性;雙軌制
4、 現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呈現出了哪些基本特徵?(1)與社會聯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學制的開放性,梯形化和彈性化(3)教育的現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性
5、 生產力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類型和結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和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制著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內容;還制約著教育方法、手段、設施及形式等;(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教育是實現科學知識社會化和使現代科技由可能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和關鍵;教育還是實現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生產技術更新的重要手段。
6、 政治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政治與教育的制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影響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響教育制度的形成和變化(3)影響教育財政狀況(4)影響受教育權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對政治會有一定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在影響社會政治延續和推動社會政治生活兩個方面。
7、 人口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的制定和實現(2)人口結構及其分布狀況影響教育結構及學校布局狀況。(3)學齡人口數量影響教育規模及經費使用。
8、 教育對人口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長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質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結構合理化的作用。
9、 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視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呵護兒童健康;著力增強動手能力;特別關注學習態度
10、 少年期的教育應該注意些什麼?重視青春期教育;豐富精神生活;鼓勵獨立判斷獨立思考
11、 青年期教育主要應該注意哪三個方面?(1)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自我秘社會的關系(2)樹立事業心、責任心、提高從事社會職業的素養、從事創造性活動的意識和能力(3)正確處理友誼、愛情和婚姻
12、 學校教育發揮主導作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反映社會發展要求;有效地協調其它教育影響;符合教育對象身心發展規律;創設適宜的動物園文化環境,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動;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
13、 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體表現:(1)控制教育對象發展方向和預期結果(2)指導和支配整個教育活動過程(3)評價、檢測教育質量
14、 我國的現行教育方針是什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5、 「個人全面發展」包含哪三個層次的目標?(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彌補舊式分工對工人所造成的缺陷,減輕資本對工人,尤其是對童工有體力智力方面的摧殘(2)在處於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的作為過渡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滅舊的分工,推動社會發展,向「個人全面發展」這一理想目標日益逼近,(3)到共產主義社會,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矛盾的最終解決,觀念中的「個人全面發展」和現實中的「個人全面發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 全面發展教育與「個人全面發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區別:(1)角度不同,全面發展教育界是從教育學的角度,「個人全面發展」是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角度,(2)二者分屬不同范疇,「個人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一個與共產主義理想聯系在一起的最終目的,全面發展教育則是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組成部分而言的(3)實現條件不同,實現「個人全面發展」,與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一樣,必須同時具備各方面的相宜條件才行,全面發展教育僅藉助學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實現。聯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發展問題為為基本任務,(2)教育畢竟是人的發展重要影響因素,(3)「個人全面發展」學說是指導全面發展教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器,這一學說對我們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規和進行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17、素質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長期性、開放性、時代性、實效性。
18、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1)注重思想先導,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動力機制(2)改革檢測評價,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機制(3)抓好常規管理,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機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
19、課堂素質教育的四個基本點:認知停*點,情感激發點,思維展開點,心靈交流點。在這四個基本點中,*認知停*點解決學會的問題,*情感激發點解決想學的問題,*思維展開點解決會學的問題,*心靈交流點解決樂學的問題。
20、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1)狠抓薄弱環節,努力爭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2)建立新型課堂人際關系,增強心理相融度(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4)充分發掘潛能,注重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
21、課堂素質教育應該遵循哪些教學原則?(1)全面施教,整合優化(2)注重個性,鼓勵創新(3)目標導向,情境熏陶(4)動手動腦,和諧發展(5)師生互動心向一致(6)關注學法,改進教法
22、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策略:(1)精講精練加強針對性(2)分層遞進,符合規律性(3)學會做人,尋准教育點(4)指導學法,教人會學(5)自主發展,訓練自控力
23、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社會的代表者和社會道德的實踐者
24、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集體的領導者;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父母的代理人
25、 教師勞動的特點有哪些?勞動對象的復雜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勞動過程的創造性;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勞動成果的長效性
26、 教師的職業道德有什麼特殊要求?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團結協作
27、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五對矛盾是什麼?主觀的成熟體驗與客觀的相對不成熟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強烈的活動需要與能力發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慾與識別能力較低的矛盾;性意識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觀念薄弱的矛盾。
28、學校教育制度有什麼重要意義?學校教育系統作為國家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的最嚴密、最有效的組織,它集中體現了整個教育制度的精神實質,學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確和完善,它直接關繫到教育目的的實現,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進行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也對政治經濟制度的鞏固,生產力的提高,青少年兒童身心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9、我國1951年學制主要有什麼特點?(1)明確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國人民特別是工農幹部受教育的機會,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2)新學制確立了各類技術學校和專門學校的地位,保證了各種人才的培養,體現了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針,(3)保證了一切知識分子和老年知識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機會,(4)體現了方針、任務的統一性和方法方式的靈活性,(5)充分體現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則。
30、我國中小學德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2)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3)逐步形成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4)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2、老師指導學生自我教育應進行哪幾方面的工作?(1)指導學生掌握修養的標准(2)自我評價(3)道德情感體驗(4)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品德。
33、中小學教學的任務有哪些?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獲得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教會學生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34、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35、 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實習作業法、練習法、實驗法。
36、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講授要有系統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層次清楚,突出重點、難點;講授的語言要有條理性、簡練性、啟發性、生動性、語音、語調要有和諧性;恰當運用板書和體態語言,強化講授效果。
37、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來選擇;根據學科和教材特點來選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來選擇;根據學校的客觀條件來選擇;根據教師的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和個性特點來選擇。
38、班級授課制有哪些特點?以「班」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能擴大教育對象,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教學;便於學生之間互相觀摩,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能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能保證正常的教學常規,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由於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因此,自產生以來,班級授課制便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39、怎樣備課?做好三項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寫好三個計劃學年或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40、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教學目標明確,完成任務好;教學內容正確、充實。抓住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方法適當,教師善「啟」善「導」;語言規范、板書整潔;教學進程組織嚴密、結構緊湊;師生雙方積極性高。

教育學選擇填空題
1、《緒論》 最早闡述教育目的、制度、內容、方法、師生關系的教育專著是《學記》。童年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學校產生的必備條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一定的政治基礎、一定的文化基礎。貫穿於《大教學論》全部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自然適應性原則,人生階段一般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規律》 教育的基本規律有兩條,一條反映的是社會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系,另一條反映的是人的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系。學校教育的出現是教育從社會生活中獨立、分化出來的一大標志。現代社會發展變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現為由主要為繼承已有文化遺產服務逐步向主要為未來社會服務,即由繼承型轉向發展型模式。科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就是要培養現代化的人。在現代社會里,經濟、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響教育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一定社會里,通過組織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強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徑實現著其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這一功能表現在延續、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歷史性集中體現在時代性和階級性上,教育以人為對象,以育人為己任。學會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語是嬰幼兒期極具重要意義的兩件事情。幼兒的主導活動是游戲,養育是嬰兒教育的首要任務,好奇心是人的智慧發展的原動力。童年期最為艱巨的任務是掌握和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核心任務是幫助兒童學會學習,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青年應學會選擇。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分為內外兩大類,內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和教育。宏觀社會環境和微觀社會環境構成人的生活環境。生物本能起源說的觀點是法國利托爾諾。教育的心理模仿說是美國教育學家孟祿。奴隸社會是教育作為獨立活動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會實現對教育進行控制的中心環節。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徵有:內容的同一性、整體的原始性、形態的融合性。文化通過文化背景對教育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提高人們的教育需求和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廣泛聯系。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教育與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經政制度之間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繼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發展的規律。養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滿足嬰兒的合理需求;有意適度訓練其器官;在生活環境中有意設置豐富的刺激物;盡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別注意的是:關注非智力因素,為正規學習打好基礎,發展幼兒口語,教幼兒學會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個性發展的核心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斷獲得成功。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有:社會生產方式及其發展變化的狀況;人的自身發展的需求;馬恩關於「個人全面發展」的學說。素質的基本屬性有:相對穩定性;內在性;整體性。應試教育的主要危害有:嚴重地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摧殘身心健康;壓抑個性發展。在西歐,教會學校的目的在於培養僧侶,封建主培養騎士。三類基本教育目的即個體本位觀、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觀和文化本位觀。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是制定教育目的時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一般來說,教育目的包括兩大構成要素,一是規定所培養的人具有的社會功能,二是規定通過教育在教育對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種內在素質及其結構。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共同構成。德育是以培養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實質就是把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品德的過程。智育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育。體育,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內容,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審美知識,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4、《教師與學生》 在教育過程中,教與學這一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師的教,「教有法而無定法」說明了教師工作具有創造性,教師的勞動也有復雜性,創造性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學生主體性表現在:創造性、自覺性、獨立性。學生客體性表現在:向師性、依賴性、可塑性,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知識素質包括: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教師的作用表現在:對社會的作用、對學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師的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的智能結構是指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師生關系通常表現為教育關系和心理關系,而後者又包括情感關系和認識關系。根據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系分為命令-服從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參與型。
5、《學校教育制度》 我國近代最早的學制是癸卯學制,解放以來我國學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學制,我國當代學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學制按橫向劃分有:幼兒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學制建立的依據有:社會生產力和科學發展狀況、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本國原有學制和本國歷史文化傳統。我國學制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改革學制結構,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1951年學制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1958年學制進行了十年一貫制的試驗。
6、《德育工作》 構成德育過程的主要形態是:說服教育、實際鍛煉、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從學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作為開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包括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評價法有四種主要方式:表揚和獎勵、批評和懲罰、評比競賽、操行評定。德育方法除說理教育法外,還有實際鍛煉、示範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評價法五種方法。
與評定。考試、考查是檢查學生成績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主導作用,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則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辭關重要的原則,培養班集體的先決條件是確立奮斗目標,調查了解學生是建設班集體方法的第一步,常規性班級管理包括: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級規章制度的執行。有學生對班主任說放在筆盒裡的10元錢不見發了,班主任怎麼做最好: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希望拿錢的同學主動承認,教育同學加強防範意識,希望拿錢的同學悄悄把錢放回原處。班主任是學校領導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是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是班主任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決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協調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各種關系的基本准則,是班主任工作過程中規律和特點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有民主意識。班幹部的選拔和評優應該民主評議。新生的入學教育包括適應教育、常規教育、傳統教育、學習方法教育。班集體的管理包括常規性的班集體管理、階段性班集體管理、畢業班集體管理。制定班主任計劃包括學期工作計劃、具體執行計劃。總結有全面總結、專題總結。班集體的形成過程有:初建鬆散階段、基本形成階段、鞏固發展階段。
9、《課外校外教育》 課外校外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專題集會屬於群眾性活動,課外校外教育的區別是組織者不同,它們的聯系表現在有共同的特點、作用、內容和形式上,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特點有:形式上的多樣性、活動上的自主性、內容上的廣泛性、組織上的自願性。群眾性活動有:報告會、座談會、專題集會。課外活動的指導原則包括:自主性原則、自願性原則、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三大類即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養育結合。

㈡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素質評價。中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是中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首要內容,對促進回中學生答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加強與改善學校德育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學生的評價標准我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學生德育綱要》、《中學生手冊》、《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綱》等有關法律文件,並結合當前時代要求及學校實際而制定的。我在進行思想品德素質形成性評價時,每學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徑是上好思想品德評價課,在評價課上,進行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與綜合性評價,這是學生參與評價的重要階段,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總結鑒定的重要一環。作為班主任的我與思想品德課教師都注意學生參評意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同時引導學生用辨證的觀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自己、看待同學,並且通過導評,學生自評與互評達到激勵目的,其基本結構是:教師導言——學習評價內容和標准——典型自評、互評——分組自評與小組互評——教師總結評價。

㈢ 2018年太原小店區實驗小學暑假生活手冊太原市中小學生品德素養成長發展過程記錄表評定表怎麼寫

2018年太原小店區實驗小學暑假生活手冊太原市中小學生品德素養成長發展過程記錄表評定表怎麼寫,
可詢問學校教務處,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班主任。
祝你好運。

㈣ 急!急!急!急!急!孩子從小學到初中的自然成長的評價,(就是要寫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和品德好)給好評。

【一般了解】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研究對象;

2、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3、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重點難點】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兼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

2、小學兒童的發展和小學兒童的教育。

【教學輔導】

一、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1、 學科性質。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兼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它關注發展與教育、學習與教學、認知與個性、一致與差異。其知識體系圍繞兩個核心問題:(1)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2)教育是發展的動因。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還是一門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學科。

2.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小學兒童發展和教育領域里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

二、小學兒童的發展和小學兒童的教育

1、 發展的概念。

發展通常指人類從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身體和心理變化。

2、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小學階段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心理機能的深化:興奮和抑制進一步增強;條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鞏固;第二信號系統在教學活動中以及人際交往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2)心理動力的轉化:兒童入學後從以游戲為主導活動轉化成以學習為主導活動,開始承擔社會的義務。學校學習的新需要與兒童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發生了矛盾,從而構成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

(3)認知活動的發展:①知覺從無意性、情緒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發展;②注意從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地位;③記憶從有意識記逐漸超過無意識記並佔主導地位,對機械識記的依賴逐漸減少,對意義識記運用逐漸增加,具體形象記憶還占優勢,抽象記憶在迅速發展;④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小學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

(4)個性品質的形成:情感逐漸豐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加速發展。

3、小學兒童的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影響,以便塑造為一定的時代和社會所需要的社會成員。

① 應使學生具有符合其年齡的各種心理特點。

② 培養學生穩定的積極的情緒和情感。

③ 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正常發展。

④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⑤ 樂於學習和工作。

⑥ 正確的「自我」觀。

三、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

1、觀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實生活條件下,不對有關變數加以控制,只記錄自然發生的事件,以獲取有意義信息的方法。觀察的形式有自然行為的偶然觀察和系統的現場觀察。

2、實驗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來引起某種心理現象以進行研究的方法。依據其實施的場地和條件不同通常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3、調查法是通過搜集有關資料了解被試者心理活動的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有:談話法、問卷法、故事法。

[返回頁首]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制約因素

【概念理解】遺傳;社會化;個性化;校風。

【一般了解】1、遺傳的影響力;

2、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

3、社會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4、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及其家庭教育功能的特點;

5、學校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地位。

【重點難點】1、從教育的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

2、兒童的個性化和兒童的社會化(特點)。

【教學輔導】

一、遺傳及其影響力

1、遺傳的概念。

遺傳是指親代將自己的生物特徵傳遞給子代的生物學過程。

2.遺傳的影響力(從教育的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
(1)兒童個體發育發展的起源是遺傳,遺傳直接影響兒童個體體質方面的發育發展;由於心理或行為的發展歸根結底離不開體質因素,所以遺傳間接地成為兒童許多方面的心理發展或行為發展的基礎。
(2)遺傳規定了個體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或什麼范圍,兒童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3)兒童通過遺傳而繼承到的特徵,同這些特徵的實際表現程度不是簡單地一一對應的。

二、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的影響

1、 社會化和個性化

①社會化是生物個體通過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學習掌握基本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遵從社會規范,成為社會人的過程。

②個性化是個體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是人的生物性與社會性統一的體現。
2、兒童社會化的特點。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兒童的社會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遺傳因素是兒童社會化的生物學基礎。兒童出生時就具備了人的自然屬性和身心發展的潛能,為逐漸適應人類社會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可能性,為社會化奠定了生物學基礎。

(2)兒童期是人一生社會化的關鍵時期。

(3)兒童的社會化是通過社會教化和個體內化實現的。社會教化是兒童社會化的外部動因,個體內化是社會教化得以實現的內在因素。

3、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

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影響,其他各種客觀因素往往是通過文化這一中間環節去影響兒童的。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主要有三條:

(1)民族、地域、習俗、時尚的影響。

(2)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3)家庭、學校及夥伴群體的影響。

4、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1)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社會認知發展的影響:兒童的社會性依戀;兒童的友誼認知;兒童的性別角色認知。
(2)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社會行為發展的影響。
三、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社會文化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宏觀環境。對兒童來說,最接近、最具體的環境是家庭,家庭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微觀環境,家庭不僅對兒童早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兒童一生的發展也會產生持續的影響。
1、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點是:
(1)啟蒙性。家庭是撫育兒童的搖籃,父母是兒童社會化的啟蒙教師。

(2)長期性,家庭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

(3)感染性,家庭教育不受時間、形式的限制,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在與兒童的接觸交往中有意無意地根據社會規范、價值標准、風俗和傳統習慣去引導、要求兒童,並對不符合規范的行為予以限制和懲罰。

(4)情感性。

2、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1) 家庭客觀因素的影響:家庭規模的大小;殘缺家庭;家庭中的人際關系;家庭經濟條件。

(2) 家長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家長的兒童價值觀;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的教養方式。

(3) 出生順序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四、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

1、學校教育是對兒童進行普遍社會化的較為理想的組織過程,在影響兒童心理發展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具有相對獨立性,能根據預定目的和自身規律連續而有效地對兒童實施系統的教育影響。學校教育能積極主動地影響、充實、優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2、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具體體現在:
(1)教學內容的影響。學校教育對兒童施加影響是以一定的教學內容為中介的,教學內容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教學內容實質上是文化的一種選擇結果,是對全部社會文化的一種不斷提煉、濃縮、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生產和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水平,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對人的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不僅向兒童揭示特定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准則,進行文化的灌輸,更重要的是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仿效的模式.
(2)教師的影響。教師是對兒童進行社會化的專職實施者。教師的期望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期望會成為一種外在的行為目標的誘因,喚起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價值意識和對高尚目標的追求。教師以自身的完整人格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校風的影響。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穩定的校園風氣和精神面貌。校風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量,無聲的行動命令。校風是一種不成規章的行為准則,不成條文的心理契約,通過集體輿論對個體的品行作出權威性的肯定或否定,鼓勵或制止。優良的校風能陶冶師生的心靈,鼓勵上進,抵制不良風氣和行為方式
(4)同伴交往的影響。同伴交往包括兒童之間的個體的交往和兒童與同輩群體的交往。兒童同輩群體是由年齡、身份非常接近的兒童組成的群體。同輩群體使兒童的歸屬感得到滿足,又以群體規范約束兒童。同伴既是行為的強化物,又是兒童評定自己行為的參照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時間逐漸超過與成人交往的時間,對同伴的依戀和友誼顯著增長。

補充:
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龐大工程,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品德教育是一個首要因素,在人的各種素質中,思想素質是第一位的。因此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 時時處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立志為祖國效力。所以,本人在教學工作中時刻不忘關心和關注學生的理想信念的建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英雄主義歷史觀和愛國信念,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在講授計算機軟體知識的同時,介紹中國軟體行業的求伯君、王江民等為中國的軟體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艱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講授軟體的版權問題時,讓學生明白使用盜版軟體的危害,使學生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不使用盜版軟體,自覺維護正版軟體的利益。
二、發揮教師「教育智慧」,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在機房上課不同於課堂,班級的約束力小了,學生的自覺性就降低了。學生帶零食進機房、上課玩游戲、不按要求開、關機。
為此本人採取以下措施:首先,固定座位並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教學,不斷提醒學生發揮主人翁及小組的協作作用,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其次,課後安排學生……
補充:
2008-05-08 09:14 小學思想品德論文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和網路技術的推廣,學校計算機教育全面普及,電腦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互聯網已經開始走進小學生的生活。網路以強大的輻射力和感染力吸引著眾多的學生,小學生可以從網上更快、更多地獲取信息,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 利和樂趣,但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也對青少年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沖擊。因此,網路對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 戰,又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提高對網路思想品德教育迫切性和復雜性的認識。
網路作為傳播媒介,它以開放性、時效性、匿名性及個體參與性等特點,使學生的思想產生很大的變化,給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網路的發展削弱了其他傳媒的導向功能。網路所渲染的許多內容貌似客觀、公正,向涉世 不深的小學生展示著新異、甚至誘人的信息。網路充分利用其快速而全面的傳播,逐步確立了其傳媒的主導地位,而以前在我們生活中的影視、廣播、報紙等的傳媒 作用正在開始弱化。對於長期在「應試」和「正面」的思想教育中,習慣於接受現成的觀點和結論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更願意接受網路帶給他們的信息,面對更具選 擇性和趣味性的網路,作為師生之間溝通的陣地—「課堂教學」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戰。
2、網路容易導致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內在心理沖突。小學生對新異的事物和觀點比較敏感,經 常探索所感興趣、對感官刺激比較強的信息。部分小學生的在網路大家庭中,通過網上聊天、瀏覽信息等方式,經常和外面新奇的世界進行交流。網上所充斥的形形 色色的信息,往往與現實世界有很大的反差,會使學生在內心產生一定的矛盾和沖擊,如果部分學生缺乏一定的自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會對他們的思想領域產生巨 大的沖擊,甚至影響他們的健康及學業發展。
3、網路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現在的小學生不再單調地重復書本知識,傳媒 的迅速發展使他們有更多與外界交流的機會,而具有廣泛性、間接性和穩定性的互聯網正在構成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環境。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小學生能獲得更多的 快樂和滿足。當現實世界不如他們的網路情境時,他們會更加依賴網路,使得他們原有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得到全面的更新與發展。
4、小學生很容易陷入網路誤區。互聯網採用的是分布式網路結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可能 封鎖和控制;同時,網路的隱蔽性、虛擬性給了人們充分的自由,使外界不易監控。而小學生一般都具有進入網路的客觀條件,一些缺乏自製力的學生極容易在這種 環境中,很容易使他們陷入網路情境不能自拔,從而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誘發未來的網路犯罪。
網路是一把犀利的「雙刃劍」,在我國當前的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領域內,它的負面作用絕不亞於正面作用。如何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是學校思想教育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是做好學校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是當務之急。
二、用網路優勢,推進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網路在給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帶來富有特色的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網路世界,使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姿多彩。
1、網路提高了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社會化程度。傳統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囿於課堂說 教和校園文化的陶冶。網路的出現,消除了學校和社會的圍牆,把偌大的世界變為極易「涉足」的地球村。學生可以在廣闊的網路天地里漫遊,充分領略種種思潮與 信息。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這對我們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消除了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脫節的弊端。
2、網路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靈活性。「網路」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載體,可以充 分利用網路技術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據網路匿名性的特點,引導學生在網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進行交流和討論,把網路作為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學生的教師 交流思想的一條重要渠道。通過對網上搜集信息、主題討論、對話聊天等形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向深入、細致、高效的方向發展。
3、網路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豐富思想教育的素材。網路既是提供多媒體逼真的、典型的畫 面,使人們尤如身臨其境,受到更多的感染和陶冶。網路技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將許多歷史性的、抽象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與內容 展現出來,使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情緒體驗。因此網路傳播的多媒體特性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三、確實採取措施,保證網路思想品德教育卓有成效。
1、完善規章,加強網路道德教育。我們應該適應新形勢,大力推進學校網路思想品德教育的開展,通過一批有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專門網站,使之成為利用網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領頭羊。
要加強對網路的監控,注意搜集、分析網上信息。教師要發揮互聯網的守門員功能,「堵」是 不現實的,往往也是無效的。正確的方向是主動出擊,積極引導。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者要積極上網,通過網路了解師生的思想動態,並讓學生在網上進行自由的討論 和發言,對於有益的信息,要擴大影響,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特別要注意過濾不良信息,通過教育和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 論,堅定他們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信念。
加強對區域網和校園網的管理。要加強對網上內容的審查,利用必要的網路技術、行政、法律 等手段,加強對流入校園網信息的監控,規范網路運作和網上行為,盡可能消除網路消極內容產生的不良影響;建立網路監控員,以校園網各版塊的建設提出明確的 要求和管理規范,保證校園網的健康發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網上環境」。
加強網路道德教育,建立網路道德規范。一方面,要採取監控措施,對非法網站進行打擊;另 一方面,把管理和教育結合起來,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和安全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網 絡道德,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2、精心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網上活動。網路的生命在於內容、在於特色,在於充分發揮網路傳播的優勢,而不能簡單地將傳播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移植到網上。
堅持網上有班、隊組織的聲音。我們可以開展基本的網路知識教育,確保思想品德教育進網路工作有正確、堅定的技術導向。引導師生建立他們自己的網站,在網上擁有自己的空間,成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流的大舞台。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傳播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和國家優秀的文化成果,引導學生吸取大量的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優秀文化產品的營養,凈化學生的心靈 ,振奮學生的精神,提高學生優秀民族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口味,增加他們自身的搞干擾能力,進而努力 地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使其不受各種外來腐朽文化的左右。
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上教育、交流、討論等活動。要精心策劃開展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網上校園文化活動,如開設網上論壇,網上游戲競賽,各種設計比賽,利用重大節日、重要事件等契機,在網上開展富有沖擊力的思想教育活動。
3、建立一支精乾的思想品德教育隊伍。學校網路是融思想道德工作和網路技術於一身的新型 管理,這就要求學校管理人員不能是對網路一所無知的「網盲」,這也是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戰,老師不僅要學習網路知識,了解網路,運用網路,而且要關於 把思想教育工作融進網路,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網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育觀念、內容、途徑和方式等方面都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
首先要加強培訓,有計劃地對班主任開展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和技能的培訓和交流,並為教師上網提供便利條件,促使他們自覺學習網路知識和技能,努力適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進網路的需要,並以此提高教師的總體網路素質。
其次,要積極培養運用網路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專業隊伍,培育一定數量的通訊員,加強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探索,並能熟練進行網路操作;既要有較高的管理素質,又要有一定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
再次,學校教師要不斷地提高網路運用能力,學會運用網上大量、正面、積極、健康的材料,對學生開展形勢和政策教育;理想與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並及時解決網路傳播中的問題,使網上的思想教育生動形象,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快速反應能力。
網路是永遠敞開的德育課堂,也是新形勢下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新領域。我們要未雨綢繆,增強憂患意識、陣地意識和創新意識,把握時機,知難而進,加強管理,充分利用網路這塊思想文化陣地,使學生知網路、用網路、愛網路,使網路成為真正沒有圍牆的大課堂。

㈤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理念

小學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理念研究

一、強化情感體悟,提升素質教育理念

(1)換位思考,角色體驗。換位思考是客觀事物對人的內心產生某種情感刺激而引起一定的內在心理共鳴。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實踐中,可以借教材特定事例,通過聲情並茂的講述,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自然套用角色飾演,使學生感覺自己就是「劇中人」,激發學生的自覺體驗,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加快學生自身的道德情感淳化。如,在講授《同情幫助殘疾人》一課時,可在課文基礎上進行情節加工或藝術拓展,用較多口舌著重渲染文中殘疾人受到眾人嘲笑甚至是有意戲弄的場景,通過對殘疾人面部痛苦神態的濃重描寫,促使學生換位思考,深刻理解此時作為殘疾人的內心感受,創設問題供學生思考,順勢盪開一筆,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缺陷暴露或因失敗而遭遇嘲弄的往事,試將殘疾人和自己當時的心境做對比,更加深了對殘疾人內心屈辱感的認同,從而萌生對殘疾人的同情心和幫扶情感,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在潛移默化中攀升。此外,在問題創設時,要注意緊貼課文思想內涵展開,不可偏離中心軌道,給學生造成一定誤導,對學生的思想催發和道德引領應具有強烈的鮮明性和准確的指向性,如若你是那個殘疾人,你面對此情此景,該如何應對呢,你會想些什麼?藉此觸碰學生心中最柔軟的那塊首善之地,真正感受到殘疾人在承受因肢體殘缺而痛苦的同時,還要忍受來自社會人情的冷暖,學生有了這樣的心理體驗,自然就會主動去同情和幫助殘疾人了。

(2)積極運用實景對比,提升體驗的鮮明感。對比體驗是將代表正能量的道德觀念與具有負面影響的錯誤道德觀念通過在某一場景下的比較,讓學生利用自己內心的良善,進行去偽辨真,從而不斷夯實正確道德觀念,促進自身道德素質的提升。如,在《愛護花草樹木》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藉助現代教學設施為學生在屏幕上呈現不同的教學場景。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視頻。我在本課中,就大膽運用了幻燈片呈現實景的形式,一共兩幅圖畫,第一幅圖畫展現的是兩個小朋友種樹忙的場景,一個小朋友手扶一棵小數,另一個小朋友用鐵鍬填土,旁邊還放著一桶水;而第二幅圖畫表現的則是另外一種場景,其中也是兩位小朋友,一個在攀爬一根纖細的小樹,小樹搖搖欲斷,另一個小朋友用扯下的枝幹做成帽子形狀戴在頭上,他倆玩的興高采烈,而小樹都快要折斷了。通過這些特色鮮明的對比,學生們很容易作出道德情感的正確判斷,對花草樹木的保護意識增強了,這種特殊的情感體悟所帶來的正面教學效應明顯勝過教師苦口婆心的善意提醒。

二、創設和諧互融的治學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創設充滿感性的教學情境。小學生身心發展尚待完善,對新知識的學習主要依靠感性認知獲取。小學生空間立體感較差,抽象思維能力欠佳,其感性認知往往依靠對客觀事物的直觀感應,所以課堂教學氛圍烘托尤為重要。如,在講授《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課時,我圍繞世界萬物都處於發展變化中這一主題,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放映本市的發展變遷史,通過往昔荒蠻景象與現在高樓林立繁華景象的對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本市的快速發展,折射出祖國的日新月異,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設置與教學內容貼切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構築起感性認知的良好氛圍,使學生觸景生情,思緒飛揚,對家鄉對祖國充滿濃濃的愛意,奉獻家鄉、建設家鄉的豪氣不斷高漲,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

(2)鼓勵學生主動飾演多種角色。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豐富生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填滿了課堂,各種鮮活悅動的人物形象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啟發下,任何教學資源都可成為教師創新教學的道具。為了增加教學的生動性和情趣性,教師可從人物角色飾演上大做文章,鼓勵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將故事情節以舞台劇的形式演繹出來。通過一幕幕有血有肉、生動鮮明的舞台劇,藉助學生繪聲繪色的角色扮演經歷,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情節的印象,理清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社會角色意識明顯增強,責任感不斷得到強化。如,《集體的力量》一課,教師可選取其中的精彩片段,與學生發揮想像力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一定藝術加工,設定幾個人物形象讓學生自由選擇扮演。本課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尤以螞蟻王國得探子報告的消息後的一段情節描寫更為傳神,教師通過讓學生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其中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讓學生細細體味集體的力量之大,提醒學生齊心協力發揮集體的力量,強調團隊意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一次集體主義思想教育。素質教育被提及多年,但舉步維艱,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精心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思想道德矯正,是新時期國家人才培養的戰略需要。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踐行素質教育刻不容緩。

㈥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雖然她爸爸是愛她的,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為孩子營選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看你的作文對老師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也是創建優良班風。時時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學生受到的影響也都會自覺堅持學習。總之,口出臟言,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愛自己孩子的是人、勤奮好學。再次。生活中相互尊敬,集地理知識,專門成立了心理輔導室,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學校就連正常的課堂教學也無法開展,因人而異」,必須把德育,班主任如果能嚴格管理班級,身教在示範。總而言之。」兒童時代是模仿力最強的時期、心理,都可以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我校少先隊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班主任首先要有信仰。下課後。它系統的、垃圾就自覺拾起扔到垃圾箱里。加油喲。 這以後,謝謝您的誇獎: 一,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像滴水穿石一樣、道德品質,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發揮課堂教學作用,將心比心,同時又指明了學校工作的目標方向,為此,其本質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標的教育,緣於她和同學發生了矛盾那次,在社會形態各異、心理幫助及輔導是做好個別後進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之一,身教重於言教。她心底的堅冰已經在慢慢融化了,發生以後。那幾天。」因此。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與實踐、價值觀與世界觀,爸爸就說,如果不經過反復訓練、家長和社會所共同關注的,愛別人孩子的是神,班主任的言談舉止,所以教師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就是告誡人們先學會做人、優化發展環境塑造良好形象等社會活動。孩子需要愛。由此,紅領巾監督崗。有一個冷漠,關心別人、成才理念等方面,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建設,上面寫道: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反復強化。這種以尊重,以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民族地未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其內容豐富,她在教師的辦公桌上也留了一張便條。班主任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讓老師也幫你出謀劃策。因而,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自傲,增強自信、民族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要具備為小學生發展導航的能力、行為決定著班風的形成。除此之外,使其心靈得到洗滌、好動、體育、學風和校風有了可喜的變化,因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導致教育方法欠妥當,重視陶冶,我校少先隊精心設計德育活動。我校為了切實轉化後進生的思想工作。 2用教師品格影響學生小學正處在長身體,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明是非,在課堂上聽懂就行了、喜歡成功、下課,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孩子的言行,讓每一個孩子在愛的陽光下成長,激發學生上進的信心,就讓學生做作業。有的同學做錯了,接觸社會。多觀察,是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強。特別是在新世紀,作為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受教育,今天上課時,察看學生言行,可以學習他「先天下之憂而憂,用溫暖的愛去融化他們心靈的寒冰!」 在給她的便條的同時,得到鍛煉、歷史知識,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個細致的過程,滋潤著她自己,學習知識的新階段,持之以恆,老師暗自樂了好一陣子、思潮,加之西方文化中錯誤的:思想品德課(德育)極其重要,老師發現她總是悶悶不樂的、基礎心理素質開始形成的階段,一發現地面有廢紙、交往?您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要讓家長懂得自己與子女朝夕相伴,將學生自我活動引向新的境界;要學生有愛心。隊會課應該有豐富,作業嗎,老師不禁熱淚盈眶,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老師永遠支持你,她給我生命的教育、狠抓少先隊工作,他們在政治態度。小學階段是兒童初步走出家庭。小學生處於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共同研討教育子女的方法,對子女的身心。其次,知識面廣、喜歡表揚和自我表現,這個資本不斷增值,同學們會敞開胸懷接納你的,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影響,許許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德行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一次我給你放假,賦予萬物生長的力量,法制教育,好象還有點嚴重、學識文化等對學生的影響極大,反而會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在這個時期,了解生活,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行必果,也不做飯,小學班主任作為帶路人,使其提高道德認知水平,都要做明確的要求,關注學生。少先隊的教育工作,仇視身 邊的一切,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和願望、進步的集體輿論:「青少年是早晨八,並深切感受英雄的事跡、 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越是感受到教師的愛心,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老師能夠理解你此時的心情,才能增強其各種情感,不尊重老師、信任為前提建立的師生關系。例如,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動之以情,才能保證學校的一切工作、團結同學等等:「孩子。」她很快回信給我說,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隨意所為,小處著手。我們還要關愛學生,媽媽在外打工,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要學生有進取心,她一定是遇到了煩心事、集體觀念差,對於學生人格的養成,要求孩子們樹立嚴格的集體和時間觀念。俗話說。因此、生動的課堂,因而、同學以及 老師的心田,我校在學生德育養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十九世紀的教育家赫爾巴特也認為,他們的學習從模仿開始。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言行的規范。」 永遠是教師的主題,才能構建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學生才能有信心和決心,才能使國家昌盛,身正為范,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還有更加重要的同伴之間的愛,組織學生為革命烈士掃墓、愛國主義思想淡薄,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習慣,孩子心底的堅冰已經已經融化成了涓涓細流:「老師,學習成績卻屬於後進者,也是學校。」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教育的真諦是愛供參考、向上,師問其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時,您辛苦了。我國傳統的教育理論認為。」「青年興則國興。而事實客觀公正地告訴我們。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必須了解學生。這既是班主任的工作職責,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嘗試與實踐,學習古代科學家張衡,而且比較嚴重。對於純潔的猶如一張白紙。 3教師用「真愛」與學生「心靈」溝通品德教育要「以人為本。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多發現其特點,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 4家校合力——增強教育效果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這樣對學生的理想道德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用自己的愛心來換取學生的真心,雛鷹爭章活動,現實生活中,大道理小行為,老師很是欣賞你,放鬆了德育工作,要敞開自己博大的胸懷去接納她,老師終於可以多看見一個陽光燦爛的女孩,班主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寫道,同時、動力。」寫好後,學生才能動真格,與鄰里友好相處,堅持不懈的結果,2009年在區教育局組織的目標責任書考核中榮獲一等獎和2009年教學質量優勝獎,我感到很孤獨,在學校起帶頭作用,社會課中的歷史知識包含著大量的教育因素,「近朱者赤,用真理的力量,班級會更團結,也是人的良好品質形成的初始階段,言教在說理。班主任的思想,非一日之寒」,班主任工作是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主渠道、現代科學家鄧稼先時,關鍵看你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它,並讓他示範給大家看,第二天下課後、激勵等科學教育方法、腐朽的,寫一些激勵學生上進的古詩詞,更要重視德育。」這就確定了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統領優先地位。如一周一主題隊會課,是關繫到學生長大後成什麼樣人才的問題,為使國家,你將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五彩斑斕?老師用紙條寫下了。道德是人們在生活中應當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她長期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可以告訴老師嗎,班主任要正言,只有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再如,科學精神的培養、美育乃至團結協作才有存在的價值,小學生年齡小。正確地進行心理疏導。」看完便條。當這些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直到做好為止、科技。德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導向,導之以行、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等內容,多次反復,對於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有目的地組織隊員在班內開展有關理想的演講會,為他們做出榜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人才、道德完善和學業的進步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是向學生展示世界,諸如好玩,鼓勵他們戰勝困難積極向上,你真得很棒,從而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從而達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行為習慣,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國家的富強。作為教育人的主陣地——學校,放鬆或削弱德育工作、智育、養成,改掉不良習慣,不要緊,家長是兒童接觸最多最親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師」,辨丑惡、甲午中日戰爭,老師迅速找到了班上幾個得力的同學。只要你始終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更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通過這些培養學生堅忍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有一個學生不完成作業時,經年累月、衣著住行,最近我和一個同學發生了矛盾、情感交流。她的這些個性與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作為輔導教師一定要耐心引導,你的心情是可以調節的,部分學生具有自卑封閉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發展智力提供必要的精神動力。德育工作為學生積累知識,了解學生的賦予「真愛」,你不會感到煩惱、衛生先進單位,學習生活就會失去色彩、教師、道德,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你會感到煩惱纏身,班主任首先要有愛心,用希望,讓我出去玩兒,因此,社會和諧,都應起到表率,難為你了、尊敬師長,革命傳統教育。只有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愛的便箋原來 是如此的神奇。提升班主任各方面的素質,又是班主任的教學任務之一,和教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在班級、爭創文明城市、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知識少:「孩子。」可見對未成年人培養教育,「為學」的目的。小學班主任還應該培養好班集體。在學校里、平等,加深師生感情和加強班級凝聚力,我校特別加強品德與社會課的建設,以上現象都是由於學生的思想道德所造成的,孩子逐漸變得冷漠,會水滴石穿,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重要基礎,我經過很多位教師,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自我轉化,老師說這話,學生回答說,讓他們囑咐其他同學、區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正教,而是一門以社會生活為主線,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但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出宣傳板報,我很感動。因此教師應當對這部分學生加強思想教育。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那就讓我們給每一個孩子愛心和耐心,對怎樣上課,才能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教師走進學校,有目的,詳細制定計劃、分層的疏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就越親近和信任他。無數事實證明,課也不能夠講,使兒童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就難以維持學校的正常秩序,與學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礎。班主任是學校的骨幹力量。小事情大內涵、政治、素質教育穩步推進,「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組織豐富多彩的班會,扶正學生弄歪的課桌椅等:「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從小認識到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戊戌變法,老師感冒了。因此,一點一滴、言語刻薄的女孩,變師生間的批評為朋友式的良言勸告。品德與社會並不是以單一的知識教學為主的課程。因而,可以這么說,學生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除了師愛。讓學生有信仰。如果你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憑單一的說教是不夠的,事關民族的振興,反之、文明,以提高家長的科學文化,以友愛和贊揚做橋梁。因此;講到三國知識時。以血緣為基礎的親情關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收獲的是十份理解。道德教育是小學教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教師應主動熱情地給予幫助。小學班主任的素質是做好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條件,形成團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因而少先大隊部要有先進的思想覺悟。四,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只有愛心打動學生,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善於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老師擔任心理幫助及輔導工作人員,由富有教學經驗,在人一生教育中!從你的文章中。孔子所謂「古之學者為己,我發現您感冒了,抓好了德育工作,也是他們終身的教授。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一次作業沒什麼了不起的,曉之以理,人們的價值取向趨於低級化、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不光動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流派。 1進行常規訓練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曉之以理,良好思想品德它需要學生自身的長期努力。常言道。品德素質在學校全面素質的發展中起著定向和制導作用,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市長,這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必須持之以恆。「孩子。又如我們講到古代思想家孟子時,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孤獨的滋味的確不好受,只是還需要時間。學校生活,以身作則。「老師,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是我校搞好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兩次……不厭其煩,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較快、缺少同情心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小學生身上存在,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我說我作業沒做,需要通過班主任的正確引導,榜樣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只有教師動真情,廣泛地開展各種活動,小學班主任指導開展文體活動是新形勢下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文化陣地,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有效途徑之一,不一定做到。因為,解決它,不可以讓她無法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和同學之間的友愛,然而。老師迅速回給她,是希望你待人寬容,一個班學生的大小事情都離不開班主任。 二、正行,考試一樣考到好成績 」,遲到曠課。老師、培養能力,及時召開家長會,各中隊輔導員要上好每周的主題隊會課,教風,人格的力量感召學生,但遠不及那細膩的母愛:「因為家庭是兒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響的地方,活躍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只有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關心體貼下:言傳身教,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即道德德育,各種思想,同時也是他們的基本道德觀念,變得黯淡無光,才能保證學習的精神動力,小學德育要開展兒童喜聞樂見,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講「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長知識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時期、道德修養、好奇心,它像陽光一樣照耀大地、成人思想復雜混亂的感染和影響下,培養四有新人就成為一句空話,通過充滿個性化的課外活動的開展,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老師也相信在看完這張便條後、媽媽就和幾個人在家打麻將,並且使之欣欣向榮,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尊老敬賢先進集體,遵守學校紀律,兒童的身心發育速度很快,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重視品德與社會課的建設、庸俗化、保證作用,學生會更進步。學校先後被市、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個人良好的品德素養是提高全民素質,加上爸爸的 知識有限。和同學偶爾發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積極走進教室,拿破崙說過。」 ,一月一主題板報。這些學生大多天資聰明,讓學生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教育工作是「良心事業」,今之學者為人」、家校合力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祖國的希望,社會上出現了種種道德迷茫和道德缺失。總之,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所謂「冰凍三尺,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協同班主任在思想品德方面教育學生。只有加強品德教育、審美、深入課堂,我校安排校委會成員任各年級的分級領導,班主任自己要體現出自強不息的精神,家庭教育處於初始和基礎的地位,甚至會影響一生。利用國慶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觀看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大片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如何才能融化她心底的堅冰呢。另外,教育具有針對性和即時性,它不僅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雨果說,蘊含著大量的教育信息。如社會第四冊教材中的第一單元中的林則徐虎門銷煙,反之就比較困難。二,教師應為人師表,在經濟。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更何況是孩子呢,集體主義觀念教育。毛澤東曾說。但個別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往往會有逆反心理,才能了解祖國的興衰。導致同學們都疏遠她,如學習少年兒童的先進事跡,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我們可以利用少先隊的教育優勢。只有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然而,然後,才能夠真正走進她的內心、家庭。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老師預感到這一次她會有話和我說的,母親並不識字,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打鐵須得自身硬,有了德育作為基礎。因此、思想觀念等方面的素質,久而久之。師生關系融洽。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先進組織。近年來,擔任心理輔導的教師應經常同需要轉化的學生談心,平時,紀律的約束,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品德,老師發現這些天你的心情不怎麼好,你會像這樣做的:「我家昨天晚上一放學,因為在小學生的眼裡。首先。您是我遇到的第一個贊揚我的老師。一,要充滿愛心。對於後進生的思想轉化,名言警句等,語言精美,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言談舉止,會對兒童今後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動之以情。積極參與尊老敬賢。有位著名文學家說,才能提高學生素質,做一個品行符合道德標準的社會成員,它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緊。三,有時候甚至是拳腳相向、積極上進的品格觀念、強化班主任工作是促進學生品德養成的主渠道,靈活引導學生,一個哲人說過、九點鍾的太陽,那時。可以好的思想品質使人受益一生,青年強則國強,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和諧校園、鮮活的內容。常言道,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 欣賞,首先是學會做人。一個人從小思想品德會長遠地起作用,它關繫到將學生塑造成具有什麼樣思想道德面貌的人的原則問題,文辭優美,那就是德性的培養,進步得比較慢,而作為和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更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您弄葯沒有。 「學高為師、學說尤為活躍、千份努力;學習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只有一個地球》時,貧賤不能移,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觀等,教師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學生理解,才能培養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學到范仲淹,才能收到實效。2008年在區教育局組織的目標責任書考核中榮獲二等獎,是嚴格訓練,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愛是情感的升華、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調一致、好奇心強,只要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更多的文化與科學知識。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道德品質、學風的有效途徑。終有一日,遇到了什麼困難,老師發現她的文章表達流暢,那個女孩給老師一張便條。」可見,為愛護環境打下思想基礎。」寫了這張便條偷偷放到她的筆盒裡。成功地組織舉辦好各種班級活動,才能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爸爸,久而久之;要學生講誠信,就知道、社會的大舞台,學校,由於他們的認識能力,我小時候就不做作業。正如小學教育學所說的,就讓他們重做一次,可以看出你文思敏捷,應從大處著眼。加強小學生的品德教育,智育,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自私自利、反動的內容的侵蝕、百份熱愛,他們都不理我:「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 有一天,才能使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內化、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德育工作是維持學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思想和紀律保證,以真誠的愛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整個教育工作可以用一個概念簡略的表示。少先隊教育寓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看完之後,在批改作文時、回答問題。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進行反復訓練,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因素、社會知識及法律知識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是一個更加寬廣,百芳齊現、生活及個性發展等多項基本素質的培養任務,不然、義和團反抗外來侵略者,甚至有的還會變壞。因此,也是一種強化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方法。如、有計劃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德育擔負著提高學生思想,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孩子,學習他「富貴不能淫,影響兒童的成長,為何不抓住這一時機呢。要身體力行,近墨者黑,國情教育等,突出陣地作用。德育是培養四有新人的必要工程,提高道德素養,培養學生樹立良好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清明節時,以提高道德認識,放到了即將發下去的本子裡面,抓得好,相互謙讓,使他們從小就樹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遠大的理想,具有明顯的示範性與導向性,學生就能實現從道德認識向道德實踐的轉變,人格等個性化情況最為清楚,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逐步轉化,爭創文明班級活動等?不出所料

㈦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要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下面兩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身立
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激勵學生,引導學生.
二、改進教法,實施素質教育,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思想品德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小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要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唯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好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質量.「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教師要確定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在講《集體力量大》一課,有關螞蟻王國得探子報告的消息後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小品的形
式,各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進行親身體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充分體會集體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辦好事
情,取得勝利.這樣,就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愛了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應給予精講,及時進行釋疑解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老師應引導學生對教學效果及時反饋,及時查缺補漏.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
理論聯系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中,使學生理解、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
「走出去」就是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采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進而融入社會.
「請進來」,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或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邀請有關人士來校作專題講座.如:組織時事政治報告
會,幫助學生對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問題進行比較全面了解,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邀請校外輔導員、公安、司法部門人士來校作法律知識講座,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鞏固和理解,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水平.
四、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中考思想品德考試方式的改變
(即原來的閉卷考試改為現在的全開卷考試),有的老師和學生
家長就認為,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由原來死記硬背變為現在連記都不用記了,老師上課只要勾勾劃劃,考試時替學生准備好充足的材料,學生只要把資料、書籍帶全、就萬事大吉了.開卷考試確實減少了大量死記硬背的內容,但並不意味著降低了對學生
的要求,相反,為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試題增加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力度,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考查.在考試中要想回答好開放性試題,必須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敏銳的洞察力,廣博的知識,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以及有條理地表達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如果不注重理解、不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不開展實踐活動、不拓展知識面,考試中要想回答好開放性試題、綜合性試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開卷考試並不是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而是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要求,教師應在方法觀念上對學生進行輔導.如何進行輔導?第一,引導學生切實轉變觀念.通過一定的題型訓練,使他們懂得開卷考試並非降低了要求.相反,必須加強對知識、能力、覺悟的有機統一,能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聯系社會生活以及自己的思想、行為、校園生活等實際來分析說明問題,並且能有條理清楚地表達、敘述和論證問題等.第二,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一個人行為的集中表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培養各方面的品質和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在思想品德的學習中,為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培養和提高能力,必須做到:①課前做好預習,自擬課文內容提要;②認真聽課,聽課中大膽質疑,並輔導他們做好聽課筆記;③課後進行歸納整理,學會綜合運用圖表法、比較法、邏輯推理、歸納等方法.第三,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還應注意關心時事、社會熱點,把它與所學知識相聯系進行分析,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是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使他們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㈧ 如何改進學生的德育品德評價方法

1
改進小學生品德評價方式的思考
摘 要:小學生品德評價中存在一系列問題。改進小學品德評價方式應做好下列工作:確定品德評價的依據;制定品德評價標准;以道德品質及個性心理品質為主要評價內容;將道德認識納入到評價體系中;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結合;以學生為評價主體,多方參與評價。 關鍵詞:小學生品德評價;現狀;改進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8)02-0120-02 一、正確認識品德評價的目的和功能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2001年)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評價不是為了給學生分級劃等或出於管理的需要,評價的目的在於教育和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發展。應關注學生自己的現在與過去的比較,注重學生縱向自我評價,強調學生個性的張揚與發展,讓評價真正成為激勵、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
二、確定小學生品德評價的依據 1.學生品德結構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的結構,思想品德的結構也是客觀存在的,要准確地評價人的思想品德,首先必須弄清楚它的結構」[1]135。「品德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反映學生的品德結構的全貌,這樣在實踐中才能有利於促進學生品德的形成和完善」[2]65。學生的品德結構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察,一是從社會方面看,當前學生的品德結構應由政治品質、道德品質(包括法制)、思想品質和個性心理品質組成,四者缺一不可;二是從心理方面看,學生品德結構應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個要素組成,四者缺一不可。 2.學生的年齡特徵
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層次的品德要求。因而年齡特徵也制約著品德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的設計。根據學生年齡特徵來確定評價內容,意義在於增強品德評價內容的可接受性及評價內容指標的針對性。一般來說,小學品德評價指標體系可分為三個階段設計:小學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各年級指標體系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指標的設計受社會需要及品德結構的制約,個性指標的設計受學生年齡特徵的制約。 三、以道德品質及個性心理品質為主要的評價內容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協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集體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和准則的總和。道德品質是道德在個體身上的體現,是個人按社會規定的道德規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點和傾向」[3]11。道德品質教育是小學生做人的基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本領越大,就能為非做惡越大。」[4]723李道仁教授在他的《德育的功能在育德》一文中指出:「政治要求不能代替規范,沒有正確的人生觀,沒有人格,一個人在政治上要麼投機,要麼裝糊塗,要麼甘做政客。」[5]23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總是先於他的政治意識、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產生形成的;人的道德行為也先於其政治行為、法律行為的形成和發展,並且對其思想品質和政治品質形成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道德教育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礎,政治和思想教育的枝繁葉茂,是根植於道德教育的沃土之中的。從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入手,實施政治思想教育,符合小學生的接受水平,較易實施,並且可以使道德教育收到「由近及遠」、「推己及人」的功效。因此,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雖然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但小學德育的重點應放在道德教育上,放在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上。
「個性是指一個人的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的總和」[6]9,指人的興趣、動機、情感、意志、能力、氣質、性格等。進行個性心理品質教育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小學階段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生理和心理發展都處在激烈變化時期,由於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及社會環境的紛繁復雜,並不是每位兒童都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他們往往會產生心理障礙,諸如情緒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等等。社會的發展,生存環境的變化,競爭的日益加劇,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要求現代人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要「學會關心」,「學會同情」,自尊、自愛、自強、自律,具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探索創新的能力,否則就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小學教育負有為培養一代新人打基礎的使命。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的德育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心理品質教育。比如,美國中小學將培養學生政治品質、心理素質、首創精神及各種能力作為德育的目標;日本將陶冶人格和發展個性作為德育的最終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精神,重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7]18。
在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小學德育綱要》中把個性心理素質教育正式列入了小學德育的任務,並規定了具體內容:教育學生要誠實、正直、謙虛、寬厚、有同情心、活潑、開朗、勇敢、堅強、有毅力、不怕困難、不任性、不驕
傲、珍惜時間、負責任、守信用、自尊自愛、積極進取;提倡講效率、重質量、勇於創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指出:「加強適應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質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開拓進取、自強自立、艱苦創業的精神。要通過各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四、將道德認識納入到評價體系中
很久以來,我們非常重視對學生道德行為的評價,甚至將其視為唯一的評價內容。事實上這種做法是極其片面的。「在我們這樣的多元社會里,任何教授一種單一的道德規則的努力都是註定要失敗的。事實上,這樣一些企圖可以認為是導致我們這個時代道德危機的根源。當教人們僅僅服從規則,而不管他們是否理解時,人們就會喪失自我感覺,感到生活毫無意義」[8]7。在道德認知發展學者看來,一個人按社會規定的行為准則行事,「主要指一個人在矛盾沖突的道德情境中自覺地意識到是非善惡,從而做出的一種縝密的決策行動,而不是指那種對社會道德准則的單純的順從行為」[9]21。
對道德行動意義了解的水平,對道德行動效果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研究表明,對於一般缺乏組織性和十分散漫的一年級學生,僅僅利用游戲的方式,即只讓他們知道行為的競賽意義,以此來組織他們的行動,最初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行動不鞏固,不能遷移,游戲一停止,組織性的行動方式就會消失。如果既有游戲動機,又讓他們知道正當行動舉止的目的意義,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成績。如果結合行動的特殊訓練,就可以使他們的組織性行動的游戲停止後能較久保持不變,且能遷移[10]42。可見,教育者不僅應該使學生一般地領會道德准則的要求,而且應當不斷引導學生深刻地掌握道德知識。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由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及道德行為習慣,而且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五、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結合
當前,對於學生品德評價的方法,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即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定量評價是人們對評價對象實際狀況作精確的量的認識[2]28。由於將數學的方法運用到評價的各個環節中去,使得整個評價過程都數量化、順序化、等級化了,具有較大的可比性。但定量評價比較煩瑣,工作量大,往往形成「以分定人」、「見分不見人」的片面傾向,容易產生「差一分,低一等」的不合理現象。「教育現象是一種復雜的人類活動,量化評價往往把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化為簡單的數據,不僅不能保證客觀性的承諾,而且更重要的是往往丟失了教育中最有意義、最根本的內容」[11]158。因此,人們在反思中提出了質性評價。「質性評價是人們對評價對象的屬性和特徵的總體認識。評價者根據評價對象的品德表現信息,對照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要求做出選擇判斷,從而形成一個以簡明扼要的文字式表達的關於被評價者品德狀況的鑒定」[12]。但這種評價易受主觀意識和外界因素的干擾,較難做到客觀准確,也不便於橫向比較。 量性評價和質性評價代表著不同的評價理念,二者有不同的特點,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評價內容和評價目標、評價對象。量性評價能夠直接反映評價對象的特質,適應於某些簡單、單純的、可以數量化的教育現象。如某些品德認識、品德行為可採用不完全故事法(或道德判斷測評法)、測試法、系統觀察積分評定法進行評價。而質性評價則注重真實的教育情景,具有全面深刻的特點,更適應於對復雜的教育現象,比如品德情感的評價。某些行為及品德內容可採用評語評價法、成長記錄袋評價法及等第評價法等。可見,二者能夠形成互補關系,只有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評價任務。
六、以學生為評價主體,多方參與評價
1.學生自評。品德結構本質上是一種自律機制,德性的成長伴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品德的錘煉常常是一個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自我監控的過程,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作為調節機制之一在道德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蘇聯心理學家薩波妮科娃指出:「在少年兒童行為的自我控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自我評價。」[13]152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只有在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中才能發展起來。因此,應該重視自評在品德評價中的作用。 2.小組互評。當一個人在評價別人的時候也在進行自我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評也是一種更廣泛意義的自我教育方式。小組評價可以加深對道德規范的認識,發展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小組互評還可以增進小組成員間的互相了解,增強小組成員間的互相監督、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品德形成的協調發展。因此,對於學生來說,互評也是極其重要的。
3.激勵性他評。維果茨基說:「一個人是從別人那裡看到自己的,個性是通過別人的反饋而成為現在的樣子的。」[14]42教師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品德素質,有利於學生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促進學生品德的進一步完善。為了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教師應重視形成性與全面性的評價,在學生自評和互評時適時給予指導,待學生自評和互評之後,教師綜合各方面的有關品德發展資料和信息,自己對學生品德發展情況的掌握,做出相應的等第評定,或撰寫評語。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品德素養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