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省中小學教師教學常規的介紹
教學常規包括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考試與評價、課後反思等基版本內容。建權立並落實教學常規是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為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我省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特製定本常規。
⑵ 紅河州中小學教學教研常規管理工作實用手冊一書的主要內容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教學這一中心,體現這一中心工作的兩個主要方面是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深入開展教學研究。
教學常規是教學規律的體現,是對教學過程的最基本要求,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常規細則包括:
目錄
1制定計劃
2備課
▪ 教案
▪ 備課
3課堂要求
4作業批改
5指導實驗
6輔導
7課外活動
8校本教研
1制定計劃編輯
教學計劃主要包括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備課組工作計劃、個人教學計劃等。
1、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要依據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統籌協調,對各年級、各學科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和相應的檢查措施,對各項主要教學工作作出具體安排,作為各教研組和任課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的依據。
2、教研組(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應依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學科特點,對本學期各項教研工作作出具體安排,經全組教師討論通過後,於開學後一周內交教導處審定存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為計劃執行的具體負責人。
3、個人教學計劃由各任課教師制定,在開學後一周內完成。各任課教師在制訂計劃時要充分理解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總體精神,熟悉課程標准,明確本學科、本學期總的教學任務,明確教材各章節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各章節之間的相互聯系,充分估計到完成教學任務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擬定教學進度,提出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4、以上各項計劃分學期制定,計劃制定後,列印一式兩份,一份交學校教導處存檔,一份由計劃執行人保存。學校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確保計劃落實到位。學期結束時各責任部門和學科教師應及時對照計劃,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反思,並寫出書面總結。
2備課編輯
備課是上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堅持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堅決禁止不備課進課堂的現象出現。
教案
1、教案的內容要求
(1)教學目標,必須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2)重點、難點;(3)課型、教學時數;(4)教學准備,如課前活動安排、媒體的選用(如實驗儀器、音像材料、掛圖、實物、模型、投影、多媒體課件等);(5)教學實施過程,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主要內容,要有相應教學內容及教與學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寫成單純的知識提綱講稿;(6) 板書設計;(7)作業布置;(8)教學反思或後記,總結本課或本單元教學的得失。
2、撰寫教案。教案要分課時、按上述八方面的要求撰寫。有條件的教師可用電腦列印教案,但必須紙質文本與電子文檔並存。教案不能過於簡單,教學程序在150字以內的不算教案,不許用舊教案,不能以在課本、資料上寫評注圈點為由而不寫教案。復習課、練習課、習題講評課都要有教案。
3、課件。課件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不能濫用,應根據實際需要,特別是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基礎上使用。不能用課件代替教案,在教案中要有課件運用的說明。對網路課件或其他音像資料要結合教學實際,通過處理後才能使用。
4、教案檢查。學校要完善教案檢查制度,教案檢查採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兩種方式,檢查結果要實行定性評價,查後在末一節處註明檢查結果,並蓋教導處專用章。教案的質量主要看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以及目標是否達成,教學設計是否恰當,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是否講練結合,精講精練。
備課
備課的程序為:個人鑽研—集體討論—修改教案。
1、個人備課。(1)認真鑽研教材,詳細查閱有關教學參考書和資料;(2)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狀態;(3)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4)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選取適當的教學媒體;(5)編寫教案。
2、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發揮教師群體優勢和骨幹教師的作用,交流教學經驗,統一認識,解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平衡教師的教學進度,研究和改進教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集體備課的內容和要求有:(1)統一教學進度和教學基本要求;(2)探討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3)探討培養學生思維的方法;(4)交流演示實驗的關鍵操作,做好學生分組實驗前的准備。(5)結合聽課活動,進行評課;(6)在規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安排好中心發言人,做好記錄;(7)沒有備課組的年級,在集體備課時,應將重點問題提交教研組討論。
3、修改教案。教師應把集體討論的內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礎上修改個人備課方案,提前寫出完整的分課時教案,要求重點、難點把握准確,教學方法選擇和過程設計恰當,作業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力爭做到思想教育、「雙基」訓練、能力培養三統一。
3課堂要求編輯
上課是完成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
教師上課的基本要求:
1、嚴格按課表上課,未經教導處同意,不得隨意調課,更不準隨便缺課。上課不得遲到早退,不得中途離開教室,不得拖堂。
2、教師在預備鈴響時應站在教室門口,目視學生做好上課准備,同時清點學生人數,弄清學生缺席情況,對非正常缺席學生應及時報告學校教導處。上課開始和結束,師生應相互問候致禮。
3、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應緊扣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應盡可能體現不同的層次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他們的學習需求。
4、堅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討論式教學,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實效。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及時反饋、及時補償,盡力使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實現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並獲得成功感,盡可能減少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的缺漏。
5、課堂練習設計要典型精當,有利增強學生對主幹知識的運用掌握,既要防止題海戰術,盲目地多練,又要防止老師包辦,缺少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實際體驗,真正做到精講精練。
6、教師上課要講普通話,語言要精煉、准確、生動、富有啟發性和吸引力,聲音要響亮;板書要清楚,布局結構合理,能體現出講課重點,字跡工整,大小適當,用字規范,不寫錯別字;教師要舉止文明,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衣著得體,不準穿透明裝、吊帶裙、露臍裝、短褲、背心、拖鞋進入教室,不化濃妝,不準在教室內抽煙。體育教師必須穿運動服、運動鞋上課。嚴禁酒後上課,上課時必須關閉手機。
7、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羞辱學生。上課時教師不得把學生趕出教室。同時應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規則,課堂內發生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的,應由任課教師負責在課後處理。
8、重視教學衛生,注意糾正學生坐、寫姿勢,隨堂教師要負責督促學生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9、活動課要納入課堂教學,其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當地實際,並相對穩定,形成特色;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符合以學生為主,教、學、做相結合的原則。
10、檢查教師上課情況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校每學期都必須有詳細聽課計劃與課堂教學檢查評估方案,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檢查形式有:學校領導隨堂聽課檢查;教導處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各班《班級日誌》詳細登記,教導處每周查閱核實《班級日誌》;教研組有目的地集中聽課,學校組織學生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等。
4作業批改編輯
布置和檢查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反饋教學信息、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
1、布置作業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以利於鞏固所學知識,掌握「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作業布置要適時適量,難易適中,要重視對學生預習、復習的指導和檢查。一般課堂作業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學習水平為基礎,讓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能完成。
2、要適度控制課外作業的總量。
課外作業內容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類,因人而異,分為選做題和必做題。作業形式要靈活多樣,不僅布置讀、寫、算的作業,還要布置畫、唱、操作、實驗、實踐、調查、考察、觀察等方面的作業。堅決杜絕懲罰性作業、隨意性作業、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初中生課外作業量:每天不超過1.5小時。語文的大作文,每學期不少於八篇,小作文兩周一次;數學原則上每課一次作業,每周不少於四次;外語每周不少於三次;物理、化學每周不少於兩次,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少於一次;其它學科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布置課外作業。
小學生課外作業量:三至六年級每天不超過1小時;一、二年級原則上不布置課外作業。
3、教師必須及時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確。教師批改作業要注意示範性,教師書寫要工整,標點要准確,符號要規范。作文的眉批、總批評語要得當,指示要具體,富於激勵和指導作用。
4、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按時、規范、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教師應督促每位學生及時上交作業,如學生拖欠或不做作業,教師又沒及時發現或沒有採取補做措施,追究該教師的責任。
5、鼓勵在作業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可適當布置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但不得以教改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業,實行改革實驗的教師應將改革方案報學校批准備案,期末寫出實驗報告。
6、教研組每月檢查一次作業批改情況,學校不定期抽查與檢查相結合,並將結果公布。學校每學年要組織不少於一次的各年級各學科優秀作業展評。
5指導實驗編輯
理科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開拓視野,樹立科學研究觀的重要手段,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其基本要求是:
1、按照省廳要求開足開齊實驗課,嚴格按課程標准規定指導學生動手做好實驗,不能以講實驗、畫實驗、看掛圖代替做實驗,學生的實驗報告教師要及時批閱。
2、認真做好演示實驗,提倡並鼓勵教師合理改進、增加演示實驗,在可能的條件下,把部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或把某些思考性強的習題改編為實驗(演示或學生分組實驗)。
3、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開放實驗室,逐步培養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指導學生課外進行實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4、學校要認真組織學生實驗能力考核,考核結果計入學生的學業成績。
5、學校要定期對實驗教學進行檢查,如發現未按要求完成實驗教學任務,學校應追究有關教師的責任。
6輔導編輯
1、輔導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既要課內輔導,又要課外輔導,既要集體輔導,又要個別輔導。
2、集體輔導要有計劃。教師要認真分析所教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與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共同研究,統一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總體認識和具體輔導辦法,制訂輔導計劃。
3、輔導對象要有所側重,特別要關注學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適當布置提高性作業,向其推介課外補充讀物,讓其參加興趣小組等辦法,激勵興趣,發揚特長;對個別學習困難學生以及因請假、曠課而影響了學業的學生,可採取個別輔導和小組輔導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補缺。
4、輔導要講究效益,要做到熱心、耐心並且有信心,避免疲勞戰。放學後不能留學生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時間不宜過長。5、凡有住校生的學校,都要組織住校學生上晚自習,並安排科任教師坐班輔導,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7課外活動編輯
1、課外活動包括:學科興趣小組活動、競賽培訓、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等。
2、教師要負責各活動小組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每個活動組由備課組或教研組確定輔導教師,至少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輔導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做到有方案,有記載,有總結。
3、教研組要制定奧賽培訓計劃,加強奧賽訓練與輔導。
4、課外活動內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樣,盡量為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以擴大知識面,加強學生間交流,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學校教導處根據各科活動小組計劃統一安排活動地點和時間,並定期檢查。
八、學業考核與評價
1、加強考試管理。各年級組應由教導處安排組織統一考試。各學科平時考核,可由備課組長或教研組長負責,隨堂組織小考,杜絕隨意性的考試。
2、學校的統一考試要認真命題、組考、制卷、閱卷,保證質量。教師要按水平考試的要求緊扣教材命題,著重考查學生「雙基」達標情況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教學實際,防止出「偏、怪、難」題。義務教育階段,按7:2:1的比例,即基礎題佔70%,小綜合題佔20%,難度較大的題佔10%的原則組織命題。統一評分標准,統一閱卷,並以年級為單位將考試成績上報教導處。
3、考試方法以閉卷為主,採用考試、考查相結合,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考查。外語考試採取聽力、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4、對不及格的學生進行補償教學後,要給予再次測評的機會,並在此基礎上登記成績。要讓學生看到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價值,鼓起繼續學習的勇氣。
5、學期期末成績的評定,不能只注重對最終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含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也應成為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應嚴格按5:3:2進行評定,即期末考試成績佔50%,期中考試成績佔30%,平時成績(含小考、課堂提問、作業、實驗及平時表現等)佔20%。
6、教學質量分析是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試題分析:包括試題的題型、主體知識覆蓋面、試題分值合理程度、試題難度、試題的主要優缺點等。學校教導處應對各學科命題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及時向縣教研室反饋。
學生學業成績分析:成績分析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二率」(即優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這是反映學生成績的基本數據。教師在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後,應結合對所教班級的情況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學質量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全學期教學工作總結並按時上交。
8校本教研編輯
1、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不允許教師拒絕參加教研活動或拒絕接受教研任務(如拒絕撰寫、上交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拒絕接受上公開課,拒絕接受教研組安排的競賽活動等)的行為,教導處要精心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級的各項教學、教研競賽評比活動,力爭取得好成績。
2、教師要積極參加課堂教學研討活動,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每學期要上一堂研討課,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每年要上一堂示範課或觀摩課。
3、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每周一次,每次活動必須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每學期組織一至三個研究主題,確保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解決教學工作實際中存在的問題。
4、嚴格建立聽課學習制度,三年教齡以內的青年教師和教研組長,每學期聽課評課20節以上;一般教師聽課評課15節以上;各學校校長和負責教學的中層以上幹部,每學期聽課評課30節以上,聽課時,必須有聽課筆記和評議記錄。
5、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教育教學科研的實踐。每學期每位教師必須完成一篇教研論文。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在專業報刊上發表論文,展示學術成果。6、教師要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參與課題研究,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形成個人教學特色。
7、所有教師都應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專業發展規劃,提高自身素質;學校要為教師推薦專業必讀書目,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教研組、備課組應定期交流學習心得。
8、學校領導不定期參加各組的教研活動和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縣教研室應定期檢查各校開展教研活動和公開課情況。
⑶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的課堂要求
上課是完成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
教師上課的基本要求:
1、嚴格按課表上課,未經教導處同意,不得隨意調課,更不準隨便缺課。上課不得遲到早退,不得中途離開教室,不得拖堂。
2、教師在預備鈴響時應站在教室門口,目視學生做好上課准備,同時清點學生人數,弄清學生缺席情況,對非正常缺席學生應及時報告學校教導處。上課開始和結束,師生應相互問候致禮。
3、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應緊扣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應盡可能體現不同的層次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他們的學習需求。
4、堅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討論式教學,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實效。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及時反饋、及時補償,盡力使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實現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並獲得成功感,盡可能減少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的缺漏。
5、課堂練習設計要典型精當,有利增強學生對主幹知識的運用掌握,既要防止題海戰術,盲目地多練,又要防止老師包辦,缺少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實際體驗,真正做到精講精練。
6、教師上課要講普通話,語言要精煉、准確、生動、富有啟發性和吸引力,聲音要響亮;板書要清楚,布局結構合理,能體現出講課重點,字跡工整,大小適當,用字規范,不寫錯別字;教師要舉止文明,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衣著得體,不準穿透明裝、吊帶裙、露臍裝、短褲、背心、拖鞋進入教室,不化濃妝,不準在教室內抽煙。體育教師必須穿運動服、運動鞋上課。嚴禁酒後上課,上課時必須關閉手機。
7、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羞辱學生。上課時教師不得把學生趕出教室。同時應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規則,課堂內發生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的,應由任課教師負責在課後處理。
8、重視教學衛生,注意糾正學生坐、寫姿勢,隨堂教師要負責督促學生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9、活動課要納入課堂教學,其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當地實際,並相對穩定,形成特色;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符合以學生為主,教、學、做相結合的原則。
10、檢查教師上課情況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校每學期都必須有詳細聽課計劃與課堂教學檢查評估方案,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檢查形式有:學校領導隨堂聽課檢查;教導處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各班《班級日誌》詳細登記,教導處每周查閱核實《班級日誌》;教研組有目的地集中聽課,學校組織學生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等。
⑷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的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包括:學科興趣小組活動、競賽培訓、科技活動、文體活動等。
2、教師要負責各活動小組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每個活動組由備課組或教研組確定輔導教師,至少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輔導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做到有方案,有記載,有總結。
3、教研組要制定奧賽培訓計劃,加強奧賽訓練與輔導。
4、課外活動內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樣,盡量為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以擴大知識面,加強學生間交流,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學校教導處根據各科活動小組計劃統一安排活動地點和時間,並定期檢查。
八、學業考核與評價
1、加強考試管理。各年級組應由教導處安排組織統一考試。各學科平時考核,可由備課組長或教研組長負責,隨堂組織小考,杜絕隨意性的考試。
2、學校的統一考試要認真命題、組考、制卷、閱卷,保證質量。教師要按水平考試的要求緊扣教材命題,著重考查學生「雙基」達標情況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教學實際,防止出「偏、怪、難」題。義務教育階段,按7:2:1的比例,即基礎題佔70%,小綜合題佔20%,難度較大的題佔10%的原則組織命題。統一評分標准,統一閱卷,並以年級為單位將考試成績上報教導處。
3、考試方法以閉卷為主,採用考試、考查相結合,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考查。外語考試採取聽力、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4、對不及格的學生進行補償教學後,要給予再次測評的機會,並在此基礎上登記成績。要讓學生看到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價值,鼓起繼續學習的勇氣。
5、學期期末成績的評定,不能只注重對最終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含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也應成為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應嚴格按5:3:2進行評定,即期末考試成績佔50%,期中考試成績佔30%,平時成績(含小考、課堂提問、作業、實驗及平時表現等)佔20%。
6、教學質量分析是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試題分析:包括試題的題型、主體知識覆蓋面、試題分值合理程度、試題難度、試題的主要優缺點等。學校教導處應對各學科命題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及時向縣教研室反饋。
學生學業成績分析:成績分析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二率」(即優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這是反映學生成績的基本數據。教師在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後,應結合對所教班級的情況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學質量分析的基礎上寫出全學期教學工作總結並按時上交。
⑸ 海南省中小學教師教學常規的海南省中小學教師教學常規
1、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按照要求參加備課組、教研組或區域聯片教研網路組織的集體備課活動,參與研究教學策略,在集體研究的成果基礎上形成有個性特色的教學設計。
2、准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科課程標准要求和教科書特點,結合學情實際,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和每節課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表述要准確、具體、集中。
3、科學使用教學資源。根據教學需要,認真准備教具、學具,認真布置活動場地,有效發揮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積極挖掘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4、編寫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方案要具體到每一節課、每一篇課文。教案內容一般包括:教學課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用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布置、教學後記等。教案編寫要注重實效,從教不滿三年的教師要寫規范教案,其他教師要在規范教案的基礎上編寫特色教案。 1、強化課堂秩序管理。上課前要檢查學生出勤情況,上課時要維持正常教學秩序,教學中不隨意離開教學現場,也不能放任學生隨意離開教學現場。
2、圍繞目標組織教學。重視教法的選擇和學法的指導;以基礎知識為核心,以能力為重點,兼顧情意發展;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及教學過程中的動態情況,對預設教學目標進行新的生成、調整。
3、教學過程講練適度。教學過程安排要緊湊、合理,重點要突出,難點有突破。課堂教學要講練結合。講授要精當,精練,無知識性錯誤;訓練要重基礎、重拓展,做到當堂即時反饋。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個體差異,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師生共同營造和諧、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
5、合理使用輔助手段。充分利用掛圖、標本、錄音、投影、錄像等教學媒體輔助教學。重視實驗教學,認真准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的指導。
6、遵守課堂基本規范。按時上課下課;教態自然、親切,穿著端莊整齊;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表達清楚、流暢、文明、得體;板書工整、規范。 1、作業形式多樣。作業可以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活動類作業。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讓學生理解和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作業要注重「課內及時反饋,課內課外結合」。
2、作業布置適量。小學低年級不布置課後書面作業,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數學可布置適量的課後書面作業,其他學科一般不布置課後書面作業。小學中年級每天課後書面作業總量不超過半小時,小學高年級不超過45分鍾,初中不超過1.5小時,高中不超過2小時。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每學期不少於8篇,初中和高中每學期作文不少於7篇;要有寫周記或日記的要求。
3、批改反饋及時。作業批改的形式應以教師批改為主,提倡並鼓勵學生相互批改。批改作業應逐題批閱,有規范的批閱標記,並標明批閱日期;要記錄作業的典型案例以供講評,多寫鼓勵性批語。學生相互批改作業,教師應進行必要的指導,並對批改情況進行檢查和點評。對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學生提倡面批面改。作文批閱應有批語,要劃出錯別字和病句並檢查訂正。除作文外,作業一般應在該學科下一次上課前完成批改發還學生並做反饋講評。活動類作業應該得到輔導老師的及時檢查和點評。 1、課外輔導要有計劃。要確定輔導時間、輔導對象和輔導內容。輔導時間一般為自習課或課外活動時間。提倡分類輔導,輔導內容一般為補缺、補差或培優、提高等。要將課外閱讀列入課外輔導的內容,按課程標准要求完成課外閱讀量。每位教師每周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下到班級輔導。
2、課外輔導要符合有關規定。不得以輔導為名組織集體補課或講授新課,不得佔用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及節假日休息時間。不得搞有償輔導和有償家教。 1、發揮考試評價功能。強化評價的診斷功能、促進發展功能和激勵功能;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堅持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突出質性評價。採取多元化評價形式(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要以鼓勵為主,不得挖苦、謾罵、污辱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2、規范考試評價方式。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以考試為主,其他科目及實驗、操作等以考查為主。每學段可由年級組或學校命題,組織一次考試或考查。考試方式一般以筆試為主,堅持筆試、口試或其他考試方式相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考試或考查成績均採用等級制呈現。
普通高中要利用學分管理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狀況,要通過課時記錄、學習過程表現和模塊考試結果三個方面對學生各學科模塊學習進行客觀、准確、科學的評價。還要利用學分管理評價手段管理好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
3、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按照新課程關於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規定,各負其責,適時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評價工作。
4、提高考試命題水平。任課教師要能自己獨立命題,試題要科學編制、精選改創。試題難度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加強對考試命題的研究,加強命題反思,提高命題質量。 1、堅持多樣化的課後反思。要通過課後反思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診斷,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後反思可以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專家引領下反思等形式。課後反思的呈現方式可以是「課後記」、「教後感」、「教學札記」等形式。
2、形成撰寫課後反思習慣。每位教師每周要寫不少於1/4新授課時的教學反思,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質量的教學反思,在學科組或校內交流。
⑹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的作業批改
布置和檢查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教師反饋教學信息、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
1、布置作業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以利於鞏固所學知識,掌握「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作業布置要適時適量,難易適中,要重視對學生預習、復習的指導和檢查。一般課堂作業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學習水平為基礎,讓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能完成。
2、要適度控制課外作業的總量。
課外作業內容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類,因人而異,分為選做題和必做題。作業形式要靈活多樣,不僅布置讀、寫、算的作業,還要布置畫、唱、操作、實驗、實踐、調查、考察、觀察等方面的作業。堅決杜絕懲罰性作業、隨意性作業、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初中生課外作業量:每天不超過1.5小時。語文的大作文,每學期不少於八篇,小作文兩周一次;數學原則上每課一次作業,每周不少於四次;外語每周不少於三次;物理、化學每周不少於兩次,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少於一次;其它學科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布置課外作業。
小學生課外作業量:三至六年級每天不超過1小時;一、二年級原則上不布置課外作業。
3、教師必須及時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確。教師批改作業要注意示範性,教師書寫要工整,標點要准確,符號要規范。作文的眉批、總批評語要得當,指示要具體,富於激勵和指導作用。
4、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按時、規范、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教師應督促每位學生及時上交作業,如學生拖欠或不做作業,教師又沒及時發現或沒有採取補做措施,追究該教師的責任。
5、鼓勵在作業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可適當布置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但不得以教改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業,實行改革實驗的教師應將改革方案報學校批准備案,期末寫出實驗報告。
6、教研組每月檢查一次作業批改情況,學校不定期抽查與檢查相結合,並將結果公布。學校每學年要組織不少於一次的各年級各學科優秀作業展評。
⑺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的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不允許教師拒絕參加教研活動或拒絕接受教研任務(如拒絕撰寫、上交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拒絕接受上公開課,拒絕接受教研組安排的競賽活動等)的行為,教導處要精心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級的各項教學、教研競賽評比活動,力爭取得好成績。
2、教師要積極參加課堂教學研討活動,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每學期要上一堂研討課,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每年要上一堂示範課或觀摩課。
3、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每周一次,每次活動必須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每學期組織一至三個研究主題,確保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解決教學工作實際中存在的問題。
4、嚴格建立聽課學習制度,三年教齡以內的青年教師和教研組長,每學期聽課評課20節以上;一般教師聽課評課15節以上;各學校校長和負責教學的中層以上幹部,每學期聽課評課30節以上,聽課時,必須有聽課筆記和評議記錄。
5、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教育教學科研的實踐。每學期每位教師必須完成一篇教研論文。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在專業報刊上發表論文,展示學術成果。6、教師要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參與課題研究,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形成個人教學特色。
7、所有教師都應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專業發展規劃,提高自身素質;學校要為教師推薦專業必讀書目,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教研組、備課組應定期交流學習心得。
8、學校領導不定期參加各組的教研活動和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縣教研室應定期檢查各校開展教研活動和公開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