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通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小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小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小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分別進行一至三課時的訓練。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案的編寫學習訓練。學生們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演練學習。二種學習訓練辦法,一是講課,二是說課。教師結合學生的教學模擬講課進行評價。
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中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中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中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教學效果
(1)中小學美術課擴展閱讀
學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來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體驗美術的精髓,學好美術對於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
還可以提高自己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很有美感地進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著上運用色彩對比與和諧知識)等;通過繪畫還可以表達事物的另外一種方法,也可以為留住少年時代記憶另一種方式;還有工藝製作,如製作賀卡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標志設計體驗自己設計的成就感。
Ⅱ 如何做好中小學美術教學設計學習體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美術教學設計提出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還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過去的單純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加大。學生學的很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就必然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設計時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使學生的能力等不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過程與方法不改革,課程改革就等於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課程內容的改革,還要重視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改革。 美術課程標准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改革做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一)課改後目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新誤區 教師們普遍認為,新的課程觀必須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對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理念和評價要求也都能認同,教師們對新課程的實施有著高漲的熱情,但是缺少的還是一些具體的可供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操作簡便又有推廣價值的教學方法。有個別美術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在教學中習慣於要在學生中分個你高我低,習慣於教師 一言堂的教學方法。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 1.誤解自主學習,忽視教師主導。有的教師上課在沒有作具體指導、具體要求的情況下,便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這種自流式的教學,缺少教師啟發學生對知識技能進行藝術探求的機會,缺少思維的啟迪,缺少想像力的開發,表面上學生獲得了自主的權利,可實際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不明顯。 2.誤解能力培養,忽視雙基落實。為了強調自我表現,有的教師將美術學習等同於游戲,忽視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的知識與技能,這種做法顯然是不正確的。有的教師片面理解《標准》的精神,認為新課程不以傳授美術知識、技能為目的,而要降低美術作業的難度,強調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活動方式,於是出現了課堂上學生興高采烈、熱熱鬧鬧,但整個教學即沒有難度也缺乏美術學科的內涵,不能為學生提供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現象,背離了《標准》總目標的要求: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還要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美術素養。 我們知道教學的難度通常指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或操作技能上所難以達到的程度。 教學的深度通常指學生對美術本質規律的認識程度,具體又表現在對各種美術作品的形式規律、主題內容及其文化意蘊的認識程度。三者之間,我們主要關心的是作品的主題內容,比較忽視作品的形式規律和深層的文化意蘊。 但遺憾的是,我們有的教師在上欣賞課時,停留在引導學生只是關注作品內容的表現,如畫的是什麼(風景、景物還是人物),畫了什麼故事,或作品的題目是什麼。一旦作品的主題內容與題目相符,就產生一種看懂了的滿足感。可以認為,這樣的觀賞很膚淺,沒有深度。因此,要提高學生對美術及其作品的理解深度,僅僅停留在主題內容這個層面是不夠的,還需要從美術作品的形式規律及其文化意蘊兩個緯度進行探索。 當然,新美術課程的知識不僅僅指製作美術作品的技能,還包括美術與文化、美術與自然相關聯的知識;而技能也不僅僅指製作美術作品的技能,還包括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技能,學生自主學習美術的技能,運用美術知識技能於其他學科學習中,或解決生活中所遇到問題的技能等等。 4.誤解合作探究,忽視活動成效。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沒保證,任務沒有分工,有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任務繁重,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誤解了合作探究,忽視了活動的成效。參與者少,旁聽者多。課堂上,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這種活動目的性差,有活動沒有體驗,沒有反思。缺少活動實踐的外顯活動與內隱活動的統一,操作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一,教師對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過程的實踐指導不夠。 小組學習,由於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他們更多的時候是聽眾,即使他們發表了意見也得不到重視,在小組匯報時成績差的學生的意見往往被忽視。 5.誤解學科綜合,忽視視覺審美。個別教師由於過於強調學科之間的綜合,出現了知識容量過多、時間不夠、學科特點不明顯,而匆匆過場的現象。教學時因對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處理欠妥,有時過於強調專業知識的技能要求,有時又忽視了學科知識的落實,教學指導只重表面現象,缺少對學生視覺審美的感受和體驗,美術課上的不倫不類。 新課程實驗區大多數學校的美術教室,還沒有配備相應的多媒體設施,尤其是農村學校,即使該校有著素質較好的美術教師,有了相應的美術課件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對於以視覺審美為主要特點的美術學科,其課堂教學的效果影響就更大。 6.濫用現代媒體,忽視傳統手段。有的美術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還只是停留在把計算機當作普通的打字機和投影機使用,對計算機強大的美術功能效果,對相應美術軟體的應用和開發知之甚少。有的教師有了課件後,就忽視了對傳統美術教具的使用,缺少了對實踐操作的示範和指導。電教媒體引入課堂,用好了,能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但媒體畢竟是手段而決非目的,為媒體而媒體的做法,不但吃力不討好,還會弄巧成拙。 上述誤區導致了我們的教學設計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我們應該認識到,在中小學進行的美術教育只是一種國民美術教育,我們的教育對象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美術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我們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應該是生活美術教育。我們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對學生未來生活有幫助的,有利於他們身心發展的。這次美術課程改革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要轉變我們的觀念,要更多地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而不是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待美術教育。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多地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組織課程內容,才會淡化學科中心,才會關注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才會努力將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會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傳統的美術課,同學們似乎已經習慣在書桌前寫寫畫畫。這次,孩子們聽我說這節美術課要由教室搬到學校操場的沙坑裡上,頓時歡呼起來,他們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從教室里飛了出去。
Ⅲ 你覺得中小學的音樂美術課有存在的必要嗎
音樂和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自有記載以來從未間斷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著其獨特的音樂美術文化,而孩子們如果不學習音樂和美術,又該如何去傳承它們。
Ⅳ 現在的中小學美術課內容是垃圾嗎
中小學美術課如何評價 ?評價在美術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恰當的教學評價,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一節課下來的學習狀況,找出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而這種評價在小學美術課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評價方式是否得當,評價過程是否經常及時,評價語言是否專業精當,評價結果是否多維互動。是關繫到一節美術課成敗的關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評價應做到「四要」。 一、評價方式要多種多樣 學生的學習習慣、掌握基礎知識的水平和綜合素質不同,教師評價的方式也不盡一致。要採取多種形式、多把尺子評價學生.以增強評價的可信度。 一.整體評價。整體評價是促進整個班級正確認識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評價方式.這種方法一節課中不宜多用,但是有存在必要,_尤其是一個美術教師往往擔任同年級好幾個班的美術教學,這種評價有助於兄弟班級間進行競爭,全而提高孩子們的繪畫水平。 二.分小組評價。一開始分好組,就鼓勵他們的競爭意識,讓他們進行比賽,同答好一個問題、畫出一幅好畫、非常遵守課堂紀律,都及時地給他們組加一分,這就明確了評價標准,最後的優勝者還能得到精神或物質方面的小小獎勵!這樣,每節課孩子們都覺得新鮮感十足.他們就會很專注於課堂.就連最容易亂的手工課,他們也有條不紊,最後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三.個別評價。個別評價時,經常是就課堂上問題的一問一答式或者就學生的某一幅作品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不僅僅面向那些優秀的孩子,應該把更多的鼓勵肯定的話語送給那些弱勢生們,他們一次精彩的回答.一次繪畫作業的進步,都應該及時地、肯定地給予他們正確的評價,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及上進心。 二、評價過程要及時經常 曾經聽過一節語文課,年輕的女老師讓孩子們以開火車的形式讀課文,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但老師沒有及時地更正。而我想,美術課上。如果孩子在起形階段出現的不足老師不及時更正的話,那麼這一幅畫畫下來,這種錯誤就沒法再更正了。在繪畫課上,為了避免孩子們出現構圖方面的問題。就在畫之前就強調了構圖的重要性以及好構圖的標准,但在學上們自己實際作畫期間,有的學生仍然把本是畫面主角的幾個好夥伴畫得過小,以至於整個畫面看起來成為一幅以風景為主的畫,出現了喧賓奪主的問題。並鼓勵孩子重新構圖作畫,孩子在新的構圖中更正了前面出現的錯誤.最終畫出了完整的緊扣題意的畫。因此,及時的評價非常重要。 三、評價語言要專業精當 要注意美術語言來評價,讓學生從小樹立一種正確的美術學習觀,讓學生們在欣賞生活、欣賞作品時有一雙美術的眼睛。因此,教師在評價時.一定要有針對性。比如這幅畫好,好在哪?要具體到構圖、形象、線條、色彩,是用怎樣一種視角來畫的,甚至主題思想等等。在評價時還應尊重學生程度差異,用學生的眼光去解讀學生作業,優生提高標准,好巾求異,優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尋找進步點,發現閃光點。 四、評價結果要多維互動 一.學生評。主要採取互評和自評的辦法。學生們的作業完成後,教師要及時進行展示.或者貼到黑板上進行對比展示.然後讓學生們進行互相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評價他人的作品提高品評美術作品的能力,從而吸取其中的優點為已所用.以帶動自己的繪畫水平的提高。 學生的展示作品畢竟有限.課堂上還有一大部分學生的作品不能放到講台上進行評價,這時候,可以採取學生自評的方法。讓自己找出畫面中的優點和不足,以在以後的繪畫創作中進一步提高自己。 二.教師評。在互評和自評中,可以穿插老師的評價。最後的總結性評價也非常關鍵,主要應以激勵的話語來進行,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Ⅳ 如何因地制宜上好中小學美術課
每一個學生身上都蘊含著創新的潛能。但要上好農村小學美術課,僅憑教科書是不行,因為教材內容往往與學生的實際有差距,農村的辦學條件也跟不上教材的需要,這就要求老師去挖掘現有的鄉土文化、因地制宜地來完成美術教學。下面就如何上好農村小學美術課談幾點我的看法。
一、因地制宜,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農村廣闊的田野、豐富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文化積淀,為農村的美術教育提供了生動的課程資源,既可以使身處農村的孩子感受到美術課的生動有趣,還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堅定農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培養農村孩子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要提高農村學校的美術教育工作,美術教師要做有「心」人:留心、細心,處處發現資源美,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利用農村當地的資源,因地制宜的尋找素材,自製教具教好美術,作為農村美術教師,我們要盡心盡力地引導學生感受身邊的美,把美傳播到每個學生的心裡, 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這樣不但提高了美術教學的實效性,還使農村兒童參與到美術實踐中去,促進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
二、留心生活,讓農村孩子參與美術實踐
樹葉,黃豆、蔬果、糧食、石子、玉米秸、樹皮、樹根、瓷磚、易拉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它們都是絕好的美術資源,在學生靈巧的手中都可以變成一幅漂亮的畫或者是另一個有用的東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應做個有心人,善於在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煉適合於學生的美術資源,潛移默化地培養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農村孩子參與美術實踐。
三、動手實踐,多措並舉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熱情
在農村,人們的生活淳樸而又豐富多彩,農村人民以其獨特的方式進行著創造美的活動。在鄉土文化中,在勞動過程中,每一個場面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些直接來源於現實生活的藝術源泉,都是美術課很好的寫生素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身背畫夾、手拿畫筆,自由大膽地去描繪,去贊美自己的家鄉,讓學生在熟悉的家鄉中尋找美,在取材的過程中欣賞美,在繪畫的過程中創造美。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學生興趣盎然,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同時還激發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美術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手工製作,因為,在鄉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就地取材的機會會更多,如開展剪紙、樹葉粘貼畫、花草粘貼畫、泥人捏制等教學。這類教學既經濟實惠,又能提高孩子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要把鄉土美術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開展各種展覽活動,如「鄉土景觀風景寫生作品展」、「家鄉美書畫展」等,還可以與其他學科聯系共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科橫向聯系,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素質,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
四、感知生活,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美術鑒賞的能力
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評論,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重要手段。讓學生找尋生活中的美術作品,對鄉土文化中蘊含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是切合農村孩子認知實際的一種好的做法。對農村學生來說,如果所選取的素材都是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文化知識,品評一幅藝術作品也就變成了品評一幅家鄉畫卷,這就容易得多,也生動得多。教師在給學生欣賞鄉土文化中的美術作品時,不要把自己的感覺強加給學生,應該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對自己身邊的鄉土文化中蘊藏的美術因素進行收集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受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教學中,以學生收集的諸如農村灶台上的繪畫、年畫、典型建築物、橋等作為素材,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自己看了這些圖畫以後的心理感受,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後乘機簡單地介紹了相關的人文歷史與傳統,然後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學生美術鑒賞力的提高大有幫助,能使一堂簡簡單單的美術課變得豐富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寬了他們的審美思路。
總之,作為農村美術教師,我們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跳出「純美術」、「專業體系」的小圈子,進入美術文化的大環境,注重鄉土文化在農村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因地制宜,竭力去開發我們身邊的美術資源,使農村美術教學更富有生氣,更富有活力。
Ⅵ 對中,小學美術教學的幾點建議
美術教學應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層面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題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象,應該倡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
Ⅶ 美術為什麼要引入中小學課堂
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發展的速度加快,他們的審美心理也明顯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根據這個特點,在美術課的審美能力培養教學中,注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欣賞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給了人們:冬天白雪下的樹、秋天飄飄的紅葉、夏天碧海黃沙、春天草綠花紅、青山綠水、旭日斜陽、藍天白雲、奇花異草……自然界絢麗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們獲取表象的豐富源泉,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賞大自然和接觸生活,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美,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藝術上的美都來源於生活。讓我們領著學生放飛思想,把美術課堂搬到室外去,然後再把課外直接獲取的表象知識帶回課堂內,讓斑斕的景色在課堂中釋放光彩。
二、 藉助生活表象,打開想像空間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像空間,填滿無限遐想的想像。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來,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義,然後藉助想像,把各方面再結合為統一的一個整體,重新在頭腦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這樣的形象思維舍棄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質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們的感性部分和本質部分的特徵,從而使對象的形象更加生動、清晰、具體。讓我們在想像中,領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三、 辨明是非,提高審美理解能力
在培養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丑,從而愛美,並接受美的陶冶。小學生喜歡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使學生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教師的審美觀點對他們也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教其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如: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能直接看到教師作畫的具體過程,讓他們在掌握繪畫技能的同時,感受教師的每一筆和每一畫所表現的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進行審美觀。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這些範例及大師名作來進行講解,感悟作者的審美品質。
四、苦中求樂,提升審美創造能力
這是一種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們嘔心瀝血,勤學苦練,並學習一些技法理論才能提高。1469年,還是兒童的達·芬奇開始學畫,老師對他要求很嚴格,要他照著雞蛋寫生,他一開始還挺認真,後來畫得不耐煩了,便馬馬虎虎畫些圈。老師批評他說:「在1000隻蛋中,從來沒有兩只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一隻雞蛋,只要變換角度去看它,形狀就不同了。我叫你畫蛋,就是訓練觀察、把握形象、表現事物的能力,這是基本功,不能輕視!」達·芬奇於是專心畫蛋,終於成為大畫家。
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的范疇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養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樣的,絕不能把審美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是加強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欣賞課,更不能把審美教育與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對立起來,而應在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文化修養。要把學生引向自然、走進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
Ⅷ 新課改中怎樣進行小學美術教學
和諧的師生共事環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師生和睦相處,有效地進行溝通,有助於減少和防止課堂問題的發生,有助於營造讓學生感到愉悅、快樂的課堂氣氛。而平等和諧的共事環境,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具體要體現在我們的教學、教法、評價當中去,實則難矣!特別是美術課堂。那麼,如何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做好中小學美術教學呢?
(1)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共事環境。和諧的師生共事環境是師生之間在心理上形成的穩定、持續、比較融洽和親密的關系。這主要靠師生雙方共同努力來建立,其中教師的素質,教師的學生觀、教育觀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熱愛、注重、理解、寬容學生,經常關注學生,創造親密交往的機會,捕捉溝通時機。如給學生寫信或寫便條;迎面遇見學生,主動打招呼;留意困難學生;主動與學生交談;了解、記住和稱呼學生的名字;與學生分享玩笑與幽默;學生進入課堂時友好地與他們說話等。然而,一個年級、一個班級的構成和運作是由不同的人(教師和學生)來實現的。其共事的效果與共事的師生間的和諧程度息息相關。因此,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真誠合作,和諧共事是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
(2)營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新課改中如何營造讓學生感到快樂、興奮的美術課堂氣氛,主要取決於教師的管理方式和師生關系的狀況。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防止「一言堂」,營造「群言堂」。
要營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清楚有哪些不利於和諧的因素,有的涉及一個學生的品德修養,有的屬於學生的性格興趣。要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教師不妨設身處地的多為學生著想,經常換位思考,多想學生的長處、困難等。人各有長,各有所短,與學生相處,不必求全責備,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意見,寬容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提意見,並給予正確的引導。作為教師必須摒棄一切偏見雜念,去掉個人陋習,待學生以誠,善於容人,善待學生,以自己的誠心取得學生的信任。
(3)探究就是探索和研究。探索就是探求學問、探求真理和探求本源;研究就是研討問題、追根求源和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探究式教學方法是經歷探究的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積累知識和方法為目標。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貫穿於學生的任何一個學習過程,都可以是一個探究性過程。探究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習的目的。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得出的結論也許是錯誤的,但這個論斷是他們通過自己的潛心實驗、獨立思考而得出的。為了得出論斷,學生投入了熱情,動用了自己所有的感知系統和知識儲備。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探究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從中學會獲取知識,提高洞察世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陶冶科學思維品質,並體驗到自己解決問題後的成就與榮譽感。所以,探究式教學不但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理念。
(4)對學生進行評價機制的改革。傳統評價主體的單一性,評價方式的固定化和評價標準的唯一性往往只能對學生學習做出「終結性」評價。想有效展示學生的思維狀況更需要進行「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指的是其結果能夠指導以後的教學與學習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可以考核一名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這種評價通常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因為它更多的幫助學生表現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知識。而且學生也可以創造一種特定的形成性評價活動。具體而言,對學生的評價應多採用多元形式。既在傳統的「教師評價」外增加「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交互評價」、「實踐中評價」。把學生引導到學習評價中去,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學習中發展。如撰寫美術感受小論文,評價名家名畫,美術作品畫展,創新美術作品,美術作品反饋小結,學習態度反饋小結,設計教室和學校環境,辦黑板報等形式。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了解學生美術學習的發展水平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但對學習的過程具有調節和控製作用,而且對學習具有強化作用。
可見平等和諧的師生共事環境,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評價機制的改革勢在必行。這是新課程的理念,也是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Ⅸ 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美術課配套材料哪有賣的
教育研究中的行動研究,共10分
1,
6,也是單選
二,如,25個、 學在官府是什專么時候的顯著特屬征,綜合型
3、 首次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是誰、 根據任務分,課程分為、單選題15個,15分
1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2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3病句
4成語應用
5句子銜接題
文言文,語文
一。主體分為兩部分、 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
7、 誇美紐斯
8,深知此事要躬行、論述題,共100分?培根
4、判斷題5個,單一型,應該具有說明特點
三:人文性特點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題目記不起來
二、多選題5個,2分一個。2012-4-29上午考試的,兩個小時2012上半年江門市蓬江區教育局初中語文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回憶版,題目不記得那麼多了,就這些,僅給大家一個參考,西周
2,說明教師要具備什麼能力、 最早的教育論著,學記
5、 紙上得來終覺淺、 循序漸進原則
還考了語文學科的一些特性,1分一個,共5分,題目記不起來了。
專業知識,20分
請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作文題,25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9點半到11點半。
教育理論綜合知識
一、單選1分每題,共25分
1
Ⅹ 小學美術課型分為哪些
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是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
美術課程標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特點,按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四個學習領域:
①「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
②「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
③「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鑒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
④「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
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10)中小學美術課擴展閱讀
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占據一定平面和立體空間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繪畫、設計等各門類。
而中小學美術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門類外還不同程度地編寫了美術欣賞、美術史、書法、篆刻、手工製作等課程,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將美術學科的課程內容歸納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幾個板塊。
2,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小學美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
除了傳授美術技能基礎之外,還可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體,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他們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
3,側重培養學生素質
社會的需要和人的發展這兩個方面決定了我國的美術教育應以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基本點。
小學的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還是在課堂里,學校的美術教育除了傳授美術的基礎教學外,還應向學生展開全面的人生素質教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向他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