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為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游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2. 如何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的面貌也煥然一新了,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進步。與此同時,各種心理問題也在中小學生中不斷出現,這些問題成了制約中小學生健康發展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倘不得到及時的解決,這類問題必將成為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因而這些問題的正確合理解決也成了教育工作的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一、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探究。1.家庭因素的影響。(1) 生活習慣方面: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優先的。孩子從出生到會說話,再到逐漸成人,都最先由家庭成員的介入和干涉。家人的是非觀念直接塑造著孩子的人生價值觀。長輩的認識、心理本身就不夠健康時,總是最先誘導孩子的認識走向歧途。譬如:某家長喜歡賭博,他的孩子不免也學會了賭博。來到學校,還是惡習不改。因為在他看來,那是人人都從事的正當活動。老師在發現他的問題之後,總免不了批評他。可他還是不改,幾天後再犯,這些習慣也會籠絡一些和他情況相似的同學。為什麼總是不改,因為他老子說了:「是人都會賭。」他不理解為什麼學校要限制他。在學校受了教育之後,回到家裡面對的仍然是賭博的父母。某家長吸煙,他不怎麼限制兒子吸煙。當他的兒子因為吸煙而觸犯了學校紀律,他來到學校還不明白怎麼回事,拿著香煙給老師讓。真讓人哭笑不得。所以在生活習慣上,由於家庭的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本身就會造就不健康因素。(2) 性格方面按照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說法,一般把人的性格分為外傾和內傾兩種類型。我們都知道外向的人往往表現得積極樂觀,而內向的人往往消極悲觀。人的性格的形成又和家庭脫不了干係。家裡人的性格會影響子女的性格。而內向型的學生更容易因為很小的事情哭鼻子。比如:受到老師批評,和同學拌嘴,考試成績不理想等情況。而突然地鬧動情緒,又會引起無心學習甚至報復別人的心理,進而引起惡性循環。而外向型格的學生則相對健康,但這並不是要討論哪種性格優秀的問題,因為畢竟,兩種性格都有所適合從事的事業,兩者各有所長。只是內向型的人更容易引起心理問題。在非常和諧歡樂的家庭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容易變得樂觀,而問題較多的家庭也多培養出內向的孩子。尤其是父母離婚,或是後母後父的家庭,子女更容易自以為是,固執己見,脾氣暴躁。這是緣於父母之愛的缺失而造就的子女心理障礙。(3) 家庭物質條件和地位對子女心理的影響家境貧寒的學生容易自卑,他們也較容易討厭自己的家庭,做什麼事情都會顯得不夠自信。當然,這只是說有一部分學生會有這樣的心理問題,而非全部。因為顯而易見,我們看到有些窮困的孩子很爭氣。在當前社會條件下,由於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而造成的下一代心理問題,確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2.學校因素的影響。(1) 考試成績的影響:由於當前考試制度的存在,學習成績的比較和學生間的競爭也必然激烈,甚至是殘酷的。對於某些男生來說,他們會感覺自己無用,又愧對父母,因而會陷於自暴自棄的惡劣情緒之中。甚至會故意搞一些惡作劇,想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或無所忌憚。這是對學校,以及對他們自己都極為有害的心理傾向。也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從女生方面來說,考試成績差會讓她們躲在一角偷偷地哭,甚至單獨出走,以致生出很多事端。有時,學業上的不如意也會讓他們產生早戀的念頭。「畢竟要有一點兒值得驕傲的地方。」她們總是那樣想。(2)學校生活環境的影響:有的學生在家裡時非常嬌慣,養成了挑食厭食的毛病。到校後發現伙食不如家裡的好吃,就對吃飯產生抵觸情緒。以至於吃飯也成了自己的心理負擔:每天怎麼吃飯,總要費盡心思地去捉摸。時間久了,就會從厭食發展到厭學,甚至厭世的境地。所以這類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4) 教師對學生心理的不良影響 一般來說,在家裡,家長是孩子們的偶像;而到了學校,他們就會把教師想像得非常崇高。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那麼,教師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生們都會銘記在心。教師如果只對學習好的學生關懷,並且只批評壞學生,那麼在某些學生心目中,教師就要失去崇高的地位。老師做什麼樣的批評,他們都會認為是在借意說自己,因而就會產生逆反心理。3.個人因素的影響。(1) 虛榮心的惡性循環: 某些學生不敢面對成績的退步,說謊作假來騙家長、老師、同學。一次成績不理想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虛榮心卻讓他修改試卷,謊報分數,甚至考試作弊。在虛榮心的支配下,一個人很快就會退步。心理壓力也會不斷地加大。所以他們這些人是被自己打敗的。(2) 身體條件帶給心理的負擔:幾乎每個人的模樣都是特別的,而根據一般的審美標准,也有了美醜之別。長得漂亮的有了炫耀的資本,生活也比較自信;而相貌有缺陷的學生就會產生各種的心理問題。他們的不自信,讓自己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顯得很不謹慎。甚至和壞人混到了一起,走上歧途。尤其是女生,他們的錯誤可能影響一生的幸福。二、針對以上分析,我認為應當採取如下措施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1.開展自信心教育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應當有一個昂揚的姿態,健康自信的心靈。中小學生心理不健康很多時候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缺乏自信:家庭原因,成績原因,或者是自身原因。他們造成的缺乏自信都會形成心理問題。於是,有必要引導學生確立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終將改變命運,終會成功,終會出人頭地。告訴他們:挫折往往是人生的財富,它會讓成功更加絢麗奪目,當前的坎坷不是最終的命運。這類的道理有很多。讓學生學會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希望,在黑夜裡看到黎明的曙光。2.教師應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做到對症下葯。由於很多心理問題是由家庭因素導致的,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得不到家庭溫暖的學生也往往更需要關懷。在我所擔課的一個班級里,有個女學生很有「個性」,某次作業只寫了一句話:「如此的題目本小姐不屑於做。」我責問她,它卻不應,一直是在沉默。我也只好作罷。之後向別人詢問她的情況,才知道他很早就沒有了母親,那是個單親家庭。因而我便原諒了她,或許更多是出於同情。但他從小缺少母愛確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個缺失是否應該有教師來補償呢?我做了肯定的回答。
3.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誰能十全十美,百分百得意呢?人生總有不如意處,每天都有喜怒哀樂。
珍惜快樂,感激幸福,
認真對待悲哀和憤怒。
有錯就改,心地磊落。
懂得感恩,懂得道歉。
善待自己,喜歡自己,也善待別人。認真做事。有所追求。享受成果。知足常樂
平常的心理,健康的心身,知足的心態,舒暢的心情
.心理健康標准
從出生到成年,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天賦。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氣質和性格特質等)成長滯後於他的發展年齡,那便是異常甚至精神障礙。家庭教養和各種環境條件往往是成長受阻的原因。早熟也可以是一種心理衛生問題,因為早熟照例只涉及一個人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這就導致整個心理內在的失衡,導致當事人出現心理沖突、困惑或社會適應困難。
可以從兩方面來描述心理健康的這項標准:
(1)動機過程馬斯洛假設,每個人都有若干種基本需要,如安全、歸屬、愛、被重視和自尊,滿足這些需要的動機叫做缺乏性動機,不滿足便會出現精神障礙,如神經症、人格障礙、分離性障礙等。但是,滿足了這些需要雖可免於上述精神障礙,卻並不算達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徵之一是自我實現,即最大可能地實現個人的潛力。這種需要是高層次的需要,也叫做豐富性需要。此時,單純追求快樂和減輕緊張不安,不足以解釋這種人的行為,他們辛勤地工作,往往要體驗更強烈持久的緊張,甚至要冒巨大的危險。然而,正是這樣的人生歷程,使個人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G.Allport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個人潛能的發揮為了長遠的常常是達不到的目標,而犧牲享樂,保持緊張。長遠的目標、社會價值以及諸多利益之綜合性體系等,都給發揮個人潛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2)投身於生活中G.Allport提到,自我的擴張是成熟的一個屬性,這種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娛樂以及對別人的忠誠,他的生活是豐富多彩而又獨特的。
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對來自別人的刺激(不論是成功的行為還是苦難中的呼救)都有能力報之以熱情的、全力以赴的反應。
4. 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教育督導。
教育主管部門應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范疇。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2、改善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應充分認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過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為根本目標,切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不僅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從整體上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3、重視師資培訓。
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為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強家長培訓。
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愛特殊學生。
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採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幫助他們回歸正常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學生評價。
科學的學生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當前,農村中小學要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工作,研究學生評價與學生心理之間的關系,從評價方面為學生創設健康的心理成長氛圍。
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教育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
5. 怎樣有效地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為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6. 如何對中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的品質,使他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達到提高中小學生整體素質、發展良好個性的目標。心理健康自20世紀初以來就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概念。迄今為止,心理健康仍然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概念。那麼,怎樣才能算是心理健康呢?一般來說,目前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心理健康的標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⑴正常的智力發展水平;⑵基本的自我認識能力;⑶基本的人格協調能力;⑷基本的自主與獨立性;⑸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⑹基本的生活適應能力;⑺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等。學校如何全面實施心理教育,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呢?下面,筆者結合近幾年來的學習、實驗和思考,試述學校心理教育的任務和途徑。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承擔著四個方面的任務:培養、開掘、預防和補救。我們推進心理教育可以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切入點和側重點,但應當著眼於通過加強全面的心理教育,來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能力,以幫助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無疑是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二十一世紀,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人的自立、自信、自強的精神,人的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以及作為一種高層心理需求的創新意識與成長願望,不論對社會的發展還是對人自身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傳統教育忽視這些心理素質的培養,現代教育應當自覺地將這些作為教育的內容以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開發心理潛能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務,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從來都對教育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對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是人所共知的。現代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充分表明人腦的巨大潛能包括心理潛能尚有相當部分未被開發。最近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一書在我國風靡一時,讓我們真切地體味到過去的教育過分強調了語言智能和數學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樣是社會所需要的智能。使學生中相當數量的人,雖然考試成績很好,但走上社會後卻不能獨立地解決實際問題,造成了人才的極大浪費。因此筆者認為非常必要重視運用腦科學和其他科學的研究成果開發人的潛能,包括心理潛能,才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真諦。預防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是心理教育的又一大重要任務,社會、學校、家庭甚至自然環境等外因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心理素質基礎等內因的作用,都可能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甚至造成心理疾患。因此,當前一方面要加強青春期知識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以及有關膳食結構與性格調節的知識教育,通過進行預防性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要通過進行多種形式的預防性心理訓練,以增強學生的排解憂郁、承受壓力、控制情緒等心理調節能力。同時還應當重視排除對學生產生不良心理影響的外在條件,特別是可能帶來不良後果的教育方式,以防止出現由於教育的不當而產生的群體性心理障礙。排除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患是心理教育的補救功能,我國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而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不下,犯罪低齡化、惡性化和集團化的動向,更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其中不同程度存在著心理因素。所以,通過心理咨詢和其他心理矯治手段進行補救,或者協助治療機構進行補救也是學校心理教育的緊迫任務。 針對以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筆者認為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以從以下四條具體途徑實施:⑴在學校各育、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學校各育、各科教學應當以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為依據,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培養目標,使各育、各科教學過程和學校心理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並通過促使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真正提高各育、各科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學校各育、各科教學中包含的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發揮學校各育、各科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是加強學校心理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方式。⑵優化學校、班級集體的文化心理環境。學校教育應當重視校園、班集體文化心理環境建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與交往,發揮、發展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調節學校、班集體的人際關系,強化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使學校、班集體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樂園。原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指出:「任何一種高級心理機能在兒童的發展中都是兩次登台的,第一次是作為集體的活動,社會的活動,亦即作為心理間的機能而登台;第二次才是作為個體活動,作為兒童的思維的內部方式,作為內部心理機能而登台的。」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因而,重視學校、班級集體心理環境的建設,將是學校心理教育的一條高效、獨特而亟待開發的途徑。⑶開展學校心理輔導工作,開設心理輔導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訓練和心理指導。開展學校心理輔導,有利於整合學校、班級、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心理教育因素,幫助學生發展積極、正確的自我觀念、自我意識,學會客觀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學會自我心理行為的控制和調節,使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的活動與交往中,保持健康的、積極的心理狀態,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又由於學生心理上的獨特性和各自環境的差異性,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個別心理指導,並結合學校教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因人而異地矯治和疏導各種心理障礙。⑷自我教育是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自我教育是學生給自己提出任務,並主動採取行動自覺地培養自身的心理品質的過程。一些學生之所以缺乏「免疫力」 ,自立、自理能力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實踐不夠。因此,應把這種教育手段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措施密切配合,從受教育者的主體角度思考教育計劃和教育要求。學校要把學生的自我教育計劃納入整體教育計劃,通過開展課內外教育活動,指導學生「以人為鏡」 ,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使他們養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等心理品質。 總之,學校教育只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對各種自發的心理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和整合優化,調動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就一定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7. 對中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內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容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8. 如何正確引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內容摘要:現在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是由當今的社會形式、家長的溺愛造成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現代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促進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要開展心理輔導;家園要密切配合,鞏固發展小學生的健康心理。關鍵詞:自我中心 自私利已 同情心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當今世界風雲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已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及我們的下一代。隨著我國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孩子們在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無限美麗的同時,也不得不忍受著心理健康的惡化。嚴實的鐵門使孩子們失去了自由的活動空間,電腦時代的到來,使部分孩子沉浸於虛擬的時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麥當勞」、「肯德基」潮湧而來,使孩子們越來越熱衷時毫無營養價值的速成食品。處於成長關鍵的小學生面臨著太多的壓力和太少的理解,他們被過早地烙上了社會的印跡,純朴、天真的心靈被抹上了一層陰影,一方面,他們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們又自卑、自戀、害怕挫折、缺少毅力。當我們靜心審視這一切的時候,我們不禁發出陣陣的顫栗,做為未來主人的孩子們,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那日漸敏感的心在思考著什麼?如果,教育者還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數上,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忽視其潛能的開發,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那麼我們給予孩子的將不是理智的愛。所以作為家長、教育者和每個小學生都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提高對問題的敏感性和辨別能力,及早發現不良心理,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調節,以免問題嚴重化和不良事件的發生。一、 小學生常見心理現象(一)自我中心現今獨生子女已是普遍,從當前獨生子女的現狀來看,幾乎都是家庭的寵兒,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全部精力供養起來的「小皇帝」。在嬌慣寵愛的家庭環境中培育出來的孩子,往往都較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不良性格。這種孩子因為驕橫任性、自私自利、自命不凡、受不得一點委屈、處處不能吃虧、事事需占上風、不尊重他人、無團結友愛精神,對自己不善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所以在小夥伴中是不受歡迎的,長大了到社會上也是個孤家寡人,別人對他必然是疏而遠之,只能獨來獨往、難交親密友伴。分析該學生就屬於典型的自我中心者,這種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會蒙閉孩子的雙眼,會讓孩子無法看得更遠,嚴重者會導致矛盾的惡化,具有攻擊性。(二)自私利已在現今經濟的沖擊下,人們更看重實惠和物質利益,這種心態通過家長的和社會傳媒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錢放在首位,他們做事從不考慮別人的需要,總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對手,看到別人有困難,不願伸手援助,還暗自得意,心裡等著看別人的笑話。六年級某位同學平時成績不錯,學習也很用功,可從不願幫助別人,老師有意安排他和一個成績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學習上能幫助後進生,可他總是敷衍了事,同學來問他題目,他顯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有一次,同學打電話問他索要一些關於數學方面的復習題,可電話里他很乾脆地拒絕了他,說他要用。分析該生的行為,我們認為隨著社會現代化的不斷進步程,高度分工的時代不需要人們什麼都親自掌握,現代人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必須學會與人相處,只有從內心深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這樣才能在現代社會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學不願幫助別人,什麼也不願與別人分享,長此以往將會失去朋友,別人也不願與他溝通,有什麼復習資料自然也不會與他共享,他當然也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三)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證人與人交往的感情基礎。孔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總是感到十分傷感。心理學認為同情是由真實或想像中的他人情緒、情感狀態所引起的與之一致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它使我們有能力置身於他人境地,與之同哀樂、同甘苦。可我們身邊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六年級的兩位同學總是讓老師和同學頭疼,因為他們總是在別人犯錯批評的時候幸災樂禍,體育課上有一女同學在參加跑步時摔了一跤,臉上擦破了一塊,同學們都圍上去表示安慰,可他們卻哈哈大笑,還一個勁地說:「活該。」 二、 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一) 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採取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2、 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製的良好心理品質,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於形成並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還得教會小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①學會放鬆。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像、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的。②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收益。③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慣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二) 家庭應採取的對策 1、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最後,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陷於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
9. 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松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中,由於我們與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帶有很多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對學生的行為規定了許多(校規、班規、----),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似乎學生的一切必須服從老師的意志,容易使學生覺得生活在沒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環境之中,結果學生要麼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不良心理品質,要麼形成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為特徵。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其生活適應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活動能力。於是我就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自製能力,通過在班級中建立一定的鼓勵懲罰機智,從而還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我以營造班級氣氛為關鍵,以民主、活潑的風格來組織班級生活,開展集體活動,無疑將有利於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班中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將一周學生的行規情況進行評比,定期開展才藝展示,各類故事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評比中得到一個寬松的環境。
二、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情開朗、輕松、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良好的自我感受,這是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的標志。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無常、憂心忡忡、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於排遣和調節,就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的情緒控制力是較差的,常常喜怒形於色。而且,由於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遷就過多,容易形成沖動、自私的特點,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覺得委屈了自己。這樣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緒狀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我在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本周,在我班就發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我班的小徐,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但因為家庭因素,父母上月離婚後,對她打擊很重,覺得心情壓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時都和同學在一起,和別人說這事會讓人笑話,壓抑在心中的憤怒無人傾訴,於是就在某天早上將別人的眼鏡丟在垃圾筒里。以尋求發現,事後她還不肯承認,在我的誘導下她終於承認,我立刻和其家長取得聯系,一邊批評教育,一邊做她的心理輔導,告訴她有不開心和壓抑要和老師家長溝通,而不要自己尋求一種不合理的方法解決,這是很愚蠢的。她終於在我們的開導下認識到自己這種行為的錯誤,並表示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
三、給學生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還依賴於我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以便對日常心理行為能進行正確地鑒別,分清是非。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辨別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四、積極誘導學生構建並完善自我調控機制
在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非積極因素和動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夠預料到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隨時鏟除消極心態,努力按社會的規范調節自己的情緒、需要和行為。在每一學期的期中、期末復習考試前,總有一部分同學視考試為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怠學、虛度時光,一發現這些學生的消極思想後,就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多給予一些鼓勵等;於是這些同學又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
總之,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優化環境,教學生自我調整,做到防患於未然,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