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藏南解放前是不是無人區啊,
藏南地區
中國固有領土。中印邊界東段印度非法佔領區。該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山南地區、林芝地區,包括了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墨脫、察隅四縣的大部分國土。該地區被「麥克馬洪線」所切割,按當前中國內地出版的地圖計算,藏南印占區面積約為6.5萬平方公里。
人口:
藏南是印度所宣稱的「阿魯納恰爾邦」的主體部分,阿魯納恰爾邦的人口有超越一百萬人。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本地有八十二種的不同民族。主要的部族包括了信仰藏傳佛教的門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族,信仰泛靈論的阿地族、阿加族、米濟族、薔薇族等。信仰小乗佛教的主要部族是康迪族和僳僳族,信仰印度教的主要部族是諾特族。諾特族是納迦族的一個部族,阿魯納恰爾邦的納迦族和阿締族有部分的人是信仰浸信會的基督新教以及羅馬天主教。
地理狀況:
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的南坡,地形復雜,海拔從5000m到150m,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降雨量大,終年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越。位於該地區墨脫縣南部邊境的巴昔卡鎮平均年降水量高達4500mm,是中國陸地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曾長期被中國大陸官方教科書中稱作「中國雨都」。該地區水力資源極其豐富,主要河流有雅魯藏布江、卡門河、西巴霞曲(蘇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是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即位於該地區。藏南地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中國三大林區之西南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
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的中心城市達旺。
1913—1914年,由英國策劃、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參加的「西姆拉會議」上,英國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英國人亨利•麥克馬洪背著與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威脅利誘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將英印單方面劃定的所謂「印藏分界線」插入到換文地圖中,私自簽訂了「西姆拉條約」,同時炮製了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此線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依此線劃定後的英屬印度東北邊界,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處(即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到了喜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將中國西藏地方歷來有效行使管理權的地區向北壓縮了一百多公里。參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對而拒絕在條約上正式簽字,會議破裂,非法的「西姆拉條約」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後中國政府又多次發表聲明,不承認「西姆拉條約」和「麥克馬洪線」。
1948年,趁中國忙於內戰無暇顧及邊疆,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軍隊進入門隅地區,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佔領門隅的中心城市[達旺],武力將西藏當局派到當地的行政人員驅逐。1954年,印度政府在該地區建立偽「東北邊境特區」,並修政官方地圖,將中國拒絕承認的「麥克馬洪線」由原來的「未經標定邊界」第一次改標為「已定界」。 到1960年,印軍完全控制了麥線以南屬於中國西藏的門隅-珞渝-下察隅地區。
在1962年10月—11月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速勝,收復包括達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鎮在內的藏南大部分區域,進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後出於多種原因,中國軍隊又主動後撤至麥克馬洪線以內。1964年,印軍重新佔領該地區,重新在「麥線」附近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
1972年,印度將該「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2月,印度宣稱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邊界局勢趨向緩和,中印邊界問題談判進入正常軌道,截止2007年4月,中印已經進行了10輪邊界問題特別代表談判。到目前為止,藏南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貳』 青島市黃島區藏南小學會延遲開學時間嗎
藏南小學會延遲開學。因為肺炎疫情的需要,教育部已經發出通版知,要求全國各地的幼權兒園中小學延遲開學時間。已經有多個地區發出了延遲開學的通知,具體開學時間請以老師通知為准。這段時間不要到處亂跑,可以在家裡寫作業,預習功課。
『叄』 小學一年級課本56個民族稱呼
56個民族的名稱是:
漢族、壯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東鄉族、錫伯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高山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撒拉族;
德昂族、仡佬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毛南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根據小學一年級課本56個民族參照圖如下: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未識別民族人口為640101人。
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肆』 藏南的情況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首先,藏南絕大部分被印度控制(地理上的藏南有十幾萬平方公里,印度實際控制約九萬多,這片區域的氣候及地理條件非常好),在最近的幾十年中,印度政府移來了大量的移民,並宣布成立一個邦(相當於我們的一個省),印控區人口幾年前就達到了110多萬,其中屬藏緬語系的門巴族等原駐民少數民族有十幾個,有30萬至50萬人口。印方控制區包括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出生地——達旺,六世達賴很有名,宋祖英、譚晶等唱的歌《在那東山頂上》等歌的歌詞就是六世達賴的詩,達旺對西藏來說,意義太重要了。
第二,藏南地區在喜馬拉雅山脈分水嶺的南邊,地勢低,氣候相對更宜人,雨水很豐沛,印控區的人口多,後勤補給以及部隊輸送的條件好;我方這邊多峽谷有時塌方路毀,人口稀少,更關鍵的是火車還沒通,至今墨脫縣還沒有一條完整的公路,所謂的部分短短的公路會個車兩車的間距以毫米計算不算誇張,前幾年修了一條進墨脫的公路,還沒慶祝呢用就被地質斷裂帶「裂」得七零八落。目前印度在藏南駐有十幾萬人的軍隊,裝備精良,我方駐軍據對來說少很多,其實駐軍多少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打起來我方後勤補給被動,這也是六十年代那次中印沖突後我軍主動撒軍的主要原因,當然當時要不是美國的航母開到印度洋加上蘇聯在北邊威脅,我想可能也不會撒。現代戰爭,傷平民是全球都不答應的,導彈作用也不大,你有,人家也有,核武只能嚇唬人,但現在對方這個也有,所以非得地面部隊較量不行,但客觀情況擺在這,這仗不好打,好打不會等到今天。
第三,那打起來怎麼辦?實際上打不起來,現在的我們的態度你是知道的,確實不想打仗。那真的打起來怎麼辦?中印西部有一塊三萬多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叫阿克賽欽,那塊地屬阿里地區,印度稱那裡屬克什米爾,海撥高(4500米以上),雖然寸草難生,但有一個湖很美很大,叫班公湖,湖上還有我們的「艦隊」呢!這里往南俯視印度全境,其首都新德里就在這里往正南偏東方向三百多公里的下下下下方,沖下去就是,這是印度最最糾結、最最最心痛、最最害怕的。戰略上,阿克賽欽相當於「鬥地主」里的「雙王」的威力。
第四,我判斷,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要談判解決,不管時間多長。兩個發展中的大國,都不想打,而且事實是:打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談,哪怕談一萬年。談也非常難,雙方的要求相差太遠太遠了,印度喊著收回他們的國土,我們是想要回藏南。我判斷,藏南是拿不回來了,但藏南的中心城市達旺(靠近中印實際控制線)應該是我們想要的一個底線,畢竟那是六世達賴出生的地方,對我方來說意義重大,達旺和藏南大部分地區條件差不多,和西藏高原的氣候及地理特徵完全是兩個概念,非常適宜人類居住。實際上,就算是僅僅達旺地區,印度也不會讓的。我感覺,用阿克賽欽的部分地區(對印度來說是安全高地)換達旺地區比較現實,但阿三這么說:「本來那就是我們的,用我們的東西換我們的東西嗎?」至於中段的那二千多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你有一部分,我有一部分,可能維持原樣了,如果達旺地區能回來,給他們也行,問題是既是不毛之地又不是戰略高地,人家也覺得是雞肋,人家不一定愛要呢。現在的事實就是,誰想往實際控制線外多走一步,都可能性不大,只能談判。
第五,說個事實,麥克馬洪線目前大部分在我方控制區內,歷屆中央政府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當時的西藏地方的相關頭頭簽字了,這也是印方一提起中印邊界爭端就感覺吃了大虧反應激烈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且全民皆憤怒的主要原因吧。印度天天喊林芝地區南部的幾個縣(人口少得可憐,土地面積大得嚇人,一個縣就是三萬多平方公里,比華東十幾個縣的面積大)是他們的呢,他們的理由是那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在麥克馬洪線以南(現在有四五個縣吧,實控一分為二,兩國各管一部分,察隅縣,全縣總面積31659平方公里,我方實控面積19200平方公里,這是我方唯一控制面積大於印方的縣;墨脫縣面積30000平方公里,我國實際控制面積10000平方公里,對環境保護不佳的俺國來說,我們控制的一萬平方公里的墨脫對國人來說簡直就是人間天堂,現在年年都有那麼多人「走進墨脫」;還有二個縣我方就控制了小小的一部分,就不提了。)麥克馬洪線的主旨就是喜馬拉雅山脈是分水嶺也是分界線,在這里我宣布:麥克馬洪線是非法的!但是,我們五十年代和緬甸的邊界劃分又以麥克馬洪線為參考線,人家印度也說了,你和緬國能以麥克馬洪線為參考線,為什麼到我們這就完全非法了呢?(當初印、巴、孟是合在一起的叫印度,和緬甸都屬大英統治,所以英國的印度殖民者代表麥克馬洪這孫子劃的線真的好長啊)。
第六,事實上,中印邊界歷史上從來就沒正式劃線。人家阿三印度又說了,「非法」的線你們也找一條啊,問題是你們連個「非法」的線也沒有,你們天天喊以「習慣線」為線,請問「習慣線」在哪?找個證明給我看。不管你們怎麼講,反正幾千年來中印邊界就只有這么一條劃在紙的線叫麥克馬洪線。
有一次和一個西藏朋友吃飯,他說他看了有的教科書這么介紹察隅縣:這里是西藏的江南,森林綠化率60%以上,這里是祖國的林業寶庫,開發前景巨大。他說看了這段很傷心,有人惦記那裡的木材了。他說真希望墨脫永遠不通公路,那裡的自然環境很美,但也很脆弱。)
以上參考了英文網站的相關內容,不是講什麼知識產權麻,就改成自己的話了。事實就是這樣,也許和我們所想像的情況不太一樣。國內民間的期望值很高,也給參與邊界談判的我方人員很大的壓力。藏南——難!
『伍』 叢香山花園到藏南小學怎麼走
香山花園
步行 530米抄
黃島襲汽車總站 上車
黃島303路 21站
山水新城東站 下車
山水新城東站 上車
黃島523路 (或 黃島503路 黃島513路 ) 10站
藏南東站 下車
步行 390米
藏南換乘站 上車
黃島603路 (或 黃島725路 黃島726路 ) 1站
藏南小學站 下車
『陸』 青島黃島開發區一共有多少小學
青島黃島開發區一共約有100所小學,其中約23所黃島區教育局直屬小學,約67所黃島區各個辦事處管轄的小學,具體名稱如下:
黃島教育局局屬小學(23所):
黃島區臨港希望小學
黃島區隱珠中心小學
黃島區海之韻小學
黃島區袁家村小學
黃島區王家樓小學
黃島區珠山小學
黃島區琅琊台小學
黃島區第三實驗小學
黃島區新世紀小學
黃島區第二實驗小學
黃島區東風小學
黃島區人民路小學
黃島區珠海路小學
黃島區實驗小學
黃島區雙語小學
開發區太行山路小學
開發區實驗小學
開發區崇明島路小學
開發區富春江路小學
開發區黃浦江路小學
開發區珠江路小學
開發區香江路第一小學
開發區香江路第二小學
各辦事處屬小學(約67所):
度假區小學
鐵山希望小學
鐵山中心小學
寶山鎮大張八小學
寶山鎮中心小學
膠河後立柱小學
膠河中心小學
六汪鎮五道口小學
六汪鎮花溝小學
六汪鎮中心小學
大村鎮茂甲小學
榮美希望小學
大村鎮中心小學
理務關中心小學
海青鎮大嶺小學
海青鎮許家村小學
海青鎮中心小學
大場鎮朗訊小學
大場鎮中心小學
泊里鎮菜園小學
泊里鎮尹家村小學
泊里鎮董家口小學
泊里鎮周村小學
泊里鎮信陽小學
泊里鎮中心小學
藏南希望小學
藏南鎮高戈庄小學
藏南鎮中心小學
琅琊鎮吳家村小學
琅琊鎮中心小學
張家樓河頭小學
崔桂璇希望小學
張家樓中心小學
黃島區海軍希望小學
黃島區濱海中心小學
黃島區隱珠高家莊小學
王台石樑小學
王台中心小學
黃山中心小學
靈山衛趙家廟小學
靈山衛中心小學
靈山島小學
港區小學
大村小學
河西小學
建工小學
王家小學
山曹小學
華歐希望小學
柳花泊小學
淮河西路小學
港頭臧小學
黃河西路小學
下庄小學
抬頭小學
江山路第二小學
辛安小學
嘉陵江路第一小學
施溝小學
煙台前小學
北庄小學
薛家島小學
張戈庄小學
紅石崖小學
黃島小學
江山路第一小學
香江路第三小學
詳見黃島教育局網站,網站地址:http://www.hd.qde.net/index.aspx,網站最下方有學校的鏈接。
『柒』 小學語文第12冊《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 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顯的標志。
民居室內外的陳設顯示著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論是農牧民住宅,還是貴族上層府邸,都有供佛的設施。最簡單的也設置供案,敬奉菩薩。
富有宗教意義的裝飾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標識,外牆門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懸紅藍白三色條形布幔,周圍窗套為黑色,屋頂女兒牆的腳線及其轉角部位則是紅、白、藍、黃、綠五色布條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觀中,此五色分別寓示火、雲、天、土、水,以此來表達吉祥的願望。
還有以牆體裝飾表達藏傳佛教派別的。如薩迦民居的牆上塗有白色條帶,在條帶上再塗以相同寬度的土紅色和深藍灰色色帶,中空為白色,在建築主體或院牆直角轉彎處及較寬的牆面上,還自上而下地用土紅色和白色畫出色帶,以標識該地區信仰的是薩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薩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圍繞大昭寺發展起來的,是城鎮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農牧區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錯落,形成不相聯屬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風、防震的同時,也用開辟風門,設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不利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達到通風,採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著低矮的窩棚,無家貧民只能寄居檐下,棲身道旁。西藏自治區成立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12.24平方米,農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於舊西藏經濟發展緩慢,建築材料僅僅局限於塊石加粘土,現在的民居已經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建築材料,蓋起了許多高層建築,使藏式建築風格得到了更好的發揮。舊西藏絕大部分人家的室內設施極其簡陋,現在電視、收錄機、成套的藏式傢俱已進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國人的改革開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錢,他們將自己的住房裝修得漂亮且具特色。1.課文簡說。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的建築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遊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後,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徵意義。最後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傣家竹樓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築環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濕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於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語言簡練准確、平實質朴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准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點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②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出驚嘆——「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圖③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徵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這是因為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濕度大,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所以,傣家竹樓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臨近。「多起竹樓,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樓為主。
⑤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
傣族竹樓原本就「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家家戶戶的竹籬內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滿詩情畫意,真正可以說是「樹滿寨,花滿園」。
(2)對詞語的理解。
閩:福建省的別稱。
粵:廣東省的別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營壘:軍營和四周的圍牆。
夯築:夯:砸實地基用的工具。本課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嶺中夯實地基,築厚牆,建造了營壘式的土樓。
騷擾:擾亂;使不安寧。
侵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崇尚:尊重,推崇。
貯倉:貯:儲存,積存;倉:庫房,倉庫。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熱:形容非常熱。
和睦相處: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處。
安然無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病。現泛指事物未遭損害。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准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老師可以根據課後資料袋的提示,准備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如,陝北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慶的吊腳樓。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課程標准高段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本文教學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讀對讀通,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主閱讀,可採用找中心句、重點句和列提綱的方法,理清說明順序。
(2)再讀課文,畫畫批批,體會民居特點。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認真與文本對話,梳理民居特色,體會文化內涵。也可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分客家圍屋組、傣家竹樓組,先分組讀、議,再相互交流、補充。
(3)研讀課文,領悟說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民居特點,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民居特點介紹清楚的?讓學生把運用的說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表達的效果。
3.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通過適時、適度的點撥、引領、歸納、提煉,加深學生對民居特點的理解和對表達方法的領悟。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搜集的有關民居的資料。老師也可以出示不同種類的民居圖片、音像資料,或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讓學生選做。比如,為中國民居博物館寫一段關於重慶吊腳樓(或其他本地特色建築)的解說詞;以某一種民居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學生練習時,老師要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
4.在學習客家民居最後一段和傣家竹樓最後一段時,要注意引領學生以民俗特點為依託,體會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徵,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5.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讀一讀: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又有利於對表達方法的更多領悟。
四、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
一、整體感知課文,分組側重研討一種民居
師:我國幅員遼闊,有56個民族,許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鮮明。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些民居?具有什麼特色?請同學們把課文默讀一遍,想想自己從中了解到了什麼?
生:我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師:(板書:客家民居傣家竹樓)是的,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客家和傣族兩個民族的民居。
生:我覺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特點都非常鮮明,確實像題目寫的一樣——各具特色。
師:這是我們讀了課文的初步感受。接下來我們分成小組來學習。每個小組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民居深入地讀一讀,讀完後再討論討論:這種民居有什麼特點?然後做好匯報的准備。
(學生分組讀書、討論,准備分工匯報。)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點
師:同學們都准備好了嗎?哪一組先來給大家匯報?
生1:我們小組重點閱讀的是《客家民居》這個部分。我先來給大家談談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點的語句;然後,我們深入閱讀了這些語句,從中總結出了客家民居的特點;最後,我們還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下面,我來說說我們勾畫的語句。
(1)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營壘式住宅。
(3)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4)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5)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樓內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
我匯報完了,請我們小組的其他同學接著匯報。
生2:我們小組通過對上面這些語句的深入研究,發現了客家民居有這些特點:第一點,他們的房屋是「營壘式」的。我們剛才查了詞典,「營壘」就是軍營和它四周的圍牆。第二點,他們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別,我們平常見到的房子,是一排排並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狀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樣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這個形狀書上的插圖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點,他們土樓圍成的圓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們剛才看了關於「八卦」的注釋,但是我們還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麼樣子的?老師能給我們講講嗎?
師:(拿出一張八卦布局圖)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張八卦布局圖,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謝謝老師,我接著匯報。最後,我們發現客家民居的第四個特點,他們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貧富與貴賤,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這就是我們在合作學習中,總結出來的客家民居的特點。
生3:我接著說。我們小組在閱讀時,還發現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這些特點,是和他們生活的環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開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講到,「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這就是居住的環境對客家人建築風格的影響。
還有第三自然段寫到「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第四自然段寫到勤勞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體現了他們團結、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點。我們覺得,正是生活的環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獨特的建築風格。
師:你們小組合作學習得非常認真和深入,對客家民居的特點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匯報也非常清晰。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值得大家學習。聽了你們小組的介紹,我們感受到,走進客家民居,就真是走進了客家的歷史與生活,走進了客家的傳統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師:那麼傣家竹樓有什麼特點呢?哪一個小組來匯報?
生4:我們小組經過讀書和討論,發現了傣家竹樓的三個特點。我先匯報第一個特點。請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樓有「藏在竹林」的特點。
生5:我匯報第二個特點。第2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傍水而居」的特點。主要是因為他們住在亞熱帶,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
生6:我匯報第三個特點。第3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樹滿寨,花滿園」的特點。我們小組匯報完了。
師:你們小組在匯報時把三個特點介紹得很清楚,謝謝你們。但是你們匯報的主要是傣家竹樓在環境方面的特點。竹樓本身有什麼特點呢?誰來補充?
生1:我來說說竹樓的整體結構吧。請大家看第3自然段後半部分,「每幢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堆柴禾。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這里主要用了列數字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傣家竹樓結構簡單。還有「屋內橫梁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篾,將樓房隔為兩層。以前屋頂是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來大都改用瓦頂」,從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樓也有別致美觀的特點。
師:你著重介紹了傣家竹樓「結構簡單,別致美觀」的特點。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我來補充。竹樓本身的特點在第4自然段也寫到了,「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可見它還有「寬敞和通風很好」的特點。
生:我還要補充。課文最後一段給我們介紹了傣家建造竹樓的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這體現了傣族人民的團結友好,也算是傣族蓋房的一大特點。
師:說得很有道理。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徵,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
四、比較兩篇短文表達方法的異同
師:通過兩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自學匯報,我們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有了整體的了解。那麼這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看看,仔細想想。
(生默讀,思考,批註。)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把民居的特點介紹得鮮明生動,我似乎親眼看到了客家民居,親自走進了傣家竹樓,就像課文題目一樣,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師:我們透過作者的描寫,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具特色」!
生:我發現兩篇短文都講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所以形成了營壘式住宅;傣家人是為了防酷暑和濕氣,所以建造了風格別致的傣家竹樓。
師:是的,每一種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點,也要留心它們的形成原因。
生:兩篇文章的開頭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開始就說它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看看這是一朵怎樣的「奇葩」。而傣家竹樓的開頭「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讓我們彷彿跟隨作者來到了傣家竹樓旁邊,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點。
師:是啊,文章的開頭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兩篇短文都運用了很多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打比方。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也都通過民居,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深入。在習作中,我們也要善於學習和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寫出事物的鮮明特點。
五、相關鏈接
1.關於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為黃河流域地區的漢人,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 500萬人。其中國內4 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廣東的客家人有2 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種優越性
一是充分的經濟性。建築材料主要是黃土和杉木,十分經濟。二是良好的堅固性。牆基大多用石塊壘築,牆身內埋有竹片木條等水平拉結性筋骨,牆頂則為挑出型屋檐,能確保房屋免受水襲。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冽風侵襲,在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另外厚土牆還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境太干時,能夠自然釋放水分;而環境太濕時,又能夠吸收水分。這種調節作用十分有益於人體健康。四是突出的防禦性。牆體堅固異常且底層不開窗,硬木厚門上還包貼鐵皮,門後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櫃,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他們抗禦兵匪、野獸和土著襲擊所必需的。五是獨特的藝術性。這主要體現在整體造型上,從布局看,圓形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4.陝北窯洞
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一進三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乾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一頭連著炕,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面牆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陝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陝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窗外貼有窗花,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與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態一樣,也具有其獨特的個性。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結構建築各有特色,就連窯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尋見。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內壁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捌』 (2013萊蕪)某學校開展不同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差異研究,研究過程記錄如下.據此完成下列相關內容.研究
讀圖可知,(1)案例分析:①耕作制度:甲區域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乙區域一年兩熟或三熟.②甲區域以種植業為主,丙區域發展畜牧業和綠洲農業.③丁區域農業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的原因是:這里是地勢低平的河谷地帶.④珠江三角洲80年代種植水稻,90年代種植甘蔗,近年來種植花卉,這是因為種植花卉收入高,並且能出口創匯;城市和工礦業發展,市場需求發生變化.
(2)歸納總結:由以上案例知道,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熱量、降水、水源等);社會經濟因素(農民文化技術水平、農業技術、市場、交通、與城市工礦區的距離等 ).
(3)遷移應用: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區域等高線圖,圖中有一條河流發源於山區,流經池塘後從D處入海;當地政府計劃在A,B,C三地中選擇一處建設高檔花卉基地,應選擇A地,理由是:靠近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場需求量大.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綠洲;這里是地勢低平的河谷地帶;BC;
(2)地形、熱量、降水、水源等;農民文化技術水平、農業技術、市場、交通、與城市工礦區的距離等;
(3)A地.理由:靠近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場需求量大.
『玖』 蘇州藏南學校六年級學費多少
我們也不知道蘇州臧南學校六年級學費多少,因為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省,市,縣,收費的標准也就不一樣,你還是去本校咨詢一下,這樣就知道了。
『拾』 為什麼要放棄藏南
首先藏南地區抄易攻襲難守,然後是中印雙方通向藏南的道路是天壤之別.印度這邊是開闊的平原地形而中國這邊是崎嶇不平的山路,物資和補給不易.中印戰爭發生在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結束.如果中國不停止攻勢撤退的話,大雪封山會切斷中國軍隊的退路而印度方面則可以利用開闊的平原地形不斷增兵,一場勝仗反而會變成一場敗仗.
中國控制著易守難攻的阿克塞欽和印度控制著易攻難守的藏南,哪個重要自己掂量一下.
阿克塞欽居於中亞的制高點,緊鄰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一旦中印再次發生戰爭。中國的重裝部隊從阿克塞欽沖下來,可以輕而易舉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而孟買等印度的經濟中心地區就變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