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要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下面兩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身立
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激勵學生,引導學生.
二、改進教法,實施素質教育,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思想品德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小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要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唯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好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質量.「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教師要確定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在講《集體力量大》一課,有關螞蟻王國得探子報告的消息後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小品的形
式,各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進行親身體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充分體會集體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辦好事
情,取得勝利.這樣,就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愛了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應給予精講,及時進行釋疑解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老師應引導學生對教學效果及時反饋,及時查缺補漏.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
理論聯系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中,使學生理解、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
「走出去」就是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采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進而融入社會.
「請進來」,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或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邀請有關人士來校作專題講座.如:組織時事政治報告
會,幫助學生對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問題進行比較全面了解,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邀請校外輔導員、公安、司法部門人士來校作法律知識講座,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鞏固和理解,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水平.
四、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中考思想品德考試方式的改變
(即原來的閉卷考試改為現在的全開卷考試),有的老師和學生
家長就認為,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由原來死記硬背變為現在連記都不用記了,老師上課只要勾勾劃劃,考試時替學生准備好充足的材料,學生只要把資料、書籍帶全、就萬事大吉了.開卷考試確實減少了大量死記硬背的內容,但並不意味著降低了對學生
的要求,相反,為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試題增加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力度,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考查.在考試中要想回答好開放性試題,必須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敏銳的洞察力,廣博的知識,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以及有條理地表達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如果不注重理解、不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不開展實踐活動、不拓展知識面,考試中要想回答好開放性試題、綜合性試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開卷考試並不是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而是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要求,教師應在方法觀念上對學生進行輔導.如何進行輔導?第一,引導學生切實轉變觀念.通過一定的題型訓練,使他們懂得開卷考試並非降低了要求.相反,必須加強對知識、能力、覺悟的有機統一,能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聯系社會生活以及自己的思想、行為、校園生活等實際來分析說明問題,並且能有條理清楚地表達、敘述和論證問題等.第二,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一個人行為的集中表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培養各方面的品質和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在思想品德的學習中,為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培養和提高能力,必須做到:①課前做好預習,自擬課文內容提要;②認真聽課,聽課中大膽質疑,並輔導他們做好聽課筆記;③課後進行歸納整理,學會綜合運用圖表法、比較法、邏輯推理、歸納等方法.第三,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還應注意關心時事、社會熱點,把它與所學知識相聯系進行分析,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是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使他們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貳』 談談你對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知、情、行、意」心理要素的認識
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這四個基本要素各有自己的特點與作用,四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推動學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它的特點和初中學生的思想實際,充分發揮這四個基本要素的作用和整體的功能,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與策略,以形成學生良好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行為和習慣。
一、道德認知
知,即道德認知,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道德關系及理論、規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們通過認識形成的各種道德觀,這是人們形成和發展自身品德的認識基礎。學生品德的形成離不開認識,一定的品德總是以一定的道德認識為必要條件。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總是制約著他的品德高低,所以要有計劃的傳授給學生以基本的道德知識、理論和各種道德規范,逐步提高他們辨別是非、善惡、美醜、公私、榮辱的能力,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學生的認識越全面、越深刻,其道德觀念就越明確、越堅定,就會提高其行為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這對調節他們的行為,加深情感的體驗,增強意志和信念都有極大的作用。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把道德的理性認識作為德育的最初階段,很重視道德認識的作用, 他認為一個人首先要有豐富的道德認識,才能分辨善、惡、榮、辱,決定取捨而不迷惑,才能把遵守道德規范視為自己內心的需要。因此,他把道德認識教育看作是德育過程的開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學生有這樣或那樣不合乎道德標準的行為,往往不是他們故意那樣做,而是由於他們對道德要求、道德要領或者道德規范缺乏正確的理解所造成的。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跟學生反復講清楚道德知識、道德規范,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讓他們懂得有關的原則和規范,從而增強其履行道德的自覺性。如在教八年級第一冊第18課《講究禮儀》這一內容時,我先將「禮儀的概念」、「講究禮儀的意義」、「講究禮儀的歷史名人及事例」和「我們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做到講究禮儀」等知識向學生講授,再讓學生主動從書中得到清楚的認識,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樣就讓學生明白了禮儀的重要意義及講究禮儀的做法,對學生在生活中注重禮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道德情感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對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它一般在認識基礎上形成,是運用一定的道德觀評價自己與他人的品行或某種事物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和主觀態度。如對善良的歌頌,對正義的崇敬,對父母的熱愛,對不道德行為的厭惡、憎恨等。俗話說得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溝通心靈的橋梁。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情感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將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可見,情感在學生思想品德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道德情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他能推動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發展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應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種道德認識,學生也會將道德認識停留在口頭上。
如:講到八年級第一冊第2課《感悟親情》中的「父母之愛」那一節時,課文中提到了《遊子吟》那首詩,我特意安排同學們一起來朗讀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學生們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們在想什麼。在講到第17課「感悟誠信」這一框時,我給學生們講了南京冠生園用過期的原料做月餅坑害消費者被曝光而破產的教訓,然後又講到了我們學校舉行的「誠信月」活動。我問孩子們,自己是不是一個講誠信的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講誠信的人?課堂頓時「活」了起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言談想法,表決心。我相信我的孩子們會成為一個講誠信的人。這樣,師生之間的感情溝通好了,情感共鳴就能產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自己也就更能發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道德意志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首要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它常表現為意志活動,即為實現個人確定的道德目的而嚴格約束自己、壓抑不隨意沖動和能夠克服各種困難的行為。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需要充分重視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意志是學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種干擾和障礙,使決定採取的道德行為能夠堅持下去。事實證明,意志薄弱的學生盡管他有某種道德認識和情感,但一遇到困難或挫折就不能堅持所確定的道德原則。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注意培養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使他們有頑強的毅力。這有助於學生堅持道德認識,深化道德情感,調節道德行為,以形成他們的信念。
思想品德課中要使學生有堅強的意志,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毅力和自控力。每個學生都生活在集體之中,在集體中有許多事情不能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全體學生都有頑強的意志品質。例如在教學八年級第一冊第16課《人字結構》的合作競爭這一問題時,就講到班級的衛生工作中同學們的長期合作需要大家堅強的意志,在平時的活動中就可以加強意志的培養。班級的衛生清掃工作實際是給大家創造磨煉意志的環境,讓他們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鍛煉。希望同學們本著「持之以恆」的態度堅持下去,如果同學們能堅持的把衛生工作做好,就等於在培養自己的毅力,以後干其它事情也就會做到不斷的堅持。
四、道德行為
行,即道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支配下採取的行動。道德行為是人的品德的一個重要的外部表現。學生的道德也只在通過道德行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為是衡量人們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志。道德行為只有履行在道德規范的活動中,學生才能深化道德認識和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增強道德信念,從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發展、道德能力得到提高。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道德行為的培養,要求學生言行一致,嚴格遵守道德規范,長期堅持下去,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為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需要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式教學內容。如:初一年級教學中,教師將良好心理品質與道德品質的教育相結合,配合教材中有關「自尊目信」、「培養愛國情操」、「磨練堅強意志」、「陶治高雅情操」、「培養良好心理個性」、「學會自律」等內容,分別開展了「憶革命先烈」故事會,「毛主席詩詞」朗誦會,「我是怎樣正確對待挫折」的演講會,進行收集藝術珍品、集郵、生物標本、圖片、攝影、小製作等展示會、個人性格分析會、「自律會失去自由嗎」的辯論會等。初二年級重點開展法律常識教育,分別設制了「今日說法」、「身邊法律談」、「案例重演」、「專案分析」、「漫畫說法」、收集執法、守法、普法的典型資料,開設模擬法庭等活動。一系列活動式教學使我們體會到活動課教學有利於實現學生的整體性發展,可以滿足學生「表現自我,體現價值」的心理發展的需要,通過參與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並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這些活動能夠強化主體性體驗,促進個人與集體、他人間情意的發展。同學生們在活動中可以自由表現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立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道德行為。
總之,知、情、意、行在學生的品德形成中各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知是品德形成的指南,情是品德形成的動力,意是品德形成的保證,行是品德形成的標志。學生的品德形成一般是從知開始,以行結束。我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開端,但必須同時注意四個要素的同步發展,因為四要素雖然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又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整體,只有全面考慮和顧及,在教學中運用適當的方法,才有利於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叄』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小學生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1、崇尚倫理,自強不息。
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倫理思想貫穿始終。褒善貶惡、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嚮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養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主導思想,是大多數思想家所一貫追求的。在人和人的相處中,一個人既要有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創造精神,又要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愛人如己的博大胸懷。只有「與天地合其德」,才算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所謂自強不息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奮發圖強、孜孜不倦、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中國古人所崇尚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和誇父追日的故事就是這種精神的生動體現。自強不息的精神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無數仁人志士和英雄豪傑前赴後繼,英勇不屈,以至於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衛國家的領土,維護國家的尊嚴,是同這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密不可分。
2、強調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強調真理的追求和辨證的思考,有著濃重的思辯傳統。
中國先秦的儒、墨、道、法幾個最著名的學派,都十分重視理智和智慧,強調人們對真理認識的重要性,以老子和莊子為首的道家學派尤其重視辨證思考。在老莊看來,一切事物都有其對立的一面,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切事物都是能夠相互轉化的,一切事物都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在絕對中有相對,在相對中又有絕對,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並力求從整體的相對獨立和相互聯繫上來觀察和分析這些現象。《大學》上說:「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平天下。」這段話比較全面完整系統的表達了儒家對人生的根本意義和目的的看法,認為人應當在完善自身的基礎上完善社會,同時又要在完善社會的過程中完善自身,永無止境。
『肆』 思想道德素質對人才成長有什麼重要意義
以人為本的道德和以學生為本的道德教育
庄三舵
以人為本的道德:人是道德的創造者,道德存在的目的,
道德的載體.
1,從道德的產生或起源上看:道德是人為的(人是道德的創造者)
道德不是神秘的上帝的創造物,不是先驗的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的本能,也不是自然界中本有的純粹自然,必然性的客觀規律.
道德是人為的,是人在現實的社會生活,社會實踐過程中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主動地選擇和創造的.人是道德的建構者,設計者,道德是人活動的成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的需要的變化,人們總是在不斷地揚棄舊道德和創造新道德,始終以道德的主人的姿態來對這一植根於人性深處的道德向度進行永不疲倦的探索和創造.可能在某個特定的時期由於某種原因人會淪為道德的奴隸,但當人們一旦感覺到道德的陳腐和對人的束縛與壓抑時,人們就會起來推翻這種道德而代之以新道德.這恰恰體現了人對道德的主體能動作用和道德產生,存在與否取決於人的特性.當然,這種能動性不是隨意為之,而是受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對處於一個特定道德環境中的個體而言,社會上現有的道德也在不斷塑造人,規范人,使人成其為人,但從根本上講,只有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同時,人決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外在的影響.
2,從道德對於人的意義或人創造道德的目的看:道德是為人的(人是道德的目的)
人創造出道德絕不是為了自己制定一種必須服從的清規戒律以接受道德的役使,其真正的目的在於滿足人自身的需要,為了人更好的生存.人的需要既是人進行道德創造,道德辯護的根本動力,也是其根本目的.
道德不僅能滿足人所特有的精神價值需要,同時道德在客觀上還能為個體和社會帶來一些功利性的價值.
無人的道德觀恰恰顛倒了這種關系,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服從種種現存的道德,而不論這種道德是否有利於滿足人的身心發展需要,甚至有可能是根本違背人性的.這樣,人們在依道德而行的過程中就體驗不到道德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和應有的道德感,而只能感受到道德對人的壓制,甚至是對人的精神和肉體的摧殘.由此,無人的道德觀是根本錯誤的,道德為人而設.
3,從道德的存在方式和形態的視角來看:道德也是由人的(人是道德的載體)
一方面,道德是人的道德,離開了人,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道德不道德,道德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之存在中才有的尺度;另一方面,道德的真正存在並發揮作用離不開人的內在自覺,它不是靠強制性的力量或者自動就能發揮作用的(因為即便有了人,如果人們不去信仰,服從於這種道德,那麼這種道德也將形同虛設).
道德的真實存在以個體的認可和自覺的服膺為前提: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道德並沒有顯現出來,不道德現象比比皆是,甚至連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也會遭到一些人的鄙視和拋棄.這說明人們對道德並沒在心理上去自覺地接受和容納,進而化為自己的行動,道德也就無從發揮應有的力量.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只要道德一旦為人們所認可,那麼它就可以煥發出驚人的力量,可以使個體為之傾盡整個身心,甚至於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一言以蔽之,道德的存在具有與人絲毫不可剝離的特性,它緊緊附著在人的身上,和人高度統一.
以學生為本的道德教育
道德的人本特質決定了人本道德教育的理論合理性,決定了圍繞學生或以學生為中心制訂,實施道德教育計劃的合理性.以學生為本,就意味著學校道德教育應該從目前的畸形狀態走出來,在重新審視自我的同時確立新型的人學教育觀,即真正把人,把學生的發展置於教育中的核心的,本體性的地位.具體言之,就是要在道德教育中,以促進學生道德之發展,道德生活之完滿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對道德的批判,選擇能力,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體驗,實踐道德生活為己任,以人對人的方式———對話,關切等作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1,在德育價值的定位上:重視個人價值,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德育應該具有雙重價值:個人價值-社會價值.
但是,傳統的德育將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對立起來,以"社會本位"乃至"政治本位" 為德育價值的定位.德育工作出發點大多從屬於政治形勢的需要或"管教"學生的需要,忽視道德與個人的休戚相關,忽視德育特有的激發人向善,行善的審美功能,忽視"人是目的"這一道德的根本價值.
傳統德育價值"社會本位" 乃至"政治本位"的確立,使得德育功能的定位上又具有"工具化"傾向.這一方面使得德育本身淪落為維持社會穩定和控制人的工具.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往往把道德規范當作對學生的意志,行為的限制與防範的工具,將"禁止","防堵"作為德育立足點.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淪落為工具.
文革時期,我們大講"一大二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將道德變為政治教條,過分重奉獻道德,輕公平道德.過於強調非基本道德(奉獻,大公無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和國家的利益,見義勇為等思想和行為),忽視基本道德(公平),不利於樹立公民的權利意識,不利於培養人們的法律意識.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以公平道德(互利觀,權利義務統一觀)為核心的基本道德是非基本道德的基礎,它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一些行為我們也應該重新進行善,惡評判.例如: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認為只有出於善的意志的行動才是道德的,其它非出於善意的行動(但不是出於惡意),那些有條件,或想達到關心他人目的的行動都不算 為什麼一個商人為了賺更多錢而童叟無欺就沒有道德的價值 難道他無欺的行為本身就沒有道德價值 一個母親為了照顧家人而操勞家務就不能是道德的 人權鬥士為人權而發起抗爭,女性主義者為女性勞動者的工作權而走上街頭,如果這些行為因為它是有條件的,為達到外在目的的,而不能是道德的,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在公,私問題上,對國家來說,公共利益高於一切;但對個人來說,公畢竟只是手段,私才是目的.不論對什麼人,在什麼時候,都講大公無私,甚至在人們連飯都吃不上時候還大講特講"鬥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閃念",這樣的"公"就是惡.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發展和實踐變革,重新處理解決個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把過去那種強化組織和領導,漠視甚至扼殺個人的虛假集體主義,公-私關系顛倒過來.
在利己和利他的問題上,如果某人出於自願,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是一種美德,但如果要求社會全員都要這樣,那就陷於空想了.大家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麼誰來接受別人的利呢 不管利己還是利他,合於義的是善,不義的是惡.如果把賴以維持自己身家性命的東西去給別人錦上添花,此種利他也不見得是善.所以利他也應該合於義才能達於善.
在具體的學校德育中,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支持,滿足他們合理的需要.時刻注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及時評價,使學生合乎道德規范的言行及時得到的外界輿論和內在良心的肯定, 滿足學生道德意識的功利需要,使其感到的一種思想的升華,內心的寧靜,乃至所激起的一種榮譽感;使學生違背道德規范的言行及時得到的外界輿論和內在良心的否定,使其自身消極的,不正當的個人慾求得到合理的節制.
[案例]:班主任手記
我班有這樣一位學生:他平時比較散漫,只是一提到學習,就立刻精神起來,認為這是衡量自身價值的重要因素.但他的成績並不好,老師和同學對他的印象也不是很好.然而在運動會開幕式和廣播操的訓練中,他的不凡表現引起我的注意:不管是列隊行走還是喊口號,精神都十分飽滿,廣播操平時做得不怎麼樣,但在為運動會的訓練中動作卻十分到位.還主動要求承擔啦啦隊長的職務.還有一次,在迎接全國衛生大檢查時,他在包干區的繁重勞動中也表現得非常突出.盡管天氣比較熱,衛生死角很難清理,但他還是毫無怨言地較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看到他的閃光點後,我並沒有象以前一樣忽視他的這些優點,而是非常尊重他的道德行為,及時把他的表現與其他同學不負責任的表現作了比較,使性格各異的同學們受到了震動,大家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許多行為也更規范了.而這位學生則不再懶懶散散,能更主動地關心集體,學習也比以前有了進步.
這位班主任,正是抓住了學生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及時肯定了其道德行為,使其感到一種榮譽感和內在良心的肯定,滿足了其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時,其他同學也從中認識到了德行的"功利"價值或道德利益所在,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內在道德需要.
2,德育的目標: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傳統德育目標,一方面依附與國家的政治目的,甚至某個時期的政治目的代替了學校的德育目標;另一方面,德育目標高,遠,使道德成為遠離社會現實的"聖人道德".將道德追求當作道德要求,將道德的終極目標當作現實目標,不切實際地要求學生"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為了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等等,
傳統的德育目標不但空泛虛幻,而且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一方面,德育起點不當.脫離學生的年齡,心理實際,脫離學生的知識,思維和意識水平,不能很好地區分什麼是道德要求和什麼是道德追求,無法有效地為學生認同,有時甚至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產生負效應,導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視而無法落實.另一方面,德育目標設置缺乏差異性.傳統德育往往強調用統一的標准,甚至顛倒的標准來要求學生,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的差異性,結果導致一部分學生要麼停滯不前,要麼消極氣餒,破罐子破摔.
[案例]:常州市幼兒園對大班小朋友的道德要求和評價(摘自常州市教育局製作:"快樂家園"手冊 2003年大班學生用)
能為國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能感知和表達家鄉的變化;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為中國的成就感到自豪;喜歡看新聞;熱愛革命先烈;對中國的文字感興趣;喜愛民族文化
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按他(她)的認知能力,認知水平,只會對身邊的感性事物(例如家裡的變化,動畫片,色彩絢麗的事物)感興趣,更多的只是熱愛他的爸爸,媽媽等親人,更多的只會為了吃了肯德基而歡欣鼓舞,怎麼可能做到為國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怎麼可以把他們是否喜歡看新聞,熱愛革命先烈,對中國的文字感興趣,喜愛民族文化等作為道德要求和評價
我們可以把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標分解為基本目標和爭取目標兩級.基本目標是指作為一個學生最起碼應該具有的道德行為規范.如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有事要請假;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待人文明禮貌,團結同學,不罵人不打架等等.達到這些要求,是對每個學生的最起碼的要求.而高出這一層次的,需要學生經過一番努力才能達到的道德規范要求,或者是學生發奮進取的道德發展目標,就是爭取目標.如熱愛科學,勤學好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熱愛集體,樂於助人;自理自學,自強創造等等.制定基本目標的意義在於使道德教育"下要保底";制定爭取目標,是為了使學生前進有方向,奮斗有目標,充分挖掘出道德發展的潛力.
[案例]:班主任手記
我在指導學生自我構建主體性道德發展目標時,從不人為地強求統一,而是注意做到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如根據學生原有的德育基礎,我建議班上的幾個後進生把"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罵人打架,不欺負同學,爭取門門功課都及格,不拖班集體的後腿"等要求作為自我道德發展的最初目標;而對其他學生,則建議他們把"上課專心聽講,思想不開小差,友愛同學,樂於助人,取得優良成績,為班集體爭光"等要求作為自我道德發展的目標.這樣確定教育目標,針對性強,也容易獲得道德教育的真正成功.
這位班主任指導學生確立道德目標時,既考慮到學生個體原有的道德水平,又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學生"跳一跳夠得著"這一目標,它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起到了引導,激勵的作用,起到的德育效果應該是明顯的.
3,德育的內容:回歸生活,回歸真實
傳統德育向學生灌輸的道德內容,選擇的道德範例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相距甚遠,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脫節.人們總是企圖在一個"凈化"了的環境中教育學生,學生總是接受那些"永遠正確"的思想觀念,理由是學生缺乏免疫力,是為了學生的成長負責.由於學校的德育描繪的完美世界和灌輸的道德規范與現實的社會生活和道德行為存在著明顯反差,學生一旦走出校門,聽到的,看到的確實有不少違背完美世界中的言行,許多在學校接受的道德觀念在社會上對不上號或行不通.這時,學校給予的教育成了"善意的欺騙",學生必然會對學校的德育產生困惑和懷疑.這時候,學生還有可能將學校灌輸的道德規范根植於心中而轉變道德自律素質嗎
[案例]:世上還是好人多
我們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報道或宣傳:一個老人跌到在路邊,10個人走過去,前面9個人視而不見,第10把老人扶起來,報道得出結論: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當一個重病或赤貧的人因經濟原因而無法生存時,到處求援無門(包括向政府求援),終於有人出於良心為他發動捐款,募捐到極有限的資金,但根本無法解救這個重病或赤貧者於困境中,他仍然在死亡線上苦苦地掙扎.但這個報道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世界充滿了愛!
類似這種"世上還是好人多,世界充滿了愛"的道德範例,在我們的道德教育中太多太多,學生看到的也太多太多.學生真的相信這種道德教育嗎 如果他們連"相信"都做不到,還能將之內化為自己的道德信念,並進一步形成道德自律嗎
我們在課堂上,在學校中,應該把完美的世界打破,將完整的社會剖析給學生,有意識地把社會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帶有普遍性的社會現象引到課堂上來,和學生一起加以討論,認識與提高,而不是迴避社會現象中所包含的負向價值的東西.只有敢於面對社會的挑戰,才能與學生一道去分辨社會生活中真善美與假丑惡,才能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與抵抗能力,也才有助於自律素質的形成.
道德與生活是鹽與湯的關系,人的成長需要道德(鹽),但不能通過單一的,孤立道德教育(專門吃鹽)來滿足需要,而必須將道德教育融於生活(湯)中才能起作用.因此,道德教育必然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以學生的整個生活環境為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言行是學校德育環境,道德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古人雲:親其師,而信其道.如果一個教師對教學態度不端正,為人不正派,虛偽與不誠實,就很難培養出道德高尚的學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一致,不能在學生面前講的頭頭是道,而私下卻是個偽君子,這樣如何能教育好學生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性人格素質漫談》中說:我對孩子也常常喋喋不休地進行說教,但後來發現這些說教對其基本沒用,而更多的還是我們的言行,如對工作的態度等方面在影響他們.只能通過自己的人格熏陶,才能潛影默化地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內化.
4,學生管理:體現主體性,自主性,參與性
在傳統的學生管理中,學生的大部分行為都處在成人的監督之下.長期的監督使學生沒有機會學習自我管理,他們習慣於被人管,行為缺乏自我性,觀念缺少自我感.心理上產生被強制感.行為呈現出一種被支配下的盲目性,根本不考慮行為本身的正確與錯誤,這等於取消了行為者的道德重任.結果是學生雖然行事,但由於缺乏對自身行為意義的理解,不對自己的行為反省,也不去探究行為的價值根據,行為過程及結果未給學生的心理施加價值影響,有時會產生否定自己的心理傾向.當看見別人的行為與自己的不同時,就會否定自己而迎合他人,例如:一些被教師公認"聽話"的學生,一看到別人上課隨便講話,自己便不能自製.
在我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道德生活中,自由意志和個人責任,是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自由意味著責任,責任必然要以自由為前提.經驗表明,隨著道德選擇自由度的提高,道德責任感也越強,只有當人享有運用自身的意志自由去行動的權利時,人才應對選擇的行為負責.
因此,在學生管理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使他們能參與到管理中.可成立"學生自律委員","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讓學生參與學校的學生管理,對學生的文明行為,日常生活,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遵守進行監督和管理;與學生簽訂"學生管理與學生自律協議書";實行輪流值周制,值日班長制,崗位承包制;開展"一幫一,一對一" 活動,定期評選文明個人,自律標兵,自律示範生;引導學生寫"道德日記"或周記;開展學生自律行為的自評,互評,組評活動;嘗試開設"無人監考教室"…….
[案例] 班級自律活動
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在一年級以外的部分班級中開展了創建自律班級活動,以探索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新途徑.顧名思義,自律班是指進行自律活動的班級,也就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班集體.自律班不設班主任或輔導員,由班長,班委會和團支部在系黨總支的領導下,按學校有關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自行管理班級工作,處理班級事務.學校對自律班有嚴格的要求,例如,要求自律班的每位同學簽訂自律協議書;班級每學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翔實的學期工作計劃和自律目標,學期結束時要對照計劃總結落實情況並上報系黨總支;班委和團支部定期向系黨總支和學生處匯報工作,聽取意見和指示等等.學校依據嚴格的考核標準定期考核自律班,對於合格班級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獎勵班費,獎學金評定以及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評選不受名額限制等等.對於考核成績優秀者,除享有優惠政策外,學校還給予獎勵.而對於考核成績不合格的班級,則取消自律資格,重新選派班主任.
(資料來源:田芬.提倡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J].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學報,2001.(3).)
『伍』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教育內容「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射、御是軍事技能的訓練,也具有體育的性質。[1]根據現階段我國學校體育中具體目標要求:既要求學生增強體質,掌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於前者,體育教師比較重視,但對於後者,體育教師常常認為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和自己關系不大,體育教學主要是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體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因為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少年兒童都缺乏吃苦耐勞、勇敢,頑強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只有認識到體育教學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將體育中優秀的品質、作風、精神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裡,才能充分發揮體育的職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培養社會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學生對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的認識
在學校體育中,體育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體育教師要結合體育教學特點,教育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不斷提高為革命鍛煉身體的自覺性,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他們服從組織,遵守紀律,熱愛集體,朝氣蓬勃,勇敢頑強,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所以,體育教學任務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而這些問題往往只有在體育教學中才能加以克服。從這點來說,體育教學為我們提供了進行德育教育極為有利的條件。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經常表現為怕臟、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點,學生800米跑練習很多人怕累,蹲踞式起跑怕臟,集體比賽相互埋怨等等問題,記的有一次在上蹲踞式起跑時,我發現有許多同學雖然兩腳蹬在起跑器上,但右膝不著地,兩手只用指腹輕輕著地,看到這種情況,我就想到他們一定是怕臟,怕把手和衣服搞臟了,於是我就講了一段小故事:在一次夏令營比賽中,同學們要翻山越林,並爬過一塊泥地,才能到達目的地,其中有部分同學怕爬這塊泥地,放棄了比賽,而那些到達目的地的同學雖然又臟又累,但他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也表現出了一種勇敢,頑強,不怕臟,不怕苦的精神.只有這種精神才能讓他們長大後成為強者,學生聽後紛紛右膝著了地,手指有力的支撐地面. 發現學生這些問題,應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及時糾正,這樣就能有力地促進錯誤思想和行為的轉變.因此,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本身就是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
二、教師要善於挖掘體育中思想品德教育題材
在小學體育中,許多體育教材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教育意義。如:隊列隊形練習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組織性和紀律性,800米、1500米的耐力跑和各種擲物等力量性的身體素質的訓練可以鍛煉學生吃苦耐勞、不畏艱辛的意志,各種跳躍練習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種游戲、籃球和競賽可以提高學生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所以,只要教師有意識地挖掘體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題材,結合教師教學的經驗,就可以達到既鍛煉身體又育人的目的。如六年級800米跑教學中,事先我就考慮到學生一怕累,二怕跑不下來,但要完成教學任務,我將轉變教學方法,通過講述冠軍背後的故事---王軍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個生在農村的姑娘,她又黑又瘦,身高不過1米62,她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在1996年首次參加奧運會,她以14分59秒88的成績獲得女子5000米金牌,並獲10000米銀牌,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奧運會長跑金牌的運動員,同學們可知道她背後的艱辛是什麼,她曾經說過「為了得到這個榮譽,真得付出了很多,我們隊員的腳沒有一個是完整的,我們睡覺的時候,腳在被窩里都不能亂動,太疼,鑽心得疼,每吃一口飯,就直往上翻,每往上翻一口,眼淚就不自主地流了下來,但是為了訓練,還是哽往下咽------。」同學們,只要我們不怕吃苦,有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精神,就能跑完這800米的路程。最終學生們個個鼓足勇氣,跑完這800米。
三、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本身就是教學內容的體現者和表現者, 教師的表率示範是以自己的模範行為來影響學生的,它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對學生的個性品質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教師與學生接觸較近較多,他的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著示範和榜樣的作用,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高尚的人格素質。所以,體育教師的儀表言行都應考慮到它可能的模範性和感召力,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然後才能要求學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表率,使學生從中領悟和產生道德效仿。例如我在《側手翻》教學中,這個屬於體操技術比較難的動作,這個內容它本身就有很強的思想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學生勇敢、拼搏和不怕困難的精神,但很多學生練習時膽怯,不敢去嘗試,教學也比較困難,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向學生先講述中國體操的概況,和取得的輝煌成績,再親自向學生展示完整的示範動作,讓學生精神大振,為學生增強了信心和興趣,最後再給予鼓勵和安全的保護,激發了學生想大膽嘗試練習的願望,一節課很快過去了,也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從本節課看它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動作技術,還培養了學生勇敢拼搏的精神,同時展示了體育老師的魅力,樹立體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所以教師有時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他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或一句話也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四、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效率的高低和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等問題。[2]只有靈活多變,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教學方法,才能更有效的教學,才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例如我在上低年級的《立定跳遠》的教學中,我首先考慮到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節課上起來太枯燥,乏味,而且運動量也比較大,為了能夠上好,我把它融入到大自然中,貼近到現實生活中去,於是我把《立定跳遠》比擬化成《青蛙快快回家》和《青蛙捉害蟲》,同學們,春天到了,老師帶同學們來到了大自然中,這里有一塊又綠又清澈的池塘,裡面長滿了荷葉,我們每位學生都是一隻快樂的青蛙,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跳躍,告訴同學們在玩耍中不要忘記了回家,學生聽到口哨後快速跳上荷葉中(場地上畫圓),沒有跳上的同學要向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在練習中採用游戲《青蛙捉害蟲》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以操場上的紙屑為害蟲,比比哪組捉得多,同時教育學生要愛惜我們的校園,不要隨地扔垃圾,要優化社會環境,一節課下來,學生累得滿頭大汗,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良好,所以,只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高昂的興趣,也只有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的比擬才能起到對學生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利用突發事件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教學中由於學生處於動態中,活動空間大,影響因素多,在課堂常出現事先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通過這樣的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練習中自我保護和小傷害處理方法的教育。同時針對事情的原因和後果對學生進行正反兩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我們學校《我能行,個人才華展示》的足球比賽中,雙方隊員因為有一方隊員受傷發生了爭異,口角和拳打腳踢,這時給我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也正是這個難題既給學生一次很好的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教育機會,又教會學生受傷後如何應急保護.我首先教學生出現肌肉損傷或關節韌帶損傷,千萬不要去按摩,傷後應立即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休息,24小時後方可按摩。[3]然後針對這個事情進行正反兩方面的教育,同學們你們這種團結奮進,以集體榮譽為主的精神是可貴的,也是現代青少年所缺少的。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能夠戰勝一切,但你們這種團結的方式方法是不妥的,戰勝別人靠得是實力,靠得是勇氣,靠得是大家不服輸的精神,同學們聽了以後,都感到慚愧,低下了頭。我想,突發事件有時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它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更是給我們體育教師一次處理能力鍛煉的機會。
總之,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身體練習來實現。要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寓思想品德教育於教學活動中,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利用教學中鮮明的動態性與群體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同時,教師要端正思想品德教育的態度,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切實灌輸思想品德目標,從而,把體育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搞得有聲有色,使我們的學生在獲得健康身體的同時,獲得健康的心理。
『陸』 關於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的主要內容
一、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中職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未來產業大軍的重要來源。目前,我國在校中職學生已達到2000多萬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畢業後將直接跨進社會,步入職業生涯。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與普通中小學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規劃,同步推進。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重視和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制定並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新時期新階段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提出了新要求,進行了新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根據職業教育的實際和中職學生的特點,切實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廣大中職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改革開放,關心集體、樂於助人,努力學習、鑽研技能,積極向上、自強不息,思想道德狀況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和新時期新階段的任務要求,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
2.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對於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我們要從鞏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基礎,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高度,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應對挑戰,採取有效措施,開創新時期新階段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
3.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遵循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增強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4.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方向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導向,又要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實際和中職學生的思想狀況,增強思想性和時代性。(2)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中職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開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導活動,增強針對性和吸引力。(3)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既要重視知識傳授、觀念樹立,又要重視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引導中職學生自覺遵循道德規范,形成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優良品質。(4)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既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強科學嚴格的管理,實現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的有機結合。(5)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既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實幫助中職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
5.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1)進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教育為重點,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2)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重點,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開展哲學與人生教育、經濟政治與社會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進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以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開展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4)進行熱愛勞動、崇尚實踐、奉獻社會的教育。以就業創業教育為重點,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職業指導,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提高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5)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為重點,開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和方法教育,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指導中職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引導中職學生養成自尊、自信、自強、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6)以珍愛生命、健全人格教育為重點,開展安全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廉潔教育等專題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安全意識、環境意識、效率意識、廉潔意識。
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實訓實習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6.發揮德育課主渠道作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體現了社會主義教育的方向和本質要求。德育課教學要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門課程;充分體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中職學生生活,尊重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知識學習和觀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養和行為養成;充分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課程設置、教學安排要和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教學特點相適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突出教學的實踐性,注重現代教育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各地各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推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進一步增強德育課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
7.發揮其他課程教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文化課、體育與健康課、藝術課等其他公共基礎課教學和專業理論課教學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要根據不同課程教學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對中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國情、民族團結的教育;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教育;進行團結協作和堅忍不拔精神的教育;進行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的教育;進行敬業、樂業和創業精神的教育。各學科教師要認真落實本學科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務要求,結合各學科特點,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各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各學科的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學評估標准,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
8.發揮實訓實習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實訓實習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環節,也是對中職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要結合實訓實習的特點和內容,抓住中職學生與社會實際、生產實際、崗位實際和一線勞動者密切接觸的時機,進行敬業愛崗、誠實守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進行職業紀律和安全生產教育,培養中職學生愛勞動、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增強中職學生講安全、守紀律、重質量、求效率的意識。要切實加強實訓實習管理,在實訓實習特別是離校頂崗實習階段,學校必須安排專門人員參加,與實習單位共同做好對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絕不能放任自流。
四、努力拓展新形勢下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9.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等職業學校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技能競賽、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寓思想道德教育於校園文化活動之中。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中職學生的侵蝕和影響,禁止在學校傳播宗教,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建設平安、健康、文明、和諧校園。要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引導他們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愛心。組織學生參與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傳教育活動和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等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德育基地,瞻仰革命聖地,祭掃烈士墓,參觀名勝古跡;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中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10.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要堅持以育人為本,根據中職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的特殊性,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針對中職學生在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和遇到的心理問題進行教學、咨詢、輔導和援助,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
11.開展職業指導工作。職業指導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中等職業學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職業指導工作,加強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創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完善中職學生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幫助學生認清就業形勢,促進學生順利就業。
12.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實幫助中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動員全體教師結合中職學生實際,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各地、各學校要按照國家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規定,落實國家助學金、學費減免、勤工助學、校內獎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等政策,讓學生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增強愛黨愛國的情感,立志報國,服務社會。
五、高度重視管理和學生自我管理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3.加強學校制度建設,發揮管理育人的作用。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學校班集體、課堂教學、實訓實習、社團活動、校園安全、後勤服務等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學校各項工作都要體現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明確全體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努力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制度和安全應急機制,制訂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完善校園安全聯防制度和督促檢查制度。嚴格執行學校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報告制度,做好預防和處置工作。
14.加強中職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充分發揮班主任工作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嚴格學校各項紀律,支持教師和管理人員依法依紀行使教育管理職責,強化中職學生紀律意識和規則意識。加強班集體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和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組織、指導和引導作用,發揮學生幹部的作用。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要重點實施幫教,有效預防校園暴力和學生犯罪。
15.加強共青團、學生會和學生社團工作,發揮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作用。中等職業學校團組織要把加強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履行好團結青年、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職能,認真做好優秀青年入團工作,加強學生團校建設,配合黨組織辦好學生業余黨校,做好推薦優秀團員入黨工作。學生會和學生社團要在共青團指導下,針對學生特長、專業特點、興趣愛好開展生動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學校要加強對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支持和引導學生會和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
16.加強校園網路管理,發揮校園網路的育人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對校園網站的管理,規范上網內容,充分發揮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網路法規及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要遵循網路特點和網上信息傳播規律,加強網上正面宣傳,為廣大中職學生創造良好的網路文化氛圍。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杜絕各種違法有害信息在校園網上傳播。要重點加強對校園網電子公告欄、留言板、貼吧、聊天室等交互欄目的管理和監控。對上網成癮的學生要及時發現,熱情幫教。
六、大力加強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17.中等職業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班主任、德育課教師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骨幹力量。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負責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組織、協調和實施;班主任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德育課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全體教職工都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責任。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建立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獎懲制度。
18.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中等職業學校要選聘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身心健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每個班級必須至少配備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計入教師基本工作量,學校績效工資分配要適當向班主任傾斜,使他們有時間、有精力、有熱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將班主任工作成績作為教師聘任、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教師高級崗位聘用應向優秀班主任傾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將優秀班主任的表彰獎勵納入教師、教育工作者的表彰獎勵體系。加強班主任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班主任隊伍。
19.加強學校共青團組織和團幹部隊伍建設。各級團組織要與有關部門和學校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充分發揮團組織和團幹部在加強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團建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的總體格局,建立健全「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加強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學校共青團組織,努力實現「校校有團委、班班有團支部」的目標。要配備專職團幹部,加強對團幹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團幹部待遇。
20.加強德育課教師隊伍建設。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師是學校專職從事德育課教學的專業人員,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專門力量。德育課教師除應具備國家法定的教師資格外,還應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較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和從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學校要按照德育課設置和教學任務要求配齊配足德育課教師。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要高度重視德育課教師培訓工作,創造條件不斷提高德育課教師思想道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努力培養造就一批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特級教師和高級教師。
七、努力營造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
21.發揮家庭教育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各級婦聯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要與社區密切合作,辦好家長學校,開展小公民道德建設和「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引導家長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子女作表率。學校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接待日、家訪等形式同學生家長建立經常聯系,吸收家長參與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要特別關心單親家庭、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和災區家庭的子女教育,為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
22.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中職學生健康成長。各地要按照中央的統一要求,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各負其責,共同做好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要深入持久開展「掃黃打非」斗爭,深入持久開展網路淫穢色情等違法有害信息專項整治,大力凈化網吧、網路、熒屏聲頻、出版物市場。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禁止在學校周圍開辦電子游藝室、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禁止在學校周圍200米以內開辦網吧和設立彩票投注站點,禁止在學校周圍600米以內設立彩票專營場所。宣傳、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等方面要堅持弘揚主旋律,為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為中職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中職學生集體參觀一律實行免票,對學生個人參觀可實行半票。學校要選聘勞動模範、技術能手等擔任德育輔導員,發揮各種青少年教育組織和團體在做好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八、切實加強對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組織和領導
23.加強對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領導。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要把這項工作納入當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整體規劃,切實加強領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教育部負責對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統一規劃、組織協調、宏觀指導和督促檢查。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有明確的機構和人員,切實負起責任。各有關部門要主動配合,共同做好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重視和加強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4.健全中等職業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中等職業學校要把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行校長負責的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證作用,支持和協助校長做好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校長要統一領導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思想道德教育與學校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同時部署,同時檢查,同時評估。學校要有一名副校長分管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學校各部門要明確各自責任,密切協作,切實完成相應任務。
25.完善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保障機制。加大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合理確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的經費投入項目,列入預算,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學校要為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設備,不斷改善條件,優化手段。要把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為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納入中等職業學校評估體系。
26.加強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研與評價工作。各級宣傳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專家學者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為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各地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工作領導部門要把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重大問題研究列入規劃。各地要把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納入《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作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表彰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導檢查制度和綜合評價機制,定期評選表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教育部
中宣部
中央文明辦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柒』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 聯系實際 談談生物技術對現代社會有何影響
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則是我們內心的道德准則——早已隨歲月之流遠去而又永恆在歷史星空閃爍的前人康德如是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江水奔流,帶走幾多冬夏春秋;大江東去,帶不去的是那些偉人,光照千秋。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司馬遷忍受著「最下極矣」的腐刑,毅然、決然地選擇「苟生」。那時的他,需要何等的修養、怎樣的氣度,方能完成那一本沉重的大書——《史記》呢?然而,他的修養戰勝了嘲諷、鄙視。戰勝了他人亦超越了自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著終於完成。因此,「忍耐」這樣一種修養便在後人心中多了幾分沉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聽到此語,什麼人的心靈能不震撼,什麼樣的人士能不肅然起敬?幾經利誘、幾經威脅幾經折磨,住進陰濕地牢的文天祥,在「忠」與「奸」的面前未曾有過絲毫的動搖,因此「忠誠」這樣一種簡單而又艱難的修養,在後人的心中多了幾分重量。
「忍耐」、「忠誠」、「堅強」而又「不屈」,只有高尚的人才擁有這樣的品質。誰又能說這些品質不是源於內心極高的修養?
「英雄,不是因為武力而稱雄的人,而是因為心靈而偉大的人。」羅曼·羅蘭的這個定義,我由衷地贊賞。
喜歡諸葛亮,不僅是因他的神機妙算,而且因其「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品德修養。我想,他之所以會觀天象,會用風勢,會未出茅廬而知天下,多半是來自他極高的修養吧!
我們現在極倡素質教育,而社會上有些人缺乏的正是一種修養的基本素質。古之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德才兼備之人,而古往今來,誰又能以小肚雞腸、犯奸作亂之心去成就一番人人贊譽的事業呢?
你是否和我一樣,在為做一個真正英雄而奮斗著,那麼讓我們一起去修身養性吧!
先有修養,後成大業,再做英雄!
『捌』 淺談如何在社會課中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和教師的課余教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並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由於小學階段的學生認識意識還比較模糊﹑不穩定,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握幾個基本准則。 首先,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針對性。 所謂針對性,是指根據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及時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和糾正不正確的認識。如:五年級的××同學受手工商業意識的影響,認為成績只要及格,不用那麼刻苦,課外找點工作多賺點錢,這樣也會使父母感到滿意。了解到這一情況,在教育中我講事實﹑擺道理,使她懂得學生應該以學業為主,只求考個及格是不上進的表現,只有專心致志讀好書,才是正確的,至於寒暑假做手工積錢解決學費,也是可以的。在我的耐心教導下,終於擺正該生思想中讀書與賺錢的位置,也解決了這類學生的思想矛盾。有如,針對學生中存在不團結﹑相互妒忌﹑關系緊張的情況,我及時進行解決﹑引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徹底化解矛盾。體育課上,××和××兩位同學因玩羽毛球產生爭吵,相互貶辱,甚至動起手腳來。解決這類學生的矛盾,首先要針對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來龍去脈來教育他們。在這一點上,我列舉了村上曾經發生的一宗因學生矛盾而造成雙方家長動手打架的惡性事件來教育。通過事例引導他們吸取教訓,認識自己的過錯和魯莽。經過教育,他們都作了自我批評和檢討,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對方道歉的決心。他們的行動,同時也影響了其他不團結的同學,使這些同學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團結。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堅持多樣化。 所謂多樣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樣: 課堂講解——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根據教材,並聯系實際補充豐富德育資料向學生講授,著重抓住德育目的,講清人物實際,讓學生感受德育道理。 課堂討論——在講解和認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充分發揮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 專題班會——創設機會,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德育專題班會,使學生從活動中有所悟,有收獲。 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堅持示範性。 所謂示範性,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中,要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模範和表率。小學生有著模仿的習慣這一特點,相反地說,教師的言行舉止將直接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模式。如:教師道德修養中有「為人師表」的要求,然而,教師對學生提出了「講究衛生」﹑「愛護公物」﹑「講文明」等德育要求時,教師本身的品德將影響著學生,學生會產生比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要堅持示範性,不然對學生的教育便會削弱力量。 第四,加強學生教育工作,首先要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所謂優化,是指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達到知行統一的教學目的。另外,課外要設計練習,留置作業。練習題要從實際出發,緊扣《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思想品德課的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讓學生進行行為訓練。學習一個品德形象,接受一個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樣的。如:《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一課,我讓學生進行有關調查,了解校園里勤奮學習﹑在各次知識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教學《助人為樂》一課,我布置學生調查周圍「學生學賴寧」的好人好事。實踐證明,在調查了解的活動中,學生的思想會默默地受到周圍的先進人物事跡所感染﹑受到啟迪,其教師效果往往比說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課上完以後,我都布置適當的作業,讓學生行為得到訓練,認識得到印證,並注意定時總結匯報,表揚鼓勵。《孝敬父母》一課,我要求學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滿意的事。結果,有的學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醫問葯,照料父親;有的學生母親工作忙,她就洗衣服﹑做飯。他們在校能夠做個好學生,在家能夠做個好孩子。
『玖』 小學初中時期的思想品德科目是否會對學生有影響
小學時期不會有影響,因為大多數學校會改成語數外。
初中思想品德就是政治,會有期中期末考試,還有會考。尤其是會考是決定中考能不能參加的,還是很重要的。
『拾』 如何發揮家庭教育對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如何發揮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
我們正處於世紀之交,正處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教會學生做人,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緊迫任務。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要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優良品德」。
(一)樹立遠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說,都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人的素質是多方面的,有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等。基本的素質是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因此,黨中央一再強調指出: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建設之所以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因為在人的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起著主導作用,它好比人的靈魂,是一切活動的主宰,決定人們行動的目的和方向。如果一個人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遠大的理想,並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麼就會對社會主義事業和本職工作表現出深沉的愛,堅強的毅力和高度的責任感,凝聚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而科學文化素質好比人的雙手和工具,是實現目的,奔向目標的手段。一個人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又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體魄,就能建功立業,有所成就,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身教勝於言教,培養良好習慣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教師的人格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擔負著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必須以滿腔的熱情對待事業,對待學生以外,還必須自覺地,高標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從而才能培養出學生健康的人格。古語也說:「善歌者教人習其聲,善導者教人習其志」。一句話,教師要想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就必須在人格塑造上勇於履行「以身立教 為人師表」的道德要求。自古就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說,培養人的工作關系著國家民族的未來與發展。教師崇高的思想品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中學生世界觀尚未形成,正處於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成才,首先取決於他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客觀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學校教育,應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主要教育者及組織者。在學生的人格素質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質是個整體,而人格素質則是其根和主幹,它決定著學生素質的發展方向。教師又是他們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樣,教師的思想素質無疑在無形中會給學生以影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崇高的思想品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幼小的心靈播下希望的種子,就會有一個良好的結果。
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 。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了解教師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注重修養,注意言行,處處給學生做出表率,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於言教,學生受到影響,其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受到約束,得到修正。
總之從事了教師的職業,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著一種人格上的挑戰。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著人格發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為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貢獻一份力量。
(三)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形成教育網路
家庭,就是憑借家庭的力量,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實施管教,使他們健康的成長。一要管子女的行為方式。一方面培養他們自立。古人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候接受教育和影響所形成的習慣,就象先天形成和與生俱來一樣穩固,終生都會起作用。我們要借鑒國內、國外一些先進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良好的家教傳統,把子女培養成自尊、自重、自立、自強的家庭成員。現在的青少年群體,獨生子女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在家庭中鏟除獨生子女那種「唯我獨尊」觀念的溫床,於日常生活中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顯得十分重要。所有的家庭,都要對自己的子女進行忍讓、合作、助人方面的行為引導,有意識地安排他們善意地與別人合作共事,以增強子女的集體主義觀念,加強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長要結合子女的各種活動,闡釋一些基本的社會道理和人生道理,並有意識地安排子女參加一些社會交往,對一些事情和現象,作出正確的評價,使子女對周圍的事物抱正確的態度,懂得判斷是非的正確標准,同時,家長要運用好表揚和批評的手段,實事求是地、公正合理地表揚子女的優秀品德,批評子女的一些不良傾向,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行為准則,改正不良的習氣和錯誤的觀念,更為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學校,就是充分發揮學校傳播知識、造就新人的功能,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青少年。學校要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改革中。落實學校教育德育為首的原則,抓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要明確寓德育於教學過程的要求,堅持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的轉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認清中國國情等為主要內容的政治教育,以學雷鋒和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觀點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教育,以貫徹學生守則和落實校訓、校規、校歌為主要內容的品德教育,抓住升旗儀式、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和軍訓、課外、校外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等主要德育途徑,建立健全對學校、班級、學生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評價體系。
社會,就是全民動員,「從娃娃抓起」,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培育優良品德。一要抓好全社會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明確規范,給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環境。要在理論上廓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規范和各行各業職業道德規范,分清道德建設的層次性,明確地告訴青少年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允許什麼,不允許什麼,凈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圍。要在實踐中嚴懲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以權謀私的腐敗行為,端正黨風和社會風氣,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掃除毒害青少年思想的社會垃圾。二是抓好社會義務服務制度建設。建議組織13歲至22歲成長期內的每一個青少年,通過每年的寒假暑假、雙休日、法定節假日或其他特定時間,參加助老敬老、助殘扶弱、掃盲扶貧、保護環境等其他社會公益服務事業,以逐步累計的方式,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定量義務社會服務工作,以培養廣大青少年艱苦奮斗、奉獻社會的精神。
另外,利用」六一」兒童節、「十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聘請革命前輩和英模到學校講傳統、作報告,現身說法,也不失為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的好形式。只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就會造成一個教育、引導、影響青少年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