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如何提高中小學生道德水平

如何提高中小學生道德水平

發布時間:2021-01-19 16:14:49

① 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道德素質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在發展性教育已經成為教育主題的今天,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的關鍵。本文從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就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道德素質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與青少年的成長息息相關。然而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卻使教育走入了誤區,即只重視智育,而忽視了良好道德素質的養成,其結果造成了青少年道德素養的缺失,以及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整體下降。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顯示出極其重要的地位。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由道德的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組成,而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礎工程。中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對中學生的教育首先是要他們學會做人,使他們養成基本的道德行為習慣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那麼如何培養呢? 首先,教師應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孫敬修說得好「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很有影響的,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在『電子計算機』中儲存起來,然後指導他們的行動。所以,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來影響孩子。」是的,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無刻不影響他們的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亦是如此。一個道德高尚的教師不但可以感染學生,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為其樹立良好的標准。正所謂「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時時以身作則,凡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必須做到,還必須做好。記得我班中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一到下課就有那麼幾個調皮的學生把講台上的粉筆丟來丟去,弄的滿地都是。當上課鈴響起,我一進教室,學生們就都安靜下來,看著我。我一句話都不說,默默蹲下把講台下散碎的粉筆渣一點一點的揀起來,放在講台上。這次以後,這樣的情況就再沒有出現過了,而且連平時不太干凈的課室也跟著干凈起來了。這也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次,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就是小事不小,以小見大。 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也往往受到這些小事的影響。勿以惡小而為之,許多大惡之事都是一件件小惡之事日積月累的結果,正如俗話所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因此,素質教育工作必須圍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展開,積「小善」為「大善「,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正如我剛進入大沙中學的時候,發現許多學生與老師面對面走過的時候,大部分同學一低頭就過去了,連招呼都不打,對老師視而不見。學生之間也經常粗口相向。針對這樣的情況我以我班為基礎展開了「尊重老師,尊重同學,讓文明之風重回校園」的主題班會。提出了學生見到老師說聲「老師您好」的活動。這次班會不僅頗有成效,還受到了肇慶市領導的表揚。小事不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卻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培養起到如此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只要堅持從小事做起,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當作大事去做,就一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次,教師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學生的心靈。 近代教育學家夏焉尊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能熱愛自己的工作並熱愛自己的學生,應該是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最高的職責。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要成為一名好的人民教師,首先應存有一顆慈愛之心。教師只有愛自己的工作並愛自己學生才能教育出好的學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育的作用。這種愛不只是簡單的概念,而更應該是鮮活的情感和行為。有時教師的一聲贊許、一個微笑、一絲安慰都會打動孩子的心靈,使他們的心向善。有這樣一個例子:後進生何某東每一次考試基本上都交白卷,常和同學打架,還經常頂撞老師,經前幾任班主任教育後仍無明顯好轉。轉入我班後,我通過對他的家訪和對他從前同學了解,得知,小東以前也是一名不錯的學生,但因後來家庭變故,父母離異,身心受到極大打擊,學習成績急轉直下。這以後,我加大對他的關注,關心的學習生活,經常給予他鼓勵和支持。並在班中開展「了解同學,關心同學,幫助同學,讓我們的集體充滿愛」的主題班會。通過這次班會,展開對小東同學的幫助。在這次活動之後,小東同學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開朗了,對人熱情了,尤其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實像小東這一類「差生」,更需要教師的愛。他們往往有較強的自尊心,也渴望改變落後局面。在學校,他們需要老師和同學認同、關心與幫助。這些同學一旦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支持,心裡就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強烈願望,從而完全改變。當一位教師心中充滿了對學生的愛,就自然會得到學生的認同和回報,教師應當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使他們成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最後,道德教育應體現時代精神的要求。 1、中學生應具有自尊、自強的性格。 自尊亦即通常所說的自重或自愛,它主要體現在一個人對自己人格的看重,對自己正當權利的看重,對自己生命的看重。自尊與自強是一對聯系緊密的概念。可以說,真正的自我尊重體現在一個人的自強不息上。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勢必是一個自信的人、自我認同的人,也是一個高度尊重自己生命價值的人。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就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富有者,只要有這種精神,一個人的發展就不可限量的,也沒有什麼困難能夠戰勝他。 2、中學生應具有獨立自主的個性精神。 獨立自主的個性主要體現在一個人保持理智的獨立與自主性,或者說一個人運用自己的理智獨立地進行思考、判斷和行事。典型的中學生常常是聰明、誠懇、認真、努力的,但是他們往往缺乏獨立自主的個性,缺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意識與能力。教師解錯了題目,他們不敢指出其錯誤;凡是老師沒教過的、書上沒有提及的,他們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在生活方面採取懷里「抱著走」、在課業上採取用鞭子「趕著走」的方式有關。要改變這種狀態,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給他們更多的在課堂上發表意見和建議的權利,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3、中學生應學會對他人的尊重。 對他人的尊重,在當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顯得有為重要。現在許多的中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很在意別人是否尊重自己,但是往往在尊重他人方面做得很差。當今社會區別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顯著特徵是,這是一個崇尚多元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任何個人或集體沒有權利把自己意志強加給其他個人和集體,人們信奉的價值准則只有一個,那就是求同存異。彼此之間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自由地交往、溝通與對話。因此,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須先尊重他人。 4、中學生應具有社會公德意識與公共精神。 社會公共精神的缺失、不講社會公德是當今社會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許多研究中國社會文化的學者發現,中國許多人只重家族內的私德,不重視社會的公德公益,或者說只有家庭意識或自我意識,缺乏社會社會意識和國家意識。這種狀況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至今還是很嚴重的。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大多數人的公德意識還比較淡漠;二是普通民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關注、參與程度還遠遠不夠;三是大多數人的民主法制意識還比較淡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今天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努力培養他們的公德意識和公共精神是關繫到民族素質整體提高與否的關鍵。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代表著最主流、最先進、最健康的文化,是做人的典範,做人的榜樣。塑造「真、善、美」的靈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程。誇美紐斯講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要做一輩子的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完善人格,提升思想,鍛煉感情,你的學風也是學生的榜樣。教師只有以身作則,從身邊小事做起,對學生充滿愛,才能感化學生,使他們成為擔起民族復興大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②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道德素質

那麼,應當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品德培養呢?眾所周知,品德培養方法包括道德教育與道德修養。道德教育是社會對個人的品德培養,是社會將外在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的內在品德,從而使人們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方法。社會對個人品德的培養,說到底,也就是人們相互間的品德培養,是他人對自己和自己對他人的品德培養。因此,道德教育是品德培養的外在方法,外在因素。反之,道德修養是個人的自我品德培養,是自己對自己的品德培養,是個人將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自己內在品德從而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方法。因此,道德修養是品德培養的內在方法,內在因素。針對大學生而言,道德教育可以分為言教、獎懲、身教、榜樣四種方法;道德修養可以分為學習、立志、躬行、自省四種方法。 一、道德教育方法 因為道德認識是品德的指導因素、首要成分,所以大學道德教育的首要方法是言教。 1.言教。所謂言教是指教育者主要通過語言向受教育者傳授道德知識的道德教育方法。言教的目的一方面主要是為了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際行為事實如何和社會創造道德的目的以及人際行為應該如何,從而使他們懂得什麼行為是道德的,什麼行為是不道德的,知道為什麼應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了使大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行為是否道德;最終使他們樹立道德信念。學校可通過講授有關道德方面的課程進行言教,教師可通過撰寫論文、著書立說等方式進行言教。由此看來,言教是提高道德認識的道德教育方法,是品德形成和教育的前提與指導。然而,真正講來,言教只能使大學生知道為什麼應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而不能使他們想做、願做、欲做一個合乎道德的人。

③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品德

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品德老師可以通過思想道德的教育,用一些德育的思想的滲透,讓他形成一個良好的人品和道德。

④ 如何培養小學生道德品質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途徑。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目前,有的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不高,超前、過高、或不按教育規律進行德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有的教師脫離學生生活的環境,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只求形式、不講內函。致使學生無法接受,達不到內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⑤ 如何提高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突出重點,精心組織,把德育融匯在學校教學環節和學生實際生活之中。

升旗儀式作為學校開展經常性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要認真落實每周一的升降國旗制度,在升旗儀式上的講話要結合中學生的特點和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識教育、行為規范教育等。同時,學校要組織好瞻仰革命聖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活動,有條件的話,學校每年至少要組織學生開展1-2次參觀工廠、農村、社區的活動,組織好學生軍訓、參與社區服務以及夏令營、冬令營活動。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團委、學生會要通過主題演講、知識競賽、歌詠比賽或文藝演出等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發揮團隊組織的作用。

二、要認真上好思想政治課,把思想政治課作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主渠道、主陣地。

第一,中學政治課教師要提高工作責任心,牢固樹立既是學科教師又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在政治課教學中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第二,要改革政治課教學方法,做到切合學生實際,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寓教於樂,深入淺出、務求實效。積極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的實踐教學活動,注重知行統一,寓德育於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三,要加強時事政策和法制教育。政治教師要結合國內外的重大事件,適時舉辦時事政策和形勢報告會,使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大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第四,要切實執行新的課程標准。要在鞏固基礎、加強創新、整合課程門類,降低教材難度,鼓勵學生生支活潑地學,主動地學。第五,要改革政治課評價制度,避免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唯一標准,要考察學生的道德水平、言行規范、公民意識、公德意識等內容。

三、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學校全體教職員工要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制定和完善有關規章制度,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感,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中的主力軍作用。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學校各項管理工作、服務工作也要明確育人職責,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四、要重視發揮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學校要與各級婦聯組織、教育行政部門緊密聯系,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要辦好家長學校並積極運用新聞媒體和互聯網,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發揮各類家庭教育學術團體的作用,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為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

⑥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質

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水平,需要家校公寓,首先學校要,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氣氛,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做一個有素質的人。

⑦ 如何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擺在農牧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責任。為此,我們要克服目前培養我區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存在的家庭的負面影響、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失衡、教師素質和職業道德偏低等問題,從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聯手,培養下一代。
目前我區農牧區小學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素質問題及原因分析。1、有些家庭,其父母的身教就讓人不敢苟同。在我區,農牧區小學生的家庭教育非常薄弱,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得不到來自家長的指導與監督,一些家長有自私的言行、貪小便宜的舉止等,這些往往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不健康的種子。 2、注重孩子學業的家庭忽視對孩子思想道德的培養教育,過於注重「智力」投資。孩子在學業上得高分的便發「獎金」,反之,則謾罵或棍棒伺候,這樣的方式導致孩子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去「撈」分,出現了平時的小測驗或期中、期末考試時抄襲的現象。 3、我區農牧區家長教育觀念落後,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尤其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他們更是無從入手。4、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人趁改革之機,以建設新農牧區為由,把一些社會上不健康的東西傳播開來,如賭博(包括一些電子游戲機、網吧)、販賣黃色淫穢書刊、播放黃色錄像帶等。5、在我區部分偏遠農牧區,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相關部門在檢查個別學校的辦學情況時,還是把學校的升學率擺在第一,其他的工作是其次,這樣的教育方式失去了「教書」與「育人」的平衡。

如何提高我區農牧區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一)做好家長培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家庭、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農牧區,有些家長的榜樣作用還有待於改變。因此,要提高農牧區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機構必須同鄉鎮、村委會聯合,與其他職能部門攜手,著重抓好對學生家長的教育工作。如:學校要定期開家長會,建立好與家長的良好溝通;學校要聯合鄉鎮、村委會定期與家長進行思想溝通;學校要定期安排教師到學生家中走訪;學校要同執法部門、教育管理部門攜手,下鄉開展一些針對學生家長的法制、思想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二)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生活環境。對學校內部環境進行設計和優化,形成有教育價值的「教育場」,通過陶冶、熏陶、暗示、啟迪等獨特的育人機制,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品德修養、審美情趣以及生理與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此,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各科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各學科教學是學校進行德育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徑,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 2、通過思想品德與社會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與社會課是德育的專門學科,在思想品德課中,我們要採用多種教育方法,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認識、判斷、分析、表達方面的能力,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練之以行,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3、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有益的課外活動、社會生產勞動、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國情教育。在課余,我們要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好動愛玩是少年兒童的天性,但大部分學生不會玩,有時隨意奔跑,大聲喧嘩,因此,我們應把學生組織起來,交給他們一些游戲規則,漸漸地讓他們學會玩,並從中學會交往。(三)「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跨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呼喚我們要把素質教育提到突出的位置。我們要主動與社會、家庭的溝通聯系,充分發掘農牧區教育資源,發揮社會的教育力量,構成各層次的延伸教育網路,豐富學校德育內容。如:把學校周圍的貧困戶、孤寡老人家庭建成校外德育基地,聘請校外輔導員定期在基地舉行主題活動,讓學生們受到深刻的教育;主動與司法單位、家長聯手,在校園內嚴格禁止一些非法出版物的流通,讓孩子少接觸一些有暴力內容的影片和刊物。

⑧ 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認識有哪些途徑或方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意志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堅持性還是很差的。他們不善於自覺地、主動地、獨立地調節自己的行為,持久地完成一項工作,常常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無論是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還是在思想品德修養中,都要求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既是一種教育的結果,又是小學生進一步學習、發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因此,採取各種措施,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學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那麼,到底如何才能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呢? 1、通過課堂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 《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規等等就是用於通過「他律」的手段來初步規范小學生行為的。不過,「他律」永遠只能治標不治本,然而規范小學生行為的最根本的做法還是要教會小學生「自律」。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准備,所有」自律「都先從」他律「發展而成的。如要求兒童按時到校、專心聽講、認真做作業、發言要舉手、上課時不講小話、不搞小動作等。上述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響屬於「他律」的范疇,而這正是小學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當這些外部的影響和要求被學生所接受,並轉化為其內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種道德信念且表現在一定的行為中的時候,在學生身上才開始形成自律的能力。這就是說,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須通過並利用「他律」來進行。他律是基儲是手段,而自律是結果、是目的。對小學生進行他律的目的是為了使他們能夠自律,是為了使他律轉化為自律。而對於小學生來講,由於其在校的時間主要是在課堂中度過,並且無論他們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還是養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組過教師的教育和影響來完成的。因此,小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也應該通過課堂教學中的他律因素來進行。這里的關鍵是要求教師有效地利用各種課堂常規和課堂紀律來培養小學生的自製力,從而發展其自律能力。 2、通過教師的榜樣示範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 教師的社會角色的心理特徵是復雜多樣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監督者、集體的組織者,又是學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維護者,而且在小學生心目中,教師更是自己的榜樣。加之,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未成熟性和依賴性及其強烈的向師性,決定了教師在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中的巨大示範作用。教師總是作為一個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而學生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有意無意地學習和模仿著教師的一言一行。如果一名教師具有以身作則,嚴於律己等優秀品質,無疑有助於學生相應品質的培養。正如一名外國著名教育家所說的,思想只能通過思想來培養,品德也只能通過品德來培養,「正如沒有人能把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給予別人一樣,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因此,要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師嚴於律己。通過教師的榜樣影響學生並形成他們的自律能力是培養小學生自律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3、掌握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水平,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 處於學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兒童蘊藏著巨大的潛在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但由於受其身心各方面品質發展水平的局限,這個時期的小學生還缺乏約束自己的能力,其道德思維和道德評價能力也較低。因此,在這一時期他們無論在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鍛煉,還是在道德行為的養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師、家長和社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實現的,他們的行為也往往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約束和指導,即兒童主要是通過他律來接受教育的。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及身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主體意識也日益覺醒,有一種逐漸擺脫教師和家長的約束而趨於自主自力的傾向。道德思維和道德評價能力開始形成和發展,這為小學生自律能力的產生奠定了客觀的基矗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小學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受其年齡特徵制約的。雖然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是相對穩定,但它卻是我們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據。因此,如何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提出適當的教育策略就成為培養小學生自律能力的關鍵。 4、通過鍛煉兒童的意志,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 兒童自律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受其年齡特徵制約的,其中兒童意志品質的發展與自律能力的形成有直接關系。這兩種心理品質有諸多相同的成分。如他們都有明確的目的性,都是在一定的行動中表現出來的,並且都與克服一定的困難相聯系。具體講,兒童意志的鍛煉和培養是形成他們自律能力的基矗通過鍛煉意志品質,使他們養成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自製力),而自製力是自律能力內部構成要素的核心,這樣兒童自律能力才能夠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因此,通過小學生意志的鍛煉來培養其自律能力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下面幾方面鍛煉和培養小學生的意志品質:①教育小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②培養小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和生活制度的習慣;③從平時學習、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培養其意志;④要有意識地使小學生在困難的環境中得到鍛煉。5、啟發小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從本質上講,是個體出乎內心意願的一種行為。從學生自律能力形成過程的心理機制來看,經歷了下面四個階段:①外部的影響和要求(他律);②有選擇性地接受外部的影響,並把這些外部影響和要求轉化為自身內部的道德需要;③在內部道德需要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④學生根據己確立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調節和控制,即在行動中表現出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 總而言之,要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最關鍵的就是要啟發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自己來審視自己、支配自己、約束自己,並以此來調節、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為。惟有如此,學生才能由他律轉化為自律,學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發展起來。

⑨ 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孩子來到世界上的第一天,父母就與孩子朝夕相處,相依相伴,也就是說,孩子與父母接觸時間最多。因此,爸爸媽媽的道德品質、生活方式、言語行動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孩子,影響著他們的思想、行為,所以,孩子的一些道德品質、生活方式言語行動、意志性格這些非智力因素不好的習慣,應該說是從小養成的、從父母那潛移默化學來的。正因為這樣,我覺得德育教育,應當從小培養、從父母抓起,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質。
在我們的周圍,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在這些家庭裡面,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就是家長們的一切,吃飯時,最好的菜總是放在了孩子的面前,甚至讓他們獨享;看電視時,遙控器總是讓孩子操縱;跟其他同伴相處時,孩子總是不容許把食品和別人分享,甚至是家裡人;孩子上學和放學時,書包總是掛在家長的肩膀上……而「小皇帝們」還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我的鄰居也有一個小孩,我們經常看到這個孩子無理取鬧,大聲地喝斥、指責他的父母、爺爺奶奶,而他的家長們卻站在一旁,啥也不會說。 這真是一個令人心痛的場面,一個連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爺爺奶奶都不懂愛的人,我們還能奢望他會去愛別人嗎?自己心中沒有愛,我們更不能指望他能成為一個關愛別人、樂於助人的孩子了。
關愛,是一種高尚品德,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更是人類健康發展的具體表現。所以,父母應該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關愛別人的良好道德品質。
從事教師這14年來。我一直嚴以律己,在課堂上語言表達要言明達意,不要啰嗦。在課後與學生自由交談,語言要輕松有趣,注意方言的口誤,不要過於放縱。此外,作為老師,要注重儀表得體、衣著大方。記得有一次上晚修時,由於洗澡很匆忙,就趕緊穿著拖鞋和斷褲,頭發沒來得及梳齊,來到教室,剛一進門,同學們從頭到腳把我看了一遍,都沉默不語,我感覺到有些不對勁,接著繼續講練習,寫作業,過了20多分鍾,有幾個學生偷偷地笑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便點名問個究竟,其中一個大膽的學生說:「老師,你的樣子和以前不一樣,很可笑。」聽了這么一句話,我猛然一醒,小小的失誤在小學生心裡會產生這么大的反應。與學生常常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外表形象,都會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一位學生。
二、課本為本,示範引導,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質。
《狼來了》是人所共知的故事,它告訴天下所有的孩子要誠實。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優良品質的重要體現,所以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是教會孩子怎樣做好一個人最基本的要素。小學生平時在課堂上接受的良好的思想教育,是從課本中學習而來的,小學品德和社會三年級下冊《鄰家的小夥伴》,我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知道鄰居的好處,而且還教給學生如何與鄰居和睦相處,學會尊重他人,他人也會尊重自己。還有小學語文第6冊中《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我在教學中既講了課文的內容,又講解阮恆是一個勇敢,捨己救人的孩子,從起先的舉手——放手——舉手,最終用自己的鮮血救活了一個小女孩的生命,這種高尚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講完後,我還在班上開了一個小小的討論會,說說你向阮恆學習了哪些品質?然後寫一寫小練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學習阮恆的勇敢,捨己救人的好品質。
要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我是這樣做的:(一)榜樣教育。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都會多挑選有關誠實守信方面的,讓孩子們通過故事人物的事跡吸取教訓、明白虛偽、說謊更可恥的道理;注意運用孩子自身的經歷和身邊的事情進行引導。(二)創設合理、輕松的氛圍,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小孩子總有這樣的心理:做錯了事,擔心被批評而說謊。這時候,無論孩子做錯了什麼,我都不會再追究。而是努力創設合理、輕松的環境,鼓勵孩子大膽承認錯誤,只要以後能改正了就是好孩子。(三)言傳身教。我和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面前總是做好表率,答應了孩子以及別人的事情,我們總是努力做到,因為特殊原因而做不到時,我們會跟他們解釋清楚,過後還會抽空補回。在我們的耐心教育下,我的一雙兒女都極少做出不誠實守信的事情,常常受到同伴、老師、家人的贊揚。
三、事例為摸,故事為范,教育規范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我們學校生活當中,都經常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教師要留心觀察把握生活中細小的事,有教育的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作比較。上個星期三的勞動課,我們班的王雲、家壯、藝著三個同學站在勞動清潔區有說有笑,沒有動手去參加勞動,我發現後,及時令其改正,勞動完後,我布置學生回教室,我對在這次勞動課中表現較好的歐元、吉財、冬喜、英歡的4位同學進行表揚,對王雲、家壯、藝著的不認真勞動給予批評,深刻地給學生講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勞動中不僅可以培養我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我就投其所好,選出一些有教育性的故事,讓每個小學生聽了故事後,理解故事裡蘊含的高尚的品質,以及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我給學生講《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從這個故事,我教育學生如果把學習學好,就得下苦功夫,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此外,還講雷鋒、周恩來、毛澤東等名人故事,通過講故事,讓學生也像這些名人一樣努力,有名人那樣的精神和品質。
四、小處入手,言傳身教,培養孩子明辨是非、勤勞儉朴的良好道德品質。
明辨是非是人格的體現,是優良道德品質的表現。孩子能否准確判斷是非是離不開爸爸媽媽的正面引導。有些父母由於過分溺愛孩子,孩子犯錯了沒有及時糾正,甚至袒護,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孩子道德的認識和道德行為的發展。所以只要家長能對所遇到的事情做出公正的判斷和評價,就必定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道德品質,父母既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良好品行,又要善於指出孩子品行上的問題,鼓勵孩子揚長避短,引導孩子改正缺點,讓自己的孩子能明辨是非,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孩子們的良好道德品質,使孩子們健康成長。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中小學生道德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