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響身心發展的4個因素
(一)遺傳
所謂遺傳,指的是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的特點,這些生理特點也叫做遺傳素質。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一下幾點:
第一,是人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比如說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成為一名運動員的前提。
第二,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但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遺傳素質能影響個體的發展,但他並不起決定作用,通過後天的一些努力(如胎教),遺傳素質可以適當的改變。
第三,遺傳素質的成熟機制制約了人的身心發展的水品及階段,為一定的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比如說讓初一年級的孩子做小數除法沒問題,但是要讓幼兒園的孩子來做同樣的問題就不大可能,這就是由於個體身心成熟機制為其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所致。
(二)環境
所謂環境,指的是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所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影響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比如機遇、條件和對象。
第二,是人身心發展的外部客觀條件,環境使遺傳提供的發展可能性變成了現實,比如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的環境里,這個孩子成為音樂家的可能就會增大許多。
第三,人在接受環境的影響時,並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具有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一味地誇大尤其是環境決定論,是不科學,也是不正確的。
(三)學校教育
所謂學校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的活動。
1.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的原因如下:
第一,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培養人的活動。
第二,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第三,學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第四,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系統和深刻。
2. 學校對人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的原因如下:
第一,學校教育按照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第二,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第三,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具有延時和即時的作用。
第四,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四)個體主觀能動性
所謂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指的是通過自我意識、自我態度,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思想,主動、自覺地而不是被動地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認識和實踐的特性。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人的主體性的表現,其最高層次表現為創造性。
個體主觀的能動性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是人身心發展的動力,是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具有鮮明的目的性、指向性、程序性。
2. 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確處理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
影響心理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因素比如單親家庭或者家庭不和睦,等情況都容易引起。心理扭曲和性格變異。
3. 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基因、生理基礎、環境、教育。
再者,環境和教育對孩童的心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很大的主導作用,尤其是社會生活條件。在環境中對孩童心理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是教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思維處事方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童。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也是影響孩童心理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
4. 論述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考點歸納|隨手練習內發論者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版力量主要源於人自權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即:人類個體的心理發展完全是由個體內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預先決定的,心理發展的實質是這種自然因素按其內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現的。外部條件只能影響其內在的固有發展節律,而不能改變節律。內發論觀點又稱自然成熟論、預成論、生物遺傳決定論等。這種觀點的積極意義在於重視人的內部需要以及人體內在的發展機制,缺點在於片面地強調內在因素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外部因素對人的影響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5. 影響青少年心理發展因素
1. 社會文化對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2. 認知發展水平對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3. 家庭對社會性回發展的影響
4. 學校答對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5. 同伴對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人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它將影響我們後半生的事業,人際,婚姻,家庭,個性,及是命運。那麼身心要得到良好的發展,就是要情商大於分數,大於文憑,整個社會越頂尖的人才都是情商大於智商的人,一個人再優秀卻不能被他人幫助是很可悲的,不去給自己設限,無論愛好什麼都是最好的回答,不必是最熱門的,更不必是最賺錢的。找到自己是誰,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找到自己想要什麼,到處循環但鬱郁寡歡一生。
6. 論述影響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並分析這些因素在心理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因素及其作用:
一、 家庭氛圍
社會由一個個家庭組成。家庭環境是小學生在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供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沃土。家庭成員相處和睦,關系融洽,互相尊重,其樂融融,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安全感,才會更有自信,更能自我開發腦力去跟著老師的節奏學習或自我學習。
若兒童長期身處家庭關系破裂或管教過度嚴厲的家庭中,則會出現精神長期緊張、缺乏安全感、多慮、抑鬱等負面症狀,這些都是極其不利於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
如今,很多家庭均忽視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孩子成長中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光注重為孩子打造良好的經濟條件。而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素質和理念。所以,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父母的素質及教育方法。
二、 父母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較高素養的父母會自覺選擇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良好教育再加上學校老師負責任地良好引導,孩子就能表現出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孩子的心理就會向健康的軌道發展。
如果父母自身對教育方法的重視程度遠低於孩子的需求,孩子犯了錯就簡單粗暴地責罵批評,對孩子缺乏耐心,缺少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但在對孩子提要求時卻不切實際地對其提出過高要求,就會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負擔重重,情緒波動,對學習缺乏興趣,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 學校環境
校園的環境理所當然也是小學生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學校環境存在著集體與個人的區別。集體的傾向性趨於明顯,如課間全校學生活動和班集體活動表現出明顯傾向;課堂上的表現則凸顯了學生個體的性格特點。
良好整潔的校園環境,可以使小學生的心情愉快、有安全感,從而激發對去學校學習的熱情,產生愛護學校的社會公德。課堂上,若教師能夠帶動學生營造出民主、公正和熱烈的氣氛,那麼學生不光課上的學習態度很積極,課下學生也會自我感覺學習體驗良好,如此便能形成學生在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四、 社會環境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小學生接觸到各式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的信息越來越雜,涉及面越來越廣。相對於書本來說,現在的小學生獲取信息的最直觀的方式就是電視;更全面的渠道則是互聯網。這是由整個社會大環境決定的。
(6)中小學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擴展閱讀:
注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原因:
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優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小學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根據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筆者簡要談談對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成因及教師在防治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