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教研

中小學教研

發布時間:2020-11-25 00:58:52

中小學如何開展校本教學研究

校本教研是密切結合學校工作實際,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研究目的所開展的行動研究活動。校本教研要求校長、教師都是研究者,都是研究主體。校本教研主張開展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實施校本教研是實施課程迫切需要,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素質的需要。專家認為,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是校本教學研究的兩個核心要素,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農村小學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不高,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意識及能力都比較弱,農村小學同年級同學科的老師大都只有一個,同伴互助的條件受到限制;而且大部分農村小學地處偏遠山區,接受專家引領有一定困難。因此,農村小學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比城鎮小學更需要,同時也更困難。面對這些現實問題,農村小學如何開展校本教學研究呢?
一、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礎
反思是教師對教學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本質是一種理解與時間之間的對話。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通過反思,教師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也能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教師的自我反思本來就是校本教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對農村小學而言,更需要強化教師自我反思,因為他們同伴互助的機會少,在平常的教學中更多是獨來獨往,這樣自我反思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農村小學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反思要有自覺意識,要形成一種自覺反思的行為和習慣,要勤於筆耕,寫好教後感或反思日記;二是反思要有問題意識,要圍繞自己的教學問題展開;三是反思要有研究意識,要有理性思考,注重本土研究,要對改進後的教學實踐再次反思,不斷在反思中改進;四是反思要有過程意識。教學前的反思要有前瞻性,有效地提高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學中的反思要有監控性,能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使教學高質量地進行;教學後的反思要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學的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五是反思內容要有創新意識。可以記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審視程序的合理性;也可以記學生活動的反饋,以評估思維的創造性;還可以記同行課後的評價,以暴露思考的狹隘性;也記教學目標是否達到;記教師在上課中出現困惑引發的思考;記教師在處理教材中的經驗體會,記學生在課堂中的閃光點,記教師在課堂之餘所獲的心理感受等。
二、本校教師的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體
學校校本教學研究的主體是教師的教學研究。過去的教研活動,教師常常處於被動管理的狀態,是教研組要我學、要我改,缺乏主動性。從選題到實驗展開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要求教師是行動者、研究者,他並不是去做與教學無關的其他事情,他可以針對自己認為存在的問題或困惑去展開研究,也可以研究教師的教學意義如何在學生的身上得到體現。在課改的背景下,農村小學教師更要成為一名研究者,要把研究完全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在研究的過程中,應該按自己的想法去探究問題,體現研究者的主體地位。農村小學雖然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往往只有一個,但我們可以把學校的年級分為低、中、高年段開展教學研究。我們可以採用交談、協作、幫助的形式開展互助合作。交談:可以有淺層次的,如交換信息和共享經驗,也可以有深層次的交談,如評課和專題討論。協作:指教師共同承擔責任完成任務,強調團隊精神,群策群力。要發揮每個教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使教師在互補中成長;同時要發揮每個教師的作用,每個教師都要貢獻力量,在互動、合作中成長。幫助:就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要幫助和指導其他教師,使其盡快投入課改的潮流,這樣可以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狀況。農村小學還可以嘗試打破原來各完小校各自教研的舊模式,構建新型的校際教研網路。如可以將各完小校的教研活動列印成表格公布,開展校際教研,教師自主選擇參加外校的教研活動,營造更廣更濃的教研氛圍,加強教研交流。也可以推行跨校教師結對子的傳、幫、帶教研製度,片區內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借鑒與吸收成功的教學經驗,同時也分享失敗的教訓和感想,促進教研資源的開發和經驗共享。

❷ 中小學教師怎樣搞教科研_

中小學教師怎樣搞教科研?(一)走出教科研的誤區1.經驗總結型研究。不少教師的研究僅停留在純粹的經驗總結,缺乏理論的概括和提升,可以說這種教科研尚處於低水平的重復狀態。2.急功近利型研究。一些中小學校為了外在的名聲和爭奪生源,一些教師為了自己的職稱和評獎晉級或純粹的沽名釣譽,著眼於論文的發表,極力尋求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幫助和支持。這種教科研成果對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並不大。更有甚者,有的學校不是注重實際研究,而是願意支付大量的費用用以獲得某些科研機構或高校的「實驗學校」授牌;有的教師不是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反思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千方百計地託人情、拉關系發表文章。3.形式主義的研究。某些中小學校或教師的研究課題往往追求它的「級別」,動輒就是國家級課題,其實可以說是花錢買來的子課題,甚至還不是真正國家級的課題。他們不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不是以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所遇到的問題為出發點。 這種不從學校實際出發,不以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著眼點而確立的研究課題,其研究難免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二)要豐富思想、開闊視野。「機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樣追求的人」(法國細菌學家尼科爾)。「機會總是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對頭腦一片「空白」的人來講,問題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就教師個體看,認識社會,觀察問題有時我們要用肉眼,有時要用顯微鏡,恐怕更多的時候要登高望遠,也就是,這樣觀察問題、研究問題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勢如破竹,深入本質,一針見血,入木三分,更全面、更深刻、更辨證。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提出,受過教育的人和沒有受教育的人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比後者思想、視野更開闊。有不少專家認為,一流的教師就是有自己思想的教師。我們中小學的一些學科帶頭人勤勤懇懇,成果累累,但他的學術境界,研究水平與名師、大師還相差很遠,什麼原因呢?主要原因是視野不開闊,自己沒有思想。只有有思想、視野、有智慧的人,他才能從一塊石頭中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中發現靈魂。因此搞教科研應要跳出教育教學看教育教學,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理論素養,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思想。學習些什麼呢?主要是現代教育理論。 從學校角度看,要建立健全教科研製度,積極創建學習型、研究型學校,使教科研成為學校的一種制度文化。(三)要講究方法1.質疑法。指對已有的結論、常規、習慣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出否定或部分否定的判斷。懷疑常常與發問相伴隨。小疑則小問。大疑則大問。但懷疑不是胡亂猜疑,必須有理有據,一是事實與經驗,二是邏輯。如在我國《教育學》著作中,通常無條件地認為,「學校教育對學生發展起主導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在青少年品德發展過程中,家庭背景、社會風氣的作用很大,有時學校教育顯得十分蒼白無力,常出現「5+2=0甚至小於0」的現象,學校教育遠未起到所謂的「主導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對「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提出一系列疑問?第一,學校教育究竟能否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第二,這種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的?第三,是在一切方面起主導作用還是在某些方面起主導作用?第四,是在人的發展任何階段起主導作用,還是在某個階段起主導作用?等等。2.易向法。即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某一個問題。人們往往會有心理定勢或習慣定勢。比如說,人的思維定勢,稱物體的重量只能用秤,一碰到大象,一般的秤就稱不了,而曹沖就善於打破一般的思維定勢,終於解決了問題。關於品德教育,一般都強調「從娃娃抓起」,但有的老師變換角度認為,品德教育「應從大人抓起」。理由是:如果大人「東倒西歪」你有怎麼指望他不對小孩產生負面影響,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這個道理。3.類比法(遷移法)。即將教育現象與其他領域的現象類比,著眼於找出彼此的相同、相似之處,然後借用其他領域的相關科學理論,遷移到教育中來,找出教育領域自身的課題來。類比的例子很多,仿生學就是類比法的很好運用。如來特兄弟從鳥的類比發明了飛機。就教育方面而言也很多,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將教育現象與自然現象作類比,他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成長要遵循自然規律,教育是模仿自然的藝術,所以教育要遵循自然規律。有人把教育看作有機體,移植病理學原理,開展「教育病理學」的研究,《教學病理學》、《教學診斷學》應引而生。有人把教師教育看作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移植法理學原理,開展「案例教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總之,教育科研發現課題的方法很多,這里例舉三種,只能是掛一漏萬,遠不能涵蓋全部,而且「方法」這東西,實在有些微妙,常常「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它更多的靠我們在研究實踐中自己摸索、體會。做得多了,慢慢地可以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四)如何選題1.選題:新穎性、科學性、價值性和可行性,即標新立異,自圓其說(1)新穎性就要求把握教科研信息。(2)科學性要求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宏觀背景。(3)可行性要求把握主客觀條件信息1、選題不能過大2、課題名稱表述要准確、清楚表述不準確、清楚的例子:「小學生有效合作學習的研究」,這一課題名稱包含兩種理解:一是研究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即什麼樣的合作學習是有效學習;二是研究小學生應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其實從課題組的實施方案看,是想通過教學來促進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因此改為「小學生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則比較妥帖。另外有的教師喜歡採用「手段+目的」的句式。如,「優化教師教學行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研究」,使人弄不清楚到底是研究教師教學行為,還是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兩者都研究,那麼其切入口何在?其重心又何在?指向十分不明確。有的教師喜歡用「模式」一詞,在課題評審時特別多見。如,「小學課堂教學創新模式的研究」、「中學政治自主學習模式研究」,等等。我認為模式宜慎提,理由有四:一是模式要有先進的理念、理論作支撐;二是模式要有可操作性;三是模式要經過實踐的驗證才成立;四是模式往往具有刻板化的特徵,模式與創新本身就矛盾。有論者抨擊傳統教育教學就是模式化的教育教學,有稜有角、有個性的學生經過教育鑄成統一的模子。因此用模式倒不如用範式、範例等較實在。(五)怎樣寫申報書和實施方案1、申報書的填寫,必須按照申報書的表格的要求逐次填寫,不能遺漏,不能錯項,所要求的各種代碼必須標明。2、研究方案的撰寫一般包括以下內容:①課題研究題目;②課題研究的背景、價值和意義;③課題的概述包括課題內涵的界定;④課題的研究目標包括總目標和具體目標;⑤課題的研究假設和要解答的特殊問題,國內外有關該問題的研究成果、觀點、結論;⑥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⑦課題研究的計劃、進程、方法工具、取樣設計方案等;⑧具體的搜集資料過程;⑨結果的分析方法;⑩預期成果;研究人員和設備條件;⑾研究的期限;⑿研究的經費及研究中的其他事項。下面作一一講述:一、課題的明確表述課題的名稱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目前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在課題名稱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課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明確。第二,課題名稱外延太大,研究對象的表述含混不清。第三,課題名稱表述中研究的范圍不清楚。有的學者建議,研究者在課題名稱中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研究的對象是初一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初一代數數學的自學輔導程序教學法,研究的方法是實驗法。二闡述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背景(一)研究目的、意義的論述首先要闡述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述此項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例如「鄉鎮中心小學『鄉本教研』範式的研究。(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以及本課題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闡述這部分內容,要認真、仔細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做過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研究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三、研究范圍和內容(一)研究范圍的限定任何教育科研課題,都應該有一定的研究范圍。否則,研究就無法進行。1.對研究對象的界定對研究對象進行界定,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對研究對象總體范圍進行界定,其二是對一些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這既關繫到研究對象如何選取,也關繫到研究成果的適用范圍。(1)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如果研究對象的總體不同,那麼每一個研究課題所得到的結論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學教育青年教師的素質,以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學青年教師為研究對象總體和以欠發達地區中小學青年教師為研究對象總體所得到的結論就可能會不一樣。因此,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就非常重要。(2)對一些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有不少課題中研究對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確定,如「厭學生」、「差生」、青年教師「、」品德不良學生「等等。這都沒有一個統一和明確的定義。因此,必須給予界定,以確定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正確選取研究對象的樣本。一般來說,對這些模糊概念下定義,應盡可能使用有參考依據的、比較權威的、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說法。2.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對研究課題中的一些關鍵概念必須下比較明確的定義。這一方面可以使該課題研究在確定的范圍內開展,使課題思路明確清晰,具有科學性;另一方面也便於別人按照研究者規定的范圍來理解研究結果和評價該研究的合理性。因為在教育科學的研究和實踐中,許多概念說法不一,觀點各異,所以不下明確定義就無法顯示研究目標。例如:「化學教學中課堂實驗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這一課題研究,對「思維能力」要給以明確定義,對「課堂實驗」也要有一個限定:是指教師演示實驗還是指學生動手實驗。對一些關鍵概念給以界定,也稱為「給變數下抽象定義」,即對變數的內涵作出明確說明。在中小學的實際研究中,通常用確定變數的結構指標的方式來給變數下抽象定義,即分析一個變數的內容性質、范圍角度結構,也就是說從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對變數進行研究。如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可從學生的學習價值觀、對學習的情感、學習的行為意向入手。研究學生的生活態度,可從學生的生活目標、學習態度、勞動態度、消費態度、娛樂態度五個方面進行研究。要使課題研究具備可操作性,還要通過給變數下操作定義,確定其操作指標。如學生學習態度中的學習行為意向,其操作指標是:學生到校率、遲到和早退的次數與時數、上課時認真聽講的情況、完成作業的認真程度等。給關鍵概念下定義,包括對所有關鍵概念下定義。如「在培訓工作中提高中小學校長政治素質的研究」中,不僅要對「政治素質」這一概念下定義(即政治理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工作作風素質),還要指出「政治素質提高」的研究范圍,即只涉及培訓工作中校長政治素質的提高。給變數下抽象定義,確定其結構指標,可以參照有關辭典、教育理論書籍、教育大綱、教材等對變數概念的科學定義,或參照國家教委骯臟關上級領導對教育問題的方針、政策、法規、守則、職責要求等。這就要求研究者具備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在研究之前要進行學習,要查閱資料,要對所研究的問題有個基本的了理。 (二)研究的內容 研究范圍限定以後,就要著手考慮具體的研究內容。研究課題要通過研究內容來體現。一項科研課題,如果提不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就無從研究。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直接關系。如果研究課題很大,那麼研究的內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課題較小,那麼研究的內容也就比較少。研究內容必須准確體現研究課題。目前,中小學教育科研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第二,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第三,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 有了具體的研究內容,就可以依據研究內容設計更為具體的研究方案。如「班主任德育素質對中學生思想品德影響的研究」這個課題,屬因果研究的范疇,在考慮具體研究內容時至少要包括三個部分,即第一,研究並提出「班主任德育素質」的基本內容。第二,對選為被子試的班主任進行「德育素質評價」,分析當前班主任德育素質的基本情況。第三,研究、分析中學生思想品德狀況與班主任的德育素質的關系。這樣,才能得出研究成果。比較簡單的研究課題也要考慮具體的研究內容。如「某職業高中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內容是:第一,分析幾年來自費生的報名情況從招生角度研究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第二,對幾年來自費生與公費生的教育質量進行比較,從培養角度研究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第三,對幾年來自費生畢業後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從分配角度研究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第四,如有需要,對有關職業高中辦學模式與收費政策進行可行性的相關研究。四、研究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都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每一項題目一定要有相對應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對中小學青年教師的素質現狀進行研究,必然離不開調查法;研究如何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一般總要用到經驗總結法;探討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否優於原有的教學方法,則宜採用實驗法。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僅用單一的方法進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學研究結果。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局限性,採用單一的方法,往往只能獲取部分信息,而遺漏許多其它有用的信息,難以做出全面准確的結論。因此提倡使用綜合的方法,或幾種方法並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例如,我們進行教學實驗研究時,當然主要採用實驗法,但也要使用測量法對實驗效果進行比較(如進行測量),也可以用調查法對實驗效果進行比較(如了解學生的反映)。再如進行某項調查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以得到大量數據,但也要輔之以訪談調查,以使結論更加可靠,材料更加豐富。「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要「做些什麼」和「怎樣做」。除了要敘述清楚使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之外,還要盡可能寫得細致一些。如用調查法,可寫明調查方式是問卷還是訪談。如果用問卷調查,最好能將設計好的問卷附上。如果是訪談調查,盡可能附上訪談提綱。若採用實驗法,最好將實驗方案附上。若採用經驗總結法,可以把預計總結經驗的內容項目、實踐方案及用何方式積累材料、預計積累哪些資料寫出。當前在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著幾個問題:第一,大多數使用的僅僅是工作經驗總結。第二,對調查法的重視很不夠。第三,在實驗法的使用上有濫用的情況,不了解實驗法的科學涵義和特殊要求,隨便在研究中冠以「實驗」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雖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於對統計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當,所得結論不科學。這些問題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是必須解決的。 五、研究對象在研究計劃中,還需要充分考慮課題對被試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選定具體研究的被試,以保證研究結果可以說明一個地區、某一類情景或某一對象的一般規律性,以使研究的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確定研究對象的方式方法有總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如果是總體研究,對總體范圍要有具體說明;如果是抽樣研究,則要說明抽樣方法和樣本容量。這部分內容可寫在研究計劃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寫在研究方案中。六、研究程序設計研究程序,就是設計研究實施步驟、時間規劃。研究的每一步驟、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的工作時間,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這樣,研究者可以嚴格按步驟和時間要求進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據此研究程序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與管理。七、成果形式在研究計劃中,還要設計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後的研究結論、研究成果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研究報告和論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兩種表現形式,還可以將研究成果寫成專著、教材、手冊等。在研究計劃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從研究者角度來說,可以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向這方面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從課題研究的管理者角度來說,可以據此進行檢查驗收。八、研究組成員在研究計劃中,將課題研究組負責人、成員名單及分工情況寫出,目的是為了增強課題研究組成員的責任感,以利於計劃的落實。九、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 三、致中小學教師七句話 1、當教師,搞教學必須搞教科研,教師專業發展的生命在於教科研。 2、搞教科研必須突出特色,特色是教科研的生命。 3.抓特色必須重創新,創新是教科研的靈魂。 4.創新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它是研究者共同遵循的工作方式、方法。 5.科學的方式方法必須以科學觀為指導,它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懷疑、是批判精神和思想的自由。 6.教科研是教師充滿思想的行動。 7.牢記三句話。「You hear,you forget(聽來的忘得快) , You see, you remember(看來的記得住), You do,you understand(作過的才會)」!這是國際學習科學研究領域的「三句名言」! 四、體會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人間詞話》)來概括教科研的體會,「三個時期」 (成熟自由期)

❸ 如何抓好農村中小學教學教研工作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教育科研工作是農村小學的一項薄弱環節,需從校長到教師,從制度完善到教育科研意識的的樹立,從注重結果到重視過程等方面多管齊下,才能便農村小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向前推進,最終達到人人參與教育科研,人人得到成長的良好局面。

教育科研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只有通過科研興校,以研促教,引領學校教育改革,創名校、育名師,提升辦學品位,凸顯辦學特色,使學校沿著健康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就農村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談談我個人的意見,供各位同仁商榷。

一、抓機構和制度建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保證教育科研的順利實施和取得成果,組織保障是基礎,制度保障是前提,只有二者兼備,才能有效保證教育科研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

(一)建立堅實的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使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是統攬全局,創新教育科研機制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建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年級組長等為成員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形成組織保障。二是要選拔教學技能突出、工作敬業、有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骨幹教師擔任主研工作,承擔具體研究活動的引領及指導工作。三是要落實好科研經費,保障教育科研及時有效實施。

(二)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為使教育科研工作持續不斷發展,學校要特別注重建立健全如學習例會制度、考核評估制度及優秀成果評選辦法等教育科研工作規章制度。形成教育科研工作有制度可依,有制度作保證,有制度促實施的良好局面,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沿著正確的軌道深入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沒有激勵機制,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就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機活力,更談不上創新。要徹底打破過去研究和不研究一個樣,有成果和沒成果一個樣的局面,必需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及獎勵方案,形成激勵機制。把教育科研工作實施情況同各學校的綜合目標考核及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優選先、職稱評定等結合起來,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這樣,教育科研工作做得較好的學校、教師就能得到應有的表彰、獎勵,從而使學校及教師動起來,形成全民重科研、做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抓教師建設

做教育科研工作要最終落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事實證明,教育科研與教師的業務素質成正比。教師在承擔了科研課題並取得研究成果後,無論是業務能力,教學水平,還是科研意識,科研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反過來,由於教師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學規律,辯證施教,對落後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之目的。

(一)注重理論水平的提高

一是強化課標學習。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標,只有認真學習課標,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它也是我們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標。為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可以通過開展了講座、學習交流、知識競賽及課堂評價等活動,讓其在實踐中貫徹與落實新理念。二是注重讀書學習。「觀念決定行動,目標決定發展」。讀書學習是教師了解教學改革的新動態、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征訂的《中國教工》、《師資建設》等教育類報刊雜志、《陶行知教育名篇》等名家名著,組織教師潛心研讀,及時補充「新元素」,有效汲取「營養品」。對先進的理念用心體會;對一些操作性強的經驗結合實際立即付諸實踐;對經典教育故事加強記憶與運用;對名家大師們的觀點進行討論……。從而拓寬教師們的教育視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學實效性。

(二)強化專業引領

教師的科研素養的提高必須有專業的教育科研理念作支撐。做教育科研,閉門造車肯定不行,所以我們一是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如積極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講座、報告及名師教學觀摩會,邀請教育專家、學者到農村中小學舉辦專題講座,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指導解決科研中的問題。二是開展有豐富育科研經驗的教師「傳、幫、帶」活動。採用老青教師對接、拜師學藝的方式,要求剛接觸課題研究的教師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向有較長教育科研時間的教師學習科研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抓過程管理

有質量的教育科研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教育科研管理更需要科學管理。我們的工作不能只看結果,而忽視過程。要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需要重視和加強教育科研的過程管理,可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注重科研計劃的落實

我們可每月開展一次教科研例會,匯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及時分享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共同解決研究中的困惑。每學期圍繞承擔的課題上好一節研究課,上交有關教案及自我反思。學期末寫一份課題階段性總結、個案或論文。其落腳點就是要關注教育科研的研究過程,抓住了過程,就不愁沒有結果。

(二)注重教育科研常規管理的指導與服務

科研常規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要規范課題實施過程,做好關鍵性環節的指導和組織,比如課題申報立項、開題論證、中期總結、結題鑒定等。可採取約請「區級專家參與,本鎮同行介入」的方式進行「科研專項視導」,促進常規工作的落實。視導本著重於科研製度的建立、計劃的制定、課題過程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等方面展開,重點做好視導中的對話與交流,通過「視」的診斷性了解學校及教師科研管理中存在問題,通過「導」的針對性提高科研服務水平,既促進科研常規管理的落實,又幫助學校及教師解決科研管理中實際問題或難題。

(三)各類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的積累和檔案保管

檔案資料是教育科研過程的原始記錄,是我們進行整理、歸納、概括抽象教育經驗,教育規律的憑借,豐富的教育科研檔案資料,是我們完成教育科研實驗工作理論思考的重要源泉。因此,學校要強化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對檔案資料的收集、裝訂、歸檔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在課題研究的每個階段結束時,對過程材料和相關檔案資料進行歸檔備案,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四、抓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

教育科研成果出來以後,擱置一旁,僅僅作為研究者個人的資本,而不予推廣,就不能實現研究的效益和價值。學校要充分協調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及時將教育科研成果在鎮、區及以上級別教育科研刊物或教育信息網上發表推廣,將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生產力,既讓更多的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感受到教育科研是學校和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台,又做到研究成果的效益最大化,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服好務。

❹ 中小學教師教研的必要性

其實很多制度的最初本意都是很好的,教師教研也是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促進教師反思自身的教育,但是當這個制度與教師的職稱評定相聯系,間接的影響到了教師的收入,教研就變味了,變成了為教研而教研,不是為了成長而教研。更多的人為了能有教研,不得不出錢買來教研成果的發表,甚至買論文,真正專業成長的本意已經失去了。反倒變成更多的人評上職稱後就不肯再教研了。倒是養肥了一批雜志社,呵呵呵。
我研究過教師的教研現狀,大部分的研究層次很低,更多的是重復研究和教育總結,對教育科學的促進作用不大,更多的只是評職稱的手段,但是反之,如果沒有教研,是不是也會有很多弊端了,就像是沒有壓力的學習,不用考試的學習,更多的人就會放棄呢?而且不根據教研成果評職稱的話,是不是走後門的人更容易評上職稱呢?而真正能夠有意識的促進自身成長的教師,是不是會在教研上有一定的成就的呢?
個人淺見,作為教師的共同的無奈吧,呵呵。

❺ 聽張教授講座《中小學教師如何做教科研》有感

張教授給我的印象是親和、幽默,極具學者風范。整個演講精彩紛呈,讓我至今還回味無窮。 感受一:導入新穎 張教授在開場白里先做自我介紹,介紹完畢,觀眾鼓掌,但掌聲七零八落,張教授調侃說掌聲不夠熱烈。講自己在德國參加教師培訓的故事,說人家德國人的掌聲熱烈,而且有節奏。「掌」字,上面是一個「尚」,下面是一個「手」,意思是大家要舉起高尚的手。他提議,讓台下的人為他再來一次鼓掌,要求掌聲再熱烈些,時間再長些。現場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 演講開始,張教授先出示了兩個字:忙(盲,茫)與覺悟。忙,從字面上看是心亡的意思,他說:「如果別人問我忙嗎?為了忌諱死亡,我都說,還可以。」忙的時候要捫心自問:「我為什麼這么忙?我能不能不這樣忙?我該如何忙?」要學會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事務、統籌地安排時間,要學會智慧地「忙」。覺,學字頭,底下見,悟,我心。張教授說:「如果生活中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忙,那麼就要停下來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想一想怎樣改變這種現狀,而人的一生是一個長長的修為過程,終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別人,但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是覺悟。」忙的時候要捫心自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能做點什麼?」 感受二:平易近人 張教授的演講至始至終都是站著講的,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大師慣有的架子,特平易近人。演講中肢體語言運用的也非常好,不時與台下的觀眾互動。 演講的思路很清晰,內容充實。 一談教師要不要做教科研? 張教授舉了一個案例:在一所當地很有名氣的學校里,一位參加工作才四年的教師有事請假,學校臨時請回一位有四十年教齡職稱是中學高級的退休教師來代課。誰知老教師上課不到四天,聽其課的學生及其家長就有意見了,學生說聽不懂老教師的課,還希望讓原來的老師來上課。家長要求學校立即換老師。這件事在當地的網路上引發關於教師工作是否專業化的熱議。 張教授說:教師的專業化不會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自動產生,如果老教師不注重教科研,跟新教師比,他教育教學水平不會比新教師的強到哪裡去。只是幾年的經驗被重復若干次而已。敬業但不專業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二談教師如何做教科研? 張教授通過一個圖像來說明教學時間、教科研時間與教師工作年限之間的關系。他認為:新教師工作的頭五年特別重要。頭五年工作環境好,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少走彎路。 張教授推薦「三輪備課」方法很適用,尤其適合剛畢業的師范生。所謂三輪備課,大意是:在第一個三年內,教師要嚴格按照備課的要求扎實備課,並且要寫教學反思,記下學生做作業時犯的錯誤,學生在單元測試中出現的問題也要記在備課筆記中。此謂第一輪備課。在第二個三年中,教師只需在第一輪備課的旁邊修修改改二度備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等無需重新抄寫,但是要將當年中考出現的與本課時相關的題目寫在原教案的旁邊。此謂第二輪備課。在第三個三年中,教師要反思前兩輪備課,做一些理論性的思考和研究,從第五年或第六年開始,就可以動筆寫論文了。那麼我們的教學才會是真正有效的,我們寫出的論文和研究的課題才不會是紙上談兵。此謂第三輪備課。 論文怎麼寫?張教授講了很多。一是寫論文要基於應試。作為應試教育的最前沿,教師寫論文不能迴避應試。二是寫論文要基於學生,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學生。三是寫論文要基於教材。四是寫論文要基於閱讀。「若要教的好,只有讀的好。」「無讀不丈夫。」建議教師今後要多訂專業類雜志。重視平時資料收集,嘗試建立檔案袋。 講演過程中,張教授總是把教師搞教科研比喻成武俠小說的武林高手修煉武林神功。「真正高水準的老師就是一支粉筆、一支香煙。」 「做老師不是靠苦勁,而是由許多智慧的東西。」…… 晚上回家,打開電腦,整理學習筆記,白天的場景再次在腦海中呈現。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張教授妙語連珠,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教科研的向陽窗,也更加堅定我今後繼續走教科研之路的信心!

❻ 中小學教科研關鍵在於怎麼做

清晰而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中小學教師研究的本質、特性,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對非本質問題的糾結,去追問和探究中小學教師研究不可或缺的「規范」。 ■麻曉春 「中小學教師通過做研究,培育「事實求是,追求真理,不盲從,不迷信」的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經歷「問題與假設——證據與分析——結論與討論」的研究過程,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採取「證據說話,開展討論和質疑」的科學思維,提高自身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些才是中小學教師研究真正的價值所在。」 中小學教師要不要「人人有課題」,類似這樣的問題討論已久。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說過:「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但關於中小學教科研的討論卻像是一個「漣漪」,在一個圓圈裡徘徊,即沒有跳出來,也無法深下去。討論中,大家說的似乎都有道理。 反對者認為,中小學教科研存在種種問題,病得還不輕: 一是形式化。參與者關注的是方案撰寫、課題申報、立項、論證、評獎,卻忽視了對研究問題的深究、對研究過程的管理,導致「申報急急忙忙,開題熱熱鬧鬧,過程鬆鬆垮垮,結題了了草草」,忙的是外在的形式,讓教師覺得累卻無用。 二是功利化。參與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評職、評獎,所以急於在短時間內拿出東西,東拼西湊,甚至「復制+剪輯」,有悖於教育研究精神和價值的做法盛行於中小學校園。 三是泛研究。參與者不願投入艱苦勞動,沒有文獻搜集和整理,不對問題做深入研究,甚至有課題沒問題,沒有真實的數據以及必要的論證推理,只有「觀點+例子」,找一個實例,套上一個「理論」,缺乏必要的研究規范和准則。 支持者認為,中小學教科研的作用和意義不容否定。自「教師即研究者」的口號提出以來,改變了教師淪為「教書匠」的原有定位,教科研成為推動學校科學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被廣大學校、教師所接受、所實踐。中小學教師做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師工作質量的必經之路,是增強教師效能感和幸福感的必備要素。我國無數中小學就是通過開展教科研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無數中小學教師就是通過做研究成為一代名師。 從要不要「人人有課題」的論題看,實際上隱含了兩個話題:一是要不要人人做研究,二是要不要做課題。其實,「做課題」只是「做研究」的一種方式,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做研究是由中小學教師根據所要解決問題和個人需要、條件等因素來決定的。做課題是做研究,不做課題同樣可以做研究,如課例分析、課堂研討等。我們所要討論問題的核心應該是:中小學教師要不要做研究,教師應該如何做研究。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把備課作為研究,「一篇課文,三次備課」。第一次,獨立備課,「絕不做照搬照抄教學參考資料的人,要獨立思考,刻苦鑽研,力求自己真懂」。第二次,廣泛涉獵、仔細對照,「看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東西我沒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學習理解後補進自己的教案。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沒想到,我要到課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這些可能會成為我以後的特色」。第三次,邊教邊改,每課必寫「教後記」,「一步一陟一回顧」。經過對上百篇課文的獨立鑽研,對教材有了一種「庖丁解牛」的本領,為自己的教學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和超凡的能力。 北京十一學校的王春易老師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假設、實踐反思、總結經驗,不斷地推動工作持續地發展。在自主課堂上,學生不會自學,她嘗試「學習規劃書」,引導學生自學;課堂中學生不會討論,她培訓小組長,實施團隊評價,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實驗,課時不夠,她探索「大單元教學」,把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大單元教學,沒有教材,她組織教研組老師改教案、編教材;課堂上教師不講了、少講了,如何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她把知識問題化,用問題來導學,創造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新學校行動研究」團隊在教育教學研究中,「把行動拿出來研究」,研究的具體內容就是學校工作中的優勢、問題和矛盾;「把成果付諸行動」,他們的研究成果不是追求寫研究報告、論文,而是解決方案、操作模式、行為改進,把研究作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推進工作的動力。 無論是於漪老師的備課就是研究,還是王春易老師和「新學校行動研究」的工作即研究,都是基於教師工作、解決教師問題、促進教師發展的研究。這樣的研究難道不需要教師「人人去做」嗎?我們應積極提倡教師「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研究。我們反對的是為了花樣文章做課題,搞勞民傷財的形式;我們反對的是脫離自己的工作,盲目追風、求新、湊熱鬧;我們反對的是把研究作為評職、評優撈分的手段,弄虛作假,背離中小學教師做研究的基本價值。 中小學教師通過做研究,培育「事實求是,追求真理,不盲從,不迷信」的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經歷「問題與假設——證據與分析——結論與討論」的研究過程,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採取「證據說話,開展討論和質疑」的科學思維,提高自身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些才是中小學教師研究真正的價值所在。 在認識和把握中小學教師研究的特點、規范方面,日本中小學的「授業研究」值得我們借鑒。在日本中小學,教師按科目、年級分成不同的小組來准備「研究課」,用一個月至一年的時間經歷「問題探索、設計課程、實地教學、評估成效、重寫教案、再次試教、評估反思以至最終分享成果」的研究過程;倡導教師「從自己的授課中學習」,建議「用於經驗交流的報告書寫」,包括「研究概要」、「研究的目的」、「授業觀、兒童觀」、「授業的設計」、「實施情況的記述」、「結果與考察」、「具體的建議」、「反省或感想」、「附錄資料」等。可以說,日本中小學的「授業研究」就是一種基於教師工作、以「課堂」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範式,是基於中小學教師研究特性而有別於專業研究人員的研究規范。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教師教育院)

❼ 中小學怎樣做教科研課題

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都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這里介紹幾種課題研究的方法。
調查法 即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的有關材料,以此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方法。基本步驟為:選擇課題→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方法→制定調查方案→開展調查→分析調查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就是對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包括圖書雜志、電子資源、檔案文件、會議資料等。基本步驟為:確立課題→搜集文獻→閱讀文獻、做好摘記→分析文獻→得出結論、提煉觀點。
實驗法 借鑒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在教育實踐中採取的「假設—求證」活動。基本步驟為:提出研究假設→選擇實驗對象→進行前測→開始實驗→進行後測→對檢測結果統計分析→撰寫實驗報告。
案例法 以具體的事例、題例、課例為研究對象,在了解、認識、分析的基礎上,尋找出一些更為積極的教育方法的過程。基本步驟為:確立案例→呈現案例發生的過程→分析和診斷案例→歸納結論、得出啟示。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由社會情境(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強對實踐活動及其所依賴的背景的理解而進行的反思研究。步驟:計劃→行動→觀察→反思。行動研究可以理解為,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或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做到「沒有無行動的研究,也沒有無研究的行動」。
敘事研究法 所謂敘事研究就是抓住人類經驗的故事性特徵進行研究,並用故事的形式呈現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驟為:確定研究問題→選擇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訪談(記述事件)→整理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教學反思)。
敘事研究可以使教師看到平時司空見慣的事情的意義,通過對自己遇到了什麼問題、怎樣對待這個問題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敘述,達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並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
必須注意,在教育科研中,僅用單一的方法進行研究難以得出科學研究結果,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點與局限性。採用單一的方法,往往只能獲取部分信息,而遺漏許多其它有用信息,難以做出全面准確的結論。因此提倡使用綜合的方法,或幾種方法並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進行研究。例如進行某項調查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以得到大量數據,但也要輔之以訪談調查,以使結論更加可靠,材料更加豐富。

❽ 中小學教師為什麼要開展教育教學研究

其實,大家可能對教研有太多的誤解.比如,有人認為教研太深奧,咱搞不了;有人認為教專研沒有用屬,提高成績是正路等等.
實際上,教研並不深奧,也不神秘.你看,作公開課是教研,集體備課是教研,課題研究是教研,論文發布是教研.這些都是我們一般教師能夠做得了的.
教研和提高成績並不矛盾.你看,哪位名師不是教有成效,研有所成的呢?近處看,有人悠閑自得,成績顯著.何故?注重反思和研究,教學效率高.遠處望,魏書生,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哪個不是教書教的好而又著作等身的呢?所以,我認為,一般教師和名師的最大差別便是對教研的態度和投入的程度.
一個聰明的教師應重視教研.因為你與高效教師或名師只有一步之遙。

❾ 中小學教師為什麼要學習教育教研方法

1、是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創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的需要。教科研是競爭力,教科研是生產力。一方面,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知識學習的需求,都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盡管這種差異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是,我們為師者缺少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決策缺乏針對性,我們未真正按教育教學規律進行教育教學是主要原因。要縮小這種差異,順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使教育的本質回歸,真正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得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效的教科研是支撐,它能形成教育發展的造血機制。
另一方面,教育質量和效益是動態的,教育事業的每一項進步或每一次質的飛躍,都是通過不懈努力的研究實現的。今天的研究是明天的質量,教育每引進一種新理念、新技術、新方式方法,都需要我們更新原有的知識,吸收並創造新的知識,如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背後是一系列教育學假設的變遷, 以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理論作支撐的這些變遷:一是課程設計假設的變遷,從整體的部分開始 ——>從整體開始擴張到部分;二是課程實施假設的變遷,嚴守固定教材——>重視學生的問題和動機;三是課程內容組織的變遷,從文本——>超文本;四是學習觀的變遷,從學習基於重復——>學習基於建構;五是師生觀的變遷,從單向——>互為課程資源;六是教師角色的變遷,基於權威——基於對話;七是知識觀的變遷,從永恆不變——不斷變化;八是學習方式的變遷,單獨學習——合作學習。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要求,教育質量的內涵不斷豐富,我們只有不斷的有效研究,吸收新教育信息、調整發展理念、強化發展能力、整合教育全員智力、發揮教育全員潛能,才能應對自由地迎接新時代的挑戰。基於此,我們為師者的教科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教育和我們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是進一步優化教師能力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憑經驗教書的「教書匠」已難以適應今天教改的需要,教師原有的能力結構適應不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傳統的教育教學能力主要體現為「六重六輕(忽視)」:一是重「教」輕「導」的能力;二是重教材分析的能力,缺乏教材拓展、整合的能力;三是重操作輕反思的能力;四是具備控制的能力,缺乏激發創造思維的能力;五是重演繹教案的能力,依據學生的問題、動機和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設計」的能力和機智;六是重教師「表演」的能力,輕師生交往互動的能力。等等。顯然,這種能力的缺陷是適應不了新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
反思研究能力、課程開發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教育教學合作能力等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標志,現代教師的原型應是學者型、專家型。
呵呵,不光是中小學吧,只要是老師好像都得教研吧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教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