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曲式

中小學曲式

發布時間:2020-11-25 00:00:34

㈠ 如何引導中小學正確認識音樂中的美

很高興告訴你!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教學中,我認為我們所使用的課本應不只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應該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因此必須摒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例如第五冊第單《媽媽的歌》一課中,欣賞作品《媽媽之歌》《魯冰花》等。應該首先理解為什麼要安排這寫曲目,聯系前後內容我們發現,二年級時,已經出現了一些關於「媽媽」的作品,比如《不再麻煩好媽媽》《小烏鴉愛媽媽》等作品。二接下去的四年級上冊更是出現整整一個單的《媽媽的歌》。這里的目的我想是在於幫助學生了解母愛,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相對程度要高一些。作為人文學科的一個最大的特點,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從而培養學生對媽媽真切的愛,為他們的良好品格和健康心態打好良好的基礎。當今的孩子大都習慣了享受父母給予的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讓許多孩子忘卻了自己也該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報父母!通過聆聽以父母的愛為主題的作品,讓學生在音樂中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去深深打動每位孩子的心,對如何感恩圖報有更深刻的認識!案例描述:一、導入1聆聽《世上只有媽媽好》。2說說和媽媽在一起的感受。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體驗,談自己的真實感受。二、聆聽音樂導入:有兩個小朋友和他們媽媽的故事,請大家來聽一聽。1初聽《小白菜》:聽了有什麼感受生(略)2 師歸納:《小白菜》這首歌曲悲傷、凄涼。3.初聽《魯冰花》:聽了有什麼感受生(略)4 師歸納:《魯冰花》這首歌曲是傷心、抒情的。5 這兩首歌曲都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思念之情。6 第二次聆聽《小白菜》、《魯冰花》體驗歌曲的演唱形式。7 聽聽、比比:演唱形式有什麼不同8 師生分析討論歌曲背景與演唱形式:《小白菜》——無伴奏合唱;《魯冰花》——獨唱+伴唱。9 再聽《小白菜》、《魯冰花》體驗旋律的進行對於表現音樂形象的作用。10 ①跟著錄音輕聲哼唱,一邊跟旋律線,體驗旋律進行的特點。②比較兩首歌曲旋律進行的的共同與不同之處。11 小結:音樂中表現悲傷的情緒,旋律的進行大都由高向低進行,速度比較慢;音樂中表現高興的情緒,旋律的進行大都比較跳躍,速度也比較快。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決不是唯一標准。教師應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不是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為了學生而使用教材,整和教材資源實現由「教材」過渡到「學材」。在設計四年級下學期的欣賞課時尤其適合這一點,我們分考慮到這時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較強,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但興趣不高的現狀來設計課堂教學。如在設計第8冊欣賞《祝你快樂》(吹奏樂)一課時我是這樣理解使用教材的:一、熟知音樂主題。1初聽樂曲主題:這段音樂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2讓學生不受問題的限制,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欣賞音樂]3再聽樂曲主題並熟悉音樂:師生隨主題音樂做拍擊動作。4揭題:吹管樂《祝你快樂》的主題音樂。 5模唱:用「la」來模唱主題。6音樂是什麼情緒怎樣唱能體現這樣的情緒通過模唱記憶樂曲主題旋律,用聲音來表現樂曲的情緒。二、了解主奏樂器。1聆聽樂曲主題出現次數:聽聽主題旋律在樂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聽到熟悉的地方隨音樂唱一唱。2討論:三次。3聆聽樂曲主題每一次出現時所用的樂器4第一次出現時,主奏樂器都有哪些演奏形式又是什麼樣的呢5.討論:主題音樂先是小號,後又通過配器的變化反復了一次,由單簧管和小號演奏的。6聆聽主題音樂第二次出現時的主奏樂器是什麼7討論:長笛。8再聽聽最後一次出現,用了哪些主奏樂器9討論:這一次同第一次出現時所用的主奏樂器相同的。 10讓學生對幾種吹管樂器的音色有一定的概念,以便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好的運用。三、介紹曲式結構。1討論曲式結構。2還有幾個旋律不同於主題旋律兩個旋律3第二個旋律與主題音樂對比,情緒上有什麼變化4那第三個旋律呢(師彈奏第三個旋律)5我們用A B C來表示不同的旋律,再聽一遍音樂,請用這些字母來表示每一樂段出現的次序。6用字母來表示是:A B A C A。7介紹:主題音樂A反復出現多次,每一次重復出現之前都會有一個新的旋律出現。這就是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我們把這種曲式結構,叫做迴旋曲式。實踐證明以上教學案例的成功,應歸結為教師對教材的正確了解,不走兩個極端。
願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㈡ 小學音樂如何更深入的備課

上好一堂音樂課,首先就是要備好課。當新一輪課改向我們走來,當新課程的理念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深切感受到了課程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每一位教師確實都已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了出來,進行了角色的轉換,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在一輪又一輪的新教材培訓和各級各類的優質課競賽中,我們欣喜地發現了有許多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音樂課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但是我們還是能切身感受到,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不論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教學,我們變得越來越注重形式而在教學中顧此失彼,以至使音樂課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那麼如何靈活有效地來備課呢?
一、作好教材分析的案頭工作:
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明確的教學目標、准確地把握學情、精確的挖掘利用教材等因素,而這些都是備好課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在課前對教材認真鑽研、思考,結合學情,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預設課堂問題等等,才能備出高效、靈活的課來,也才會有精彩紛呈的有效課堂教學。
1、理解課程要求
教師應仔細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明確每一單元總體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以及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理解、分析教材,把握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並正確運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如三年級《媽媽的心》一課,從小愛到大愛,由對媽媽的愛延伸到對祖國的愛,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媽媽的愛!
2、分析學生知識背景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這主要包括了解學生已經有的知識,如在學習某一知識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如何引入新知識,在引入新知識之前還需補充哪些知識。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思想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以便對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有個大致的估計,從而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
當我們確定好課題,仔細研究過教材後,如果對所教的內容還有不能確定的地方,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來幫助我們獲取准確的答案,輔助教學。
4、熟悉所教的內容
對我們確定好的課題,通過前幾項的案頭分析准備,接下來我們每一位老師就要做到對所教內容心中有數了,包括對所教的歌曲自己能流利得唱好、對所欣賞的樂曲能清楚地了解其曲式結構、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
二、准確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是上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動力的方向。由於每堂課教學內容的不同,因此,教師應從具體教材內容和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符合教學大綱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一堂課的目的要求一般包括了思想教育,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幾部分,制定教學目標應明確具體。課堂上的各項活動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具的選擇,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目標必須具有準確性,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兼顧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標准
課程標准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編寫教材、進行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當然,也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一方面,我們編制的所有目標不應當超標,另一方面,全部目標的合成,也不能低於標準的總體要求。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欣賞《森林裡的鐵匠》的樂曲中,初步感知樂曲的情緒,了解同一主題不同風格、題材的音樂作品;樂於與同伴一起交流。勞動生活題材的歌曲和樂曲的感受或見解,分享音樂創作的成果。如過程與方法:學會用體驗、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聽、唱、奏、即興表演和創編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愛勞動」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風格特點。如知識與技能:掌握兒童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了解其不同的音色特點,能為樂曲《森林裡的鐵匠》編配伴奏音型,並進行合奏。
2、教學參考
不同教材有其不同的特點,而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參上都有明確的提示。要吃透教材,把握編者意圖,順著編者的思路設計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去考慮目標的側重點。在編寫教學目標時,要緊扣這些文字,努力用具體的目標來落實其要求,並把它們當作中心目標或重點目標來對待。
3、學生實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學習能力必須予以充分考慮,在重視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已有的知識點,適當地制定教學目標。
三、把握教材的重難點:
每節音樂課都有教學重、難點。一節音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與老師對重、難點的准確把握和處理上。音樂課中的重、難點大體集中在節拍、節奏、音準、歌詞處理、歌曲表現等方面。
1、吃透教材,定準目標,是准確抓住教材的重、難點的前提。
2、以舊知識為生長點,突破重點和難點,強化感知。
3、以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
四、把握課堂教學的主線:
教學主線是教者在反復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可以這樣說:凡是成功的課堂教學必定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教學主線,凡是不成功的課堂教學也必定是主線不明或思路混亂。課堂中明晰的教學主線就好比一條精品旅遊線。把學生帶進一處處風光秀麗的景點,使一堂課顯得有條有理、環環相扣,而且重點突出、精彩紛呈。課堂的教學主線一般是以課題內容為核心的,各種教學活動總是圍繞這個核心來展開。老師在備課時有了這根教學主線,就要緊緊扣住它、圍繞它來設計各種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活動,最終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
五、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當明確了教學目的,確定教學目標之後,怎樣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就成了關鍵性的問題。因此教學方法是事關教學成敗的關鍵一步。教師要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在正確的教學策略的指導下,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六、靈活地處理預設與生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上好每節音樂課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總結歸納,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靈活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培養自己的教學機智。所以在備課時我們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備課時要強調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2、備課盡量備詳案。
備課就是教學活動的設計。備課是展示教師的個性化創造的過程,是形成正確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
新的音樂課標提出了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要求。音樂教師在設計備課時應該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為價值取向,把備課的焦點放在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為此,要求教師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導學生領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讓學生學活,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會學、樂學」的境界。
教學手段永遠都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許多好的傳統的教學手段我們不應一概拋棄;現代的教學手段要用,但一定要恰倒好處。一堂好的音樂課,其內容與形式總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㈢ 單三部曲式與復三部曲式的區別是什麼

1、結構不同:

前者的三部分中每一部分都是單個的樂段,後者的三部分中至少有一專部分是大於樂段的屬結構。

2、難易程度不同:

復三部曲式的規模和復雜程度比單三部曲式擴大、提高了許多。

3、內容不同:

復三部曲式第三部分幾乎總是重復第一部分的內容。

單三部曲式中可能出現三部分各不相同的情況。

(3)中小學曲式擴展閱讀:

二者定義:

1、單三部曲式

單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個規模相近、相對獨立的樂段組成。採用呈示性的樂段寫法,但是更具獨立性和相對的完整性。

2、復三部曲式

是復雜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兩端部分對稱地位於中間部分的兩側。至少有一個部分是大於樂段的結構。

㈣ 小學音樂選調考試大綱

首先,在學科專業知識的考查部分中,主要考查樂理、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中國音樂史與民族民間音樂、外國音樂史與外國民族音樂、音樂美學與藝術理論這五個模塊。在樂理模塊中,主要考查以下幾點(橫線部分為中學考綱):

具體以公告為主。

㈤ 音樂欣賞在小學教育中有怎麼樣的重要性

一、音樂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重要途經與手段
音樂教育的核心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並通過它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用審美的態度去欣賞音樂,並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任人皆知:沒有學習興趣、缺乏學習毅力的人,再好的音樂他也是聽不進去的,這樣的學生又怎麼可能接受音樂審美教育呢?《音樂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中提出:「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於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樹立終生學習的願望作為目標提出,可見音樂興趣在整個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對因對音樂的興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欣賞教學。欣賞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變成他們的學習動力。
為什麼說欣賞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且變成他們的學習動力呢?
《音樂課程標准》把感受與鑒賞的內容擺在了首位,的確,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中最富有感染力,音樂知識面最廣的一種形式,它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最佳方式。具體來說,由於音樂本身存在著不具象、無語義等美學特徵,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賞析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豐富審美情感,提高感受與鑒賞能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首先,學生在欣賞音樂時能得到感官上的愉悅,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與樂趣。例如在給學生欣賞《動物狂歡節》時,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以及音色變化,讓學生展開想像動物們是怎樣過狂歡節的,並根據音樂模仿動物的聲音及動作,這樣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使他們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其次,在欣賞教學中,學生的情感與音樂的情感可以直接溝通。這種情感上的共鳴又可以使他們陶冶情操,升華人格。例如在欣賞《春之聲圓舞曲》時,同學們根據優美的旋律展開豐富的想像,並描繪出想像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感覺自己漫步在芬芳的草地上,心情無比的快樂;有的說,迎著春天的朝陽,與好夥伴們一起去郊外郊遊,等等。他們把對大自然的愛,對未來的撞景與希望都表達出來了。再次,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文化素質水平。例如在欣賞《森吉德瑪》時,結合幻燈片教學,學生在視聽結合的效果下,不僅欣賞到了大草原美麗的景象,同時還了解到了蒙古人民的文化風俗,英雄人物的事跡。由此可見,音樂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途徑,也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重要手段。
二、音樂欣賞課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欣賞音樂自然離不開人的聽覺,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活動都必須依賴於聽覺, 因此聽是參與音樂欣賞教學的關鍵。在音樂欣賞課中既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覺感受能力,又需要培養和發展其音樂聽覺感受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聽音樂中去, 在聆聽中感知、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呢?
欣賞音樂,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聲音感覺能力,比如:對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等能力。一般來說,學生基本上都具有這種能力,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他們已經具備了音樂聽覺感受能力。他們還必需學會聽辨旋律、節奏、音樂、調式、速度、力度、和聲、曲式等能力,培養音樂聽覺感受能力,同時也是在培養音樂鑒賞能力。在這里採用提問法聽和對比法聽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方法。提問法聽, 也就是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提一些簡單的帶啟發性的問題。比如在欣賞《龜兔賽跑》時,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哪種樂器是代表兔子的,表現兔子的音樂是又是怎樣的?哪種樂器是代表烏龜的,表現烏龜的音樂又是怎樣的?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聽覺能力,還培養了對音樂形象的感受能力。對比法聽是聽的深入,也是音樂欣賞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傾聽中的對比有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風格、形式等方面的對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進行對比,也可以對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讓學生廣泛接觸音樂作品,多聽各種體裁和形式的聲樂和器樂曲,熟悉和理解更多的音樂作品,對各類音樂作品的情緒、表達內容、曲式結構等進行對比對學生來說,才能真正獲得對音樂風格、特點、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認識。同時還豐富了他們的音樂經驗。
三、音樂欣賞課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由於音樂本身沒有特定的形象和語言,對音樂的理解也因人而異,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往往會透過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速度、力度等,體驗到音樂的節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等,更會透過它們去感受音樂的情緒、意境,從而產生各種聯想與想像。我們通過音樂教育不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同時更是開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堅持運用以「發掘想像力、創造力」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鼓勵學生透過音樂在特定情感基礎上大膽想像,通過那種描繪性的音樂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情與景,並由此而獲得種種審美享受。在啟發學生展開思維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用自由探索即興創作等方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感覺音樂、體驗音樂並即興創作音樂,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情緒以及音樂形象給樂曲定標題,以及為樂曲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進行即興伴奏。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緒,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創作繪畫圖。在教學中努力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去感受、去判斷、去想像、去表達、去創造,讓他們在藝術探索和大膽實踐中提高。根據音樂具有一定模糊性和不確切性的特點在給學生欣賞古箏曲《漁舟唱晚》時,採取讓學生聽音樂與看圖畫相結合,再配上一幅秀麗的山水畫,透過音樂的節奏變化、速度變化,感受旋律的美,讓學生展開想像把音樂描繪景象表達出來。有的學生說彷彿看到了夕陽西下的傍晚,夕陽照映在湖面的美麗景象,有的說好像看到盪槳、搖櫓和浪花飛濺的情景。有的還聯想到了漁民捕魚的情景以及感受到漁民滿載而歸的心情。同一首樂曲,學生根據自己所具有的聯想,對樂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有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理智上得到升華。
四、音樂欣賞課可以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古往今來,也有一些相對立的音樂,真善美的與假惡丑的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正因為如此,那些假惡丑的東西往往披著「真善美」的外衣混在其中。好的音樂與次的音樂對學生的人格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於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但是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還很有限,如何使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音樂欣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關鍵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准,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形式、風格、格調等方面分辨出什麼是美的和什麼是丑的。這一切都需要從音樂欣賞課中學會。學生在欣賞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時,通過對比和爭論,正確的感受、理解和表達,會在全體學生的腦子里紮根,真的、善的、美的會在每個人心中閃光,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使學生們得到全面發展,提高藝術修養。
欣賞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能夠欣賞懂得音樂,這是審美修養的基本標志之一,離開了這一點就談不到完滿的教育。」由此可見,音樂欣賞課在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從而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備課、大膽實踐,不斷總結,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擴大其音樂視野,不斷提高欣賞教學的教學質量。

㈥ 小學A C B C形式的畢業歌歌詞

歌曲的結構,即歌曲的「格式」,指的是一整首歌詞作品的構成形式。在歌詞的創作中,很多詞作者只考慮自己感情的抒發,而不考慮歌詞整體的結構,這使得作曲者在分析歌詞時不易分析出其曲式結構形式,而無從下筆。這也是很多詞作者的歌詞發表後無人問津的原因。好的歌詞會傳遞給作曲者無窮的靈感,這也是創作的「心有靈犀」。
如著名詞作家車行老師的詞作品《父親》:(第一段A結構)「A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您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發,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第二段A結構)「A聽聽您的叮矚我接過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愛心。有老有小您手裡捧著孝順,再苦再累您臉上掛著溫馨。」(這一段結構與第一段結構完全相同,作曲時可以作為重復);(第三段B結構)「B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嘗了三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第四段B結構)「B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這一段結構和第三段完全相同,作曲時也可以作為重復)。整個歌曲的結構形式分析為AB結構,作曲時可以ABAB或AABB。《父親》這首歌詞結構清晰,十分規范,富有較強的歌唱性。
歌詞的結構可以分為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多段式等幾種類型,這幾種類型都有其嚴格的要求和規范。

【一段式】
一段式,也稱為一部曲式結構,是由一個段落構成的結構,在歌曲中也是最小的單位。一段式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由一個段落構成的歌詞,無重復段落。如歌曲《兩只老虎》的歌詞:「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歌詞很簡單,也很短小。第二種是用「分節歌」的形式進行的結構,也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段落,歌詞的結構完全一致。如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詞:「(第一段)趙州橋來什麼人修?玉石欄桿什麼人留?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壓了一趟溝么一呀嗨?(第二段)趙州石橋魯班爺爺修,玉石的欄桿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么一呀嗨。(第三段)天上梭羅什麼人裁?地上黃河什麼人開?什麼人把守三關口?開什麼人出家沒有回來么一呀嗨?天上的梭羅王母娘娘裁,地上的黃河老龍王爺開,楊六郎把守三關口,韓湘子出家就不回來么一呀嗨」這首歌詞的三個段落是重復的結構,曲調也一樣。

【二段式】
二段式,在曲式中又稱為單二部曲式,是由兩個對比關系的段落構成的結構形式。曲式中通常用A和B表示兩個段落。A段落通常為主歌部分,B段落為副歌。
AB結構有兩種形式,為ABAB或AABB結構。如車行老師的作品《母親》歌詞:「A: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B: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另一種為AAAB或AAB結構,如《英雄贊歌》的歌詞:「A: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為和平。A: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裂長空;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雙手擎,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A:一聲吼叫炮聲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涌,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B: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對於作曲者來說,歌詞的結構是可以調整的,不用按部就班,應按照旋律的發展為重要原則。在當今歌曲中的歌詞為二部曲式的例子較為多見,因為其結構規整,兩個段落要表達足夠的內容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三段式】
三段式,在曲式中叫做單三部曲式,有兩種情況:
1、帶再現的三部曲式(ABA1),意思為A為主歌部分,B為副歌,A1為主歌的再現。如《長江之歌》的歌詞:「A: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B: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A1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2、不帶再現的三部曲式(ABC),如《鐵蹄下的歌女》的歌詞:「A:我們到處賣唱,我們到處獻舞,誰不知道國家將亡,為什麼被人當作商女?B:為了飢寒交迫,我們到處哀歌,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C:誰甘心做人的奴隸,誰願意讓鄉土淪喪?可憐是鐵蹄下的歌女,被鞭撻得遍體鱗傷。」三段式的歌詞也是比較常見的,篇幅不算大,表達的情感和內容豐富,選擇的方式也多。

【多段式】
多段式,由三段以上對比段落構成的歌詞整體結構形式。聶耳作曲的《畢業歌》歌詞為多段式,如下:「A段,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B段,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我們要做主人去拚死在疆場,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C段,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我們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D段,巨浪,巨浪,不斷地增漲!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ABCD段歌詞叢情緒上逐漸級進,內容上是完全的對比。歌詞的整體結構形式,是為作曲者提供創作的素材。一首好的歌詞作品,不單要看其文採的優劣,更重要的是歌詞的結構一定要合理(合乎曲式的結構)。

㈦ 如何利用圖形譜在小學唱歌中進行教學

現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運用到「圖形譜」教學,「圖形譜」是什麼呢 ?就我的理解來說,「圖形譜」它應該是利用一些簡單易畫的圖形、線條來高度概括音樂旋律的走向、速度、力度等的一種樂譜。根據「圖形譜」,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或者學唱歌曲的時候,能直觀地看到音樂進行中的變化、發展、重復等特點。而且,在聆聽中邊劃「圖形譜」邊聆聽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調動注意力。好的「圖形譜」設計還能增加聆聽的趣味性。
說實話,之前,我對這種教學手段其實很不以為然,覺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很少涉及。只是如果教材中出現「圖形譜」的設計,就蜻蜓點水一樣告知學生這個圖形譜和作品中哪一段對應,然後在欣賞的時候帶著學生畫一畫,草草感受一下這一段的旋律走向、節奏特點,基本就過去了。但是通過參加一系列有關「圖形譜」的教學與設計的活動,再加上本學期我也重視並嘗試著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多多滲入了「圖形譜」的運用,逐漸感受到了「圖形譜」在教學中運用得好,的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輔助歌曲教學。
一、歌曲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歌曲教學中使用,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旋律的起伏、重復、變化,旋律節奏的密集與疏鬆,作品速度的變化,旋律的連貫與跳躍,音樂的漸強與漸弱變化等等。除此以外,「圖形譜」也能輔助節奏的練習。
(一)歌曲旋律學習的輔助手段
「圖形譜」的設計,一般到要考慮到一些音樂的基本要素,比如音高、強弱、音樂進行的連貫或者跳躍、節奏的密集和舒展等,所以設計貼切的圖形譜,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旋律,直觀感知音高變化。
例:《黃昏的鍾聲》
《黃昏的鍾聲》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首學唱歌曲。歌曲表現的是自然界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歐美地區黃昏的美麗景色與教堂悠揚的鍾聲。歌曲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是嚴格的三度疊置關系,這一課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圖形譜」的圖形用了天邊起伏的朵朵小雲彩來代替,雲朵和雲朵間用線連接,起伏狀是表現出歌曲的旋律走向,連線是表現出歌曲旋律的連續性。上課時,先依次出現這兩個樂句的「圖形譜」,然後,藉助課件演示,讓兩句不同音高的「圖形譜」最終疊置在一起,讓學生直觀感受歌曲樂句的起伏一樣,只是在音高上第二句比第一句更高,體現人們在看到黃昏美景時的情緒起伏與激動的心情。歌曲最後一句是鍾聲,音高是重復了六次的「1— —」,和前面起伏的樂句在旋律進行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圖形的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並且同音重復看似簡單,其實學生往往就是唱不好同音重復,通過直觀感受「圖形譜」從而引導學生在歌唱上把旋律唱得平直、延長。
歌曲旋律是:
美麗的黃昏
3/4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圖形譜」設計是:

1

2

3

如上圖所示,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在「圖形譜」的設計上完全一樣,但為了區別,我在連線的設計上給了不同的色彩,這樣在移動時,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它們的重合效果。第三樂句,我們設計成了黑色、簡單的長方塊,平直鋪開,間隔相同長短的曲線,就如同教堂中鍾聲的綿綿延音,黑色的色調能讓人沉靜下來,並感受到鍾聲的渾厚。然後在課件中通過動畫設計,讓第一和第二樂句進行重合演示,給於學生旋律三度完全疊置的直觀感受。
(二)節奏練習的輔助手段
在節奏的練習中,學生比較難把握的是附點、切分,以往我們多用劃拍的方法,讓學生明確時值的長短,劃拍是上下進行的,如果用拍手練習時,時值的進行過程不易表現,但用「圖形譜」,學生在拍手的時候還可以把長短的進行過程,通過平移來邊拍手邊感知。如:
附點八分節奏

X X X X X X . X X
附點四分節奏
X X X X X X X . X X
二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 X X X X X X X
一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XXX XX X
以上這些節奏學生都較難把握,教師通過圖形的演練可以讓學生直觀看到這些節奏時值的長短,以及和一拍時值的關系。直觀的形象更能讓學生理解和記憶,並且通過循序漸進的演變練習能讓學生輕松掌握。
(三)填詞難點的輔助手段
在歌曲的填詞中經常會碰到一字多音的難點,有些一字多音節奏較為規整,學生還是比較快就能掌握,但有一些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人教版第五冊第五課中的《媽媽的心》這首歌曲中有許多一字雙音的填詞,都不是很困難,學生一學就會。但是有一處學生總是唱不好,看下面此處的譜例:

5 3. 3 | 2 3 0 |
我 的 心裡

在前一、二個班級,為了讓學生唱好這一句,我的方法是反復帶學生模唱,雖然解決了,但學生就是機械、反復地學唱與鞏固。後來,主要是自己想偷點懶,少用點嗓,我在黑板上畫了這樣的「圖形譜」來提示學生,沒想到學生不僅很快領會,而且基本不用我教唱,按我的手在黑板上的演示馬上就會唱了。

3
5 的


二、欣賞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欣賞教學中使用得較為普遍。結合「圖形譜」欣賞,可以提高學生欣賞時的注意力。通常情況下,當旋律進行到對應「圖形譜」地方,老師往往會讓學生隨樂曲來邊聽邊畫圖譜,感受旋律進行的力度、起伏、跳躍等,所以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除了提高注意力外,還有助於對樂曲的理解與記憶。小學生主要是以形象記憶為主,邏輯記憶為輔。「圖形譜」它把復雜的樂曲經高度概括呈示給學生,形象、直觀,但又不具象,它只是把樂曲旋律的進行方式展現給學生,從樂曲的進行方式中學生對作品內容與表現力的聯想並沒有被框死,還是給予學生充分寬廣的想像空間,而且還有助於學生更正確的想像作品內容。並且,在隨旋律畫圖譜的時候,還使學生由一個旁聽者轉為一個樂曲演奏的參與者,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印象也就更深刻。
除此以外,「圖形譜」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從「圖形譜」的重復與變化中感知樂曲的基本結構。下面有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可以印證「圖形譜」的這一功能。
例:森林水車
《森林水車》是由德國作曲家艾倫貝格所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樂曲,有人曾將它與《在鍾錶店裡》、《森林中的鐵匠》並列為三首著名的描繪性標題樂曲。該作品為迴旋曲式。
歌曲的A部主題是這樣的:
1=G 2/4

5#4 | 5#454 5321 | 7 7 0 4 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57 |

2 2 0 2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4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121 | 6 1 0 13 | 5 5 0 5 | 1. 0 |
每一樂句前面連續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像是水車歡快的轉動,每一句末出現的帶頓音八分音符就像是水車飛濺出的一朵朵小水花。在A部主題出現時,老師就在頓音出現的地方用手演示出一朵朵不同高低的快樂的小水花。
樂曲第一插部情緒歡快,樂句的旋律中多為連續進行的十六分符,像水車轉動唱著歡樂的歌。所以「圖形譜」的設計是用四條曲線圍成的圓圈表示,每一樂句流暢的旋律用了連貫繞動的曲線圖形,四個樂句畫好剛好用繞動曲線圍成一個圓圈,就像水車圓圓的輪子,即趣味,又形象:

樂曲的第二插部結構工整,富於幽默感,設計的圖形是 「 」,象形於水車水斗的圖形來表現。兩小節旋律畫一個「水斗」,主題第一次出現可以畫四個「水斗」。當旋律第二次出現力度加強時,該圖形也隨之變粗「 」。
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迴旋曲式的特點,最後在完整聆聽時,老師呈現了這樣一項填空作業:

鳥叫聲

序奏 ( ) ( ) ( ) 尾聲
其中,括弧中的就是A部主題,每當出現這一主題時,老師就用手在空中做出一朵朵水花飛濺狀,並貼上小水花圖案。這項填空的完成,讓學生一目瞭然看出這一主題共出現了三次,每一次都間隔了一段不同的旋律,很直觀地就讓學生感知了迴旋曲的結構。
總之,課堂上運用「圖形譜」這一手段來進行歌曲教學與欣賞教學,如果設計充分、運用得當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與感受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圖形譜」來教學,「圖形譜」更多的時候要老師精心設計或者循序指導。有些老師會讓學生根據旋律來設計一段「圖形譜」,但這種設計要有一些鋪墊過程,而不是直接讓學生邊聽旋律邊來設計。因為小學生他們的音高概念、節奏概念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對旋律的基本進行方式也不清楚。因此,如果我們讓學生隨音樂直接畫「圖形譜」,想讓學生對作品旋律進行個性感知與創造性表現,是沒有什麼成效的。而且我認為對旋律特點的感知是要經過充分聆聽才能掌握,只有熟知了旋律進行的特點才能設計出形象、貼切的「圖形譜」。而我們也知道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讓學生在一節課里充分聆聽,特別是長一些的樂曲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欣賞作品運用「圖形譜」教學的局限性,也是之前我一直不接受「圖形譜」教學的一個原因之一。「圖形譜」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個性理解與創造性表現上有局限,但是通過設計好的「圖形譜」來輔助欣賞教學還是很成功的。我想,「圖形譜」的作用是大是小,就看我們老師如何運用它並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圖形譜」的功效來決定的吧。

㈧ 小學生校園經典歌曲有哪些

1、《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寫於1982年,首唱是歌唱家朱逢博,後經靳小才演唱後受到人們的歡迎,是一首經典的中國兒童歌曲。整首歌曲節奏歡快,在念的語調中找到音樂旋律。

2、《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樂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曲調明快、流暢,以朴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

3、《雪絨花》(Edelweiss)是美國電影和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著名歌曲,於1959年面世。理查德·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

4、《數鴨子》是一首有五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歌曲,C大調,4/4拍,歌曲以「數鴨子」的形式勸誠少年兒童珍惜時光,好好學習。填詞王家楨,譜曲胡小環。歌詞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5、《種太陽》由李冰雪填詞,王赴戎、徐沛東作曲的一首兒童歌曲,表達了少年兒童要使世界變的更加溫暖、明亮的美好願望。發行時間1988 歌曲原創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

㈨ 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正確理解教材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教學中,我認為我們所使用的課本應不只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應該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因此必須摒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例如第五冊第單元《媽媽的歌》一課中,欣賞作品《媽媽之歌》《魯冰花》等。老師應該首先理解為什麼要安排這寫曲目,聯系前後內容我們發現,二年級時,已經出現了一些關於「媽媽」的作品,比如《不再麻煩好媽媽》《小烏鴉愛媽媽》等作品。二接下去的四年級上冊更是出現整整一個單元的《媽媽的歌》。這里的目的我想是在於幫助學生了解母愛,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相對程度要高一些。作為人文學科的一個最大的特點,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從而培養學生對媽媽真切的愛,為他們的良好品格和健康心態打好良好的基礎。當今的孩子大都習慣了享受父母給予的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讓許多孩子忘卻了自己也該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報父母!通過聆聽以父母的愛為主題的作品,讓學生在音樂中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去深深打動每位孩子的心,對如何感恩圖報有更深刻的認識!案例描述:一、導入1.聆聽《世上只有媽媽好》。2.說說和媽媽在一起的感受。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體驗,談自己的真實感受。二、聆聽音樂導入:有兩個小朋友和他們媽媽的故事,請大家來聽一聽。1.初聽《小白菜》:聽了有什麼感受?生回答(略)2. 師歸納:《小白菜》這首歌曲悲傷、凄涼。3.初聽《魯冰花》:聽了有什麼感受?生回答(略)4. 師歸納:《魯冰花》這首歌曲是傷心、抒情的。5. 這兩首歌曲都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思念之情。6. 第二次聆聽《小白菜》、《魯冰花》體驗歌曲的演唱形式。7. 聽聽、比比:演唱形式有什麼不同?8. 師生分析討論歌曲背景與演唱形式:《小白菜》——無伴奏合唱;《魯冰花》——獨唱+伴唱。9. 再聽《小白菜》、《魯冰花》體驗旋律的進行對於表現音樂形象的作用。10. ①跟著錄音輕聲哼唱,一邊跟老師旋律線,體驗旋律進行的特點。②比較兩首歌曲旋律進行的的共同與不同之處。11. 小結:音樂中表現悲傷的情緒,旋律的進行大都由高向低進行,速度比較慢;音樂中表現高興的情緒,旋律的進行大都比較跳躍,速度也比較快。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決不是唯一標准。教師應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不是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為了學生而使用教材,整和教材資源實現由「教材」過渡到「學材」。在設計四年級下學期的欣賞課時尤其適合這一點,我們充分考慮到這時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較強,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但興趣不高的現狀來設計課堂教學。如在設計第8冊欣賞《祝你快樂》(吹奏樂)一課時我是這樣理解使用教材的:一、熟知音樂主題。1.初聽樂曲主題:這段音樂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2.讓學生不受問題的限制,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欣賞音樂]3.再聽樂曲主題並熟悉音樂:師生隨主題音樂做拍擊動作。4.揭題:吹管樂《祝你快樂》的主題音樂。 5.模唱:用「la」來模唱主題。6.音樂是什麼情緒?怎樣唱能體現這樣的情緒?通過模唱記憶樂曲主題旋律,用聲音來表現樂曲的情緒。二、了解主奏樂器。1.聆聽樂曲主題出現次數:聽聽主題旋律在樂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聽到熟悉的地方隨音樂唱一唱。2.討論:三次。3.聆聽樂曲主題每一次出現時所用的樂器4.第一次出現時,主奏樂器都有哪些?演奏形式又是什麼樣的呢?5.討論:主題音樂先是小號,後又通過配器的變化反復了一次,由單簧管和小號演奏的。6.聆聽主題音樂第二次出現時的主奏樂器是什麼?7.討論:長笛。8.再聽聽最後一次出現,用了哪些主奏樂器?9.討論:這一次同第一次出現時所用的主奏樂器相同的。 10.讓學生對幾種吹管樂器的音色有一定的概念,以便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好的運用。三、介紹曲式結構。1.討論曲式結構。2.還有幾個旋律不同於主題旋律?兩個旋律3.第二個旋律與主題音樂對比,情緒上有什麼變化?4.那第三個旋律呢?(師彈奏第三個旋律)5.我們用A B C來表示不同的旋律,再聽一遍音樂,請用這些字母來表示每一樂段出現的次序。6.用字母來表示是:A B A C A。7.介紹:主題音樂A反復出現多次,每一次重復出現之前都會有一個新的旋律出現。這就是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我們把這種曲式結構,叫做迴旋曲式。實踐證明以上教學案例的成功,應歸結為教師對教材的正確了解,不走兩個極端。

㈩ 音樂問題! 100分

江西民歌:《江西是個好地方》

* 《請茶歌》

* 《興國山歌》

* 《十送紅軍》

* 《紅星的故事》

* 《井崗朝霞》

* 《斑鳩調》

* 《紅土地的風采》

* 《輕輕地走進你》

* 《紅星照我去戰斗》

* 《歌聲迎來新世紀》

* 《閃閃的紅星》

* 《映山紅》

湖北民歌:* 《江山多嬌》 這是首晉北民歌《小曲兒一唱解心寬》
高山上蓋廟還嫌低
面對面坐下還想你
哥在那山頭妹在那溝
說不上知心話你就招一招手
想親親想得我手腕腕軟
拿起那筷子端不起碗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
五十里路上目毛妹妹
淚蛋蛋本是心上油
誰不難活誰不流
面朝黃土背朝天
小曲兒一唱解心寬
……
第一次反圍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毛澤東.朱德。 第二次反圍剿1931年4月-5月, 毛澤東.朱德。 第三次反圍剿1931年7月-9月 , 毛澤東.朱德。 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2月-3月 ,朱德.周恩來。
第五次反圍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博古,李德。

十送紅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斗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其中一首送別紅軍歌,曲調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轉優美。泣如訴的《十送紅軍》,與蘇區人民的淚水流在了一起;再現革命的歷史畫面。
龍船調: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我年哪呵喂
金哪銀兒索銀哪銀兒索
那羊鵲叫啊捎著鶯鴿啊捎著鶯鴿
白:妹娃要過河是那個來推我嗎
答:我來推你嗎
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將阿妹推過河呦呵喂

三月里是春風哪咿呦喂
妹娃子去探親哪呵喂
金哪銀兒索銀哪銀兒索
那羊鵲叫啊捎著鶯鴿啊捎著鶯鴿
白:妹娃要過河是那個來推我嗎
答:還不是我來推你嗎
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
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將阿妹推過河呦呵喂
歡樂頌:有口琴\管弦樂
採茶舞曲:2004年,周大風重回泰順時,當地小學生為他唱起了《採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好呀么好風光……」很多人對《採茶舞曲》耳熟能詳,很多人以為這首歌是以杭州梅家塢茶農生活為原型創作的。直到2000年,蒼南縣文化館副館長蕭雲集拜訪了國家一級作曲家、原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周大風後,才發現原來《採茶舞曲》和泰順有一段不尋常的淵源。

土房子里誕生《採茶舞曲》

在泰順縣東溪鄉政府後面的一所老房子里,退休老教師蔡子英老人正在哼唱著《採茶舞曲》。「歌詞寫的就是泰順山區的美麗風光。現在科技發達了,這首歌還被製作成了彩鈴呢!」

在蔡子英家的對門,是一幢三層樓的土房。蔡子英帶著記者來到這幢樓三樓最右邊的一個房間。「40多年前,這里是大隊部的辦公樓,《採茶舞曲》就是在這里誕生的。」蔡子英說,2004年周大風教授回這里的時候,還在這個房間里住了一個晚上。

隨後,記者和遠在杭州的周大風教授取得了聯系。當他得知記者要采訪他創作《採茶舞曲》的那段往事時,他非常激動,把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在泰順山村裡生活、創作的點點滴滴,都「搬」了出來。

1958年春天,時任浙江越劇二團藝術室主任的周大風和全團50多人奔赴泰順山區巡迴演出。劇團來到了東溪鄉後,周大風就住在東溪鄉大隊部的辦公樓。

泰順山區盛產茶葉,在演出之餘,周大風常與當地村民一道上山採茶。雲霧飄渺的山巒、泉水丁冬的溪流以及歡聲笑語的採茶人,一派獨特迷人的江南風光,周大風被深深地吸引。他想起幾年前,有位領導曾經對他說過:「周總理說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風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膾炙人口的歌曲來贊美。」周大風思考: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是否能通過戲曲的形式來反映?

5月11日晚,他通宵未眠,在房間里一氣呵成寫出了反映採茶生產的《採茶舞曲》。樂曲採用了越劇音調,融進灘簧疊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了浙東民間器樂曲「四則」的音調作引子,並採用有江南絲竹風格的多聲部伴奏,他覺得這種形式易於被群眾接受。

第二天,周大風找到東溪小學,讓該小學的學生排演《採茶舞曲》。沒想到,一節課下來,小學生們就會唱這首歌了。「我們拿到《採茶舞曲》的歌譜,哼幾句就覺得很好聽,也很親切。」當年東溪小學的老師王存玄回憶,隨著歡快的節奏,學生們開始手舞足蹈,模擬採茶動作,還邊唱邊跳,舞到校門外的茶蓬中去,到茶山上采起了新茶……

《採茶舞曲》創作成功後,周大風一鼓作氣,只用了三天時間創作了九場大型越劇《雨前曲》(《採茶舞曲》就是該劇的主題曲)。

周總理親口改歌詞

1958年9月11日,讓周大風至今難忘。那晚,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在北京長安劇場觀看《雨前曲》後,還來到後台與演員暢談了一個多小時。周總理說,《採茶舞曲》曲調「有時代氣氛,江南地方風味也濃,很清新活潑」。還專門叮囑周大風:「有兩句歌詞要改(原詞『插秧插到大天亮,採茶採到月兒上』),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這樣人家第二天怎麼幹活啊?採茶也不能採到月兒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周總理建議周大風到梅家塢生活一段時間,「把兩句詞改好,我要檢查的……」

之後,周大風來到梅家塢體驗生活。在那裡,他一直思考如何才能修改好歌詞,可怎麼也想不出更好的詞句。

幾年後的一天,周大風正在茶園勞動,突然一輛轎車停在身邊,走下來的竟然是周總理。他對周大風說:「周大風,你果然來了,詞改好沒有?」周大風沒想到,總理日理萬機,卻一直關心一個普通的文藝工作者和一支歌曲。幾年前說的話,竟然一直掛在心上。周大風只好照實說:「歌詞改不出來。」總理沉吟了一下說:「你要寫心情,不要寫現象。『插秧插得喜洋洋,採茶採得心花放。』你看這樣改如何?不過只給你參考,你還可再改,改好了重新錄音。」

經過周總理的妙筆修改,《採茶舞曲》被唱得愈發順口,風靡全國,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來歲的學生,都能隨口哼出幾句。

《採茶舞曲》紅遍中國後,浙江歌舞團、中央歌舞劇院都把這首歌作為保留節目,還被灌制了唱片、磁帶、CD片發行。1983年,《採茶舞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亞太地區風格的優秀教材」。

《採茶舞曲》成泰順縣歌

蔡子英的老伴劉珠秀拿出一本舊筆記本,上面有她在48年前抄錄的《採茶舞曲》詞曲,發黃的紙張上,藍色圓珠筆記錄的歌詞已經有些模糊。「當年,我正在讀小學四年級,這首歌是老師在一次音樂課上教我們唱的。」2004年4月,周大風教授到泰順故地重遊,讓當年那些傳唱的小學生們高興不已。

劉珠秀說,她現在每天都要哼幾遍《採茶舞曲》,連兒子、孫子都會唱了,「大兒還特意幫我把這首歌下載到手機上。可是,現在小學的音樂課本上已經沒有這首曲子了。」

當年重回泰順時,周大風教授說過:「泰順縣有那麼多的自然、文化資源,又是《採茶舞曲》的誕生之地,泰順茶葉應該好好地做茶文化的大文章。」

在2005年8月,泰順縣政府與周大風教授協議後,縣人大審議通過,《採茶舞曲》被確定為縣歌。

可是,曾經為《採茶舞曲》「身世」出過力的蒼南縣文化館副館長蕭雲集卻表示出了他的遺憾,「雖然這首曲子是在泰順創作的,但我們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文化優勢,推動發展泰順的茶文化發展。」他認為,泰順當地政府應利用《採茶舞曲》的影響力和自身的優勢資源,培養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歌曲的原生態歌手。

如今,周大風教授已經年逾八旬,他告訴記者,他愛喝綠茶,可是平時喝得最多的還是給他帶來創作靈感的泰順名茶「三杯香」。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曲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