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首拙園在安徽黟縣碧陽鎮什麼村
碧陽鎮赤嶺村,現在叫陶村
㈡ 黟縣碧陽初級中學怎麼樣
簡介:根來據黟縣縣委、縣政自府2014年確定的《黟縣推進城區學校布局調整實施方案》,按照「打造城區優質初中」的目標,今年秋季黟縣中學初中部和黟縣二中初中部將合並到整治改造提升後的黟縣二中校區。近日,黟縣教育局批復,將合並後的學校校名正式確定為黟縣碧陽初級中學,並經多方考察研究,組建了校領導班子。
注冊資本:1007萬人民幣
㈢ 本人戶籍在黟縣碧陽鎮,現學歷有變化。請問戶口本上可以更改嗎具體地址在哪
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可以變更,只不過這個改了也沒有多大意義
㈣ 黟縣碧陽小學二6班汪天愉
為毛有我名字啊?
㈤ 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附件
首批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29項
一、民間舞蹈(18項) 名稱 地點 黎陽仗鼓 屯溪區黎陽鎮黎陽社區 跳鍾馗 徽州區岩寺鎮 上朱村 柳翠娘 徽州區文化館 岩寺鎮 漁翁戲蚌 徽州區文化館 唐模村 龍 舞 歙縣霞坑鎮 昌溪鄉 獅子舞 歙縣溪頭鎮 森村鄉 麒麟舞 歙縣富堨鎮 跳鍾馗 歙縣雄村鄉、徽城鎮、鄭村鎮 字 舞 歙縣街口鎮 蛤蜊舞 歙縣岔口鎮、北岸鎮 花棍舞 歙縣桂林鎮 「龍鳳呈祥」(板凳龍) 黟縣文化局 「山越之秋」(趕野豬) 黟縣文化局 雉山鳳舞 黟縣宏村鎮 舞龍獅 黟縣碧陽鎮 祁門儺舞 祁門縣蘆溪、金字牌 採茶撲蝶舞 祁門縣渚口等 打蓮湘 祁門縣歷口、渚口、新安 二、傳統手工技藝(33項) 名稱 地點 胡開文徽墨製作技藝 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 徽州漆器製作技藝 黃山市徽漆工藝有限公司 屯溪綠茶製作技藝 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 皖南古民居門罩藝術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黟縣青」與石雕藝術 黟縣徽文化研究所 竹製工藝 黟縣宏村鎮 黟縣磚雕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黟縣木雕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黟縣米塑藝術 黟縣碧陽鎮 食桃製作工藝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臘八豆腐製作工藝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漁亭糕製作工藝 黟縣漁亭鎮 麻布製作工藝 黟縣地方誌辦公室 孩童傳統鞋帽工藝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祁門紅茶製作技藝 祁門縣全縣(除鳧峰) 安茶製作技藝 祁門縣蘆溪、溶口等 歙硯製作技藝 徽州區唐模老作坊、岩寺鎮 徽墨製作技藝 徽州區曹素功墨廠 黃山毛峰製作技藝 徽州區漕溪茶廠 徽州竹編技藝 徽州區呈坎鎮 靈山 靈山酒釀 徽州區呈坎鎮 靈山 徽州毛豆腐 徽州區呈坎鎮、潛口鎮 歙硯製作工藝 歙縣歙硯廠 徽墨製作工藝 歙縣老胡開文徽墨廠 大方茶製作技藝 歙縣三陽鄉、金川鄉、歙縣福泉山頂谷、大方名茶協會 湯口火腿腌制技藝 黃山區湯口鎮 太平猴魁茶手工技藝 黃山區新明鄉 竹製品手工編織技藝 黃山區龍門鄉 民間宮燈製作手工技藝 黃山區仙源鎮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休寧縣萬安鎮 松蘿茶製作技藝 黃山市松蘿茶葉開發公司 五城豆腐乾製作技藝 休寧縣五城鎮 五城米酒製作技藝 休寧縣五城鎮 三、民間傳統知識(6項) 名稱 地點 程大位珠算文化 屯溪區大位小學 徽州水口—唐模 徽州區文化館 宏村水系文化 黟縣文化館 水口文化 黟縣徽文化研究所 新安醫學 歙縣衛生局 斬尾龍掛紙風暴 歙縣徽城鎮 四、民間音樂(6項) 名稱 地點 民間小調 黃山區烏石鄉 新豐嗩吶曲牌 黃山區新豐鄉 徽州民歌 黃山市文聯、歙縣杞梓里鎮 十番鑼鼓 祁門縣歷口、渚口等 黟縣女人歌 黟縣徽文化研究所 齊雲山道教音樂 齊雲山道教協會 五、人生禮俗(2項) 名稱 地點 送花燈 黃山區譚家橋鎮 吵新人撒帳 歙縣杞梓里鎮 溪頭鎮 六、民間信仰(18項) 名稱 地點 南壇勝會 黃山區三口鎮 周王廟會 黃山區焦村鎮 松谷祖師會 黃山區耿城鎮 丁宣大會 黃山區新華鄉 五福會 黃山區永豐鄉 軒轅車會 黃山區仙源鎮 婆溪河燈 黃山區甘棠鎮 大刀燈 歙縣許村鎮 魚燈 歙縣溪頭鎮 北岸鎮 麻痘燈 歙縣杞梓里鎮 打鞦韆 歙縣三陽鄉 太子會 歙縣霞坑鎮 上九廟會 徽州區岩寺鎮 板凳龍 徽州區潛口鎮 草龍 徽州區 潛口鎮蜀源村 白菜燈 徽州區岩寺鎮、永興村 徽州宗族祠祭 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 田干揀日子 徽州區西溪南鎮巴村 七、民間文學(計5項) 名稱 地點 民諺 徽州區文化館 徽州民間故事 徽州區文聯 徽州民謠 黃山學院、歙縣文藝創作研究室、黟縣徽文化研究所 徽州楹聯匾額 黟縣文化局 黟縣方言 黟縣徽文化研究所 八、民間美術 (計17項)
1、徽派三雕 黃山市博物館 徽州區徽派雕刻研究所 徽州區唐模老作坊、程阿日
2、徽州竹雕 徽州區竹溪堂、竹藝軒
3、徽州根雕 徽州區岩寺鎮
4、徽派盆景 徽州區區盆景協會
5、新安畫派 徽州區徽州書畫院
6、徽州剪紙 徽州區岩寺鎮
7、徽派建築 徽州區中亞古建公司
徽派建築公司
8、新安畫派 歙縣文化館
9、徽州四雕 歙縣文化館
10、徽州版畫 歙縣文化館
11、徽派篆刻 歙縣文化館
12、徽州根雕 歙縣杞梓里鎮
13、徽州印模 歙縣文化館
14、徽派盆景 歙縣林業局
15、徽派刻書 歙縣文物局
16、徽派建築 黃山市建委、歙縣建設局
17、徽州篆刻(「黟山派」) 黟縣文化局
九、民間戲曲(3項)
1、徽劇 市徽劇研究中心
歙縣黃梅戲劇團
2、目連戲 歙縣長陔鄉
3、徽州目連戲 祁門箬坑、歷口、渚口
十、民間曲藝(1項)
討飯燈 歙縣桂林鎮
十一、民間雜技(5項)
1、耍鈸 歙縣武陽鄉
2、耍叉 歙縣岔口鎮
3、流星 歙縣岔口鎮
4、疊羅漢 歙縣三陽鄉
5、舞抽單 歙縣武陽鄉
十二、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計1項)
放颺燈 歙縣深渡鎮
十三、民俗(13項)
1、徽州祠祭 黟縣文化局
2、「出地方」 黟縣文化館
3、「游太陽」 黟縣文化館
4、鬧燈會 黟縣文化館
5、地戲 黟縣文化館
6、錫格子茶 黟縣徽文化研究所
7、女婿上門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8、九都做社 黟縣徽文化研究所
9、五都清明 黟縣徽文化聯誼會
10、祁門祠祭 祁門縣箬口、歷口、渚口等
11、中秋草龍 祁門縣閃里、歷口等
12、舞龍 祁門縣
13、游太陽 祁門縣金字牌
十四、消費習俗(1項)
1、徽菜 黃山市烹飪學會
文物古跡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6處)83處
序號 文物分類 文物名稱 所在地 保護級別
1 古建築 許國石坊?明 黃山市歙縣城關 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古建築 潛口民宅?明 黃山市徽州區潛口 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古建築 老屋閣及綠繞亭?明 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 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古建築 羅東舒祠?明 黃山市徽州區呈坎村 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古建築 棠樾牌坊群?明-清 黃山市歙縣棠樾 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古建築 漁梁壩?唐-清 黃山市歙縣漁梁 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古建築 程氏三宅?明 黃山市屯溪區城內 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古建築 宏村明清民居建築群(171幢) ?明-清 黃山市黟縣宏村 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古建築 西遞明清民居建築群137幢?明清 黃山市黟縣西遞 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古建築 呈坎古民居建築群?明 黃山市徽州區呈坎村 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古建築 許村古建築群?明至民國 黃山市歙縣許村鎮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古建築 祁門古戲台?明至清 黃山市祁門縣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古建築 南屏村古建築群?明至清 黃山市黟縣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古建築 溪頭三槐堂?明 黃山市休寧縣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 古建築 鄭氏宗祠?明 黃山市歙縣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古建築 竹山書院?清 黃山市歙縣雄村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石刻 齊雲山石刻。宋至清 黃山市休寧縣齊雲山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 石刻 新安碑園石刻?宋-清 黃山市歙縣城西 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古建築 漸江墓?清 黃山市歙縣城西 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 古建築 長慶寺塔?宋 黃山市歙縣城西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 古建築 太平橋?明 黃山市歙縣城內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 古建築 南譙樓?宋-清 黃山市歙縣城內 第三批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3 古建築 忠烈祠坊?明 黃山市歙縣鄭村 第二批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4 古建築 貞白里坊?元-明 黃山市歙縣鄭村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古建築 聖僧庵壁畫?明 黃山市歙縣 暘村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6 古建築 黃賓虹故居?清 黃山市歙縣潭渡村 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7 古建築 新州石塔?宋 黃山市歙縣城內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8 古建築 方春福宅?明 黃山市歙縣瀹坑村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9 古建築 張林福宅?明 黃山市歙縣街口村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0 古建築 方士載宅?明 黃山市歙縣城內 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㈥ 黟縣碧陽初級中學的程祖英同學
答: 黟縣碧陽初級中學的程祖英同學
己經畢業了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㈦ 黟縣的行政區劃
1950年改設5個區:碧陽為第一區,漁亭為第二區,際村為第三區,豐口為第四區,美溪為第五區;下設79個行政村。1952年,劃鄉建政,全縣建41鄉l鎮:一區轄龍江、湯蜀、紫溪、屏山、三集、橫岡,柏山7個鄉及碧陽鎮;二區轄漁亭、西遞、靄峰、桃源、楠瑪、潭虞、葉源、李聯8個鄉;三區轄宏際、雉山、橫川、瀚山、泗溪、梓坑、牛泉、岩溪8個鄉;四區轄古黃、西陶、翼屏、碧山、石梘、豐梧、洪星、主丈、奕河、東長10個鄉;五區轄三合、江柯,聯合、美蘭、竹佘、宏潭、黃姑、翠寶8個鄉。1956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分為西武、和平、際聯、漁亭、民主、東源、美黃、洪星、團結、高潮、泗溪11個鄉和碧陽鎮。
1959年4月,黟縣與祁門縣合並,原黟縣轄黟城、東風、美溪3個公社,漁亭鄉並入祁門縣金字牌公社。1961年4月,恢復黟縣建制,全縣劃分為城關、陽光、碧山、西武、漁亭、東源、際聯、紅星、美溪、柯村、宏潭11個公社。
1964年3月,設向陽鎮,城關公社改稱高歧公社。1972年3月,甲溪、一心、雙聯三個大隊從際聯公社劃出,設立泗溪公社,全縣共有12個公社1個鎮。
1983年至1984年,農村體制改革,恢復鄉(鎮)人民政府。漁亭改鄉為鎮,全縣行政區劃至此穩定為11個鄉兩個鎮,向陽鎮復稱碧陽鎮,紅星鄉復稱洪星鄉,陽光鄉復稱龍江鄉。原生產大隊改稱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碧陽鎮為黟縣縣城所在地,是黟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
2011年轄四鎮四鄉(宏村鎮、西遞鎮、漁亭鎮、碧陽鎮、美溪鄉、宏潭鄉、柯村鎮、洪星鄉)、4個社區、66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