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後勤社會化
指不再是像以往一樣,有自己設立部門、專門人手解決
而是藉由社會力量來解決或是輔助後勤問題
這樣有利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務質量。
⑵ 機關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有規定嗎
機關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是有規定的!這是一項改革措施!已經執行很久了!
⑶ 如何認識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節選)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強我國高校的辦學活力;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高校後勤領域里的體現。我國高校原有的後勤體制,是歷史形成的,是計劃經濟的必然結果。過去高校長期由「學校辦社會」,高校教職工中約有1/5是後勤職工,教職工住房與學生宿舍、食堂及其它生活設施占學校總建築面積一半左右。按照舊的模式,每擴招一個大學生,國家就需投入4.5萬元左右。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這種後勤機制,不僅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是高校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嚴重製約了高等教育的發展。
高校後勤的社會化改革將促進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辦學模式的轉變,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高等教育發展了,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人才,必然有利於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高校後勤設施建設,又會增加投資、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創造就業機會,具有很強的帶動輻射效應,有利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高校後勤社會化徹底打破了落後後勤模式所形成的體制性障礙,促進了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辦學模式的轉變,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還要有利於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利於減輕學校和學生個人負擔;有利於降低服務成本,提高辦學效益;有利於提高高校的辦學活力;有利於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和學校的穩定。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現狀
為了消除制約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瓶頸」因素,保證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1999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辦公廳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對改革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有力地推進了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後,根據國務院領導每年都要開一次會議推動改革工作的指示,又分別於2000年12月和2001年12月在武漢和西安召開了第二、第三次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三次親臨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對推動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進程,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一種新型的、有中國特色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校辦學規律的高校後勤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形成,有效地緩解了制約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因素,保證並支撐了我國高等教育近些年的快速發展。改革在整體上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
⑷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的詳細內容
分類管理,向專業化、社會化管理過渡
一類是工作保障型,以內部服務為主。這種類型,其主要任務是為機關工作和職工生活提供保障,以內部服務為主。二類是經營服務型。如車隊、物資采購和為職工提供保障的後勤服務行業。這種類型,通過轉換機制,對內模擬市場運行,對外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是可以面向社會逐步發展成為「四自」的企業法人。三類是社會公益型。如公房的管理、維修和職工醫院、療養院。這種類型,主要服務對象是本單位職工、家屬和周邊地區,運行機制企業化、社會化。對於一類單位或有條件的二類單位,可以採取停撥行政事業費的辦法,通過全額成本核算與市場價格接軌,逐步實現自收自支,向企業化過渡;對於第三類單位,模擬市場運行,實行收支兩條線,由定額或差額補貼向自收自支的企業管理過渡,向商品化、產業化過渡。
完善內部核算,向商品化、產業化過渡
後勤服務商品化,既是後勤單位轉換運行機制向社會化過渡的必備條件,也是後勤實體開展對內有償服務,對外經營服務,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無論屬於那種類型,都必須實行全額核算。這種核算,既包括勞動消耗,也包括物化勞動消耗,並將這種消耗以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後勤服務商品化、市場化;這種生產關系,既有利於保障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職工生活,也有利於克服現行管理的弊端。
轉換機制,向市場化、社會化過渡
一是組建後勤集團公司,走產業化道路。由於多實體管理模式既不便於管理,也不便於規模經營,缺少經濟實力的抗風險能力,所以首先必須打破單位、地區、行業所有制界線,以經濟為紐帶聯系第三產業,組建後勤集團公司;其次,按行業組建各分公司、子公司,並以產權為紐帶,做到互利互惠;再次,本單位是集團公司的主要出資者,依法享有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者的權利,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本單位行政管理體制脫鉤,實行內部分離。
二是按行業的聯系效應,組建若干專業化公司。把行政機關後勤改組成集團公司,固然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合理配置,發揮規模綜合效應,但同時也加大了管理的難度,特別是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轉換機制中要根據各單位後勤的實際情況,在組建後勤集團公司條件不成熟時,可以先按待業再就業的方式組建若干專業化公司,逐步由社區走向社會。
發展、萎縮、穩定是後勤社會化的基本戰略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最終要將機關後勤單位推向市場、融入社會,從總體上把握好「發展、萎縮、穩定」的基本戰略。
一是對那些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行業優勢與發展前途的後勤單位,要實行「發展」的戰略。在政策上對他們要給予重點扶持、優先發展,鼓勵他們把後勤服務項目推向社會,進行資本擴張,以吸納和接收更多的後勤單位和分流人員,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二是對那些缺乏競爭力、難以生存和發展的後勤服務行業,要實行「萎縮」的戰略。引入市場機制,讓社會去承擔這部分後勤服務工作、去發展這些行業。而機關後勤單位的職工既可承包、租賃或購買後勤資產參與市場競爭,也可以參加培訓、下崗再就業。在競爭中實行優勝劣汰,在策略上實行「萎縮」戰略,這也是機關後勤社會化的一種方式。
三是對那些與政務工作和職工生活緊密配套、聯系密切的機關後勤服務單位,要實行「穩定」戰略。如大多數單位的動力系統、供暖系統、通信系統、物資供應系統,為了給單位中心工作和職工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從基礎建設到設備安裝,都是圍繞本單位自成體系,要保持相對「穩定」,在改革中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實行內部模擬市場運行,在保證對內服務的基礎上,有條件、有步驟地向社區、社會開放。
先分後離,由社區到社會是後勤社會化的主要方向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是一場調整生產關系、解放社會生產力的變革,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但是,機關後勤社會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對機關後勤服務單位、人員和服務項目的調整,必須考慮本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哪些後勤部門要保留、要發展,哪些後勤部門要分流、要分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採取「先分後離,由社區到社會」的漸進方式。就機關後勤而言,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按以下方式分步實施。
第一,結構調整中確立上層管理框架,採取政務、公務、事務三種不同類型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有條件的單位可在管理職能與經營服務職能分離的基礎上,把機關後勤從本單位主體中先分離出來。
第二,為了實現後勤服務由單位面向社會的轉變,根據後勤經濟的發展方向和地區服務功能的要求,在後勤資源配置上,建立以單位所在地為中心、逐步向外輻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使機關後勤的經營與服務既適合本單位、本地區的需求,也適合後勤經濟自身的發展和後勤生產力的提高。
第三,為了實現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的最終目標,組建適應市場機制的專業化、產業化公司是必經之路。在後勤實體從機關主體分離出來的基礎上,可實行跨單位、跨地區的專業化、產業化分工協作。以經濟為紐帶,聯合後勤經營服務實體,組建產業公司或產業集團,在內外兩個市場的競爭中增強自己的實力,使機關實體通過轉制,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和行政管理的羈絆,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後勤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去開拓市場,使其成為「四自」的獨立企業法人而最終走向社會。
⑸ 對於一個學校來說,實施後勤管理社會化有哪些建議呀
[關鍵詞]高校;後勤;滿意度高校後勤服務工作是學校重要工作之一,後勤服務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著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的效果,「糟糕」的後勤服務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是政治後果,直接影響到學校乃至社會的穩定。在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程中,只有不斷提高高校後勤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才能得到廣大師生員工和社會認可,從而提高後勤服務滿意度,促進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的有序開展和良性發展。一、高校後勤服務滿意度普遍偏低原因分析高校後勤服務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地位並不處於領先位置,而排在了後面。高等學校是以教學、科研為主,後勤工作是為其服務,在學校工作定位上就明確處於從屬和輔助地位。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卻又凸顯出高校後勤服務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體現出高校後勤工作者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辛苦勞作程度。盡管如此,高校後勤服務工作既沒削弱,而滿意度卻又不高,就其原因主要是:(一)高校後勤運行體制方面高校後勤本身處於保障地位,學校是以教學、科研為主,學校任何領導、任何部門、任何時候都會強調教學、科研的重要性及在學校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人力、財力及設備設施都會重點投入到教學及科研上。學校對後勤服務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特別是在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進程緩慢的情況下,各高校更是根據學校實際,實施了不同的後勤運行模式,出現了後勤資產剝離並「注冊為獨立法人」「、半企業管理」和「學校統一管理」等後勤改革或管理模式,各高校後勤發展很不平衡;這就更加凸顯高校後勤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尷尬」地位,這是導致高校後勤服務滿意度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二)高校後勤員工的服務質量觀念方面盡管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實施了近十年,在各高校從事後勤服務的絕大部分仍然還是原來那些人,他們由於自身素質原因而只能繼續留在後勤從事服務教學、科研、管理的工作,在各高校高度重視教學、科研的現狀下,這批後勤員工很少有機會被有組織地送出去學習、培訓與提高。因此,其後勤服務的標准、質量觀念仍然停留在原先平面媒介的空洞的、抽象的理解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每天按時上下班,認真做完單位或部門或領導交辦的工作和事情,就算搞好了後勤服務工作,而根本不在乎工作的流程是否規范、科學、合理,也不管其結果是否符合工作質量標准、是否符合師生員工的需求,更不思考怎樣主動為教學、科研、管理和師生生活服務,不思考如何變「有什麼樣的條件,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和「我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師生員工就接受什麼樣的服務」的被動服務模式為「師生員工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我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的主動服務方式。所以,高校後勤員工的服務質量觀念,沒有能及時跟上迅速發展的高校形勢,存在嚴重的滯後現象,是制約高校後勤服務滿意度的根本因素。(三)高校後勤事業編制部分職工的負效應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程發展緩慢,高校後勤受傳統的計劃經濟影響較深。特別是後勤人事用工制度沒有根本改變,各高校實際同時存在事業編制職工、合同制職工和臨時工等三種用工制度。事業編制職工的優越感和優越地位未能動搖「:出工不出力」的現象仍很嚴重;仍然存在事業編制職工指揮合同制職工和臨時工現象;仍然存在「我」工作雖然不好,但我只要不犯錯誤學校就不能不給我飯吃的觀念;事業編制職工主動思考如何提高後勤服務質量、水平和效率者很少或根本沒有。這批後勤職工不僅自己工作作為一般,而且還帶動或影響了一大批合同制職工和臨時工,從而導致後勤整體服務的被動,以致質量、水平和效率不高,不能滿足學校正常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所需,甚至引起師生員工的不滿,後勤服務工作滿意度受到嚴重影響。二、提高高校後勤服務滿意度的措施(一)引進或導入「三標一體」先進管理理念,變粗放管理為精細管理高校後勤服務滿意度低,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後勤服務質量和水平低,導致後勤服務質量和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員工水平,而員工水平不高又主要是後勤管理未跟上所致。雖然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行了這么多年,但是,後勤員工隊伍、素質、知識、能力、觀念等並無多大改變,後勤管理仍然是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後勤各級管理人員
⑹ 高校後勤社會化如何解決保安年齡大的問題
1.正確處理政府、高校與後勤實體的關系,建立明晰的產權關系。 首先,要理順學校與後勤實體的關系,明確高校後勤產權性質和產權結構,明晰產權關系。一方面,高校作為後勤國有資產的佔有者,理所當然代表國家行使資產的所有權,對後勤社會化的收益也要按相應比例得益,當然也同時承擔相應的風險;另一方面,後勤實體應該按照與高校的契約以市場化模式實現對資產的自主經營,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追求利潤最大化,以促進後勤企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為高校的繼續發展提供後勤保障。其次,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為出資者在後勤社會化進程中的主導作用和統籌作用,既加強宏觀指導、統籌規劃、協調督辦各高校的後勤社會化改革,並具體根據改革的進程,出台有關高校後勤社會化所涉及的人事、勞動、稅收等的優惠政策和相關措施、辦法,加強分類指導,又要下力氣培育規范、有序、發達的社會市場,使高校後勤與社會市場有機地接軌。
2.要實現高校後勤系統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在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操作中,各方因素其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育發展的現實,又要遵循市場規律;既要開放校內後勤市場又要確保學校的穩定。首先,政府要考慮到後勤實體的公益性,多出台一些諸如資產租賃、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多對高校後勤的公益性范圍進行適當補貼;其次,學校既要為後勤實體提供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又要在校內給予後勤服務實體提供更優惠的政策,同時,還要加強對後勤實體的宏觀指導和監控;第三,後勤實體既要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師生,為了一切師生,服從學校人才培養大局,又要辦好堅持價值規律,減少成本,實現資產的保殖和增值,提高辦學效益,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加強後勤隊伍建設,加強後勤實體內部管理,提高後勤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面對在一些高校後勤隊伍中存在著思想素質不高、文化程度較低、技術水平缺乏、年齡結構老化、員工穩定性差、社會保障不全等問題,後勤實體應該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後勤隊伍建設,加強內部管理,實現人力資源最優化。首先可以通過培訓、講座、日常教育等方式,努力提高後勤隊伍思想文化技能素質;其次,可以通過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後勤分配及管理方式,妥善處理好內部各類員工的關系,並建立規范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激勵機制和績效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
⑺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什麼意思
就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不再設置後勤部門,不再聘任專門的後勤人員,比如食堂,保潔。而是把這些外包給服務單位,向社會企業購買服務。
⑻ 學校後勤社會化人員和臨時工有什麼區別
7月來1日社會保險法出自台實施後,就沒有臨時工這個概念,只要在單位工作即簽訂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就得上保險,屬單位正式職工,至於其他福利那是單位為某個崗位制定的政策和全體員工共同的兩種,因單位有別,另外合同工是一些事業、機關相對正式國家編制人員所說的,在企業一般不存在這種說法,除了老闆都是合同工,你說是不是
⑼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的介紹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後勤生產力,對後勤服務生產關系進行調版整和變革,對後權勤資源和各方面利益進行優化組合和統籌兼顧,目的是為了盡快提高機關後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的職工從改革中獲益,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分類管理,向專業化、社會化管理過渡;2.完善內部核算,向商品化、產業化過渡 ;3.轉換機制,向市場化、社會化過渡;4.發展、萎縮、穩定是後勤社會化的基本戰略;5.先分後離,由社區到社會是後勤社會化的主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