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島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山東的民俗
山東民俗源遠流長,代代傳承。據史料記載、民間傳說和考古發掘可見,早在
新石器時期,反映東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東地區大量存在,諸如飲食器物、衣著妝
飾、生產工具、成年禮儀、婚姻形式、墓葬類型、圖騰崇拜、山川信仰等,都顯示
出史前時期山東民俗的特色。
商周時期,特別是齊魯封建之後,山東曾經出現過列國殊俗的局面,但隨著孔
孟學說的形成,便逐步樹立起齊魯禮儀之邦的整體形象。從此,以「禮」為核心的
山東民俗在整個封建社會都處於主導地位,「風近鄒魯」經常被各地取為評價民俗
的准則,到今天對國內乃至世界仍然產生著影響。
歷史上的齊、魯民俗之別,對後來山東民俗的地區差異與復雜多樣有較為深刻
的影響,這一史實有力地說明民俗的形成及流變是與一定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
狀況密切相關的,而這與之相關的狀況又時常因地而異。姜尚治齊,採取的是「因
其俗,簡其禮」的政策,因此齊俗繼承東夷文化傳統,較少受宗周禮制的束縛,其
通商惠工、尊賢尚功等行事,更帶有商品經濟的色彩。魯俗則試圖用周禮來替代原
有的文化傳統,其敦本抑末、崇禮重教,更帶有自然經濟的色彩。齊魯風俗雖有如
上區別,但是,同源於東夷文化的傳統,又都以禮義為民俗思想和民俗行事的核心,
齊地化禮成俗,無為而治,魯地以禮易俗,廣行教化,方法的不同,並不能改變基
本內容的一致。這一時期興起的孔孟儒家學說,對山東地區包括民俗在內的傳承文
化起了極大的規范作用。孔子所謂「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就是對這一
時期山東民俗文化殊途同歸的一個基本概括。
秦漢一統之後,尤其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孔孟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
文化的主流,山東地區的民俗進一步統一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內,並形成為傳統。
其間雖歷經數次改朝換代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以禮儀為核心的民俗文化傳統並
無大改變。到了近代,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西方文化的影響,山東民俗開始向現
代化演進。「五四」運動以後,特別是抗日戰爭開始之後,山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使一代新俗得以生成發展,如春風吹遍山東大地,深深影響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沂蒙山區的春節群眾性文藝表演活動,至今仍沿襲著革命根據地的傳統,甚至稱青
年婦女為「識字班」的習俗都一如當年。
新中國建立初期,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破舊俗、樹新風,
新風新尚逐漸形成,有力地推動了山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
全會後,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山東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新的民俗事象層出不窮,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同時,黨和人民政府對社會上又復
燃的一些封建陋習,採取了種種措施,凈化社會環境,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山東民俗,由於各種條件的影響,表現出自身的多樣性、地域性。山東腹地濟
南、青州、泰安、兗州一帶,一向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自古四民有常業,
六禮有常儀,歲時有常節,衣食住行有常制,其民俗傳承對周圍地區有典型意義,
可作為山東民俗的代表。這一地區的曲阜、鄒城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嶽之首的泰
山,民俗特色尤為顯著。孔孟家族習俗不僅影響當地,而且遠及於國內外。孔府的
家族親族俗制、祖神祭祀、婚禮喪禮、年節習俗、衣食住行是大家望族習俗的典型。
泰山是歷代皇帝封禪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是研究民間信仰的一座活的標
本庫,也是開發民俗旅遊資源的一個熱點。
東部沿海地區,漁業習俗和外出經商的習俗最為突出。漁村以日照、榮成、蓬
萊、長島等地最具典型性。蓬萊、龍口(黃縣)、萊州(掖縣)沿海地帶居民,沿襲「
齊人好逐利」的傳統,外出經商的習俗歷代不衰。蓬、黃、掖的「買賣人」不僅在
東北有很大影響,在京、津、滬等地也多見他們的足跡。
魯東南的沂蒙山區,古代文化發祥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較多地保留著傳統 的民俗事象。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風佳俗,在新中國建立
後又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
魯西南、魯西北地區為黃河沖積平原,民俗事象與古老的黃河緊密相連,獨具
特色。其戲曲曲藝、音樂舞蹈、民間工藝(如剪紙、刺綉)等,都已走向全國、走向
世界。
山東的城市民俗也能獨成系列,其中又有各種不同類型。濟南是一座千年古城,
舊街巷、老字型大小、古風古俗遍地。它同時又是一座泉城與湖城,北國江南的風采為
天下所獨有。青島是一座百年之間拔地而起的新興城市,現代城市的氣氛最為濃烈。
煙台城市的發展,以明代防禦所城為起點,在近代逐漸將周圍村莊納入市區,最能
顯現城鄉匯融、土洋並存的特色。
一方土產與特別技藝,往往造成地方的特有風俗,因特產而形成特別風俗的,
如煙台被稱為蘋果之鄉,萊陽為梨鄉,肥城為桃鄉,德州、昌樂為西瓜之鄉,樂陵、
無棣為棗鄉,章丘為大蔥之鄉,蒼山為大蒜之鄉,菏澤為牡丹之鄉,萊州為月季之
鄉,平陰為玫瑰之鄉,平邑為金銀花之鄉等,都形成與當地特產有關的民俗活動。
因特別的技藝而形成風俗的,如蒼山蘭陵鎮、安丘景芝鎮、即墨城的釀酒、賣
酒、飲酒習俗,東阿、陽谷、平陰制阿膠的古俗,棲霞、牟平、乳山等地放養柞蠶、
織繭綢、吃蠶蛹蠶蛾的風俗,昌邑、博興、臨沂等地印刷、穿著藍色印花布的風俗,
嘉祥等地印製、穿著、使用彩色印花布的風俗,濰坊、平度、高密、陽谷張秋鎮、
聊城、惠民清河鎮印製、銷售和民間張貼木版年畫的習俗,高密聶家莊、臨沂褚庄、
蒼山小郭、惠民河南張與火把李、莘縣等地泥玩具藝人的從藝風俗,郯城樊埝、鄄
城劉家旋木玩具藝人的從藝風俗,曲阜楷雕藝人的從藝風俗,菏澤麵塑藝人的從藝
風俗,即墨、膠南、福山等地雕果模和果模流行的風俗等,都有著強烈的地域特色。
山東民俗文化由古及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謀職等原因,不斷發生地域之間
的交流,表現於民俗演變,形成了吸收與開放兼有的態勢。
因移民而帶來的民俗文化對山東民俗產生了深刻影響。明初推行「移民就寬鄉」
的民墾政策,當時山東許多縣份被列為「寬鄉」,從洪武二年到永樂年間大批移民
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至山東德州、濱州、聊城、泰安、菏澤、濟寧一帶,其中一
部分又先後由濱州一帶東遷。這樣,山西移民幾乎遍布山東各地。「問我祖先在何
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首歌謠,一直在山東二十幾代人中流傳。山西風俗影響山
東居民的痕跡依然存在,如寒食節不火食,相傳是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介子推,
寒食節民間所制面燕也稱作「子推燕」。魯西北數縣居民,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隸(
今河北省)棗強縣移民而來,他們當中也有歌謠流行:「要問老家在哪邊?直隸省
的棗強縣。」他們居住的地方,年畫、泥玩具等民間藝術品,至今與棗強風格相近。
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東的,多集中在萊州,因此萊州風俗多有與其東鄰不相同的地
方。黃河口附近的利津縣和墾利縣,在近現代經歷過幾次官方安排的和民間自發的
移民,在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匯的各種現象。墾利本為利津析地設
置,其土地幾乎全部為黃河在近百年攜來泥沙淤積而成,利津的墾荒者稱這里為「
大窪」,墾荒之後稱為「墾利窪」,地方在今墾利縣城左右,風俗與利津相同;縣
城東北一帶,墾荒者多來自壽光與廣饒,而以壽光為多,風俗近似壽光;近黃河口
處,1935年由官方安排從東平、梁山、平陰、陽谷等地遷來水災後的災民,他們基
本保存著魯西南的風俗。60年代開發勝利油田,數萬工人攜家帶口來到黃河口,在
原來的東營村建起東營市,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陝西籍、東北籍的工人最為集中,
於是,東營又成了四川、陝西、東北風俗與當地風俗並存的地方。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碼頭城鎮,如山東地段內的德州、臨
清、東昌(今聊城)、張秋、大安山、濟寧、南陽、台兒庄等,受南北漕運影響,風
俗與山東其他地方多有不同。這些城鎮中大多有一個竹竿巷,集中了江南才常見的
竹編店鋪;街面上開設茶館,其鋪面格局、賣茶、飲茶風俗與江南茶館大致相同。
濟寧的玉堂醬園由蘇州沿運河遷入,其產品至今保持著江南風味,並且仍用「姑蘇
老店」的招牌。臨清的哈達織造,因喇嘛沿運河進京而興旺。江南以馬桶陪嫁的習
俗,在東昌沿運河的部分村莊流行。
外出謀職帶來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當數歷史上的山東人下關東。山東人
下關東大致有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攜家移住東北農村和林區,帶有逃荒性質,俗
謂「被逼無奈下關東」;一種是家在山東,但大半生在東北做生意,俗稱「住地場」
。他們將山東的風俗帶去東北,又將東北的習俗攜回山東。長期的交流,使兩地的
民俗文化有了許多相似的方面,特別是一些內容相同的民間故事,如禿尾巴老李的
故事和人參的故事等,在山東與東北同樣廣泛流傳。山東風俗受東北影響以膠東最
為突出。長白山滿族故鄉有過年以豆面蒸燈的風俗,其中有一種倉囤形的燈,俗稱
為「月」,蒸燈時看「月」中水氣卜來年各月份水旱。這一風俗在長白山區幾近失
傳,但在榮成、文登民間卻繼承下來。
山東的民俗學研究起步較早,成績可觀。「五四」時期,北京大學創辦《歌謠》
,向全國徵稿,當時山東即有人起而響應,搜集數十首山東民謠,在《歌謠》發表。
30年代又有人搜集整理出版了《山東民間兒童游戲》等書。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期
間,革命根據地軍民利用各種民間文藝形式,創造了許多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用以鼓舞軍民的革命熱情,一時成為風氣
❷ 想知道: 淄博市 淄川區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基地 在哪
淄川區:1是太河 2是冶頭 (商家)現在的文昌胡區
❸ 西安中小學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在哪
每個區的都不一樣,碑林在藍天,新城在華陰,高新在長安,看你是哪個區了
❹ 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遇到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其對策 【摘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亮點,也是難點。 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綜合實踐 活動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了不少問題。 課程認識問題、 如: 課程資源問題、 教學設計問題、課程管理與評價問題等。正視這些問題並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辦 法,是推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和進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問題;原因;對策 1.寫作的目的 寫作的目的 基礎教育課程強調培養目標應該體現時代要求。 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 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 礎技能和方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與實施, 正是在小學探索一條既 符合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培養目標,又符合小學生心理年齡、認知特點 發展規律的新探索。 至 2003 年底,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已在全國的大部分地區推行,作為 這次課程改革重要內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在全國大部分中小學開始實施。 而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卻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關鍵, 它不只是既定課程 計劃、教學方案的落實過程,而是該課程的開發、設計、實施、評價的整體過程, 從而是一個探究、發現、創新過程。但是,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仍是一門新興 課程,其發展實施尚處於起步階段。從目前實施的總體情況看,學校實施綜合實 踐活動課程的意思仍在不斷增強, 有的學校已經有意識地進行了教師的學習與培 訓,有的學校建立了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還有的學校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 了總結評價。總而言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正 視目前的現實情況,形式也不容樂觀,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嚴肅。而發現和 解決這些問題將成為促進綜合實踐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 也將成為其發展的必然 要求。因此,對綜合實踐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和解決對策進行總 結歸納,將有助於更快更有效地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問題。 2.相關概念與剖析 相關概念與剖析 所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的學 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 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3]。其學習領域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 和社會需要及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以有效地培養和 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 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活動課程的一種特殊發展形態, 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 課程改革中備受關注,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開發的決定》規定中小學設 置綜合實踐活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更加明確地將綜合實踐 活動規定為小學到高中的必修課程,由國家統一制定課程指導綱要,地方教育管 理部門根據地區差異加以指導, 學校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 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 體現了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特徵和功能。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最能體現學 校、地方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對於習慣根據教材、大綱和傳 統教學方法來實施課程教育的地方、學校和教師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領域,一 門全新的課程,一門沒有教材、沒有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課程,一門使地方、 學校和教師對其實施確感為難的課程。 3.1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其原因的研究現狀 3.1.1 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是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的一種嘗試。 國外較 早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的國家有美、英、法及日本等國。20 世紀 90 年代以 來, 我國在總結中小學課外活動經驗及吸取 「活動課程」 理論合理因素的基礎上,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初中課程計劃》中規定:開設班 團隊活動、晨會(夕會) 、科技文體活動、體育鍛煉、校傳統活動和社會實踐活 動六類活動課。 2001 年 6 月教育部印發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 (試行) 》 中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作為必修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 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 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 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 工,形成初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3.2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的現狀 3.2.1 課程及課時安排不符合國家規定 陳秋紅、沈旎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 中談到: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師資培養研究》課題組對武漢市武昌地區綜 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中看出, 在調查的 50 所學校中, 有 10 所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數合計每周超過 5 課時,有 24 所學校每周 2~3 課時,10 所學校為 1 課時,6 所學校未寫明具體時數。個別學校在課表中未 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而是將班會、信息技術、勞動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 程。 王穎在《深圳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問題研究》一文中也有談到: 2004 年,深圳市教研室對 100 多所小學校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47.%4 的學校全部年級開設了,50.%8 的學校部分年級開設,還有 1.%7 的學校完全沒 有開設。而每周開設課時 1 節、2 節、3 節、4 節的學校比例分別為 42.%9、45%、 8.4%、29%.由此可見,半數以上的課改年級沒有開設綜合實踐課,近 9 成學校 沒有按規定開足綜合實踐課時量。 由此觀之, 課時不落實是目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普遍存在的問 題,特別是民辦學校這種現象尤其嚴重。有的學校缺乏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 的正確認識,認為既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升學影響不大,作為一門副科何必在 這方面浪費時間,甚至於連課表都不用排;不少學校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地方、 學校自行管理之名,任意分割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全部 2 課時或者 3 課時用來開設所謂的地方課程;有的學校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 缺乏「專職教師」 ,缺乏「教材」 ,缺乏明確的評價指標,開設的時機還不成熟, 乾脆把 3 課時分別劃給語文、數學和外語,或者只是要求學生在雙休日、寒暑假 期間簡要地做點調查,寫一篇調查報告應付教育管理部門的檢查。 3.2.2 學校管理制度的缺失與教師安排的不合理 陳秋紅、沈旎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 中有這樣的描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組織雖然有,在運行時職責卻不分明、 不規范,教師在實施過程中缺乏來自學校層面的相關指導,直接影響教師的積極 性和課程實施的效果。 馬笑岩在 《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的問題》 一文中也這樣寫道: 制度的有效建設和執行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是一門新課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學校沒有及時建立綜合實踐 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及措施,不能通過制度措施的保障,促進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的建設和發展。 張建芳在《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中寫道: 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任務集中在少數幾名教師身上, 導致課程知道教師專職 化和具體知道寬泛化。 潘東良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誤區與對策》一文中也有這樣的描述:把 綜合實踐活動課任教師等同於班主任或專職教師。現在不少小學管理者、教師認 為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是班主任或某一專業教師的任務。理由是,班主任熟悉班級 的管理,專業教師有較精深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專業背景作支撐,這兩類教師 知道活動的效果比一般教師要好得多。 由上觀之, 許多學校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專門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研 員和專職負責的領導及老師。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由學校原來的班主任 或其他教師來兼任, 由於每個教師都有自己承擔的學科課程的教學工作或其他任 務,因而課程計劃、主題選擇、學生活動過程、檔案管理、成果展示等工作無人 全程指導和跟蹤服務管理。 3.2.3 教師指導不當 王松在《亟待改變的幾種現象—淺議農村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一文中描 述到一種現象:有些老師以前自己以教學主宰者自居慣了卻渾然不覺,依賴講授 法多了而秉性難移。課程實驗剛開始,還是不知不覺地老用講授法,介紹什麼是 「綜合實踐活動」 ,有什麼意義和作用,告訴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可以分為哪 幾步,每步需要完成哪些任務……一問一答,循規蹈矩。結果兩節課下來,學生 就興味索然了。也有的教師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忽視了教師 的指導作用。具體表現為:教師隨便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小組長負責活動, 只到活動結束時,教師才與學生一起分享活動「成果」 。 姜翠君在《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的幾點思考》一文中也有相 似的描述,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一包到底的現象十分嚴重。這其中教師成 了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角,學生成了配角,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相反,有 的教師放任學生的自由,完全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總而言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的角色進行根本性變革,由傳統的 主導者、 支配者轉變為引導者、 組織者、 協同者。 教師不能象教學科課程一樣 「教」 綜合實踐活動課,而要起到有效指導作用。就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而言,教師的指 導作用表現在:能創設小學生發現問題的情境,指導小學生確定探究的方向,幫 助小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指導小學生獲得合作的技能等。 3.2.4 本土化課程開發沒有受到重視 王穎在《深圳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問題研究》一文中寫道:傳統 的教育習慣,使教師始終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全部內容,老 師沒必要開發課程資源,自然缺乏必要的課程開發意識和能力。直到現在,綜合 實踐活動課程在深圳實施已經三年多了, 經常還有老師抱怨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好 上,沒有教材、教參,沒有課程標准。相當部分的教師不知道什麼叫課程資源, 什麼樣的素材能夠成為課程資源,更談不上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即便是有些教 師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學校也不一定有幫助他們開發課程資源的條件。 這種只面向少數學生和過於重視成果、 忽視對過程中的豐富教育資源 的開發導致了課程實施的精英化和表面化,這並不能使學生得到真正的成長。 3.3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實施的解決方案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實施的解決方案 落實課程設置要求, 3.3.1 落實課程設置要求,確保教學到位 第一,要把綜合實踐活動課放在和其他課程一樣的高度,要求集體備課,注重 專題研究,嚴格教學檢查。第二,要保證足夠的課時,開齊課程,更新教學理念, 打造高效課堂, 要保證學生社會實踐課每學期不少於兩周。 第三, 組織編寫教材, 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常態化。 第四, 建立學生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建立學生和教師個人資料資料庫,完善學生個人成長檔案,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 和綜合素質評價的網上操作系統。第五,在課堂教學上,首先要保障課程開齊開 足,不能停開或少開,按要求配齊教師、課表、教材,其次要重視教學方式的改 進和觀念的創新,以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教 學目標。 3.3.2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素教師專業素質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素教師專業素 第一,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師資力量跟得上。在師資配置上,要優先安置綜 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師,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重點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骨幹力量, 這是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礎條件;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靈活多樣的教學方 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在課程管理上,在教師考核方案上增加了對綜合實踐 活動實施的考核,促進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方面的探索實踐的積極性和規范性。 另外,組織開展多種方式的教師培訓和學習交流活動。培訓和交流的方式有外出 學習和校內開展講座和座談會等等, 以促進教師在心理上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 的重視,以及對開展活動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 3.3.3 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主體是小學生,因此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積極 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使小學生通過參與各項活動,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同時 也強化了教師和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創造有利於活動開展的校園氛圍。 3.3.4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注重實效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盲目上馬, 各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有目 標、有特色、有步驟的展開,制定的目標不能不切實際,開展的方法不能過於僵 化, 實施的步驟要平穩有序。 比如在確立活動的目標上, 學校要做到 「一次規劃, 分期進行,循序漸進」 ;每學期開學,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作為開展 活動課程的指導方針,針對學科的特點靈活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針對農村小學 教學基礎資源相對落後的現狀,要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學校軟、 硬體建設;要重視人員培訓、課程設置、學生評價、設備配備、教學研究、樣本 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力求社會實踐活動課的開展起步扎實、 過程落實、 效果厚實。
❺ 中小學科普基地實踐活動方案怎麼寫 急急急。。。。。。。
基地,無法為當地大中專院校提供課外實習基地和小學環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導游素質較低,所以生態園很難發 體現觀光農業生態園的旅遊科普功能,進一步營造旅遊產品的精品形象。 8 生態園整體規劃方案 8.8 生態園
❻ 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何意義
社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學校和課堂,生活是另一種重要的課程和教材,實踐內是另一種重要的的學習方容式和途徑.
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就是無字之書對於我們的成長和發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參加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參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既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煉我們的實踐能力,又可以加深我們對社會的了解,培養我們的社會責任感.
❼ 小學語文 實踐活動方案可以以什麼為主題『
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後寫下你的感受
❽ 教育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什麼
9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作了明確規定: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❾ 一年級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
一年級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參觀歷史博物館,烈士陵園,科技園,可以做小手工,比如畫自己的家,折紙等等。
1、歷史博物館,指提供歷史、動態、文物藏品、文物照片和專業書籍介紹的博物館。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並加以介紹為宗旨。
2、革命烈士陵園是烈士陵園的一種,為了紀念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及為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烈士們而修建的紀念性陵園。
3、科技園,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區。科技園土地類型較為復雜,眾多區域為工業用地性質(使用權50年),也有部分區域是混合用地性質
4、折紙是一種以紙張折成各種不同形狀的藝術活動。折紙不只限於使用紙張。世界各地的折紙愛好者在堅持折疊規范的同時,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錫箔紙、餐巾紙、醋酸薄片等。
5、繪畫,是指用筆、板刷、刀、墨、顏料等工具材料,在紙、紡織物、木板、牆壁等平面(二度空間)上塑造形象的藝術形式。
(9)中小學課外實踐活動擴展閱讀:
社會實踐活動是現在的小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門功課,它可以有效地補充課內的不足,讓他們充分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並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興趣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孩子們有了興趣,才會願意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尤其在初次接觸實踐活動的低年級階段,如何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主題,是順利開展活動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