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題的論文,1000到1200字。
校園文化建設管理論文 把握校園文化特徵 踐行科學發展觀今天,一個學校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上,更體現在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是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創造生成的,不僅彰顯著一個學校發展的理念,更彰顯著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園文化特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校園文化的重要性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1、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通過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進而提升人的素質、協調人際關系、激發創造潛能,這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在要求。當今世界,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國力的增強取決於經濟實力,也取決於文化實力,文化實力既包括知識、技術、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審美觀在內的精神力量,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文化的有力支撐。因此,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同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文化建設,才能實現興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目標。而肩負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任,則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學校則是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宣傳和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 校園文化彰顯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與發展特色。 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地方,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園建築、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質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為第一要義,因此,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與發展特色,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品牌。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們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訓,清華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北師大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等等,校訓恰恰反映了這些名校的發展的歷史淵源,獨特的理念以及發展的特色。因此,校園文化以其獨特魅力貫穿於一個學校的發展始終,它體現了一個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和品味格調,特別是提高全體師生的凝聚力,營造優良的校風學風,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優秀人才,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3、校園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校園文化的核心也是人與環境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傳承,並以此為基礎,推動學校的發展。所以,科學發展觀必然是我們今天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面對今天社會信息化、網路化的時代,校園文化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長期的群體共生環境下,師生員工對價值觀、學校榮譽、理想信念、工作學習方式、行為規范等,都會有逐步的趨同或認可,並由個人的精神情感融為共有的精神靈魂,自覺不自覺地為維護這些精神財富努力。這種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精神靈魂,也成為了凝聚集體的紐帶。優秀的校園文化必然是師生員工對集體產生了歸屬感、自豪感、依賴感、幸福感,使人們往往更加團結、對集體更加關心更加愛護。第二、約束導向作用:多年傳承的文化傳統,集體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力量,影響或者約束這個集體內的成員。比如校風、學風、規章制度,都讓學校的每個成員思考,我們該如何做事、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優秀的校園文化,推動學校的良性發展,引導師生員工的進步方向。第三、激勵作用: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無疑能促進人的創造力、產生工作學習動力、調動師生員工積極性,對師生員工的心理心態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於教職工來說,良好文化環境的吸引力往往超過了經濟因素對教職工的作用,有事業心有抱負的教職工更願在良好的環境里做出成就。同樣青年學子也更願意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 第四、社會影響:校園文化對學校周邊地區、學校所在地區和與學校有聯系的社會群體和個人,都有一定輻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會里,校園的文化也成了社會景觀。諸如北大、清華、人大等就成了人們的旅遊勝地。總之,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來引領,注重全體師生的發展,形成一所學校發展的獨特風景線。二、校園文化的特性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徵,又有教育特徵,它是一個學校長期傳承下來的思想觀念、學術精神、價值觀、思維習慣、人文傳統、制度建設等精神素質和校園各項物質建設素質的總和。所以學校的教風、學風、科學風氣、生活和工作環境,無不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體現。校園文化大致包含兩部分,一是物質文化,一是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承載著非物質文化的內涵,是非物質文化的載體,非物質文化通過物質文化表現出來。非物質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過校園環境、學校的規章制度、師生的日常言行舉止、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體現出來。校園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識性。校園文化包含並具有傳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種各類知識功能。學校是人類知識的傳播場所,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首先要考慮其知識性特徵,選擇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和成長的人類知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材料。2、藝術性。校園文化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就是說要通過塑造物化的形象,來展現校園文化的內容,比如通過建築物的形狀、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圖片,雕塑景觀,園林設計等等,用一些形象具體的物體作為文化符號,賦予其文化意義。3、觀賞性。蘊含有一定校園文化意義的藝術形象,要有觀賞價值,體現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遠,又要能引起觀者展開聯想和想像的翅膀,從而達到睹物知意,觸景生情的效果。4、獨有性。校園文化建設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襲,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所學校有自己的歷史傳統、辦學背景條件、師資結構狀況、生源素質情況,就決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園文化內容。所以每一所學校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確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內容和形式,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學校成為眾多學校中的"這一個",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於世界的價值。5、系統性。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孤立單一存在的,一鱗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個體系和序列。在進行校園文化知識選擇時,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塊某一類知識系統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現出來,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內容,但不要搞得支離破碎,不成系統,讓師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積淀性。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臨時張貼幾張標語,懸掛幾個條幅,粉刷一下牆壁,栽種幾棵樹木,編寫幾句口號,打掃一下衛生,學生表演一次節目來體現的。是通過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一點一滴的細節磨練,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有意識的總結提煉升華,又加以反復的實踐,最後形成一種穩定的習慣、風格、個性、特徵,全體師生一致認同的規則規范、傳統價值觀、獨有的精神風貌和理想追求以及辦學思想。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沉澱過程。7、滲透性。校園文化對師生的影響和教育作用是無形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師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師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節課堂,在每一次活動中都在進行著文化的傳遞傳承,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形式建設著校園文化,滲透著校園文化,接受著校園文化的熏染,滲透進自己的靈魂,並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校園文化,象和熙的春風一樣,漂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8、傳承性。一個學校的發展歷史就是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發展史,社會和時代不斷發展變化,學校內部各種元素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校園文化必然要隨著發展變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是歷史規律。所以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內容和形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校園文化建設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充滿旺盛的生命力。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似乎有一種遺傳因子。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後,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當然會有所損益。然而其精神實質卻是永續的,永生的。9、豐富性。校園文化包含有豐富的的內容並呈現出多樣的形式,隱性顯性,有形無形;動態靜態;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學藝術,人類社會一切有益的知識,先進的技能,輝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國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斷代的通史的,集體的個體的,等等,只要能夠契合本校的實際,都可以為我所用,融為一體,發揚光大,繼承發展。10、實踐性。校園文化重在建設,建設就是實踐,建設就是要讓全體師生都參與進來,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師生親自動手,學習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運用文化,在體驗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運用文化中創新文化,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落到實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學校發展中原動力作用。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即教師的教師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園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們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要充分把握其特徵,真正發揮其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彰顯校園文化特性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彰顯著校園文化的特性,從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到現代文明的網路文化的傳播,從校園內涵文化的建設到校園外顯文化的營造,從靜態文化的加強到動態文化的生成,校園文化林林總總,五彩繽紛,形成各個學校獨特的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縱觀諸多學校的發展,校園文化的建設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 教師專業發展文化教師專業成長是每個學校都要面臨的首要問題,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諸如採取制定教師個人發展計劃書、開展校本課題研究、堅持撰寫教學反思和進行集體備課等各種措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發掘骨幹教師的潛力,注重優秀教師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這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又彰顯了校園文化的實踐性。(二)班級特色文化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活動的基本場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學生磨煉本領、學會生存、創造人生的「驛站」,進行知識信息交流、體驗快樂與憂愁、釀造希望與收獲的「生活舞台」。班級建設的成效如何,從結果上看,會直接關繫到學校教育影響的成效,關繫到學生的個性化與社會化的廣度與深度。因此,人們都非常重視班級及其建設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就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一方面,我們為可以借鑒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學、東廬中學、洋思中學等全國名校經驗,另一方面,又派專人到全國各地名校參觀學習,與兄弟學校相互交流,在校內進行集體研討,制定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諸如,要求每個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門口懸掛班級名片,還要求各班定期根據各項活動進展情況認真布置教室,讓文化溢滿教室,環境無聲育人。另外,每個班還專門配備了解說員,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橋梁。這體現了校園文化的獨有性和藝術性。(三)課堂教改文化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新課程改革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中教師教與學生學構成的雙邊活動。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課堂教改煥發出勃勃生機,一方面走出校門參觀學習先進教改經驗,另一方面結合校情,全員參與探究教改出路,各種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板塊式教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等等,課堂教改文化體現了校園文化的知識性和系統性。(四)管理文化《逆領導思考》一書的作者羅伯特·凱利說:"說到追隨與領導,大多數組織的成功,管理者的貢獻平均不超過兩成,任何組織和企業的成功,都是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因此,學校的管理要堅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圍繞「為了每一位師生的尊嚴,為了每一位師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師生的幸福」的辦學理念,積極為教職工謀福利,始終把師生冷暖掛在心頭,充分發揮師生、家長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我為學校科學發展建言獻策」活動,堅持科學發展,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學校的管理要改變管理模式,打造運行平台,建立校級—→處級—→年級的層級網路化管理體系,使得各科室樹立服務意識、反思意識、模板意識等「六種意識」,使各科室真正發揮了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職能,各個年級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個團結的學校團隊 。學校的管理文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也體現了校園文化的積淀性和傳承性。上述種種校園特色文化,處處彰顯校園文化的十大特性,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既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校園氣氛,創建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又開拓師生的視野,詮釋學校發展的理念和特色,踐行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