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Ⅱ 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一、社會(職業特徵)因素 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造成教師心理矛盾的加劇。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對教師的各個方面要求不斷提高。就學歷而言,國家明文規定到2010年小學教師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師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可是,現在小學教師中有相當比例的是中專學歷和部分專科學歷,中學教師專科學歷占的比例較大。此外,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還對教師提出新的考核要求,如:計算機考試、普遍話測試等,教師要想提高學歷層次、要「過關」,就必須在繁重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學習,一方面要搞好學校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搞好業務進修,心理壓力自然會增加。 教師的社會地位、待遇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被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教師地位、待遇穩步的提高。但是在橫向比較中,教師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地位遠不如其它相關行業,這難免造成教師的失落感、自卑感,同時由於教師長期在固定的環境中工作、在職務上升遷難、外出考察學習機會少等職業特點,都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心態的平衡性。 各項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師難以承受。如住房改革、醫療制度改革。這兩項改革是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必然,但是就中老年教師而言,年輕時工資普遍不高,很少積蓄,現在子女已經長大,需要房子,自己年老多病需要治療,僅靠微薄的積蓄顯然是不夠的,這樣極易產生焦慮、壓抑等心理反應。 社會風氣不正,造成教師心理失衡。教師的職業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以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他們時刻以人的楷模去影響學生。可是,面對社會現實他們看到的卻是,公事私辦、公款吃喝、化公為私、貪污腐敗。教師的道德、責任與社會現實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教師心理極大的不平衡。 錯誤的教師觀——社會對教師形象「神化」不把教師當「人」看,政府、社會往往認可宣傳的都是教師模範的一方面,從而人們總是要求教師是榜樣,他們無法接受教師的一些「凡人」的表現,這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角色沖突。 二、家庭因素 子女的學習、就業。由於教師工作繁忙且工作的時間不固定,每天用在學生身上的時間最多,而用在自己子女身上的時間相對減少了,以至於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使得有的教師在孩子的問題上產生負疚感,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此外,由於社會對教師角色要求極高,甚至把這種要求轉嫁到教師子女的身上,總是要求教師子女是最優秀的,不允許教師子女有任何錯誤。這都使得教師在教育子女上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由於教師工作是三尺講台,所以他們的社交面狹窄,在子女工作安排問題上是找人無人,送禮無門,愁悶痛苦可想而知。 家務負擔沉重。在目前的中小學教師中,女教師居多,他們既要把學校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又要把家務搞得井井有條,這無形中加大了他們的勞動強度,也加大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即使是男教師,也覺得家庭負擔沉重。 家庭成員的相互理解。在教師隊伍中,很大一部分的配偶不是教師。他們有的對教師工作十分理解,對配偶的工作特別支持,自己承擔家務,減輕配偶負擔,使他們能用充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學工作。但還有一部分人不理解教師工作,對配偶早出晚歸有意見,不支持配偶工作。個別的家庭因此而產生矛盾,夫妻不和,有的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教師的戀愛、婚姻。有的教師因為自己的工作穩定,收入有保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所以在選擇伴侶上條件較高,造成遲遲不能結婚。有的婚後對配偶不滿意,百般挑剔,矛盾重重,特別是配偶下崗,更易導致婚姻破裂。另外由於人們婚姻觀念的變化及社會丑惡現象的影響,婚外戀無疑也會增加有些教師的心理負擔。 三、個體原因 性格因素。性格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的或易感的性格因素,如過敏、脆弱等內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沖擊之下,易出現心理障礙;而穩定堅強與外向的性格,在同樣有害致病因素沖擊之下,能表現比較高的耐受能力,可以不出現精神障礙。 軀體素質。軀體素質包括體形大小、體力強弱、營養狀況、健康水平、疾病抵抗力,損傷恢復和代償能力,對體力、精力的消耗的耐受性等,它與機體的代謝類型、內分泌系統功能、免疫系統功能等及遺傳素質有關,也與後天的生活經歷有關。以往生活中的外界的有害因素,包括感染、中毒、外傷等以及困難處境,根據具體條件可以削弱(或增強)某一方面的軀體素質,形成特殊的易感性(或耐受性),也可全面削弱(或增強)軀體素質。 機體的功能狀態。機體的功能狀態指疾病發生時機體所處的生理與心理狀態。它本身不是發病的原因,但是不良的功能狀態可能誘發疾病。例如,飢餓、過度疲勞、體力衰竭、睡眠缺乏、精神持續緊張,或酗酒、葯物依賴所削弱的功能狀態,均極易誘發心理異常。青春期內分泌系統、心理生理功能明顯改變的生理狀態,更年期性功能減退,植物性神經功能明顯削弱的功能狀態,都成為某些潛在的心理異常開始顯現的時機,成為心理異常的誘發因素。 自身修養方面。指的是否缺乏應有的心理衛生知識;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是否缺乏調節心理障礙的技術與方法;能否很好地適應社會變革及工作、生活、學習環境的變化等。 教育教學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盡快轉變,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盡快提高。可是由於許多教師畢業後疲於教學工作,沒有重視進修學習,所以在新的要求、新的形勢下就顯得能力不足,力不從心。如果繼續學習,在時間、精力方面覺得十分緊張,這樣產生煩躁、焦慮的情緒就不足為怪了。 四、學校因素 有的學校把教學列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對教師具體生活困難重視不夠。現在的中小學推行素質教育,領導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對教師的具體生活困難普遍不重視,教師有困難只好自己默默承受。 學校個別領導對教師工作的評價處理有失公平。在與教師利益密切相關的工作中,個別領導不是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去評價和處理,而是看關系、分遠近,有時公事私辦、小事大辦或大事小辦。致使教師對職稱評聘、晉升工資、學習進修、評選先進等方面意見紛紛。 有的學校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挫傷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領導在工作中,為了贏得上級管理部門的表揚,有時不顧教師的反對,大搞形式主義。這樣既沖擊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又浪費了教師與學生的寶貴時間與體力精力。教師對形勢主義深惡痛絕,但又無能為力。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個別教師(或領導)因搞形式主義或做表面文章而受到表揚、提拔或重用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哪些真抓實乾的教師積極性。 班級競爭。升學率「指揮棒」的影響還沒有消除,新的「指揮棒」又開始困擾教師,如,安全責任、保姆式管理、班級綜全評比等,加上家長推波助瀾,經常呈現一片「喊殺聲」,教師為了分數、班級名次,各班之間爭個你死我活,教師的沉重壓力可想而知。 學校環境與設備。由於受近年來地方經濟蕭條的影響及農村稅收的減少等原因。教育的基礎設施經常捉襟見肘,無法提高教學的空間水平,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又能有多高的士氣? 領導的風格。由於舊的哪種論資排輩觀念還影響著學校,許多學校領導觀念陳舊,不願接受新事物,在管理上更多的是採用「人治」的方法;在思想上總把學校工作視為自己意願,所以在工作中領導與教師的關系總不融洽,一般教師參與學校工作的熱情不高,在許多問題上教師有意見卻不敢言語,只好以消極的工作態度來回應,以致校園內的氣氛沉悶。 學校風氣。受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下,學校內部也易形成的利益小團體,彼此為自己的福利相持不下,告狀、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明爭暗鬥,嚴重損毀教師清高的形象。 教師的心理健康工作沒有受到重視。主要表現有三點:第一,有些學校領導缺乏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義與作用的認識。第二,學校缺乏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與措施。第三,學校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經常化、制度化、標准化的工作來抓。 五、學生與家長方面的原因 由於在校生獨生子女占絕對多數,所以獨生子女的特點表現明顯:自我中心、任性而為,「對物不珍惜、對人不感激、對事不盡力、對己不剋制」。現在的學生難教難管,已成為教師的普遍共識。 素質教育與「減負」要求教師的教學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廣度,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但又不能增加學生負擔,這一對矛盾教師很難解決。 有許多學校(尤其是農村)班級人數眾多,水平參差不齊,要進行正規化教學,要開展新課程改革確實有實際困難,教師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過一天算一天。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迫切,可是由於教育子女的知識欠缺,可能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不高,有的還養成許多不良習慣。於是家長們把孩子發展的希望全都寄託在教師身上,表現為對學校工作的過於關心,有的把孩子的學習好壞、品德的優劣歸咎於班主任教師,這樣勢必對班主任造成心理壓力。 發布時間:2008-2-15 15:15:53] 來源: 作者:陳啟興
Ⅲ 如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21世紀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素質方面的弱點,進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科學研究表明,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等個性心理品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我國當代青少年具有眾多的優良個性品質,同時也確實存在一部分學生心理素質不高的問題,個別人的心理問題還比較嚴重。隨著我國中小學階段獨生子女群體的日益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成為一個需要普遍重視的問題。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咨詢和輔導。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除了運用相關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輔導,同時要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心理教育的溝通渠道,形成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
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並委託部分地區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全面研究和實驗。
當前,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培訓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教師隊伍。將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意見,指導師資培訓工作。二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核心是轉變全體教師的教育觀念,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教育部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綱要,規范基本的教育內容。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各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條件不成熟,不要急於開展,避免一哄而起的形式主義;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區和學校,要避免片面性和醫學化傾向,對於測量工具的使用採取謹慎的態度。
在中小學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靠幾位心理輔導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心理健康。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學習壓力、家庭環境、社會影響和教師的教育方法。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家長,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教師。
現代生活的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升學的激烈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教師的職業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學校要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導教師運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學生為基礎,以創設和諧氣氛與良好關系為前提,教師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最有說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問題是缺乏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多數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不能自覺地運用心理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甚至一些教師管理方法不當,導致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對此,專家建議,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這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指出,當前,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緊缺是一大問題,盡管一些中小學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因為缺少教師,工作難以開展。從事心理健康的教師大多數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團隊幹部兼任,有的是班主任中抽調的,這項工作的嚴肅性、科學性被忽視了。目前,我國應用心理學的基礎是很薄弱的,人才匱乏,心理健康教育正處在初始階段,不僅要有熱情,而且要有科學精神。
加強師資培訓,改進培訓的內容與方式
專家建議,在制定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時,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應當加強師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比重,課程要更加貼近中小學實際,增加實踐操作的內容,大學心理學專業應當增加應用心理學的內容。鼓勵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採取專業教育與系統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努力解決專職心理教師缺乏的問題。
我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所應採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教育任務既定的情況下,選擇什麼樣的方法,直接關繫到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選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觀隨意濫施亂用,而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方法的運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相一致,要根據具體的教育任務和客觀的條件合理地選用。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師根據各科教學的特點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勵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學生心理安全的基礎。
資料表明: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與學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a.熱愛學生。這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靈魂。b.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師生關繫心理相容的基礎。c.尊重學生。這是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支柱。
二、挖掘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環境。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於抓住機遇。可以:
a.運用與創造情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b.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c.運用幽默化解學生的心理困境。
三、重視教學情況反饋,運用不同形式進行心理疏導。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經過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導,而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自然有助於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1、給孩子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懂得: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追求,因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們前進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如自我氣質的了解與完善,活潑開朗性格的塑造,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3、及時進行青春期性知識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識的掌握,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與交往,自尊與互尊教育等。
4、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通過孩子交往准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輔導與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和技巧等。
5、積極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做情感的主人,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調節與控制,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樹立自信心,對不良品德的預防與矯正等。
6、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注意力、記憶力、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關復習與遺忘規律的掌握,以及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等。使孩子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認識學習的價值,形成合適的動機水平,保持刻苦學習。
Ⅳ 怎樣考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證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學科。
考取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需要滿足其報考條件:
(一)學歷要求
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職教師資格:大學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
中職實習指導:大學專科畢業及以上學歷,同時還應具備相當於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二)專業限制
不限制專業,建議考生根據自己所學學科報考相關教師資格證,以便於以後報考招教。
(三)年齡限制
沒有年齡限制。在校大學生本科大三、大四可以報考,專科在校大學生大二、大三可以報考。
(四)地域限制
本省戶籍或人事關系在河南省。在河南省內讀書的大學生可以報考。
(五)普通話
二級乙等。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3個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筆試各科成績合格者,方可報名參加面試。
面試採取結構化面試、情境模擬等方式,通過備課(或活動設計)、試講(或演示)、答辯(或陳述)等環節進行。遵循《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標准(試行)》和《考試大綱(試行)》(面試部分),主要考核申請人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儀表儀態、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學基本素養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
Ⅳ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級教師資格證有什麼作用
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生活。積極的指導意義。
《中小學心理教師培訓課程》系列的出版,是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和教育成果的展示,她將對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運行和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對推動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深入和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5)關注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擴展閱讀:
培訓的對象為我省申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崗合格證書的專兼職教師。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原則上中學須具備心理學及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小學具備心理學及相關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
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中學須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小學須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非心理學專業及相關專業本、專科畢業在中小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五年以上且考核為優秀的,可以申請獲得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資格。
除該培訓項目外,我省還將在「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培訓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分層次、分類別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和教研員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
Ⅵ 中小學心理健康老師需要掌握哪些必要的基礎技能呢
作為心理健康老師掌握相關的團體心理輔導技能是必須的,同時還要了解各個流派的治療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多關注心理劇方面的內容,因為有時候舉行大型的心理活動一般都會有心理劇作為節目。
心理健康課的主要內容,該怎麼上
京師博仁:蘭祁蓉 心理健康課教師指導手冊
心理健康課程的內容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是自我、人際、社會、素質等方面,但在這些方面之外各個年齡都有不同特點和問題,但在這里不一一列舉,只探討適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和側重點。
首先應該幫助中小學生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有三方面,1.主要通過自尊、自我的形成感,增強自我價值來實現:2.能夠客觀的認識、評價自我,同時能正確看待別人的評價:3.發現自身的特點可以接納認可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樹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則有兩方面要培養:1.樹立個人信念與價值觀,體會生命的意義。2.增加自我的肯定與成功經驗,學會歸因及改變負面認知,增強自信心。當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並對所犯錯誤有個正確的認識,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客觀認識到現實的各種不利因素。
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與心理的發展,要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促進認知能力。因為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階段學生都會有一個成人意識的發展以及邏輯思維的過度。經歷這一變化的中小學生都會有一個心理上的成人感,就是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像以前那麼渺小幼稚了。這個時候要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思考或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在思維上:小學會步入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初中則會步入形式運算邏輯思維階段,高中則會進入辯證邏輯思維階段,所以要針對不同學齡段進行思維邏輯的訓練與教育。
而在整個中小學學習過程中有個重要的因素是貫穿始終都要進行培養的便是人際關系與團隊競爭關系,在人際方面的能力培養上不得不提的便是要增加中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技巧以及溝通能力。健康的人際關系要擁有正向的連接關系、堅定清晰的規范、關懷支持的環境、積極合理的期望、有意義的參與機會。要建立教師與學生及學生們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提升學生對自我性格的認識及探討性格對人際關系的影響。老師要教導學生分辨益友和損友,以及拒絕誘惑的方法,鼓勵學生選擇益友,建立健康的關系。在人際關系技巧方麵包括溝通、自我肯定、拒絕及抗拒、解決沖突及人際協商的運用。要認識不同性質的批評及其效用,鼓勵學生應作善意及具建設性的批評,還要認識不同的道歉方法,鼓勵學生養成道歉的習慣。在團隊競爭與合作方面要幫助學生了解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在合作中促進成長,還要幫助學生體會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心理素質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優秀品質以及積極正面行為,和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在長大以後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培養優秀潛能方面要側重幾個方面:正面行為、樂觀心態、道德效能、目標抉擇、情緒控制、表達能力。
在情緒方面既要做到對自己情緒的把握還要做到對情緒表達的控制,具體要做到認識自己及他人感受的技巧、表達感受的技巧、控制情緒反應或沖動的技巧(延後享樂及容忍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情緒的策略。而在目標和抉擇能力方面要掌握訂立目標、規劃、並選擇方案的方法,培養樹立目標的意識,掌握設定目標的原則。了解目標的重要性,掌握制定計劃的方法。在道德效能方面要培養分辨是非的能力,尊重規則、標准及社會公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在長大之後不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很多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未意識到自己違法之後的嚴重性以及所承擔後果的,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而非僵硬的思想品德叨嘮。
培養正面的行為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長大之後才能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生了解和認識什麼是正面行為(親社會行為),建立標准,並有所行動。只做到這些還不夠,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的態度,學會放鬆減壓,調整認知。
以上是中小學教育當中主要的一些方面和側重點,而根據不同的年級階段和學期學段的不同仍有不同的側重,所以心理健康課並不像其他的科目一樣,它的教學大有天地,就看心理老師是否能有所作為以及學校相關領導是否支持。
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證教師」證是什麼來的
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初級資質證明。
廣東省教育廳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資格分為「C、B、A」三級,其中,「C級教師」資格證書為「C證」。「C證」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初級資質證明,廣東省教育廳規定所有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
「B證」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兼職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A證」為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領導、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
(7)關注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擴展閱讀: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要求規定:
1、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青少年心理特點與教育、學生心理問題識別與分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心理咨詢原理、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使用等六個模塊。
2、「C證」培訓授課教師資質要求必須由取得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授課資格的心理學或心理健康教師擔任。
Ⅷ 如何加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當下不少人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少的疑惑和工作開展上的困惑,比如校長想問「該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主任想問「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工作怎樣結合?」心理健康老師想問「心理健康課怎麼上?怎麼設計教案?」而班主任想問「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已經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崗位上工作了相當一段時間也對很多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想針對整個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個分析。
當前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1.發展不均衡,地區之間、中小學之間、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家長之間。有的老師一年有三到五次的外出學習機會,而有的老師一年只有一次的學習機會,雖然教育部規定每學期必須有一次外出學習機會,但是很難落實。有的學校有著十到二十人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而有的學校只能將主管德育或者班主任工作的老師調轉心理健康崗位上或者兼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學校有將近400平6個教室用來做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以及心育工作,但有的學校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
該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如此。校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直接影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在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認識上大多數校長都能夠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部分校長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些校長認為小學生能有什麼心理問題?兩個孩子鬧別扭,一會兒就好,用不著進行什麼心理健康教育。還有校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師的事情,學校建立有心理咨詢室,學生有什麼心理問題到心理咨詢室找心理老師解決。還有的校長認為,學校的教學任務繁重,課時緊張,沒有時間再搞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校長的這些認識誤區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校長應該糾正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於學校主要工作的開展。
心理健康教育並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有的校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長遠發展來看,確實非常必要,但是,學校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教學怎麼辦?實踐證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會給學校「添麻煩」,而且還有力地助推了學校的主要工作。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這是任何校長都不容迴避的事實。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會沖擊教學工作,這是校長們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但是,我們不難看到,過重的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造成不少學生的信心危機和心理障礙。許多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從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力,教給學生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養成學生的學習方法等入手,對於有學習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為學生減輕了心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圍很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學校管理上,可以調動學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凝聚力、有效預防教師的職業倦怠,無疑可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進,和校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息息相關。因此,校長應具有更寬廣的心理學視野,更好地審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統籌學校的教育資源,真正建立學校在校長領導下,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讓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學校工作,促進學校和諧的人際關系,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工作怎樣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分管在德育工作下面的,主管德育工作的老師因為沒有心理學方面的基礎所以在接手心理健康工作之後很是頭痛,雖然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的重要但是無從開展。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德育工作的老師應該對心理健康教育有個正確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不等於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以及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聯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來替代,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
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花和學科化的傾向。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不同,心理咨詢注重的是治療,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對心靈素質的培養,對心理潛能的激發。所以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
心理健康課怎麼上?怎麼設計教案?
很多奮斗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線的心理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教育部規定除教師輔導參考用書外,不能編印學生用腳踩,更不能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教材。同時因為國內心理學發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較為落後,相關的心理健康課教案以及課件和資料素材非常缺乏。不單單是教案的缺乏,是與心理健康課相關的所有資料都很缺乏,即便有的老師能夠搜集到要用的資料也會耗費非常多的精力與時間,而且這樣搜集拼湊而成的心理健康課教案有著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成系統、沒有針對性、不符合實際情況、無法評估真正效用。
有心理學背景和基礎的都知道,根據發展心理學原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不同年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甚至每個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教育側重都是不同的。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最強,在學校老師就像他們的媽媽一樣,事無巨細,全要找老師來解決,到了中年級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降低,雖然他們跟老師仍舊親密,經常圍在老師身邊,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判斷與主張,開始不願意老師過問他們之間的事情。再比如小學5、6年級心理健康重點要讓學生了解青春期身心變化的基本常識,如果都做好這點那「親嘴門」完全不會發生。
所以成系統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老師都是從網上四處尋摸,像是撿破爛的一樣東家找一點西家找一點,有些活動是給大學生上的拿來給初中生,比如青春期這一主題,小學也有青春期異性問題,但小學主要為性別認同和異性抵觸,跟初高中的男女交往青春期完全不同,但一樣拿來用。有些人上心理健康課找一些網上的視頻隨便給學生看以為學生們大哭一場內心羞愧就能懂得感恩了,為什麼不想想會不會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呢?也有很多有專業基礎和深厚心理健康教育功底的老師在准備課程的時候也十分費力,我記得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師為了上好一門公開課把PPT前後改稿十餘次,改到凌晨一點多。但是,一個學校如此多的學生,只靠一兩個心理健康老師自己編寫教案、自己找相關的音頻、視頻素材,自己做PPT課件,究竟能把教案和課件編成什麼樣子?給學生上完之後有沒有效果?怎麼評估?
所以很多人需要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老師的工作,心理健康課並非簡簡單單的德育課和活動課或者學科課程,而是非常重要而且要全面開展的一項教育工程。當前,相關的心理設備供應機構已經針對不同的年級和學生心理問題開發編制了系統成階段的心理健康課教案工具箱,其對不同年級的不同主題配置了教案、教具、教學課件、和測評軟體。能系統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不需要進行相關教具的零散采購,也不需要大浪淘沙的尋找資料和拼湊教案,而且可以評估上課之後的效果。但知道重視的人太少,發揮不了它該有的功效。
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想做好和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要配合好心理健康老師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課程確保其固定和充足課時之外,還要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與宣傳,糾正部分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召開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主題的班會活動。
這是對我多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崗位上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亂象的針砭,只是不想再讓很多人耽誤中國的教育和下一代孩子的發展。
Ⅸ 新出來的《》關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的通知
1、初中教師資格復證考試原制有學科共13門,分別為: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等。
2、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原有學科共8門,分別為:語文、英語、社會、數學、科學、音樂、體育、美術。
3、現新增學科為
(1)中學、職校新增學科: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
(2)小學新增學科: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小學全科。
4、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科目仍舊是三門不變: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5、此次新增的是學科,而不是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