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關於中小學心理咨詢的要求是什麼
中國心理咨詢師證的考取是從哪年開始的: 2001年4月勞動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准(試行)》,並將心理咨詢師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 2002年7月,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項目正式啟動,全國統一鑒定考試每年舉辦兩次,分別是5月和11月。
『貳』 想學小學教育,國內有哪些學校比較好
國內做兒童性教育的國家機關、團隊和個人並不少,我就自己稍微了解的介紹一下,可能不太齊全。
『叄』 中國小學和初中有心理老師這一職位嗎
有的學校會有,我們學校初中部就有七年級心裡課程,高中部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
『肆』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狀況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檢視
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開展,但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有誇大學生心理問題、雜拼從教人員、過分推崇心理測驗、德育化和學科化等不良現象,必須尋求有效對策予以根本解決,以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績效。
自八十年代中期始,我國中小學相繼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工作計劃之中,並啟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縱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歷程,檢視中小學種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運作方式,不難發現,盡管它們在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不良傾向也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過分誇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
當代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身心發展處於人生的特殊時期,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影響下,極易形成許多不健康的心態。特別是初中階段,這是一個由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過渡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是身心發展的「危險期」。伴隨著其身心的快速發展、思維方式的變化、社會經驗的豐富和升學競爭壓力的增大,他們容易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滋生各種心理問題、萌發心理疾患。因此,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客觀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盡管如此,也不能因此而誇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媒體認為,中小學生34%有心理障礙;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異常[1],甚至有報導稱只有17%的中小學生心理是健康的[2],而有關中小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或逐年遞增等話語更是屢見報端。勿庸置疑,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無可厚非的,但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到了如此聳人聽聞的嚴重地步,也是值得懷疑的。目前由於人們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准把握有異,使用的檢測工具不一,加之統計取樣不當、評判者的主觀隨意性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得出了許多相互矛盾的統計結果,這不利於學術研究的科學性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甚至形成消極影響,誤導人們對中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評價。
2.雜拼心理健康教育從教人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教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素養和較出色的人際交往策略。盡管目前一些地方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教育活動,並啟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研究工作,但從總體來看,由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由非專業人員兼任,學校為滿足開課的需要,雜拼從教人員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從教者既不知曉心理學專業知識,也不懂心理輔導策略與技巧,因而難以取得應有的績效。導致此種形式化傾向的原因在於:一是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正確認識,視其為可有可無的事情,而名義上的工作開展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或點飾學校形象,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同虛設,圖有虛名;二是沒有形成一整套規范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設置、組織規劃、實施途徑和從教人員的素質等未做規范要求,同時缺乏必要的檢評制度,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失控甚至失效。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因而,那些雜拼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現象必須制止,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德育化傾向嚴重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傾向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由於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定位不當,認為學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去開展什麼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正確區分學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界限。二是在具體操作中簡單地以德育教師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來替代心理健康從教人員,把心理健康教育劃歸在德育管理機構,並在工作開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機械呆板,雷同於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盡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圍繞「育人」這一基本職能開展的,但兩者是有區別的。學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觀問題,其目標在於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行,在操作上強調道德灌輸、榜樣示範、實際鍛煉、陶冶教育和品德評價等方法的運用。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其目標在於增強中小學生調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在操作上力避簡單的機械灌輸和理論教化,強調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策略運用。當然,在學校工作中,也不能把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斷然割裂或對立起來,既不能用道德教育取代於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因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而忽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相互滲透,才能達到「育人」之目的。
4.片面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綜合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現代醫學、社會學等科學的基本原理,採用多種方法對中小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以促進中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教育活動。其實施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就心理輔導而言,有會談、角色扮演、信心訓練、行為矯正、心理溝通和心理測量等。但目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學科化、知識化的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向中小學生強行灌輸有關名詞、定義、概念,強行記憶心理學知識和原理,甚至於象其它學科知識教學一樣,機械設定知識體系、目標任務,這種用學科知識傳輸的手法來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應。它不僅不利於維護和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反而變相地加大了其學習負擔,增加其心理壓力,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有的地方還編印了供學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並要求學生購買,此舉嚴重違反了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3]。這顯然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一種不合理操作,必須予以解決。誠然,在特定條件下,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和有關教材的開發運用,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不能片面地按其它學科教育的手法去操作運行它。由於心理問題具有偶發性、多因性、隱蔽性和緩顯性等特點,絕非靠什麼知識的灌輸、原理的闡釋就能加以解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心理素質的提高,也不只是靠某門課程的開設就可簡單達成。唯有課堂教學、學科滲透和課外教育有機結合,家庭、社會、學校共鑄合力,領導、教師、家長、學生全員參與,並長期不懈地開展下去,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否則,片面強調學科化、知識化,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空乏無力。
5.過分推崇心理測驗
目前,各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常規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應該講,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有助於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一步開展。然而,在中小學生心理檔案建設中,一些學校過分推崇心理測驗,甚至違反心理測驗的道德准則,造成不良後果,主要表現在:其一,一些心理施測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熟悉測驗內容,測量程序不科學,施測現場環境混亂,影響了心理測量結果;其二,誤用、濫用心理測驗。把學生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均用測驗的手法加以定性描述,甚至使用通俗刊物上登載的游戲性測題或自編的問卷來檢測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強迫學生接受測驗;其三,未遵循心理測量的保密性原則,隨意處置測查結果,暴露學生隱私,或把學生的心理檔案作為品德評定的依據和人事檔案材料。因此,心理測驗中的種種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並可能引發一些不良的社會效應。有關部門因學生心理測驗結果處置不當而引發法律糾紛的案例已見諸媒體[4],這應引起我們的深思。事實上,任何心理健康的檢測工具均可能有其局限性,更何況中小學生的心理正處於高速發展變化之中,如果以一次測驗而給發展中的學生「定終身」,這是極不嚴肅的做法,是極端錯誤的。因而,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謹慎使用心理測驗手段,更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驗。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決不能單純以測量而下定論,否則可能會闖入心理測驗的誤區。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良傾向的對策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種種不良傾向或錯誤操作方式,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工作的成效,不利於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維護。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現代化、專業化和本土化等發展趨勢,我們必須採取有效策略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1.轉變觀念,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盡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新領域,但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或錯誤認識嚴重阻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在「應試教育」思維模式左右下,視心理健康教育為無關緊要的事情,認為只要管理好學生和抓好升學率就行了,至於學生的心理問題,那是心理學專家和醫生的事,中小學無力也難以解決,或簡單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開展或不能向縱深推進,以至於把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送至醫院就診,並動用葯物和醫療器械治療,使心理健康教育呈醫學化傾向。因此,要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此項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轉變思想,提高認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發展。
2.加強管理評估,建構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機構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應有專人負責或分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且牽涉面廣的工作,它不僅需要領導重視,且須把它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組織實施。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機構,由校長負責領導,制定一整套教育計劃,設立心理輔導中心或心理咨詢室,健全規章制度,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著力運行。為防止工作流於形式,確保質量,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應強化監督檢查,做好評估工作,運用科學方法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以促進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時限可以是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平時性的和階段性的;評估的方式可以是學校的自我評檢、校際間互評、上級主管部門檢評及學生對健康教育的評估等。通過有效管理和合理評估,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有序、高效穩定地發展。
3.健全隊伍,組建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教人員
教師是中小學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力量,組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開展的重要條件。就總體而言,每個教師都應是心理輔導員,他們都應擁有心理衛生保健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技巧,熟悉青少年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疏導策略,把握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發展軌跡,並以良好的心理特質去影響學生。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由於起步晚,各地發展極不平衡,遠未達到預期效果,且出現了一些不良的操作情形,這除了思想認識等原因外,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師資隊伍的水平問題,很多學校就是因師資力量匱乏而無法啟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項工作高質有效的需要。時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就是從教隊伍將從兼職為主轉為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此專業化的發展方向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勝任。發達國家和我國的港台地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均有資格認定製度,有的已將心理輔導作為教師教職考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必須一方面大力做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前培訓工作,在高校加強此項專業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盡快做好在職教師的受訓工作,使其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持證上崗,以逐步扭轉目前雜拼從教人員的現象,從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狀況。
4.全員參與,共建良好的心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時,伴隨此項工作的普及,它現已成為現代學校發展的內在必然要求,必將成為每位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此理念將滲透在現代教育質量觀和學生觀之中,並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得以體現,成為學生潛能開發的重要內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專業從職人員的事情,並非針對哪一個學生的問題,它指向於全體師生。這就要通過各種路徑(如外出進修、校本培訓、專家講學、遠程教育等)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知識和能力,使得專業心理輔導和非專業渠道並駕齊驅,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的優化、學科教育的滲透、課外活動的熏陶和學校隱性教育的作用,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另一方面,應使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教合一」,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共鑄整體教育合力,營造良好的心理發展氛圍,摒棄德育化、課程化和醫學化的不良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拓展。
5.區域合作,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雖然要立足校本,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但此項工作並非只是閉門造車,自我禁錮。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起步相對較晚的情況下見效快,收益大,還必須吸納它校的有效經驗,以先進研究成果為參照系來發展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此,一是要強化區域教育合作,開展校際間的橫向聯系,優勢互補,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資源;二是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的課程研究工作,依託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力量,立足校本,廣泛進行心理健康的應用性課題研究,以解決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難題。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及其網路的廣泛使用,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利用、區域合作和課題研究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也進一步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進程。有理由相信,伴隨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開展,各校必然在區域合作中大獲其益,並使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前行。
[1] 林建華:《中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建平、金志明:《認清功能 明確目的》,《中國教育報》,1999年1月20日。
[3] 教育部文件:《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
[4] 李民:《「智力測驗」成「弱智」學生狀告區教委》,《獨生子女》,2000年第7期。^
『伍』 中國最早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研究是哪裡
1、1983年,林崇德在來《中學生心理學》源一書中首先提出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的設想,他強調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性。
2、中國最早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研究是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局和教育學院,在搞基礎薄弱學校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實驗時,他們注意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並在1987年起由他們主編了《中學生心理發展常識》。以心理品質,如興趣品質、思維品質、意志品質、個性品質為主線成書的,內部教材在實驗學校廣泛使用,效果頗佳,促進了受教育者身心的健康發展。後幾經修訂,到1992年才正式出版。
『陸』 中國小學,中學的識字量是多少
小學為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中學為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
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第四學段(7—9年級)要求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6)全國中小學心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相關要求規定: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柒』 小學生手工製作 我的中國心,是什麼東西
拿一張紙剪裁出一個心的形狀,裡面畫上你覺得心裡該有的東西
『捌』 三塊小學詩歌《少年中國心》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內富,少年強則容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玖』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全國常模有嗎最新的!(scl-90)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全國常模是p<0.01
『拾』 MHT——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卷,可以做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嗎誰有這個問卷的使用手冊和全國常模本人急需
沒有常模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