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中小學培養目標是什麼
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版和權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Ⅱ 如何抓好中小學安全細節管理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
學生安全關繫到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每一位學生家庭的幸福。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必須全面負責所帶班級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結合實際認真探討新時期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避免傷害的能力。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職責
1、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安全負有教育與校內監督責任,並有及時與家長的義務。
2、班主任對本班教室內的設備要經常檢查,發現安全隱患時及時排除或及時報告學校維修整治。
3、班主任為了教育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事前要報告學校分管安全副校長和學校校長,經批准後方能進行。
4、當學生因意外造成傷害時,班主任應盡快趕到現場,積極參與有關工作。
5、要爭取學生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二、班級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初探
(一)學校安全工作的嚴峻現實。
1、從學生的家庭情況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脾氣各異,獨生子女和留守生居多,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家庭)增多,給學校安全工作增加了難度。
2、從公布了年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報告看:農村是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地區。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27.68%發生在城,72.32%發生在農村。農村中小學的安全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都明顯高於城,分別是城的2.9倍、3.9倍和4.2倍。對於今後如何做好中小學安全工作,報告認為,各地要抓住關鍵環節,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重點加強農村地區中小學安全工作,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積極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二是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安全教育活動,要重點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三是要努力做好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四是要加強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
安全培訓工作;五是要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同時,門要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農村中小學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備,另外,師生安全意識淡薄、學校安全管理存在明顯漏洞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年11月18日晚發生在我們江西土塘中學的踩踏事件,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在下晚自習時學校管理出現了空檔,學校的應急救援措施不力,事故發生時的現場指揮和合理有序地疏散學生不及時,造成了嚴重的發生。
3、從家長的認識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家長或學生代理監護人他們對孩子教育管理的安全意識不夠強,安全常識較缺乏。認為孩子上學期間一切都該學校負責、老師負責,一旦學生出了事,不管事故的因果關系,不區分事故的責任主體,學生家長蠻纏硬逼高額索賠。
(二)班級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1、擺正安全工作位置。教學質量是第一目標,學生安全是第一責任。教學工作始終都是學校、班級工作的主體、中心任務,安全管理工作應是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即安全第一、質量至上。
2、克服麻痹僥幸心理。 在安全工作中,要時刻注意我們的環境狀況,不要忽視隱患而麻痹大意,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而跌倒在優勢之中。
3、根植安全工作理念。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差距往往在於對學生安全理念的理解和實踐。每一個安全理念都是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沉澱下來的。只有不斷更新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根植於我們的育人理念之中,才能使我們的安全工作越抓越有勁頭,越抓越有實效。如:「-1=0」、「嚴是愛,松是害,事故出現害幾代」等。
(三)、班級安全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
班級安全工作主要是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需要認真研究探索班級安全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班級安全教育管理的內容、方式能在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管理過程中起到應有的育人效能作用。班級安全工作「八要」:
1、班級情況要全面准確掌握。作為班主任,要抓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須全面掌握班級各方面的情況,做到:班級整體情況清楚明白,學生個體情況了解掌握,學生家庭情況有所了解,科任教師能成為你真正的合作者。重點要注
意以下幾項工作:班委幹部、小組長或安全員的工作責任心及能力情況;特殊體質(癲癇、心臟病等)的學生情況;學生家長的等。
2、教育內容要符合認知特徵。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生理特徵、心理特徵、認知特徵是明顯不同的。按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四個學段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范圍和特點的不同,年2月7日,辦公廳發出通知,轉發制定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分別設置教學內容,確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六個模塊內容:一是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二是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三是預防和應對意外傷害事故;四是預防和應對網路、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六是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國家按年齡段所作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的劃分,我認為應主要體現並落實到安全課堂教學中,需要設立安全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弄清楚為什麼要在這方面注意預防和應對,並要讓學生弄清楚怎樣在這方面預防和應對。日常安全教育在各個方面都需要提醒學生或要求不能怎樣去做,即「禁止教育」或應急教育措施。
3、日常教育要經常掛在嘴邊。小學生易動好奇、可塑性大、力差,再加之超額大班嚴重、社會環境復雜、家庭教育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影響,僅憑學校、班級的安全會議要求和學期內的幾節安全課堂教學是絕對不能解決問題的,特別是安全風險大的課要做到課前嚴要求、過程嚴管理。如上體育課、勞動課、信息技術課等活動性較大的課時,就要強調學生使用器械或工具時要規范;在樓道內不能跑,不能拿衛生工具或其他物品相互打鬧,不亂動電源插孔等等。這些事情,任課教師必須課前嚴格要求,在教學過程嚴管理,並注意了解特殊體質學生健康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注意,才能把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4、日常管理要認真落到實處。
建立並完善班級常規管理制度,可以不單獨制定班級安全管理制度,但在班級的常規管理制度一要有管用的安全管理條文。隱患是校園安全的最大敵人,排除隱患、躲避危險是班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日常學生安全管理主要是落實好班科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防治的人防管理措施。
(1)建立人防管理網路。班級管理工作最怕的是學生出事,班級安全工作一定很是瑣碎的。如果只是班主任一人去管理班級,精神上一定是「提心吊膽」,
行動上一定是「焦頭爛額」,結果還可能「漏洞百出」。安全防範措施主要有「人防、物防、技防」,但班級安全管理最關鍵的是落實「人防」措施。班主任要積極、主動科任教師,並與科任教師多多交流經常違規違紀學生的情況,獲取行為表現的反饋信息,並與科任教師共商教育管理辦法。配備班級或小組安全管理學生幹部(安全員),負責學生課外活動(含教職工學習、例會時間)期間的安全監督,做到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情況,加強指導、督促、管理,形成班級安全人防管理網路。
(2)引導學生參與管理。學生是平安校園的直接受益者,也應該是平安班級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在加強學生安全管理幹部培訓的過程中,還要教育引導全班同學具備「我是安全衛士」、「關注安全就是關愛生命」等觀念,要求他們自覺規范自保行為和互保行為。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隱患的能力,及時發現並制止或報告有危險行為的同學,加大課內、外的安全互控力度,較好地消除學生之間人為的安全事故。
(3)加強日常管理評估。任何事物,靜止就會失去活力。為了激勵學生幹部及全體同學充分發揮安全自護、互控的作用,可以定期開展評選「安全衛士」、「安全星」、「安全先進小組」活動,給優秀者表彰鼓勵。
只有建好班級安全「人防」管理網路,不出現空檔,班主任才能及時掌握班上安全工作的最新動態,才能保證班上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5、教育活動要經常扎實開展。
人與人之間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受安全教育的程度,所掌握的安全知識的多少。無知的冒險,無常識的鬆懈、倦怠,都將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範技能,才能使學生主動遠離危險,當受到傷害時能夠用適當的方法保護自己。
(1)傳授安全知識、訓練排查隱患。班主任老師要主動給學生介紹安全知識,如在不同的情景下怎樣保證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等等,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給學生講有關學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為此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讓學生以「法」保護自己;還要處處留心,有一顆「慧眼」,把在報紙、電視、廣播中看到的或聽到的,以及在學生、老師身邊發生的事情,挖掘提煉出來講給學生,用事例教育學生。隱患不常查,事故遲早生。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認真對待,否則都有可能孕育著隱患。班主任老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帶領學生到操場、宿舍、教室、餐廳,或者帶學生到廣場、公路、水庫等場所排查安全
內心缺少對法律的必要敬畏。我們不能只突出道德教育,忽視法制教育,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要多採用講座的方式,結合具體案例,對法律理論和法律條文進行闡述。
(7)重視網路教育、引導健康上網。網路本是雙刃劍。正確利用互聯網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極大地提高青少年的學習效率,拓展視野,增強想像力和創造力;但是互聯網並不只是一個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它所傳輸的信息、一些網路主體的不良行為也會對青少年一代產生負面的影響,一不當心它同樣會毫不留情的葬送青少年的前途。迷戀網吧的學生需要增強交往,彌補個性缺陷,提高情商。
6、突發事件要及時妥當處置。
學生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決不能心慌,而應該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把學生送到最近的,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及時向領導匯報,妥善解決已經發生的安全問題。
(1)妥當安排重病學生。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要及時送往當地就醫,不得安排學生回家。尤其要正確區分學生的感冒病和流感病,不能盲目亂下結論,並如實做好流感病患者的情況調查和人數上報。對患有癲癇病、心臟病等特殊疾病的學生要多關心,告知相關任課教師和學生幹部,不讓他們參與禁忌的教學活動,並與其家長簽訂安全協議。
(2)妥當處置傷害事故。學生在校期間發生的傷害事故,不管是自傷,還是他傷、互傷的傷害事故,要及時送受傷學生到最近的醫治,並根據傷的輕重決定是否通知家長。如在三檢時,班主任對學生缺勤情況要及時發現、在第一時間通知其家長;有特殊情況是要及時告知學校,學校要想盡一切辦法予以查找。若大家都能這樣做了,班主任、學校不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
7、安全事故要進行深刻反思。
教育已成為高危行業之一,事故無所不在。無論是對案例,還是對了解到、看到的各種安全事故,要注重事故的因果關系,多問:是誰在否決安全?
(1)學校教育管理有無責任。法律規定學校應該承擔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保護」職責,而不是承擔監護人的職責。學生發生安全事故必須從學校教育管理的角度認真反思,查找原因,在工作中做到引以為戒。在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從小事做起,才不會因小失大。行小事,這是防微杜漸,消滅事故隱患的起點。只有從「小事」抓起,腳踏實地,不隨意,不懈怠,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防
患於未然,走出事故的陰影。如年11月18日晚發生在我們江西土塘中學的踩踏事件,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在下晚自習時學校管理出現了空檔,學校的應急救援措施不力,事故發生時的現場指揮和合理有序地疏散學生不及時,造成了嚴重的發生。
(2)學生或監護人有無責任。青少年學生對身邊的安全隱患的無知或安全知識的缺乏,習慣性違規成為影響校園安全問題的一大症結。(習慣性違規即:當一種錯誤的行為被時間慢慢積淀,繼而轉化為一種習慣性的思維甚至是被誤以為正確的理念時,隱患就形成了。)任何一個不加思索的習慣性違規行為,都可能引發事故。對學生的習慣性違規行為要採取多種措施予以糾正。未成年人應承擔的責任由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承擔。如課間休息,學生發生的自我傷害事故其主要責任由學生或監護人承擔。
(3)社會公共安全事故的相關責任。如學生被狗咬傷後,患了狂犬病死亡的安全事故。其主要責任是犬主。若找不到犬主,其相關責任有、、家長等。
安全是一種挑戰。每一次校園安全事故都會促使我們反省自身行為,總結教訓,研究對策,創新管理方法,預防同類事故重復發生。也許事故永遠不會杜絕,於是挑戰永遠存在,學校的安全教育管理永遠不會停止。
8、教育方法要積極學習借鑒。
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方法肯定有普遍的教育管理方法,但也有他的個性教育方式方法。我國年5.12大地震中,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師生無一傷亡,該校校長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校長」地震時1分36秒疏散餘生,生得以生命的存在,這些都是他們每學期的疏散逃生演練和平時的安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四)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規律性認識
我對本班的安全高度重視,平時擠出時間給學生灌輸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不厭其煩地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由於學生太小,我不但對他們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而且在課余時間我也注意去觀察他們的動靜,只要發現了某個學生有不安全的行為,就及時進行教育。
1、開學第一周,我和全班學生一起制定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2、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上學、放學不準在學校和路途中逗留、玩耍,不允許不經家長允許跟同學去了,讓家長隨時了解其子女的去向。
3、在校內外,不允許學生做危險的游戲。如;互相追打、奔跑等。
4、教育學生不三無食品,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喝不衛生的水和飲料,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5、教育小學生不踐踏學校的草坪,不損壞學校的花草樹木。
6、教育學生不爬牆,不爬樹,不爬學校的籃球架,不爬陽台上的欄桿。
7、教育學生不玩火、不玩電、不玩爆竹。
8、教育學生不帶危險的物品到學校(如:木棒、小刀、、等利器進入校園。)不在井台、變壓台旁、高壓電線下等危險的地方玩耍。不在上 學和放學路上玩耍、逗留。
9、無論是集體活動還是體育課,都必須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不得隨意離開集體自己活動或不聽指揮,遇到他人生並遇險等,要及時報告老師。並且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求救。
10、夏季、只有在家長或老師的帶領、陪同下方可到游泳池游泳。千萬不能私自到水溝、水塘、魚塘、游泳池裡戲水、游泳。
安全工作是班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我們做到天天講、時時講,警鍾長鳴才能杜絕一切不安全的事故發生。我班在學校的領導下,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教育、防治的原則,通過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通過齊抓共管,營造全關心和支持安全工作的局面,從而切實保障學生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我對班級安全管理工作有以下幾點:
1、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掌握學生的思想、行為動態,熟悉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識。
2、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積極預防,規范管理。
3、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加強班級常規管理,落實防治措施。
4、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徑:加強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避免傷害的能力。
5、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寶:落實常規、常抓不懈。
班級安全靠什麼?班級安全靠班主任的責任感(用心想、耐心教、扎實管)。在日常的班級工作中,在上班的每時、每分里,安全的隱患隨時都象兇殘的野獸張著血盆大口,盯著學生脆弱的肉體,神經。只有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做
人做事,強化安全意識,增強責任心,學生的生命安全才不受到威脅。班級安全靠人,靠班主任,靠任課教師,靠學生安全管理幹部,靠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班級安全靠學校領導,提供安全的生活、工作環境。班級安全靠制度,用科學的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班級安全靠扎實的安全課堂教學,不斷豐富學生的安全知識,提高學生規避災害的技能。班級安全靠管理,建立安全管理機制,重視過程式控制制,實現規范化管理。
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長抓不懈。班級安全工作必須做到「人人重視安全,事事重視安全,處處重視安全,時時重視安全」,這將是班級安全事故的剋星,師生生命的福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舉報| 評論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
學生安全關繫到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每一位學生家庭的幸福。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必須全面負責所帶班級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結合實際認真探討新時期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避免傷害的能力。
一、班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職責
1、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安全負有教育與校內監督責任,並有及時與家長的義務。
2、班主任對本班教室內的設備要經常檢查,發現安全隱患時及時排除或及時報告學校維修整治。
3、班主任為了教育教學的需要組織學生外出活動,事前要報告學校分管安全副校長和學校校長,經批准後方能進行。
4、當學生因意外造成傷害時,班主任應盡快趕到現場,積極參與有關工作。
5、要爭取學生家長做好監護工作。
二、班級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初探
(一)學校安全工作的嚴峻現實。
1、從學生的家庭情況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脾氣各異,獨生子女和留守生居多,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家庭)增多,給學校安全工作增加了難度。
2、從公布了年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報告看:農村是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地區。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27.68%發生在城,72.32%發生在農村。農村中小學的安全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都明顯高於城,分別是城的2.9倍、3.9倍和4.2倍。對於今後如何做好中小學安全工作,報告認為,各地要抓住關鍵環節,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重點加強農村地區中小學安全工作,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積極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二是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安全教育活動,要重點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三是要努力做好學生上下學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四是要加強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
安全培訓工作;五是要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同時,門要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農村中小學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備,另外,師生安全意識淡薄、學校安全管理存在明顯漏洞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年11月18日晚發生在我們江西土塘中學的踩踏事件,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在下晚自習時學校管理出現了空檔,學校的應急救援措施不力,事故發生時的現場指揮和合理有序地疏散學生不及時,造成了嚴重的發生。
3、從家長的認識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家長或學生代理監護人他們對孩子教育管理的安全意識不夠強,安全常識較缺乏。認為孩子上學期間一切都該學校負責、老師負責,一旦學生出了事,不管事故的因果關系,不區分事故的責任主體,學生家長蠻纏硬逼高額索賠。
(二)班級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1、擺正安全工作位置。教學質量是第一目標,學生安全是第一責任。教學工作始終都是學校、班級工作的主體、中心任務,安全管理工作應是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即安全第一、質量至上。
2、克服麻痹僥幸心理。 在安全工作中,要時刻注意我們的環境狀況,不要忽視隱患而麻痹大意,不要自我感覺良好而跌倒在優勢之中。
3、根植安全工作理念。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差距往往在於對學生安全理念的理解和實踐。每一個安全理念都是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沉澱下來的。只有不斷更新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根植於我們的育人理念之中,才能使我們的安全工作越抓越有勁頭,越抓越有實效。如:「-1=0」、「嚴是愛,松是害,事故出現害幾代」等。
(三)、班級安全工作的一些基本做法
班級安全工作主要是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需要認真研究探索班級安全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班級安全教育管理的內容、方式能在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管理過程中起到應有的育人效能作用。班級安全工作「八要」:
1、班級情況要全面准確掌握。作為班主任,要抓好班級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須全面掌握班級各方面的情況,做到:班級整體情況清楚明白,學生個體情況了解掌握,學生家庭情況有所了解,科任教師能成為你真正的合作者。重點要注
意以下幾項工作:班委幹部、小組長或安全員的工作責任心及能力情況;特殊體質(癲癇、心臟病等)的學生情況;學生家長的等。
2、教育內容要符合認知特徵。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生理特徵、心理特徵、認知特徵是明顯不同的。按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四個學段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范圍和特點的不同,年2月7日,辦公廳發出通知,轉發制定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分別設置教學內容,確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六個模塊內容:一是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二是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三是預防和應對意外傷害事故;四是預防和應對網路、信息安全事故;五是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六是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國家按年齡段所作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的劃分,我認為應主要體現並落實到安全課堂教學中,需要設立安全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弄清楚為什麼要在這方面注意預防和應對,並要讓學生弄清楚怎樣在這方面預防和應對。日常安全教育在各個方面都需要提醒學生或要求不能怎樣去做,即「禁止教育」或應急教育措施。
3、日常教育要經常掛在嘴邊。小學生易動好奇、可塑性大、力差,再加之超額大班嚴重、社會環境復雜、家庭教育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影響,僅憑學校、班級的安全會議要求和學期內的幾節安全課堂教學是絕對不能解決問題的,特別是安全風險大的課要做到課前嚴要求、過程嚴管理。如上體育課、勞動課、信息技術課等活動性較大的課時,就要強調學生使用器械或工具時要規范;在樓道內不能跑,不能拿衛生工具或其他物品相互打鬧,不亂動電源插孔等等。這些事情,任課教師必須課前嚴格要求,在教學過程嚴管理,並注意了解特殊體質學生健康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注意,才能把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4、日常管理要認真落到實處。
建立並完善班級常規管理制度,可以不單獨制定班級安全管理制度,但在班級的常規管理制度一要有管用的安全管理條文。隱患是校園安全的最大敵人,排除隱患、躲避危險是班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日常學生安全管理主要是落實好班科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防治的人防管理措施。
(1)建立人防管理網路。班級管理工作最怕的是學生出事,班級安全工作一定很是瑣碎的。如果只是班主任一人去管理班級,精神上一定是「提心吊膽」,
行動上一定是「焦頭爛額」,結果還可能「漏洞百出」。安全防範措施主要有「人防、物防、技防」,但班級安全管理最關鍵的是落實「人防」措施。班主任要積極、主動科任教師,並與科任教師多多交流經常違規違紀學生的情況,獲取行為表現的反饋信息,並與科任教師共商教育管理辦法。配備班級或小組安全管理學生幹部(安全員),負責學生課外活動(含教職工學習、例會時間)期間的安全監督,做到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情況,加強指導、督促、管理,形成班級安全人防管理網路。
(2)引導學生參與管理。學生是平安校園的直接受益者,也應該是平安班級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在加強學生安全管理幹部培訓的過程中,還要教育引導全班同學具備「我是安全衛士」、「關注安全就是關愛生命」等觀念,要求他們自覺規范自保行為和互保行為。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隱患的能力,及時發現並制止或報告有危險行為的同學,加大課內、外的安全互控力度,較好地消除學生之間人為的安全事故。
(3)加強日常管理評估。任何事物,靜止就會失去活力。為了激勵學生幹部及全體同學充分發揮安全自護、互控的作用,可以定期開展評選「安全衛士」、「安全星」、「安全先進小組」活動,給優秀者表彰鼓勵。
只有建好班級安全「人防」管理網路,不出現空檔,班主任才能及時掌握班上安全工作的最新動態,才能保證班上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舉報| 評論
Ⅲ 中小學辦學行為規范的具體內容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活環境。
(3)中小學辦學關鍵抓些什麼擴展閱讀: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集中體現了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發布,是教育系統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促使他(她)們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國家觀,集體觀,道德觀,法制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理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Ⅳ 一流中小學學校的標準是什麼
這個肯定是各個方面,無論是學校的環境,還有師資力量都是一流的
Ⅳ 如何才能激發中小學辦學的活力
如今對於中小學的教育,可以說是抓的很緊,而想要激發中小學辦學的活力,首先還是要從學校質量標准上來看,還有就是權力界限上要好好分清楚。要從根本問題上來激發中小學的活力,而不是通過所謂的僵硬的政策來實現片面的面子功夫。
三、管控好學校的界限並且一定要讓學校明白自身發展的方向,要知道辦學活動激發活力,所需要去做些什麼東西,從而去進行調整。還有就是學校本身的經費使用,是否有將錢用到最該用的地方去,是否有進行金錢浪費,要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並且還要推動教師的績效改革,這樣才能夠擺脫所謂的僵硬片面化思想。
Ⅵ 《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
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於進一步規范
中小學辦學行為深人實施素質教育
的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委,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監察廳《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09年6月12日
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
深人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
省教育廳 省委組織部 省委宣傳部 省監察廳
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要求並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把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工作擺上重要位置
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內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新一代江蘇人的現實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破解當前基礎教育難點熱點問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省基礎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
Ⅶ 中小學教學的一般任務是什麼
教學是教師遵照教學大綱、課程標准,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雙邊活動;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教學有一定的規律,教學工作應當符合而不能違反教學規律。所謂教學常規,就是根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以符合教育規律為前提,約定俗成制定的通常實行的規則。
教學常規的建立和貫徹,可以使學校的教學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可以有效地克服學校教學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工作的整體效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常規一般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復習與考試、聽評課、教研與科研等環節,為全面提高我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現制定《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小學教學常規》並公布實行,作為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對教學質量評估考核的重要依據。
一、制定教學計劃
學校、教研組、教師應根據上級的「教學計劃」或「教學工作意見」以及教學大綱、課程標准、教材等,結合實際情況分別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按照要求應先制定學年教學計劃,再根據學年教學計劃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教學計劃一般應在開學前制定。
(一)學校教學計劃的主要內容:
1、確定本學年或本學期各年級的教學目標、任務,以及教學內容、教學進度。
2、提出完成任務的措施和要求。
3、確定教育理論學習的內容、形式與要求。
4、確立教改方向,確定教改課題與實驗教師人選,提出教改要求。
5、確定期中、期末考試閱卷要求,以及復習的內容與要求。
6、確定教師業務進修的目標,提出業務進修的要求。
7、確立校本教材開發項目,確定校本教材開發教師人選,提出校本教材開發要求。
(二)教研組教學計劃的主要內容:
1、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突出學科特點,確定各年級的具體教學目標、任務,以及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提出具體的措施與要求。
2、確定教研活動的具體內容、組織形式及時間安排。
3、落實教改課題、教改內容、教改人員,制定教改實施方案。
4、確定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形式及時間安排。
5、提出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教師教學計劃的主要內容:
1、對學生的實際、教材的使用、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執行情況的分析。
2、根據上級業務部門制定的「教學工作意見」以及學校、教研組教學計劃的要求,確定本學年(或本學期)所任班級的教學目標、任務。
3、分單元或章節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和實驗內容提出增刪或改進意見。
4、以單元或章節為單位擬定教學進度表。
5、提出落實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6、確定本學期教育理論學習的內容、時間,以及教研、教改課題與實施方案。
7、制定課外活動的計劃。
8、學年(或學期)結束時寫出教學、教研、教改總結。
二、備課
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不備課不準上課。備課要做到「五有」:腹中有書,腦中有綱,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五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作業,堅持集體備課。
(一)備教材
1、鑽研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要明確學科教學指導思想、學科性質和地位;明確學科教學總目標和所教年級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科教材的內容體系及安排;明確本學科教學上的特點、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明確學科教材的編寫原則、編寫意圖和基本結構。
2、熟悉教材,鑽研教材。通覽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統性;熟讀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學性;研究教材,把握重點和關鍵。
3、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和智能培養要點。
4、初中理、化、生學科和小學科學學科要備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5、閱讀有關參考書籍,寫出札記,積累資料。
(二)備學生
1、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水平,關注個體差異,預見學生接受新知識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要貼近學生實際,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科學引導學生探究的實施方案。
2、認真考慮如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做學習的主人。
3、指導學生選擇最佳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備教法
1、從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的規律出發,依據教學大綱、課程標准和教材的要求,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努力做到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由近及遠、由此及彼。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最佳教法;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
2、恰當、准確、合理地使用教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達到實用、直觀、高效的目的。
3、加強學生動手實驗,實施實驗探究教學。
(四)備作業
1、作業設計要科學靈活,分層次、有特色,精選習題,安排好基礎題、綜合題、必做題、選做題。
2、要認真審查作業的題量和難度,對作業質量要提出規范要求。
(五)堅持集體備課
1、各備課組要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堅持集體備課,一般每周一次,要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集體備課應圍繞中心發言人的意見進行充分討論、研究,對教學目的、內容、進度、重點、難點、作業題要統一,不能各行其是。在此基礎上認真做好個性化備課,突出活動式備課,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不強求一律,可以百花齊放。
3、教師要提前寫出分課時教案。編寫教案,開拓創新。做到:內容科學、准確、全面,結構完整;形式規范、合理、清楚;詳略得當,切實可用。教案應具有創新意識,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材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現行教案;教案在上課前編寫好;鼓勵教師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以電子教案的方式呈現。電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傳統教案應有的環節外,還應具有課件、資料庫、友情鏈接等能夠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的新環節。
沒有教案不能上課。對教案,青年教師要詳細寫;教齡較長的教師可以簡明扼要地寫;有經驗的骨幹教師要寫出特色。
三、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落實教學目的、要求的關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
(一)體現學科素質教育和活動教學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組織好教學,採取恰當形式使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三)及時向學生公布單元、章節的教學目標、授課計劃,使學生能主動學習。
(四)要採用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引導學生自覺地探究知識。
(五)要根據教學目的要求,靈活恰當地選擇運用教法,有效地運用教具和演示實驗,恰到好處地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注意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六)教師要用普通話授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課堂上應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疑點抓准。語言簡潔生動,板書條理分明,漢字、外語及各種符號書寫要規范。
(七)要保證教學時間,按時上下課,不遲到、不拖堂、不擅離課堂,課堂上關掉手機,不中途離開教室接聽電話、接待客人或從事其它與教學無關的工作。未經學校同意,不得隨意增減課時,不得隨意停課或換課。准時下課,不提早下課或拖堂。
(八)要衣著整齊,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教態親切自然。
(九)要講求效果。做到精講精練,短時高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十)實驗課、信息技術課及使用語音室的英語課上課前要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課後做好使用記錄的良好習慣。教育學生愛護好設備,對損壞設備現象按照規定進行賠償或及修理。
(十一)教師要自覺地把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科學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納入教學過程。
四、作業批改
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批改作業是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業的基本要求是:
(一)注意作業的實用性。有的學科中存在兩套作業的現象,一套是為了應付學校及上級對作業的檢查,學生基本上都已經會了,然後抄在作業本上;另一套是教師實際訓練學生用的,這樣也實際上加重了師生不必要負擔。
(二)注意作業的層次性。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布置一些分層作業,給學生以選擇的權利。
(三)注意作業的多樣性。作業既有鞏固性的書面作業,也應該有一些實踐性、活動性、探究性作業。
(四)注意合理的作業量和適宜的難度。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數量要適當,盡量在課堂完成的不要拖到課下。小學低年級不留作業,其他年級作業不超過半小時。
批改的基本要求是:
(一)批改作業要及時,不積壓。提倡教師全批、面批及其他靈活多樣的批改方式。
(二)批改作業要認真細致,要寫好批改標記,寫出適宜的批改評語。
(三)批語要有啟發性、針對性和激勵性,能夠指導學生學習,能夠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評分和批語書寫應規范。不使用訓斥性的符號和批語,不以作業壓學生、罰學生,不撕毀學生作業本。
(四)批改作業要廣泛使用批改符號。符號醒目,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教師的批改意圖,有利於學生吸取經驗教訓,有利於改正錯誤。
(五)批改要及時作好學生作業情況的記載與分析,以便及時地、更好地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批改要及時講評,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錯題,教師及時做好訂正後的批改。
五、課外輔導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是因材施教、培優輔差的有效措施。
(一)課外輔導要有計劃,有對象。教師不得佔用學生自習時間講課。
(二)課外輔導重點在「兩頭」:促差生過關,鼓勵優等生冒尖。
(三)第二課堂以拓寬知識的深廣度,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為主要目的。第二課堂活動要做到「五定」(定內容、定時間、定人員、定輔導教師)。每學期初要根據「五定」制定活動計劃,報教導處批准後執行。每學期末要進行總結評比。
(四)學校要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校園網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科學運用參考資料、工具書和網路的能力。
六、復習與考試
(一)期中期末要組織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復習,經過復習才能考試。
(二)復習要有計劃,要規定復習內容,明確時間安排,確立奮斗目標,提出復習措施。
(三)學生成績的考查一般包括平時考查和期中、期末的考查。平時考查除作業檢查外,還包括課堂提問和單元(章)檢測。
(四)期中、期末考查,試題要以大綱、課程標准為綱,以課本為據,以「雙基」為主,也要有一定比例的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性試題。
(五)要嚴格執行考試規則,嚴肅考風考紀,保證考試成績真實可信。
(六)考試完畢要認真做好試卷分析,按學校要求填寫教學質量分析表。寫好講評課教案,給學生及時講評。
七、聽評課
聽課、評課可以促使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和互相學習,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學習他人教學經驗,對比查找教學差異,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聽評課的基本要求是:
(一)聽評課要有一定的主題,不能漫無目的,流於形式。不能為了追求數量而弄虛作假。
(二)聽課與評課要有機結合,聽評課要與教研活動有機結合,只聽不評達不到應有效果。
(三)聽評課要有問題意識,即要有專題,每個學期要解決幾個問題。通過聽評課,授課者和聽課者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真正起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效果。
八、教研與科研
(一)各校要成立5-7人的教科組,並以教科組為主體,與年級組、教研組構成職能互補、協調一致的科研管理網路。
(二)教科組要先行一步,學習教育理論,選定教改課題,選出精華提供給年級組、教研組。年級組、教研組具體落實科研內容,組織實施。
(三)教科組還要負責對各類研究課題的管理、指導,幫助總結經驗,負責科研成果的鑒定。
(四)學校要創設大搞科研的氛圍,以科研指導教研,以教研促進科研,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由「教書匠」向「專家型」轉變。
(五)要強化教研組的職能作用,把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作為各教研組工作的首要任務,要求各教研組每學期都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計劃,做到課題、任務、時間、人員四落實。
(六)要求教師人人都建立「三本」:教育理論學習筆記本、教學反思札記本、專業知識集錦本;每個教師人手一份專業報刊;每學年至少撰寫一篇有價值的教研論文或教改實驗總結。
(七)學校要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開展不同層次、不同范圍的教育科研活動,對教師的科研成果予以肯定和獎勵。
(八)學校對重點科研課題要提供一定數額的經費,用於訂閱資料、購買圖書、配備儀器等。
Ⅷ 當前的(中小學)教育最缺的是什麼
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定位分析
馮增俊 華南師范大學
由於中國基礎教育由政府統一管理,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決定了基礎教育的發展,教育政策成了基礎教育得失成效的關鍵。
一、中國基礎教育與政策定位
所謂教育政策定位,就是制定基礎教育政策的出發點、目的考慮或關於輕重緩急的基本設計。在這里,教育政策是一種廣義上的界定,並非特指那個法規。中國基礎教育的政策定位分析,有三個最基本要素:一是教育,即首先必須是教育的政策;二是作為基礎的教育,即這種政策必須是為中小學服務的,與高等教育的政策有根本的區別;三是中國的基礎教育,即這種政策還必須關注和考慮中國現有的具體實際。所以在制定政策時,離開教育不行,不重視作為基礎的教育也不行,而離開中國實際的基礎教育更不行。這三個因素構成了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獨特的政策場境,理不清這種場境,就很難對政策的定位作出明智而准確的判斷。當前中國基礎教育中的許多問題,都與政策定位不清有很大的關系。
之所以政策定位不清,會致使中國基礎教育受到很大困擾,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基礎教育的政策許可權所決定的。基礎教育由政府統包,政府全部把握了基礎教育發展與毀敗的大權,而在更大的意義上。政策代表和體現了政府對教育的管理功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有了重大發展,這首先是教育政策上的變革,是教育政策的功勞;同時,中國教育中仍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也是教育政策上的失誤所致。因此,中國基礎教育的得與失可謂為一種政策的功與過、得與失。中國教育上的公平與平等,也是由政策決定的,也屬政策性平等和政策性不平等。政策對中國基礎教育來說是一種關鍵性的要素。
中國基礎教育正在穩步向普及義務教育邁進,但是政策定位仍不明確,中國是後發展型國家,教育仍很落後。這種落後是全面的,基礎教育要抓,職業教育要抓,高等教育也要發展,處於全面出擊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基礎教育發展的政策應如何定位?中國實現的九年普及義務教育,是否只是要把學生裝進課堂中去就行了?而普及之後,基礎教育的選拔型模式必然要向大眾型轉變,那麼政策定位的座標應當有何種取向?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在即,這將對基礎教育帶來什麼影響,其政策又將如何調整,應作何種定位?中國基礎教育發展正面臨新世紀的嚴峻挑戰。中國基礎教育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眼界放到10年、20年以及30年之後,這些都應當是政策定位必須考慮的問題。
二、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定位失點分析
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堅持把普及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是也存在著重大失誤,以下僅分析四點。
(一)顛倒的基礎——是基礎還是專業
基礎,是指最基本的、最初的以及最重要的部分。基礎教育的突出特徵是基礎,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對這個「基礎」理解有誤,實際上在現實中是顛倒的。一是基礎已不再具有原韌性,而已經賦予了很強的專業性特徵。一年級學生解一道題需演譯出許多種怪誕的解法,不說初學者,就是成人也會立時被悟住。這已不是基礎,而是地道的專業。語文連一個字第幾劃是撇是捺,都設計得極為專業,且還給出非常專業化的名稱,幾近文字專業語言學,既干澀又難懂,很難想像是為6歲兒童而設。想起領導美國60年代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運動的大教育學家布魯納為五年級學生編寫的《人類學》課程,是那樣的生動有趣,連成人都讀不釋手,真可謂天壤之別。二是對重要性理解偏差。重要是指發展和學習而言。但中國基礎教育卻把考試科目列為重要,對語文、數學加大份量,不斷加深難度,強化了學科專業性,造成了以書本為中心的「窄而深」的課程設計,與美國中小學「淺而廣」的課程設計恰好相反。實際上,例如數學,除了少數數學專業工作者外,當下50多歲的社會工作者幾乎只有小學畢業的數學水平,甚至某些小學數學題都可能答不上,可見對一般人來說是並不需要高深的數學的。根本沒有必要對所有的中小學生都施予如此高深如此專業化的數學「基礎」教育。還必須說,這種七拐八彎的解題,一部分在學生長大些後自然會懂,而大部分是沒用的,之所以要這樣編,不是出於對八股的幽思,就是要顯示編者專業上的出人頭地。三是偏離發展的基礎。中小學教育設計偏離學生發展實際,如教學大綱中要求小學生要粗通馬列主義,但大學里則給大學生們上講文明禮貌的課。這是發展上的顛倒!小學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卻用大多數時間來搞艱澀無聊的題解和文字游戲,稱為訂「基礎」。結果,到中學階段該進行高水平思維性學習時卻反過來背記外語單詞,這對於錯過最好學習階段的人來說,外語成了最難學習的東西,這種發展性的顛倒,造成了巨大的教育問題和教育浪費。這種基礎教育政策定位應當反思。
(二)失衡的英才教育模式——重精英還是重普及
近來,大聲疾呼要培養英才之聲不斷,對所謂素質教育、就近入學、普及教育提出密告,認為應突出教育的選拔性,主要發展重點中小學。這深刻地反映了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在如何推行全民教育與英才教育、普及義務教育與選拔人才上定位的搖擺。
世界是不平衡的,重點與非重點、英才與庸才都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怎麼產生這些重點和非重點學校、英才和庸才的。美國現代化學者H.瓦爾馬認為,現代化的社會的人的發展有五大特徵,第一個特徵就是人發展的合理性。如果在一個國家中哪些學校是好是壞,是由政府來劃分的,是政策性重點,用政策來規定哪些學校是重點。政策造成了英才和蠢才,實行強制性分流,那麼這種人才的發展是不合理的,這種人才的分流很難真正選拔出棟梁之才。因此,政策定位對人的發展是不合理的,人才的分流很難真正選拔出棟梁之才。因此政策定位對人的發展非常重要。
在人的發展上,基礎教育政策定位涉及到學校模式轉型問題,即普及義務教育之後是堅持選拔型還是轉向普及型,或者是堅持傳統選拔還是倡導自由選拔。傳統選拔強調辦學目的只是為了培養少數英才,重在英才,而且只要英才,注重錦上添花,主張集中財力重點投資辦幾所示範學校;而自由選拔則重視全體學生的教育,重在學生的全面發展,讓不同人才在通過自由發展和自由競爭中脫穎而出。可列出下面式子:
1.傳統選拔=強迫性選拔-定向選拔-單一性選拔=單一(或考試)精英
2.自由選拔=主動性選拔-市場選拔-機會(或發展)性選拔=多樣精英
以上可見,傳統辦學模式注重通過考試來進行淘汰性選拔,學校的全部工作都放在培養尖子上,忽視了大多數人的發展需求。而新的選拔是在全體學生自由發展下的選拔,前者是通過高考訓練,獲得的考試精英,即單一性精英,而後者是非指定性選拔,是根據個人發展可能和多元智力發展需要的自由性選拔,由此產生的是各學科門類的高手。因此,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必須在重點與平準化、精英與全體之間作出選擇。
(三)僵化的一統——是公平還是差異
中國基礎教育是在一個幅員廣闊的疆土上進行的、盡管一直都在講多樣性,但實際上,中國基礎教育政策都是一統的,單一旦具控制性,不僅統一學制,統一大綱,統一管理,還統一收費。其主要原因恐怕是認為基礎教育都是義務教育,兒童發展相同,學習方式相同,經費也由國家包起來,因而政策也必然是統一的,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公平。這顯然也是一直都在強化規范的結果。這種僵化的一統帶來了許多政策上的問題。首先是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定位不清,既不能使城市帶動鄉村。也無法實現農村包圍城市,即無法遵循先由人的現代化到經濟現代化,再到國家現代化的當代社會發展邏輯,從而能通過教育來推動農村城市化,也無法把農村過剩的人口負擔轉變為人力資源,支持城市現代化發展。當下中國缺的是人才而不是人力,由於現在農村人口素質過差,農民進城必然會帶來各種城市問題。其次是發展上扶貧與趕超的政策定位。城市基礎教育重在超越,而農村基礎教育重點是普及,過去反復強調扶貧為重,尤其是「希望工程」,但大多數教育扶貧只是把學生送出農村和山區,並沒能改變山區面貌。基礎教育在農村與城市的差別還在於,農村四年級兒童開始料理農務,小學畢業就生產,城市兒蠻高中畢業尚且不能謀生。能否打破農村小學生只准在課堂中背書,不能學習農業知識的禁區?這急待政策定位上的轉變。再次,政策性不公平現象突出。一是高考本是以公平為存在理由,但由於大城市集中較多高校,劃片招生使大城市400多分就可上大學,而農村則要500多甚至600多分,這就在基礎教育中造成嚴重的政策性不公平。二是國家統一收費。也使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特別是富裕人群與貧困人群造成了更大的差別,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教育問題將日益嚴重。這種政策上的一統,也是造成全國基礎教育無特色的重要原因。過去扶貧失敗,就是因為沒有推行教育扶貧,而現在許多地方推行教育扶貧也未見成效。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不改革教育,那為什麼不改革呢?關鍵是一統制的教育政策定位之失敗。
(四)極端化的考試——要模式化還是多元智力
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定位的中心是考試,考試和分數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概念。所有課程中,凡考試科目則課時最多,小學一二年級課程統計表明,語文數學課佔一半,英語則其次,三種作業每天2小時以上。所有課程設計,也是按考試方式展開的,從各個方面對重點概念進行反復的練習,生怕那一點沒顧上,甚至挖空心思來強化某些重要內容。所有的教學內容也是根據考試的要求來選編的,所有的教學環節都以測驗與考試構成,從各個層面反復地強調和深化著對重要概念的理解。一個人若不經過專業訓練,是無法解出這些題目來的。正是這樣就構成了中國基礎教育「窄而深」的課程體系,學習成了一種繁瑣干澀的活動,毫無興趣而言。這實際上也正是青少年厭學的一大原因。
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幾乎是在高考的要求下開展的,統一大綱、統一出題、統一考試、統一標准答案,結果是塑造了統一曲模式化的思維體系,統一的學習步驟和方法。考出來的只是單一的高考英才。華南師范大學附小是廣東省唯一的一所省管小學、著名老校,一位特級教師講數學的一道題有三種解法,與標准答案的兩種解法不同,結果十多位學生因為這道題上不了華南師大附中,給教師和校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極端化的考試下,學習的要訣就是加壓,語文數學一般人是應付不下來的。看似寬松,實際上控制嚴密的課堂中,考試這一幽靈正在編織一張無形的網,使教師、家長、領導陷入其中。一名著名教育學家到一所鄉鎮中學去調查、校長提出座談,隨行人員本以為可以讓教育家宣傳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料各位教師和組級長們不約而同地提出的全部都是有關高考命題之類的問題。這即是今日中國基礎教育政策下的教育實際。
三、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政策的定位原則與策略
從以上可見,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基礎教育,必須應對其政策進行調查,走出從考試為目的的教育模式,徹底割裂連接於科舉制的臍帶。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政策的定位原則至少有三。
(一)遵循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指基礎教育政策應有利於學生發展、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三者是內在一致的,這樣既符合發展要求,也應產生發展的功效。簡言之,基礎教育政策必須以發展為目的。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與發展相悖的狀況。一是改變教育是按知識體系來展開,知識體系是技考試來選取的方式。二是改變基礎教育把每個學生都放在統一模式中塑造的教育方式。三是改變基礎教育中課程設計與學習發展相顛倒的現象,轉變語文、數學的教育方式,從學生發展的實際出發。把學生在那個階段應當發展的發展起來,首先應重視學生發展的自然性,其次應重視學生發展的最佳期,再次是打破平均主義課程體系,按學生發展實際,推行A、B、c三種程度分班教學,不同科目按不同錄取標准(而不是到考試時分三個層次來考)。四是根據現階段兒童發展實際,變六、三、三制為五、四、三制或九年一貫制。
(二)遵循基礎教育特點的原則
基礎教育的工作規律就是必須按基礎教育的特點來制定基礎教育政策。中國基礎教育的特點,一是基礎性,這種基礎是兒童的基礎、而不是成人的基礎,兒童是要學知識的,但不在發展之前就進行生硬的訓練,更不是為了考試而進行無窮無盡的題海訓練,兒童應當學習他們發展需要的知識。二是活動性,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寓教於樂是兒童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正確的方法是,應大力倡導在非正式方式中進行知識教學,通過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三是全方位性,即在基礎教育中,各種教育都應當是全面的。因此,基礎教育應強調學校教育中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強調教育各部分的共同作用,強調教師的全面素質,也強調知識的全面貫通和教育手段的全面運用。因此,政策定位應鼓勵這種綜合發展,中小學階段不能過於偏重所謂分科,或偏重單科,即使在中學階段也應注重綜合學科和綜合性教育。
(三)遵循中國實際的原則
根據中國基礎教育地區差別較大的情況,基礎教育的實施主要應由各省把握,放棄大一統制,允許多元化。一是改革高考制度,變統一高考為地方高考再變為各校自行招生。二是變統一大綱為一般指導,各省對基礎教育都可以有相應的學制安排和指導標准,可以對中小學學習內容、課程設計作出新的調整。三是可以由各省決定辦學體制和教育結構,允許公辦學校轉為私營。特別是中國幅員遼闊,各省情況復雜,一統的辦學體制以及收費政策極大地限制了教育發展。基礎教育應當由國家把經費包起來,但是當國家尚不富裕時,應當採取更加靈活的措施,一個重要方面是國家應正視現實。承認目前財力有限,沒有理由在政府沒錢時也一定要把經費包起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仍較落後,能把世界1/5人口的教育辦到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因不可能)把發達國家在數百年間達到的目標要我們幾年間就能達到。因此,中國基礎教育的收費政策應有以下考慮:一是收費原則,先用現有財力解決部分交不起錢上學的兒童的交費問題,使他們免交或少交些錢;其後是財力許可才全部包干義務教育的基本收費。二是制定靈活的教育收費標准,按學生家庭經濟申報分1-6級實行從全收到全免收費政策。三是准許特殊教育服務收費,使以往暗收費為明收。這部分收費主要應用於學校發展,也可使全體學生受益。收費政策已關繫到教育發展,也關繫到國家發展,不說用一種政策可以管一個國家,就是管一個省都是非常危險的。以廣東省為例,1996年實現了「兩基」,但仍遺留下大量問題。第一是普及水平低,僅僅是把學生裝進了課堂而已,現很多小學每班都在60多人,甚至70人,初中也不斷爆滿,高中需求也日益劇增。第二是質量令人擔憂,爆滿的班規模使教育質量無法提高,群眾意見很大。第三是政府財政根本不能滿足基礎教育常規發展的要求,即使是惠州市這類中等地區政府財政也僅能撥出50%的人頭費。因此,適當調整基礎教育的收費政策,對中國基礎教育能否定出目前困境有關鍵性意義。
中國基礎教育關繫到幹家萬戶的幸福,關繫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以及繁榮昌盛。無論是公平還是效率,平等還是不平等,都必須以民族的未來大局為重,中國基礎教育正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如何使之加油推動,反過來變人口壓力為人口資源,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中國國家教育政策定位必須考慮的重大原則問題。
Ⅸ 教育局對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應該從哪些方面抓
從師資方面 還有教學設備方面 特別是小學 應該注重興趣學習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