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哪些
一.加強積極的自我心理調試。
面對他人和社會的高期望壓力時,可以學會給自己減壓。
工作繁多、復雜。因此,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法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如果以煩躁、煩悶、悲怨、焦慮、驚慌、恐懼等的不良情緒應對這些不順心,長此以往,不良情緒堆積心裡,不利於身心健康。相反,如果轉變態度,以「平常心」對待問題,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有步驟分輕重的一步步解決問題,那麼,生活也會變得豐富多彩,這些問題會變成七彩泡泡點綴我們的生活。
二.與他人交流,參加團體活動,融入集體生活。
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既能舒緩情緒也有利於解決問題。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蘋果,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然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思想,那我們將同時擁有兩種思想。」遇到難題和壓力時,與他人交流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緩解壓力,;亦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易使人心情愉悅、心態平和。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
多參加團體活動,在集體大家庭的溫暖懷抱中,容易讓人忘記生活中的憂愁。積極參加團體活動,既鍛煉身體又能加強交流聯系,愉悅身心。
三. 學習心理教育知識,增進師生交流
學習心理教育知識,不僅開闊視野,也能儲備一些常用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法,有利於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
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基本立足於 自我的心理暗示,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我們不斷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是選擇樂觀的態度還是悲觀的態度。我們思想上的這種抉擇可能給我們帶來激勵,也有可能阻滯我們前進。
清晰地規劃目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塑造自我卻不僅限於規劃目標。要真正塑造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必須奮起行動。莎士比亞說得好:"行動勝過雄辯。"
一旦掌握自我激勵,自我塑造的過程也就隨即開始。以下方法可以幫你塑造自我,塑造那個你一直夢寐以求的自我。
樹立遠景
邁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個你每天早晨醒來為之奮斗的目標,它應是你人生的目標。遠景必須即刻著手建立,而不要往後拖。你隨時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些改變,但不能一刻沒有遠景。
離開舒適區
不斷尋求挑戰激勵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適區。舒適區只是避風港,不是安樂窩。它只是你心中准備迎接下次挑戰之前刻意放鬆自己和恢復元氣的地方。
把握好情緒
人開心的時候,體內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而獲得陣陣新的動力和力量。但是,不要總想在自身之外尋開心。令你開心的事不在別處,就在你身上。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緒高漲期用來不斷激勵自己。
調高目標
許多人驚奇地發現,他們之所以達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是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動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標不能激發你的想像力,目標的實現就會遙遙無期。因此,真正能激勵你奮發向上的是,確立一個既宏偉又具體的遠大目標。
加強緊迫感 20世紀作者Anais
Nin(阿耐斯)曾寫道:"沉溺生活的人沒有死的恐懼"。自以為長命百歲無益於你享受人生。然而,大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假裝自己的生命會綿延無絕。惟有
心血來潮的那天,我們才會籌劃大事業,將我們的目標和夢想寄託在Denis
Waitley(丹尼斯)稱之為"虛幻島"的汪洋大海之中。其實,直面死亡未必要等到生命耗盡時的臨終一刻。事實上,如果能逼真地想像我們的彌留之際,會
物極必反產生一種再生的感覺,這是塑造自我的第一步。
撇開朋友 對於那些不支持你目標的"朋友",要敬而遠之。你所交往的人會改變你的生活。與憤世嫉俗的人為伍,他們就會拉你沉淪。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
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最重要的一步。對生活的熱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樂觀的人為伴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
迎接恐懼
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戰勝恐懼後迎來的是某種安全有益的東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懼,也會增強你對創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開恐懼,它們會象瘋狗一樣對我們窮追不舍。此時,最可怕的莫過於雙眼一閉假裝它們不存在。
做好調整計劃
實現目標的道路絕不是坦途。它總是呈現出一條波浪線,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點。事先看看你的時間表,框出你放鬆、調整、恢復元氣的時間。即使
你現在感覺不錯,也要做好調整計劃。這才是明智之舉。在自己的事業波峰時,要給自己安排休整點。安排出一大段時間讓自己隱退一下,即使是離開自己摯愛的工
作也要如此。只有這樣,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時才能更富激情。
直面困難
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針對一個問題的。二者缺一不可。困難對於腦力運動者來說,不過是一場場艱辛的比賽。真正的運動者總是盼望比賽。如果把困難看作對自己的詛咒,就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動力。如果學會了把握困難帶來的機遇,你自然會動力陡生。
首先要感覺好
多數人認為,一旦達到某個目標,人們就會感到身心舒暢。但問題是你可能永遠達不到目標。把快樂建立在還不曾擁有的事情上,無異於剝奪自己創造快樂的權力。
記住,快樂是天賦權利。首先就要有良好的感覺,讓它使自己在塑造自我的整個旅途中充滿快樂,而不要再等到成功的最後一刻才去感受屬於自己的歡樂。
加強排練
先"排演"一場比你要面對的琿要復雜的戰斗。如果手上有棘手活而自己又猶豫不決,不妨挑件更難的事先做。生活挑戰你的事情,你定可以用來挑戰自己。這樣,你就可以自己開辟一條成功之路。成功的真諦是:對自己越苛刻,生活對你越寬容;對自己越寬容,生活對你越苛刻。
立足現在
鍛煉自己即刻行動的能力。充分利用對現時的認知力。不要沉浸在過去,也不要耽溺於未來,要著眼於今天。當然要有夢想、籌劃和制訂創造目標的時間。不過,這一切就緒後,一定要學會腳踏實地、注重眼前的行動。要把整個生命凝聚在此時此刻。
敢於競爭
競爭給了我們寶貴的經驗,無論你多麼出色,總會人外有人。所以你需要學會謙虛。努力勝過別人,能使自己更深地認識自己;努力勝過別人,便在生活中加入了競爭"游戲"。不管在哪裡,都要參與競爭,而且總要滿懷快樂的心情。要明白最終超越別人遠沒有超越自己更重要。
內省 大多數人通過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看法來看自己。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反映很不錯,尤其正面反饋。但是,僅憑別人的一面之辭,把自己的個人形象建立在別人身上,
就會面臨嚴重束縛自己的危險。因此,只把這些溢美之詞當作自己生活中的點綴。人生的棋局該由自己來擺。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尋自己,應該經常自省並塑造自我。
走向危機 危機能激發我們竭盡全力。無視這種現象,我們往往會愚蠢地創造一種追求舒適的生活,努力設計各種越來越輕松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風平浪靜。當然,我們
不必坐等危機或悲劇的到來,從內心挑戰自我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源泉。聖女貞德(Joan of Arc)說過:"所有戰斗的勝負首先在自我的心裡見分曉。"
精工細筆
創造自我,如繪巨幅畫一樣,不要怕精工細筆。如果把自己當作一幅正在描繪中傑作,你就會樂於從細微處做改變。一件小事做得與眾不同,也會令你興奮不已。總之,無論你有多麼小的變化,點點都於你很重要。
敢於犯錯 有時候我們不做一件事,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做好。我們感到自己"狀態不佳"或精力不足時,往往會把必須做的事放在一邊,或靜等靈感的降臨。你可不要這樣。
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卻又提不起勁,盡管去做,不要怕犯錯。給自己一點自嘲式幽默。抱一種打趣的心情來對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來了盡管樂在其 中。
不要害怕拒絕
不要消極接受別人的拒絕,而要積極面對。你的要求卻落空時,把這種拒絕當作一個問題:"自己能不能更多一點創意呢?"不要聽見不字就打退堂鼓。應該讓這種拒絕激勵你更大的創造力。
盡量放鬆
接受挑戰後,要盡量放鬆。在腦電波開始平和你的中樞神經系統時,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在不斷增加。你很快會知道自己有何收獲。自己能做的事,不必祈求上天賜予你勇氣,放鬆可以產生迎接挑戰的勇氣。
一生的縮影
塑造自我的關鍵是甘做小事,但必須即刻就做。塑造自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兒做一點,那兒改一下,將使你的一天(也就是你的一生)有滋有味。今天是你整個生命的一個小原子,是你一生的縮影。
大多數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富有意義。但是生活不在未來。我們越是認為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越會在這種沉醉中讓人生中的絕妙機會悄然流逝。只有重視今天,自我激勵的力量才能汩汩不絕。
『貳』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不同於一般學科的教學,因為它的教學目標不是為了傳授心理學的知識,而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能夠從活動中懂得認識與了解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性,進而能夠主動的去發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因此,根據這樣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運用的教學方法有: 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生的感知、想像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
(一)閱讀和聽故事
教師通過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和有針對性的讀物,或者自己開辟和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欄。在課堂上安排讀書討論和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或講述一些有意義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與行動的態度,促進自我人格的發展。
(二)認知改變
教師通過質疑、暗示和說服等等方法,來改變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觀點,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積極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種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然後通過觀察、體驗,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其的作用就是於在扮演角色過程中可以顯露當事人行為、個性上的弱點與矛盾之處;給當事人宣洩壓抑的情緒提供了機會;讓其能夠理解角色的處境,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使其從中學會合理而有效的行為方式。而作為觀眾的學生雖不扮演角色,也可能對扮演者發生認同作用。
角色扮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集體的角色扮演。
其主要步驟是:設定目標,確定情境;輔導教師對角色扮演作解釋,排除學生各種
顧慮;輔導教師指導學生發展情節,准備劇本,設定角色,分派角色;演劇時,教師可
作指導示範,也可扮一個角色;事後分析討論,表達感受。
2、個別形式的角色扮演。
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的自己,輔導教師扮演他的父母、同學、朋友等。
3、讓學生輪換扮演兩個角色。
與之打交道的另一個角色是用空椅子子代替。讓學生練習同想像中的坐在空椅子子上的人物說話。
4、固定角色扮演。
讓學生按照輔導教師為他撰寫的草稿,扮演與自己原來性格不同的角色。如學生原來是被動的,就讓他扮演主動的角色。在兩周時間中,學生每天必須細讀扮演草稿三次,並在日常生活中按角色身分去說、想、做,去同他人打交道。
運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則:
1、假如學生明顯地表現出害怕,不要勉強讓他們扮演,而是分給他們一些其它任務,直到他們自動參與。
2、鼓勵學生把角色扮演當作一種游戲。
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學生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現出的意義和感覺,而不是學生表演得多麼好。創造一種非批判的氣氛,使學生有信心,喜歡表達他們自己。
4、應使課堂氣氛活躍,非表演同學積極關注表演者,給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勵。
榜樣引導法:
教師利用學生有很強的模仿特點,讓他們通過榜樣行為的觀察,使自身受到強化,模仿榜樣的言行,從而實現受教育的目的。榜樣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符號性的(通過
傳播媒介來呈現的榜樣)。使用榜樣引導法的原則:
1、榜樣的選取必須是可親、可敬、可信並與學習者有較大相似性。
2、榜樣行為的展現應是漸進的。
3、呈現榜樣的同時,最好配以講評,突出模仿行為。
4、為學生模仿行為提供心理安全,促使其大膽模仿。
5、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強化模仿行為。
常用的榜樣引導法:
1、參觀、訪問。參觀工廠、農村、公園、學校等,走訪工人、農民和優秀學生,聽其言,觀其行,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的強烈願望並從身邊做起,加強自身修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如,走進公園看到許多人都主動把果皮、紙屑扔進垃圾箱,不踐踏草坪,教師趁勢提示,提高學生的模仿傾向。可以說有目的地參觀訪問只是榜樣學習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模仿身邊的榜樣,從日常生活做起。由於榜樣是活生生的,學生較易保持注意力,所以此方法適合於小學各年級。從教育內容說,較適合個性塑造,美感形成,良好行為
習慣的養成等。
2、媒體教學
充分利用科技教學手段,通過傳播媒介來呈現榜樣(傳播媒介有圖片、幻燈、錄音、錄像、電影、卡通片、文字說明等等),學生觀察榜樣,進行模仿學習。這種榜樣比真實榜樣更能突出要求模仿的行為,因為教師能夠事先做精細的安排,而且比真實的榜樣更安全,真實的榜樣是不受嚴格限制的,是富於變化的。又由於媒體榜樣可反復使用,所以在心理教育上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式。實踐證明,「百部愛國主義影視片教育」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於這種教學方式教育性兼容藝術性,形象生動有趣,頗受學生歡迎,可對不同年級學生施教,教學內容可涵蓋多個方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所有教學活動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對
某一專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意見,群體進行研討的學習方法。這種方
法可以集思廣益,溝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通常可以用到心理健康教
育課程中的集體討論的方式有:
『叄』 談談如何應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組織教學
摘要:上好體育課的主要一環是如何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啟發求知慾,滿足學生在身心方面對體育知識和身體鍛煉的需要。本文從認知心理學角度,探討了體育課的組織與教法,把認知與教學統一起來,使教學與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有機結合起來,豐富教法,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心理學;認知;體育教學;組織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身心健康和和諧發展的根本途徑,育人之本,體育為先。在培養跨世紀德智體美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過程中,體育正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強健體魄、頑強拼博、團結協作精神、公平競爭意識等豐富內涵對培養合格人才所潛在的巨大功能,也日益被人們所了解、認識和接受。
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抓好體育教學工作,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科學基本知識,樹立健身意識,掌握鍛煉方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終身堅持體育鍛煉就成為學校體育的重要工作中心。
體育課程的目標通過體育教學的形式來實施。體育教學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個問題:1)用什麼內容教學生;2)採用什麼形式教學生;3)用什麼方法教學生。三者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課的組織形式和教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體育教學有其特殊性,它是集運動技術教學、技能和體能練習、意志培養、思想教育等多種內容和任務於一體的復雜教育過程。在常規教學中,課的組織與教法遵循運動技能形成規律;人體生理活動能力變化規律和體育教學一般原則、方法等,在教師的正確講解、示範指導下,學生在練習中通過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視覺、動覺、記憶、表象、語言和思維等)和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達到學習知識、掌握運動技術、發展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和轉變體育意識觀念等教學目的。傳統的教法注重客觀的認知規律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心理特徵。使學生在個性、興趣等方面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了更好地搞好體育教學,改革教法,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身心健康同步發展,在教學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學原則方法外,還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性別的學習心理來組織教學,使技能、體能與個性發展一體化,提高教學水平。
本文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討論體育課教學的組織與教法。
1.做好課前准備
它包括了解學生的身體基本情況、場地器材、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和編寫教案等。充分做好准備工作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也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體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教育過程。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習方法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並檢查學生所掌握知識、技術和技能使學生獲得身心教育。學是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增強體質,發展個性,培養能力和轉變體育意識、觀念等。因此,做好課前准備,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好教案。認知心理學研究證明,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三個;心理狀態、智力水平和學習方法,其中心理狀態是主要因素。它對學習效率具有調節和支配作用。心理狀態是人的心理活動的綜合表現。要想保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適宜心理狀態,關鍵要抓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自信和意志等幾個心理活動的環節。在編寫教案時應遵循認知心理學規律結合教材內容,圍繞心理的幾個環節組織教法,使學生處在一個適宜的心理狀態中進行學習。
2.端正學習態度,調動學習積極性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的基礎,事業成功的保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的全面發展要求越來越高,現代科技水平迅猛發展,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等社會活動提供了舒適的條件和環境,過分地依賴這些物質條件,缺乏身體鍛煉是造成現代文明病蔓延的根源。文明病的的發展傳播給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層陰影。體育是促使人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文化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體育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使學生懂得健康的體質是孕育人的搖籃、事業成功的基石的道理。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是培養學習動機的首先條件,現代教育發展成終身教育,學習體育的任務也在向終身體育發展。因此,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提高強身健體意識,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擺正鍛煉身體與學習文化知識的關系對組織好體育教學有重要意義。
3.培養興趣和求知慾
大學生一般處於身體和心理發展發育成熟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的心理特徵是求知慾望強,好動爭強興趣廣泛。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個特徵,積極引導學生的求知慾,這種慾望表現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動機的對滿足要求的渴望中,在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授大綱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外,還要強調身體健康、鍛煉意志、修身養性的意義,使學生明確體育鍛煉是長期的系統、不間斷的身體練習。但要遵循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大、中、小運動量結合等鍛煉原則,才能收到強身健體,磨練意志的效果。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使他們對系統地學習體育知識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教師結合學生的身體狀況給他們展示鍛煉身體的前景,指出經過系統鍛煉,身體素質、體能水平、運動技術、技能水平能達到什麼程度,鼓勵學生積極地上好體育課,努力掌握體育基本技術、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長期堅持、終身受益。
4.用簡練、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體育課的內容和任務
在課的開始部分,用較短的時間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講解課的內容、任務和要求,使學生明確課的任務和目的,以調動上課的積極性。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一定動機所引起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促進學習的核心。它的表現形式是興趣和求知慾。在課前用簡明扼要、生動形象的語言提出本課的任務要求,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掌握教材的慾望,從生理上和心理上做好上課前的准備。
5.用情趣盎然、充滿競爭的游戲作為准備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體育課的准備部分中應使學生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使學生各器官系統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為上課作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備。如在慢跑和活動肌肉、關節、韌帶後用游戲法去做一般活動,再做一些專門性准備活動,這樣的准備既符合人體機能能力由低逐漸向高的運動規律,又能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神經系統處於適宜的興奮狀態,達到准備活動的目的。體育游戲具有技能性、集體性、趣味性、動態性和競爭性的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在准備活動中適當安排游戲能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對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有極大的作用,它可提高學生的興趣,興奮神經系統,使他們產生愉快的心情,這些因素正是適宜心理狀態的表現,有助於學生在正式活動前,做好心理和生活上的准備。
6.講解示範與學生分析思維相結合
在教材學習階段,教師先講解完整技術動作,然後作出正確的示範動作,使學生對完整技術動作結構和技術環節有一初步了解,在頭腦中形成動作表象,如學習支撐跳躍,講解完整動作是由助跑、踏跳、騰空和落地這四個基本技術環節組成,環節動作規范性完成的如何,直接影響完整動作的質量,使學生對完整動作有一明確的概念。講解示範是通過語言演示方式使學生感知動作形象及環節與完整動作的時空關系,領會技術要點。感知是感覺和知覺這兩個心理認識過程,感覺是形成客觀事物的印象,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前提,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物體和形象的屬性總和,感知是思維活動的基礎,也是認識事物本質的先決條件。利用生動的講解、直觀的示範作用,為豐富學生的感知認識,引導學生把感知和思維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是理解、掌握技術動作內在聯系和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中講解和示範的直觀性引起的表象是生動活潑的表象,它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在形成視覺表象的基礎上經過反復思考,逐步形成相應的動作表象,理解完整技術的要領。
7.反復練習鞏固提高
學生獲得生動的運動表象、明確基本概念、了解技術要領後,要正確的掌握完整技術動作,還必須經過反復練習,在練習中要強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感知動作形象與時間和空間的關系,通過動覺和肌肉本體感受來感知動作要領,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地糾正、改進技術動作,把技術動作的視覺形象和動作表象有機結合起來。在練習中教師還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鼓勵是對學生練習效果和學習態度的一種強化手段,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掌握技術動作的信心,除此之外還要及時的預防和糾正錯誤動作,使學生在反復練習中鞏固提高完成動作的質量。用認知心理學知識組織體育教學,緊緊抓住學生學習心理特徵,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原則、方法和認知規律指導下,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使體育課上的生動活潑,氣氛熱烈,而且對學生的想像力、理解力、觀察力和記憶力等思維活動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對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都有直接的影響,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
『肆』 簡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心理疏導方法有哪些
談話療法是認知治療方式,教人們如何改變有害的想法和信念。當患者有不切實際的負面想版法產生時會權被告知如何用正面想法來替代這些負面想法,是一種心理治療。心理疏導也採用談話的方式,但與談話療法不同,它不是心理治療,而是情緒的疏泄和行為支持,這兩者相近之處在於,都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作為主要的理論依據。
『伍』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共識,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頒布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之後,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貫徹文件的精神,廣泛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少學校開設了心理輔導活動課,設立了心理輔導或咨詢室,舉辦了家長學校等,這些活動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忽視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是一個主要方面。學術界對此問題未見專門探討。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探討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什麼是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
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健全人格所採取的各種積極措施。
「學科教學過程」包括教學設計(目標、內容、方法等的設計),課堂心理環境和課堂管理等。這些問題關繫到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教學設計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在課程的編制、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既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徵;既要考慮到知識的傳授,又要考慮到學生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
針對目前情況,在數理化等學科上切忌俯深、偏難i在文史政等學科上,切忌唱高調,一味強調道德信仰,;忽視道德行為、習慣培養。在教學方法方面,要根據學科內容的需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下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防止疲勞和厭學情緒的發生。在教學目標上,要根據學生發展的年齡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在評估學生學習成績方面,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重視形成性評價,不要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惟一標准,防止考試焦慮的發生。
在課堂心理環境和課堂管理中,要優化教學情境,建立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無心理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
「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涉及到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樹立現代教學觀念,具體體現為主體性的學生觀、廣義的知識觀、發展性的教學目標觀。傳統的教學,將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被動容器,現代認知心理學理論和實驗證實,有效的學習,只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之下才能發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視知識為信息的貯存和提取,現代的廣義知識觀將知識、技能、策略融為一體;傳統的教學目標著眼於知識的獲得,現代的教學目標更著眼於人的可持續性發展,它要求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策略,以為未來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具體體現為合作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互動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傳統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不正確的人性觀基礎上的,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的教誨才能啟迪良知,教師應是權威,學生是被管束的對象。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本身具有成長需要,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越得到滿足,由此而產生的動機越強烈,人具有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強制手段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教師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在和諧、互動、合作的基礎上,調動學生自身的潛能,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
第三,掌握必備的心理輔導技能,包括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了解心理輔導的一般過程,發展輔導的技能,與家長等其他教育資源的溝通合作技能等。依據現代的教學發展性目標,教育要促進人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了解所教的學科知識,而且要了解學生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規律,學會觀察它們,評估它們的發展水平並及時加以輔導。這對現代教師來講是更加重要的必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四,組織教學、管理教學的技能。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必需的環境條件和活動程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與教師合作,消除課堂沖突、矯正問題行為,努力將課堂教學時間用於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
「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健全人格」,這里的「同時」,涉及對滲透含義的理解。
好的學科教學,必須貫徹心理輔導的思想,心理輔導和學科教學是融合的,對大多數課堂教學來講,不必把心理輔導單獨抽出來,變成「穿衣、戴帽」的樣式,一堂好課就好像一個漂亮的蘋果,學生見了就喜歡,吃了它營養也自在其中。維生素C就好像一堂課的心理輔導,如果把它從蘋果中提煉出來,製成片劑,再和剩下的蘋果一起給你吃下去,反而不顧乎自然了。所以說, 滲透不等於機械的做加法,在目標上都加上一點心理輔導,它是寓心理輔導於學科教學之中。這一思想與美國教育家克伯屈.(WilliamH.KJlpatrick)所提出的『同時學刀」的觀點是一致的。他將學習分為三類:主學習,指教學時直接所要達成的目標,包括知識、或是技能、或理想、態度、情操等,視目標性質而定。副學習,多屬於主學習的有關知識、思想、觀念,是偏重於知識方面的,可視之為補充材料。輔學習,又可稱為附學習,是指學習時所要養成的態度、理想、情感、興趣而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注重輔學習方面,亦即發展性目標的最後達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遠大的理想,合理的態度,適當的態度,豐富的情感,高尚的興趣,對是非、善惡、美醜的價值判斷,身體力行、變化氣質,發展健全的人格。
二。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學科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可見,學科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這主要是因為:
1.課程、教材、教法、考試等是教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部分的內容安排,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將產生直接、巨大的影響。中小學生的諸多適應不良問題,如厭學、逃學、考試焦慮、批判性思維缺乏等與當前存在的課程繁雜、教材偏難、教法單一、只注重學習結果的選拔性考試等直接相關,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只通過個別的心理輔導等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這些
適應不良問題是不可能的。
2.學科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活動在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中所佔時間最多,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表現出他們的各種心理品質,心理狀態,適應能力,人際關系,而且,他們的不適應行為,心理障礙也會在教學過程的自然狀態下表露出來,這使得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更廣泛、更真實地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及時採取預防和補救措施,這是學校專職心理輔導員所不能做到的。倘若能徹底實施,,則全體學生無時不在全體教師的關注協助引導之下,符合教師人人參與心理輔導的基本精神。
3.學科教學是在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極大。目前,在課堂教學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引發學生的心理障礙,或對學生已有的輕微的心理障礙、徵候行為起著負強化作用的顯在或潛在因素。在課堂教學中若不採取積極措施凈化教學情境,任其蔓延,將會危害學生心理健康,即使在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中取得的成效,也會被削弱或抵消。
4.就學生成長發展而育,中小學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處在快速變化的時期,而且個別差異很大。對他們的心理輔導工作應隨時隨地進行,不可能預期某個學生於某一時間、某一地點發生某種行為,以等待專門心理輔導教師去輔導,實有賴於全體教師在教學情景中給與學生及時的輔導。
三、學科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教學設計、評價和管理中一切有害於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預防由此而導致的學生心理失常,使學生能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情境中,無過重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學習,以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總結許多教師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概括出以下幾條原則。
(一)積極情緒原則
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對其學習成績產生重要影響。;學生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就會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課堂知識吸收率高,從長遠看,會獲得教師和同學更多的尊重與接納。在這一方面,可採取下列措施:
創設積極教學環境 積極的教學環境,指良好的課堂氣氛。它是教學的軟情境,通常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課堂氣氛可以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消極的課堂氣氛以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基本特徵。而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失控的氣氛,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和領導方式,教師的移情,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焦慮是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創設安全的教學環境 安全的教學環境,指的是教師要接納學生,並設法使學生之間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互相接納,形成一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接納的社會心理氣氛,進而使每個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調動他們的成就動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避免使用懲罰性的控制技巧,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人格。
(二)體驗成功原則 ·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通過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使自己的個性變得更加自信,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這是現代發展性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i下列做法可供參考:
確保每個學生透過教學獲得成功感。成功所產生的是一種自我滿足和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它與自尊自信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學生自身潛能得以發揮的強大動力。教育教學的實踐表明,沒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學生激動和受鼓舞的了。對學生來講,成功本身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種成功的感覺,也就是體驗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計劃時的那種滿意的心情。如果學生在校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斥和同學的冷嘲熱諷,在家裡經常受到家長的責備,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就會視學習如猛獸,提到學習就害怕,遇到考試就發慌,學習帶給他們的是沉重的心理負擔;經常的失敗,使他們感到心灰意冷,產生自卑和失望,導致惡性循環『
貫徹成功原則,要求教師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應因人而異,幫助學生確立適宜的目標,要求教師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發現每一個學生心理發展的可能性,給以正確的引導和培植。如果要求過低,缺乏挑戰意味,會失去目標對學生的激勵作用,相反,如果要求過高,學生也會因失敗而卻步,並導致自暴自棄的消極的自我觀,導致學生發展性心理障礙的出現。
避免考試壓力造成的不良後果。學校常常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學習好壞甚至人格優劣的惟一標准,這種標准,不一定與學生的真實情況相符,但卻影響學生的自我行動。如果學生考不好,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怕同學看不起,覺得沒面子,感到一切不如別人,故而逐漸對考試形成恐懼,產生考試焦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合乎心理健康要求的考試,應重視學生的成功,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為此,教師應強化考試的診斷功能,弱化考試的價值評價功能,應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的不足,而不要當著全體學生的面,拿考試分數來諷刺、挖苦學生,以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
(三)民主自治原則、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體現為民主自治原則。要求教師克服對課堂管理所持有的「壓、訓、罰」的錯誤觀念,實行民主化管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以積極的指導為主,消極的限制為輔;標明恰當行為在先,獎懲在後。一旦學生發生課堂行為問題,在處理時,也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懲罰應就事論事,切忌把懲罰作為教師報復泄憤的手段,切忌濫施體罰。其目的是透過課堂管理,培養學生自動、自發、自強、自律的能力,盡量消除引起課堂紀律問題的各種因素,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四)合理負擔原則
現在的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過重的學習負擔,帶給學生的直接後果是疲於奔命地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及家長留的課外輔導作業,學生用於自己支配的時間有限,沒有時間去獨立思考,去與人交往,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校長、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就課堂教學來講,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限制課外作業量。有的教師在課內完不成教學任務,靠佔用學生的大量課余時間,靠大量課後練習去提高學習效果,有的學校不是引導教師們去比誰的教學效率高,而是比誰能加班加點,多佔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這些做法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五)個別輔導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會表現出自己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人際關系、情緒狀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從學生表面的行為問題捕捉和發現學生行為背後的心理問題,作出准確的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
『陸』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精神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精神分析理論是當代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重要理論基礎。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S.Freud)是現代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鼻祖,他的理論與方法在幫助人們克服心理障礙和治療心理疾病中有許多可取之處。精神分析療法主要是把來訪者所不知曉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召回」到意識范圍內,使來訪者了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以便使症狀消失。
也就是說,通過挖掘來訪者潛意識中的心理矛盾和沖突,找到致病的症結,並把它們帶到意識領域中來,使來訪者對此有所領悟,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得以糾正和消除,從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結構,達到心理健康。其咨詢的基本目標是使潛意識意識化,使潛意識沖突表面化,從而幫助來訪者重新認識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潛意識沖突。咨詢過程中咨訪雙方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來訪者產生某種形式的抗拒。
精神分析療法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 自由聯想
自由聯想是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來訪者基本情況以後,讓來訪者躺在一個安靜、光線適當的房間內或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咨詢者站在或坐在其後而不是前面,然後讓來訪者打消顧慮,盡情傾訴他想要說的話。咨詢者不要隨意打斷來訪者的話,對他所講的內容不加評論,鼓勵其大膽地說,必要時可進行適當的引導。
2.疏導宣洩
疏導宣洩是通過痛快淋漓的傾訴,將心頭的郁悶和內心深處的隱私痛快地訴說出來,一吐為快,從而恢復心理平衡,防止發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導患者傾訴心中的苦悶,以達到心理宣洩的目的。
3.認知與領悟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當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過去的經歷之中,甚至可以回溯到幼年時期。過去的焦慮經驗因種種原因被壓抑到潛意識層面而使患者「遺忘」。通過精神分析,引起來訪者的回憶、聯想,將潛意識層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識領域,使之意識到這些心靈深處的「病根」與當前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達到認識和領悟,這時症狀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自然消失。當然,這種領悟是通過醫生的分析、解釋和治療而實現的。
4.暗示療法
心理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或動作,以含蓄的方式,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情感、意志以及行為產生影響。受暗示者的心態改變是下意識的,其受影響的過程是不自覺的。暗示療法在癔病治療中經常使用,其療效非常明顯。暗示內容應當針對來訪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語言和方式,靈活機智地使用暗示性語言。
精神分析療法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要慎用,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還無法作出正確的估計。對小學生使用精神分析療法要視具體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柒』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有哪些特點及教育方法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主要是:
1、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感知覺發展很快,其准確性、系統性都能夠不斷地提高。
2、注意水平不斷提升但仍有限。
3、隨著年級的升高,隨意記憶明顯發展,但不隨意記憶佔主要地位。
4、想像力豐富,但想像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確界限。
5、學生的抽象思維有很大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
6、與青春期學生相比,情緒情感較穩定且比較單純。
7、與學前兒童相比,自我意識更加明確。
課堂教學方法就要針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特點設定:
1、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逐步提高但仍有限,因此在課堂上不斷明確需要注意和記憶的目標,可以通過提示,讓學生自己得到結論,以強化學習效果。
2、小學生的感知覺充分發展,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因此要多使用具體的實物或圖片作為教學輔助用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
3、小學生的想像力豐富但幻想的成分較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甚至會由於想像與現實的同一化,導致行為和言語的「不合情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說謊。對此,教師要充分的理解,培養良好品德的同時,保護好學生的想像力,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像和聯想。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協調性、開放性和可塑性。這一時期不僅是認知能力發展的高峰,也是發展和諧個性、良好品德和社會適應性的最好時機,學校和家長都應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學習之外的習慣,以身作則給孩子設定良好的行為規范。此外,與同學、老師、親子的關系融洽,也有利於孩子真實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多鼓勵少批評,尊重學生的情緒、情感,時刻把握和引導學生的心理動態。
『捌』 如何說課-心理健康課
一、什麼是說課
說課是指教師在備課基礎上,於授課前面對領導、同行或評委,主要用口頭語言講解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依據的一種教研活動。它是教師將教材理解、教法及學法設計轉化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課前預演,也是督促教師業務文化學習和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還是評估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說課與授課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處
相同點:
二者依據的教材、內容是一致的。
不同點:
第一、目的不同。授課的目的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知識,進而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即使學生會學;說課的目的則是向聽者介紹一節課的教學設想,使聽者聽懂。
第二、內容不同。授課的主要內容在於教哪些知識,怎麼教。說課則不僅要講清上述的主要內容,而且要講清為什麼這樣做。
第三、對象不同。授課的對象是學生。說課的對象是領導、同行或專家、評委。
第四、方法不同。授課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讀、講、議、練等形式完成,說課則是以教師自己的解說為主。
說課這一教研活動近年來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活動形式也不斷完善和發展,已由單純的教師講教學設想發展成為「說、授、評、寫」一條龍的新模式。
三、說課的類型
1、檢查性說課。即領導為檢查的備課情況而讓教師說課,此類說課比較靈活,可隨時進行。
2、示範性說課。學校領導、教研人員、骨幹教師共同研究,經過充分准備後進行的說課,目的在於為教師樹立樣板,供其學習。
3、研究性說課。是為突破某一教學難點,解決教學中某一關鍵問題、探討解決方法而進行的說課。此類說課往往和授課結合,課後再深入進行研究,並將研究結果形成書面材料。
4、評價性說課。通過說課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給予評價,常用於開展各類競賽活動。
四、說課的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一節課的教學設想,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學反饋等基本內容,具體的應說下列內容:
(一)教學目標
1、教學的總體目標及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具體目標。
2、各項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3、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目標的實施途徑。
(二)教學內容
1、簡介教材地位,即所說的課是哪個年級的哪節課,在教材中處何地位,有何作用。
2、教材處理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3、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三)教學方法
1、總體的教學構想及構想的優點或依據
2、具體的教學過程(導入、講解、結束等)設計及其優點或依據
3、轉折點、難點知識教法設計及其優點和依據。
(四)教學對象
1、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2、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五)訓練反饋
1、訓練的功能和目的。
2、訓練內容確定的原則和依據,內容的難度及其特點。
3、訓練的方法。
五、說課的要求
(一)說課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說課活動的靈魂
說課是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活動,所說的內容是教學設想和理論依據,所以教者既要說清教學設計,又要說清設計的依據,做到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認識,體現實踐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和理論與實踐統一。
(1)說課要有理論指導。
在說課中對教材的分析應以學科基礎理論為指導,對學情的分析一概以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對教法的設計應以教學論和學科教學法為指導,力求所說內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2)教法設計應上升到理論高度。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注意到對教法本身的探索、積累與運用,而忽略了將其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並使之系統化、規律化,因而淡化、淺化了教學實踐的功能。說課中,教師應盡量把自己的每一個教法設計上升到教育、教學、理論高度並接受其檢驗。
(3)理論與實際要有機統一。
在說課中,既要避免空談理論,脫離實際,「放之四海而皆準」;又要避免只談做法不談依據;還要避免為增加理論色彩而張冠李戴,理論與實際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論切合實際,理論與實踐高度統一。
第二、科學性原則----說課活動的前提
科學性原則是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說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是保證說課質量的前提和基礎。說課應做到教材分析正確、准確、透徹,教學目的確定,教法設計合理。
科學性原則對說課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分析正確、透徹。
說課中,教師不僅要從微觀上弄清弄懂各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做到准確無誤,更重要的是要從宏觀上正確把握本節課教材內容在本學科、本年段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課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深刻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2)學情分析客觀、准確,符合實際。
說課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習本課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兩個方面分層次的、客觀、准確的分析學情,為採取相應的教學對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3)教學目的的確定符合大綱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
教學目的包括本節課的總目標與具體的基礎知識目標、發展智能目標和思想教育目標,其確定都要與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要有切實可行的落實途徑。
(4)教法設計緊扣教學目的、符合課型特點和學科特點、有利於發展學生智能,可行性強。
說課中,教師既要說清本節課的總體構想以及依據,又要說清具體的教學設計尤其是關於重點、難點知識的教法設計的構想及其依據,使教法設計思路清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第三、創新性原則----說課活動的生命線
說課是深層次的教學研究。一節示範性的說課,對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教者在說課中應注意將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要注意發現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這樣才能使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只有在說課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才能使說課活動永遠「新鮮」、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四、可行性原則----說課活動的核心。
說課是將教案轉化為「教學活動」的授課前的實踐演習,是對教學方案是否具有實用價值的檢驗。備課是為了授課,所以教學設想必須切實可行,方具有實用價值。教學設計是否可行,關鍵在於是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無論是教學目的的確定,還是教學方案的設計,都應從學生的智能水平,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才能具有可行性。
(二)說課的基本要求
⑴語言簡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說課的對象是同行或領導,說課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情況下10----20分鍾就足夠。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內容很多,所以說課中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防止面面俱到,無主無次的泛泛講解,尤其是對本節課的知識教學,應將重點放在重點、難點知識分析和教法設計上。
⑵重點內容應明確具體,說理透徹。
說課中應圍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材中重點難點分析、重要知識點的教法設計和整體教學設計以及鞏固訓練等主要的內容進行,並且要說的清楚明白,分析透徹,論證具有說服力。
⑶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說課與授課不同,它不僅要講「教什麼」「怎麼教」,更重要的是說明「為什麼」,這是說課的質量所在。說課的三個方面的理論(即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學科教學的專業理論,體現各級各類學校的特色理論)要隨說課的步驟有機提出,使教例與教理有機的融為一體,防止穿鞋戴帽,油水分離。
六、說課的評價
評析說課的關鍵是制定和把握科學的評價標准,評價標准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
1、教學理念----先進、科學(30分)
①教學對象的分析准確、對策恰當;對學生學習本課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分析准確;採取的教學對策有助於克服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心理障礙。②教學設計中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教材分析----准確、透徹(20分)
①教學的知識、能力、思想教育目標完整、具體明確;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充分,即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能夠實現。
②准確把握教材是知識結構和體系,對所選課題在教材中地位、作用的理解、分析正確。
③教學重點、難點確定準確,確定的依據充分,分析透徹;。
3、教學方法和設計----科學、實效(20分)
①教學的總體設計合理,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教學設計有新意。
②教學程序的設計科學,思路清晰,結構合理,能實現教學目標。
③導入、結束等重要教學環節和重點、難點知識教學的教法設計符合學科特點,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能力,注重學法指導。
④教法設計的依據科學,與教法相統一。
⑤教學手段的選用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⑥板書設計科學、課件製作精美。
4、教學程序----和諧、緊湊(20分)
①教學容量適當、結構合理、層次清楚
②銜接緊湊、突出重點,抓住關健,突破難點
③板書、圖示、實驗設計合理、說明各環節安排的道理科學
④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學法指導適時、得當、各教學環節過渡自然
⑤訓練方法得當,有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5、教師基本素養----業務精良、教態大方(10分)
①講普通話,語言流暢、准確、精煉
②教態自然大方,感染力強
③演示操作熟練
④板書、圖示工整規范
總體評價
1、整體說課內容充實,邏輯性強,層次清楚,有創新意識,突出特色。
2、教師基本業務素質精良、教態自然大方、語言簡明扼要、感染力強。
七、走出誤區,從本質上理解「說課」。
------說課容易出現的問題
1、誤區之一:說課就是復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為一談。說課稿是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的,說課稿不宜過長,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鍾之內為宜;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了「教什麼」、「怎麼教」。
2、誤區之二:說課就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激動萬分地給聽者「上課」: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拿來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准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很成功的示範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准以及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等同對待。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勝之處在哪裡,設計的依據是什麼,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見,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准備。
3、誤區之三:說教學方法太過籠統,說學習方法有失規范
「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是說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有些教師在這環節中多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啟發式、直觀式等教學法,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等。至於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師把「學法指導」誤解為:解答學生疑問、學生習慣養成、簡單的技能訓練。
4、誤區之四:「一窮二白」,說課過程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既無說課文字稿,也沒有運用任何的輔助手段。有的教師明明說自己動手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在說課過程中,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讓聽者不禁懷疑其真實性。所以,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實物投影儀、說課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同行及評委們說清楚課,說好課。
八、說課人應具備的心理要素
(一)認識和素質是說好課的前提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應對其有深刻的認識,方能做好。說課活動也是如此,要想說好課,必須對說課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有深刻的認識。因此要求說課人應有良好的認識素質。
首先要認清說課活動的性質。
說課是把教師的教案轉化為「教學活動」的一種授課前的實踐演習;是教師在獨立備課基礎上,向同行系統的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說課是加強課堂教學研討、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還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其次要明確說課的內容及要求。
說課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對象,訓練反饋等基本內容。
基本要求是:
1、依據教材、大綱,符合學生實際。
2、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內容具體。
3、說理透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語言准確、簡練、科學。
說課質量的高低,除本人的素質外,准備工作也重要環節。准備的充分,說課質量才會高。說課的准備工作一般可分為如下四步:
1、學:即鑽研大綱和教材,明確大綱的基本 要求和教材的結構,基本知識;確定重點、難點;學習必要的教育教學基礎理論,做好理論准備。
2、析: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的指導思想與基本教法和學法。
3、寫:遵照相館說課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寫出說課講稿。
4、演:說課前的試講,從中找出不足,並加以修改和完善說課內容。
說課活動開展的好與壞,首先了取決於說課人對說課活動認識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搞好說課,必須從認識說課入手,努力提高自己的認識素質。
(二)情感是說好課的動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的各種活動都與情感不無關系。列寧曾說過:「沒有十分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同樣,在說課中不能不考慮教師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對於說課活動具有積極的情感可激發教師說課活力,使教師精神煥發,朝氣蓬勃,從而提高說課水準。
1、說課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種迅速強烈地爆發而時間短暫的情感。積極的激情與冷靜的理智、堅強的意志相聯系,是說課活動的巨大動力,能激勵說課人克服困難。所以說課人必須要有激情
2、說課要有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續的情緒狀態。在心境產生的全部時間里,它能影響人的整個行動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顯的,積極良好心境可使人振奮,從而完成困難的任務。
3、說課要有熱情
熱情是一種強有力的穩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可以掌握整個人的身心,決定一個人思想行動的基本方向,成為巨大推動力。巴甫洛夫指出:「科學是需要人的高度緊張性和很大熱情的。」
『玖』 談談你對心理健康課的看法和建議(不少於200字)
看法: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當代大學生為例,大學生處於一個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階段,其心理狀態對其自身,對社會都存在著影響。
2、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狀況和誘惑層出不窮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了當代大學生的心態開始呈現出一種比較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狀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勢在必行。
3、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健康是由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健康等四個方面構成的。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政治教育、思相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礎,離開了心理健康,其它各方面的教育將失去重要的支持與中介。
建議:
1、開展開學復課銜接工作,提升學生的學習生活適應能力
對於入學後學生可能存在的適應不良問題,學校要提前預判,在教學安排上預留調整適應期,可提前發布開學後的教學計劃安排和作息時間表,讓學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備。引導學生提前做好迎接開學的行動准備,通過准備返校物品、制定復學計劃等方式提升對新學期的期待和信心。
2、做好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對師生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學校在開學前後要及時進行師生身心健康狀況摸底,根據師生的反饋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9)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的教法認知法擴展閱讀:
教學內容
1、心理健康老師雖然已經受過相關的心理健康培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上課經驗以及團體輔導經驗較少,難以把握課程的主旨方略,會遇到課程氛圍塑造、希望重塑、創傷危機干預、輔導人員脫落等一系列問題,而需要更為專業的指導工具,心理健康課教案能與教師的實際工作相結合,為教師提供指導方向與實際工作技巧。
2、心理健康課教案是學校為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心理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課教育指導綱要》及其他相關的心理教科書為理論依據,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整理和編寫的具有指導性和實用性的心理教學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