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洪家中心小學一年級有什麼要求
上洪家中心小學一年級,
沒有特別要求。
是當地戶籍就OK了。
可詢問教育局。
教育局的說法解釋是最權威的。
B. 我跟老公都是在椒江洪家工作,社保滿三年,想讓孩子在洪家小學讀一年
這個的話,你要到學校的就業辦去問,一般是要社保繳費明細,勞動合同之類的,
C. 請問誰知道台州洪家中心小學一年級語文和數學《世紀金榜小博士》教材書的ISBN編號
到教務處去買就OK樂啊!!新華書店也有,要麼就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買。
D. 外地轉學四年級到洪家樓小學怎麼轉
首先你要把洪家樓小學這邊的轉學弄好了,因為要洪家樓這邊的小學答應收取了,你再去外地直接轉就可以了,帶上洪家樓小學的收取通知單了,所以就是你要先去做的事情,外地轉是很簡單的,只要這邊收取就行了。
E. 洪家利民小學跟博英小學哪個好點
哪個小學好一點,要看學校的大環境,學校的大環境好,生源好就是哪個好,也要看學校的升學率!
F. 2020洪家小學寒假放假時間
2020洪家小學寒假結束的時間還沒定呢,也就是還沒定什麼時候開學呢。如果,定了開學時間,會通知學生和家長的。
G. 洪家中心校和雲健小學城市港灣校區哪個好
答: 雲健小學城市港灣校區比較好
如有疑問
請繼續追問
H. 洪家疃的黃麓學校
巢湖市黃麓師范附屬小學巢湖市黃麓師范附屬小學(黃麓學校)是一所擁有七十多年歷史的老學校。校址在巢湖之濱、西黃山麓一個風景秀麗的自然村——洪家疃。「背山臨水,境地清幽」。學校現有九個班級,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學生500餘人,教師28人,其創辦人是愛國民主人士張治中先生。追溯校史,源自1928年冬,張治中先生鑒於鄉梓教育之無進展,「慨然解私囊,捐田畝,創立斯校。」在洪疃村北創辦黃麓學校(一部),在張家窪改建張氏宗祠為黃麓學校(二部)。並於1929年春開學。校門上鑲嵌著國民黨教育部長戴傳賢(季陶)手書的「黃麓學校」校名石匾(現兩塊石匾一塊存於黃麓師范思源堂,一塊藏於黃麓學校圖書室)。當年招收小學生兩個班,其舅父洪子遠(清末民初的塾師)主持校務。不久,又敦聘許錦帆任校長。許任校長後,發動鄉鄰支持,一年內完成3000m2基建工程。有禮堂、圖書館、宿舍等。按六年制設六個班。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省督學李光烈視察該校,稱「許氏……未嘗受師范訓練也,而其處理校務,與校中一切設施,均能與教育之原則相吻合,至其忠誠努力,更為不可多得……」1932年,張治中長女張素我返鄉小住,臨時兼教英語,並創辦了幼稚園。1933年,張先生經省教育廳同意,在黃麓學校才基礎上創辦了「安徽省黃麓鄉村簡易師范」。首任校長由許錦帆擔任。原黃麓學校更名為附屬小學。1934年冬,經陶行知推薦,其學生馬侶賢任附小校長,周辛夫任副校長。推行「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主張,採用小先生制,於1934年冬至1936年春在黃麓方圓幾十里內,村村辦起了「鄉農學校」。教師有附小高年級學生和黃師簡師一、二屆學生擔任。為鄉村掃盲和初等教育普及開辟了捷徑。這一時期,學校生機勃勃,「儼然成為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心」,「實為全省鄉村小學之冠」。此後二十年間,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黃麓師范輾轉遷移,而附小及附設初中班(校址張窪)立足基礎幼兒教育,波及較小,並留下了許多像周辛夫老師一樣將全部心血傾注小教事業的美名佳話,黃師附小在巢縣教育史上始終站在教研校改的前沿。1955年省教育廳曾撥款改造了學校教室,同年在省委書記曾希聖陪同下,張先生視察了學校的辦校情況。1960年學校被確定為巢縣四所重點小學之一,1962蕪湖地委宣傳部對學校進行關於知識分子政策的貫徹情況調查;1964年上半年巢縣文教局教研室又在我校重點試行「小教四十條」;同年十月,縣文教局組織專人來校輔導幫助開展小學教師「五反」學習和社會主義教育訓練活動。1964年6月9日至12日,在副省長張愷帆陪同下,張先生親臨學校,頗有感觸地說「我過去所以把這個學校要辦在農村,為的就是促進農村文化。」1965年9月,巢縣又在試行小學教育五年一貫制,並在一年級試行只教語文,不教算術的教改辦法。時至今日,當地的老年人對這一時期的學校各種教改教法依然歷歷在目,津津樂道。「文革」期間,黃師附小曾被下放到地方,校名為「洪疃小學」。學校各方面工作停滯不前。粉碎「四人幫」之後學校又復名黃師附小。接管了建麓初中西片分校三個班,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1978年4月,學校被縣委增批為縣重點學校。80年代以來,學校先後圈建圍牆,平整運動場,校園路面全部鋪磚。植樹種草,修建大門,新建教室兩間。2000年10月由張治中先生三女兒張素初女士發起,張氏家族與地方政府出資57萬元建造的一幢擁有12個教室的徽派風格教學樓拔地而起。並由張氏家族成員錢嫵女士題寫校名「黃麓學校」(如圖)。2000年,張素初女士、趙景倫先生又正在積極籌備為學校捐建圖書室和電腦室,學校硬體又上一台階。古韻新貌,相映生輝。在抓硬體建設的同時,學校始終不忘軟體優化。保持傳統特色,提高「普九」成果,注重素質教育。音、體、美教學紅紅火火,初、中考成績多次在鄉鎮奪魁。僅九○年以來,就有8名學生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專項競賽獎勵;教師專業論文獲省、地、縣級獎勵20多篇。教師樂教敬業,學生活潑好學,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畢業生中專家、學者、博士、碩士遍及海內外。為了辦出山村學校特色,讓家鄉教育緊跟時代步伐,黃師附小(黃麓學校)全體同仁齊心協力,邁向新的起點。作者:江海平參考書目:1、《張治中回憶錄》;2、《作育光輝——黃麓師范校史》;3、《巢湖市教育志》1987年版。備註:本文已被錄入《黃麓教育五十年》, 並附相片多幅,惜刊校者對文中所提人名多有疏誤,其憾雲雲。
I. 洪家中心小學的英語教師盛沙沙聯系方式
我的愛人,讓我給你細細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經溫柔地擦去我臉上的淚水。我的愛人,你寬闊的臂膀給了我棲息的港灣,更給了大震中四個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漢也會累嗎,你怎麼躺下就不再起來?讓我跪下來,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離,讓我為你溫暖冰涼的手指…… ——5月14日,張關蓉在擦拭丈夫譚千秋的遺體。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 5月13日夜,德陽東汽中學教導主任兼政治老師譚千秋的妻子張關蓉在為丈夫擦拭。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譚千秋張開雙臂護住4個學生,為這4個孩子贏得倖存的機會。「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場景。「你聽到了嗎?你護著的那四個娃兒都活下來了!都活下來了啊,你聽到了沒?」張關蓉泣不成聲,不停地對去世的丈夫深情呼喚。 12 日下午,崇州市懷遠中學教學樓因地震發生垮塌,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該校700 多名師生絕大多數順利脫險,但該校英語老師吳忠洪卻永遠離開了他愛著的學生們———他帶領孩子們疏散時,聽到有學生掉隊,義無反顧地從三樓返回四樓,這時樓體突然垮塌,吳忠洪和幾名孩子被吞噬…… 學校副校長李宏成說,這棟四層教學樓有12 個班,下午1 時50 分開始上課,就在第一節課快要結束時,突然,地面開始搖晃。大樓搖晃了約1 分鍾時,中間裂開一條長長的縫,樓體裂成兩半。大部分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從兩個樓梯撤離到地面。當時,吳忠洪老師正在四樓給初一(5)班上英語。該班的男學生小斌(化名)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教室突然晃動起來,他和同學都嚇得尖叫,「同學們,不要慌,什麼都不要帶,跟著我往下跑!」吳老師揮著手,示意全班同學跟著他往外跑。當時樓梯口擠成一團,初一(5)班的絕大部分學生跟在吳老師後面。突然,後面的同學喊了一聲:「教室里還有兩名同學……」「吳老師顯得很緊張,馬上轉回身,我們已經到三樓樓梯口了,結果他又往四樓上跑,我們跑到樓下,房子就垮了,吳老師不見了……」小斌哽咽著說。接到報警後,崇州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領武警、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趕到現場,展開搜尋工作。搜救進行了整整一夜,13 日早上6 時多,救援人員才從垮塌的殘磚中找到吳忠洪,他已經永遠停止了呼吸。據李校長說,經過清點,除了吳忠洪外,還有4 名學生不幸遇難。記者了解到,吳忠洪老師今年45 歲,已在教學戰線上工作了28 年。江油女老師身擋水泥板護學生 背呈弓字形遇難 6月20日,陰。江油市武都鎮五通村幼兒園,往日娃娃們嬉戲玩耍的場面早已盪然無存,剩下的只有殘垣斷壁。 就是在這個幼兒園,她本已逃脫神,為搶救正在午睡的孩子們,她不顧樓房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連續7次沖了進去。最後倒在廢墟下的她,用生命的絕唱雕刻出一座令世人感動的「塑像」:雙手撐在嬰兒床沿兩邊,用柔弱的後背擋住垮塌的水泥板,床上躺著兩個小女孩。救援人員發現她們時,她早已停止呼吸,兩個女孩幾乎毫發未損……她,就是江油市武都鎮五通村幼兒園52歲的幼兒園教師王光香。 6次沖進危樓抱出10多個孩子 5月12日14時28分,武都鎮五通村幼兒園的10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王光香守著大班27名孩子。一聲巨響,教室劇烈搖晃起來。「孩子們,地震了,快起來!」王光香叫醒了孩子,但房屋的劇烈抖動卻讓孩子們萬分驚恐不知所措。「快跑!快跑!」她呼喊著讓孩子們往樓下跑,還一個轉身將靠近自己的兩個孩子摟到懷里,急速向樓下沖去。剛到樓下,3層教學樓三分之一的牆體轟然倒下,濃濃的煙霧中,孩子們無助的哭喊聲從廢墟里傳來。她沒來得及喘氣,又一次沖進岌岌可危的教學樓。一次、兩次、三次…… 強烈的責任心驅使她義無反顧地往返於教室和操場之間。王光香前後6次沖進教室,抱出10多名孩子,此時,大班27個孩子只剩下睡在最裡面一張床上的兩個小女孩。身護兩個女童她卻再沒有出來 「大班還有兩個在裡面,你看著她們,我進去抱!」將25名孩子讓身旁一位老師帶到安全地帶,王光香第七次沖進了搖搖欲墜的大樓。「王老師!王老師!」尋著兩位女孩的哭喊聲,王光香沖到牆角正准備抱起兩個孩子往樓下沖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牆體頃刻再次發生崩塌…… 40分鍾後,村支書羅代全、村主任李光輝等帶著救援隊挖開瓦礫,終於在廢墟的縫隙中發現了王光香和兩個孩子。「當我搬開最大一塊預制板時,此時的王老師就像一尊雕像……」文書羅友平回憶說,只見王老師雙手地撐在兩邊床沿上,背呈弓字形,整個身軀護在床上一動也不動,身下護著的兩個女孩安然無恙地仰面躺在床,望著王老師不停地抽泣……大家趕緊將王老師從廢墟里抬了出來,「做胸口按壓、做人工呼吸,可她還是走了,她受的傷太重了……」說起搶救王光香的一幕,同時兼任村赤腳醫生的羅友平傷心地哭了。 追認為黨員 丈夫代交「特殊黨費」 王光香的家,是一個兩層樓房,地震中變成了危房。 丈夫李福春說,從教25年的王光香非常喜歡孩子,「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把家裡安排妥當後,她便挨家挨戶地去接要去幼兒園讀書的孩子。」每天早上,大家都會在村裡田埂上,遇見她帶著一隊孩子,一路唱著歌往幼兒園走。 6月3日,根據王光香生前表現和意願,經各級黨組織推薦、綿陽市委審定,四川省委同意追認她為共產黨員。6月12日,李福春來到村委會,掏出20元錢作為王光香的「特殊黨費」,鄭重地交給了村支書羅代全。「你的家境現在也不富裕,王光香走了,你還要修房子,以及操辦兩個孩子成家,這筆就算了嘛!」見村支書要拒絕,李福春馬上說,「組織追認妻子為共產黨員,是組織對她考驗後給她的最大榮譽,我能為她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替她交納她的第一筆、也是最後一筆黨費。如果光香地下有靈,我想她會同意的……」 有一種「姿勢」將永遠定格王光香雙手地撐在兩邊床沿上,背呈弓字形,盡管背上扛著無數塊沉重冰冷的預制板,可她的身軀護著床始終沒有被壓倒……5月12日14時28分,這個如雕塑般的保護學生的「姿勢」永遠定格。 懷中的兩個孩子安然無恙,可這位可親可敬的老師卻離我們遠去了。她在生關頭用鮮血和生命保護學生的壯舉,有如最後一堂無聲的課,不僅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體現了教師的良知和勇敢,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也同時點亮了學生走向未來的希望之路! 地震無情地摧毀了校園,卻鑄造了不朽的師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出自本能,而王光香的「本能」正是刻在她骨子裡的「師道」,和流淌在她血液中的「大愛」!站在五通村幼兒園的廢墟上,恍然間,一座「愛的翅膀」的不朽豐碑已悄然立起,盡管豐碑上僅僅鐫刻著王光香的名字,而她最後保護學生的「姿勢」,將永遠鐫刻在被救學生的腦海里,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J. 我兒孑小學畢業想去洪家初中上請問洪家初中怎樣。
是教育局的硬性規定,是為了給技校招生,保證縣上技校有學生上,可以得到國家的補償回款,另外學校答也有好處,校長可以把學習不好的弄去上技校,那麼成績就高,排名就靠前,這個不光是一個學校,全縣所有初中都是這么個規定。每個學校都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