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小學數學概率實驗

小學數學概率實驗

發布時間:2021-01-02 11:06:33

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點,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一、統計:
1、比較分類、象形統計圖與統計表的認識。
2、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統計圖。
3、簡單的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復式統計圖。
4、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二、概率:
1、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不可能」等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列出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生 的結果。
3、游戲規則公平、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設計方案。
祝你學習進步。

② 小學6年級數學概率問題。跪求

因為a,b,c,d,e,f,g,h,i,j,k,l,m,為13個全部大於或等於0的整數
且s=a+b+c+d+e+f+g+h+i+j+k+l+m.s大於等於0,且小於等於208
208/13=16
0/13=0
凡是
0<13x?<208
即:這13個數相同的最大概率時s的值為0,208或者為13的倍數
即:答案為3
答案為3的13個整數的組合可分為:10個0,3個1
11個0,一個2,一個1
他們不相同的數字最多的,
因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換成
0<(12x1+?)<208
的形式,所以為3
僅為個人思考,望加詳評論.....

③ 如何解決小學數學中的概率問題

很簡單 當所有的顏色都摸到14個(黑球是9個)時 摸下一個肯定能保證有一個顏色是15個 所以答案是14+14+14+14+9=65
採納哦親~

④ 小學數學概率問題

解:(1)畫樹狀圖得:

則共有9種等可能出現的結果;

(2)這個游戲規則對游戲雙方不公平.
∵姐弟二人摸到的乒乓球顏色相同的有5種情況,姐弟二人摸到的乒乓球顏色不相同的有4種情況,
∴P(妹妹贏)=
5
9
,P(小明贏)=
4
9 ,
∴P(妹妹贏)≠P(小明贏),
∴這個游戲規則對游戲雙方不公平.

⑤ 小學,數學概率

都是三分之一,命題關鍵在於放回去,如果第一次拿的黑筆不放回去,第二次拿到黑筆的概率就是0,有不懂的可以問我

⑥ 小學6年級數學概率問題。跪求

小學會學概率的嗎?那麼只能一點點看了。
總共白加黑16個。
先看摸出5個白的概率。第一個得是白的,16個中有8個白的,概率是8/16,第二個還得是白的,但只剩下15個了,其中有7個白的,所以概率是7/15,第3、4、5次摸出白的概率分別為6/14、5/13、4/12。5次全是白的總概率是這5項相乘,(8/16)*(7/15)*(6/14)*(5/13)*(4/12)=1/78=0.0128.
再看摸出4個白的概率,有一次是黑的。假如第一次是黑的,概率是8/16,後面全是白的,概率是8/15、7/14、6/13、5/12,總概率為相乘1/39。假如第二次是黑的,五次的概率分別8/16、8/15、7/14、6/13、5/12,總概率也是1/39。實際上,白色和黑色是平等的,沒有本質區別,因此不管是第幾次摸出黑的,概率都是1/39。總概率是5/39=0.1282.
剛才說白和黑是平等的。因此5白和5黑概率一樣,4白和4黑概率一樣,3白和3黑概率一樣。由此可見,由於概率和是1,所以3白的概率應該是1/2-1/78-5/39=14/39=0.359
總共估計可以得到獎金1/78*100+5/39*10+14/39*1=2.92。還不夠付的5塊錢手續費,虧大了。

⑦ 小學數學 概率

3個球都不同,則有(20*19*18)/(3*2*1)=1140種

如果買其中一種,中獎機會為1/(1140)=1/1140,
現在買了3注,則中獎概率為3/1140=1/380

⑧ 小學數學概率的發展史

概率論是一門研究隨機現象規律的數學分支。其起源於十七世紀中葉,當時在誤差、人口統計、人壽保險等范疇中,需要整理和研究大量的隨機數據資料,這就孕育出一種專門研究大量隨機現象的規律性的數學,但當時刺激數學家們首先思考概率論的問題,卻是來自賭博者的問題。數學家費馬向一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提出下列的問題:「現有兩個賭徒相約賭若干局,誰先贏s局就算贏了,當賭徒A贏a局[a < s],而賭徒B贏b局[b < s]時,賭博中止,那賭本應怎樣分才合理呢?」於是他們從不同的理由出發,在1654年7月29日給出了正確的解法,而在三年後,即1657年,荷蘭的另一數學家惠根斯[1629-1695]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更寫成了《論賭博中的計算》一書,這就是概率論最早的論著,他們三人提出的解法中,都首先涉及了數學期望[mathematical expectation]這一概念,並由此奠定了古典概率論的基礎。

使概率論成為數學一個分支的另一奠基人是瑞士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1654-1705]。他的主要貢獻是建立了概率論中的第一個極限定理,我們稱為「伯努利大數定理」,即「在多次重復試驗中,頻率有越趨穩定的趨勢」。這一定理更在他死後,即1713年,發表在他的遺著《猜度術》中。

到了1730年,法國數學家棣莫弗出版其著作《分析雜論》,當中包含了著名的「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這就是概率論中第二個基本極限定理的原始初形。而接著拉普拉斯在1812年出版的《概率的分析理論》中,首先明確地對概率作了古典的定義。另外,他又和數個數學家建立了關於「正態分布」及「最小二乘法」的理論。另一在概率論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泊松。他推廣了伯努利形式下的大數定律,研究得出了一種新的分布,就是泊松分布。概率論繼他們之後,其中心研究課題則集中在推廣和改進伯努利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

概率論發展到1901年,中心極限定理終於被嚴格的證明了,及後數學家正利用這一定理第一次科學地解釋了為什麼實際中遇到的許多隨機變數近似服從以正態分布。到了20世紀的30年代,人們開始研究隨機過程,而著名的馬爾可夫過程的理論在1931年才被奠定其地位。而蘇聯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在概率論發展史上亦作出了重大貢獻,到了近代,出現了理論概率及應用概率的分支,及將概率論應用到不同范疇,從而開展了不同學科。因此,現代概率論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學分支。

⑨ 小學數學 摸球概率問題

公平。
如小紅先摸其概率為:1/4
小明第二個摸其概率為:3/4*1/3=1/4
小亮摸,3/4*2/3*1/2=1/4
因為只有當前一個人沒有摸到紅球後面一個人才有機會摸,這就是其公平所在。

⑩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概率的編排特點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准」)在內容標准部分設有「統計與概率」這一領域。規定第一學段為「不確定現象」,教學目標是:(1)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3)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4)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第二學段為「可能性」,教學目標是:(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2)能設計一個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3)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並闡述自己的理由。根據課程標准,各種版本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都編排了上述內容,且體系和教學目標大致相同。隨之而來以此為內容作公開課、示範課、比賽課的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一是新內容體現新理念,有其獨特優勢;二是概率內容的教學以前沒有涉及,屬於原創,課堂教學中容易產生好的效果。然而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簡單概率知識教學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問題,探索解決 問題的一些策略。

一、從知識到教材:深入淺出悟道里

1.知識把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的駕馭好涉及簡單概率知識這部分教材,必須較完整地學習概率知識,理清邏輯順序,梳理知識結構,理解基本概念。教師不妨可以參閱江蘇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3(必修)》第7章。本文摘錄其中的部分內容並參考相關資料,整理成以下兩部分:

表一:隨機事件的有關概念

概 念
定 義

確定性現象
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或必然不發生的現象。

隨機現象
在現實世界中,在給定的條件下,重復同樣的試驗,有一些現象卻有時發生有時不發生。它有兩個特點:①在一次試驗,觀察中,該現象的發生與否呈現不確定性,沒有規則、不可預測;②在大量的試驗和重復觀察中,從整體來看,該現象的發生與否卻表現出一種非偶然的規律性,即具有統計規律性。這些現象被稱為隨機現象。

事件
事件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所出現的某種結果。結果是相應於一定條件而言的。在一組基本條件下,以結果是否發生作為標准,可把事件分為三類:結果必然發生的叫做必然事件;結果不可能發生的叫做不可能事件;結果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叫做隨機事件。

隨機事件
隨機事件具有兩個特點:①可以在相同的條件下,重復地作大量的試驗或觀察;②每——次試驗或觀察的結果不一定相同,且無法預測下一次的試驗或觀察結果是什麼。

隨機試驗
隨機試驗具有如下特點:①在相同條件下可以重復進行;②試驗的可能果不止一個,但所有結果事先都能明確;③每次試驗之前,無法預料會出現哪個結果

表二:隨機事件的概率的有關概念

概 念
定 義

頻數
對於事件A,若在n次試驗中,事件A發生的次數為m次,m稱為事件A在這n次試驗中的頻數。

頻率F0(A)
F0(A)=為事件A在n次實驗室中發生的頻率。

頻率的穩定性
在大量的試驗中,事件A發生的頻率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大總在某個常數值附近擺動,這種規律性稱為頻率的穩定性,這個常數值就是概率。

概率P(A)
一個能表示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數就叫隨機事四的概率,記作戶(A)。一個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一個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而隨機事件的概率是介於0和1之間的某個數。在古典概率模型中,當試驗有n個結果,且每個結果性質的可能性都相向時,如果事舢總共含有m種等可能結果,那麼事件A發生的概率F(A)=。

由上可知:

(1)客觀世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必然現象和隨機現象,人們在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隨機現象,需要從大量的偶然性中找出規律性、必然性。概率的研究對象就是分析隨機現象的各種可能發生的結果,研究偶然中蘊含的規律性、必然性。

(2)概率的描述性統計定義可以理解為:在不變的一組條件S下,重復作n次試驗,記m是n次試驗中事件A發生的次數,當試驗的次數n很大時,如果頻率穩定於某一個數值p,則稱數值p為隨機事件A在條件組A下發生的概率,記作P(A)=p。

(3)「統計與概率」這一領域的內容是一種「不確定性數學」,與傳統的「確定性數學」內容上有較大的區別。概率知識研究的基礎主要是定義和假設。

2.教材把握

對照這些概念的定義,仔細推敲,我們方能把握小學數學教材中各年段概率知識教學的要義。下面以蘇教版教材為例進行說明。

(1)理解教材的編排特點。如果單純從知識的角度看,能在小學進行教學的概率內容並不多。因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在第一、二兩個學段分四次安排教學可能性的知識。

二年級上學期:「可能性」。利用「摸球」「轉盤」等游戲活動,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三年級上學期:「統計與可能性」。通過摸球活動的試驗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四年級上學期:「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六年級上學期:「可能性」。會用分數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設計一個游戲方案,符合指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預測,並闡述自己的理由。

(2)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二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可能性」,教學重點是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體驗確定性現象和不確定現象,教學難點是用恰當的語言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正確描述。三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是「統計與可能性」,教學重點是在摸球試驗中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學難點是通過觀察、分析摸球的次數(頻數),推斷出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的結論。四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教學重點是體驗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通過等可能性理解公平性,強調游戲中輸贏的可能性相等,而游戲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 有贏有輸。六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可能性」,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聯系分數的意義,理解並學會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理解和學會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概率。

二、從問題到分析:追本溯源找原因

1.問題呈現

筆者在平時聽課、教研活動中,發現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內容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可能性」出現的問題有:(1)摸球試驗前,試驗要求不清,沒有強調「相同的試驗條件」(如攪拌均,任意摸一個,摸後放回);(2)教師錯把語文造句練習當作不確定性現象進行教學。如,請學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填空:姐姐的年齡(一定)比弟弟大,小明的年齡(可能)比小剛大。

三年級上學期教學「統計與可能性」出現的問題有:(1)企圖用試驗方法(摸球),在有限的摸球次數下直觀得到可能性相等或可能性大小的結論;(2)用摸的次數越多,摸到XX球XX球的次數越接近來得到可能性相等的結論。

四年級上學期教學「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出現的問題有:(1)用「猜想——驗證」的方法證明游戲規則是公平的或游戲規則是不公平的;(2)用游戲的結果來說明游戲規則是否公平。

六年級上學期教學「可能性」出現的問題有:(1)教師對頻數、頻率、頻率的穩定性、概率這幾個概念理解不清;(2)用拋硬幣」的試驗得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相等,進而得到可能性是;(3)過於強調計算,忽視蘊含其中的概率的基本思想;(4)出現有問題的練習題:如①某籃球運動員任意投籃一次,投中的可能性是;②任意拋40次硬幣,可能有多少次正面朝上?可能有多少次反面朝上?

2.原因分析

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簡單概率知識認識不到位,理解不深刻。下面筆者結合上文列舉的簡單概率知識的點,重點分析上述問題。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可能性」,重點是讓學生在隨機試驗(摸球)中,體驗必然事件和隨機事件的發生。進行隨機試驗的前提必須是在給定條件下,即要在不變的一組條件S下,重復做n次試驗,才能正確體驗到隨機事件A的發生。因此在摸球活動前教師必須講清兩個要點:(1)球除顏色外,其餘都完全相同(包括大小、質量、手感等);(2)摸球之前先要攪一攪,要攪勻(攪勻是摸球試驗中研究隨機事件、保證公平的前提條件),再從中任意摸一個球。摸球活動結束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操作,正確應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三個詞語來描述摸球結果。教師還應注意,要明確數學學習內容和研究對象,不要錯把語文練習中的用「可能」「一定」等詞語造句,與數學中研究不確定性現象混淆起來。例如,請學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填空:姐姐的年齡(一定)比弟弟大,小明的年齡(可能)比小剛大。小明和小剛的年齡是客觀的數據,只是因 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年齡,所以句子中可用「可能」這個詞填空。我們不能因為語句中出現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彙,就認為它屬於數學「可能性」的研究范疇。因此,教師要正確理解教學內容,實際教學中不要設計這樣的問題和學生「搞腦子」,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能判斷的不確定現象或隨機現象,例如,「任意找兩個自然數,它們的和可能是雙數,可能是單數」等。

三年級上學期的「摸球」、四年級上學期的「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和六年級上學期「拋硬幣」等教學內容,都涉及隨機試驗。對於這些隨機試驗的條件和結果,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說明。但是,實際教學中,由於知識准備的不足並缺乏對隨機試驗的深切體驗和深刻認識,一些教師往往會在潛意識中對試驗結果有一些錯誤的希望,例如「摸得次數足夠多,摸到XX球和XX球的次數會相等」「摸的次數足夠多,摸到XX球和XX球的次數相差很小」「摸的總次數越多,摸到XX球和XX球的次數相差得越小」「公平的游戲輸贏的次數應該差不多」「公平的游戲平的次數最多」等。也有的教師在教學「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時,試圖用概率的統計意義(即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方法),引導學生用「猜想——驗證」的方式來讓學生理解等可能性,或證明設計的游戲規則是否公平;這是不妥當的。

於是,當課堂上有限次的試驗結果不符合教師的這種錯誤希望時——例如學生發現到摸到XX球和XX球的次數相差較大,或者實際游戲的結果有時輸或贏的次數要遠遠高於平的次數,有時輸和贏的次數也不接近——教師不能做出正確解釋,無法從試驗的結果來證明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因此選擇忽略課堂試驗數據,出示課前准備的大量重復試驗後的數據,並匆匆得到結論:摸球(拋硬幣)的次數越多,摸到紅球和黃球(出現正面和出現反面)的次數越接近。

從定義上分析,一個隨機事件的發生既有隨機性(對單次試驗來說),又存在統計規律性(對大量重復試驗來說),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隨機事件的統計規律表現在:隨機事件的頻率,即此事件發生的次數(頻數)與試驗總次數的比值具有穩定性,總是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概率中的「頻率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頻率穩定於概率」不同於 一般意義上的越來越接近。通俗地說,隨機試驗的次數越多,出現頻率大幅度地偏離概率的情況的可能性越小)。這個常數就叫做隨機事件的概率。結合前文所述的隨機試驗的特點,筆者發現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教師往往容易忽略以下三點:在隨機 試驗中,(1)每次試驗前,其結果是不可預測的,無法斷言會出現哪一個結果,但每次試驗後,其實際結果是客觀存在的,且若進行大量重復試驗後,其實際結果具有統計規律性;(2)觀察大量隨機試驗的結果,剔除一些極少發生的現象,才可以抽象出統計規律性;(3)用試驗的方法得出的頻率只是概率的估計值,要想得到近似程度較高的概率估計值,通常需要大量的試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不容易做到。而且在概率論中,「等可能性」是一個公認的未定義的概念,其作用和地位類似於幾何學中理論上的「點」和「線」,雖然沒有定義,但在此基礎上卻可以建立一個邏輯上相容的理論。而人只有通過經驗才 能決定任何實際的事件是否符合於理論。因此,「等可能性」可以從概率的古典定義的角度去認識——因為拋的結果只有兩種可能,且兩種結果的可能性相等,所以該隨機事件的概率是,卻不能通過試驗、游戲來驗證、證明;而試驗、游戲可以讓學生體驗等可能性和隨機性的辯證統一,培養學生的隨機思維。在課堂上引入隨機試驗,既不是讓學生得出次數相等的結果,也不是要驗證、證明規則的公平性,更不是要利用試驗得到概率的估計值,而是希望學生在進行隨機試驗和收集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隨機的思想,感受、領悟等可能性。

此外,「隨著試驗的次數的不斷增多,硬幣落地後正面朝上的次數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將越來越接近」的說法是人教版的教材培訓和蘇教版的教參中提供的說法。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不科學的說法,但受小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這種說法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而教師在引導學生領悟等可能性時,要注意在分析、比較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參照試驗的總次數,滲透頻數這種相對數據的意識,但不點破這個概念;避免學生用相差數這樣的絕對數據去比較。當然,有一種結論是不對的:在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一個球,摸多次,摸到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差不多。正確的說法可以是:袋中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每次任意摸一個,摸多次,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差不多;在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相等。

六年級上學期在教學例題和練習時,不僅要教會學生正確計算概率的方法,更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概率的意義。如擲一個六個面上分別是1、2、3、4、5、6的骰子,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拋的結果只有六種可能,且六種結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數1出現的可能性是;因為1、3、5是奇數,每個數出現的可能性分別是,所以奇數出現的可能性是3個,就是;而因為有3個奇數和3個偶數,所以出現奇數或偶數的可能性都是。又如,前述問題(4)中的練習①,由於投籃球這個試驗的條件不可控制,無法定義隨機試驗,所以「某籃球運動員投籃 一次,出現『投中』或『未投中』兩種結果的可能性相等,P(投中)=P(未投中)= 」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練習②教師要明白的是,無論拋多少次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但拋40次硬幣,正面朝上的次數可能是0-40次中的任意一種次數情況,體現的是隨機事件的隨機性,並非統計規律性。

三、從反思到探索:獨辟蹊徑探策略

1.調整教材的編排體系,認識「可能性」

聽過多位教師執教的「可能性」一課,也學習過許多「可能性」的教學設計。但有這樣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那就是學生在動手試驗並分析數據前,也就是在作猜測的時候,對摸球、擲硬幣等隨機現象是有所體會的。但在分析試驗數據時,學生反而糊塗了,對自己的猜想產生疑問,覺得自己的猜想是對的,卻得不到符合猜想的結果,怎麼會呢?筆者認為,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要發現隨機事件的統計規律性需要進行 大量的試驗,課堂上學生試驗的次數不多,就很難從得到的數據中發現統計規律性;另一方面,學生的猜想可能只是依葫蘆畫瓢,他們可能錯誤地以為「只要擲硬幣到某一次數,正面或反面出現的次數會一樣多,雖然現在沒有一樣多,那是因為拋擲得還不夠多。」對於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和知識准備不足,要理解隨機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很困難的,於是課堂上很可能就出現教師越講學生越糊塗的情況。綜合上面的意見,教材可以把簡單概率知識的教學放到第二學段或更後,且應簡單:先認識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在學習比值的概念後,認識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認 識用分數表示事件的可能性,最後學習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這樣的編排體系可能更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於教師組織教學。

2.經歷試驗的活動過程,體驗「可能性」

小學生首次學習可能性時,由於可能性研究的是隨機事件發生偶然性中的必然規律,所以如果不經歷隨機的體驗過程,學生是很難建立相關觀念的。通過隨機試驗、數據分析和結論推斷,可以讓學生體驗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確定性現象,有些事情可能發生,有些事情不可能發生,分析這些現象可以找到規律;滲透隨機和概率思想。例如六年級教學「可能性」時,教學過程不妨按此線索設計:

(1)合作試驗,引導探索

①試驗前猜想

提問:任意拋一次硬幣,猜猜會拋到哪一面?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會怎樣呢?

②學生分組試驗,收集並分析數據

試驗一:教師拋一次硬幣。

體會:事件發生的隨機性和結果的客觀存在性。

試驗二:等分小組,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每人試拋2次硬幣。

引發學生質疑,再次體會事件發生的隨機性,並引發認知沖突,我們的猜想正確嗎?怎樣才能推測我們的猜想正確呢?

試驗三:等分小組,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每組試拋40次硬幣。

收集數據,統計數據,計算比值,製成折線統計圖。

指導學生看圖,初步體驗比值(頻率)會比高或低,但基本在附近擺動。

(2)正確推斷,理解概率

①出示科學家的數據表,進行推斷

出示科學家的數據表、計算比值後,同樣製成折線統計圖。

進一步體會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比值(頻率)就穩定在。

②結合意義,理解用分數表示可能性

想一想,任意拋一次硬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理解:拋的結果只有兩種可能,而且這兩種結果的可能性相等,那麼其中一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

3.提升概率的認識水平,理解「可能性」

我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常流水」。客觀地說,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師系統學習過概率論知識的並不多,而要引導學生領會事件發生的隨機性、事件發生結果的必然性、大量隨機現象中的統計規律性,教師就必須較深入地學習這些知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明晰概念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領會可能性,及時發現糾正學生的片面、膚淺的認識,避免出現越講學生越糊塗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執教過程中要著重把握以下幾條:

(1)試驗要求要明確,要突出在相同條件下做大量的重復試驗。

(2)明白試驗前是無法知道事件發生的結果,這是因為事件的發生有隨機性;但試驗後結果是確定的,同時,由於課堂試驗次數少,學生不易看清統計規律性。

(3)弄清頻數、頻率、概率等概念的含義,並注意在對小學生教學時,語言描述上可以通俗,不出現專業術語,但要盡量准確,符合概念的定義。如描述頻數:應說成出現的次數差不多;如描述頻率:要理解它是一個比值,是概率的近似值,它始終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如描述概率:應說成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可能性是多少。

(4)等可能性是用「由部分推斷全體」的統計推斷方法從大量數據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是無法驗證的,所以教學方式不應是簡單的猜想——驗證,而應是猜想——試驗——分析——推斷。

(5)正確處理上課時的「壞」數據。隨機事件的統計規律,實際上要排除「長序列連續出現正(反)面」「正(反)面出現的頻率大幅度偏離」的極端情況,因為這些情況的發生在大量的試驗中將是小概率事件。但學生沒有系統的概率知識,這無法和他們解釋。當他們面對自己手中雜亂的10次或40次的試驗結果,找不到規律,思考就會遇到障礙。為了幫助學生跳出困境,充分利用已有數據,在課堂上對更多的試驗結果進行探索,發現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數據累積起來看:10次、20次、40次、160次……再聯系歷史上數學家的試驗數據,並啟發他們以拋擲的總次數為「參照物」,用相對的眼光來觀察數據,從而發現隨機事件的統計規律。這樣組織學生體會可能性,更符合概率的思想。

(6)小學生的知識准備不足,認知水平還需提高,因此,小學階段概率知識的教學,重在體會、領悟,不要求深刻理解。教師切莫在教學中提高要求。

「可能性」的教學是新課標重點加強的內容,對於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講,要熟練駕馭這些知識,要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這些知識,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創新。文中的觀點只代表我們現在的思考,不一定正確。小學數學的教材、教法除了應考慮知識的科學性外,還要考慮小學生的可接受性,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寫此文的目的是希望老師們參與討論,提出意見,創新實踐,相信小學數學中「可能性」的教學終將會 「吹盡黃沙始見金」。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概率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