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實驗課教案小學

實驗課教案小學

發布時間:2021-01-02 07:01:44

Ⅰ 急求小學科學課優質教案

你可以去小學科學輔導網

Ⅱ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土壤中有什麼公開課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麼》是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的第四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驗證土壤來源於岩石的風化物及生物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使學生對沉積現象和分層沉積有一定的認識,為下面幾課的學習做些鋪墊。教材第一部分「尋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進行,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乾燥並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積實驗。讓學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得見的物質,也有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過一幅圖生動地描述了土壤與生命的關系。

【學生分析】

土壤對於學生來說司空見慣,但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土壤從哪裡來,更不會想到它來源於岩石。學生對土壤中到底有什麼這個問題,一般只停留在活的生物體層面,對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學生是不了解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動物和人類不斷在改變土壤成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尋找土壤的成分和土壤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用沉積實驗研究土壤成分,感知土壤不同顆粒大小的沉積順序。
【器材准備】

分組材料:為學生准備新鮮的土壤、乾燥的土壤、白紙、放大鏡、燒杯(裝有清水)、一根筷子、放大鏡、小木棒、紗布、實驗單等。

演示材料:新鮮土壤、水、課件,事先做好的沉積實驗、酒精燈、干土塊、篩子、紗布等。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聚焦話題

1.引導:岩石在自然界中會發生風化現象,岩石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出示課件) 2. 提問:岩石不斷風化,變小,又會變成什麼?

二、 實驗探究,尋找土壤中的成份

引導:能在土壤中找到岩石的微粒嗎?除此之外,你覺得在土壤中還有什麼物質呢?一起來找一找。(板書課題)

(一) 觀察新鮮土壤,尋找土壤中生物、水、空氣 實驗一:觀察土壤中生物及殘 體

1.引導:仔細觀察土壤,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並貼在黑板上。 2.小組活動 3.全班交流

討論1:土壤中有生物 及殘體

討論2:生物及殘體死亡或他們的排泄物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變成腐殖質。 播放微視頻(加熱土壤),了解腐殖質

討論3:玻璃片上的小水珠是哪裡來的?(土壤中有水) 實驗二:觀察土壤中的空氣並完成「沉積實驗」的攪拌與靜置 1.提問:土壤中有空氣嗎?怎麼證明?
2.師生交流。

3.小組活動1:學生將塊狀土壤放 入水杯中,觀察氣泡。

4.小組活動2:學生將新鮮土壤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攪拌,放在抽屜里靜置。(教師提供筷子)

(二)觀察「干」土壤,分析土壤中的顆粒

1.出示干土壤,引導:這是一堆干土壤,水分很少。老師已經清除裡面的生物及殘體了。

課件:岩石→碎石→小石子、沙→? 你們能想辦法給這堆土壤分分類嗎?

2.分組實驗(提供小組活動材料:孔的粗細不同的篩子,紗布,尺子,放大鏡等 ) 3.交流研討:你是怎麼給土壤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4.教師講解:根據土壤微粒的粗細,一般可以把土壤分成四種:沙礫、沙、粉沙、黏土(出示課件)

5.小組拿出「沉積實驗」中的杯子。引導:從杯子的上面和側面觀察土壤,你發現了什麼?

討論:沙礫、沙、粉砂、黏土分別在哪一層中,分析原因。 (出示課件)

6.教師出示靜置一天的「沉積土壤」,提問:水變清澈透明了,是什麼原因? 三、 總結提升,回歸主題

提問:現在能總結一下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嗎? 討論:在土壤的形成中,生物起到怎樣的作用。

師生總結:土壤也給生物和人類帶來很大的作用。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土壤。 學生觀看視頻。 【板書設計】

土壤中有什麼 水分、空氣 沙礫、沙、粉砂、黏土 腐殖質、鹽分、動植物活體或殘體

【作業輔導】

填空題

  1. 土壤是由_小石子____、_沙_、_黏土 _、空氣__、_水__、_腐殖質_等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2.
根據顆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從大到小分別是_沙礫____、__沙___、_粉沙__和_黏土_。

3. 把土壤放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有__空氣___。

Ⅲ 2019部編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 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公開課教學設計

請自己認真看題,你會發現答案的。以後這種事不要再依靠網路了!!

Ⅳ 小學科學觀摩課《熱是怎樣傳遞的》優秀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第十冊39-40頁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
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遞,不同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不同的。
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遞。
過程與方法: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用文字和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向四周傳遞的傳遞方向。
教學准備:為每組准備:鐵架台1個、鋁棒1根、熱水1杯、火柴1盒、塗蠟金屬片1張、酒精燈1個、凡士林等。
教學過程:

一、 初步感知,引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王老師為大家准備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們將用這些材料來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想試試嗎?先進入今天的第一個環節:每個桌上都有一根這樣的鋁棒,你們能想到什麼辦法把這根鋁棒變熱?(自由回答)
匯報:①用酒精燈給鋁棒加熱,一會兒鋁棒就會變得很熱。(這方法不錯,那你怎麼感受鋁棒變熱了?(手摸)這樣好不好?那該怎麼辦呢?②把鋁棒放入熱水中。③拿著鋁棒在衣服上摩擦……同學們真能幹想出了這么多辦法,現在就請各組把桌上的這根鋁棒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小組每個同學輪流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部分,看看有什麼感覺?請記錄員填好實驗報告單!好開始吧!
問: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鋁棒,有什麼感覺?(變熱)
問:鋁棒的熱是誰給的呢?(熱水)
揭題:好剛才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熱可以在物體間傳遞,那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找到熱傳遞方向
1.熱看得到嗎?請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
2.開始討論——交流實驗方案。
3.師介紹:同學們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書上也為我們介紹了一種辦法,打開書第39頁請看最下面一段話,自己先讀讀,然後想想該怎樣完成這個實驗。
4.師:誰來說說你准備怎麼做這個實驗?(學生說實驗操作方法:出示課件一)猜猜哪根火柴會先掉呢?
5.在實驗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安全小心燙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用外焰加熱、為了環境衛生用過的火柴請丟到不銹鋼盤里、注意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
6.開始實驗,認真觀察,完成實驗報告單,
7.(全班交流實驗中的發現。)師:從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8.結合看多媒體動畫(課件二)小結:這是同學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9.請看大屏幕:如果我們把這根銅棒分成A、B、C三段,這三段溫度有什麼不同?(板書:A溫度較高 C溫度較低)
師:根據火柴掉落的順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熱的傳遞方向嗎?(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板書:A溫度較高 熱 C溫度較低
三、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熱的傳遞方向
是不是無論什麼情況下熱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呢?我們再來進一步研究:
1.在塗有蠟的金屬片的中心加熱,猜猜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2.如果在塗有蠟的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又會是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3.各組在金屬片上選擇一個點進行加熱,特別提示蠟油熔化後滴下來會弄臟桌子,該怎麼辦呢?(用不銹鋼盤接住蠟油)小心別被蠟油燙到手。注意實驗中要重點觀察蠟的熔化情況,並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記錄員作好記錄,請材料員上台領取一張金屬片。
4.生分組實驗,教師拍攝個別組的實驗過程。
5.全班交流,
師:你們這組是怎麼完成實驗的,觀察了什麼現象?拿上實驗報告單上台匯報。
師:(在大屏幕上播放)這是剛才同學們做實驗的過程,老師用攝像機拍了下來,一起來看看。問:①他們這組哪部分的蠟先熔化?(中間)為什麼中間的蠟先熔化?(中間溫度高)周圍部分為什麼後來也慢慢熔化了?(熱傳遞過去了)?這組的金屬片哪兒先熔化?為什麼這點先熔化?
6、總結實驗中的發現。
從這個實驗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麼?(生答師指板書)
四、總結:
通過剛才的幾組實驗我們明白了熱傳遞的一個重要性質,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特點說出來?
出示課件三:(引讀)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遞.

教學反思:這節課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根據在分數應用題里的,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作為鋪墊,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掌握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然後通過解題思路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這類應用題能更好的掌握.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不足之處在於板書設計時沒有把關鍵地方用紅筆寫出來,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肯呢個不太深刻,學生在計算較大的數字乘百分數時,速度慢,方法與技巧選擇欠妥,有待於加強訓練.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套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課程目標
總目標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分目標
1.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及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了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運用感官和適當的工具,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認識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7)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進度表
第一周 :教師備課
第二周 :空氣的性質(一) 空氣的性質(二)
第三周 :熱空氣和冷空氣(一)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
第四周 :空氣里有什麼(一) 空氣里有什麼(二)
第五周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第六周 :機動
第七周 :冷熱和溫度(一) 冷熱與溫度(二)
第八周 :熱的傳遞 加熱和冷卻(一)
第九周 :加熱和冷卻(二) 吸熱和散熱(一)
第十周 :吸熱和散熱(二)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一)
第11周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二) 單元評價
第12周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第13周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不同的聲音
第14周 :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第16周 :排序 分類
第17周 :考試 (一)考試 (二)
第18周 :講評 (一) 講評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
(2)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3)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知道氧氣對生命的意義。
(3)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空氣這些性質的應用。
(4)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狀,空氣冷熱不勻時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標准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3)願意合作與交流。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後,繼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氣,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課題:1、空氣的性質
課程標准:
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方法來收集證據。
科學知識: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學慣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作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科學知識
1.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注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 能描述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
? 描述空氣能夠被壓縮
? 將瓶中的紙不會濕和瓶中的氣球吹不大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聯系起來
? 將傾斜的天平與空氣有質量聯系起來
? 將壓不到底的針筒與空氣能被壓縮和空氣有彈性聯系起來
? 能用對比的方法,進一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學習成果評價:

Ⅵ 小學科學綠色普教育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實驗課說課課件

網路「桃李天下課件」裡面有肯多課件,教案等資源,如果沒有可以到名師院留言,網站管理會通過其它渠道幫你找,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與說課指導的學習隨筆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出課的內容是青島版《科學》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1課《有趣的浮沉現象》,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水的科學》,依據《課程標准》的要求,藉助學生對水已有的認識,編排了認識自然界水的分布、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探究水的形狀和形態的變化、認識水中物體的浮沉、比較水的多少、認識水的壓力等探究活動。本單元旨在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認識與水有關的基本知識。是在第二單元《它是什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有趣的浮沉現象》是本單元的第四課。學生對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水有許多親身的體驗,水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如此,人類對水的探究利用從未停止過。本課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安排了「認識浮沉現象」、「探究水的浮力」、「認識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究改變浮沉的方法」等逐層遞進的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從物體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現象入手,經歷一個探究過程,從而獲得對水的浮力的認識。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想是:用科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因為科學課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並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在《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科學探究過程的一般規律,並結合三年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科學探究目標: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採用簡單的儀器對物體的浮沉原因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採集數據並做出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願意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由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科學知識目標: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徵;認識到水有浮力並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到水有浮力並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本課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托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法設計:
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猜想與假設能力和設計實驗自行探究的能力,本課採用了「引探教學模式」,即「觀察——猜想——引導——探究」。首先通過談話、看圖片,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開展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加上教師的適時點撥,自行根據物體的浮沉現象,運用實驗方法解決問題。這樣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有機結合,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識,又獲得了掌握知識的技能。
三、學法設計:
本課屬於引導式探究課例,是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實驗。通過觀察、實驗探究,認識水的浮力,對學生著重進行實驗能力的培養。
因此本節課讓學生親身經歷了「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應用拓展」這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活動過程都是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的,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且學有所得:不僅體驗到了探究的興趣、認識了與浮力有關的基本科學知識,而且還引導學生意識到實驗是一種基本的、科學的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將本節課設計為以下六個環節:
1. 談話實驗,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通過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看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精心選擇的、有結構的觀察研究材料,學生通過對「禮物」進行猜想、實驗驗證和開展匯報討論,思想上產生了一些迷惑,提出了研究的問題。這樣就揭示了本節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目標,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後面的研究討論奠定了基礎。
2. 激烈辯論,啟迪智慧。
雖然所有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學生對於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容易理解,對於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一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在課堂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樣,課堂氣氛活躍、民主、和諧。
3. 驗證猜想,深化理解。
為了更好地理解物體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底的原因,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用紙蓋住玻璃杯口,先後把一個小粉筆頭和一個100克鉤碼分別放在這張白紙上,紙能托住輕的粉筆頭兒,托不住重的鉤碼,及時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現象,推想物體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底的原因,然後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學生在實驗中不但親自體驗到向上托的力量的存在,而且還體驗到不同的物體受到的向上托的力量有大有小,從而深化理解了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
4. 設計實驗,驗證想法。
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托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突破這個難點,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猜一猜,吊一下學生的「胃口」,然後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利用教師提供的有結構的、開放性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選擇運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探究。
5. 總結規律,揭示結論。
在這里揭示出「水的浮力」這一概念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讓學生談對水的浮力的理解,使學生對水的浮力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6. 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水的浮力,最後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通過談感受、舉實例,使學生把水的浮力與生活結合起來,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討論解釋促進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實驗課教案小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