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師行業的職業分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進一步開掘自身潛能,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好的做好一名人民教師,特製訂我的職業規劃設計書。
一.個人現狀分析
了解並認清自我是教師職業規劃的首要步驟。認識自己很難,要清醒地認識自己,這是追求教師人格力量的前提。
1.優勢方面
忠於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尊重、信任、理解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工作之餘不忘充實自己,喜歡閱讀與研究,包括理論知識和先進的教學理念。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於探索,能吃苦,有上進心。
2.不利因素
平時忙於准備活動材料及上課班級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學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時間不夠寬裕。
在授課過程中,對教材外延度的把握不夠,因而在課堂教學上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小差錯,不能那麼得心應手。借鑒他人和外地教學經驗不夠。
對於科研還是停留於表面,沒有能夠深入的實施,還走在科研型教師的起點上。
二.職業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加強師德修養;立足崗位,終身學習,提升專業素質;學以致用,轉邊教育教學方式,利用3—5年時間,成為研究型教師。
2.具體目標
A.教育理念:學習先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先進的事跡,真誠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把教育教學真正作為事業,踏踏實實奉獻教育,誠心誠意關愛每一個學生,用「愛」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學識及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信任,點燃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B.探索合適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主陣地。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探索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創新,總結經驗,不斷求索。通過自己的教學藝術,吸收學生的追求,使課堂上的學生個個成為愛學習,對學習有探索欲的學生。
C. 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切實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科學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升自我的專業水平和處理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創新、總結、積累知識,自我發展,不斷自我充實與更新。同時,多聽別的老師授課,學習他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可謂教學相長,就是要與學生一起成長,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教師。
D.增強科研意識,為專業化發展提供強大的源動力。
時代在創新,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創新。在以後的工作中,不僅要提高能力,積累經驗,總結方法,還要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真正實現創新教育,做一名優秀的新教師。
㈡ 如何看待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
然而,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教師的工作越來越繁忙,工作強度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內以至於部分容教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憊狀態。教師的職業狀態正在挑戰他們對職業的堅守程度。 多數教師感到職業壓力太大 ,教師也成為弱勢群體 。就出現了職業倦怠現象。一、幼兒園阿姨、保姆、教書匠、保安、心理醫生是現代教師扮演著的多重角色。二、教師的中年、老年化是學校缺乏了激情,並且因為步入中老年,家庭責任在增大,壓力也就大。三、教師待遇、職稱缺乏了提高機會。四、社會、家長、學生、領導對老師工作的挑剔和苛刻。五、學生、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讀書無用論的抬頭都影響了教師,從而出現了教師職業倦怠現象。
㈢ 你希望小學老師每天的工作狀態是什麼樣子
我理想中的教師工作狀態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啟發、教學相長,互有獲得。教師的勞動絕不是單向地付出,而是「心靈激碰心靈、靈魂觸動靈魂」的生命活動,是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
㈣ 如何理解當前中小學教師中的職業倦怠理
如何看待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一、表現形式及危害
職業倦怠最早由美國學者費登伯格在20世紀70年度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他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症狀。隨後馬斯洛等人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及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稱為職業倦怠。其研究表明, 職業倦怠由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個人成就感降低三個維度構成。一般認為, 職業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 是個體伴隨於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
教師職業倦怠乃是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心理反應,是教師伴隨於長期高水平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其典型症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的喪失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
典型的教師職業倦怠主要表現為以下症狀:
(1)態度方面。在認知方面,認為工作毫無意義、毫無價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機械重復的煩瑣事務。
(2)在情感方面,由於對工作感到厭倦,情緒波動很大,常常產生壓抑、苦悶、怨恨、憂郁、多疑等多種消極情緒。在價值取向方面,不再認為教師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而把追求物質享受作為奮斗目標,因此有部分教師兼職做第二職業,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
(3)在行為方面。主要表現為厭倦教學工作,減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備課,教學呆板,缺乏創新,盡量逃避教學環境,對學生冷漠,逃避與同事交往或拒絕與其合作,對學校環境和學校管理牢騷甚多,只注重個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教師的職業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緩解,則會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狀態,如飲食習慣和體重驟變,身體虛弱,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內分泌紊亂,易患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失眠等病症,整個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在心裡方面,則表現為對生活的乏味感,對事業的失望感等。
社會的進步,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勞動。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質會塑造和影響學生,並使教師有旺盛的精力和樂觀的精神風貌,以滿腔的教學熱情和開拓創新精神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才有利於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近幾年,教師隊伍總體狀況良好,但也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如有的優秀教師外出教書,有的千方百計跳槽,有的辦課外收費補習班,有的與校外機構聯合從中收取回扣;有的教師的責任心沒有以前強了;有的教師出現急噪、焦慮等狀況;有的教師缺乏自信等。這些現象背後也反應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日顯突出。
職業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它帶給教師情緒上的困擾,並逐漸發展為一種消極、感傷的心境,嚴重損害和威脅著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個體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二是由職業倦怠帶來的教師敬業精神不振和工作熱情下
降必然影響其教學水平的發揮,造成教學工作的低效化和學校資源的浪費,進而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三是教師職業倦怠及由此引發的對學生態度冷漠,對部分後進生歧視、排斥及採用強制手段管理班集體等將極大地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並對其個性發展帶來傷害,從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長。同時,適應不良的學生走向社會後又將在個人社會適應、發展方面帶來一系列問題,從而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職業倦怠是心理疾病,與生理疾病一樣可怕。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不但危害了無數教師的身心健康及專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教育事業及整個社會的發展。染上職業倦怠的人猶如失去水的魚,備受窒息的痛苦,而且必定給學生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消積影響。倦怠的教師容易對學生失去耐心和愛心,對課程准備的充分性降低,對工作的控制感下降。他們不可能喚起學生情感的愉悅和美的體驗,不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教師的這種消極情緒,往往會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通過他們的語言、表情、動作傳染給學生,進而使學生之間交叉感染。其結果,只會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的高低,尤其是心理素質至關重要。教師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影響每一位學生,相對於知識傳授和技能而言,其心理素質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力,因此,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刻不容緩。
二、教師職業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會環境的壓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會環境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壓力源。社會成員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過高,學生、家長、學校及各級領導、社會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學率的高低來評價教師。全社會的期望都壓在教師身上,教育主管部門和校長為了提高升學率,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向教師要質量、要分數;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轉變為對教師的企盼,不允許學校和教師有一點差錯;班級人數的膨脹、過多的考試與授課數量也增添了教師工作的負荷;教師職業的要求和對社會承擔的責任,使教師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徹頭徹尾的謊言,讓老師們的身心備受煎熬。
2、過多的承擔社會角色。教師還是一種多角色的職業,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家長的代理人、學生集體的領導者,又是學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療工作者。面對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師不能及時進行角色轉換,或面對多種角色不能順利進行調節,就會出現角色沖突,影響工作效果。心理學研究證明,個人承擔的角色越多,其擔負的責任也就越大,由角色轉換不適而引發心理沖突的可能性也越大,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就越大。
3、需要承受經濟壓力。作為社會人面對的生活重壓,老師是社會上普通的一員,雖然近年來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數生活並不富裕,需要承受一定的經濟壓力。教師也是人,教師也有父母需要贍養,也有兒女需要哺育,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別人,不顧自己的社會職責,那教師還是個完整的人么?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腦體倒掛導致教師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壓力,超負荷的勞動付出、勞動創造出潛在價值及對社會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與教師微薄的工資收入形
成了強烈的反差,現實生活中教師諸多方面卻不甚理想,如工資待遇低、住房難、負擔重、壓力大等,有些教師情緒不穩,產生心理波動,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
4、輿論和媒體對教師的負面影響。教師隊伍是一個高知識、高素質的社會群體,這個群體在社會中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然而,當前的媒體對教育正面的報道力度不夠,對優秀教師的宣傳顯得乏力,卻對個別出現的教師毆打體罰學生、學校食品衛生、教育亂收費等現象卻不遺餘力地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工作確實需要社會輿論的監督,但過多地對負面影響進行強化,勢必使教育工作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尷尬。教師既要滿足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又擔心孩子在奔跑中摔跤,打鬧中碰傷,而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會引來媒體的曝光和社會輿論及家長的聲討,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不像是崇高的靈魂工程師,倒像是一個被監視的過失者,其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去年5.12在四川地震中發生的「范跑跑」事件在網上和各大媒體被炒的沸沸揚揚,千夫所指!甚至最後連工作都丟了,到北京某高校應聘,學校考核都已經通過,但學校出於輿論的壓力而將其拒之門外。而在地震中為了保護學生而犧牲的譚千秋老師也同樣備受關注,一致認為死的轟轟烈烈、重於泰山、死得其所,就差說死的應該了。這樣就在社會上給教師這個職業造成了一個誤導,「發生意外事件時,老師的死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如果譚千秋不顧學生先走了,那他就是「譚跑跑」了。試問這樣的職業性質宣傳對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來說,能沒有心理壓力么?
(二)教師所承受的職業壓力 1、單調和重復的工作性質。教師工作最重要的特點是單調和重復,再有就有繁重和煩瑣。一般來說,一個教師所教授的學生的年齡段,科目是相對固定的,教材和大綱雖有變化但大致保持相對的穩定,教師要求和評價標准也相對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我們每天都差不多在做著重復性的工作,有的教師甚至一生都在不斷重復著相同的工作。太有規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滅一個人的激情的。同一篇文章你講了無數篇,你是不是覺的很乏味?雖然,在具體的教學行為中,可以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但是因為受到教材、考綱等的限制,教師的創造性不可避免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枯燥和疲倦。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真的非常感慨他老人家的智慧,早在幾千年前就對教師這個職業會出現倦怠問題做了論述。
2、新型師生關系發生轉變帶來的壓力。在古代,我們的師生關系是尊師重道,師道尊嚴。而現在教師在工作中一旦和學生發生沖突,最終的責任往往由教師來承擔。據我了解本地區教師與學生發生沖突時無論何種情況,受傷的最後都是教師,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門先給教師嚴厲處分一番,然後教師向社會或家長賠禮道歉,對學生給予賠償,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甚至更多。還有的學生合夥算計老師,最近在網上有一段視頻不知大家看到沒有,一個學生故意辱罵老師,老師怒不可遏,動手打了這個學生,另一個學生埋伏在旁邊把老師打學生的過程都錄了下來並傳到網上,立刻引來罵聲一片接著一片,這位可憐的老師就這樣掉進了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專門為她設計的陷阱,據說這個老師也因此下崗。
從法律、法則上來說,目前在我國還很少有老師對學生具有震攝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在美國,對於未完成學業的學生,懲罰是寫進學生守則的。對於過於調皮搗蛋的學生,老師可用「on the wall」(站牆上,中國一般叫「立壁角」)之類的教育方法。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教育立法時需要正視並考慮,如何明確學生的公民責任,突出教育方法的選擇與使用,以便老師依法而有所作為,從而避免老師被「責任」二字壓得縮於手腳。由於受社會日趨功利取向的影響,師生的感情日漸淡薄,在這種情境下,教師要加倍用心力於教學上,但所獲的報償卻又相對地漸少,不僅易使教師心力交瘁,也易導致倦怠感的產生。1979年美國教育協會的民意測驗發現:接受調查的3/4的教師認為問題學生對他們的教育效率有很大的影響,管教學生的困難已成為教師壓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特別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學生的問題行為也日益產生,教師必須耗費加倍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學生問題。
3、新的教育體制帶來的壓力。過去當教師再苦再累也算是個「鐵飯碗」,隨著「末位淘汰制」的試點及其推行,老師們深感當年手中的職業安全感已不存在。他們只有在自己的崗位上奮力拚搏、有所作為,才可能稱職。因此,在校園里,不少老師事事不鬆懈,時時爭第一。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各級各類學校間激烈的競爭,升學壓力的加重,不僅體現於學科教學,而且滲透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之中。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的同時,要參加各種活動和競賽的輔導;本人的學歷進修和各種繼續教育培訓;評職稱前的各種要求達標,給的名額少,掙搶的人數多,出現的問題也多,這些都使教師疲於應付。另外,人事制度的改革,末位待崗制、教師資格社會化、學校內的學生和家長評定教師等制度的推行、和即將要實行的績效工資制,明著是讓教師的在一定程度上地位得到提高,待遇得到改善,實際上這些制度都是教師頭上的「緊箍咒」,都給教師帶來了無形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
並不是說教師沒有制度管理就最好的,但要看制定的制度是否真正地對教師合理與公平。現在的教師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僅無法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反而使教師工作情緒越來越消極。有的學校,管理者專制、「家長作風」等實際問題,這些都造成教師對工作產生逆反心理,產生職業倦怠。許多教師所做工作與成績,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與認可,教師的心靈都被扭曲了,產生職業倦怠在所難免。許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於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熱情,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師的培訓與深造、教師職稱評聘均有著明顯的人為差別。這種現象的產生使教師哪有積極性與成就感,難免產生悲觀、失落的情緒。
(三)教師的個人素質是職業倦怠產生的內在誘因
教師職業倦怠雖然由工作引發,但也與教師的不正確認知和不良人格特徵有關。
首先是對教師「完美形象」的認知誤區易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產生。長期以來,由於社會對教師角色的過高期望,教師角色已成為完美的化身,如知識淵博、樂於助人、富有愛心和耐性、性格溫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一部分教師受此影響,將真實世界中的個人形象同理想中的教師形象等同起來,對自己產生了一
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竭盡全力甚至超過自己的能力扮演著社會期待的完美的教師形象,而這種由高度緊張和高度焦慮維持的「理想」行為,必然帶來教師身心的超負荷運轉,從而加速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同時對教師「完美形象」的錯誤認識還使得一部分教師諱疾忌醫,不承認因工作壓力帶來的倦怠和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沮喪和失意,拒絕尋求積極的心理支持。
其次,職業倦怠的產生也與教師個體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自我評價和認識有關。如有的教師往往把專業能力的現狀歸結於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對自己進行消極的心理暗示,放棄主觀努力,導致越來越喪失信心。擁有這種人格的教師,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狹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師在面臨壓力時不能採取適當的策略應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師職業倦怠。
另外,教師個人的期望與工作現實的矛盾也是引起職業倦怠的一個原因。教師職業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往往難以集中精力按照個人意願進行創造性的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教師跟不上時代前進的腳步,不理解、不適應,於是產生這樣那樣的焦慮和痛苦,再加上教師工作得不到社會各方面的理解、同情和認可,這樣就增加了教師的倦怠心理。
在傳統觀念上,教師一直被看作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扮演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為人師表的角色,似乎無欲無求,是完人。但從心理學角度其實是一種消極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種職業以毀滅自我為代價,那誰還願意從事這一職業呢?現實生活中,教師的心理素質並未因其職業的神聖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業更健康。相反心理問題日益增多,越來越復雜。這才是教師真實的生存狀態。
三、教師職業倦怠的預防及對策 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解決職業倦怠問題也應從多方面入手。教師的職業倦怠是教師個人、職業因素和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因而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採取一定的對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讓教師感受到這個職業的榮譽感。 教師在社會上還是處於「弱勢群體」的地位,領導及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關愛教師的身心健康問題,用實際行動為教師減壓,呼籲全社會尊重和理解教師,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執教環境。同時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導向作用也是解決這一問題尤為重要的途徑,並針對社會對教師的過高期望,積極優化社會輿論,倡導新型職業價值觀,確立對教師的合理期待水平,給教師創造寬松的輿論環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讓他們感受職業的幸福感。
㈤ 對教師的工作表現評價
該教師在工作期間,表現出強烈的敬業精神,深厚的專業思想和良好的師德。工作態度極其認真,工作積極、細心、踏實,能虛心接受指導,較好地掌握運用管理方法與技巧。全身心投入班級管理。能較快地熟悉班情,獨立妥善處理班級日常事物。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特別注意了學生的個別教育,效果良好,班級各項考核均居年級首位。因此深受學生愛戴。被師生一致認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班主任。
教學表現:表現高度熱忱,講解鉅細靡遺,能兼顧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亦能根據學生反應及教師指導調整板書、速度、教學方式、內容……,努力求得學生最大利益。批改作業認真,評語多樣、豐富而懇切。上課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優秀穩健。發現問題能主動提出討論,討論中自然流露極佳學養與見識。該教師工作期間認真負責,能妥善處理教材,備課完整。課堂教學組織嚴密,應變能力強,能根據學生反應及教師指導調整板書、內容,教態自然,批改作業仔細、正確,並能注意學生共同的錯誤,晚自修期間能下班輔導,具備了一個教師應有的素質。經驗。通過擔任班主任,使我們認識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積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經驗。通過與學生的接觸,對現今中學生的思想和觀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體會,對今後從事教師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該教師工作認真,勤奮好學,踏實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夠虛心向富有經驗的前輩請教,善於思考,能夠舉一反三。對於別人提出的工作建議,可以虛心聽齲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加時加班完成任務。能夠將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具體的工作中去,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同時,該教師嚴格遵守我校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期間,未曾出現過無故缺勤,遲到早退現象,並能與學校同事和睦相處,與其一同工作的教師都對其表現予以肯定。
㈥ 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提高,工作時長有望縮短,是真的嗎
每每社會上說提高教師待遇,老師們希望
消息是真的一點也不假,但最怕的就是怕希望一次次的落空,最終變成失望。
而對於工作時長問題,由於大部分學校都會上早自習,一般都在早上六點左右,這就意味著別人還在夢鄉中酣睡時,老師已經進入到了工作狀態。有些農村地區是寄宿制學校,晚上放學之後,老師們還要扮演學生們的生活老師,一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的6點鍾,到晚上的9點鍾,15個小時的工作時長,讓老師們疲憊不堪。
減輕工作壓力、提高教師待遇是2018年老師們最大的心願。
3月3日下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年初下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建議》是一個非常好的文件,明確了教師的地位、歸屬感、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並對教師待遇方面做出了具體的回答。
提高教師待遇,而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最好的方式就是壓擔子、指路子、出點子、給位子、發票子,使教師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提高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所佔比例。
解決三點半問題,三點半之前是孩子在校學習的時間,這個責任是學校的,三點半之後是學生在家生活的時間,這個責任是家長的。
根據這些回答可以看出國家對於教師的重視,如果各地學校都能夠三點半放學,老師的工作時長會有所縮短,工作壓力會適度減緩。
㈦ 你如何看侍有的中小學老師明哲保身的工作態度
在整個社會輿論高壓特別是師生沖突和師長沖突的背景下,明哲保身成專了很多老屬師的選擇。這種選擇是作為人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形成這種工作態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娘家人不為教師說話。現在的教育主管部門,大多隻是在不斷地要求老師們干什麼,或者考核老師們干什麼,真當老師出事的時候,往往退避三舍或者落井下石,我說的有點過火,但我估計很多老師都會同意。
試想看完,還有哪個老師敢不明哲保身?
㈧ 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
1。工作態度:熱愛教育,關愛學生,積極主動,樂觀進取,努力培養社會專主義新人。
2.方法途徑:首先,應屬該在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上下功夫。其次,老教師、標兵教師及優秀教師的科研示範作用。第三、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教研思想的學習。第四、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第五,活到老,學到老,研究到老。第六,教師應當腳踏實地,小中見大。
3.
一、社會因素。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造成教師心理矛盾的加劇;教師的社會地位、待遇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各項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師難以承受。如住房改革、醫療制度改革;社會風氣不正,造成教師心理失衡;錯誤的教師觀——社會對教師形象「神化」,社會往往認可宣傳的都是教師模範的一方面。
二、家庭因素。子女的學習、就業;家務負擔沉重;家庭成員的相互理解程度;教師的戀愛、婚姻。
三、個體原因。性格因素;身體因素;自身修養;教育教學能力。
四、學校因素。學校對教師具體生活困難重視不夠;學校個別領導對教師工作的評價處理有失公平;有的學校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挫傷教師的積極性;班級競爭;學校環境與設備;領導的風格;學校風氣;教師的心理健康工作沒有受到重視。
五、學生與家長方面的原因。
㈨ 中小學教師如何克服職業倦怠
網友:我當老師快10年了,激情也燃燒得差不多了,一方面是教材都教了好幾遍了,該有的知識和技能都已經有了,另一方面我們確實很累,後來聽說我這種狀態叫職業倦怠,我現在怎樣才能克服這種倦怠?專家:職業倦怠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主要表現為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狀。對教師而言,情緒衰竭是由於過度消耗情感資源,導致失去工作熱情,產生較強的職業疲勞感;人格解體表現為在工作中以一種負性和冷淡的態度有意疏遠學生;成就感降低指教師個體的工作勝任感下降,具有消極評價工作成績和意義的傾向。 心理學專家認為,工作的熱情主要來自「能力、興趣、人格特質以及價值觀等四要素」,這些要素的分布就如同一座冰山,冰山上可以看到的是你的能力及興趣,但人格特質與價值觀卻不易察覺。如果職業對於你來說具備上述幾個特質,這時您的工作熱情會真正源源不絕。反過來說,如果你只具備能力與興趣,但個性與價值觀難以符合工作需要,更不符合時代特點,就會出現職業倦怠感。一般而言,引起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工作熱情的衰減;低水平的重復工作、尤其是很多執行性的與教學無關的工作;抱有過高的職業或者價值預期而倍感力不從心,表現出職業發展的高原期現象;家庭或個人方面的重大事故等。 根據你的情況,主要還是專業發展高原期帶來的持續焦慮和情緒衰竭。如果長時間在高原期徘徊沒有突破,就將產生職業倦怠,直至影響整個職業生涯。同時要認識到職業倦怠也是上天賜予你的一份厚禮,示意你在職業發展上該反思調結構了,需要設法提升專業水平上一個新台階。因此,建議你: 第一,澄清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分析自己主要是為職業生存還是因職業使命而從事工作,如果是前者,那麼出現職業高原期後必定是持續徘徊直至職業倦怠。如果真正把教書育人當作職業使命,一定能夠在工作中產生樂趣,感受到幸福,達到享受工作的境界。適當梳理與調整職業價值取向,關心工作本身比關注工作帶來的榮譽和地位更重要,更讓你有充實和安全感。 第二,避免低水平重復教學,從「好奇」探究中體驗愉快。如果你關注學生的良好發展,探究學生成長發展的系統規律,那麼無論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和教學研究方面,都會發現有很多教育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當你的專業水平發展到精湛之時,你就會被學生和社會強烈需要,成功的愉悅,使你的工作熱情將會源源不斷。 第三,發現自己的潛能,巧設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著力改善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要朝著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風格高水平目標前進。 總之,10年教學經驗的你,能輕松勝任教學工作,屬於業務熟練型教師。根據教師發展的階段論及規律,從教10年一般能達到業務熟練,但也開始產生高原期,這個階段是經驗型或熟練型教師邁向專家型教師的分水嶺。如果不突破高原期,就將永遠是個經驗型教師,因此,要澄清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完善原有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構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品牌,真正走向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在這個追求變革的過程中,你一定會倍感職業的成功和幸福,職業倦怠一定會慢慢與你無緣。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卿素蘭)
㈩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性質是什麼
飯碗,事業。
培養學生的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