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聽做能力
「 聽 」 是知識輸入的主要渠道,所以英語學習需要有較好的聽力,再者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交際,而聽懂別人的話是交際的基礎。因此,國家教委特別重視英語教學對學生聽力的培養,新的教學大綱也提出了以重交際、重運用為目的的 「 功能型 」 教學方式,明確地把培養學生聽的那裡列為聽、說、讀、寫能力之首。那麼,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雲: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只有 「 樂 」 之才能 「 樂 」 學。小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但又缺乏耐心,為了吸引他們 「 樂 」 學,我們必須要採取多種適合他們學習英語的手段。 (一)聽力材料的選編 實踐證明,機械、單純的反復性聽力材料訓練或不加選擇地運用聽力語料對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非但沒有益處,反而有可能會使學生感到厭倦乃至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英語的能力訓練時一定要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聽力語料的選編上既要考慮學生現有語言能力,又要考慮到所選編的英語聽力語料是否與教學對象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有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更要考慮到所選編的英語聽力語料是否具有一定的意義和趣味性。那種把成人英語聽力強化訓練的方法用來培養小學生英語聽的能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不可否認,目前適合小學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的既有意義、又有趣味性的語料不多。由於小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詞彙十分有限,直接搬照英語原文作為聽力語料是不可能的。教師可以自行編寫一些英語聽力語料在改寫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工作有三:一是根據聽力訓練的需要,對原文的長度上作一些適當的擴寫或縮寫;二是對原文的句子結構進行靈活調整,分解那些超出學生語言認知發展水平的、有可能影響學生聽力的句子,並對那些語言難度系數教低、語義分散的單句作一些合成處理。如:原文: It was a Sunday afternoon. Xiao Ming went to a bookshop. 合成: One Sunday afternoon, Xiao Ming went to bookshop. 三是利用學生已知詞彙來替換原文中的生詞或保留原文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對原句進行改寫,以掃除學生在生詞理解上的障礙。 如:把原文: Mr. Huang is a wealthy man. 替換: Mr. Huang is a rich man. (二)聽力訓練的形式多樣化 首先,要正確認識課堂聽力游戲教學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必須克服思想上的錯誤認識,把 聽力游戲等同於玩樂,把它看成是課外活動的一種形式。其實聽力游戲不僅僅是屬於課外活動,它完全可以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搬進課堂,納入到教學計劃中。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它是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它寓知識學習於游戲中,邊活動邊學習,有針對性的訓練。 1 聽聽畫畫
開展這項活動之前,教師要准備一些短文或對話材料,讓學生聽後能畫出材料內容所描述的圖畫。如:下列示範材料就可以畫成一幅簡筆畫。 You have a picture .There is a farm .There are two pigs There is one cow .There are two hens . 由於學生的聽力水平不一樣,畫出來的結果千奇百怪,最後由教師重復已念的材料,同時出示教師畫出的正確簡筆畫,然後各個學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並給優秀的作品予以鼓勵。 2 聽力游戲
在授完學生這節課要學的單詞後,發給每個學生每個人一張剛學的某個單詞。當聽到老師念到的某個單詞時,有這一張單詞的同學就立即站起來把這張紙舉起給全班看,就這樣進行比賽,看哪一組反應最快,哪一組就贏。課堂教學中用了這種方法,學生會很感興趣,同時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聽完後進行回答,盡量用到這些新單詞,然後把這些新單詞寫在黑板上,老師和學生一起把它們串起來,完成一個對話或短文。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課文,又培養了聽的能力。 3 傳話游戲
教師可准備一些句子,每個句子的長短根據學生的聽力能力來定,並將全班分為幾個比賽組。活動開始時,教師在每一組的第一個學生耳邊輕聲說一個句子,然後該同學迅速將這句傳給後一個學生,並依次後傳,最後一名聽到句子的學生應大聲說出這句話,全班都能聽到。然後,教師說原句,根據每組最後一位學生說的句子是否與原句相符來斷定小組得分,這樣在傳話活動中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4 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即所謂情感表演,就是在聽力練習中,根據所聽到的內容,表現出的神色、情緒、表情、動手、手勢和目光等這些體態語言,當聽到一段滑稽可笑的內容時,表現出捧腹大笑的樣子,當聽到一個人不能參加他好朋友的生日聚會時,顯出一臉的無奈,聽到考試不及格時垂頭喪氣,有些句子就用一個手勢,一個動作來表現一下,用豐富的體態語將所聽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時在聽對話時可讓學生根據所聽內容來表演 「 啞劇 」 ,妙趣橫生,課堂氣氛很活躍,讓學生在笑聲中得到訓練,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增強自信
多鼓勵表揚學生,使他們在心理上獲得成功,從而對英語充滿自信。有經驗的老師提問題和講解作業時,都因人而異,都是與被提問者的水平相適的。這樣每一個同學都有可能取得好成功,進而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增強自信,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 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很多學生往往在聽一段語音信息後,受母語的干擾,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習慣於對所聽英語用中文進行逐詞翻譯。這樣聽英語,中間多了一個環節,必須延長反映時間,造成聽音者跟不上講話人的速度,直接影響聽力效果。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學生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正如幼兒學會母語是大量接觸、耳濡目染的結果一樣,學生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的語言環境。
(一) 增加語言輸入量 1 課堂英語化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寶貴的 40 分鍾時間,將課堂用語自然貫穿於整個教學中。對於初學英語的學生,首先解決好最常用的課堂英語,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Go on. Repeat 等,每堂課堅持使用,學生逐漸能聽懂一些復雜的課堂用語,如 「 Read after me !Open your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 等。凡能以英語表達的,如講解、練習、測試和安排、布置作業及獎勵、評價等,都應盡量用英語,避免使用漢語。 2 實際生活中滲透英語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是會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所以平時上課期間我們應教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滲透一些口常用語。教學生如果在路上碰到同學、老師就用英語打招呼,就說: 「 Good morning !Hello! 」 上課遲到就教學生說: 「 May I come in ? 」 做錯事,就教學生說: 「 I am sorry. 」 把某物給別人,就教說: 「 Here you are. 」 等這些口常用語。這樣既給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環境,還為以後教學打下基礎。 (二) 利用直觀教具
當代英語教學,普遍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投影、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並以此來增強趣味性。
簡筆畫具有圖形簡單、形象簡明、幽默的特點,教師把簡筆畫引入課堂,可以使枯燥的知識變成活潑的形象,把抽象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結合起來,開拓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計算機集聲音、圖像、動畫、文字於一體,並通過聲音來刺激學生的器官,可以在課堂上創設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境,形象逼真、生動有趣、讓學生進入交際角色。
但老師如何運用好這些直觀教具呢?如在教 「 head, eye, ear, nose 」 等人體部位時,教師可以邊指著自己的頭、眼睛、耳朵、鼻子等部位邊說單詞。教水果( apple, pear, banana )動物( dog, cat, monkey, panda )類單詞時可以用實際圖片或簡筆畫來代替。教交通工具類單詞( bus, ship, jeep, plane, car )時,可用玩具模型或課件來代替。教文具用品類單詞( pen, pencil, ruler, book )時,就更方便了,每個學生都有。 (三) 音樂烘托情境
「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 ,將唱歌的形式運用到英語中去,美妙動聽的歌曲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增強記憶力,減輕學習負擔,降低學習難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唱歌是英語課堂上不可缺少的調和劑。 三、 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
小學生幾乎沒有獨立學習的能力,老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聽的要求,使學生有良好的習慣。要讓學生明確聽有別於讀;聽的內容稍縱即逝,如不靜聽,就無法聽清,聽不清也就說不準。同時明確提出聽的要求:神情專注、身心投入、聽清聽懂,但是不要緊張。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教師在教新單詞、進行示範教學時,在學生基本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有一個聽的過程。教師把新單詞重復數遍,誇大口型,放慢速度示範發音,重點講清母音的發音,特別是雙母音的詞,讓學生充分聽清、聽准,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模仿發音。
在做聽力題時,也要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首先,在做聽力題時,老師要引導學生事先瀏覽一下題目要求,做到先入為主,心中有數。這樣學生才會帶著問題去聽,能知道在聽的過程中,要抓住和記下哪些重點和關鍵詞,以便有目標地尋找答案,集中注意力搜尋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如閩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 17 頁當中的 Listen and number, 這道聽力題要求聽完短文之後填寫序號。在聽這道題之前,老師先讓學生瀏覽一下題目的要求,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聽的過程中准確把握信息。結果發現這種做法比以前不瀏覽、直接聽效果高 70% 左右。此外,小學英語教科書中還有相當多的聽力題都附有彩圖,如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color, Listen and draw a line 等。在做這一類題時,老師同樣先引導學生瀏覽提綱的要求,並幫助學生觀察圖片,必要時還用英語提出 「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 、 「 How many children in the picture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 」 等一系列與圖片密切相關的問題,使小學生有意識的幫助下、提醒之下共同回顧一些與聽力有關的單詞、句型、習慣用語以及語法等知識。這樣做不但簡化了聽力材料,提高了聽的准確率,而且激發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無意中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像力。
『貳』 小學四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閱讀教學是現行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部分,它帶動著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003學年度下學期抽測卷側重檢測閱讀能力,兼顧書面表達能力。本測試卷著重在閱讀中的詞語理解、內容概括、文段理解、閱讀感受、積累運用、文段條理把握、讀文提問、讀文想像等方面較全面地進行檢測,這些方面都體現學生所應具備的閱讀能力。下面,在綜合各區、縣級市抽測情況的基礎上,作出分析,並提出對今後教學的有關對策。
(一)數據統計
廣州市參加檢測人數:123187 平均分:74.33
區、縣級市最高平均分:85.6 最低平均分:62.07
100-~
91分
90-~
86分
85-~
76分
75-~
60分
60分以下
占參加總人數百分比
16
16
25
27
16
(二)學生閱讀能力分析與教學對策
一、詞語理解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讀一讀,選出帶點詞語在句子中准確的解釋,用「√」表示出來。
1. 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
(1)左和右兩個方面 ( ) (2)身邊跟隨的人 ( )
(3)上下,表示大概的數 ( ) (4)支配、操縱 ( )
2. 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1)過去的 ( ) (2)去、到 ( )
(3)來回、反復 ( ) (4)常常、經常 ( )
▲閱讀第9自然段,在兩個括弧內各圈出一個恰當的詞語。
▲在文章里找出與下面意思相反的詞語。
愚蠢—— 緊張——
分析:
詞語理解能力是閱讀的基礎能力。此測試卷著重測試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
此方面的測試得分率普遍在80%以上,不少區縣在90%左右。
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較強,對「左右」「往往」等日常用語把握較好,但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相對少的「居然」「果然」一類詞語把握欠佳。
教學對策:
繼續加強對字詞的教學。要特別重視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進行理解。要指導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並學會結合特定語境對詞語意思進行准確的選擇。要重視詞語的積累與運用,因為,字詞積累多了,能運用了,也能提高字詞的理解能力。
二、內容概括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第③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正確答案的括弧里打「 √ 」
文章中交代小女孩作文的題目和具體內容是
1、第1、2自然段{ }
2、第3自然段至第13自然段( )
3、第13自然段至第14自然段( )
分析:
此測試題主要是讓學生歸納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但學生答題質量不夠理想,主要表現是:
未能抓住文段的要點,概括不完整。如,對第二篇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內容可概括為「我去作了采訪」或「采訪的原因」,但學生卻概括為:「台北國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都要寫一篇母親的作文。」
未掌握歸納概括的方法。往往使用簡單的摘句法,如對第一篇文章第3自然段簡單地摘抄了「這位科學家的做法真妙」作為段意。不善於用自已的語言進行歸納概括,對選擇題的得分率較高,表述題則較低,相當多學生把整個文段抄下來作答案或者表述不清楚。
教學對策:
閱讀教學既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又要同時提高學生對文段內容歸納概括的能力。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不理解的原因恐怕與上階段過分強調對片言只語的理解感悟,而忽視概括文段主要內容和段意的訓練有關。
四年級要抓住段落這重要的語言材料進行歸納概括的訓練。要特別注意抓住段落讓學生把握歸納概括的各種方法。
三、文段理解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是不同的。
▲讀第②自然段,選出正確的答案,在括弧里打「√」。
(提示:本題可能有多項選擇)
曇花在晚上開花的原因是:
適應白天強烈的陽光。( )
要昆蟲傳播花粉。( )
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濕度。( )
要乾燥的空氣。( )
▲根據短文內容,從下面的答題中選擇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短文最後寫「這位植物學家的做法真妙」,植物學家巧妙的做法指的是:
1. 把花種在一起,組成「花鍾」。 ( )
2. 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 ( )
3. 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按花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的順序,修整得像鍾面一樣,組成花的「時鍾」。 ( )
4. 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修整得像鍾面一樣。 ( )
▲讀第7、8、9、10自然段,在理解正確的句子後面打「 √ 」,不正確的句子後面打「 × 」
1、寫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 )
2、只寫了爸爸慌慌張張奔出來。( )
3、表面上是寫爸爸,實際上是寫媽媽的鎮靜與聰明。( )
4、寫爸爸在這件事上表現得沉著鎮靜。( )
▲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寫小女孩喜歡媽媽的兩個句子。
▲填空:
第14自然段「請傻瓜媽媽一定保持健康,等到那時候」這個句子中「那時候」是指
——————————————————————————————————。
▲女孩說媽媽經常做錯事,她舉了怎樣的例子?你認為這例子是說媽媽真的是傻嗎?簡單說說理由。
分析:
文段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學生這方面的理解能力還參差不齊。
學生普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整體概覽水平還欠缺。「根據短文內容填空」一題,相當一部分學生(某區在100份卷的抽樣調查中此題答對率只在20%以下)只關注到文章中「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關系」這一關鍵句子,但忽略了段末提到的「昆蟲活動時間不同」這一要素。這說明學生整體概覽的閱讀習慣與水平還欠缺。
學生對文段的基本意思是理解的,但還處於最表層的理解。學生對選擇題基本上能判斷出與文章一致的某一說法。但對多項選擇題,卻往往漏選。如漏選:「表面上是寫爸爸,實際上是寫媽媽的鎮靜。」
在「女孩說媽媽經常做錯事,她舉了怎樣的例子?你認為這例子是說媽媽真的是傻嗎?簡單說說理由。」在這一題的答題中,大部分學生知道小女孩的媽媽做錯了哪件事,但表達得不清楚或抓不住重點或概括不夠好。對「說媽媽真的是傻嗎」這個問題,學生有不少個性化的理解,如:「我認為這例子不是真的說媽媽傻。媽媽只想抓時間,才邊做菜邊曬衣服,她沒料想到結果會這樣,而且她還向爸爸道歉,所以我認為這例子不是真的說媽媽傻。」「不是說媽媽傻,這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人總會做錯事,如果能給人帶來一笑,也值得原諒。」「我認為這不是真的說媽媽傻。家裡太多活幹了,媽媽又要做菜又要冼衣服,才會出錯,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她是多麼關心家裡人啊!」「」這些表達做到完整、清楚,言之有理,而且有獨到見解。但是,不少學生(一些區認為大多數學生)不會談看法,未能說清理由。一是由於未能更深地體會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個別學生認為,「因為媽媽做事情不負責,一件沒做完就做另一件,結果一事無成。」「我覺得不是說媽媽傻,而是應該說媽媽糊塗。」二是由於表達能力跟不上。也有個別學生沒有說理由的習慣,其答案是:「我認為這個例子不是真的說媽媽是傻瓜,她是多麼可愛,一點兒也不傻。」
「請傻瓜媽媽一定保持健康,等到那時候」這個句子中「那時候」是指------------。這題,是考察學生聯繫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學生能理解,但表達理解結果時,存在著語句不通順、語意不完整或語句羅嗦的毛病。
教學對策:
學生對文段局部內容的理解相對較易,但往往忽視把握整體,概覽整個文段內容。所以,要遵循閱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基本方法,去掉繁瑣的分析,加強整體閱讀的訓練。
要加強品詞品句的訓練。要讓學生學會抓住一些主要詞語、句子進行理解。
要重視培養學生讀書思考,特別是邊讀邊想的良好讀書習慣。要讓學生真正讀進文本,與作者對話,明白文本的主旨,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文段。為此,要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聯系有關背景資料進行深入理解。
要提倡個性化的閱讀,鼓勵學生在讀進文本,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礎上,表達自已個人的理解。要讓學生敢於表達閱讀後的理解,學會表達的一些方法,如先提出自己的感受要點,再以舉例等各種方式進行說明。要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表達同一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所以,多項選擇題的訓練是必要的。
在四年級要特別重視通過段落的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閱讀感受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問答:
讀了《花鍾》這篇短文,請你談一點感想或收獲。用幾句話把自已的想法寫清楚就可以了。
分析:
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較強。
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從某一角度來談,反映出學生獨特的感受,答卷涉及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內容、情感、思想、表達方法、詞語積累、短文的內容知識、標點符號等方面,有的學生贊美植物學家,有的贊美花鍾,有的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有的結合實際談感受,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東山區作了如下分析:由於本題能讓學生有比較充分的自由表達的空間,所以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談出自已的看法。卷面上呈現出幾種答題的形式:1、部分學生直接把文中的句子轉述成為自己的收獲。如,「我知道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我知道了牽牛花是在凌晨四點開花。」2、部分學生能在讀完短文後,談對某一部分或全文的感悟。如,「我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它……」「我很佩服文中的科學家。他……」「植物學家非常棒,能夠利用時鍾的原理,創造了花鍾 。」這類學生比較第一類學生來說,他們的自主性會更強些,他們著力於自身感受的抒發。3、少部分針對短文的寫作談收獲。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為了說明一天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因此作者用了舉例的方法說明。」「作者按時間的順序敘述了開花的先後,讓讀者能清晰地了解花開的特點。」4、有少部分學生是針對某一知識點,聯系自身的實際談體會。
但也有學生作答內容太膚淺,停留於零碎的表面的感受。如,「我知道了花很有用處。」「我知道了原來不同的花開花的時間都不同。」「要是這些花真的這樣神奇,我想去看一看。」
學生有了感受,但語言組織能力不佳,不易把「話」變為「文」,有的只寫了一兩句話。
教學對策:
閱讀教學要扎實地讓學生讀進文本,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超越文本。在前階段,由於普遍重視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得到解放,所以學生的感受能力較好。今後的閱讀教學要鞏固這一成果,並進一步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特別要注意:閱讀感受要有文本的依據;要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受,如聯系生活實際等;更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對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的感受能力;要加強與閱讀相關的表達能力訓練。
五、閱讀積累運用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短文用了不同的說法來寫鮮花是怎樣開放的,按短文的說法填一填;結合平時讀書的積累,仿例子寫一寫。
1.填空:
例: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薔 薇____________________ 睡 蓮____________________
萬壽菊___________________ 煙花草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上例仿寫:
提示:什麼花?怎麼開放?(不能重復短文內容,不能用「開」字來寫)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按原文的說法填空,學生答題的正確率較高,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基本可以在文段中找到答案來填空,這說明學生閱讀積累的能力是較強的。但是,離開原文仿寫句子的能力,相對來說弱一些。
但總體來說,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較強。如學生寫出這樣的句子;「向陽花向著太陽笑。」「荷花換上粉紅新裝,迎接初夏。」「丑菊撐開了它美麗的小傘。」「荷花在水中跳起了舞蹈。」「丑菊終於睡醒了。」「夜來香在寧靜的夜晚怒放。」「茶花露出了美麗的臉龐。」「玫瑰花露出它鮮紅的嘴唇。」「梅花在凜冽的寒風中露出了笑臉。」
教學對策:
仿寫語句是積累運用語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學生把握得較好。要繼續抓好這一訓練。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擴大知識視野,提高運用能力。
本測試卷只從一個最基本的方面檢測學生在閱讀中積累運用的能力。在教學中,一定要強化積累運用的意識,用多種方法在閱讀語句段等重要方面進行引導與訓練。
六、對文段條理把握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短文的第①自然段,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順序敘述不同的花不同的開花情景的。
分析:
因為文段敘述方面的結構較典型,而且文中有較多表示時間的詞語,學生答題正確率較高。學生也有各種正確的表述,如,「時間先後」、「時間順序」 、「 時間發展」等。
教學對策:
閱讀能力離不開對文段條理的把握。卷中的文段在敘述順序上是較常見與典型的,學生普遍把握得較好。對四年級學生而言,對文段條理的表述不宜要求過高,在教學中,要把握這方面的度。所以,學生在答題表述上有差異,這是允許的。平時的教學可多進行說說文序的訓練。應利用典型的文段讓學生知道文段表述順序的最基本的方法。
七、讀文的提問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 就文章題目或內容提出兩個你認為有必要弄明白的問題。
分析:
大部分學生能按要求提出問題,如,「為什麼小女孩說自己的媽媽傻?」「她長大以後為什麼也要做一個傻媽媽那樣的傻瓜?」「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我的傻瓜媽媽》,為什麼還要寫她的傻瓜媽媽呢?」
在答題中,也反映出部分學生提的問題價值不高,必要性不強。如,「為什麼媽媽知道爸爸一會兒就會回來?」「為什麼媽媽要流淚?」
有的學生所提問題與文章內容聯系不上。如,「我是干什麼的?」有的只是提詞語的問題,如,「傻瓜指什麼?」也有的學生乾脆寫「沒有問題」。
有部分學生不會提問題。如,「媽媽不是傻,是你認為她傻。」有些問題表述不清,如,「內容是寫媽媽怎樣傻,但又寫我和弟姐都傻?」有些學生提問後用了句號。
教學對策:
在閱讀中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關鍵是閱讀能力的提高。
應繼續重視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活動,要讓學生主動提問題,帶著問題讀,學會依據文本、抓住重點、圍繞學習目標提問題等方法,形成良好的質疑釋疑習慣。要改變漫無邊際、嘩眾取寵、不負責任的提問偏向。
本卷只檢測學生從題目、內容方面提問題,在日常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從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質疑探究,並與讀書緊密結合起來。
八、讀文想像能力方面
卷中主要測試題:
▲讀讀第6自然段,聯繫上下文,想像媽媽當時的心情。在下面寫出媽媽道歉時可能說的話。(8分)
媽媽道歉說:「
—————————————————————————————————————————————
—————————————————————」
分析:
大部分學生能想像出媽媽道歉的話,且合理、生動、感人,能調動平時生活的體驗,想像力較豐富。如,「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太不小心了,請原諒!」「對不起,我下一次會注意。」「對不起,這樣的事情我已經犯了好幾回,今天還沒有吸取教訓,真是對不起。」「不好意思,我又糊塗了,請你批評我吧,我以後一定不會再糊塗了。」「我……我實在對……對不起大家。我不小心把……衣服給……給弄臟了,還……還有我……我把……鍋子也弄翻了,實在對不起。」「對不起,如果我先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的話,就不會這樣。」有的學生還寫得很幽默,如,「不好意思,你們還要再等一會兒才有飯吃。很對不起,這個月的水費要多些了。」「對不起,今天大家都沒有湯喝了。」
由於未充分調動想像,未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心情,所以部分學生寫出的話語沒有道歉的語氣或者過分簡單。有的由於想像沒有與文章的思路融為一體,錯寫成向女兒道歉,或話語不符合人的身份,如「如果你要打我,我也不會反抗的。」
教學對策:
在讀文過程中加入合理的想像,這是重要的閱讀能力。合理的想像,對提高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都有重要幫助。當前,學生的想像力是比較豐富的。要繼續加強讀文中的想像訓練。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像(如聯繫上下文等);啟發學生充分調動生活各方面的積累;不僅重視想像的廣度,還要向深度發展,要能想像得具體,與語言表達的具體性結合起來。
九、其他
本次是以紙筆形式進行抽測的,所以,在卷面上也反映了學生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
識字方面,普遍不會因識字問題造成對語言表達的阻礙,但出現錯別字,語言不規范,夾雜方言等情況。出現兩極分化,好的很少錯別字,差的整張卷子錯別字層出不窮。
書寫方面,也是兩極分化,優秀生字體工整,字跡清楚,成績低下的則字體潦草。有部分同學卷面不夠整潔,塗改多,未能正確運用修改符號。
書面表達能力方面,不少區、縣級市反映,在答題中所表現出來的表達能力不夠理想,用詞欠准確,語句欠通順,未做到文從字順。
部分學生審題不細心,注意不到題目中的限制與提示,出現漏做題目、與題目要求不符等情況。
教學對策:
識字、寫字是語文素養最基礎的要求,從一到六年級都要扎實地打好這方面的基礎。
書面表達能力是聽說讀寫能力中重要的能力,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讀寫訓練,要適當進行書面答題的練習。
綜上所述,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基本達到大綱要求的,而且在某些方面已逐漸接近課程標准。在詞語理解、文段理解與感受、讀文想像等方面的能力較好。今後,要更扎實,並向縱深發展。要糾正前階段教學上出現的一些偏向,加強整體閱讀的訓練,處理好分析與綜合概括的關系、適當加大把握文段主要內容與敘述順序的訓練力度。一定要堅持以讀為本,帶動聽說寫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要引導學生切實做到充分重視文本,聯系生活,多向對話,既讀進文本,又要超越文本。由於種種原因,各地區、學校、班級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要正視差異,找出原因,定出相應措施,提高每一個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總體的語文素養。
『叄』 小學生各年級要培養哪些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一、注重培養孩子預習的習慣。
所謂預習,就是讓學生在老師未教學新知識前提前自學。學生可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或經驗來自學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動用已有的知識儲備或經驗來理解新知識。老師還可對學生的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對難以理解的內容打上「?」,並提醒自己在上課時著重聽自己不理解的知識。
二、注重培養孩子收拾書本文具的習慣。
收拾自己的書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實這對學生的一輩子影響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學生不按時交家庭作業或忘帶書本文具的情況,一問學生,很多學生的回答都是家長忘給自己裝進書包里了,顯然,這樣的孩子經常讓自己的家長給收拾書包。
三、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一些成績差的孩子並不是因為腦子笨不聰明,而是因為聽講的習慣差。要麼上課愛和同學講話,要麼上課愛搞東西,要麼上課看課外書,要麼上課老愛走神……
四、注重培養學勤於思考的習慣。
在工作中,我也經常會遇到有的學生在學習上一遇到難題就退縮的情況。有的孩子,在學習中,一遇到難題就懶於思考。在家裡,一遇到不會做的就馬上叫爸、媽幫助解決,在學校,一遇到不會做的就不做或去照抄同學的,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養成了一遇困難就退縮的不好習慣。
五、注重培養學生課後自覺復習的習慣。
課後復習對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老師或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課後復習的好習慣。老師對學生的課後復習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在一天的學習結束後先將當天的知識進行梳理、消化、鞏固,看看哪些地方是弄懂了的,哪些地方還不是很明白,然後想辦法把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弄懂。
『肆』 你認為對青春期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性教育
首先讓他們正確認識性行為,然後再去明白過早發生性行為對自己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等方面進行性教育。
『伍』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哪些特點
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初步認識過程,又是在課內外和家庭等不同場合綜合學習的過程,也是個體各方面素質動態發展的啟蒙過程。小學生學習過程的復雜性和學習途徑的多重性,使得不同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學法具有各自的特點。
一、不同學習環節中特點
從學習程序看,小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感知——理解——鞏固——應用過渡發展的過程。在這個學習程 序的不同環節中,小學生學法的特點依次是:
感知過程中學法的特點。感知學習是學生認識過程的第一階段,也是進入理解學習過程的准備階段。小學生在感知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觀察法和准備性實驗法了解學習新知識所必須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學 知識的鮮明正確的表象和觀念。感知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學法的特點:一是由被動感知向主動感知轉變。低年級兒童一般不能主動選擇學習新知識所必須的實際材料,也不善於自覺地進入感知過程,而是要藉助於課本或學校教師提供和選擇的感知材料,並在教師的介紹講解下進行有組織的感知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經驗的積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感知成分逐漸增加。如幫助教師製作教具、收集標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圖示性。小學生在感知學習過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觀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親身實踐或實驗獲得感性體驗,但多數是感知以直觀教具形式出現的模型以及教學掛圖或板圖。此外,與兒童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相符合的兒童化、形象化的語言對提高小學生感知學習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理解過程中學法的特點。理解學習是學生認識過程的第二階段,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學生在理解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比較對照、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實現對言語、事物類屬性質、因果關系、邏輯關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以思維方法為核心是理解學習過 程中學法的基本特點。理解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學法的特點: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間接理解過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覺過程溶合在一起,並且是立即實現的、不經過中介的思維過程。例如,兒童吃了蘋果,留下了印象。現得到蘋果,就產生了對它的直接理解:蘋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間接理解是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分析綜合活動, 從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漸達到分化的、精確的理解。例如,兒童從學會四則運算到弄清加減、乘除互逆運算關系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級兒童的理解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級,兒童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間接理解逐漸佔主導地位。二是從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發展。低年級兒童已能 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詞語、公式等,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隨著年級的升高,小學兒童對學習材料表現出不同層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資料表明:小學兒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詞的含義,大致可分為三級水平。第一級 :只了解故事的具體情節或詞的表面含義;第二級: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詞所描述的具體事件;第三級:能擺脫故事的具體情節,脫離直觀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詞的深刻含義。一般說來,低年級兒童絕大多數屬於第 一級水平,中年級兒童二級水平略多於三級水平的人數;高年級兒童二、三級水平的人數幾乎各佔一半。三是由被動理解到主動理解的轉變。低年級兒童對學習材料的理解依賴於教師的啟發誘導,有所謂鞏固過程中學法的特點。鞏固學習是學生認識過程的第三階段,也是由接受知識進入運用知識的過渡階段 。小學生在鞏固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各種練習方法和復習方法,及時鞏固學到的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因此,鞏固過程中,小學生學法的特點可以歸結為反復性和技能性。因為各種復習方法的運用,其目的是為了記住並能回憶出所學的知識;而各種練習方法的運用,既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也是為了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技巧,為學生運用知識作好知識的、技能以巧上的准備。不過,小學鞏固學習的復習要及時,練習的方式要生動活潑,富於文化,且不宜過於復雜。
運用過程中學法的特點。運用學習是學生認識過程的第四階段,也是單位學習進程的最後一個階段。學生 在運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與綜合、類化和具體化等思維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技能技巧 解決教學實踐、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實踐中的相關問題。運用過程中,小學生學法的特點:
1、由簡單運用向復雜運用過渡
有研究資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級兒童從入學的第二學期起,就可以在簡單數學運算中運用交換律、 結合律和分配律。經過二年級的過渡,三年級的大部分兒童能在簡單文字演算中運用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級以後逐步掌握算術運算中的二重否定律;二重否定律的掌握,是小學兒童運用運演算法則能力的一個轉折點或飛躍期。如果以兒童運用法則的范圍與正確率為指示,那麼小學階段掌握運演算法則也可分為三級水平: 一是在數字問題中運用運演算法則,二是在簡單文字習題中運用運演算法則;三是在代數式和幾何演算中運用運演算法則。
2、由單向運用向多向運用發展
以小學兒童解答應用題為例:小學兒童解答應用題時,總是從正條件的簡單應用題入手,逐步掌握反條件的簡單應用題,最後才能掌握多步應用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從分析到綜合,再從綜合到分析。從一步變成多步分散列式,再從分散列式到一步綜合式。 3、由被動運用向動運用轉變小學低年級兒童往往只是習慣於被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課本和教師布置的問題,中、高年級兒童逐步學會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如試編應用題等。
二、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
從時間順序看,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逐步遞增的過程。不同學習階段,小學生學法的特點依次是:
1、低年級兒童學法的特點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的持久性較差,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佔優勢。概括水平的發展處於概括事物的直觀的、具體形象的外部特徵或屬性的直觀形象水平階段。他們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級兒童學習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注意直觀形象性和游戲活動性。操作學習法、游戲學習法、競賽學習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組織和吸引低年級兒童積極、主地地學習的有效方法。
2、中年級兒童學法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校學習常規的訓練,中年級兒童學習的自覺性、組織紀律性有所增強。與此同時,中年級兒童的學習能力伴隨著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素質的完善逐步發展起來。感知能力的發展,注意品質的進步,記憶中有意識記憶能力的提高,都為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創造了條件。尤其是中年級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更使小學生學習方法有了新的特點。中年級兒童具體形象成分和抽象邏輯成分的關系發生著變化。在直觀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時,抽象邏輯成分開始增加。概括水平的發展處於直觀形象水平向抽象邏輯水平過渡的狀態。在他們的概括中,直觀形象的外部特徵或屬性逐漸減少,抽象的本質特徵或屬性的成分逐漸增加。實踐表明,小學三、四年級的兒童已能學習運用歸納、演繹、類化和對比推理的思維方法。因此,中年級兒童學習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充分考慮機械識記法和意義識記法的交叉滲透性,直觀形象法和抽象邏輯法的自然過渡性。
3、高年級兒童的學法特點
盡管整個小學階段,兒童的無意注意、機械識記和形象思維仍占優勢,但是高年級兒童的有意注意能力、意義識記能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起來。他們初步學會對事物本質特徵或屬性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關系進行抽象概括,並逐步接近科學的概括。較為熟練地掌握了各科學習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自覺能力進一步增強。因此,高年級兒童學習方法和選擇和運用一是要注意發展思維的抽象邏輯性,二是要注意學法運用的綜合性和獨立自主性。
『陸』 中高年級是指哪幾個年級
中高年級是指: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
中高年級一般是對小學階段而言的。「中」指小學三年級內和四年級;「高」容指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 「中高年級」就是指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
學校中依據學生修業年限分學生為若干級謂之年級。如我國現行學制一般規定小學修業年限為六年,學校中就編為六個年級。學生入學第一學年為一年級,第二學年升入二年級,余類推。同一年級學生人數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學一般分五十人為一班。
(6)中小學各年級學生特點擴展閱讀:
中年級兒童的特點:中年級兒童已經初步具有了最基本的自學能力。同時,他們的興趣已開始分化,獨立性逐漸增強。因此在學習動機上,開始出現課內,課外學習興趣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年級的學生已不再象低年級的學生那樣把老師的話奉為金科玉律,在學習上也有了初步的自己的想法。
高年級兒童的特點:高年級學生由於抽象思維能力有很大提高,發展他們對智力過程的興趣成為極其重要的方面。不論在數學運算解題過程或是對文章中的邏輯推理,都可以激發和培養他們對智力活動的興趣。一旦培養起兒童對智力活動過程的興趣,就會成為他們強有力的學習動機。
『柒』 小學初中高中各年級特點分別有哪些
小學_習慣養成,字跡練成時
初中_智力練就時,特別是初二
高中_拚命努力時,好大學,好未來。
總之知識改變命運
『捌』 語文說課稿中學情分析,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學情分析(身心特點,基礎能力)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於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於質疑和樂於釋疑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慾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在創新能力、概括、思維方面存在不足,如想像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不能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
學情分析
剖析學生習作心理 通曉學生優勢不足
1、從習作心理方面來剖析,小學四年級的兒童是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時刻,已經具有一定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和低年級學生相比具有比較強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提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動手操作的能力。四年級的小學生對事物依然保持著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他們喜歡在自己的探索中獲取知識,喜歡在玩中學,喜歡在做中學,喜歡在想中學,喜歡在用中學。所以,本單元的作文教學應從學生身邊最為常見但又不為重視的現象入手,培養學生用正確的價值觀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如指導學生到菜市場或商場觀察體驗一次生活,了解以誠待人的內涵,然後寫一篇日記,談談自己的體會等。
2、從習作習慣方面來概括,四年級的小學生對周邊的事物產生著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學習願望,但不能自覺地從生活中進行學習,也不能很好地把語文知識用於生活中。在學習的方式上,存在著單一式的學習,缺乏合作學習的習慣,不能做到與人交流,與人對話。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於課文中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興趣,但很可能忽略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從而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3、從習作思維的角度來考慮,四年級學生正處在辨證思維萌芽期,學生辨證分析能力不夠完善,概括水平較低。因此,本單元的作文教學,要充分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練習,自主地述說,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4、從習作技巧方面來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已經知道觀察的重要,已經完成了作文起步練習,能夠獨立地寫一篇小文章。但是寫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寫人物的方法,描寫生活細節的技巧等尚不熟練。因此,我們應該結合課文的教學,設計一些小練筆活動。比如觀察一次人物對話,寫一個片段,注意描寫人物說話時的神態變化;再如親身做一件以誠待人的事情,指導學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細節等等。
5、從習作評價的方面來觀察,四年級的小學生喜歡受到表揚或贊美,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時是很幼稚的見解。對於一些優秀的作文片段,往往只是知道很好,但不明白為什麼好,好在哪裡。教學中應該抓住作文的亮點,引導學生學會評價。使小學生明白細節描寫的妙處,明白描寫人物的方式方法。
『玖』 小學生認知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小學生認知的主要特點:
(一)感知、注意、記憶的特點
小學生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
(二)想像、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的想像從形象片斷、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實的方向發展。低年級的小學生,想像具有模仿、簡單再現和直觀、具體的特點,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像開始發展起來。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處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情感也逐漸變得更加穩定,豐富、深刻了。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到了小學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
(四)意志的特點
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
(五)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展,自我評價的能力也不斷有所增長。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們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估計自己,而是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獨立地做出評價。因而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
(一)環套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一整套的、系統的、層層遞進式的問題(問題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不斷地去探索、發現,直至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課堂學習兩位數乘法(例題:17×32)是,教師就可以通過下列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麼?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麼?為什麼先算17×30?③再算什麼?兩個結果怎樣相加?④怎樣用豎式相加?為什麼這樣對?找到什麼規律?
(二)迴旋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的一個引導學生對問題情境的探索、思考與發現的系統,來組織學生的學習。並且這個系統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循環式的迴路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間構成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而「情景②」與「情景③」又構成了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如此往復不斷地通過嘗試、比較、修正,來逼近問題目標。
(9)中小學各年級學生特點擴展閱讀
小學生課堂管理技巧:
1.聚焦在你開始上課之前,一定把教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你不要講課。
2.給學生交底如果學生對這節課的安排心中無數,這就會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不安定感。
3.實時監控實施這一條的關鍵是在教室里四處走動。當學生在做作業時,在教室里巡迴走動,檢查他們做的情況。
4.以身作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做出榜樣,做到彬彬有禮、行動果斷、持重而不缺乏激情,有耐心、有條理。
5.非語言提示過去,教室里有一個供教師使用的標准物件,那就是講台上的搖鈴。多年來,教師在使用非語言提示方面已有了很多創新。非語言提示包括面部表情、身體姿勢以及手勢等。
6.環境控制上課的教室可以是一個溫暖、快樂的地方,學生喜歡一個經常有所變化的環境。在「學習園地」中掛上有趣的圖片,會激發學生對相關學科的興趣。
7.低調處理很多嚴重的紀律問題,比如到最後把學生送進校長辦公室,都是因小事引起,最後激化成了大沖突。往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點名批評,本來事情並不大,但是卻和學生發生了語言上的沖突,然後不斷升級,不可收拾。
『拾』 標准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徵將中小學劃分六級水平,小學段為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是什麼意思
《體育課程標准》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和學習內容的特點,將中小學的學習劃分為六級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別相當於小學1--2年級(小學低年級),3--4年級(小學中年級),5--6年級(小學高年級),7--9年級和高中學段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內容,體育課程標准將中小學劃分為六級,即一級到五級對應1-2級(下級),3-4級(中級),年級。5-6(高年級),7-9年級和高中。預期的學習結果。
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強調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體育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包括運動原理、體育文化、體能、運動技能、裁判與規則等以及健康教育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包括科學鍛煉、合理膳食、衛生習慣、安全行為、疾病預防等。
培養高中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和增進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強調本門課程的崇高追求,即通過身體練習和健康教育的教學,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做到體魄強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