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問題是() A 學習困難 B 學習焦慮 C 學習疲勞 D 自我意識 答案b,可我認為是D
小學生自我意識並不強。他們只有感覺
『貳』 談談怎樣培養小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
1、正確看待、評價學生。教師對學生的看法、評價和態度,將直接影響自我意識差的學生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因此,老師看待學生,不能只看到他身上的缺點,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尤其是他們身上閃光點,要大膽給予肯定,這樣才能讓他們體驗到自我價值。
2、為自我意識差的學生提供機會和條件,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快感。教師要因材施教,為特定的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目標任務,特別是在學生特長領域多創造條件,多提供機會實現自我價值。
3、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認識自我。老師要讓學生客觀地評價自我,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能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是自我意識由消極轉向積極。
4、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要求和激勵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提出恰當的目標和要求;學生自控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訓練得意提升。比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集中精力完成某一項活動。
5、引導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突出自我,增強自我意識。缺乏自信心的人在參加某項集體活動中往往很自卑,感覺到自己無法完成任務,因此老師要加以鼓勵和引導,多參加這樣的活動,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體驗自我價值,提升自我意識。
6、給學生於關愛和鼓勵,少批評。老師給予學生的鼓勵是促進學生自我意識提升的外驅動力,能使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而批評的話就抑制住了學生自我的發展,當然並不是說學生發錯了就不批評了,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帶著關愛的語態指正錯誤。
『叄』 小學生正確自我意識的培養有哪些途徑
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自我體察,自我反思,增強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小學生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很不穩定,他們不善於恰當地組織自己的學習過程,情感表現容易轉換、不大控制自己的情緒,意志也比較薄弱。這些都和自我意識的能力和習慣較差有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訓練學生自我意識的能力和習慣,經常提醒學生在課堂中「我要注意……」。要指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和認知過程,體味「我是怎樣思考的」、「我是怎樣記憶的」、「我是怎樣想像的」。要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認真的反思品味,從多角度分析自己、認識自己,從多元反饋信息中看待自己,以此產生成功感、陶醉感、期待感,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內驅力。把學生反思體驗的重點放在對教學全過程或其中關鍵的過程進行回顧、領悟、反思上,在學習活動中,由興趣轉為志趣,由偏愛形成習慣、愛好、特長,追求體驗價值。
其次,經常進行賞識,並建立激勵機制,以此指導學生自知,樹立自尊自信的心理狀態。我校的學生比較淳樸,但由於身處異鄉,生活的以適應、語言的不通,會使有些學生產生自卑感,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我審視克服自卑,如考試後要讓學生分析自己的考試情況,答對的,是完全掌握了,還是偶然碰上的?答錯的,是馬虎大意,還是思路錯了?這樣就可以找出自己的所長和所短。教師要善於挖掘、調動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善於利用其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極因素,利用學生的自信和內力去進行自我發現,利用學生的興趣和內力去激活隱藏著的潛在因素,利用學生內在需求對自身某些不定向不規則因素進行調節。充分運用學生內部的正面因素,以內力去戰勝自身的負面因素,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學生的情感才能得到調動,學生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要充分利用「掌握學習」和「程序學習」的原理,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改革教材教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功課可學,不斷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感覺,並把成功的經驗銘記在心,從而形成學生的自信心。
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的自我,並訓練其向理想自我轉化的自我調控能力。
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個體不僅能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相信學生的自製能力,放手讓他們獨立去完成任務,又要隨時檢查他們完成的情況,及時調動他們的自製力,使學生自我調節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聯系本人的思想情況,通過寫作文、寫日記引導學生分析自我。小學高年級學生獨力性強,往往自以為是,要教育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用學到的正確思想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培養學生自我調控的能力,使學生適應迅速多變的信息世界、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
『肆』 1,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培養小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
1:讓他學會獨立(獨立完成作業,穿衣,吃飯,清理書包。。。專。。。。)
2:做事要先思考 遇到屬問題要跟父母商量,如果可以自己解決就放手讓他去做,對與錯都要總結。( 重要的是看過程而不是結果)
3: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
4:樹立目標(根據情況可以分短期的長期的目標 並制定計劃去實現或者去努力完成 重要的是看過程而不是結果)
5:培養好的心態(學習心態,生活常態,為人處世的道理。。。。。。)
總之還有很多吧 這個沒有一個完整的標准 不同的家庭培養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這也跟父母 家庭背景 關系環境 性格有關系的 所以這個沒法去半段 幾十年這個標准去做了 未必能到達你想要的理想狀態 因為這是個未知數 是個變數。
『伍』 淺談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
摘要: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與學校、社會教育一樣,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起到決定性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做好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與良好的性格,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與需求。基於此本文針對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簡要闡述,並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分析;作用探究
在大教育中家庭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說家庭對孩子有著養育與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小學生的家庭教育來說,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重要的補充與發展。在自我意識中不僅包含了自我認識與體驗,同時也包含了自我調節等方面。因此,在實際教育中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開展家庭教育的意義
對於家庭教育來說,是實現育人的基礎,對學生的一生發展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且對於家庭教育來說,主要是針對家庭中父母等對未成年人的一種教育過程。其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在正式進入到社會集體教育以前確保孩子自身可以實現健康的發展,從而為接受幼兒園教育與學校教育奠定基礎。從教學中的重點上來說,就是從品德教育上出發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道德品質與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行為習慣中則包含了生活、學習等習慣。家庭教育其實就是從家庭中發展起來的,通過與學校、社會教育進行聯合,以此來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可以促進孩子的性格實現正確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培養好孩子的行為習慣,滿足其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實際中就要真正認識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1]。
二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意義
對於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來說,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得到有效的發展。其狀態也是從低到高的一個階段。對於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於自我意識逐漸萌芽的階段,如果小學生可以樹立起正確的自我意識,才能客觀的評價好自己,滿足後期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實際中就要注重促進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提高其認知能力,同時還要不斷豐富好學生的情感世界,以此看來實現自省的目標。可以說自我意識發展對自身以後的正常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就要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上出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上有著一定的特點,所以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也可以正確的引導好學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就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以此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2]。
三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影響
(一)培養好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對於家庭教育來說,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首先,就體現在了培養好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上。可以說自我控制能力就是一個人對自身行為的一種有效控制與約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長比較注重培養其獨立性與自主性,那麼也就可以培養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且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比較注重孩子的意願,並尊重其意願,那麼也可以培養好其自我控制能力。反之如果在家庭中父母總是為孩子做決定,就會限制其自主性與獨立思考等方面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解決能力,最終也就影響到了其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此來培養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3]。
(二)對小學生評價能力上的影響
對於小學生的評價能力來說,不僅可以通過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上體現出來,同時也包含了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上。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就要堅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避免出現過度溺愛孩子的現象,同時還要保證評價上的公平與公正,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的改正與完善自己。其次,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還要做好具體的評價工作,同時還要把握好尺度,以此來促進孩子的成長,為孩子客觀評價自己奠定基礎。最後,家長還要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孩子可以正確的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漸樹立起評價自己的意識。通過實踐可以看出,這種評價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同時也可以明確存在的不足,對提高孩子認識自我的能力有著一定的效果。可以說家庭教育對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與意義。因此,在實際中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從孩子的實際情況上出發來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可以准確的認識自己,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也可以主動的調整好自己,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受到教育的影響來更好的面對以後的學習[4]。
(三)對小學生自信心上的影響
小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自信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也可以說自信心是孩子在學習與成長階段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就要做好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工作。在家庭中如果家長對孩子採取了鼓勵性的教育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上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麼也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更好的發展。可以說孩子的面對事情時,也可以具有一定的自信。因此,在實際中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就要及時採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滿足孩子的發展。在家庭中如果父母過度的批評孩子,就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造成其成就感的缺失。所以說父母在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就要盡可能的採取鼓勵性的教育方法,以此來讓孩子獨立的完成事情,鍛煉好孩子的自主能力,幫助孩子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滿足其自我意識的發展需求,促進孩子實現更好的發展[5]。
(四)明確家庭因素上對孩子自我意識的影響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心靈,身體,能力,智力,心智都在成長,老師和家長,社會都是孩子的一路成長的陪伴者、引導者、保護者、創設者、孩子一路的成長有歡笑、有淚水、有困難、有成功,每一日、每一年,都是不可復制的,都是一次次成長的體驗,對於孩子和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是寶貴的財富,孩子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我們在影響孩子,孩子也在影響著我們,他們也是我們的「小老師」,引導我們做更好的父母。首先,對於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來說,對學生的意識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其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也可以通過家庭教育的方式來對孩子產生出間接上的影響。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那麼其自我意識水平等方面也相對較高。而對於一些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父母來說,在錯誤的教育方法影響下,很容易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造成孩子難以認識到自我,其次,從家庭關系的角度上來說,對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處於和睦友愛家庭氛圍中的小學生,對其自我意識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而對於一些比較復雜且存在較多矛盾的家庭關系中,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上也很容易受到影響。最後,從家庭收入上來說,對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五)教育方式上的影響
對於這一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在進入到學校以後,也開始產生了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所以家長就要及時的與孩子進行交談,掌握好其想法,孩子出現思想錯誤等情況時還要及時的引導孩子。且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就要保證自身從平等的角度上來與孩子進行交談,明確其想法。在這一階段中正是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起步階段,所以父母就要及時的發現孩子存在問題,幫助其樹立起正確的自我意識。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要適應他們的成長,給予心理世界的支持,做孩子人生的守護者,讓孩子們在成長的大海里一路前行,在前行的路上,會有很多風浪,但是有父母,老師,學校,社會的關愛,相信孩子會走向成功的彼岸。靜等花開,陪伴是最好的方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作為大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就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進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同時還要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思想理念,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梅花.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01):184-185.
[2]許凱.試論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14(33):248-248.
[3]譚鑫.試論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48):82-83.
[4]劉於清.促進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路徑探討——基於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家庭因素視角[J].教育探究,2011(01):68-69.
[5]杜紅梅,馮維.小學高年級學生應對方式與自我意識、家庭功能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07(10):71-75.
作者:苗麗羽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友誼大街小學
『陸』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於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情感和意向。它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是對自己的認識、態度、行為的調節的綜合性表現。 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也是個性特徵形成的過程。自我意識的成熟往往標志著個性的基本形成。自我意識的形成、發展與成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小學時期則是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時期。 小學生在自我意識發展時期主要任務是全面了解自己,正確認識自己,形成「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概念。他們對於自己的描述開始從比較具體的外部特徵向比較抽象的心理術語發展,在進行自我評價時也開始出現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傾向。同時,小學生的自我評價開始不再順從他人,而有了一定的獨立見解,這種評價也開始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穩定。自我意識的成熟往往標志著個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學時期,兒童的自我意識正處於所謂的客觀化時期,是獲得社會自我角色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個體顯著地受社會文化影響,是學習角色的最重要時期。角色意識的建立,標志著兒童的社會自我觀念趨於形成。 對學生進行自我意識的培養,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傾聽別人的評價 在傾聽別人的評價中形成自我意識,是人獲得對於自身的認識的一個基本途徑。幫助學生認真傾聽、思考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不斷發展、修正對於自己的認識,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培養自我意識的方法。在學校中,可以經常採用各種活動形式,將這一方法靈活地滲透於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如「給你畫像」活動,受到普遍歡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對同學進行全方位的描述,然後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請同學們猜他寫的是誰。學生在這一活動中表現出驚人的觀察力和分析力,他們對同學的描述不僅涉及體貌特徵,而且能夠深入到思想品質、個性特徵等內在層面,他們對於同學優點和不足的認識客觀而理智,對於同學的評價十分到位。被描述的同學在同學這樣全面公正的評價下認真思考、觀察自己,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很多東西,進一步提高了自我意識。而進行描述和猜測的學生通過對別人的觀察和分析,不僅總結出了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時所應注意的幾個方面,而且也體會到了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別,進一步發現了自己的缺點。這一活動可以幫助小學生全面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也可以幫助自我意識高漲的高年段學生冷靜地對待自己,通過將他人描述的自己與自己眼中的自己進行對比,找出自己在自我概念和自我評價方面的偏差,更為客觀理智地看待自己。 二、自我反省與體驗 傾聽別人的評價在自我意識的形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自我意識畢竟是人對於自身的認識,要將他人的評價和周圍社會中的各種因素內化到自己的認識中去,這就需要進行自我反省與體驗。對年齡較小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多在實踐活動中發現自己的能力和特點。如小學生之間經常出現「我比你更高」,「我比你有力氣」等爭論,這時候,應注意引導他們不要將這種評價和比較停留在爭論上,而幫助他們進行比試,在實踐中獲得答案。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特點,而且也有助於他們形成客觀、公正的精神,養成用事實說話、在實踐中認識自己的習慣。對於年齡較大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多進行內省,在冷靜、客觀的自我思考中認識自己。在這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為自己營造一種和緩、平靜、沉著的心態,避免帶著緊張、躁動的情緒及強烈的愛與恨的感情色彩來進行反省。引導學生發現,這樣的內省才是客觀的、符合實際的,幫助他們對比在不同心態下所作出的不同結論,從而發現在強烈感情下所作出的結論往往是偏激的、不全面的,帶有主觀臆斷性。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深刻的內省中更好地了解自我,同時也能夠避免他們在強烈情感撞擊下對自己作出不適當的評價與認識,妨礙自我意識的正常發展。 三、在比較中認識自己 事實上,所有對於自我的評價都是相對而言的,學生只有在發現了別人的強壯後,才能認識到自己的瘦弱,只有在發現了別人的內向後,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活潑。因此,引導學生多與別人進行比較也是幫助他們培養良好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人與人都是不同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很多時候一個人在某些方面與別人相比具有優勢,但在其他方面卻不如別人,這是很正常的。當學生了解這一點後,就可以帶領他們進行與別人的比較,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找出自己與另一個同學的不同點,在細致的觀察思考中發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對這些差異進行分析。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身上的獨特之處,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個體差異,保持良好的自信。
『柒』 為什麼小學生在1到2年級的時候自我意識發展的很快
跟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關系的,隨著兒童學習環境的變化,對於外界事物的接觸能力也有所改變,在7-8歲就發展的很快
『捌』 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是怎樣的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意識,如自我知覺、自我評價、自我監督等。
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也是個性特徵形成的過程。自我意識的成熟往往標志著個性的基本形成。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正處於所謂客觀化時期,是獲得社會自我的時期。
在這一階段,個體顯著地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是學習角色的最重要時期。
角色意識的建立,標志著小學生的社會自我觀念趨於形成。
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隨年齡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
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發展,但不是直線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時期,也有平穩發展的時期。
(一)自我概念的發展特點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
是由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准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特殊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
小學生的自我概念是從比較具體的外部特徵的描述向比較抽象的心理術語的描述發展的。
比如,在回答「我是誰」這樣的問題時,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齡、性別、家庭住址、身體特徵、活動特徵等方面。
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始試圖根據品質、人際關系、動機等特點來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學高年級,小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絕對性。
自我概念是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初它是對個人的和才能的簡單抽象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復雜化,
並逐漸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會的自我等不同的層次
『玖』 如何促進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小學時期是個體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階段,此時兒童開始認真地審視自我,並對自己形成一定的評價,從而影響兒童的行為。了解小學生自我意識及其發展特點,有助於我們有針對性地引導其自我意識的發展,促進其健康成長。
一、自我意識概述
(一)自我意識的概念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客觀世界關系的一種意識,它具有復雜的心理結構,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其中,自我認識屬於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指個體對自己身心特徵和活動狀態的認知和評價;自我體驗屬於自我意識的情感成分,指個體對自己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包括自尊、自信、自卑等;自我調控屬於自我意識的意志成分,指個體對自己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二)自我意識的表現
自我意識是個性社會化的結果,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為三個方面: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指個人對自己身軀的認識,包括佔有感、支配感、愛護感和認同感。這些意識是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通過學習而形成的。
2.社會自我。是指個人對自己社會屬性的意識,包括自己扮演的社會角色,權利義務的意識。兒童的角色游戲對個人實現社會自我起著重大的作用。游戲的過程與社會化的過程是吻合的,兒童的游戲正是對成人社會生活的反映。例如「開商店」、「娃娃家」、「開醫院」等游戲中,有售貨員、顧客、爸爸、媽媽、孩子、醫生、患者等不同的社會角色,兒童在扮演角色的同時,學習著該角色的社會行為並體驗角色之間的社會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范圍的擴大,學習社會經驗的途徑會越來越多。
3.心理自我。是指個人對自己心理屬性的意識,包括對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動機、需要、行為等的意識,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三)自我意識的形成
自我意識不是一個人生來就具有的,它是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個體的自我意識形成於嬰兒期,在社會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發展著:
1.通過與他人的交往來認識自我。兒童生活的第一年沒有自我意識,他還沒有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周圍世界的客觀環境中分離出來,甚至不知道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是屬於自己的。到了第一年末,兒童開始把自己的動作和動作對象區分開來,初步意識到自己是動作的主體。到了兩歲時兒童會使用「我」,標志著自我意識的產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人對自己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影響到個體對自己的認識,他人的評價在自我意識的形成中有重要的意義。
2.通過自我觀察來認識自我。自我觀察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己通過直接感知自己的一些特性。例如通過照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身材等。自我觀察的另一種方式是內省,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觀察。此時個體被分解為主體的觀察者的我和客體的被觀察的我。實際上是對過去的我進行的回憶和反思,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情緒體驗,這種對自己的內省是在少年期開始產生的。
3.通過分析自己的活動結果來認識自我。正確分析自己的活動結果,並能對自己的活動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幫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觀念。活動的結果影響到他人和集體的評價,從而影響到一個人在周圍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影響到一個人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
二、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一)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
進入小學後,小學生進行評價的對象、內容和范圍都進一步擴大,這也使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進一步發展起來,主要表現特點為:
1.從順從別人的評價發展到有一定獨立見解的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隨年級升高而增強。
韓進之等人在研究中對小學兒童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你的爸爸、媽媽說的話都對嗎?同學們對你的批評都對嗎?你認為班主任老師對你的看法都對嗎?你常和同學爭論問題嗎?你做事拿不定主意嗎?你對自己班級的看法跟大家一樣嗎?等等。小學生在這些問題上反映出的獨立性水平明顯隨年齡升高而升高,這表明小學生逐漸減輕對他人評價的依賴性,獨立地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也在不斷發展。
2.從比較籠統的評價發展到對自己個別方面或多方面行為的優缺點進行評價,並表現出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初步傾向。
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評價還具有很強的具體性,如「我認為上課認真聽講、不講話,不罵人、不打架才能算個好孩子」。他們更多的是只對其外顯行為進行評價(如不打架、不罵人、完成作業等)。整個小學階段評價處於由具體性向抽象性、由外顯行為向內心世界發展的過程中,這表明小學兒童的抽象概念性評價和對內心世界的評價能力都在迅速發展。但直到小學高年級,能夠進行抽象性評價的兒童(如我認為一個好學生應該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有遠大理想和抱負,能分清真善美與假惡丑和內心世界的評價,表裡一致,謙虛、熱情、誠實等)仍然不多。
3.自我評價的穩定性逐步增強。
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評價能力水平還比較低,前後兩次的評價一致性很差,到小學高年級,隨著自我評價能力的逐步發展,前後兩次評價的一致性逐步提高。這表明小學兒童自我評價的穩定性隨著自我評價能力的增強而增強。
(二)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幼兒時已有發展,入學後在學校一定組織紀律的要求下,自我控制能力進一步發展起來。在三年級末,逐漸養成在學習時的自我控制習慣。同時,兒童自我控制的范圍不斷擴大,質量也日益改善,這表現在兒童不僅能發現自己的學習缺點,而且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這些缺點。研究發現,小學兒童在集體生活影響下,逐步學會了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特別是四年級以後,初步形成的責任感開始對行為起支配作用,促使其自製力有較快的發展,小學高年級兒童已能迫使自己去完成有意義但不感興趣的任務了。
(三)自我體驗的發展
幼兒已具有人類所特有的各種重要的情感體驗。韓進之等人研究指出,自我體驗的發展與自我意識的發展總趨勢比較一致。在小學階段,自我體驗與自我評價的發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r=0.996),可見在這個時期,自我情緒的發展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發展密切相關。隨著兒童的理性認識的提高和增加,他們的情緒體驗也逐漸深刻,特別是自尊心迅速發展,逐漸產生了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言行以及維護一定的榮譽和社會地位的自我意識傾向,強烈反對成人把他們當成「小孩子」看待,要求父母和老師尊重他們的個性獨立意識,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求成人信賴他們,給他們一定獨立發展的「空間」。這是小學生自我意識走向成熟的最初表現。
(四)自我意識的發展趨勢
韓進之等人研究表明: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趨勢是隨年齡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結果如表4—1所示。
(資料來源:韓進之等:《中國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與教育》;朱智賢:《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由此可見,小學生自我意識是不斷發展的,但不是直線的、勻速的,既有上升時期,又有平穩時期,表現為:
1.小學一到三年級處於上升時期。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時期的主要發展時期。小學二年級到小學三年級的差異也達到顯著水平;在上升時期中屬次要地位。這是因為學校的學習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如考試成績好壞、教師對自己的評定、同伴對自己的接納性等,都使兒童從不同角度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而學習活動對兒童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從而促使兒童的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發展。
2.小學三年級到小學五年級處於平穩階段,年級間無顯著差異。小學五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又處於第二個上升期。到小學高年級,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漸發展起來,其辨證思維也初步發展起來,這就促使兒童的自我意識更加深刻。他們不僅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發展了內化的行為准則來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開始從對自己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評價,這就使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
從教育上說,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最重要有兩點:一是使學生建立自信心;二是使小學生正視自己的優缺點。為此,應努力做到:
(一)堅持正面教育,培養自我接受能力
所謂自我接受能力,是指能正視自己的現狀並喜歡自己,接納自己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別人的評價和態度。一個人若經常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就會充滿自信;反之,則會喪失信心,悲觀失望。教師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負有重大責任,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讓他們知道他自己的可貴可取之處。喜歡和接納自己意味著承認自身的價值,一個人要能自信其本身有可貴可取之處,才能自尊自愛,不斷努力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一些少年兒童行為頑劣,屢教不改,這常常與社會、成人對他們的厭惡、嫌棄態度有關。他們從他人的態度中感受不到自身價值,因而自暴自棄。所以,「最需要愛的孩子,正是那些不討人愛的孩子」。教師要喜歡學生,肯定學生,才能使學生接受自己,悅納自己,發展良好的自我意識。
(二)參與社會生活,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所謂自我認識能力,指的是既知道自己長處,也知道自己短處的能力。知道自己長處,可以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心,使之有勇氣去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知道自己短處,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克服或揚長避短,使之變劣勢為優勢。因此,認識自己是一個人形成良好自我意識的重要方面。
各種生活實踐是認識自我的最好課堂,學習、工作、社交等活動為我們檢驗自我意識的正確與否提供了條件。在每一種社會活動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利弊、得失感受和體驗,我們可以藉此對自己各方面情況做一番冷靜、認真的回顧和總結:看看以前對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有沒有誇大或縮小自己的優點,有沒有過高或過低估計自己等等。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長處和短處,只有認識它們,才能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獲取成功,建立自信。良好的自我意識只有通過參與社會生活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在學習中培養自我控制能力
小學生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階段,運用如下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為以後的學習和行為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1.自我暗示。自我暗示能提高兒童的自我控制水平。例如,讓兒童抄寫枯燥無味的數字,並告之抄完後能得到一個新穎的玩具。當這些兒童抄寫數字時會有「玩具」來干擾他們。實驗者將兒童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事先告訴兩組兒童都不能看玩具,但教給實驗組兒童在抄寫時不斷提醒自己「我要工作,我不要看玩具」,而對照組兒童則沒有這種暗示訓練。結果發現,實驗組兒童完成任務的情況顯著高於對照組。可見成人此時的提醒與指導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枯燥的學習內容,養成穩定做事的習慣。
2.積極鼓勵。在一項研究中,實驗者讓兒童做一個玩糖果的游戲,游戲機每隔一分鍾發一顆糖,累積的糖果全部歸兒童所有,但是不能自己去拿。拿一顆糖,機器會自動停止發糖。實驗前主試給予一半兒童這樣的指導語:「你們這些孩子平時很有耐心,為了得到一件好東西願意等待。」而對另一半兒童只是說一些與游戲無關的事。結果表明,被認為有耐心等待的兒童比沒有受到這種鼓勵和表揚的兒童在實驗中的延緩時間要長得多。可見教師的鼓勵對兒童形成耐心是起到積極影響作用的。
3.對工作難度的選擇。一般來說,完成高難度作業往往需要更高的自我控制水平。在一項實驗中,先測驗兒童願意做難度較大工作的基線水平。兒童可以選擇做一項較難的作業,一分鍾可以得到10美元;也可選擇做一項較為容易的工作,一分鍾可以得到5美元。在重復作出幾次選擇後,把兒童隨機分成三組:一組兒童訓練做較難的作業,另一組兒童訓練做較容易的作業,但獎勵是一樣的,第三組兒童未接受這兩種作出努力的訓練。在結束訓練後,重測其基線水平,結果發現,經過努力訓練做較難作業的兒童選擇做較難作業的比例顯著高於低努力組的兒童,這說明做較難作業的高努力組訓練有利於促進兒童選擇高目標和高成就。適當幫助學生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能夠激發兒童的鬥志和勇氣,在兒童的學習和生活中是需要勇氣和努力的。
『拾』 影響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因素是什麼
最主要的就是父母和老師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