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主題研究課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主題研究課

發布時間:2020-12-27 16:43:16

❶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我國Internet的發展,經歷了1994年開始的科研教育上網,1996年的百姓上網,到1999年的政府上網,2000年的企業上網。它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按其應用性質來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986~1993為第一個階段,是電子郵件使用階段;1994~1995為第二個階段,是教育科研應用階段;1996~1997為第三階段,是商業應用階段;1998~2000為第四階段,是普及階段。按時間順序來分可分為三個歷史時期:第一階段為萌芽時期,第二階段是初創時期,第三、第四階段為發展時期。其中,第三階段為低速發展時期,第四階段為高速發展時期。

一、電子郵件使用階段:1986~1993

這一階段是從1986年到1993年底,它又分為兩個小過渡階段,即直接利用國外Internet階段和國外為中國代理網點階段。

1.直接利用國外的Internet階段:我國最早使用Internet是從1986年開始的。當時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通過長途電話撥號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聯機資料庫檢索。不久,通過撥號上網與這些國家的Internet聯系,進行E-mail通信。1988年,清華大學校園網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聯接,開通了電子郵件應用。與此同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1989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也通過X.25試驗網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DFN)的互聯。

2.國外網點代理階段:從1990年開始,利用歐洲國家的計算機作為網點,在X.25網與Internet之間進行轉接,我國CNPAC科技用戶實現了與Internet用戶的E-mail通信。10月注冊登記了我國的頂級域名CN,並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由於當時中國還未能正式聯入Internet,所以委託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運行CN域名伺服器。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DECNET協議,以X.25方式聯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實驗室,開通了電子郵件通信。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開通了一條64Kbps國際數據信息線路,聯接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運行DECNET協議,這時還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經SLAC中心的轉接,可以與Internet進行E-mail通信。有了這條專線後,通信能力大大提高,通信費用大為降低,促進了Internet的部分功能在中國的應用。

3.互聯網路建設開始啟動:早在1989年9月,原國家計委就組織對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工程招標。經過3年的建設到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網,即中科院院網(CASNET),連接了中關村地區30多個研究所及中科院院部,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北京大學校園網(PUNET)全部完成建設,1993年8月國家啟動金橋工程前期建設。

二、教育科研應用階段:1994~1995

這一階段已正式與Internet聯接,能夠提供Internet的全部功能和服務。主要是為教育和科研服務。

1.正式接入Internet:1994年4月20日通過美國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開通了一條64K國際專線,通過TCP/IP聯接實現了與Internet全部功能的對接。從此,我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有Internet的國家。1994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第一套網頁。到此為止,中國的Internet建設事業還只是在北京地區的高校和科研單位中點點滴滴地邊使用、邊建設、邊發展,還沒有向外輻射發展。1995年3月是Internet建設事業從北京向外輻射發展的時期。當時中科院完成了上海、合肥、武漢、南京4個分院的聯接,邁出了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

2.四大網路的產生和發展

(1)CSTNET(中國科學技術網)的產生和發展:1995年4月,中科院啟動了京外單位聯網工程,也就是「百所聯網工程」。它聯接了全國12個分院,100多個研究所,用戶超過1萬人。CSTNET成為中科院的主幹網,在中國科研領域發揮了重大作用。

(2)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網)的產生和發展:1993年12月開始立項,1995年12月實現與Internet連接。網路分成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三級。除了清華大學的網路中心及北京大學外,還包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西安、成都和沈陽等八大城市10所大學,分別用DDN在線相互聯通,構成CERNET的10個骨幹結點,進而推進「百校聯網」計劃。CRENET的服務對象包括全國1000多所大學,300多萬教師、研究生和在校生,還有4萬所中學的550萬名師生和16萬所小學的1

小學數學主題式情景教學實效性的實踐研究的教學論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數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最後獲得概念、理解或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在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仍然處於主(要引)導的地位,而學生則處於主動學習的地位。

有人認為實驗僅是自然科學的教學手段,這是一種誤解,實驗同樣在數學教學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天地。因為,從廣義上說,數學教育也是一種科技活動,是科技工作的一部分。正確地恰到好處地應用數學實驗,也是當前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層面。雖然,數學實驗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CAI軟體的普及,數學實驗必將遍地開花。下面本人就「數學實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談幾點自己的拙見。

一、通過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種「直觀」的想法為背景。作為教師,就應該通過實驗,反這種「直觀」的背景顯現出來,幫助學生抓住其本質,了解它的變形和發展及與其它問題的聯系。

例如,對於三角形的「內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證明,學生作圖稍有不準確,就難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結論。教師就可通過實驗——抓紙活動,使學生領悟其本質。

讓每一個學生准備一塊三角形紙片,如圖,過A作一折疊使AB落在AC上,得摺痕AD,則AD平分∠BAC。同樣方法得出摺痕BE、CF。這樣,學生就直觀地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一部分線交於一點,這點即為三角形的內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進一步啟發學生,還可折出三角形垂心.

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提出下列問題:搭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如下圖)

1)按上圖的方式,搭兩個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搭三個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

(2)搭10個、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樣得到的?

(3)如果用x表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個數,那麼搭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探究交流,學生從多角度中去思考、去發現規律,發現如下一些結果:

1、 … 3x+1

2、 … 4+3(x-1)

3、 … 4x-(x-1)

4、 … x+x+x+1

5、 … 2x+x+1

通過折紙與搭火柴棒這些直觀形象的實驗來闡述抽象的數學內容,這在教材中是很多的,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勾股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及「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等等。通過這些實驗操作,一方面使學生能更深入、更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在思維方式上不會犯浮誇和刻板的毛病,又能准確抓住事物的本質,提出符合實際的有創新的看法。

二、通過數學實驗,突破課堂中的教學難點

對於教學中的一些疑難點,如不藉助於一定的實驗手段,就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初一數學「質量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時,由於學生缺乏自然科學中的有關知識,很難理解這點內容。這時,教師可藉助實驗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先讓每個學生准備一水杯和二份50g鹽。教師在講清質量分數的概念的基礎上開始做實驗。教師用量杯給每個學生倒200g水,然後讓學生把50g鹽加入水中,這樣這杯鹽水就有250g。那麼鹽水中鹽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學生就自然地回答出: = 。讓學生嘗嘗鹹味,感受一下。然後再把剩下的50g鹽加入鹽水杯中,這時鹽水的鹽的質量分數雙是多少?學生也能回答出 。再讓學生嘗嘗鹹味,學生發現鹽水比原來咸多了(鹽的質量分數增大)。

又如:新人教版「軸對稱」的教學時,由於學生缺乏對稱及反折的有關知識,很難理解這點內容。這時,教師可藉助多媒體實驗來解決這一問題。操作如下:

平移 對折 旋轉

通過實驗,學生獲得了深刻的感性認識,然後教師通過對實驗分析、概括、推理、判斷,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一種理性的高度:⑴鹽的質量分數=鹽的質量/鹽水的質量⑵對稱軸垂直平分連結兩個對稱點之間的線段。這樣處理,遠比教師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

三、通過數學實驗,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應用意識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創設一種實驗環境,使學生能受到必要的數學應用的實際訓練,否則強調應用意識就成為一句空話。

例如,學校每年要舉行運動會,運動會場地可組織學生來畫。跑道的線寬、道寬的尺寸一般都有規定的標准,當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項目終點位置確定時,其起點位置如何確定?相應的每跑道的前伸數怎樣確定?標槍、鉛球、鐵餅場地怎樣畫?相應的角度怎樣確定?這些應用到的數學知識雖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並不簡單。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領悟到跑道上也 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又如,在學了一些相關知識後,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一些作圖工具或測量儀器,如製作丁字尺找圓心、製作勾股計算尺等;或讓學生製作一些數學模型,如長方體、正三稜柱(錐)等模型;或讓學生設計方案並解決「不過河測河寬」、「測操場上旗桿的高度」等問題。如:在一次數學活動課,老師組織學生到野外測量一個池塘的寬度(即圖中A、B間的距離)。例案:在A處測出∠BAE=900 ,並在射線AE上的適當位置取點C,量出AC、BC的長度;運用勾股定理,得AB2=AC2+BC
2。請學生給出其他的測量方案(要求畫出測量示意圖,並簡要說明測量方法和計算依據)。 A

B

這樣,通過學生的文體參與,使學生親自體驗到了思維加工的過程,強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多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

四、通過數學實驗,發現幾何問題解決的方法及規律

幾何證明,學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是幾何學習中最困難的地方之一。事實上,幾何證明的方法常常也是通過對圖形的操作,變形、變換、添加輔助圖形等多種多次的嘗試而被發現的。發現了證明的方法後,順便也就證明了前面的「發現(猜想)」的真確性,於是結論也就出來了。

下面是一例發現三角形內接矩形的面積變化規律的「數學實驗」的做法。①出示圖形:在△ABC中,P是BC邊上的任意一點,以P為頂點作△ABC的內接矩形,使矩形的一邊在BC上。②使點P在BC上運動,矩形面積隨之變化。③設BP為x,矩形面積為y,建立x與y間的關系,讓學生觀察當x變化時,y的變化特點及其是否有最大值。④顯示當P點運動時,對應的動點(x,y)的運動軌跡,讓學生對第③問中的觀察結果進行驗證,最後完整顯示拋物線。⑤改變△ABC的形狀,研究△ABC的底邊BC或BC邊上的高變化時,對拋物線形狀有什麼影響。

在上述例子中,學生參與實驗的過程實際上是在觀察實驗模擬過程中思考。當然在問題討論環節中,部分學生仍可發揮創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實驗」設想,並上講台進行實驗操作演示或由教師擇優實驗。
在網路教室環境中,學生在教師實驗方案的引導下或在自行設計的實驗方案中,自主實驗研究的天地更為廣闊,機會和時間更多,興趣更濃,參與程度更高,小組協商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因而「研究性學習」教學思想體現得更加充分,「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達成度也會更高。至於證明的書寫格式、步驟等,可以在實驗報告中列出,也可以實驗課外完成,這完全由教師依班級實際而定。

五、通過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

數學是一門來源於實踐的學科,其本身就充滿了唯物論和辯證法。而數學實驗為學生認識唯物論和辯證法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知識材料,學生每經過一次實驗操作,其思維過程必然經歷「感知——表象——抽象——反饋——再感知——豐富表象——發展思維——問題解決」這一螺旋上升的階段。再者,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培養,就是數學理論知識反作用於實踐的有力體現。因此,在數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是完全可行的。

此外,數學實驗還可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嚴謹的治學態度等。

數學實驗教學需要在課堂的時間和課堂的空間能夠達到數學實驗教學的各要素的教學環境下才能進行的,否則實驗後就得不到其應有的效果了。

數學實驗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探究和發現的活動,一切結論都應該由學生自己得出。因此,在數學實驗中給學生提供答案是不必的甚至是有害的。

當然,知識是發現的對象,是實驗的基礎、方法的載體,我們絕不是不要知識,不要演繹證明。學生在實驗情境中的「做」中學,對知識形成過程,對問題發現、解決、引申、變換等過程的實驗模擬和探索,可激發學習動機,有助於深刻理解知識,有助於形成證明的基礎平台和對邏輯演繹證明的本質把握。而且,這種實驗式的教和學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活動空間,使他們的思維更有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時,它不僅僅關心學習者「知道了多少」,更關心學習者「知道了什麼」、「怎樣知道的」。它追求的不僅僅是證明,更重要的是理解、發現和創造,是解決問題的數學精神和樂趣。這是一種新的求實精神,因而它更多的是對傳統數學教學的矯正,至少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我們堅信:每當我們從數學的本質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運用CAI這種工具和載體,通過數學實驗這種教與學的方式,去致力於影響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意義建構,去幫助學生本質地理解數學,培養數學精神和發現、創造的能力時,我們就把握住了數學教育的時代性、科學性,我們就深入到了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伴隨著CAI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將逐漸增加,實驗素材庫將不斷壯大,實驗技術將更為先進與精巧,因而數學實驗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將具有更為廣闊的天地、更為重大的作為。

❸ 適合教師推薦的著作

1.《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推薦理由:如果要選擇一本心理學的入門讀本,可以把本書作為首選。它講了大量的嚴肅的「心理學」的故事,又以「有情節的故事」形式呈現出來。

2.周勇著:《大師的教書生活》。

推薦理由:本書的主題就可以引起閱讀的飢餓感。「本書介紹了顧頡剛、沈從文、魯迅、錢穆、陳寅恪、朱自清做教師的日子,古舊馨香、歷久彌新的教育生活。」

3.Hock著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推薦理由:從這本書所收集的著名的心理學研究個案中,既告訴你心理學的問題也告訴你心理學的方法:你不僅可以由這本書了解心理學研究在研究什麼問題,而且可以因此而了解心理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4.杜威著:《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

推薦理由:了解教育學的簡單辦法是「吃掉」、「消化」教育學領域的幾個著名人物。這個領域著名人物當然首推杜威。杜威的《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幾本書的合並。這幾本書也並不是杜威最有理論地位的書,但這幾本書討論的都是當時美國社會變化與教育變革的大是大非問題。從社會轉型的狀態來看,中國當今的社會狀態與美國當時的狀態類似,中國當今的教育狀態與美國當時的教育狀態也比較類似,這使本書特別適合現時代的中國教師閱讀。

5.[蘇]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

推薦理由:在教育學領域的著名人物中首選杜威的之後,接下來人們往往會想到蘇霍姆林斯基。該書選擇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的精華部分,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一些精彩條目,仍然保持「100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感動過中國教育界的幾代人,他的建議和相關的故事現在仍然有持久的魅力。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學會生存》。

推薦理由:杜威和蘇霍姆林斯基的書已經成為過去的「文獻」,如果要在當代教育文獻中推選出一本經典性的教育名著,《學會生存》會在很多讀者那裡會成為首選。書中提出培養學生「創造性」,鼓勵學生「自學」、「終身教育」等將成為未來教育的永恆主題。

7.[加]范梅南著:《教學機智》。

推薦理由:本書告訴教師什麼是「教育機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間」、「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潤物細無聲」、「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通過語言」、「通過沉默」、「通過眼神」、「通過動作」、「通過氣氛」、「通過榜樣」……。選擇這本書,同時也選擇了一種「教育寫作」的方式。

8.劉良華著:《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

推薦理由:本書以「與眾不同」的方式講述教師專業成長的主題與途徑。

9.薛涌著:《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

推薦理由: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了解「別國的教育」。本書是介紹「別國的教育與別國的教師」的一份出色的文獻。

10.肖川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推薦理由:中國教育理論界曾經大量地製造教育學的「理論」和「體系」,惟缺少真實的、個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本書是「另一種言說教育的方式」,是中國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論體教育言說方式的突圍」。

小學作文序列化教學研討收獲感悟

主題式序列化作文教學課題實驗階段總結
桓台縣世紀中學課題實驗組 牟維和
我校自自己申報的原創課題——「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課題實驗」在山東省教科所立項以來,課題實驗組老師熱情飽滿,態度積極,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勇於作文教學改革實踐,階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創設條件,進行課題申報
我校的作文教學有一定的教改基礎,我校積極參與實施了淄博市體驗式作文教學改革的實驗,為我市作文教學改革的實驗單位之一,作文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教師積累了一些經驗,對作文教學方法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如我校牟維和老師出版了作文教學專著《中學生使用話題作文指導》(延邊大學出版社)牛曉彬老師獲得淄博市作文競賽輔導一等獎。牟維和老師獲得淄博市體驗式作文教學教學案例一等獎,我校在桓台縣作文競賽中獲得全縣第一名等,但不可否認的是作文教學的現狀堪憂,應試作文愈演愈烈,公式化模式化、所謂的考場作文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說假話,寫假事;小孩兒說大人話,毫無童心童趣;"內容空洞,不實在,不具體;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寫別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沒有個性和特點,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與學生生活、學習嚴重脫離,學生無內容可寫,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作文教學存在著"文學化"、"成人化"的傾向,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漸失去對作文的興趣;作文教學存在著隨意性及無目的、大操練的傾向,缺乏一定的訓練序列。由此可見,作文教學少了對學生主體精神的關注,寫作沒有成為孩子生活的真實需要。因此,我們認為應該讓作文回歸其本體功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寫作。我校的語文教師帶著困惑與思考走到了一起,在淄博市教研室崔雪梅老師的直接指導下,「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實驗課題應運而生。課題實驗組人員熱情高漲,積極准備。或閱讀鑽研理論著作,或進行調查研究,或向專家請教,或進行實驗設計。2008年3月27日又召開了課題實驗論證會,會上邀請了山東省初中語文教研員張偉忠老師,省教科所張斌博士作實驗指導報告,與會專家提出許多指導性意見,為課題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後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市教研室的幫助下,「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課題實驗的申報得以成功。
二、加強教學調查,確定實驗班級與研究計劃
課題的實驗是建立在對教與學的基礎上,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課題實驗開始時重新對全校學生的作文現狀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並此基礎上,確定了課題實驗的年級——2006級,並召開了課題組會議,依據調查情況確定了課題研究開展的計劃與方法。
三、加強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學習
本課題試圖通過研究,讓教師在觀念上確定以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感悟生活,表達生活」的能力為目標,「以課堂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機會,發展學生作文能力」的「生活作文」教育觀。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點,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為此,課題組成員在研究的過程中加強了自己的理論學習,以集中統一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先後學習了《基礎教育程改革綱要》、 《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程標准》等文件,《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等理論專著,每人訂閱了相關作文教學的雜志,汲取信息和營養,盡量使自己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理論,並組織大家在學習中寫讀書筆記、心得,定期進行交流、討論、總結。
四、積極進行課題的研討和管理
在半年來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深感協作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能共同探討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討論達成共識。自覺參加每月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或學習或討論或開設公開課,使課題研究扎實有序地進行下去,並且有所得。加強校際與校內的各種類型的教研活動,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課題組成員實施開放性教學,形式各種各樣,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校內公開課:高燕老師的《感悟父愛》,牟維和老師的《讓細節在作文中流淌》,都獲得聽課者的一致好評。
為了更深入的做好課題的延伸活動,課題組經過討論認為應由課題實驗的統一的作文學案,為此,課題實驗組在前段各年級組使用的統一教案的基礎上,編寫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學案。配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能更直觀的去閱讀去實踐。
五、階段性成果明顯,提升了學生成績和教師素質
經過半年來的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探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素質得到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由於在作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求源頭活水,讓學生習作時「有話可說」、「有米下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興趣大增,教學效果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在桓台縣統考中,我校學生作文平均成績獲得全縣第一。課題組還利用學校《世紀星》雜志發表課題實驗班級作文專集,成立了我校第一個學生社團——秋柳詩社,並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學生詩歌專集《秋柳詩韻》,獲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牟維和老師在《現代語文》雜志發表論文《突破傳統作文教學桎梏,構建主題作文序列教學模式》,在《教育前沿》發表論文《作文要走生活化與藝術化相結合的道路》,在《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發表論文《教會學生親近詩歌,哺育學生高雅詩心》。高燕老師在《現代語文》雜志發表論文《感悟父愛》課堂實錄;於艷萍老師在《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發表論文《讓作文牽手閱讀》等。牟維和老師獲得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六、關於本課題研究存在問題的反思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常常感到「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距離還很大,有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從更實際的角度思考問題;「追求升學率」的陰影時時籠罩在我們心頭。在各學科重重擠壓下如何保證學生的寫作時間,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積累生活、品味生活?如何取得家長的理解、學校的認可,更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實驗」如何擺正「生活化作文與作文生活化」的關系等,還值得我們去探索,但我們堅信我們選擇是正確的,我們的研究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以上是我們對於課題研究的階段總結,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這也正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重點提高和改進的地方。我們相信在多方領導的支持幫助下,在本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迎來更為美好的明天。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一次專業解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❺ 為了考上清華大學,你做過哪些努力

俗話說的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耕耘並非埋頭苦幹,蠻干,而是有計劃的練習與學習,自我反思缺少什麼,就補充什麼。

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聰明人背後無限的努力。雖然最後,成績出來時,一切就猶如我們常聽見的"刷刷題,考試不難的!!"諸如此類的話語,但這背後無非都藏著努力奮斗的千言萬語。

❻ (急) 求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 方法/講解 一篇 謝謝好心人了.

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開題報告「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作為課外閱讀不是游離於語文教育課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為了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些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規定了具體的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新課標的這一些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內容再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教材了,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於語文學科學習了。

然而針對城鄉結合的我們學校,由於受到地域、家庭環境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閱讀現狀令人擔憂:(1)學生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意識,學生對於讀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能主動地進行閱讀實踐,建構知識體系;(2)「應試教育」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總是把目光盯著幾本教科書和試卷上,認為「閱讀」只能作為學生的一種消遣,學校尚未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3)學校圖書室、閱覽室未發揮應有功能,多數學校圖書室只是成為一種「擺設」,學生很少有機會走進去閱讀,加上經濟條件的制約,圖書室的圖書很少有更新和補充,這些都很難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4)學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教師看好學生的成績,大搞「習題戰」,家中父母也認為孩子只要讀好語、數、外,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 (5)目前在小學六年中合計的閱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這又如何能培養好與時代相適應的閱讀能力?

基於此,我們提出「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的實驗研究,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展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是一種課外教育。從古今中外看,重視學生課外學習可謂歷史悠久。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中就提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的課內外相結合,藏息相輔的教育思想。台灣從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島實施兒童閱讀計劃。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夏家發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閱讀指導」,廈門市教科所蘇文木等對「小學大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模式」進行了思考與實踐,浙江教育學院汪潮等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與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作過有益嘗試。

在國外,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超過了50萬名孩子從1999會計年度中撥給的2億6千萬美元中受惠,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義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課題中「主題性閱讀」是指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教材中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有憑借和依託,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擴展和補充,提高語文能力。

四、課題確立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應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充分地利用這些知識發揮自己的閱讀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從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傑的認知結構說,認為兒童是通過自己主動的努力活動和與外界相互作用,不斷獲得經驗的豐富和重組,從而實現自我建構和發展。

2、「相似論」認為,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相似性信息單元(即相似塊)越多,就越有利於選擇、匹配、激活閱讀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學記》中的「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說的是教育得抓住時機,適時施教,錯過時機以後再去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得法於課內,及時進行同步拓展延伸,就會事半功倍。

3、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學生學習越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如果我們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那麼就應當讓他所閱讀的東西,比要求他記住的東西多兩倍。」「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學生其他的書讀得較多,那麼他不僅能夠學好正課,而且會剩下時間去滿足其他方面的興趣。」

五、課題的意義與目的

(一)課題的意義

開展主題性閱讀的研究與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由課內向課外、由以教科書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識開放、由應試教育向讀書滋養人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該課題的成功運作對我校學生閱讀的外部大環境的開發、整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小學語文學科閱讀的內容整合方式、閱讀指導方式、閱讀習慣的有效培養、讀寫結合提高語文素養等方面的理論建構和實踐操作體系的建構都很有價值,也對改善我校小學學生課外閱讀無序狀態,規范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增強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二)課題的目的

1、語文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多讀書是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在各種能力中顯得尤為重要。主題性閱讀課題的研究首先創設閱讀氛圍,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2、主題性閱讀旨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略讀、精讀、瀏覽等各種閱讀方法,提供範例,課外有計劃組織讀書活動,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通過主題性閱讀,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為語文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使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4、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通過閱讀積累優美的詞語、精彩的語段,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為說話和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5、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閱讀的操作策略,積累一定篇目的適合本年級實際情況的拓展閱讀教材,培養致力於拓展閱讀研究的師資隊伍。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激發學生閱讀的原生性動力,感受閱讀樂趣;

2、用好教材這一「例子」,促使課內外有效銜接。如:

1)根據單元具體學習要求確定單元閱讀主題,推薦課外閱讀的范圍,篇目。

2)明確課外閱讀練習的具體要求。

3)不同年級、不同主題單元,教師推薦閱讀的時機選擇。

3、重視方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4、適時地開展讀書活動,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活動模式。

5、重視積累,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閱讀現狀的看法,及課題開展前後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

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國內外關於學生主題性課外閱讀的信息和學習研究,結合本校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

3、實踐行動法。召開不定期的課題研討活動,舉行觀摩課、研究課,撰寫實驗論文,開展讀書活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

4、經驗總結法。及時對課題開展進行階段性總結;撰寫教學案例及相關論文的編寫等。

七、課題實施的可行性

1、課外閱讀是教育發展的要求。

開展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擴展學生閱讀面、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閱讀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就要不斷的獲取知識。如何獲取?閱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因此,本課題的開展是時代的要求。

2、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是課題開展的前提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以語文教材入手,目的在於閱讀種種的書,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橋梁。學生學語文首先要學好這些範文。再者,教師由教材作遷移,由點及面,要讓學生憑借課堂學習中認識的規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課後縱向延伸,由一篇帶一批,或體裁相同的,或內容相關的,或寫法類似的,大量進行課後閱讀,既可以在延伸閱讀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又可以在廣泛閱讀中運用所學,鞏固學法,更好地閱讀。

3、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利於課題的開展。

現行的語文教材,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人們在觀察中的發現。這就有利於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閱讀有力的憑借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4、開設語文活動課,創設閱讀氛圍。

我們的學校本學期針對主題性閱讀課題在每周安排一節語文活動課,用於學生朗誦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精華以及優秀的文學作品,組織讀書會、朗誦比賽、課外閱讀交流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課程的設置,使學生在沒有目標壓力前提下輕松地接受學習,主動參與學習,給每一個學生自由發揮才智的門戶。

6、具有科研能力的課題組教師是開展課題的有力保證。

主題性閱讀課題的研究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及舉一反三的閱讀篇目推薦。因此,我校重視對語文教師培訓進修,在教育教學同時,研讀各類教學雜志、網上學習,每學期還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教育學習筆記等,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此外,我校語文教師大多是中青年教師,其中有多數從事過課題研究,有著較強的科研和改革意識,有利於課題方案在校內實施,使課題能順利地開展。

八、研究對象及實驗步驟

(一)研究對象

3——6年級所有班級的學生

(二)實驗步驟

1、准備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文獻研究、現狀調查、論證課題方案並制定課題方案,各年級制定好課內外整合閱讀計劃。

2、實施階段2010年6月-2013年5月

1)各年級根據研究的內容,選擇好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做好課內外閱讀的鏈接,開好閱讀篇目。

2)學習有關理論,做好學習筆記,定時組織交流。

3)把拓展閱讀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各年級上好課內外有機整合的閱讀教學研究課。 5)開展行之有效的讀書活動

6)每學期做好階段性總結。

3、總結階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優秀課外閱讀教學案例集、教案集、相關論文集及整理。

九、預期成果形式及人員分工

(一)預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經驗的典型課例;

2、相關論文;

3、編寫同步主題閱讀操作手冊(包括單元主題目錄;推薦目錄;操作建議)

4、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和檢測報告。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組 長:韓生燕

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扎西旺姆

本校小學語文教師的理論培訓:韓生燕

具體課題研究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次仁央京

本課題研究資料搜集整理:雷雲兵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扎西拉措

中年級主題性閱讀的研究 :傑美

高年級主題性閱讀的研究 :扎西拉措

閱讀全文

與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主題研究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