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的技巧
人天生就對未知具備好奇心,而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也就是說抓住好奇和體驗回兩個特點並合理使用就可以很答好的和小學生溝通。
1.為什麼人總是喜歡出去旅遊,其實這個是人潛意識的本能,就是為了追求體驗和好奇。體驗就是人到了那裡,好奇就是認識了一個新的東西。
『貳』 與誰誰誰的對話為題,小學生作文
《我和姐姐的對話》
時間:2008年9月20日
地點:我的家裡
我:杜鵑姐,聽說你的作文寫的回特別好,有的作文還上了答《小作家》.我想向你請教一下有關讀書和寫作方面的問題,好嗎?
杜鵑姐:好啊!你是我的小妹妹我應該告訴你.
我:我平時在家讀的作文書也很多,我為什麼寫作文寫不好呢?
杜鵑姐:那時因為你讀作文時候不仔細,你平時讀作文時作筆記嗎?
我:我不習慣做筆記.
杜鵑姐:你讀作文應該先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才行.
我:那我以後要好好讀作文,還要做好筆記.
杜鵑姐:你要想在書中得到更多的知識話,就必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作用,要學會積累和不斷的練習才行.
我:我明白了.我一定要克服讀書毛躁的壞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叄』 如何和小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一、給予學生最真誠的愛,尊重並接納學生
宋代程頤說: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教師對學生的真誠是一種教育力量,學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願意去接納老師。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對老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的接受度就有多高。接納和尊重是一種心理品質:教師相信學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幫助學生相信他的老師即使對他的某些行為和想法不認同,但是,他在老師的眼裡仍是一個有潛力和有價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老師仍然喜歡我,仍然接納我。事實上,許多學生在他們成長以後,常常會說是老師起初對他們無條件的接納,才讓他們對自己產生改變自己的力量和動力。他們是在這種正面心態下才有真正的進步的。其實,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著對面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麼對面山谷的迴音也會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二、巧妙運用語言藝術
幽默的語言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的表現。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交談者,喜歡聽幽默的話語,具有幽默感的教師一走進學生中間,學生們就感到快樂,喜歡與幽默的老師交談。在向學生表達一些否定性的意見時使用委婉的技巧,就會使學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除了幽默的語言外,還可以用只需意會,不必言傳的含蓄手段;或者有意識地適當保持沉默,用不同的眼神傳遞信息,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運用發自內心的動作和表情進行溝通
有個叫皮格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對著她膜拜,最後女神像被他的虔誠打動,終於變成了美麗的少女。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它傳遞給我們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賞者的眼光對待學生,產生積極的效應。學生受到挫折時,投以鼓勵的目光;學生取得好成績時,送去贊賞的笑容。對於後進生,則給予更多的親切和友善的表揚,給予關懷的目光。
四、及時的表情與適當的批評
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加以表揚。但是表揚不能太廉價或過度,這會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表揚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種慣用的手段。教師的表揚要公平、公正,不能因個人的心情,不同的學生而受影響。表揚是一種積極的強化,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勇氣、責任感和榮譽。也許老師的一個微笑,一聲鼓勵都會改變學生的一時,甚至是一生。賞識教育家周弘說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變得越來越糟。
批評重要,但批評的方式更重要。批評應重在未來的改進,而不是追究過去的錯誤。當學生犯錯誤時,有些老師一味地訓斥、責怪,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厭惡感。教師在批評時,可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學生錯誤的地方,用暗示的話語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從側面敲擊一下,但不太傷害他們的面子。
五、課余時間多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教師在課余時間找機會與學生交流,並參與他們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老師容易親近,從而贏得學生的好感。有些老師上課的時候表情嚴肅認真,課後也經常難見笑容,學生覺得這老師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說溝通。每一位老師,既要能當嚴父又要能當慈母。在學習之餘,與學生談談生活上的事,談談他們的愛好,談談他們的喜怒哀樂,關心他們的成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去了解他們的感受。老師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對於他們的發問、好奇,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給予回答。
六、以文傳情,拉近距離
教師還有一個與學生溝通的方法,那就是用文字進行交流。我曾經與班上的學生交換日記,日記里的每一篇事情都讓我得以了解學生的心情,以及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誠摯的文字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促進了我們之間的感情。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希望老師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鬧事的方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作為教師,我們要求自己能夠觸覺敏銳,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沒有成見,都能一視同仁,盡量對所有學生接納的程度都一樣,心目中絕無寵兒。
事實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難以盡善盡美,只要我們盡自己最大可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肆』 怎樣與小學生交流 和小學生溝通的技巧是什麼
主講:林秀明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敬。人說崇敬是要的,在我看來,崇敬的另一面,就是拉遠了與別人的距離。我們教師也希望學生能聽自己的話,因此算不上喝令,命令還是有的;算不上「畏」,「敬」總還是要的。正是基於這些微妙的聯系,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也以它的工作性質存在著。 試想我們又要孩子出於崇敬多多的聽話,又要他們完全而充分的信任我們,這是多麼的矛盾,好比今天領導要你去聊聊,帶給你的究竟是忐忑多還是輕松多?自然不言而喻。 再說還有年齡的差距。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不需細說的。為了打開這一扇門。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在孩子小的時候,許多父母會通過講故事、唱搖籃曲來哄孩子入睡,可等孩子長大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卻變得越來越少了。 缺少溝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 溝通真的變得困難了嗎? 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們能一起坐下來清理一天的「垃圾」,不讓憂愁過夜,這是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呢?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如何做有效的溝通,不僅是家長需要學習的,也是為我們新東方泡泡少兒需要學習與探討的, 並且我們也總結了些。溝通的技巧 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 但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 也許孩子不是一點問題沒有,但更多的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內心的擔憂語氣的急促,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如此,便容易使聽者產生排斥、逆反心理,溝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這一基礎意味著溝通雙方是平等的,代表著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納的。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沖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麼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 最後,讓溝通成為我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溝通我們將生活的「垃圾」扔掉,將心靈的「垃圾」扔掉,通過溝通我們一同帶著愛帶著祝福帶著希望進入夢鄉,並以平靜的喜悅去迎接明天……
『伍』 怎樣和小學生溝通
小學是人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學生從學齡前兒童的性格開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意識形態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溝通是教育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才能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鋪平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溝通了解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二、克服距離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崇敬感,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毋需細說的。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帝告訴你距離就在這里,那麼要跨過的,就已有這三座階梯了。也正因為克服這三座階梯的艱難性,使得長久以來師生的關系難有大突破。然而素質教育來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例如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三、溝通渠道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 以上的方法中看得出,閑話家常其實還是圍繞著教育與表揚的原則的。在聊家常的過程中,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回頭一想依舊回味無窮。使學生在一種平和、溫馨的氛圍中受教育的熏陶,人漸漸地也變得善良而包容,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所以現在我批評孩子都喜歡在私下裡,做交談式的聊天。此時孩子往往會很懂道理,即使說的稍微成人化一點,他們也總能心領神會,而我更願意把她理解為一種默契。 四、注意的問題 在上面所談的三點中,其實第一點是基礎,只有創設一種機會,才更有可能於這種機會中運用到後兩點,後兩點卻是關鍵所在,三者相輔相成。這其中恐怕最累的就算老師了吧,畢竟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甚至是關心也需要時間。做老師的已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閑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而只要你是真心愛孩子的,又怎會當他們是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
『陸』 小學生漢語對話簡單的作文
我與媽媽的對話
我:媽媽,現在我作為一名小記者,想采訪您一下,好嗎?
媽媽:當然可以,那你就隨便問吧。
我:我聽奶奶講過,她小時候的生活很苦,連一日三餐都吃不飽。那您小時候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媽媽:我小時候生活跟你奶奶比是好多了,但跟你比可就差遠了。你現在是想吃什麼就有什麼,而我們那時吃的零食是很少的。連夏天吃的棒冰有時也是自己做的,
就是在杯子里泡上糖水,然後把它放進冰箱的冷凍室里,就做好了。不過這樣的棒冰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哦!另外,你現在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我
像你這么大時,就能幫爸爸媽媽做很多家務了。每到雙休日,我還會去菜場買菜來煮,這樣,你外公外婆下班一到家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了。
我:媽媽,您真了不起!這么小就會煮飯燒菜了。難怪您現在燒的菜這么好吃。媽媽,再問您一下,您小時候都玩些什麼呀?
媽媽: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可沒這么多,一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像毽子就是用廢紙裁成長條後紮起來的;沙包是用家裡的布頭縫製成一個小袋子,然後裝上沙子就做
好了;最簡單的玩具就是在地上畫一個房子玩跳格子。但我最喜歡玩的是跳橡皮筋,每種跳法還會配上一段朗朗上口的童謠。只要一跳橡皮筋,就什麼煩惱也沒了。
我:聽著好像挺好玩的,有空您也教我玩吧!
媽媽:好啊!也當是回憶一下我童年時的快樂時光!
我:媽媽,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通過對您的采訪,讓我了解了您的童年生活。從現在起,我要改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多幫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個懂事的孩子!
『柒』 家長怎麼跟小學生溝通
1、平和面對
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家長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就是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這關繫到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例如:學習習慣方面,遵守作息時間。看書坐姿端正,愛思考、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這些方面主要通過家長的行為溝通完成,因此,這個階段的溝通要多用行動,少用指令,切忌重復性語言過多。
2、尊重理解
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自信心很重要,無論他的學習成績如何,家長都不能指責,管教方式要以尊重理解為主,為了使孩子在長跑的過程中有動力,要少用物質獎勵,多用精神鼓勵,多些鼓勵的話語和行動。例如,要常說這樣的話:「媽媽覺得你能學習好,因為你寫作業時很認真。」常做這樣的事:當孩子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取得一點點進步時,家長要真心給予孩子鼓勵和賞識的眼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3、因材施教
家長可以主動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同時參考其他家長的成功經驗,少對孩子發布命令,比如,「抓緊時間寫作業!」「上課認真聽講!」等,盡量把這些命令都改成建議。經常說:「媽媽建議你……」「媽媽覺得應該……」這樣民主式和關懷式的溝通才是和諧的,孩子也才能信賴父母,才能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7)跟小學生對話擴展閱讀:
溝通誤區
1、溝通方式沒有銜接
孩子由幼兒階段進入了按時起床、按時就餐、按時上學的規則程序,學習環境也從幼兒園變成了正規的學校,孩子的心理狀態也發生了變化。但大部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並沒有改變,嘮叨過多,心態不平和,如果還像管理幼兒那樣命令、要求、說教,就容易出現親子關系緊張情況。
2、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在孩子幼兒時期,家長更關注的是如何培養好孩子,比較心理沒那麼強烈,好像是長跑的預備期,還沒有強烈的緊迫感;到了小學階段,家長會覺得孩子們真正跑起來了,因此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當中要出類拔萃。在這些較高的期望下,很多孩子因此成為「失敗者」,喪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
3、家長忽略興趣培養
在幼小鏈接階段,家長最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因為孩子剛剛進入規范的小學上課,坐在了標準的教室,用上了標準的課桌和課本,一切對他來說都很奇妙。如果家長只是嘮叨,一味地追求分數,對孩子死看死守,孩子漸漸地就會對你敬而遠之,不願意與你溝通。
『捌』 怎樣與小學生交流 和小學生溝通的技巧是什麼
小學是人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學生從學齡前兒童的性格開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意識形態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溝通是教育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才能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鋪平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溝通了解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了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一、克服距離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台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敬。人說崇敬是要的,在我看來,崇敬的另一面,就是拉遠了與別人的距離。對國王而言,他不希望眾人知道他平凡的一面,所以用所有可利用的「道具」來遮蓋,隱藏,修飾,誇張,這種「道具」從古至今,從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到中國的長城,紫禁城,歐洲的,甚至是僕人、將士的多少,凡此種種都無不在提醒,升華著這種崇高的敬畏感,也因此國王能喝令天下。我們教師也希望學生能聽自己的話,因此算不上喝令,命令還是有的;算不上「畏」,「敬」總還是要的。正是基於這些微妙的,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也以它的工作性質存在著。
試想我們又要孩子出於崇敬多多的聽話,又要他們完全而充分的信任我們,這是多麼的矛盾,好比今天領導要你去聊聊,帶給你的究竟是忐忑多還是輕松多?自然不言而喻。
再說還有年齡的差距。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么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里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毋需細說的。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帝告訴你距離就在這里,那麼要跨過的,就已有這三座階梯了。也正因為克服這三座階梯的艱難性,使得長久以來師生的關系難有大突破。然而素質教育來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例如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游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二、溝通渠道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
以上的方法中看得出,閑話家常其實還是圍繞著教育與表揚的原則的。在聊家常的過程中,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回頭一想依舊回味無窮。使學生在一種平和、溫馨的氛圍中受教育的熏陶,人漸漸地也變得善良而包容,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3、適時給孩子一個擁抱
不知道何時學會了與孩子擁抱,才發覺原來它超過了一切語言!還是在與孩子單獨面對面接觸的時候,我第一次把孩子拉到了身邊,並且一隻手還抱著孩子的小肩膀。孩子先前也很害羞,但從他們的目光和笑容里我知道他們喜歡,而且是非常。在那時,就算是再調皮、再笨的孩子也一下顯得那麼乖巧。安靜地依偎在你身邊,老師的教誨便也顯得分外入耳。不要擔心孩子的那種躲避,現在的家庭連父母都忙的很少想到去抱一抱孩子,當然他們會覺得「奇怪」,但其實那隻是受寵若驚的表現。就像我們班,先前有個女孩子幾乎每次看見我都要來抱一下,有次她媽媽看見了,覺得這是對老師不尊重,便要她改,直到有一天我主動地去抱她,她才說出真話:「我早就想抱抱你了!」我才意識到孩子的小小內心中是多麼缺乏這樣實際的一種「愛」!不誇張地說,有時我還讓孩子吻我,他們總是那樣小心謹慎,隨後「嗤……」的一笑,一溜煙地跑了,但留在我腦中的永遠便是那洋溢著純潔而真實的一幕,連我一輩子都難以忘懷,更不用說是學生了!其實,不用說這些,就是平時你能去摸一下他的小腦袋,很專一地對他(她)微笑,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現在我批評孩子都喜歡在私下裡,做交談式的聊天。此時孩子往往會很懂道理,即使說的稍微成人化一點,他們也總能心領神會,而我更願意把她理解為一種默契。
四、注意的問題
在上面所談的三點中,其實第一點是基礎,只有創設一種機會,才更有可能於這種機會中運用到後兩點,後兩點卻是關鍵所在,三者相輔相成。這其中恐怕最累的就算老師了吧,畢竟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甚至是關心也需要時間。做老師的已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閑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而只要你是真心愛孩子的,又怎會當他們是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所以不妨做一番嘗試當孩子向你露出會心一笑時那時的幸福也無可比擬吧!
『玖』 小學生對話作文怎麼寫
「你就是誰?」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亦幻,亦夢,亦真。我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常常的嘆了一口氣:「我就是生物,就是地球人,我就是中國公民,就是學生,我就是女兒,就是顧客……我就是虞夢迪!」
我說了一大串,但又陷入和蘇珊一樣的問題:我就是誰?這就是一個簡單卻又復雜的問題,它很明確,但又讓我想了一夜又一夜……
我就是女兒,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有疼愛我的父母。但就是……但就是我卻沒有體諒過父母,不明白父母那個畢生的心願。我想一個孝順的女兒,但我卻常常忽視父母的愛,就是否當我們年齡漸長,與會覺得父母的愛越就是來的理所當然。但就是有一天我離開了,我就是什麼也帶不走,帶去的只有父母滿懷的愛……
我就是學生,我努力學習為得就是為理想的高中沖刺,我用心學習為的就是能為將來的生活打好最滿意的基礎。我期望成為老師心中的好學生,朋友眼裡的好同學。但就是我又不甘心讓成長的足跡只停留在書堆里。我……很矛盾。
我就是朋友,我不明白別人如何看待我,但就是少我覺得自我就是一個到達標準的朋友:我會在朋友悲哀時,分擔他們的心事;會在他們快樂時,陪他們尋找那個快樂的源泉……我就是個稱職的朋友,至少在我認為。
我起聲走向陽台,月光幽幽地發著光,我再次嘆了一口氣,四周仍然很靜……
「你就是誰?」那個聲音再次響起,但就是它卻加重了語氣。
『拾』 適合小學生的四人四人對話要搞笑
現在學小學來語文太難了:一道源題目要求把以下四句話用關聯詞連接:1、張海迪姐姐癱瘓了;2、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習;3、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4、張海迪姐姐學會了針灸。正確答案應該是:"張海迪姐姐雖然癱瘓了,但頑強地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門外語,而且還學會了針灸。結果有一個孩子寫:雖然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會了針灸和多門外語,可她還是癱瘓了。又發現N多更猛的孩子寫道:*張海迪姐姐不但學會了外語,還學會了針灸,她那麼頑強地學習,終於癱瘓了!*張海迪姐姐之所以癱瘓了,是因為頑強地學習,非但學會了多門外語,甚至學會了針灸!*張海迪姐姐是那麼頑強的學習,不但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最後還學會了癱瘓!*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學會了針灸,又在頑強的學習癱瘓!*張海迪姐姐通過頑強的學習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結果照著一本外文版針灸書把自己扎癱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