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是怎麼回事
近日,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武漢又有兩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爆料稱,兩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她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
該項目簡介中稱,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葯效。
網友稱這些實驗要求邏輯性強且嚴謹,質疑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腎。15日,負責項目審核的武漢科學技術館表示,此事正在核實調查。
(1)研究癌症獲獎的小學生擴展閱讀
家長熱衷讓孩子參賽的原因:
記者調查發現,在教育部取消各類競賽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部分科技類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可以在高考中獲得加分。與競爭激烈的學科競賽相比,科技創新類大賽難度相對較低。
昆明市某中學王老師告訴記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類競賽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參加自主招生,把獲獎經歷寫進檔案里也更好看。另外,當前很多學生出國留學,國外學校尤其重視素質教育,這些獎項在申請時可以成為履歷上漂亮的一筆。」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勵,創造條件保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蘭文華說,「但若是為升學加分或鋪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規則漏洞挑戰社會誠信底線,就要認真反思教育評價機制了。」
Ⅱ 兩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如何看待其父親回應
我認為其父親這樣回應真的是有點誇大其詞,畢竟是兩名小學生,本身知識的獲取能力就非常有限,怎麼就能夠得到抗癌相關知識的研究成果?
要知道,癌症一直是每個國家,甚至是全世界都是很難以攻克的難題。要說小學生能夠在這一方面短短的時間內就能夠獲得抗腫瘤實驗研究的成果,作者也是表示非常的懷疑。
再說一說腫瘤相關的問題。如果能夠在腫瘤方面獲得一些成果,那一定需要成千上百次實驗,並且需要有非常成熟的知識作為基礎,這樣才能夠在腫瘤實驗當中有一定的發言權。要知道才僅僅是在校的小學生,怎麼可能去有精力學這么多的專業知識,要知道醫學是一個相當難以攻克的學科。試問孩子是什麼時間能夠有這么充足的精力,可以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
相信最終調查部門一定會給一個讓大家能夠心服口服的結果。
Ⅲ 2名小學生獲研究抗癌獎,這些獎是如何評判出來的
這兩名小學生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他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的抗腫瘤效果。網友稱這些實驗要求邏輯性強且嚴謹,這么小就可以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腎,實在令人難以信服。負責項目審核的武漢科學技術館表示,此事正在核實調查。
大賽評審規則中表示,獎項的評審由大賽組委會組織,由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家組成評委會。規則中強調必須由參賽者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製作和撰寫,並明確要求設計中的創造性貢獻必須是參賽者本人完成。為了防止造假,大賽要求學生做項目時要拍照留痕、留存資料,在各級比賽中還設置了答辯環節。雲南省科協邀請的評審專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深教授、研究員,從這些專家的專業背景、資歷來看,要辨別出參賽者是否作假、是獨立研究還是有他人參與,應該非常簡單。但是對於評審專家為何沒有發現一些作品明顯超出了中小學生知識能力的范圍,賽事組織方沒有正面回答,僅稱“我們也提倡高校院所對青少年進行支持,大手拉小手,會對青少年有所啟發”。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升學,為了孩子出國留學,不惜動用各種資源替孩子安排。大賽應健全迴避制度,提高評委會專業評審、甄別能力,對參賽項目是否獨立研究以及規范署名等問題要有更細化的規定。
Ⅳ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父親回應,你怎麼看
有兩名小學生憑借《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獲得小學組三等獎。該項目簡介中稱,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葯效。資料顯示,兩名參賽學生當時分別就讀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
Ⅳ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獎是怎麼回事
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此前,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主辦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展示的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和質疑。公示資料顯示,該項目部分工作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
有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了醫學或生命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但該項目資料顯示,其競賽組別是小學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
對此,有網友評論稱,小學生已經達到如此高的研究水平,陳某某應該是位神童。還有網友質疑稱,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家長為了給孩子鋪路」。
該項目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5)研究癌症獲獎的小學生擴展閱讀
有關情況正在調查中
針對網友的質疑,13日上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該情況,他們正在進行調查,具體情況不便透露,會根據情況發布調查結果。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台一位工作人員稱,大賽方面正就該事件了解情況。前述課題研究是否涉嫌學術造假,如有相關證據線索,可以發送到大賽的郵箱。
同日,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一位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省科協已經關注到前述的情況。但是否已介入調查,前述工作人員稱不清楚。
Ⅵ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其父親是如何回應的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其父親回應說,孩子是由指導老師帶著實驗,而自己也從未參與此次研究,且實驗操作都在他們能力范圍內,不存在任何違規情況。
目前,當地有關方面得知情況後,正在對其展開詳細調查。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屢見不鮮。近來,許多青少年,甚至是兒童頻頻獲得科研獎項,比如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重慶高中生獲獎論文與某碩士論文撞圖等。不是我們針對小學生或是年輕的研究人,而是因為這些研究中的某些實驗操作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明眼人一眼望去就知道是真是假。望子成才、望女成鳳固然沒有錯,但我們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以正確的方法去取得真真正正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Ⅶ 獲獎小學生父親是如何發聲明致歉的
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借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網路爭議。涉事小學生父親發聲明致歉:「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
他承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纂過程。同時,他向大賽組委會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並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
組委會辦公室也公開表示,「感謝新聞媒體及社會公眾對大賽的關心和關注,並希望對我們的工作繼續提出批評和指正。對由於我們工作的失誤造成的社會影響表示誠懇的歉意。我們將接受教訓,深刻反思,舉一反三,開展自查自糾,完善機制,加強監管,嚴格按照大賽的評審規則和程序開展工作,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大賽生態環境。」
(7)研究癌症獲獎的小學生擴展閱讀: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續:一等獎被撤銷
專家組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研究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但其附件支撐材料和調查走訪發現的新情況新材料不能充分證明作者獨立完成該項目報告的整體設計和撰寫。
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根據以上情況,評委會建議:該項目研究報告文本撰寫不符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2018年修訂)》評審原則第三條:「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之規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
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Ⅷ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天才還是人為烏龍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是人為烏龍。
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陳勇彬之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告訴記者,該研究與小學生能力不相符,家長這樣做,實際上是「把孩子帶偏了」 。一位腫瘤專家向記者表示,「明眼人一看,這種項目就不是小學生能完成的,高中生都不一定能做得出來。這個項目是怎麼評上獎的?太神奇了!」
也有北京某高校教授認為,小學生經過訓練是可以按指導完成相關實驗操作的,應該鼓勵學生參與科研。但他提出,關鍵點在於「他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怎麼設計實驗?怎麼來分組、怎麼來體現研究目標?」 這些恐怕是小學生無法解答的。
針對此次「烏龍」評獎事件,簡單來講:一個敢報,一個敢評。
(8)研究癌症獲獎的小學生擴展閱讀
獲獎小學生陳某某是研究所研究員之子:
據報道,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多名研究人員證實,獲獎小學生陳某某是該研究所研究員陳勇彬與楊翠萍之子。一位研究員表示,「他們是一家子,他們肯定和這個課題有關系。」
此外,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陳某某的母親楊翠萍是「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項目負責人,該項目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批准金額為55萬元。項目起止年月為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