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傳統美德演講稿題目大全

小學生傳統美德演講稿題目大全

發布時間:2020-12-22 18:19:45

㈠ 我急需一篇傳統美德演講稿!

此作者真名為毛雲澎,煙台二中萊山校區初一學生。
《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上午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著追求的完美精神氣質。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詩《正氣歌》以其浩然正氣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氣」斗,與元統治者的威脅利誘「邪氣」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產主義者李大釗「要為人間留正氣」,大義凜然犧牲在張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詩人朱自清臨終前雖貧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氣餓死不領美國糧……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就是在這中華民族的精神的傳承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從一個民生動盪,經濟嚴重落後,受盡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千瘡百孔的國家,發展到今天國泰民安,經濟繁榮,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東方巨龍。錦綉大地神采飛揚,江山如畫詩意酣暢。貧油的國土拱起鋼鐵的脊樑,石油井架聳立在沙海大洋中。一座座彩虹跨越長江,雄偉的三峽大壩鎖住千里蒼茫。「兩彈」的紅雲刺破天穹,一顆顆衛星遨遊太空。人民的軍隊威武雄壯,捍衛祖國的江山鐵壁銅牆。華夏子孫駕馭改革的春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第二篇: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一. 愛國、氣節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並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三. 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於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為後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著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為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
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銳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 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雲:「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於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升華。
五. 敬長、知禮
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 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准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2、弘揚傳統美德 建設和諧社會
建設和諧的社會,求得安定團結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強烈願望,也是無數中國人世代奮斗的理想目標。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傳統美德中,很多內容也是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的,例如溫良恭儉讓。所謂溫良恭儉讓,無非就是溫和、善良、恭敬有禮貌、儉朴、謙讓等行為規范。與之相對立的,自然就是粗暴冷淡、凶惡仇恨、強硬傲慢、奢侈放縱之類。「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孔子的學生子貢稱頌他的老師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意思是說,孔子與其他的人不同,不是憑借勢力壓人,靠爭奪強力奪取,而是用溫良恭儉讓這種方式和態度去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待人處事要溫良恭儉讓,這不僅是儒家的主張,也是幾乎所有古代中國人所贊賞的基本態度。例如,《管子?形勢》中也說到,「人主」即國君,「溫良寬厚則民愛之」。溫良寬厚,也就是溫良恭儉讓。後來人們也往往以它作為一種道德修養的要求和規范,用它來稱贊許多賢達君子的處世態度。
今天,我們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不能訴諸武力,不能採取強制手段,而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運用溫良恭儉讓的態度,以說服感化的方法,去達到新的團結。
溫良恭儉讓是每個人正常發展的需要,也是創造和保持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的需要。孟子說過,「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如果自己一向待人溫良寬厚、謙虛有禮,別人怎麼能對你刻薄冷淡、傲慢不遜?即使一時不理解,甚至出現誤會,久而久之,也能化干戈為玉帛。相反,如果自己極端自私,待人刻薄,怎麼能夠希望別人會無私、寬厚地待你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堅持溫良恭儉讓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團結最大多數的人,這是我們的生活和事業須臾不可離開的。只有人人努力做到溫良恭儉讓,才能形成人與人之間相敬互助、親密和諧的氣氛,創造和保持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而這正是我們成長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溫良恭儉讓不是表面的東西,更不是能夠裝出來的,它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在本質,一種道德境界,體現著他的最根本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對於別人的無私和愛。偽裝的溫良恭儉讓也許能夠維持一時,但不能長遠;只有徹底的無私和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愛,才能使它表現出來、堅持下去,並永遠保存。當然,溫良恭儉讓不代表懦弱畏懼,恰恰相反,它所表現的是我們自身的強大和成熟,是自身的尊嚴與自信:正因為堅信自己事業的正義性,相信真理在手,成竹在胸,所以才能夠鎮定從容、雍容大度地面對一切,以溫良恭儉讓的高姿態來對待自己的朋友,甚至競爭對手;不計較一時的成敗,不計較局部的得失,勝不驕,敗不餒,處處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不停頓地發展進取。
作為文明的一種體現,溫良恭儉讓不是哪個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學習的結果。真正做到它不容易,甚至是很不容易,必須進行刻苦的學習和艱苦的修養。在這里除了要繼承我國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學習無數志士仁人的光輝榜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原則作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提升自己。俗話說,誠於中則發於外。只要我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覺地將個人與人民群眾融合在一起,有遠大的目標和博大的胸懷,自然就能夠做到溫良恭儉讓,就能夠正確地對待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待人接物自然就會應付自如,使周圍的所有的人如櫛春風、如沐春雨。

㈡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 的演講稿 快! 急!小學的演講稿

勤儉節約-(節約作文) 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人民的美德傳統。 對於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麼是勤儉,而什麼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說起,比如說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於缺水危險,雖然說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可以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需要1斤米,那麼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余浪費。 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麼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 ..................... 勤儉節約永遠是傳家寶 一支支用廢舊報紙製作的鉛筆擺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桌面;人民大會堂使用了節能型「階梯式開關燈」;參加采訪兩會的中外記者的胸卡也比往年「瘦身」了三分之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政府先行的點滴之舉,是軍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與會期間最真切的感受。連日來,如何把勤儉建軍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為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做貢獻,成為政協軍隊委員們議論的又一熱門話題。 勤儉節約,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勤儉節約過時了嗎?委員們的答案是: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不僅沒過時,而且更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 楊惠川委員說,勤儉建軍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是我軍不斷發展壯大的傳家寶。在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軍依靠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指導思想,戰勝了敵人。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吃小米飯、穿粗布衣、住土窯洞,感慨地稱贊這是存在於共產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事實上,我黨我軍也正是靠這種力量,不斷走向強大的。 「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認為現在經濟發展了,生活富裕了,社會消費水平提高了,把節儉看作『寒酸』、『小氣』,我對此不敢苟同。」馮延齡委員說,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正在集中精力搞建設,許多地方需要花錢。作為人民子弟兵,一定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大張旗鼓地倡導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風氣。 勤儉節約,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 古人雲: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事實證明,勤儉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和動力,奢靡則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更是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這是軍隊政協委員們討論中形成的共識。 朱增泉委員認為,軍人要隨時准備效命疆場,惟有經過艱苦磨礪,才能培養出軍人特有的勇敢、頑強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才能使部隊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強大的戰鬥力。艱苦奮斗、勤儉建軍,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軍事、政治意義。 李寶祥委員說,居安忘危,放鬆警惕,極容易使人滋長貪圖享樂的思想。生活中,放鬆思想改造,最終被「糖衣炮彈」打倒的事例不勝枚舉。新形勢下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應是軍人必備的特殊品質。 吳光宇委員談到,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並不是要人們當「苦行僧」,再去重復過去那種窮苦的生活方式,而是要求我們在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富而不奢、努力上進、銳意進取。這里體現的,是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豐富高雅的生活情趣。 勤儉節約,關鍵要從自身做起 「勤儉節約,不是說說就行的,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上。」段達球委員的發言在委員們中間引起共鳴。 堅持勤儉建軍,關鍵在各級領導從自身做起,從本單位抓起。高金鈿委員說,領導幹部的言行有著特殊的導向作用。一個領導幹部如果能在群眾面前做好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榜樣,群眾就會信服他、跟著他做。 羅東進委員認為,珍愛資源、過緊日子、開展群眾性的勤儉節約活動,人人有責。廣大官兵只要人人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堅決抵制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攀比和鋪張浪費的風氣,就是用具體行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做貢獻。 曾長期從事軍隊後勤工作的溫光春委員認為,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已經不是過去簡單意義上的省吃儉用、勤儉持家,而是要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瞄準戰場、適應市場,進一步加快軍隊聯勤改革步伐,實施資源的精確化配置,精確掌握需求信息、精確分配資源、精確運用保障力量,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㈢ 急求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初中生的 3分鍾左右 拜託

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一. 愛國、氣節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並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三. 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於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為後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著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為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
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銳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 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雲:「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於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升華。
五. 敬長、知禮
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 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准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小學生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中華名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名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㈤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演講稿1分鍾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一. 愛國、氣節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人都體現 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 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 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並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

㈥ 跪求演講稿:主題為"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建議她去看看蔡禮旭老師講的課程,《幸福人生講座》和彭鑫博士的課程《仁、義、禮、智、信對內臟的影響》

㈦ 少年傳承 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900字。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一. 愛國、氣節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人都體現 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 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 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並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 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三. 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於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 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為後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 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著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為 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 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
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銳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 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 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雲:「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 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 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於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 得到升華。
五. 敬長、知禮
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 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 常關系的准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 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 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 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 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㈧ 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500字 兩篇急 急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裡,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葯煎葯,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麼還要看她呢?」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㈨ 關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周易·大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同學講講。
第一、愛國、氣節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著追求的完美精神氣質。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詩《正氣歌》以其浩然正氣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氣」斗,與元統治者的威脅利誘「邪氣」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產主義者李大釗「要為人間留正氣」,大義凜然犧牲在張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詩人朱自清臨終前雖貧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氣餓死不領美國糧……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愛國主義不可丟,民族氣節不可無。
二. 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並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當個人、民族、國家處於逆境時更應奮發立志。司馬遷曾總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違遷蜀,世傳 《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這些是發憤立志的最好例子。「卧薪嘗膽」的故事更顯現了從逆境中走出來的可貴精神。迭經優患的中華民族始終堅強地屹立於世界之林,「卧薪嘗膽」的志向,多難興邦的信念,堅韌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勵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中流擊水,奮發圖強。
三. 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於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為後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著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為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李大釗宣傳介紹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
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銳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 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五. 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雲:「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於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升華。
作為優良的道德傳統,勤儉和廉正在今天更要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正的美德。
六.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准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繼承民族傳統美德 培養社會主義榮辱觀
--演講稿--愛國主義演講稿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積淀了高尚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維系我們民族榮辱與共,不斷進取的精神力量,,並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中仍是支持我們民族和國家前進的動力,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加之外來文化的影響,社會中開始彌漫著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的風氣,被所謂「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影響的很多人,開始為了物質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戰,向國家的法律挑戰,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面臨了嚴峻的考驗。
在這種風氣和思潮不斷向社會擴散,企圖顛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和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時候,胡錦濤總書記作為一個黨和國家領導人適時地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充分表現了一個領導人對人民,一個執政黨對國家和民族的負責。 「八榮八恥」的提出,正是對社會這種道德危機的莊重回應,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堅決捍衛。樹立全社會的社會主義道德榮辱觀和形成全社會的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是以德治國的重要內容,更是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補充,「八榮八恥」為整個社會樹立了正確的道德標准,是所有已經認識到社會道德危機的人的應有的行為准則和與導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風和丑惡現象斗爭的強大武器。
「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 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胡總書記的「八榮八恥」的講話一提出,立即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積極響應,因為它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和渴望改變社會風氣的強烈願望,胡錦濤總書記還特別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一名大學生更作為一名青年人,我能理解總書記對青年同志的特別關注,作為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更是黨和人民事業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因此我們的思想道德培養和榮辱觀的樹立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特別是我們年輕的特性決定我們更易受社會風氣和各種思潮的影響,也更容易成為民族傳統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缺失者而背離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現實生活中道德缺失現象中也不乏當代大學生,無論是助學貸款欠款不換所帶來的大學生誠信危機,還是論文抄襲成風的不良習氣,一切都指向了處在象牙塔尖的我們,因此很多人不僅沒有成為社會道德的捍衛者和宏揚者,反而湮沒於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首先應是我們所具備的,只有知恥明德才能修身立業,也才能回報國家和社會。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努力學習,誠實信用,遵紀守法等都是我們應有的道德准則,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學習道德,明榮恥,在未來的社會角色中可以分清是非曲直,讓自己的知識和力量服務於社會和國家,服務與自己的良知和道德,爭榮而避恥。作一個民族和國家,個人和社會都認可的有德,有榮,知恥之人。
「八榮八恥」讓我清晰地認識了應有的道德准則和思想操守,我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個國家的青年,鄭重承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知榮明恥,努力向上,堅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齡人呼籲,繼承民族傳統美德,樹立「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在自己的未來人生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對得起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㈩ 少年中華傳統美德發言稿 200字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其中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同學少年,一起來傳承中華美德》。
勤儉、廉正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 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雲:「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於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 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 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於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 得到升華。
敬長、知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 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 常關系的准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 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 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 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 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傳統美德演講稿題目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