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
淺談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
個性教學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要求,是指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既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又照顧到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在不同的學習場合中,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極為復雜的,需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智能靈活的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的原則
1.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
學生在出現問題時的表現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跡象,從中可能發現他們獨特的認知特徵和動機傾向。教師要多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感到困惑,卡在哪裡了?為什麼老是出現同樣類型的錯?為什麼會出現反常現象?學生學習中明顯的順利也是值得關注分析的。從中可以發現學生擅長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和學習的動力所在、分析學生在什麼情況下特別順利、在思維和理解方面有什麼特點等。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學生的特性。
2.對待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因材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風格的限制,有的學生因為動機的障礙,導致了學習成績差。在實際情景中,動機因素和能力、風格的因素是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須從動機的激發、維持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採取不同的措施使學生在自尊自信下學習,對於能力水平低的學生尤為重要。
二、在教學中體現因材施教
首先,教師對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都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其次,教學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體教學上,又要善於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最後,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別設計不同個性特點學生成才的最優方案運用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並作為一個教育原則,貫徹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三、用正確的策略引領學生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主動的學習
(1)把學生分層次
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調查摸底,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智力因素和分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分類編組,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具體到哪個學生屬於哪個層次,教師要心中有數,不宜向學生公開。否則,有可能會助長「高層」學生的傲氣,挫傷「低層」學生的自尊心。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既注重學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相結合。對後進生要嚴愛結合,課堂多提問,多讓他們練習,多輔導,多啟發他們,多讓他們做一些基礎性題目,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恰當地表揚,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並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待學習有餘力,思維靈活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多做一些綜合運用知識和富有思考性的題目,完成難度較大的題目,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要把集體教學、分組討論與個別指導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逐步使他們達到教學要求,使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都不斷提高,使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都得到發展,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備課分層次
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採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同一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精心設計問題,注意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注重啟發、誘導、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
(3)導學分層次
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異,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應著眼於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於教材內容,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指導方法。
①程度不同,要求各異
一節課里,雖然全班學生都在學習同樣的內容,但是,並不是所有學生領會的程度都相同。教師的主觀要求也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只有適合學生程度的教學才有好效果。這樣,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②分組學習,齊頭並進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分組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小班化教學模式。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對「後進生組」加強輔導,使他們趕上進度;對「優等生組」則提出更高要求,使他們擴大知識面,學得更深一些。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有時間兼顧到更多的學生,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數學。除此以外由於教師所教學的該組學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差不多,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更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方案,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度身定做,真正做到了備課備學生。
③精心搭配合作小組
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能幫助學困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可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個性特點等方面的差異,組建優勢互補的合作學習小組,並引導班裡學習好的學生一起來關心尊重他們,讓他們在老師和同學充滿期待、關懷、鼓勵的目光和話語中克服自卑、膽怯心理,在班裡營造互幫互愛、互學共進的學習環境。
(4)練習設計分層次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分層,進行彈性處理,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盡可能做到使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因材施教並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熱愛學生、敬業愛崗,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是教育好學生的情感基礎和內在動力。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師生情緒愉悅、親密合作,學生只有在沒有恐懼、焦慮的環境中才能樂於接受教導,積極思考,健康成長。
3.實施因材施教應是一個教師追求的境界
境界是存在者實現存在的狀態。具體說,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師實現其存在的狀態。因為只有你熱愛每一個學生,才會將你的期待心理與每一個學生的渴盼心理對接,這時,因材施教才會具有全部的意義。
因材施教是中國教育的傳統,也是教育事業客觀規律的反映。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發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徵,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也大體相同,這是學生的共性。但由於不同學生的生理條件、環境影響和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他們在知識、能力、性格、興趣、愛好、意志力、習慣、品格和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展開教育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因材施教。
Ⅱ 小學數學的教學原則
小學數學的教學原則是一門學科的教學原則,與教育學中所談的教學原則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它既符合普遍教育中的教學原則,更體現了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概括的講,小學數學有以下六條主要的教學原則:
一、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數學能力相結合的原則
小學生的數學能力一般是指計算能力、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各種數學能力是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同時,知識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約,已形成數學能力反過來決定著真實掌握的程度,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三大特性之一。把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講來源、講用途,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科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應用的意識。
三、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
列寧指出,人的認識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踐辯證途徑。數學的一門很抽象的學科,要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重要的是採用直觀教學。
四、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的原則
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由於邏輯的嚴謹而導出結論的確定性。可接受性是針對學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學內容要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要循序漸進,難易適度,便於學生接受。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注意數學本身的嚴謹性,又要符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把兩者密切地結合起來考慮,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五、理解和鞏固相結合的原則
數學既是基礎課、文化課,又是工具課。要使小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像數學那樣相當抽象的知識,必須要有一個反復學習的過程。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在鞏固過程中加深理解。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又促進數學技能的形成和數學能力的發展。
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對主要矛盾,如能把兩者辯證的統一起來,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越是充分發揮,就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主動性越是充分發揮,就越能體現教師潛在的主導作用,兩者密切的結合起來,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
總之,以上六個小學數學教學原則是緊密聯系的,不要孤立的發揮某個原則的作用。只有全面理解教學原則的整個體系,靈活的運用各教學原則,才能使數學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Ⅲ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
一、培養濃厚興趣的原則 。遵循著這個原則是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前提。學生對教學學習的興趣越濃厚注意力就越集中。教師在課堂上注意用風趣的語言、引人入勝的導語形象直觀的比喻甚至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視頻等迅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到集中到要探索的教學知識上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把所有的才智都集中在相關的知識上面。精心設問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教學目標明確的原則。 遵循教學目標明確的原則是提高注意力的核心。目標越明確、越細致、越具體學生對該對象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及時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應該重點掌握什麼、理解什麼、會什麼,哪些是必須要思想高度集中聽的,哪些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必要時老師可以在黑板的相關內容用一些特別的符號進行強調。
三、及時變換方式的原則 。遵循及時變換方式的原則是提高學生注意力常用的方法。對小學生來說由於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不外乎上課最初的20分鍾,20分鍾過後注意力就開始分散。這時教師就要及時變換教學方式要「講、議、做」相互結合起來。這里的講還包括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出對知識的理解。議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充分討論,大膽發表意見。學生討論越激烈,注意力就越集中,做就是讓學生動手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做。學生一動手自然就會全神貫注高度集中。除此以外還可以採取小組競賽、搶答、游戲等形式。教師的語言增加幽默感等都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四、排除干擾的原則。這個原則是提高學生注意力必不可少的措施。常見的干擾因素有來自外部的,比如一隻蒼蠅飛來。更多的來自學生內部,比如學生產生上課疲勞。教師發現後就要主動排除干擾,比如暫時停下來把窗戶打開讓蒼蠅飛走。對於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可以用眼光、手勢、抑揚頓挫的語言或教師位置的變換來進行提示讓學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另外肯定的語言、適當的鼓勵也能很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利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和興趣,不斷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學習品質,切實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Ⅳ 小學數學命題的原則有哪些
小學數學有以下六條主要的教學原則:
一、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數學能力相結合的原則
小學生的數學能力一般是指計算能力、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各種數學能力是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同時,知識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約,已形成數學能力反過來決定著真實掌握的程度,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三大特性之一。把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講來源、講用途,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科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應用的意識。
三、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
列寧指出,人的認識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踐辯證途徑。數學的一門很抽象的學科,要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重要的是採用直觀教學。
四、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的原則
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由於邏輯的嚴謹而導出結論的確定性。可接受性是針對學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學內容要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要循序漸進,難易適度,便於學生接受。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注意數學本身的嚴謹性,又要符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把兩者密切地結合起來考慮,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五、理解和鞏固相結合的原則
數學既是基礎課、文化課,又是工具課。要使小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像數學那樣相當抽象的知識,必須要有一個反復學習的過程。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在鞏固過程中加深理解。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又促進數學技能的形成和數學能力的發展。
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對主要矛盾,如能把兩者辯證的統一起來,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越是充分發揮,就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主動性越是充分發揮,就越能體現教師潛在的主導作用,兩者密切的結合起來,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
總之,以上六個小學數學教學原則是緊密聯系的,不要孤立的發揮某個原則的作用。只有全面理解教學原則的整個體系,靈活的運用各教學原則,才能使數學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Ⅳ 小學德育原則的貫徹和落實
有關小學教育學在考師"格了"的問題?????????
小學德育的實施
(一)考核知識點
1.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 1.幼稚性與可塑性 2.模仿性與易變性3.自我中心性與缺乏自律性
2.小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3.小學德育的實施途徑: 小學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說服教育、榜樣示範、實際鍛煉、表揚和批評、獎勵和懲罰等
4.小學德育方法的運用: 1.說服教育——說服教育是社會主義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這個方法通過講解、談話、討論等方式擺事實,講道理,啟發學生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2.情感陶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與心靈的熏陶、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如果說講授、談話、討論等是一種明示的德育方法的話,陶冶則是一種暗示的德育方法。陶冶法的基本理論基礎是環境與人的發展的相互作用。3.榜樣示範——榜樣示範教育法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去影響、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榜樣人格具體、生動、形象,對學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易於為學生所領會和模仿。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特別希望找到具體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範人物,去學習,去模仿,所以教育意義更大。運用榜樣教育學生,要選好典型,使典型本身有教育意義,切合學生的實際。4.實際鍛煉——實際鍛煉是形成和鞏固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讓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和交往受到實際的鍛煉,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達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目的。5.獎勵與懲罰——獎勵與懲罰(含表揚與批評),是小學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識記
(1)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1.幼稚性與可塑性 2.模仿性與易變性3.自我中心性與缺乏自律性
(2)小學德育內容的側重點:具體德育內容主要有以下十條:一、熱愛祖國的教育;二、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三、熱愛人民的教育;四、熱愛集體的教育;五、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六、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七、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八、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小學德育的主要實施途徑:小學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說服教育、榜樣示範、實際鍛煉、表揚和批評、獎勵和懲罰等
(4)小學德育的方法(上面)
2.領會
(1)小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2)各科教學與德育的關系:德育工作要寓於各學科教學之中,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誠然,各學科教學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但是,離開了德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方向和強大的動力,學科教學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脫離了各科教學這一主渠道,德育工作就喪失了主陣地,也容易形成空對空,失去實效性。優秀的教師,總是把教書和育人和諧地統一、融合在一起,既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學科知識,又對學生人生志向的形成、思想品德的發展、政治素質的提高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各科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這一概念不僅不過時,相反,在當前形勢下,需要進一步明確和叫響。
(3)德育方法的特點:1.道德教育的內容、方法服從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2.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始終是一位顧問,一位討論問題的參與者,一位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的引導者。3.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3.簡單應用
(1)小學德育的實施途徑
(2)小學德育方法的運用
4.綜合應用
小學德育原則的貫徹與落實
Ⅵ 舉例說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貫徹"學習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和"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特點相結合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貫徹"學習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
1.找數學,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回歸於生活。來自生活、回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把教學歸朴於實踐,歸朴於生活,那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而且能較好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尤為重要。例如:如我在教學「平均分」時,先談話導入:八月十五中秋節,小文一家4口人在賞月,爸爸分月餅,分得很均勻,每人一樣多,接著讓學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樣多,最後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樣多。這就叫「平均分」。由於學生對分月餅比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又如: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有部分受到過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時,教師應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有三個同學在踢足球,有2個女孩在跳繩,有4個同學在做氣象觀察等等。讓兒童感受上學後自己也將融入學校生活,也將參加學習活動,同時也體會到各種活動需要多少人共同參與。接著再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等教學活動,深切體會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這樣可以更好的增強數學的親和力,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為了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我針對學習內容,編排了一些游戲、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減法》時,先用課件演示出一副美麗的郊外園,告訴學生:「秋天到了,圖畫里秀麗的鄉村風光多美麗啊!老師帶領大家和圖畫里的小朋友一塊玩玩,還要請喜歡數學的同學幫助老師用數學解決實際的問題,你們能做到嗎?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孩子的強烈的表現慾望油然面生,學習情緒高漲,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後,讓學生在自己的照片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在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後,我讓學生回到家裡去計算一下金魚缸(長方體的)、紙板蘋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積。教學簡單的統計後,問學生統計表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能解決哪些問題?並讓學生製作一張本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使他們知道課本例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了「認識人民幣」後,布置學生和父母一起去購物。教學了「認識時間」後,布置學生:①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安排表。認識軸對稱圖形後,可讓學生到校園外觀察,找一找生活環境的那些地方運用到軸對稱圖形。在上完《分類》一課後,布置學生到商店進行調查,看看他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再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讓學生扮演售貨員,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也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回家後把自己的小書包、小房間整理好,這樣,既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學科特點: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1)抽象性。任何一個數學概念,法則都是從大量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2)嚴密的邏輯性。數學的概念、法則等敘述要精確嚴密,結論要經過嚴密的論證;(3)應用的廣泛性。數學在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
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六周歲至十二周歲,在心理學稱為學齡初期。這時期的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1)對新奇的具體的事物感興趣,感知事物時,目的性不夠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對事物的主要與次要特點分辨不清;愛動、好問,注意力不夠穩定,很難長時間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學習活動上;善於記憶具體事實,而不善於記憶抽象的內容等。(2)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經驗的支持。
兩者相結合的原則:
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與數學學科特點形成了矛盾的對立。主要表現在A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B數學知識的嚴密性與小學生對事物理解的簡單化C數學知識應用廣泛性與小學生接觸生活實際狹窄。解決這些矛盾一般從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出發:(1)要按照兒童的認識規律組織教學。小學生的認識規律通常是:從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統。所以要理解數學的抽象性,必須有豐富的感性材料。直觀教學是為學生提供必要感性材料的一種主要途徑。(2)要適應學生的思維特點,又要通過數學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兒童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有些概念,可以用描述代定義,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示概念的本質特徵,而不下嚴格的定義;但必須注意與嚴格定義不能矛盾。對於一些法則、運算性質等,可以通過具體事例或利用已有知識加以說明,不進行論證,但要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又要通過掌握知識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也就是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3)要逐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能力。數學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但是,小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還很少,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多,不可能應用數學知識解決許多問題。所以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的概念;另一方面則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Ⅶ 教育的八大教學原則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分類以及運用的注意注意事項在講解時要突出。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注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講解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7)小學生教學原則擴展閱讀:
教學原則對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有著指導性和調節性的意義。作為教學活動的准則,它必然能夠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起著指導和調控的作用,能夠為教師提供積極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
教學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教學原則確定之後,對教學活動中的內容、方法、手、形式的選擇,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巴拉諾夫指出:「教學論原則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和論證其效果有賴於作為這些方法基礎的教學論原則。教學論原則體系,就是對學習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徑的總的說明。」
科學的教學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科學的教學原則在人們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中靈活有效的運用,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順利地開展,對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於教師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學生。在共同的年齡特徵基礎上,兒童存在差異。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須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除學習成績以外,學生的個性特徵的各個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都是教師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的差異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義不僅包括承認差異,而且包括尊重差異。
小學階段的課程和教學以所有正常兒童可以達到的程度為標准,在達到標準的基礎之上,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異,並且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條件幫助他獲得最適宜的個性發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難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結果是培養出大批個性充分發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標准件」。
3.面向每一個學生。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兒童必須接受的,完成小學教育是中國每一個適齡兒童的基本權利。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每一個兒童有權利得到適合於自己的教育。因此,現代教育強調,不能夠要求兒童適應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適應兒童。
Ⅷ 小學生課業負擔調查說課稿
「和諧教學」是指運用一些科學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即:身心;大腦兩半球;理智與情感;學生整體素質的和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這幾方面的和諧,根據和諧教學法和基本原理,應遵循四條教學原則,每條原則都是為了減輕學生某一方面的負擔,從而達到整體的和諧,提高教學效率,這四條教學原則是:
一、愉快教學的原則———減輕學生身心負擔。
愉快教學強調「愛、美、興趣、創造」,著眼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熱愛學習,主動地投入,能動地獲得知識,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愉快的教學氣氛,始終讓學生做情緒的主人。情緒和情感在人的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著信息交流的作用,是人與人互相影響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和情緒會直接影響教學氣氛和學生的情緒,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要有:
1.敬業愛業精神。教師工作的動力來源於他對教育事業的熱烈的愛和執著追求,這樣就能使教師產生對教育工作的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進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能以愉快和樂觀的心境,引人入勝的方式,飽含情理的語言,傾其身心的投入,並善於利用適度的精神激勵和外圍知覺,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愉悅體驗,從而創造出內容美與形式美和諧統一的教學結構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2.豁達開朗的胸懷。教師的工作是復雜的,其間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辛苦與歡樂融為一體,教師要以苦為樂,以自己的品德去點燃學生智慧之光,啟迪學生的心靈;在遇到挫折時,教師要善於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難的樂觀情緒去啟發和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比如,向學生提出要求時,要使學生感到親切與友善,才易於他們接受,即使某些學生在課堂上有違反紀律的現象,教師也應用適當的表情動作和善意的提醒去代替生硬的批評。
二、當堂達標的原則———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當堂達標的原則,就是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採取有效措施和科學藝術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習活動並不象做游戲那樣輕松、愉快、有趣,有時它是一種很緊張、艱巨、枯燥的活動,要使學生在45分鍾內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到:
1.加強直觀教學。直觀教學能使學生獲得豐富、實際的感性知識,有利於理解和掌握教材。例如:生物課教學中,利用蛙的蹼或小魚尾鰭進行血液循環的觀察,學生在顯微鏡下看到了血細胞在血管內流動的情況,才會理解血液循環的原理;生物課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用活的動植物進行觀察和實驗。
2.提倡課堂設疑。設疑能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並積極參與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設疑要做到有趣、有度。有性生殖細胞成熟時,提出有性生殖必須經過兩個性細胞結合後發育成為新個體,如果性細胞是以一般的有絲分裂方式形成的,細胞中的染色體將出現什麼後果?通過這樣的設疑,學生會感到有趣,並急於知道問題的答案,起到調動他們積極思維的作用。3.重視學生復述。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復述講授的主要內容是必要的。復述有兩種功能:一是提高了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效果;二是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不能滿足於學生單獨地復述教師所講的詞句,而應讓學生通過思考進行精細的加工,用學生自己的話或舉出具體的事例准確表達教師所講的內容,這樣才能收到更有效的長期記憶的效果。復述可以在講授新內容之前或者授完新課以後進行。
三、板書優化的原則———減輕學生理解記憶負擔。
板書是用書面語言把教學內容概括化、圖表化的過程。好的板書不僅對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思維,鞏固記憶,板書的類型很多,我在課堂教學中還經常用下面幾種板書形式:
1.填空式。教師把學生要記憶的內容以填空的形式寫在黑板上,重要的、關鍵的地方留下,讓學生自己思考填上。2.提問式。這種板書的形成主要是對要點較多、難度較大的概念,分成幾個問題提出來,便於學生的記憶。
3.圖示式。是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某一內容以箭頭、列表的形式表示出來。這種板書的方法表示的內容,重點突出、脈絡清楚。
四、精講活練的原則———減輕學生課後負擔。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講練結合為方法,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這是現代教育理論的精髓。精講活練的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在理解和處理教材的創造活動中,把復雜、困難的問題變成簡單、容易的問題,在講解教材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語言手段,靈活多樣的練習方式,去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每節課的備課中,我都要認真地查閱大量資料,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練習方式,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Ⅸ 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測試的原則與方法
先從簡單的聽說開始,因為必須要先培養他們的自信,然後慢慢的加強難度,最好組織一些英語興趣小組,因為還是會有些小朋友跟不上步驟。剩下了就是找題訓練的事情了。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有耐心。
Ⅹ 小學生該怎樣教育,家長該如何教育上小學的孩子
一、共情:在孩子學習壓力特別大的情況下,好多家長都遇到了你現在遇到的版這個問題,孩子認為是在幫父母學權,這讓人很焦慮,我非常理解。
二、具體化:在哪些情況下孩子就特別容易有這樣的想法出現呢?你可以具體講講嗎?
三、探討原因,並具體分析:
a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可以回憶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喜歡學習了,找到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小升初沒過度好?或者是不喜歡某科老師?等等。
解決:找到原因,對症下葯。重新發掘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
b家長對學習成績太過關心,勝過關心孩子。
解決:多關心孩子的心智發展,而不是一味地盯著孩子的成績。和諧的親子關系才是第一位。多安排一些家庭時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c孩子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
解決:根據孩子的天賦及愛好,讓孩子自己設定未來的目標。然後協助孩子制定達成目標的路徑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