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適合小學生練習的體育運動
這種項目非常多:跳高,長跑,跳繩,早操,跳皮筋,踢足球,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游泳,網球,籃球,拔河,盪鞦韆,單杠,雙杠,圍棋,象棋,輪滑,短跑,田徑,武術,爬繩,飛行棋。
『貳』 以一小學生日記展開的,看的時候覺得沒什麼,看完才覺得很驚悚
春節里,我和小寶相約去新文峰廣場爬繩網。走到那一看,呀!繩網又高又大。我和小寶系好安全帶,開始爬繩網,剛爬了一會兒,我的心就砰砰直跳,可小寶一點也不害怕,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往前爬,我也不甘落後,緊緊跟在她後面。繩網越爬越高,我有點緊張害怕了,不過,我還是鼓起勇氣一步一步往上爬。其中有一關很輕松——空中獨木橋,我兩手抓住安全繩,一會兒就走過去了。可到了最後一關,有點難度了,是從空中的高桿上滑下來。這時,站在下面的媽媽不停地鼓勵我,我終於勇敢地從高桿上滑了下來,成功落地了。啊!我挑戰成功了,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今天,我和爺爺去看海。我們從家出發,乘車,大概過了半個小時,我忽然聞到了一股海風的味道。那味道是鹹的,一種帶著海鮮的清新,那是一種用我所學的詞彙都難以形容的美妙的感覺。汽車拐個彎,便到達了大海邊。『我見到大海了!』我高興地大喊。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大海它跟白雲在天的盡頭合在一起,一望無際沙灘上的沙子、貝殼、鵝亂石被一層又一層的浪花打濕,在陽光的照耀下,彷彿一顆顆寶石照射出耀眼的光芒。美麗極了!我心裡暗暗贊嘆道!太陽落下了山,我戀戀不舍地回到了家裡,但腦海里始終回盪著大海的情景。今天我和媽媽「勇闖」鬼屋,我們剛走到門口,裡面就發出「撕心裂肺」的喊叫聲。進入後,裡面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扶著左邊的牆就沒事,前面還有人。」一開始我們跟著前面的人走,本來我並不害怕,可突然一聲巨響,聽清楚了,才知道是「鬼」的話。「嗚嗚嗚!我是冤死的啊!」我嚇得吐了吐舌頭。後來我怕的閉上了眼,一句話也沒聽清。「啊!」一句喊聲傳來,哦!原來這些「鬼」還會動呀!「刷!」一些氣體噴了出來,把我們嚇得縮成了一團,過了一會,終於走到了頭,大家爭先恐後的擠了出來。玩玩後,我兩腳發軟,但仔細一想,我認為還是很刺激的!除夕的夜晚,我們一家請爺爺、奶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今天的飯菜全是媽媽做的,香氣撲鼻,大家坐在桌上大吃大喝,大人們在說說笑笑,談談這個,問問那個,別提有多開心呀!而我在旁邊情不自禁地也說了起來:「今天是羊年,我們要學喜羊羊,不要學懶羊羊。」他們聽了也哈哈大笑。「等你們吃飽了我來幫你們幹活。」大家收拾完畢後,哇!多了好多菜,我說:「這就是年年有魚。」然後,全家人坐在電視機旁一起看電視,享受大家庭的快樂。時間,像一根牢固的鐵鏈,你要抓緊它才能飛過生命的絕壁懸崖,越過種種難關。最近,我還有一點不能抓緊時間,總是很晚才寫日記,作業倒是很早就寫完了。(因為中途畫了一幅畫,吃了一個橘子)。放了鐵鏈,我掉進了絕壁懸崖,那是多麼難受啊!如果我把做事的順序稍稍改一下,我就能成功地越過懸崖,啊——!上學的精神,我只剩「抓緊時間」了。在這一關上,我還正在「春眠」,希望能早日蘇醒。不過很奇怪,昨天我大約五點多醒了,今天六點二十二分醒的,你覺得奇不奇怪?最後,我還是要啰嗦幾句:一定要抓緊時間,否則掉下懸崖的是你不是我
『叄』 小學生體育項目有哪些
小學生體育活動有很多,如:40米、50米、60米、100米、400米、800米跑,跳高、跳遠、鉛球、立定跳遠、仰卧起坐、羽毛球、跳繩等等。
1、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的體育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以分為單打與雙打,及新興的3打3。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桿、拍柄及拍框與拍桿的接頭構成。
一支球拍的長度不超過680毫米,其中球拍柄與球拍桿長度不超過41厘米,拍框長度為28厘米,寬為23厘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球拍的發展向著重量更輕、拍框更硬、拍桿彈性更好的方向發展。
3、跆拳道:讓孩子練習跆拳道,可以有效鍛煉他的肢體靈活度。還能起到危險時刻自我保護的作用。
跆拳道是一種利用拳和腳的藝術方法。它是以腳法為主的功夫,其腳法佔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還有兵器、擒拿、摔鎖、對拆自衛術及10餘種基本功夫等。 跆拳道是經過東亞文化發展的一項朝鮮武術,以東方心靈為土壤,承繼長久傳統, 以"始於禮,終禮"的武道精神為基礎。
4、仰卧起坐,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仰卧,兩腿並攏,兩手上舉,利用腹肌收縮,兩臂向前擺動,迅速成坐姿,上體繼續前屈,兩手觸腳面,低頭;然後還原成坐姿, 如此連續進行。同時,做仰卧起坐時應配合以合理的呼吸,在做仰卧起坐時,身體前屈時應呼氣,仰卧時應吸氣。
但如果機械地在仰卧時完成整個吸氣過程,會不利於動作的完成,因此,為了提高動作的質量,還必須注重技巧,即向後仰卧的過程開始吸氣,肩背部觸墊的瞬間屏氣收腹、上體逐漸抬起,當上體抬起至腹部有脹感時,快速呼氣,向前引體低頭完成動作。
5、跳繩,是一人或眾人在一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游戲。這種游戲唐朝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清稱「繩飛」,清末以後稱作「跳繩」。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家家戶戶都要比賽。
『肆』 求一篇關於奧運的文章,急 我是小學生
在這種情況下,早期奧運會存在著諸多缺陷。首先,奧運會設項不穩,每屆項目有所不同,主辦者可臨時增減項目(如首屆奧運會的賽艇和帆船比賽,因天氣不好而取消,臨時增加了一項100米自由泳比賽),項目內容重復(第2屆奧運會體操個人全能由雙杠、單杠、吊環、鞍馬、跳馬、自由體操、跳遠、跳高與跳遠綜合跳、撐竿跳、爬繩、50公斤舉重等項目組成)。其次,運動場地缺乏統一標准,不僅跑道長度不同,有333.33米(1896年奧運會)、500米(1900年奧運會)、536.45米(1904年和1908年奧運會)、383米(1912年奧運會)幾種,而且場地的設計也不統一, 如首屆奧運會採用"U"形跑道,第2屆奧運會使用草地賽場。最初的游泳比賽在天然水域內進行。第三,比賽缺乏必要的規范,如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每屆都不相同,舉重和摔跤無體重分級和時間限制,度量體系混亂,時而英制,時而公制;組織者可擅自臨時改變比賽日程;裁判多由舉辦國人員擔任,執法難以公正;各項目運動員參賽資格不一致,奧運村尚未建立,運動員住宿地分散而混亂。奧運會也沒有固定期限,短則10天 , 長則五六個月。第四,經費緊缺。首屆奧運會因為資金短缺,幾至半途而廢。緊接著連續3屆奧運會因資金問題,不得不與商業博覽會聯合, 成為博覽會的陪襯。
1908年倫敦奧運會是奧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出現了膾炙人口、強調參與的奧林匹克名言:「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與。」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競技運動組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主辦這屆奧運會的英國奧林匹克理事會由國際奧委會的英國委員和英國各單項體育協會的代表組成。這種人員結構,為其他國家奧委會的構成提供了範例。這屆奧運會各項比賽的技術性工作,從制定賽制、編排賽程,到選派裁判、組織比賽均由各單項體育協會負責,規范化程度大大提高。這為後來由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管理奧運會技術工作奠定了基礎。至此 , 奧林匹克"三大支柱"的組織結構已現雛型, 各自職責相對明確, 從而確定了奧林匹克組織體系的基本框架。
在這一階段即將結束時,第5屆奧運會於191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其參賽成員國的數量比第1屆翻了一番,運動員人數增長了75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鞏固了自己的陣地。
這一時期, 奧林匹克組織發展迅速,國家奧委會成員數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29個增至60個, 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達到24個。1926年國際奧委會建立了由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代表組成的技術委員會。此後, 國際奧委會逐漸擺脫技術性事務,開始更多地關注領導、協調、決策等更高層次的工作。奧林匹克運動終於形成了三大支柱互相配合的組織體系。
1920年出現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是這一時期奧林匹克思想的重要進展, 它與"重在參與"相輔相成,鼓勵人們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中來。
奧運會與科學技術的相互結合也取得重要進展,在工程建築、電子設備和通訊中大量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如1932年採用雙鏡頭照相機進行終點攝影,第一次在奧運會上非正式使用電動計時和終點攝影儀,運動會場設置大屏幕記分牌,出現自動列印機網路等。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始,組委會採用電影這一形式對奧運會進行完整的記錄。首次奧運閉 路電視轉播也在此時開始。
這一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運動員業余身所引起的沖突,許多運動員因此而受到處罰,如曾3次參加奧運會、獲得9枚獎牌、被記者稱為「超人」的著名芬蘭長跑選手努爾米因接受補貼,被視為「職業運動員」,無緣參加1932年的奧運會。此外,隨著奧運會影響的擴大,一些政治勢力試圖將其作為政治工具的意圖日益暴露,這在1936年由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所舉辦的冬、夏兩屆奧運會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奧運發展歷史:發展與危機(1945-1980)
[編輯本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全世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逾20億的人口先後捲入。1940和1944年兩屆奧運會被迫取消。二戰之後出現了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如兩大陣營的對抗、冷戰格局的形成、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風起雲涌等。世界的新格局既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也給它設置了重重障礙。
戰後,奧林匹克運動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奧運會規模擴大,項目劇增。戰爭結束後的1948年奧運會有來自59個國家奧委會的4062名運動員參加136個項目的比賽,1972年時則有121個國家奧委會派出7121名運動員,參加195個項目的比賽。冬季奧運會參賽運動員數目也由1948年的28成員國的369人增加到1972年的35成員國1006人。在奧運會規模擴大的同時,競技運動的水平快速提高,出現了體操運動員科馬內奇、田徑運動員摩西、比蒙等一批超級明星和8.90米這樣令人難以置信的跳遠紀錄。1960年衣索比亞的阿貝貝赤足獲得馬拉松比賽冠軍,標志著發展中國家開始在奧運體壇顯示力量。奧運會舉辦地也不再局限於歐洲和美洲。
1956年和1964年分別在大洋洲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亞洲日本的東京舉辦了第16和第18屆奧運會。
這一時期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是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本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合法席位,這不僅為中國體育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國際舞台,促進了中國體育和社會的發展,而且對奧林匹克運動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奧林匹克運動的迅速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問題,主要是:1.政治格局的變化對奧運會的影響。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以來,政治對奧運會的影響步入一個新的階段。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政治體系的沖突、種族主義與反種族主義的斗爭、各種意識形態的對立等,都對奧運會產生深刻影響。與此同時,恐怖主義分子出於政治目的,開始將奧運會作為自己的攻擊目標,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即為一例。出於政治原因而對奧運會實行的抵制連續不斷,規模越來越大。2.競技運動商業化和運動員職業化的進程開始加快。60年代中期以來,奧運會作為一種文化商品的趨勢已露端倪,國際奧委會的"業余"禁條屢被觸動,奧運會與經濟相結合的勢頭強勁,防不勝防。奧運會比賽中欺騙行為有所抬頭。首先,違禁葯品的濫用日益嚴重,1960年羅馬奧運會出現奧運史上第一例運動員因服用興奮劑而喪生的事故,興奮劑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其次,在女子項目的比賽中出現了有男性特徵的運動員,運動員的性別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3.奧運會出現經濟危機。隨著奧運會的膨脹,舉辦奧運會所需要的人、財、物等各種資源的投入急劇增加, 而舊有的籌資方式遠不能滿足舉辦奧運會的需要,再加上舉辦奧運會對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一些居民反對在自己的城市舉辦奧運會, 如美國的丹佛市就因此而不得不將已經得到的1972年冬季奧運會舉辦權交回,由國際奧委會另選城市。1976年蒙特利爾因舉辦奧運會而債台高築。到70年代後期, 願意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只剩下洛杉磯一個。當時的國際奧委會對二戰後社會的深刻變化和60年代以來奧運會社會化、大型化、綜合化的新趨勢缺乏認識,堅持多年來形成的封閉格局, 拒絕與其他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打交道,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堅拒商業於奧運之外, 以保持奧運的"純潔',從而使奧林匹克運動嚴重脫離社會。國際奧委會的保守與僵化加劇了它與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和國家奧委會的矛盾, 為了集聚各自的力量 , 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於1967年成立了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 各個國家的國家奧委會也於1979年成立了國家奧委會協會。
奧林匹克三大支柱的合作關系出現了危險的裂痕,它們共議大事、互相溝通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也已自1930年起就處於休眠狀態。此外,盡管二戰後大批新獲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加入奧林匹克運動,但在布倫戴奇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20年間僅增加了6名國際奧委會委員,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受到忽視。於是,自60年代後期以來,國際奧委會內外交困,風雨飄搖,其全部資產到1972年只剩下區區200萬美元。奧林匹克運動積蓄已久的各種矛盾發展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舊的模式已無能為力,而新的模式、新的運行機制尚未建立起來。1972年,愛爾蘭人基拉寧接替布倫戴奇,出任國際奧委會第六任主席,拉開了改革的序幕。
基拉寧任職的8年是奧林匹克運動變封閉為開放的過渡階段,國際奧委會開始重新審視奧林匹克運動與社會的關系。19世紀形成的業余原則和奧林匹克運動可獨立於政治之外的觀點對人們思想所形成的禁錮開始松動。盡管這8年奧林匹克運動的改革進程是緩慢的,卻為下一階段薩馬蘭奇大刀闊斧的改革做了必要的准備。
奧運發展歷史:改革與創新(1980-2000)
[編輯本段]
1980年西班牙人薩馬蘭奇接替基拉寧,出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審時度勢,開始了全面的改革。這場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變封閉為開放,使奧林匹克運動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國際奧委會一反過去視商業化為洪水猛獸的陳腐觀點,充分肯定它對體育運動的積極作用,大膽引進市場經濟的機制,積極而有控制地對奧運會進行多種商業開發,給奧林匹克運動建立了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組委會對舉辦奧運會的經濟運作機制進行了大膽改革,變沉重的包袱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國際奧委會敏銳地覺察到這一事件的重大意義,對洛杉磯的經驗進行認真總結,設計出一整套規范而有效的經營奧運會的做法,如"奧林匹克計劃"(TOP計劃)等,從而為奧林匹克運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992年國際奧委會已擁;資產125億美元,1993-1996年整個奧林匹克運動從商業開發中獲得23-25億美元的總收入。國際奧運會本著取之於奧運,用之於奧運的原則,通過奧林匹克團結基金組織,對整個奧林匹克運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奧林匹克運動給以積極的援助。
肯定商業化的積極意義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廢除了參賽者業余身份的限制。業余原則從一開始就有其不可操作性,它不僅與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相矛盾,而且也不符合現代競技運動發展的現實。由於競技運動水平的迅速提高,運動員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高水平的競技運動中,純粹的業余運動員不復存在。各國或明或暗給奧運選手以經濟補貼成為公開的秘密。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堅持上一世紀末期的業余主義,必將嚴重地阻礙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80年代的改革徹底取消了這一限制,宣布奧運會向世界上一切最優秀的運動員開放,這就保證了奧運會的比賽具有最高的競爭水平和觀賞價值。
國際奧委會以現實主義的態度承認體育運動不可能獨立於政治之外,這一思想解放,使國際奧委會不再在多變的國際政治局勢中奉行被動的"鴕鳥政策",而是採取主動出擊的姿態,同政府與非政府的組織建立廣泛的聯系,為奧林匹克運動和國際體育的利益,積極靈活地斡旋於國際的風雲變幻中。商業化給奧林匹克運動奠定的經濟基礎,增強了國際奧委會政治上的獨立性。
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組織制度也進行了一系列革新。薩馬蘭奇改組了國際奧委會的內部機構,使之適應現代化管理的要求。薩馬蘭奇將自己的工作地點遷往洛桑,成為顧拜旦之後,常駐總部的國際奧委會專職主席。薩馬蘭奇改革了國際奧委會總部 的行政機構,使之有良好的辦事效率,調整並充實了國際奧委會的專門委員會,使國際奧委會在處理各種專業性很強的問題時能夠及時咨詢各方面的專家。
國際奧委會有意識地在發展中國家吸收委員,並在1981年開始有了婦女委員,使國際奧委會的人員結構得到改善,婦女在奧林匹克事務管理決策層的地位得到認可。
奧林匹克運動在法治的道路上也邁進了一大步。首先,國際奧委會在1981年得到瑞士聯邦的正式承認,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國際組織,從而結束了其長達87年的"法律真空"的身份。其次,獨立的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於1983年建立,使國際體育中的沖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處理。自1981年開始,一系列奧林匹克的相關組織相繼問世,如各大洲的奧委會協會(非洲國家奧協、泛美體育組織、亞奧理事會、歐洲國家奧協、大洋洲國家奧協)及奧運冬季和夏季項目聯合會,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協調,奧林匹克運動三大支柱之間重新出現了同舟共濟的局面。也是在這一時期,國際奧委會開始積極與各種官方與非官方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環境保護組織等密切合作,並尋求各國政府體育部門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支持。
國際奧委會與各國政府合作開展的反興奮劑斗爭等活動取得了很大成效。奧林匹克運動的內外環境得到根本改觀。同時,國際奧委會開始積極主動地對大眾體育、體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多種領域進行開拓,使奧林匹克運動日益成為一項持續的活動,而不僅僅是四年一度的奧運會。正如薩馬蘭奇所說:"多年來國際奧委會給人們的印象是只關心組織四年一度 的奧運會,現在它參與了更加廣闊的領域。"國際奧委會利用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開展各種文化教育活動,支持殘疾人奧運會,開展以大眾體育為內容的"奧林匹克日"活動,贊助世界大眾體育大會、奧運會科學大會、國際奧委會世界科學大會,設立"國際奧委會主席體育科學獎"等。
如果說, 80年代奧林匹克運動變封閉為開放,找到了自己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進一步發展的途徑, 那麼進入90年代後,它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又試圖為人類社會提供一個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榜樣。這一新的奮斗是以1993年落成的奧林匹克博物館新館和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為標志開始的。坐落在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為了不破壞周圍的自然景觀 , 採取了依傍地形、向下發展的建築原則,與環境融為一體。為了保存一棵百年老樹不惜改變設計, 使這棵與奧林匹克運動同齡的樹和博物館共存。在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中,國際奧委會和奧運會組委會也將環境保護列為首要原則,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曾幾度修改設計方案, 從而贏得了環境保護組織的尊敬。國際奧委會對夏季奧運會建築對城市生態環境和冬季奧運會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要求,並強調奧運場館的會後利用。
改革給世紀之交的奧林匹克運動帶來勃勃生機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與挑戰,其中最核心的是:1.如何控制商業化的副作用,保持奧運高尚的道德目標。2.如何在各種政治力量斗爭中保持奧林匹克運動的獨立性。3.如何控制奧運會規模,讓更多的城市可以有機會舉辦奧運會。4.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全球的反興奮劑斗爭。
奧運發展歷史:二十一世紀的展望
[編輯本段]
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樣,奧林匹克運動也有一個產生、發展與衰亡的過程。但是就目前的社會條件來分析,奧林匹克運動還遠遠沒有完成歷史賦予它的使命。20世紀,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第一次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社會,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密切,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們的接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頻繁。「地球村」一詞形象地表述了今日各個民族的密切關系。現代文明在給予人類更多力量的同時,也賦予他們更重的責任。當今人類社會的繁榮是各個國家合作交流的結果,所面臨的巨大困難更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克服。
2001年7月,國際奧委會迎來了歷史上第8位、也是21世紀第一位主席比利時人羅格。羅格在上台後施政綱領時宣布:在未來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運動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如何控制越來越龐大的奧運會,二是如何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有效的反興奮劑斗爭。為此,國際奧委會與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展開了密切的合作,呼籲各國政府參與到反興奮劑的運動中來;成立了一個國際奧委會奧運會研究委員會,專門對如何有效地控制奧運會規模進行研究。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已經公開表示,今後的每一屆夏季奧運會的比賽大項將保持在28個,如果有新的項目要進入,將必須有舊的項目退出。國際奧委會還將對每一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的受歡迎程度進行追蹤,從而做到在每一屆奧運會的項目設置上「有的放矢」。
奧林匹克運動在20世紀已經為世界體育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21世紀,盡管它還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是它會在困難和挫折中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繼續以其獨特的方式,促進人類社會的和平、友誼和進步。
奧運發展歷史:奧林匹克運動的未來
[編輯本段]
奧林匹克運動從80年代開始改革以來,趕上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克服了危及奧林匹克運動生存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但是奧林匹克運動仍然存在的一些難題,構成了對其本身未來發展的挑戰。
(一)對國際奧委會獨立性的挑戰對國際奧委會獨立性的挑戰主要來自政治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干預。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政治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干預是不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長達40年的時期內,奧林匹克運動經歷了許多政治風暴的考驗,其中影響最大的是70至80年代奧運會所面臨的一次次大規模的政治抵制。這些政治抵制的根本原因是東西方兩大集團之間經濟、政治利益的沖突和南非種族主義與非洲國家反種族主義的矛盾。在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的發展中,出現同樣大規模抵制的可能性大大減少。這是因為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進行大規模抵制的政治動因已大大削弱。但企圖左右國際奧委會對其事務獨立進行決策的政治勢力還存在,國際奧委會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承認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不可分割的同時,堅決反對把奧運會作為某個國家政府的政治工具,對各種政治干擾採取了有效的對策,如1992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757號決議,對南斯拉夫進行制裁,要各會員國禁止南運動員進入他國領土參加國際比賽;而國際奧委會並沒有簡單服從,經過一系列策略外交,使南斯拉夫運動員以個人身份參加了巴塞羅那25屆奧運會比賽。此外,使美國國會對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非議和干涉,也遭到國際奧委會的公開批評。這些都表現出國際奧委會的獨立立場。
(二)三大支柱間矛盾的挑戰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和國家奧委會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基石,三者之間的團結、協作是極為重要的。在1973年恢復自1930年中斷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特別討論了三者團結的重要性。目前三者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是融洽的,但也存在潛在的危險,主要表現在權力和經濟利益分配上。
①遴選奧運會主辦城市國際奧委會認為,遴選主辦城市是國際奧委會的獨有權利。但現實情況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負責奧運會的一切技術問題,如比賽規則、運動員及格標准、每個國家參加每個單項的運動員人數等;是否允許職業選手參賽,也屬其許可權所在。國家和地區奧委會負責派出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派哪些項目、派多少人數,均由國家和地區奧委會自己決定。基於上述理由,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和國家奧委會認為,遴選主辦城市也與它們密切有關,希望改變今日遴選主辦城市由國際奧委會獨家投票決定的狀況。
②委員制國際奧委會委員是由國際奧委會直接遴選的。根據《奧林匹克憲章》規定,這些委員是"國際奧委會在他們各自國家的代表,而不是他們國家在國際奧委會的代表"。奧林匹克運動一切問題的討論都是在國際奧委會內部進行,而奧林匹克運動開展的實體國家奧委會,只享有十分微小的決策權。目前國際奧委會共有202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成員,現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僅119人,且有些國家佔有兩名或以上委員。一些國家奧委會對此持有異意,要求改變現行的組織結構,變委員個人制為各國奧委會的代表制,一國一票,使自己在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
上述問題由來已久,但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日益明顯突出,有待於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和國家奧委會三方面協商解決。
(三)商業化的挑戰商業化是使體育運動適應現代社會的一個最有力的因素。利用商業手段尋求發展,已經成為當代奧林匹克運動的運動擺脫了經濟上進退兩難的困境。但商業化也會影響奧運會競技運動的正常進行,如漢城奧運會的許多比賽本應在下午或晚上進行,但為滿足電影廣播權最大買主美國電視廣播公司的要求,組委會將比賽移到早晨以順應美國東部電視的黃金時間。這種移動顯然會影響運動員水平的正常發揮。國際奧委會為使商業化能按照有利於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軌道前進,採取若干控制措施:堅持在奧運會比賽場地及其上空不準進行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的原則,使奧運會在世界各種國際體育大賽中,成為唯國家的援助。但如何防止過度商業化,仍是國際奧委會面臨的新課題。
(四)職業化的挑戰業余原則一度是奧林匹克運動理想的基本原則,被視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基石和生命線。堅持業余的原則,其目的是為了純潔奧林匹克精神。但是,隨著社會和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仍堅持"業余"的原則已不現實。因為高水平的運動員,只有把主要精力和時間用於訓練才能達到體育的高峰。長期訓練的花費只有來自國家或企業贊助。同時,固守"業余主義",會將許多優秀選手排斥在奧運會門外,束縛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不利於運動水平的提高。1980年國際奧委會從憲章中取消了"業余"的規定,1988年允許職業網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比賽。運動員參賽資格也由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自行決定,這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國際單項組織對職業選手參賽仍持觀望態度,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奧林匹克精神不受損害,將那些處於經紀人手中,不為國際體育組織所控制的職業選手,如職業拳擊運動員排斥在奧運會之外。
(五)濫用興奮劑的挑戰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奧林匹克運動中使用與反對使用興奮劑的斗爭始終沒有停止過。利用興奮劑提高運動成績是一種欺騙行為,是對奧匹克運動的教育價值和"更快、更高、更強"的激勵口號的嘲弄。國際奧委會在禁止使用興奮劑方面態度十分堅決。國際奧委會對違禁者的處罰也不斷加重。但是由於在現代社會中,國際大賽的運動成績往往與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聯系在一起,因而使用興奮劑的現象不會在短時期內消失,使用興奮劑的手段會越來越隱蔽,這就會對檢測興奮劑的手段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奧林匹克運動中反對興奮劑的斗爭不僅是一場不同體育道德觀之間的斗爭,也是一場現代科學技術之間的斗爭。
(六)超大規模的挑戰。 二次世界大戰前,參加奧運會的人數不多,參加的國家和地區也不到50個。戰後,奧運會的參賽運動員、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急劇增加,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運動員人數為9364人,國家和地區為172個,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為202 個,此外,還有數量可觀的教練員、裁判員、新聞記者、保安人員和服務人員,總數達7萬多,再加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旅遊觀光者。規模如此之大,勢必給舉辦城市帶來沉重的負擔。這種規模使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城市望而生畏。國際奧委會採取了限制奧運會的人數,提高新項目進入奧運會的標准,削減奧運會比賽項目等措施,控制奧運會的規模繼續膨脹。
展望未來,奧林匹克運動在迎來它的一百周年的時候,將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一方面奧運會向職業運動員開放,意味著奧運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運動員競技場,集中地表現出人類向自己極限挑戰的最高水平,比賽場面也將更加激烈和扣人心弦。另一方面,奧林匹克運動將進一步均衡發展,以奧運會為代表的高水平競技運動將與大眾體育相結合,並促進大眾體育的發展。國際奧委會通過成立"大眾體育委員會"、贊助國際大眾體育科學大會、發起"奧林匹克日"的大眾體育活動等措施,使大眾體育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此外,奧林匹克運動在文化、教育、體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活動也日益活躍,奧運會的文化色彩更加豐富,各項文化藝術活動會達到更高的水平,更多的城市包括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申辦奧運會,會使更多的人認識奧林匹克運動的豐富內涵和獨到作用,奧林匹克運動將更加具有廣泛性。
已經開始的奧林匹克運動改革將繼續進行下去,奧林匹克運動將更加充滿活力,在不斷地迎接挑戰和不斷地滿足社會需要的過程中走向未來,在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