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年級好詞100個
形容緊張的詞語
渾身如綿 六神無主 風聲鶴唳
形容害怕的詞語
驚恐 驚慌 驚嚇 懼怕 恐懼 膽怯 畏縮 發慌 心慌 恐慌
驚弓之鳥 心驚肉跳 聞風喪膽 望而生畏 驚魂未定 驚慌失措 魂飛魄散
大驚失色 肝膽俱裂
形容憤怒的詞語
激怒 惱火 怒斥 怒吼 震怒 氣憤
怒沖沖 憤憤然
大發雷霆 火冒三丈 怒氣沖天 怒發沖冠 暴跳如雷
形容憂慮的詞語
擔憂 發愁 犯愁 憂傷 憂愁 憂心
憂心忡忡 茶飯不思 唉聲嘆氣 滿面愁雲 憂心如焚 長吁短嘆
形容悲哀的詞語
悲傷 悲痛 悲慘 悲涼 哀傷 哀怨 憂傷 傷感
悲痛欲絕 肝腸寸斷 肝膽欲裂 萬箭穿心 撕人心肺 痛不欲生 悲憤交加
聲淚俱下臉部
瘦削 憔悴 俊美 恬靜 慈祥 蒼白 白皙 清秀 光滑 英俊 紅潤 白凈 黝黑 端莊 胖乎乎 黑黝黝
飽經滄桑 嬉皮笑臉 滿面春風 面容憔悴
眼睛
敏銳 發呆 堅定 注視 凝視 關切 渾濁 深邃
水靈靈 水汪汪 亮晶晶 圓溜溜 骨碌碌 直勾勾
目光明亮 目光炯炯 目光呆滯 目光慈祥 目光嚴厲 目光敏銳 炯炯有神
濃眉大眼 老眼昏花
眉毛
美如新月 眉目傳情 眉開眼笑 眉飛色舞 眉清目秀 橫眉冷眼
鼻子
挺直 扁平 小巧 筆直 端莊 秀氣 秀美
嘴巴
巧嘴 朱唇 蒼白 紅潤 乾裂 嬌嫩
櫻桃小嘴 嘴唇紅潤 油嘴滑舌 尖嘴猴腮
牙齒
整齊 整潔 雪白 焦黃 潔凈
齒如白玉 咬牙切齒 笑不露齒
耳朵
肥頭大耳 方頭大耳 耳聰目明 面紅耳赤
鬍子、頭發
白發蒼蒼 披頭散發 烏黑油亮 蓬蓬鬆鬆 光澤油亮
頭、脖子
頭腦機靈 呆頭呆腦 虎頭虎腦 笨頭笨腦 探頭探腦 油光水滑 蛇頭鼠目
油頭粉面手
胖乎乎 冷冰冰 涼冰冰 熱乎乎 油漬漬 濕淋淋 汗涔涔 油亮亮 粗壯有力
腳
四肢發達 纖細小腳 闊步向前 健步如飛
肌膚
鮮嫩 粉紅 通紅 紅嫩 滑潤 滋潤 乾巴 乾裂 乾燥 蠟黃 潔白 炭黑
光溜溜 黑油油 白嫩嫩 亮晶晶 臟兮兮 皺巴巴 蠟黃色
光嫩潔白 白里透紅 紅潤透亮
身材
瘦弱 矮小 苗條 豐滿 強壯 清秀 單薄 文弱 乾瘦
英姿颯爽 氣宇軒昂 儀表出眾
語氣
誠懇 懇切 柔和 熱情 冷淡 生硬 贊揚
語重心長 冷嘲熱諷 口若懸河 誇誇其談
說話
自言自語 信口開河 津津樂道 侃侃而談 胡言亂語
㈡ 淺談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是維系國家、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力量,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任何個人與社會都不能忽視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國民道德素質滑坡的現象卻越來越明顯,並且道德失范的情況正逐漸由成年人向低齡人蔓延,長此以往必將造成國民素質的整體下降,使社會道德面臨嚴重沖擊。因此,德育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在小學教育階段重視德育教育,讓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烙印社會道德力量,幫助他們形成最基本的善惡、美醜判斷標准,最終提高其理性認知與整體素養。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則
小學德育教育與中高等教育階段的德育教育不同,它更傾向於引導學生對善惡美醜的表層判斷,而非對社會現象的深層次理性思考,可以說它是一種感性的思想導向。因此,要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我們也必須按照一定的原則規律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從實際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在思想上、心智上發育並不成熟,其知識面有限並且對事物的判斷大都以自我感受為中心,以感性思想引導個體行為,其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在生活中所面對和經歷的人與事物而行成的,對善惡的判斷無關其道德,而僅僅只是兒童心理認知的基本外在表現之一。知識的傳授可以通過理論學習而獲得,但道德品質的學習卻離不開社會生活的規范,真正的德育教育必須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因而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必須源於其生活。以社會生活為出發點所構建的德育教育課堂,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知識回歸實踐本質的新課程改革的必要要求。
2.堅持社會、家庭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教育並不能一蹴而就,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伴隨個人經歷的過程,堅持單方面或者短時間的德育教育,並不能真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用。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其精神世界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和學校,而隨著兒童逐步踏入社會,社會因素對其價值觀的影響也逐步提升。父母家人的人格因素、職業因素、家庭關系因素,學校教師的人格魅力、言傳身教、學生間的關系,受社會大思潮侵襲等都深刻地影響著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德育教育必須堅持學校、社會、家庭各方協調一致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3.堅持開放式教育模式
德育教育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應該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保持步調一致,教師不能僅僅只是教會學生怎樣去判斷事物的對錯善惡,還需要使學生懂得去思考,根據現象去將自己置身於情境之中親身體會,而不是以旁觀者去觀察,類似於「你在面對這個情景時會如何做?」的教學形式應當成為小學德育教育的主流。因此,小學德育教育必須堅持開放式的教育教學模式,無論是知識傳授形式還是評價體系,都應當通過學生的「參與」與「實踐」來作為教學的基石和標准。
二、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對小學生開德育教育我們可以考慮從理論知識教育、班集體教育、德育氛圍創建這三個層面上來組織,以全方位地促進的德育思想對學生的浸染。
首先,要結合課堂教學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理論滲透。(1)結合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以及社會熱門實例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用文字來烙印道德標語。課堂教學是德育教育最主要的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充實理論教育,並開展有關行為習慣、思想品質的討論活動;(2)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生生活,通過社會實例,並結合自身進行比較,在討論與自我教育中了解其他學生的想法,是否做得比比人好,在比較中發掘德育潛能,逐步產生自我道德意識;(3)轉換評價形式與標准,做到自我評價與外物評價相結合。教師要教學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自省),因而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做的好的言行舉止,積極贊美誠實、好問、友愛、助人、文明、禮貌、守紀、愛惜公物等的道德習慣,以此來引導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並調整自己的道德行為。
其次,要通過班集體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班集體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十分巨大,教師應抓住班集體建設這個關鍵點來實施德育教育。(1)通過班級文化建設,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集體榮譽感能夠使學生形成合力,激勵全班學生向目標奮進,教師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班集體活動,為學生設立奮斗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2)通過班委幹部和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開展而對於教育。
最後,創建德育教育氛圍,幫助學生適應德育教育思想。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就需要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平等、互信、包容的師生互動關系。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做出符合社會文明風范的行為。另外,教師要充分與學生家庭溝通,通過教育期待來表達對學生的關心,使師生在情感上保持一致,為德育教育創建有利的氛圍。
三、小結
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培養良好的品德習慣,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現是任重而道遠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對小學生做深入、細致且耐心的工作。德育教育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方法,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從培養學生道德入手,無私地奉獻愛心,組織好各項活動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於活動之中,從小處著手,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學生的一日活動之中,一定能將今天的小學生培養成為明天跨世紀的建設者。
㈢ 小學生作文 寫一處景物的 100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美麗的青島。
青島的美麗,美在其海。我光著腳丫走在細細的沙灘上,欣賞著那無邊無際、海天一色的大海。海水平靜時,像一面透明、透亮的玻璃鏡;海水奔騰時,猶如一排排整齊的哨兵庄嚴地在主席台前走過;海水咆哮時,儼然是一隻怒吼的大猛獅,捲起千層浪,往海灘撲來。
海鷗忽高忽低地飛在海面上,為海灘增加了亮麗的風采。海灘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有的在陽光下玩沙灘浴,有的在碧藍的海水裡游泳,打水仗,還有的在海邊挖沙堡,沖洗腳,更有趣的是,有人在海里和小狗一起快樂地游泳,這使我大開眼界,知道了什麼叫做狗刨……看著別人玩得那麼開心,我也忍不住地在海灘上采了許多五光十色的貝殼,有時海水趁我不注意跳到了我的臉上,逗得我哈哈大笑,我還玩了挖沙堡。我走在海水裡,海水不斷的拍打著我的小腳丫,一個浪緊接著一個浪。在海灘上留下一串串腳印,一個浪花打了過來,那一串串腳印居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青島的美麗不僅在其海,而且在其山。這里有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它被海水環繞著,群山起伏,青山綠水,遠看山峰像被一層薄紗披蓋著,猶如仙境。我們主要參觀了太清宮,裡面有三大殿:三清殿、三宮殿和三皇殿。這里長著許多奇異的樹木:如三合一樹,三棵不同樹種合並成一棵高大的樹;黃蓮樹、銀杏樹、茶花樹,還有帶著傳奇色彩的癢癢樹,一摸樹干,樹葉就動;龍頭樹,聽說一摸,就可以帶來好運,我摸了好幾下……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樹。山上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遠看像一位和尚,有的像青蛙仰望天空,還有的特別有意思,正看像烏龜,反看像老鼠……
青島的美麗,美在其環境。這里的環境幽雅、街道干凈,空氣十分清鮮,空氣里幾乎沒有雜質,花草樹木極多。
青島的美麗,美在其經濟騰飛。這里有著名的海爾集團、雙星集團和青島啤酒。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美麗的青島,我愛你!
㈣ 長征中的英雄人物,演講稿,小學生用,300至350字
李雲龍將軍生平
李雲龍
曾在紅四方面軍任團長,八路軍是任386旅獨立團團長,解放戰爭時候任中原野戰軍新二師師長。解放後調任福建省軍區某海防軍軍長。1955年去國防大學學習,畢業後繼續擔任該軍軍長受少將銜。組建了中國第一支特種作戰軍隊--梁山分隊,該分隊曾潛入金門,為解放軍炮擊金門提供地形坐標。文革期間,他命令使用武力制止兩個「紅衛兵」的非法武裝搶奪軍火庫。後因為這個事情遭到迫害,在1968年自殺。1978年平反。
在學習上做到長征精神
人生之路也為漫漫遠征路,面對坎坷,我們應當無畏,應當樂觀,當然也要有堅忍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們要把長征精神銘記在心中,讓長征精神永駐於人生之路上!
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跡,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偉大壯舉。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克服了極其險惡的環境,他們不畏艱難的翻過寒風冽冽,雪花紛飛的大雪山:穿越茫茫泥濘不堪,人跡罕至的草地。戰斗英雄們勇往直前,萬難不屈的革命精神怎能不讓我們敬佩和贊嘆呢?
我們,一個新時代的中學生,生長在和平的環境里。你們大家知道嗎?我們可以坐在教室里的聽著老師講課,我們可以在操場嬉戲打鬧,我們可以放學後回到溫馨的家。今天我們所得到的一切的幸福,一切的快樂,一切的美好生活都是紅軍們用生命所換來的。難道我們不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嗎?所以,我們也要具備著他們所擁有的長征精神!
如何做到長征的精神呢?這並不是要你真的去走兩萬五千里,也不是要你說說大話,講講大道理,而是要你把長征的精神用在我們現實的學習上面。
首先要有頑強、堅韌不拔的意志!紅軍長征中,他們克服的種種困難,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紅軍的種種英雄事跡,都與他們頑強而堅韌不拔的意志分不開的。我們在學習中更要有紅軍們那種頑強而堅韌不拔的意志,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會持之以恆下去,才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
當然,說是容易,做是難。在有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前一定也要有堅持下去的信心。如果我們想練好技能,就一定要有這種堅持下去的意志和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心。帶著這份意志,帶著這份信心,你努力的練習下去就一定會得到你所滿意的成績。因為比起長征,練好技能卻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
大話不想多說,道理不想多講!總之,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就得有這份長征的精神!
㈤ 哪些電視節目有小學生光腳的的畫面
是少兒頻道的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㈥ 誰賦予了小學老師對學生家長指手畫腳
沒有人賦予,但是他們拿了學生家長的把柄,如果你不聽從老師的,你孩子很可能被老師穿小鞋,你願意么
㈦ 小學生常見錯誤句法
句 法
除了使用「結構」、「框架」之類的隱喻外,很難准確表述語法在語言結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沒有任何達意的比喻能夠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語法分析所揭示的、紛繁復雜的各種形式模式和抽象的關系。
語法研究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步驟:首先,要判斷在話語(或書寫、符號)鏈中的單位——諸如詞、句子。其次,綜合這些單位所歸屬的模式,以及這些模式所傳達的意義關系。語法的定義會因為我們在研究之初認可的單位形式而有所不同。多數的研究方法始於對「句子」的認識;因而,語法最普遍的定義是:對句子結構的研究。依照這種觀點,一種語言的語法就是語言中所有可能的句子結構的集合,這些句子是按照某種普遍規則組織起來的。例如:美國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1928— )在目前最有影響的語法論文中,開宗明義地寫到:語法就是寫出了在分析之中的語言的句子的某種類似精巧裝置的方法。另外需補充的是:所生成的句子必須是合乎語法、被本民族的說話者所接受的。
在此共同的認識前提之下,可能有著不同的見解。尤其是對「語法」這一術語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運用,形成了它的特殊含義和一般含義。特殊含義是較為傳統的:把語法視作語言結構中的一個分支,與語音學和語義學相區別。這也是這本網路全書所採用的說法。
「語法」這個術語的一般含義,同由喬姆斯基推廣開來;它泛指句子模式的各個方面,包括語音學和語義學;另外,又引入了作為較特殊概念的「句法」這一術語。
六種「語法」
描寫語法 一種描寫語言中使用的語法結構的方法,不對它們的社會作用進行價值判斷。這類語法在語言學中很普通,它是調查所有的口語、書面語材料、並對其所包含的模式進行詳細描述的標準的實踐活動。
教學語法 為教授外語、或為加強對母語的了解而特別設計的書籍。這樣的「教授語法」在學校中甚為廣泛,以致許多人對「語法」這一術語,僅知其一個意思:語法書。
規范語法 重點講述用法不一致的結構,綜合歸納社會上正確的語言用法規則的手冊。這種語法在18、19世紀對歐美的語言學的觀念具有建設性的影響。其影響在今日的許多書籍中仍隨處可見,例如:亨利·沃森·福勒(1858—1933)所著《現代英語用法詞典》。
參考語法 旨在盡可能廣泛的語法說明,以便能成為那些醉心於證實語法事實的人們的參考書(與詞典作為「參考詞彙」頗為相似)。20世紀初期,一些北歐的語法學家編著了一些此類型的手冊;最著名的有:丹麥語法學家奧托·葉斯泊森(1860—1943)的七卷本的《現代英語語法》(1909—1949)和倫道夫·誇克(1920— )的《英語綜合語法》等。
理論語法 研究的不是個別語言,並且,它要確定為了進行任何一種語法分析哪些概念是必要的,以及它們怎樣能在人類語言研究中前後一貫地運用。因而,在語言共性的研究中,它是中心概念。
傳統語法 這一術語常用來概括語言學成為科學之前、語法研究那一階段的方法和觀念。這里所說的「傳統」已有2000多年之久,包括了古希臘和羅馬語法學者、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及18世紀的規范語法學者們的著作。要總括如此眾多的研究方法是困難的,可語言學家們總是取這一術語的貶義,即指對語法研究來說是不科學的研究方法:依照拉丁語來分析語言而無視經驗的事實。但是,現代研究方法中使用的許多基本概念,在那些早期著作中已能發現;另外,作為語言學思想史的一部分,傳統語法的研究,在今天,又引起了新的關注。
★ ?
現代語法分析中兩個重要的符號。星號置於一個句子之前,表示其結構不合語法。問號則表示其結構有語法問題。例如:
★ Who and why came in?(誰?為什麼進來?)
★ That book looks alike.(那書看去相似。)
這樣的句子無疑是不合語法的。但下列句子的情況卻不好確認。它們都在使用,可也存在非議。
? Don』t Forget yours and my books .(別忘了你我的書。)
? This is the car of the Family.(這是這家的汽車。)
語言分析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揭示出能使我們判定句子合乎語法的規則。
語言中如此多的語法
或許,為一種語言編出的最大部頭的語法書是《英語綜合語法》(1985),編者是倫道夫·誇克、悉尼·戈林鮑姆、傑弗里·利齊和簡·斯瓦德韋克。因為傳統的看法主要把語法視為詞尾變化的問題,此書1779頁的內容卻會使他們大吃一驚,很多人因此轉而認為英語缺乏語法。但是,此書是立足於對語言領域更加精密的分析之上,例如,分別對a和the兩詞以200頁的篇幅進行了研討。(據P·克里斯托弗森,1939)
分析與創造
傳統語法通過句子中一系列的劃分教人們「分析」或組合一個句子。例如:這位男子看到一頭牛。這個句子劃分為:「主語」(這男子)和「謂語」(看到一頭牛)。謂語部分又劃分為動詞(看到)和賓語(一頭牛)。還可繼續分析,直到句子的所有特徵都被判明。它是很多人不喜歡的一種研究方法。語法在人們看來是一門枯燥、無聊、令人沮喪的科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何在呢?
有幾個原因。傳統語法中,對一個特別的句子分析,經常並無充分的理由。其結果常是:學習語法分析和定義,孩子們心猿意馬,他們對所進行的分析並沒有真正理解。特別是,他們還必須掌握繁瑣的拉丁詞根的語法術語(諸如:accusative〈目的格〉、complement〈補語〉、apposition〈同位語〉),並把它們運用於那些即興寫出的、或選自深奧的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例子的分析。這些與孩子們生活中的談話或其他交流媒介中的真實的語言世界有著相當的距離。無論在學校內還是校外,很少有人想到去說明語法分析在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作用;並且,也無意把這種分析同作為語言整體中的語法模式的普遍原則相聯系。因而,大多數在學校中學過語言分析教學的人,並不能理解練習的要點,而僅在記憶中留下了語法僵死的、毫無實際目的的印象。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事實卻恰恰相反。語法分析的技巧可以展示出語言無窮的創造——就有限的一組語法模式來看,即使是一個幼稚兒童也可組織表達出無窮多的句子。語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語言中誘人的「臨界」:合乎語法怎樣會變為不合語法;還可以發現文學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幽默和戲劇效果之所在。
由於我們更多地發現了每個人都把語法作為日常語言存在的一部分來使用,我們每個人的文體感覺必然變得敏銳,從而提高了聽、說、讀、寫中把握更加復雜結構的能力。我們會更敏感地注意到語義不明的句子和鬆散的結構,並對其做些修正。此外,語法分析的原則是對任何語言學習都適用的普遍原則;因此,我們就會對不同語言的異同有了敏銳的感覺。很多特殊的問題也可通過語法研究得以闡明——例如,關於失語、外語學習或翻譯等方面的難題。語法未必是枯燥、僵硬、晦澀的,它可以是生動的、互相聯系的和令人愉快的。既然語法有這樣多的功能目的,問題就在於怎樣體現它們了。
語法本質漫談
設想以下列方式來教授孩子關於花的結構:在黑板上畫一株假定的植物,標明其各個部分:雄蕊,雌蕊,莖柄等,解釋每個名詞術語,讓孩子們都寫在他們的本子上,直到把它們記住後,孩子們才能觀察和接觸真正的植物。
當今的生物學課並不是以這種方式來教授這一課題的。老師會帶著活的植物,把它們分發給孩子們,然後讓孩子們找出各個部分。在此過程中,一旦有疑問就做上標簽。然後,教師讓他們在本中記下所學的一切。之後,要他們記住一些名詞。
這是現代的方式:發現在先,然後才以術語來定義。但語法學卻還是老樣子,在許多學校仍以完全類似前一種的方式來教授(如果在教授的話):在黑板上寫一個虛構的句子,接下來就記規定的語法術語;而不是去努力探討掌握現實中真實的句子。甚至更為通常的是:根本就不去尋找有趣的、真實的例句。這就好像孩子們只從黑板上得到植物的知識一樣。沒人會容忍這種愚蠢的教授生物學的方法。但幾百年來,語法學運用的恰恰就是這種研究方法——至今,這種方法還未結束呢!
基本語法概念
語法所研究的句法范圍是很廣泛的,語法學家們常把它們劃分為若干亞層次。最古老和最廣泛運用的劃分方式在於形態學和句法。
形態學
語法的這一分支研究的是詞的結構。下面列出的一組詞,除了最後一個,其他的都可劃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自身獨立的意義。
unhappiness un- -happi- -ness
horses horse- -s
talking talk- -ing
yes yes
yes(是)沒有內部語法結構。我們可以分析其語音組成/j/、/e/、/s/,但它們各自並無意義。相反,horse(馬),talk(談話)與happy(幸福)顯然都有意義,與其相結合的成分(詞綴)也一樣:un-表示否定意義;-ness表示狀態或性質;-s表示復數;而-ing則幫助傳達持續性:一個詞可分析到的最小的、具有意義的成分叫詞素;詞素在語言中起作用的方式是形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將上述的詞分析至詞素是很容易的,因為它們都包含了明顯的成分序列。正因如此,即使像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這樣一個不大可能見到的詞,也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分析。許多語言(所謂「粘著語」)中,通常一個詞都包括著較長的詞素序列,它們同樣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來進行分析。例如:在愛斯基摩語中,angyaghllangyagtuq一詞的意義是:他想得到一隻大船。操英語的人初見這樣的詞會覺得非常復雜;但當我們將它分析至其各組成的詞素後,它就清楚多了:
angya- 船
-ghlla- 表「大」義的詞干
-ng- 得到
-yug- 表意願的詞干
-tuq- 表第三人稱單數的詞干
英語中很少這種類型的詞的結構,但諸如土耳其語、拉丁語這樣的粘著語和曲折語,便有很多的形態變化,非洲的比林語中,一個動詞可能會有1萬種以上的變化。
詞素問題
並非所有的詞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劃分至詞素。如英語中的不規則名詞和動詞就難以分析:Feet(腳)是Foot的復數形態,但如何判斷該詞內部的復數詞素就不像-s是horses(馬)的復數詞尾那樣明顯。土耳其語中,evinden意為:來自他/她的家,從其詞形來看,卻有著明顯的問題:
ev 家,屋子
evi 他/她的家
evden 來自家
似乎詞尾-i表示「他的/她的/它的」,-den意為「來自」——這樣的話,它倆的組合應是eviden。但土耳其語這個詞中,還另外有個n,這個n似乎並無從屬。可是它卻自然地用在這個詞中(很大程度上類似於英語中Child〈孩子〉一詞的復數Children里的r)。這種情況使得語法分析變得復雜化,也增加了其誘惑力。對那些關注語言學的人來說,再也沒有比從一堆明顯的不規則的詞素資料中尋找出規律性更為迷人的探討了。
另一種復雜的情況是:詞素有時依其所出的語境會有數個語音形式。如英語中,表過去時態的詞素(-ed),依照它前面語音的發音情況,會有三種不同的發音方式:(1)前面的音素是/t/或/d/,詞尾讀為/id/,如spotted。(2)前面是不發音的字母,詞尾讀作/ t /,如:walked。(3)前面的音素是不發音的字母或是母音字母,詞尾讀為/d/,如rolled。詞素這些不同的形式叫做詞素變體。
屈折變化和引申派生
傳統認為形態學有兩個主要領域:第一,曲折變化形態所研究的是為表達句中語法區別的詞的變化(或屈折)的方式。如單數/復數,或過去時態/現在時態。舊的語法書中,這一課題的這個分支稱為「語形變化規則」。如boy(男孩)和boys(男孩們)是「一個詞」的兩種形式。它們的單數或復數選擇是語法問題,是屈折變化形態學的研究內容。第二,派生形態學所研究的是支配新詞結構的原則而不涉及一個詞在句子中所能起的特殊語法作用。例如:由drink(飲、喝)構成drinkable(可飲用的),由infect(傳染、感染)構成disinfect(不傳染),連同其不同的語法性質,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詞的組成。
詞彙
詞彙介乎形態學和句法之間,懸若游絲。在某些語言——諸如越南語這樣的「孤立」語——中,它顯然是較低一級的單位,很少、甚至沒有內部結構。而在另一些語言——諸如愛斯基摩語這樣的「復合」語中,「詞」的形式卻很復雜,甚至相當於整個句子。因而,詞的概念很泛,有的很簡單,像英語中的冠詞「a」;有的很復雜,像澳大利亞西部邊陲語言中的「palyamunurringkutjamunurtu」(他/她肯定沒有變壞)一詞。
在書面語中,詞通常是最容易判斷的單位。在多數語言里,它們是前後兩端都有間隔的單位,少數語言使用詞間隔號(如安哈里卡的宮廷貴族的語言),而有些語言則根本就不把詞獨立開來(如桑斯科里特語)。因為在一個能寫會讀的社會,其成員從孩提時代起就了解了這些詞的單位,所以誰都知道該在何處間隔——所剩的只是少數與連接線有關的問題。如:該寫作「Washing machine」(洗衣機)還是「Washing-machine」?是該寫作「Well-infordmed」(消息靈通、知識廣博的)還是「well-informed」?是「no one」(沒人)抑或「no-one」?
較為困難的是在語流中判定哪些是詞,尤其是在那些從不書寫下來的語言中。但即使在英語或法語中,也有此問題。當然,可以把一個句子讀得很慢,使人能夠「聽出」詞之間的間隔;可這是人為的做法。實際說話中,每個詞之間不會有停頓,這點在人們談話的任何錄音中都可見到。即使在很猶豫的講話中,停頓通常也只是出現在短語、從句這樣較主要的語法單位間。因此,假如毫無可聽見的「間隔」,我們怎樣知道那些是詞?語言學家們進行了長期探索,試圖設計出可行的標准——但還沒有一個完全成功的。
詞類
從語法研究初期,詞就被歸為詞類,傳統稱作「話語部分」。大部分語法把詞分為下述8類,以英語為例:
名詞: boy(男孩),machine(機器),beauty(美麗)。
代詞: She(她),it(它),who(誰)。
形容詞:happy(快樂),three(三),both(兩者都)。
動詞: go(走),frighten(驚嚇),be(是)。
介詞: in(在……中),under(在……下),with(與,同)。
連詞: and(和),because(因為),if(假如)。
副詞: happily(快樂地),soon(不久、馬上),often(經常)。
感嘆詞:gosh(呸),alas(唉),coo(啊)。
有些分類還將分詞(looking〈看〉、taking〈取拿〉)和冠詞(a、the)也獨立出來。
現代劃分詞類的方式依然如故,但使用「詞類」這一名稱而不是「話語的部分」的名稱則表明了強調重點的變化。現代語言學家們已不願再使用傳統語法中形成的概念定義——諸如名詞是事物的名稱。這種定義的模糊性已常遭詰難:beauty(美麗)是一種「事物」嗎?難道形容詞red(紅)不也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嗎?替代基於意義的定義現在注意的焦點轉移到了各類詞在語言中起作用的方式的結構特徵方面。以英語為例,定冠詞和不定冠詞已成為判定其後所根從的是名詞的一個標准(如the car〈小汽車〉)。與此相似,羅馬尼亞語中,冠詞ul表明其前面是個名詞(如avionul〈飛機〉)。
現代語法的最重要目標是建立功能連貫的詞類劃分:同屬一類的詞其作用相同。如jump(跳)、walk(走),cook(做飯)形成具有連貫性的一類詞。因為適用於其中一個的所有語法規則同樣也適用於另一個詞:它們在現在時中都有第三人稱單數(be jumps/walks/cooks);它們都可以-ed詞尾表明過去時態(jumped/walked/cooked),等等。其他許多詞也表現出相同(或相似)的活動狀態,我們由此便可劃分出英語中一個重要的詞類:動詞。與此相仿,其他語言中也會建立起類似的詞類。最終導致形成這樣的假說:認為動詞是所有語言分析所需的詞類(就像「表示存在的普遍原則」,)。
漸變 詞類劃分應該是一致的。但若我們不想得到數百種繁雜的詞類,那就只得讓某些不規則的詞也進入各個詞類。如:對許多人來說,house(房子)是英語中以/s/結尾的一個名詞,當加上復數詞尾時,/s/就讀作/z/。雖然,在理論上復數的它仍在「自己的類」中,但實際中,它卻同與它有著相同點的另外一些名詞歸為一組。
由於語言的不規則性,因而詞類也就不像理論上所描述的那樣,類別界限涇渭分明。按語法的觀點,每一類詞中都有一些核心詞功能一致。但每一類詞也都有一些「臨界」詞,呈不規則狀態,它們也許與其他類的詞的功能相似。有些形容詞有類似名詞的功能(如the rich〈富人〉),而有些名詞與形容詞相似(如railway〈鐵路〉在station〈站〉之前用作形容詞)。
由具有穩固的語法功能的中心逐漸轉移到更不規則的臨界功能的過程叫「漸變」。形容詞類的漸變功能很明顯。判斷英語核心類形容詞的標准有以下5種:
(A) 出現在to be之後。如:He is sad.(他是憂傷的。)
(B) 常出現在冠詞之後、名詞之前。如:the big car.(大轎車)
(C) 在very(很)之後。如:very nice.(很好)
(D) 有比較級、最高級的變化。如:sadder/saddest(較憂傷/最憂傷),more/most impressive(印象較為/最為深刻)。
(E)在-ly之前、與之構成副詞。如:quickly(很快地)。按照這些標准,我們就可以檢驗一個詞在多大程度上是一個形容詞。在下面的矩陣中,被測的詞豎排在左邊,五條標准橫列於上方。一個詞若復合一個標准,就標上一個「+」。例如:sad(憂傷)一詞很顯然是個形容詞(he』s sad〈他憂傷〉,the sad girl〈憂傷的姑娘〉,very sad〈很憂傷〉,sadder/saddest〈較憂傷/最憂傷〉,sadly〈憂傷地〉)。如果一個詞不合標准,就標上「-」(如下面例子中的*want〈想〉就不是形容詞:*he』s want,*the want girl,*very want,*wanter/wantest,*wantly)。
A B C D E
happy(幸福的、快樂的) + + + + +
old (老的、舊的) + + + + -
top (頂端) + + + - -
two (兩個) + + - - -
asleep(睡著) + - - - -
want (想、要) - - - - -
當然,這個表格完全是人為制定的,因為它是由5條標準的排列順序所決定;可它確實有助於顯示一個詞逐漸離開詞類核心(這里以happy〈快樂〉為代表)的情況下漸變的實質。某些形容詞似乎比其他形容詞更具有「形容詞性」。
語法范疇
許多語言通過詞形變化表示諸如數、性、時態的差別。這些范疇是所有語法概念中最常見的,可對它們的分析卻會令人吃驚;特別是會出現詞形的語法變化和其賴以傳達的意義之間並無純粹的一一對應的關系。復數名詞並不總是表示「多於一個」的意思,第一人稱代詞並非總是指說話人;陽性名詞並不總指陽性。
句法
句法是在句子中(有時是句子之間)排列詞序表達意義關系的方式。這一術語來自希臘語的syntaxis,此詞本指「排列」。多數句法研究集中於句子結構,因為最重要的語法關系正表現在其中。
句子
傳統上,語法把句子定義為:一種獨立想法的完整的表達。由於很難確定什麼是「想法」,因而現代研究避開了這種說法。「一個雞蛋」能表達一個「想法」,但不能認為它是個句子。「因為天冷,我關了門」是一個句子,但它顯然可以分析為兩種「想法」。
一些傳統語法對句子下了個邏輯定義。最通常的研究認為:一個句子有一個「主語」(=話題)和一個「謂語」(=對話題的說明)。這一看法對某些句子是很適用的,如:「書在桌子上。」我們可以認為「書」就是句所談論的。但對許多特徵來說,這種提法並不清楚。「下雨了」是一個句子,但「話題」是什麼?而在「米歇爾向瑪麗要一支鋼筆」這一句子中就很難說,米歇爾、瑪麗或鋼筆,哪個是「話題」——或者是否有三個「話題」?
在書面語中,聯系我們在學校中所學的標點符號,可能會得到關於「句子」的一個很有效的定義。那就是對許多人來說,一個英文句子就是「始於一個大寫字母,終於一個句號(或某些其他表終結的標點符號)」。問題是:許多語言(如亞洲語言)並沒有這種特徵;甚至在有這種特徵的語言中,標點符號也並非總是個清晰的標志,它或許會被省略(如警告牌上或法律公文中)。並且,除了「熟練地運用」外,很難描述其使用規則。因此,人們常對一篇課文的「最佳標點方式」持有異議。一些文體手冊認為連詞(and〈和〉、but〈但是〉)之前不能結束句子,但有的作者覺得有必要,這樣的例子也常有——或許是為了表示強調。
在話語中,判斷一個句子就更難。節奏和語調的單位常與書面語中句號該出現的地方不相吻合。尤其是在一些非正式談話中,句子結構常缺乏像書面語中嚴密的組織。不能說談話缺少語法,這僅說明遇到特別難以劃定界線的句子,語法有了不同的形式。在下面的一段摘錄中,就很難判斷是否句子是在停頓號(——)處結束。或者可以說它整個是一個結構鬆散的句子:
「當他們喂豬時/他們都要往後站/——他們可以帶筐/——但他們不許挨近豬/你知道/——因而他們不快樂……」
語言學研究方法 盡管困難重重,我們仍沿用了「句子」這一概念,當代語法學家們努力合理地使用它。但他們並不立即著手尋求「句子」的完美的定義——那並不易求得,起碼有200種以上這樣的定義紀錄在案。相反,他們力圖分析現有的語言結構,辨識它們作為句子的最為獨立之處。因此,由於下列句子都可獨立說出,並可以作為一種句法結構,就可以把它們都看作句子:
she asked for a book/ (她要本書)
come in/ (進來)
the horse ran away because the train was noisy/
(火車聲很大,馬跑開了)
然而,下列單位的組合卻不能稱作句子:
will the car be here at 3 o』clock/it』s raining/.
(3點鍾時汽車會到這兒嗎/下雨了/。)
第一部分的句法和第二部分的句法構成並不能組合成一個固定形式。它還可能是這樣:
it』s raining/will the car be here at 3 o』clock/
(下雨了/汽車3點鍾會到這兒嗎/)
或者,兩部分各自單說。然而,各部分之內卻顯然有一些語法規則和選擇。我們不能說:
*will be here at 3 o』clock the car/
(將到這兒在3點鍾這汽車/)
*will be here the car/
(將到這兒汽車/)
car at 3 o』clock/.
(汽車在3點鍾時/)
序列中的各部分都是個句子,但結合起來卻不成為一個「更大」的句法單位。
因而,句子是句法規則適用的最大單位——獨立的語言形式,不由任何更大的語言形式的語法結構所包容(據L·布隆菲爾德,1933)。但這項研究也遇有例外。尤其我們應允許有這樣的情況:句子中可能依賴前一個句子而省略其結構中某部分(省略句)。如:
A:你去哪兒?
B:城裡。
在更完備的語法描述中,也能見到一些其他形式的例外。
小句子形式
每種語言都有許多不同於常規組成形式的、與句子一樣的單位。下邊是從英語中選出的例子:
Yes. (是)
Gosh! (啊呀!)
Least said, soonest mended. (別多說,馬上改正。)
How come you』re early? (你怎麼來這么早?)
Oh to be free! (噢,自由了!)
All aboard! (快開車了!)
Down with racism! (打倒種族歧視!)
No entry. (不得入內。)
Taxi! (計程車!)
Good evening. (晚上好。)
Happy birthday! (生日快樂!)
Checkmate. (將!〈象棋用語〉)
例外 這兩條告示——第一條來自學校操場,第二條來自一座辦公樓——大抵也是句子,但它們都沒遵從原定的標點規則。
句法的觀念
層級 「希拉里打不開窗戶。」分析句子的第一件事是尋找其中的片語——連在一起的片語(或「短語」)。在上例中,我們可以初步劃分如下:
希拉里/打不開/窗戶。
(Hilary couldn』t open the windows.)像「打不開」和「窗戶」,這樣的單位就叫短語。前者也可叫動詞短語,因為它的中心詞是動詞;後者叫名詞短語,
㈧ 比手劃腳猜詞語的題目(適合小學生的)有哪些
雨傘、大象、足球、排球、書包、棉襖、辮子、躲閃、老師、汽車、眼鏡、電視機、香蕉、擁抱、扇子、飄飄搖搖、四腳朝天、三長兩短、猴子撈月、自言自語、大驚失色、合二為一、高低不平、躡手躡腳、公共共汽車、上網、大學、醫院、學校、籃球、跳高、手球、游泳、跳水、乒乓球、羽毛球、檯球、中學生、游戲、蓋帽、灌藍、撲克
㈨ 小學生成長檔案——小腳丫中的 手抄報展示 怎麼做 是畫畫么
以畫畫為主,文字為輔,水平一定要和實際年齡相仿,文字不要太多。畫畫用的紙依據實際情況來選擇。
祝你成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