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幫助小學生學會准確評價自己c證說課稿
俗話說:「行為培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說:我們的思想每天在影響著我們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促成我們的習慣,習慣又塑造了我們不同的性格,性格又讓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命運。可見,在日常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的重要!回顧這半年來,在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我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開始。
樹立和鞏固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就要讓學生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為每個學習階段指定一個明確可行的學習目標。
記得剛開學時,除了初俊紅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外,其餘的孩子對學習是很茫然的。還有更多的學生對自己根本就沒抱任何希望,所以一開學班上就出現了嚴重不守紀律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我想:必須盡快讓孩子們正確認識自己,針對自己實際能力明確學習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一個「自我激勵卡」,讓每個學生在卡上寫上自己的姓名,座右銘,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讓學生尋找一些能激勵自己學習的話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學習;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預定上學期通過努力後應該達到怎樣的一個認知水平,這是近期目標;通過半年的學習,你希望自己獲得哪些成功,這是遠期目標。這份自我激勵卡要求學生認真思考後,認真填寫,並粘貼在他們的課桌面上,讓他們時時看到自己現實與願望的距離越來越小,時時提醒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自我激勵卡」完成後,我讓學生親自設計自己的心願卡,並寫上自己的心願。心願卡製作得非常美觀,幾乎所有的孩子的心願都是考試考個好成績好回報家長和老師。每個個孩子的老師也在他們的心願卡上寫下幾句鼓勵的話語,每個孩子的父母為孩子送上殷切的希望。就這樣,一張小小的心願卡,濃縮著父母老師的期望,滿載著孩子們的夢想,引領著孩子們在學海中翱翔;卡上的每一句深情的祝福,都會時刻激勵孩子們奮進。激勵卡和心願卡為樹立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
無論走進哪個班級,我們都會發現班上有各種爭星評比活動,這些活動決不流於形式,而且是短時期就見成績的活動。也就是說每個月就會有評選結果,每個月我都會給那些獲獎學生頒發獎狀和獎品。通過各種形式的評選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情緒。在評選活動中,我絕不把眼光只放在好學生身上,讓那些後進生望洋興嘆,這對他們的自信心將是一種打擊,更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評選活動中,我會不斷更換評選條件及內容。比如,為了讓學生能夠認真地對待作業,我在班上開展了 「我的作業多棒」這一評選活動。兩個月的評選對象不同。九月份我評選作業寫得最漂亮的前十名同學,為的是在班級中樹立認真書寫的榜樣;十月份我改變策略,評選對象為作業進步前十名的同學,為的是促進那些字跡不工整的學生學會認真書寫。無論在什麼時候,我都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當學生有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隨之而來的班級學習氛圍就形成了。
再次,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無論帶哪個班,我對學生都有一個要求:各科作業必須按時完成。首先,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做到:作業布置一定要適量。其次,我教學生學會如何「擠」時間寫作業。一般語文、數學課一上完,語文、數學作業就布置了,學生就知道把有些空餘時間「擠」出來完成作業,而屬於學生活動的時間我完全交給他們,我送給他們的一句話是:學要學得認真,玩要玩得痛快。當學生學會如何「擠」時間完成作業後,你會驚奇的發現,他們有著你無法估量的潛能。
最後,培養學生愛讀書的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配合學校「我和好書交朋友」的讀書活動,我設計了一個「讀書有感」的小冊子,放在書櫃里,讓學生看完一本書就馬上在冊子上寫下自己的讀書感想。我會定期檢查,在寫得好的感想後面我畫個「★」,並獎紅旗貼在牆報上。學生在「讀書有感」這本冊子上越寫越好,由原來的1~2句到後來寫一段話的都有,並定期評選讀書積極分子,這樣,既促進了學生的寫作,更激發了學生讀書熱情,也為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高過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煉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讓我們站在時代的高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精心地去關注、訓練孩子的行為習慣。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更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貳』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對小學生評價的方法
賞識性評價
期待式評價
互換角色式評價
朋友式評價
「無聲」式評價
教師要善於利用體態語,傳達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點燃學生們學習的火花,如「注視」可以表示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相互尊重。在課堂上教師對某學生注視較多,這個學生就會感到親切關注而專心聽講。
『叄』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
學生良好品行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學生的品行習慣養成如何是德育教育成果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品行好壞關繫到學生終身發展,學生良好品行教育、養成是小學德育的中心環節,是《品德》課程的主要任務,《品德》學科落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非常重要,它可以為學生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需要。下面,我談一談一年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上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後是非常愉快的,養成的過程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克服許多困難,經過許多磨練。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要矯正就更需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剋制壞習慣才能形成好習慣,做到課堂訓練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如課堂文明用語與課外文明用語、課堂表現與課外表現,如學生正確的立姿、寫字姿勢、舉手姿勢、讀書姿勢等. 在訓練中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讓學生掌握每一課的知識點,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訓練要從每個細小之處著手,從站、立、行走開始,隨時都要給予指導。另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如學生接、發東西、說話等不太有禮貌,就及時教如何說,如何做,教學生如何保持衛生,擦桌子、掃地等。學生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具體地指導是很難形成良好習慣的,所以培學生良好的習慣必須具體指導,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裡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二、榜樣引路、正面引導與說服教育相結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範,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充分利用《品德》課程教材中的榜樣和學生身邊的榜樣來引導學生,加強正面教育和說服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動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正面引導,如講故事、看圖片、創設情境、評價判斷等激發學生情趣,提高認識。說服教育要注意藝術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動激發動機。 、
三、課堂評價、課外評價與日常品行綜合評價相結合
做好評價環節是對學生課堂與課外、品行養成情況的評判、檢測、導向。只要求沒檢查,就跟沒說一樣。因此檢查評價工作必須堅持並落實,根據每一課的知識點設計評價方案,還要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的要求,結合班級開展「班級小明星」、五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對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評價、評比終究是外力,養成好行為習慣必須靠內因,為此把評價、評比的形式多樣化,把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結合起來。依據小學生評價手冊,協同班主任每月認真進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通過做好評價和品行比考核,對學生品行為發展起導向作用,是學生進步的力量源泉,成為規范、養成自我良好品行的強大動力。
總之,我們的教育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促進學生成將來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進行有效手段,培養學生各種良好品行習慣,才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肆』 小學生素質報告單評價手冊上的家長評語鑒定怎麼寫
1.認真閱讀每月的成長報告單,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和名次;認真重視家長反饋意見,我們學校對你反饋意見都會重視的,合理建議都會採納;
2. 「分析要客觀」,即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分析一定要符合實際,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與症結,以便採取措施對症下葯。一般來說,對於成績的分析,要考慮下列諸種因素:孩子學習基礎的高低、投入程度多少、復習科目的安排合理與否、聽課效果如何、鞏固練習是否獨立完成、是否練習充分以及孩子的身體健康因素。當然,也包括題目的難易情況分析。考試後要與之分析原因,以鼓勵的方式進行督促。同時也要積極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使孩子能愉快的學習。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出奮斗目標。在制定目標時,要提醒自己的孩子正確地評估自己,要實事求是,目標不要過高,可分遠期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就是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中考時想考什麼樣的學校。近期目標就是在每次考試中你要達到怎樣一個水平。這其中,我們尤其要鼓勵學習上有困難的子女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要使子女看到希望,增強努力決心。目標確定後,要讓大家知道,讓他們給自己增加前進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大家的督促。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不懂就問,努力養成自學的習慣。
3.「引導要正確」,即對孩子要正確引導,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這里我特別請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引導時,一定要平等相待、曉之以理,切忌出現過分寵愛或動輒呵斥、或撒手不管或嘮叨過分等現象。同時應在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處理上重點關照。就是說,在師生關繫上,要引導孩子尊重老師、虛心求教,努力適應老師的風格;在同學關繫上,要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互諒、友愛、團結,和諧的人際氛圍也是促進學習進步的重要因素;要教孩子要有愛心,有一顆善良的心。要讓他們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身邊的人,因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會愛國。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特別在男女同學關系的處理上,更要引導孩子妥善處理。家長應幫助孩子消除青春期心理障礙。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發育的關鍵階段,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使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生理和心理衛生的基本知識,要協助老師教育孩子處理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學會與異性的正常交往。最近,我們發現有些同學有著明顯的變化,有些男生對異性產生了愛慕的心理,上課走神;還有些學生非常喜歡看言情小說,學習精力分散。作為我們做家長的要隨時注意自己孩子的變化。其實出現這些問題,並不奇怪,也不可怕。要緊的是我們正確引導,及時阻止不良的苗頭出現。經常了解一下孩子的來往對象,教育孩子談情談愛不是他的現在所考慮的問題。耐心分析這些問題的危害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教育孩子要先學會做人,自覺抵制各方面的干擾。
4. 「溝通要經常」,即家長與學校要經常性地溝通,以便及時交流信息,合力做好孩子的工作。我想,您將孩子的優缺點、孩子的朋友圈、回家的言談舉止以及愛好等等告訴我們,肯定會有利於老師對您的孩子全面了解,以便給以及時而正確的幫助;老師將您的孩子在校情況及時反饋給您,和您形成合力,也一定促進您的孩子不斷進步。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往往無暇與老師面談,不妨採用電話聯系。
5.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我們的孩子就快走完了初中階段的路程,等待著他們的將是三年耕耘後的收獲,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能夠迎接挑戰,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家長,大家都必須充滿著信心,即使你的孩子在考試中分數不高,但應該明白,分數未必等於前途,比分數更重要的是信心。有了信心,就會去拼搏,能拼搏,就會進步。
孩為了我們共同的希望和未來的幸福生活,讓我們一起努力
『伍』 小學生每個月借閱幾本書適合
一本就已足夠。1、班級圖書來源於班級同學圖書基金,圖書每月根據學生閱讀情況內 添加一次。添加時容寫好書目及所購時間,以便閱讀。 2、 每天早晨 7: 到 8: 30 00、 中午 11: 到 12:30、 30 晚上 5:20 到 6:20 為讀書時間,要認真讀書,讀書期間不許借閱及還書。課間為借書、還書 時間。 3、每位同學每次只允許借書一本,要簽好書名、借閱人姓名及借閱 時間。
『陸』 現在,小學生每個月要,向學校交一百多塊錢生活費應該交嗎
要看為什麼交的
如果是寄宿的應該事先和家長協商好
然後由學校代收
『柒』 小學生學業測試報告如何寫
連雲區東港小學 劉虎平
一、課題研究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要突出語文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評價和考試改革是語文課改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課改的順利推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為學生的學業評價無論在功能和價值上,還是在學科內容、呈現方式以及對考試結果的處理上,都要力爭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適合本校學生的學業評價內容、形式、手段,以利於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從傳統的語文評價情況看,距離新課程理念,存在如下不足:
1、評價方式的傳統。「穿新鞋,走老路」是在實施新課程中對學生學業評價的偏頗做法。傳統的學生語文學業評價以考試(已經具有指揮棒的功能)為主要方式,(或成為唯一的學業評價方式)單一乏味,缺少靈活,重結果、輕過程,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及潛在力的培養,更無益於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
2、評價手段的滯後。語文課改中,理念新,教材新,學生的學習方式新,教師的教學行為更新,但是學生學業到底怎麼評價,至今還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為最好的方式。
3、統一格局的沿用。學生學業評價長期以來就是沿用「大統一」的格局思想,單元試卷、期中試卷、期末試卷不是市級統一,就是區級統一,統一試卷、統一時間、統一批卷、統一答案、統一的結果處理……學校、教師缺乏一定的選擇自主權,評價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公正性和客觀性,學校特色和教師教學藝術更是無法評價。
二、課題的界定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研究》課題,是以新課程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為研究對象,以義務教育階段中語文課程標准和「三維」目標作為基本檢測依據,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課題研究的行動指南,以學生生活學習的基本環境——班級為研究單位,主要研究學生語文學習活動過程中比較明確化的學習水平測試,以及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學習質量或學業水平的價值檢測評估和確認。本課題對於小學生語文學業的評價涵蓋語文素養的諸多方面,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板塊的目標均要在評價中體現。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與新課程實施同步,「學習水平測試」應該有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包括書面測試、口頭測試、實踐測試等,它既屬於階段性的評價,又屬於終結性評價;「學習質量或學業水平」則屬於形成性的評價,立足語文課堂,就是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時期的進步狀況,記錄收集學生成長的經過和學習的收獲,不追求大統一,而力爭體現年級特色、班級特性、學生個性。學生學業評價除了檢測「學生學習質量」 外,還要與學生「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相聯系,從而建構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
三、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學生學業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為:
一是價值判斷的需要。課程改革的瓶頸是教育評價,而學生學業評價是課程改革的瓶頸之瓶頸。學業評價關繫到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的問題,在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標准,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及身心素質進行價值判斷,作出公正、公平、均等的評判是本次語文課改的需要。
二是評價功能轉變的需要。為配合課程功能的轉變,作為教育杠桿的評價功能也應該發生轉變,改變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反對急功近利,改變評價功能的單一性,對學生的一切語文學習評價工作都應著眼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個別差異,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實踐意識,最終將學生的發展為評價服務轉為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三是評價主體擴充的需要。課程改革使得教學過程越來越民主化、人性化,評價的主體再也不是以往的管理者,也不再局限於被動地接受評價,「學生語文學業成績」不再是評價老師和學校的唯一指標。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等都是評價的主體,他們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必須要有一個相當明白的、可操作的指標體系,這個體系只有是利於學生生動、主動、生成發展。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研究,應堅持學生語文學業評價和語文課改同步進行,研究「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落實,通過研究與實踐,培養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堅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生成,培養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也注重教師主體作用和個性能動作用的發揮。
四、課題研究目標
1、構建新課程下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理論體系。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將組織學習各類評價理論書籍,概括和形成有關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理論體系,以指導評價工作的開展。立足多元主體的評價地位,使評價者擁有更豐富的、更多的評價選擇權和參與權,最終發揮更大的教育教學潛力和主觀能動的作用。使得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
2、建立新課程下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操作體系。學業評價是隨著學習課堂的發展而發展的,先有學習課堂,然後才有學業評價,學業評價指標反過來又促進學習課堂的生成。要建立相應的較為完善的語文學業評價指標和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手冊。結合新課程的要求,本課題堅持整體性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單向評價和互動評價相結合,逐漸建立客觀、科學、公平的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3、確立激勵、教育和反饋的評價功能機制。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淡化或沒有了甄別和選拔的功能,主要是為了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成為激勵學生上進的機制,讓每個學生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樣也應該是全面的、整體的,不僅看學生語文學業的檢測水平,更要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態度,學生學的態度,學生成長和進步的狀況,學生學習的潛能和個性發展。
4、建立新課程語文學業評價題庫。與將要建成的我校的城域網相結合,建立語文題庫,鼓勵形成有班級特性的檢測評價試卷,培養教師出題能力、綜合評價能力,形成資源共享、共同進步的新格局,以適應新課程學業評價的需要。
5、實現語文學業評價基本內涵。結合評價發展的特點,本課題將努力實現語文學科評價的基本內涵,以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結果實效化為原則,幫助學生在評價中享受成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1)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方向轉變到與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課程標準的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可以作為語文學業評價的指導思想,語文學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既要關注學生學業的階段性評價,又要關注學生學業的形成性評價,更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達成度。
(2)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方式轉變到更加關注質的分析和把握。實行評價的過程化、階段化,建立開放型的學生學業評價方式,變以前平面單一評價為立體綜合評價,即除了紙筆測試以外,包括書面測試、口頭測試、實踐測試等,還包括平時的課堂行為記錄。強調學生學業評價方法的多樣化、綜合化,變以前一次定格評價為多次激勵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自我調整、自我需要、自我激勵的學習機制。
(3)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內容轉變到體現語文課程標准內容。以課程標准為依據,按學段目標要求,實行多元評價。每一學段的目標是評價學生學業的最低、最起碼的要求,每個學科必須設計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的評價指標,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採用多元評價,真正加以檢測。
五、課題研究內容
對於小學生語文學業的評價應涵蓋語文素養的諸多方面,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板塊的目標均要在評價中體現。實施評價的主要內容為:
(一)日常性評價
1、口頭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用鼓舞、激勵、肯定性的評價語言進行評價,關注學生課堂上參與的水平和生成的空間,在學生學習活動過程中形成師生互動的微觀評價,師生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2、書面評價:在學生的作業、作品上,用肯定、富有激勵的話寫出對學生學業的評語。校評與家評相結合。
3、班級語文綜合活動評比:由班委負責,每月評一次上牆報。個人自評、小組互評相結合。
4、成長記錄袋評價:每位學生一學期內都要精選自己保存最優秀的證書、自我小傳、作業、書法作品、歌唱(朗誦、演講)磁帶、通訊報道等,裝入成長記錄袋,期末由班主任、語文教師及班委就上述內容進行等第評定,再統計合並,得出這學期每位學生日常性評價的總等級:優秀、良好、需努力。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二)終結性評價
1、水平測試:
(1)閉卷:選用上級試卷在期末進行。
(2)開卷:可當堂查閱資料,可回家或到社會上完成。如:社會調查、觀(讀)後感、信息收集、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2、面試:由語文教師或語文教研組長在班級、年級組舉行,對學生進行面對面問答,如:口語交際、朗讀、背誦、口頭習作等。
3、綜合實踐活動:學期末由學校或年級組組織,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語文運用實踐中對學生綜合能力、才藝特長、語文素養進行全方面的測評。
終結性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閉卷50分,開卷20分,面試20分,綜合實踐活動10分,期末由班主任教師匯總統計。
六、課題研究方法及條件
本課題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不斷地實踐、修改、完善,力爭做到可操作性強。另外輔之問卷調查法、座談討論法、經驗總結法等。
本課題組單位的科研氛圍濃,教師科研意識強,課題組聘請我區小學界唯一一名具有中學高級職稱的李彩玲校長做顧問,其他成員均是校語文教研組長,有參與或承擔過省、市級課題研究的實踐和經驗,均參加過市、區級語文公開教學,並都擔任學科教學任務,有一定研究時間和研究條件,對研究過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七、研究步驟(略)
八、課題研究成員與分工(略)
九、課題研究過程及實施
(一)親近評價
學生評價方式的改變,首先就是要對評價觀和評價方法進行改革。我們的語文學業評價研究立足服務於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從小學生渴望被關注和表揚的心理特點出發,讓教師的愛體現在一個個可感知的動作、語言上,讓學生生活在愛和希望之中,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和種興趣的持續增長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對人的具體關注,說必須要加強情感滲透,成為師生彼此親近的中間地帶。讓學生親近評價,就是讓學生從情感上喜歡評價,行為上主動進入評價的過程,又能積極地運用評價的結果完善自我。
我們首先從學生的情感需要出發,改變評價語言的角度,自覺將自己作為學生成長中的引導者,朋友,因人而異,體現明顯的個性特徵。形成指導性評語、談心性評語、激勵性評語。
1、談心式。通過親切的話語,文字性的描述,將對學生的細致觀察記錄下來,真切地指出或展現在筆端,真實地反映學生一段時間的思想、行為特徵與學業進展,體現對學生的深深關懷,以實現師生心靈間情感的溝通,讓學生在娓娓動聽的推心置腹的談心中,體會到教師的拳拳愛心,成為激勵學生主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你的活潑熱情給老師留下了很深印象,你的鋼筆字寫得越來越好,作文進步也很大,真為你高興,不過你……如果你……該有多好啊!」
這樣以具體的描寫和親切的對話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關、成長的關切和悉心的指導。藉助評價在關鍵時刻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採取鼓勵與指點相結合的寫法,有助於學生增長信心,同時給學生和家長指點迷津,在評價過程中產生了特殊的導向作用。
2、指導式。教師了解學生後,在原有的發展水平上為其指出新的發展方向,以商洽的口吻,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並形成的新目標奮斗的決心。重在體現目標和情感的雙重激勵,讓學生深切感到老師強烈的期望情感,彷彿是一位慈愛的長者,又像是一位親切的大姐姐與小妹妹輕聲耳語。這種方式,以學生最希望達成的目標為切入點,給學生指出一條實現理想的快捷途徑。如「某某同學,想得到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嗎?許多同學是這樣做的:上課專心+作業認真+不懂就問+舉手發言+多讀課外書。你做到了嗎?快朝這個方向努力,定能得到這把金鑰匙。」
3、激勵式。藉助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指出一個更高的目標,鼓勵學生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實現超越個人已有基礎的新飛躍。所以,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盡情贊揚學生的成績,再以充滿信心的語句,對學生指出更具挑戰意義的奮斗目標,激起學生強烈的向上心。
這種讓學生親近評價的方式的啟動,真正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已逐步建立。學校記錄下了一個實驗班學生學業評價手冊下發以後的真實一幕:當手冊發到孩子手,學生們不再淡然對之,許多學生都興奮地嚷開了,一時間全班同學都沉浸在喜悅的體驗中,繼而開始搜尋老師的視線,在師生眼光的交匯點上,評價不再是生硬的評判,而是教師智慧的結晶,學生心理的安慰,師生共同享受與成長的新起點。
教師評價方式的改變,使我們認識到評價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當教育有情時,學生就渴望親近,評價就如同教師送給學生的一面整理衣冠的鏡子,而不是對學生強烈的威脅控制;是教育者給學生的一次成長中的指導,而不是嚴厲的斥責;是給學生一份信心的良機,而不是顯示教育者權威的契機。這樣的評價,使學生心靈中真正產生激勵效應,起到了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真正親近了評價。
(二)開放評價
評價理論中,目的確定是極其重要的部分,當我們將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時,檢測目標不再是一組生硬的數字,而是對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生命的關注,於是伴隨而產生的就是各種各樣非預期的結果,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就必然會產生眾多發展中的問題,過程的不可確定性,讓我們展開思考,於是我校的語文學業評價呈現出開放性特徵。
1、目標的發展性。
我們實施的學業評價是以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生動發展為目的,結合學生特定的年齡,認知水平和生活環境確定相應的目標。目標是階段性的,發展性的,按照人的需求理論,個體的目標在實現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的起點,不同的環境,作出相應的調整,或提升,或降低。每一次的目標調整必定是使目標更貼近人的最近發展區,向著更有利於人的發展水平接近,這種不斷矯正的過程,正是推動人持續發展的最佳原動力,是人持續發展的內在增長點。
實驗教師在工作中探索中形成了若干操作方法:
如心靈溝通法:用一個眼神傳遞一份關懷,一個勾手,許下一個約定,一次耳語,激起一份信心,一個微笑,給予一種鼓舞。
榜樣激勵法:利用學生主體樂觀向上的主流心態,在不同成長期,樹立不同的楷模形象,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鼓勵超越他人,實現跳躍性發展。
2、主體的多元性。
傳統的學業評價中,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學生處於評價的客體位置,使評價成為教師制約學生的法寶,這種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嚴重影響到了評價結果的合理性。我校語文學業評價的主體是教育活動的直接負責人,主要包括學習者本人、教師和家長。學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探索形成「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評價者」 的格局,突破了評價局限在學校內的傳統做法,探索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社區家長參與的機制。學生對自己學業情況作出評價,使學生關心自己的行為與評價結果之間的相應關系,起到了導向和制約學生行為的作用,也讓學生明確了評價是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環節,自己是評價的主體。家長反映,教師參與評價,孩子的自覺性提高了,學習習慣改觀了,學習也就更積極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過程的開放性。
學習的意義不在於最終獲取了什麼,而在於學習過程中投入以及能力的增長,因而在學業評價中,我們淡化了終端評價,而強化了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實行了二次評價,允許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可申請復考(具體體現在階段性的語文綜合素養考察活動中),從而讓其知道在評價過程中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以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通過修正完善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學習生活是有利於自身發展,教師明白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學生樂於接受,能促其主動探究,家長明白,在構建學習型家庭中,家長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身示範,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生、教師、家長全面參與評價過程中,各司其職,真實記錄學生時間段內的表現,不僅把握了達標要求,學生也有了前進的目標,也讓教師、家長能結合學生發展要求為其搭建發展平台,進行有個體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這種過程的開放性,充分以學生為本,使之有較多接受評價的機會,能預設目標,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了解自我,發現他人,公開記錄過程,並及時反饋評價結果,開放評價的各個環節,揚長避短,體驗成就感,獲得機會,增強自信,從而愉快地面向未來。
(三)學會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人人都可以成為評價者,人人也可以成為評價者。從理論上講,評價是一種綜合能力,只有學會評價,才能參與評價。在培養學生評價能力的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評價能力,有意識地讓其在評價中學會評價,在實驗中形成交互性評價的方式,師生、生生互動,實現教學相長。
1、在交互中學會評價。這種評價形式,旨在讓學生主動提前介入教學,在即時評價中,指導學生學會評價,鼓勵學生在評價中發展能力,提高興趣。
我們的做法就是藉助教師示範性評價,吸引學生產生對評價的興趣,領會評價原則和基本方法,然後主動參與評價;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間充分的學習交流,相互啟發,逐漸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評價的能力;通過獨立性的自我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和自我矯正中,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使評價成為個人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涌動師生雙方智慧的激情。
2、在評價中學會評價。在學業學習中,創造條件讓學生形成初步正確的評判標准,先從評價他人入手,在活動過程中,誘發學生觀察分析他人的意識和願望,引導評價同伴,學會發現他人,從而完善自己。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有意識地開展自評、互評,而且逐漸學會評價老師,形成了不唯書,不唯上的膽識,也引發了對家長的評價,實現小手牽大手,共同進步的格局。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評價的實踐活動,使評價活動成為一種機制,成為推進學業進步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評價中既增長了能力,又加快了自身的發展,實現了學習與能力發展的同步推進。
十、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研究價值在於解決實踐操作中若干具體問題,這是一種源於實踐、基於實踐、高於實踐、指導實踐的發展過程。評價改革是推進新課程的制度保障,《綱要》提出了評價改革的目標: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校立足評價的目標,圍繞突出語文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師觀念顯著變化,教學行為明顯優化。
1、通過兩年的評價課題實驗,教師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更新,學習意識逐步濃厚,能不斷地學習新知,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用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已經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服務者,以學論教的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使學生學得主動,善學、樂學、會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2、評價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他們的學習行為實現了多樣化、個性化。課堂上,學生頭抬起來了,手舉起來了,話多起來了,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思中學,合作中學,了解和掌握了多種學習方式,從而獲得了學習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
實驗班級研究風氣濃厚,學生學習方式已逐漸轉變。由課堂走向生活,語文課堂向縱深發展。學生對教學中的問題常常是通過討論、實踐探索、協作攻關的方法解決,所以實驗班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協作攻關的習慣基本養成,對各門功課「喜歡」的人越來越多,在課堂內外的學習中顯得主動、思維活躍,學習效果良好,不斷涌現有進步的同學(包括「學困生」在內),尤其語文成績逐步提高。以四(2)班、原三(2)班為例:
3、學習態度和方式方法的轉變帶來了學生精神面貌和思想品德行為的良性變化:
實驗班學生對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表現出非常積極踴躍參與的態度,且在活動中創新意識很強。例如:五年級實驗班,學校號召學生自己用平時節約的零用錢為雷鋒車捐款,該班學生自發捐款全校之最;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如區「科技小製作」、市「給奧委會的一封信」等活動中,參與率最高。
(二)制定語文學業評價方案。
方案在評價的理念上,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在評價的目標上,涉及教學目標的三大領域。在評價的標准上,既努力體現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又努力體現評價標準的差異性。在評價主體上,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在評價的內容上,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主要包括:書面檢測、考試,教師觀察記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活動與實踐,語文綜合素養考察,學生成長記錄袋。在評價工具上,主要設計、選擇單元期中期末形成性測試卷,教師、學生、家長調查問卷,學科學生發展性評價表,學生家長參與評價表,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表,學生個人成長袋等。
(三)形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操作體系》。(略)
(四)形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學段方案》。(略)
(五)形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略)
互聯網
『捌』 小學生寫成長卡要怎麼寫
1.學習狀況
2.身體情況
3.勞動情況
4.關心父母情況
5.關心社會情況
這些方面的記錄將看得出孩子的成長過程。
『玖』 小學生每月家長評語怎麼寫
1、本月認真完成作業,多次受到老師表揚,但是還有xxx問題,會繼續監督改善,希望和老師共同努力,督促孩子進步。
『拾』 三,五年級小學生成長記錄評價表怎麼寫
學生成長記錄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為指導,以和協教育、成功教育為重點,以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詳細記錄小學生成長歷程使學生從小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國家和社會培養 新世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實施范圍 一、二年級 三、記錄內容 三個表冊:身體素質記錄卡、行為記錄卡、綜合考核記錄卡..七項內容:1、思想品德;2、課堂行為;3、作業及作品; 4、個人特長;5、榮譽與獎勵;6、學科成績;7、身體素質; 四、評價方法與措施 〈一〉、方法:1、小組評議;2、教師評價;3、學生自評;4、家長評議;5、教學評估. 〈二〉、措施:記錄袋中的內容有班主任組織填寫,記錄袋由班主任負責管理.學年結束時交下一任班主任,小學畢業時記錄袋歸還學生本人保管. 1、思想品德考核 對學生思想品德考核主要以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學生的養成教育情況,即學生日常遵守《 小學生守則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二是學生在加中表現,三是學生的品德測試成績. 這三個方面每期評一次,養成教育的考核主要通過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兩種形式進行,每月班主任考核一次.家庭表現的考核主要通過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兩種形式進行,每兩個月考核一次.品德課成績指期末測試成績.每一項考核的結果都分優、良、一般、差四個等級級.學期結束時,對以上三項內容綜合考核一次,最終確定學生品德考核成績.班主任綜合個方面情況對學生思想品德進行總評價 . 2、課堂行為 學生的課堂行為考核以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可前准備,二是課堂紀律.三是聽講和發言,四是思維與動手,這 四個方面由各任課教師進行評議,班主任根據等級與學生日常表現進行總評價 3、作業及作品 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的方法.一是各任課教師每次對學生的作業給予評價,期底進行總評價,班主任組織填寫;二是學生認為自己某一次作業或一件作品比較好的或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及時裝入記錄袋. 4、個人特長 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愛好,一方面家長和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可以側重於學生特長培養;另一方面在學校開辦的各中特長班,發展自己的特長.學期結束時,特色班 教師根據特長發展情況進行評價,班主任填寫表冊並提出發展要求和建議. 5、榮譽與獎勵 期末班主任對每一位學生一學期所受到的各級各類獎勵進行登記,表中只填寫獎勵次數,班主任要對學生的獲獎情況進行分析,給學生樹立更高的目標. 6、學科成績 學科成績分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兩種形式,各任課教師結合學生平時表現和期末學科成績測試對每一位 學生進行總評,給出等級,班主任填冊. 7、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由體育教師負責,對學生的身高、體重、坐位體前驅,50米跑等項目進行測試填入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