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
小學美術課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美術教師展示個人風採的主要舞台。傳統的美術教育是一種「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活動,它早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那麼,在以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健全合格人才為目的,大力倡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美術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擺脫以技法傳授、技能訓練為主線的傳統美術教學模式,有效地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魅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呢?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探討及多年的教育實踐給我提供了如下一些粗淺的觀點和看法:
一、寓教於樂,在游戲中學習
在倡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心理需求。小學生具有好動、貪玩、好奇心強等心理特徵,「游戲」是他們喜歡的活動,恰巧能滿足他們貪玩好動的心理需求。「游戲」教學順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其個性與能力的發展。譬如在教《化裝舞會》這一課時,我先在幕後給幾個同學戴上做好的面具,並在服飾、發型、道具等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搭配,然後請他們「登台表演」,將一台「化裝舞會」的盛宴呈現在他們面前,表演結束,同學們個個興奮不已。我再問他們:是否想自己動手,舉行一場化裝舞會?大家齊聲回答:想。參與意識和參與熱情空前高漲。爾後,我再指導他們自己動手,人人參與,舉行了一場趣味盎然的「化裝舞會」。所以,我認為,在游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擴散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像力,且寓教於樂,最大程度地愉悅師生的身心,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比較分析,在發現中提高
對比觀察——比較異同——導出發現是美術教學中觀察及欣賞和表現時常用的手段,通過多角度的比較分析,能提高學生的
認識和理解能力,欣賞和概括能力,思維與表現能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積極性,也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對事物的深刻印象。譬如在石膏幾何體的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將物體本身的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等,及不同物體的形狀、大小、高矮、前後位置等,反復觀察,比較分析,然後努力去表現其最本質的特徵。再如,在教《大人國與小人國》一課時,我也是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通過「大」與「小」的比較與分析:和摩天大樓比肩的「衣夾」;搭著梯子才能爬上去吃的冰激淋;能馱著幾個孩子爬行的蟲子;可以在裡面游泳的水杯??通過比較,讓孩子們分析事物的「大」與「小」,了解其本質,提高其參與意識。所以,我認為,美術教學中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有利於釋疑解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與審美能力。
三、討論交流,在思考中成長
《美術課程標准》按學生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了四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強調綜合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變換模式,要將討論式教學融入課堂。討論式教學以啟發式教學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討論交流,讓孩子積極參與,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會用到討
論式教學方法。譬如我在教《會響的玩具》一課時,提出下列問題供學生討論:你知道哪些會響的玩具?它們為什麼會響?請你思考一下如何製作會響的玩具?通過孩子們的討論交流,分析思考,教師稍作總結點評,一堂課的問題便解決了一半,剩下時間交由他們探究製作便可以了。所以,我認為,討論交流能讓學生學會思考,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與表達,讓學生在思考中成長。
四、多元評價,在評價中體驗
新一輪課程改革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差異,實現了評價指標的多樣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了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綜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相結合,實現了評價重心的轉移。新的評價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利於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我認為,作為教師,我們應以真誠和善良的心態善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差異,了解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靈,評價時不要以某一個高度為標准,尊重每個學生的感知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尊重其生命成長的歷程,發現其閃光點,真正實現多元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很注意多元評價的使用。譬如在一堂課的最後,往往會有一個作品評價的環節,我通常採用的是「師評、自評、他
評」相結合的方式,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發展的需要,在溝通與協商中增進了解,在多元評價中反思與體驗,有效促進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總之,教無定法,藝無止境,以上觀點和看法也只是我個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粗淺的思考而已。現今社會,新事物層出不窮,美術課堂呼喚具有創新性的有效教學活動,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廣大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勤於實踐,善於反思,並在學習、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掌握美術教學藝術的真諦,從而更有效地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
⑵ 有誰能提供一些小學美術課上玩的小游戲
畫鼻子,學折紙,剪紙,七巧板。
⑶ 適合小學美術課的游戲
在教學中,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適當運用游戲於課堂教學中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爾基曾經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小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游戲的過程,是讓小學生從無意識的「玩」到有意識的「玩」,激發小學生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體驗一種「精神探險」所帶來的樂趣的過程。比如「猜謎游戲」、「競技游戲」、「魔術游戲」等,都能鼓勵學生的各種猜想和幻想。
一個讓孩子動情的故事,一段形象逼真的表演,一個神奇的魔術表演,一曲優美的音樂,都可以把孩子帶入一個神奇的王國。例如上《葉子上的小血管》一課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常規,會直接介紹葉子遮擋關系,而按照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和學生們共同把收集好的樹葉拋向天空,樹葉如一隻只蝴蝶在天空飛舞,最後落到地上,學生們通過觀察,會發現樹葉之間有了遮擋關系、疏密關系。學生的創造在哪裡?我認為,學生體驗的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創造是兒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在《電腦美術》一課中,教師通過圖片及電腦課件,讓學生欣賞自然界中太陽不同時間的不同形象,以及太陽照射下四季的變化,學生們在頭腦中會顯現出很多美好情景,並且讓學生分組完成以下任務:①在地面上用彩色粉筆畫。②製做太陽頭飾。③在牆上畫太陽,讓他們把自己對太陽的夢想畫出來,激發學生競賽意識、表現慾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與繪畫教育融為一種活動、一個過程,其作用大大好於單純的繪畫教育,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美、體驗美、發現美、創造美,這將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大。」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的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喜歡塗塗畫畫。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為學生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
⑷ 小學美術彩墨游戲一評課稿
《彩墨游戲》評課稿
彩墨游戲是小學三年級美術課程。是學生初次體驗國畫的美術課。從這堂回課可以看出老答師在課前進行了精心、細致的准備。而且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是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在課中有一個環節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講國畫用筆的時候,教師將筆法用學生的話語總結出來。中鋒:筆鋒垂直在畫中,線條圓厚又飽滿。側鋒:筆鋒傾斜側一邊,墨色濃淡多變化。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易讀又易記。整堂課學生的興致都很高。使學生在「玩中學」。對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⑸ 論文題目為 :小學美術教學中「游戲性」教學活動的探索。研究的內容可以為
內容跟字數抄大有關系咧
課題內容就是研究內容。雖然是開題,但開題就包括了研究的主要內容,所以論文的基本論點,提綱什麼的你心裡應該有底。像游戲性教學,突出的就是趣味性與活動性,你就應該多看一下相關的資料,然後確定了怎麼去寫論文,你還知道自己研究的內容是什麼。如首先是創設氛圍,如何具體開展活動,如何展開評價等等。
⑹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學習的是問題。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美術學習是一種創造藝術形象的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將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再現知識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大腦中充滿疑問,使問題意識成為學生的基本意識,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弘揚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任何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適當設置問題情境,學習內容對學生會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及學生實際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是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1.矛盾生疑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有很多產生疑問的地方。「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比較、思索、發現,才能夠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自己所有。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求知動力,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二年級第四冊教材中《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就是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巨人,編一個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表現出來。於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對比成為這一課的難點。為了既化解難點,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備課到上課,應始終有目的地把握學生認知中產生的沖突,引導學生不斷揭示矛盾、不斷解決矛盾。教師首先用課件顯示了兩個不同的環境:一個是正常環境,另一個環境中的人和樓房、樹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後讓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孩」分別進入到兩個環境之中,於是對比下的矛盾讓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同樣的人進入不同環境就會不一樣,進入矮小景物的環境中就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巨人?」進而引發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經過分析、討論,他們了解到畫面的背景與人物的對比作用。再如一些繪畫知識的課,如《讓畫面更合理》(六年級上冊)一課我設計了用同樣的靜物和不同規格的紙來拼擺的方法,顯示矛盾。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為什麼同樣的靜物在不同的紙上或不同的拼擺方法所呈現的構圖有的合理,有的卻不合理?什麼樣的畫面是合理的?……設置矛盾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喚起質疑興奮點。實際上,在這種矛盾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學生潛在的天性,只要教師能有效挖掘這種潛能,就能使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從個別看到一般,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創設矛盾情境,引發學生萌生疑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2.激趣引疑
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是學生產生質疑的心理原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教師要善於創設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情境,在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引導學生質疑,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在學習《多彩的拉花》時,上課伊始,教師拿出一張彩紙,故作神秘地翻轉折剪,在實物投影儀下打開成絢麗的拉花,學生們頓時發出一陣驚呼,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油然而生。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探索慾望也很強烈。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式樣的拉花,自由結合成組開始研究,並不斷提出問題:為什麼平面的紙會變成立體的?什麼樣的剪法才能使紙拉開?怎樣拉得更長?什麼樣的剪法能讓拉花更漂亮?……整節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問題不斷涌現。《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教師用激趣引疑的方法,給學生出示了拓印樹葉作品,問題立刻產生:拓印畫中用什麼材料和顏料拓印的效果最好?如何藉助樹葉的形狀去進行添加?……在《毛衣花色新》、《水杯的花衣服》(三年級上冊)等課中,教師設置了趣味情境,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裝飾毛衣或水杯?他們的裝飾部位在哪兒?可以用哪些圖案讓毛衣更新穎,讓水杯更美?……漸漸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在興趣的激勵下被喚醒和鼓舞,並不斷發展,促使他們保持思維的活躍。
二、創造氛圍,在探討交流中強化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教」,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由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學生則處於「失語狀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全體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不利於學生問題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表明:人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創造力才容易被激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
1.游戲中質疑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也應該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為學生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在游戲中質疑。例如,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學習時,在學生製作紙飛機後,讓學生到操場上放飛。放飛過程中,他們發現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飛機能飛得遠?什麼樣的飛機飛起來更美觀?再如《大家一起畫》一課,學生們以「水」為材料,以小組合作形式在操場的地上噴畫。學習過程中,教師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把學習內容全盤托出,更沒有掰開揉碎地講解繪畫步驟,手把手教授繪畫方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氛圍,和他們一起「玩水」。有些在課堂中連半句話也「掏」不出來的學生,在游戲中卻是那樣大膽地提出問題、自由地出謀劃策,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認可。在《有趣的噴繪》、《奇妙的紙疊浸染》、《塗色游戲》學習中,教師給他們提供了工具、材料,放手讓他們去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提出:噴繪時刷子和紙要有多大距離?怎樣使色點均勻?顏色中要調多少水?紙疊浸染中紙的折疊方法、染色方法和圖案有什麼關系?怎樣能使色彩相混合並形成新的色彩?可以看出學生在游戲中問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2.操作中釋疑
操作與思維是一對鏈環。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將外部操作活動內化,由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的形象思維,再轉化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在教學中,有意識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讓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第一冊《泥巴真聽話》時,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嘗試操作的氛圍,把泥土和水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操作,合成軟硬適當的泥團。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邊嘗試邊思考。實踐中,問題應運而生:泥巴為什麼不 「聽話」,有時太軟,有時又太硬?怎樣才能使泥巴「聽話」?多少泥放多少水,泥團的軟硬才恰到好處?在學習《巧妙的布貼畫》(四年級下冊)時,教師也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操作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大大激發,積極思考、發問: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適於表現什麼樣的不同景物?如何用布表現出風吹來的感覺?……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由操作、探討交流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不斷提出質疑,並尋求解決方法。此外,《彩色鋸末畫》、《泥塑形象》、《紙立體物的聯結》、《花點心》、《太陽》等這類操作性強的課,也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而且要讓他們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理解過程,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勤學好問、謙虛誠實的個性品質和合作精神,既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又豐富了實踐活動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延遲判斷,保護學生問題意識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個平庸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也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立即做出分析判斷,而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精神,需要教師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啟發引導。教師要延遲判斷,給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空間,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出來的創新思維受到抑制。
以《彩色鋸末畫》(四年級上冊)為例,在嘗試操作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在粘貼鋸末時先粘貼哪個部分更便捷,畫面更干凈?」此刻,教師不需要立即判斷並回答,而是讓學生在嘗試中總結。學生們沒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經過動腦、動手、探討實踐,他們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粘深色部分,再粘淺色部分;先粘面積較大部分,再粘小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觀干凈。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延遲判斷方式中,就會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巧妙引導,問題意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紮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是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那麼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我近幾年在從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慾望
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諸,不如好諸。好諸,不如樂知諸」。學生的興趣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在快樂中學習。所以我很重視每節美術課教學畫前准備階段。我用「童心」去想兒童所想,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發兒童創作的慾望,讓兒童頭腦中有鮮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兒童產生內心的創作沖動。我採用許多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對季節特點的觀察,就讓兒童身臨其境,觀察體驗;帶孩子去郊遊尋找秋天的足跡……回來後讓兒童把自己畫進美麗的畫幅中,不僅讓兒童去捕捉、感受物體瞬間的變化,還讓兒童作長期的觀察。春天,讓孩子自己種花、種草,看小草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校園里的桃花、杏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 。蝴蝶、蜻蜓長著幾個美麗的翅膀……另外,我還採用了其他的形式,諸如聽音樂、玩積木、講故事、說寓言,看錄像、拼圖、製作CAI課件……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這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大量積累材料,使學生增加了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積極探索和採取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方法,引導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這一基本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機會。在美術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如「用畫筆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外的瓷磚牆壁上繪出美妙的圖畫,美化我們的環境。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手揮畫筆,盡情的用畫筆創造者美、展現著美,無拘無束地發揮著自己的豪情,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施展了他們的美術才能,而且樂此不疲。我們還經常搞一些畫展:「我能行」、「我畫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術活動。這些活動給了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是一種以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斷地去誘導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徵的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並能讓這種慾望保持長久。我們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在湘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蔬果的聯想》一課中是這樣做的,導言之後讓學生看了《青蛙與荷花》的圖片,使學生了解到「青蛙與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等進行聯想創作出來的。「荷花」是以切劃手法為主造型處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組合為主造型表現的。學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豐富性。我繼而拿出三個形狀各異的白蘿卜提出問題:「看看這些白蘿卜,你想到了什麼?你會把他們作成什麼?」有的說:「我要把他們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說:「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鴿。」有的說:「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學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也能恰當利用材料造型。那我這里有個紅蘿卜、南瓜,誰能把它們巧妙的搭配起來?」馬上就有學生說:「我把紅蘿卜做成衛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發,創新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和發展想像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等,這樣學生作畫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觀察遲鈍、思維滯塞、作畫小心,這就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有時候學生的「胡思亂想」就是學生閃動創新的火花。所以,我在美術課外小組活動之中以提高審美素質為主線,提高造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創造能力為出發點。從不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於觀察,勇於表現,敢於標新立異。經常帶學生進行寫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並教給他們學會了各種適合孩子們運用的繪畫技法:如水墨畫,兒童畫,吹塑版畫……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對於學生的神奇想像,教師要充分理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實踐證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力和繪畫水平,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⑺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興趣是提高美術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教育學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興趣又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學效果,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必須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點上,美術課顯得更為重要。如果學生沒興趣學,只是為學而學。這樣,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術基礎知識,也不能提高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那麼,如何有效地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小學美術教育改變原先的單調的由老師講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呢?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幾種途徑。
一、採用游戲,激發興趣。
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美術教學中,把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中,使學生愉快的氣氛中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經多次實踐,我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手拉手,找朋友》這課時,由於這一課是學習認識色彩與線條,並運用色彩和線條畫一張畫,為了讓學生能認識不同的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我利用動畫製作了一個有趣的課件,根據《找朋友》的歌曲作為課件的主題曲,創設了一個小朋友、各種卡通模樣的小油畫棒人和各種各樣的卡通線條人,它們在音樂聲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看了以後就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時候我就讓他們戴上小油畫棒和線條的頭飾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在做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多種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而這節課的學生作品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經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學生也非常感興趣的參與其中,並在快樂中學習。
二、利用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藉助幻燈、錄音、錄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映證和深化教學內容,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如講《泥塑彩鳥》這課時,我走進課堂一言不發,先在投影儀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圖片,接著在錄音機里播放鳥叫的聲音。起初學生都莫名其妙。過了一會,學生不由自主隨著動聽的鳥聲討論開來。然後,我指著黑板上的森林說:「原來在這片森林裡生活著好多鳥類,可由於當地的人們亂捕亂殺,都把鳥兒嚇跑了,現在他們知道錯了想請同學們幫著把鳥兒請回來,哪你打算請那些鳥回來?。」意境的創設使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在這種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勢利導地引入了新課。實踐證明,創設一定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達到「曲徑通幽」之效。
三、教具演示,激發興趣。
教具的運用,雖然是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但設計巧妙,用得恰當,可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對稱式紋樣設計》時,我先出示了一張對折了的剪紙,在未打開前,用幻燈投影出來,讓學生猜:打開來的時候可能是什麼?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氣氛一下活躍起來,紛紛舉手猜測,很快就有同學猜對。學生對此產生了興趣。接著,利用這一張剪紙,讓學生總結對稱的規律,學生因為在猜測時注意到圖案的形狀,所以很快就把對稱的規律總結出來。這種教具的運用,就起到強化學生參與教學的作用。同時也給課堂增添了一種情趣,活躍了氣氛,使課堂常規教學在愉快的游戲娛樂之中得到實施。
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及時評價,展示成果,激發興趣。
總之,要讓小學的美術課生動而且形式多樣地開展下去,就得靈活、大膽地利用教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創作。打破課本的限制,讓兒童喜歡那種無據無束信手塗鴉的快樂,盡量要讓兒童置身畫境,傾瀉情感,融感情於繪畫內容之中,利用身邊一切資源,創造出美。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只有興趣才能促使一個人走向勝利的彼岸。
⑻ 小學美術可以做那些小游戲激發興趣
小學生對美術課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認為美術課是副科,並不會影響升學,學得好與不好並沒有關系。因此部分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不濃,愛美術是孩子的天性,但因環境教育的緣故影響了孩子。興趣是學好一切知識的動力,因此為了激發小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我談了以下幾點: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激發創造的動力,興趣是創造的原動力,所以提高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加強他們的好奇心。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自然鮮艷的色彩,嬌美的姿態,動人的音響,以至神奇的變化吸引小學生的好奇心,如在上《海底世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用玻璃罐准備好幾條金魚或其它小魚,在其中放入小石頭和水草,讓學生們直觀性地接觸到海底世界,用語言來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如海底世界有美麗的珊瑚和海星、海底世界有可愛的海馬、在童話里的海底世界還有善良的美人魚等等,從而提高他們的美術學習興趣。 二、把玩帶進課堂 美術課是學生的快樂課堂。加上孩子天性愛玩,因此,把玩帶進課堂,使學生在一個很放鬆的情況下進行創作、學習,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如畫《美麗的校園》時,教師可以帶學生來到校園里,實地觀察,讓他們進行比賽看誰能尋找到最有特色的畫畫材料,如樹皮、瓷磚等,在下課前十五分鍾集中進行評比,最終勝利的學生會獲得教師的神秘小禮物。在這種輕松的有目的的玩中學習,讓學生感到沒有負擔,讓他們感到學習就像游戲一樣,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 三、融入生活 在美術教學中,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節日是平常生活里我們最期盼的日子,我相信也是學生最高興的時刻。如在上《生日快樂》這一課時,教師應該喚起學生過往的生日場面,喚起他們最美好的回憶,然後讓學生把他們生日當天最快樂的生活場面畫在卡紙上,讓它們變成永恆的,這融入生活的課堂會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食物是生活中最具誘惑力的,我相信也是學生最喜愛的。 四、要善於贊美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師的一句話,可能塑造一個畫家,一個天才,改變一個學生的將來。贊美,我們可以用語言,用一個眼神,也可用一個小小的動作來表示,給予學生的鼓勵不僅限於物質的,精神上的肯定和獎賞是更為有力的。教師在評畫時可以先肯定學生作品的優點,可以用有進步、色彩很漂亮、有創意等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