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如何看待「核心素養」和「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
對於數學素養的解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嚴格的、統一的定義。有人認為「數學素養」是人在先天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等影響,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品質等融於身心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用南開大學顧沛教授的話說:「數學素養」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出或忘掉後剩下的東西。 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感、符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數學應用意識五種數學意識,數學思維、數學理解、數學交流、解決問題四種數學能力以及數學價值觀的發展。 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和大家談談我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膚淺認識:
一、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
二、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三、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首先看第一個方面: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數學意識的培養。 什麼是「數學意識」呢?舉一個例子,假如學生會計算「48÷4」,說明學生具有除法的知識與技能。學生會解「有48個蘋果,平均每人分4個蘋果,可以分給多少人?」,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都不能說明學生具有數學意識。而在體育課上,48位學生在跳長繩,教師共准備了4根長繩,由此學生能想到「48÷4」這個算式,這就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意識了。 (一) 理解數的意義與數的,培養數感。 在自然博物館有一塊展板:「年初在東北地區進行的航行調查表明,在平方米的山林中僅發現兩只老虎,因此東北虎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對外經貿大學的小楊認為:一個標準的操場都比平方米大。如果在平方米的范圍里就有兩只老虎,那麼老虎的數量應該很多,怎麼還會因此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呢?那為什麼那麼多的參觀者對此說明都熟視無睹,而小楊卻能發現其中的問題呢?一方面我認為小楊善於觀察、思考,另一方面說明小楊有很好的數感。 「數感」,就是對數的本質的理解和感覺。數的本質是「多與少」或者「大與小」,從而過渡到數的順序。有關「數感」問題我們可以追溯到動物的感知,比如說—條狗,它可能敢與一匹狼爭斗,但如果有兩匹狼它就會害怕,如果面對一狼它就會逃跑。這說明動物也知道「多與少」。在《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隻烏鴉在一家莊園的望樓頂上建了個鳥巢,庄園主對此很生氣,決心殺死這只烏鴉。可是,每當庄園主走進望樓,烏鴉就離巢而去,直到庄園主走出望樓才回巢。庄園主就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來—個朋友,兩人一起進去,然後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個人去殺烏鴉,但是烏鴉並沒有上當回巢。後來又三人進去兩人出來,四人進去三人出來,依然如故。直到五人進去四人出來,烏鴉才分辨不清,回巢了。這說明烏鴉關於數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如果人不會數數的話,能辨別到幾呢?實驗表明,人也只能辨別到4或5。由此可以推斷,在數學方面,發明了計數之後,人類才與動物產生了本質的差異。有了「多少」這一概念,人類才能理解「有序」、「後繼數」等概念。從l開始,藉助「後繼數」,便形成了自然數系;通過自然數的四則運算,形成了有理數系;通過有理數的代數運算,最終形成了實數系。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產生而不是通過運算產生的自然數,才是數學最本質的概念,也是小學數學的根基。因此,培養小學生的「數感」是低學段教學的重點。 其實學生入學前就已經知道了不少數,但那隻是他們憑生活經驗認識的數,對數他們只是有一種非常「膚淺」的表層認識,我們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成人看起來非常抽象的數,在孩子的腦子中逐漸豐富起來,富有「數的內涵」。
②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論文
知識核心時代‛已逐漸走向‚核心素養時代‛,學校的任務絕不再是‚灌輸‚知識,而是給未來發展提供有核心素養的學生。那學生的核心素養指的是什麼呢,如何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 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本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准則。從結構上看,基於中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圓心來構建。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 核心素養不是只適用於特定情境、特定學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養,而是適用於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養。在個體終身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許多素養來應對生活的各種情況,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素養。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並且,‚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用核心素養來梳理培養目標,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後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 授人以漁,有素養的老師教數學,會給學生以‚種子‛;有素養的老師教美術,會給學生以‚種子‛。素養的種子,本質來講,不在於老師教什麼。素養的種子不是教出來的。素養的種子,是‚浸‛出來的、‚潤‛出來的。一個老師成熟與否,專業技術水平只是其一。一個專業技術過硬的老師,能否在‚友善‛‚獨立‛‚思考‛上,給學生以‚人‛的影響、濡染。這才是我們要經常思考的。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是難以培育出核心素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力圖做到教
學設計與課程相匹配,由教師引導轉向學生獨立應用、說明和解釋,發展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教師而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個巨大挑戰。首先是觀念轉型——教師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學科教師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師,其次才是教某個學科的教師 ,要清楚作為‚人‛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學科本質是什麼,才會明白教學究竟要把學生帶向何方。這也是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可以以德育教育主題為抓手,抓好學生核心素養,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學科教育(1)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內、小組間實現合作、互動和分享信息;即教師要學會放手,做到學生自己會做的教師精良不講,學生可以通過討論解決的,教師盡量不講,學生能講的,教師精良少講;(2)教師要做好充分的預設,對課程設計要進行大膽的創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為教材來教,即教師要敢於創新;(3)教師與學生保持溝通,建立一種樂觀的教育文化氣氛,積極影響學生的學習。(4)、在課堂教學中,要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學會發現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5)、要靈活設計問題,要求少而精,一般情況,每堂課,初中階段最多不超過四個問題,但每個問題必須要有價值,要有討論和探究的價值,也必須圍繞課題設計,同時我們還在教學設計中,加了一個內容叫做考試鏈接,作為學生訓練和提升學習能力的內容。 總之,核心素養在老師的教育里自覺生長,學生的心田裡才能播下素養的種子.‚分數、等級、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關鍵詞‛,要轉變為‚友善、獨立、思考‛的‚素養的表達‛。
③ 如何看待"核心素養"和"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之間關系
在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這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回
核心素養更直指答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
核心素養具有中國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指向。
的傳統是比較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覺得「雙基」不完整,提出三維目標。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這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
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
最近,教育部組建了260多位專家,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就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編制課程標准,包括學業質量的標准,當然,也包括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④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一,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場所,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載體是課程,主渠道是課堂,最根本的是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發揮引導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應用、說明和解釋,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參照每個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滿足他們獨特的需要,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並確保學生有真實的機會去運用和證明他們對「21世紀」素養的掌握。 在課堂教學中,要擯棄填鴨式、講讀式,要倡導或採取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學會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第二,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應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自身水平不高,或者說自身素養不高,他不可能擔負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而教師的專業素養,一是需要學校進行持續不斷地培訓、實踐,這是外在的。更多的是來自教師的自我覺察,自我驚醒,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本體和實體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
第三、豐富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需求。
讓學生在課程中提高學生,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功生活與融入社會。為此學校應建立有效的課程體系,開發多元的校本課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體驗。
⑤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明確方向,勇於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下面就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談談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備學生再備課
教育以人為本,教師的職責是教學生先做人,後求知。所以教師要用心備學生。想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必須先了解你的學生離具備核心素養還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師的體驗,都是用心備課,做好教學設計是教學的重心,輪帶幾屆學生,基本都是同樣的授課模式。教師備好課不容易,教好課更不容易。我們也許應該改變思路,在以人為本的課堂,備好學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個新班級,了解學生的性格、家庭及學習情況至關重要。在數學學習方面,可以從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幾個方面對學生做初步評價,對某方面表現突出或者欠缺的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利於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在了解學生的途徑中,可以以談話的方式開展調查,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或者偏見需要正確的引導,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不排斥這門學科,慢慢地產生興趣。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養中的實踐創新和科學精神的載體。每個老師應以人文關懷為起點,讓學生健康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2.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探究和質疑的能力等。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預習的習慣,課前准備的習慣,主動發言的習慣,集中精力聽課的習慣,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認真審題和驗算的習慣,課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質疑問難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勤於動手、團結協作的習慣,歸納總結反思的習慣等。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學生本人是主體,家庭環境和學校氛圍是影響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關鍵,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共同協作,保持交流探討,才能助力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3.加強數學課堂的實踐活動
數學學科的實踐性很強,計算也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也需要嚴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布置課外練習時,應多提供讓學生自己動手的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的漏洞,進而給予准確的指導。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多安排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要善於幫助別人,也要善於向別人學習,通過協作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思考問題、驗證事實、解決矛盾等方面不斷完善,實現數學知識體系的科學建構。下面列舉幾個教學實例: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20以內的退位減法》練習題,22頁第4題。題目如下:我們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來幾人?
此類型題是有多餘條件的減法問題,讓一年級學生去甄別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認真分析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排除多餘條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習題講解時,教師可以先做一個情景安排,如安排20個學生為一組,本組學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動玩捉迷藏游戲,在室外活動的學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學生藏起來。通過游戲體驗,每個學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戲結束再回到課堂來解答這個問題,就相對容易很多了。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餘條件,是「我們班一共有20人」。這是數學邏輯思維的初步培養,更重要的是,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全面思考能力。對低段學生來說,通過游戲方式引導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也是效果顯著的。
4.幫助學生製作「錯題集」
歸納總結的能力在數學學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學會學習能力的必備素質。教師首先應該組織學生學會整理錯題,同時高度重視學生錯題集的使用,每學期安排幾次全體學生的錯題集展覽。在數學學習中,通過錯題集來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積累一些解題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題集的具體選題范圍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習題;特別易錯的習題;難記題;教師指定的典型例題,由於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應在其過程中給予適當的補充對於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培養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正確的心理素質很有作用的習題。總之,選題量不一定要多,選題要盡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過程中,讓學生先抄題目,留下足夠的空間解題和注釋。注釋上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解題關鍵、原則、方法等。學生在整理錯題集這一過程中,可能出現很多紕漏和困難,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同時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和鼓勵。學生經歷這個過程後,逐漸形成獨立思考、思維縝密、不畏困難、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科學精神,在文化基礎的積累下,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會學習的自主發展能力。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習慣,樹立一種正確的心理狀態,使學生意識到:做好、用好錯題集是自主學習的迫切需要。
數學學科的教學需要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在嚴謹、縝密的文化基礎上,要發展學生責任擔當的意識和實踐創新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健康生活,學會學習。核心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任重而道遠,在教學研究的路上和學生共同學習,不斷完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終身事業。
⑥ 如何看待核心素養於小學生的核心
在三維目來標基礎上提源出核心素養,這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
核心素養更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
核心素養具有中國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
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指向。
的傳統是比較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覺得「雙基」不完整,提出三維目標。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這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
⑦ 小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期
從知識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養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共同趨勢。素養與知識、能力究竟有何聯系和區別?知識、能力、素養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同時也是可以轉化的,知識、能力可以轉化為素養,素養也可以生發出知識和能力,這就是三者相互聯系的一面。但是,就像能力不同於知識一樣,素養也不同於知識、能力。這種不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就結構而言,知識在人的外層,能力在人的中層,素養在人的內層。也就是說,素養跟人的關系最緊密。知識、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認識領域和范圍,而素養還進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於血液、神經,它和人的整個生命融為一體,變成人的天性、習慣、氣質、性格,所以它會在一切場合、一切活動中自然流露、表現出來,這是素養最本質的特點。
第二,就成分而言,素養具有綜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識,而素養包含知識和能力,但值得強調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識和能力都能轉化為素養,只有當知識由公共知識真正轉化為個體知識、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現出來的能力轉化為具有廣泛的遷移性的能力時,知識和能力才會成為人的一種素養。反過來說,最有價值的知識和能力就是可以轉化為人的素養的知識和能力。
第三,就內容而言,素養具有廣泛性。素養包括和涵蓋除了知識、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廣泛的東西,是人的整體生命氣象。這其中,有的跟知識、能力關系密切,甚至互為基礎互相轉化,有的只有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沒有什麼必然聯系。但是,它們也是素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照樣不可缺少。從這個角度講,只停留於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
由於素養的廣泛性,所以對學校教育功能和時間的有限性而言,特別有必要強調核心素養。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核心素養就是最基礎的、最有生長性的關鍵素質。其他素養都建立在其上,或者說是從其中生長出來、延伸出來、拓展出來的。在中小學階段,核心素養就像房屋的地基,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重要、不可缺的素養,它的缺失會造成人格、人性發展的重大缺陷!
總之,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指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並影響、決定學生一生發展的素質,在中小學階段必須傾其全力培養。它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
值得強調的是,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關鍵期的特點,錯過了關鍵期,很難彌補!中小學就是人的諸多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學校教育一定要有關鍵期的意識,錯過了這個階段就晚了。
人的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連續性、累積性的特點,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基礎性和奠基性的作用,與大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連貫性和遞進性。但千萬不能顛倒過來,小學生講遠大理想,大學生講行為規范。錯位的教育只能導致低效甚至負效的結果。
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任何一門學科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都要從素養的高度來進行。
從學校教育來說,一方面我們要從學校整體教育的高度來界定和確認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及其內涵,另一方面也要從具體學科的角度來研製和確立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及其內涵。兩者要保持有機聯系和銜接,既要把普適性的核心素養落實到具體的學科素養當中,也要把學科素養提煉到一般素養中去。
⑧ 什麼是小學生核心素養與作文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這個詞彙在新課標中前後共出現十多次,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 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