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增強小學生環保意識及提升個人道德修養的義教主持稿
這是一個主題班會的策劃書,推薦給你!
1、主題:(1)改善文化環境、人人有責(2)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提高社會文明程度(3)凈化文化環境,提高自身素質。
2、口號(宣傳標語):(1)改善文化環境、人人有責(2)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提高社會文明程度(3)凈化文化環境,提高自身素質。
3、發言提綱:
(1)分析校園周邊不良文化環境的表現和成因(2)營造良好校園周邊文化環境的重要性或意義(3)針對校園周邊存在不良文化環境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或建議(4)談談自己的打算。
4、發言稿:
改善文化環境,人人有責
同學們,目前,學校周邊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如:電子游戲室、網吧違法經營,不法書店銷售淫穢的「口袋書」等不健康書刊,封建迷信活動盛行,這一切都嚴重地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學習,侵害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誘發他們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違法經營者的打擊力度,確實關閉學校周圍不健康的娛樂場所和書店,加強對博物館、科技館等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作為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開展創「文明班級」、爭當「文明學生」活動,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家長應注意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引導子女進行有益的身心健康活動。
作為我們中學生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認真學習各項法律法規,依法自律,不進入營業性舞廳、網吧等場所,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正確對待父母的教育,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益於祖國和人民的「四有」新人!
❷ 小學生學習文化氣息體現校風素質徵文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促進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同時要求全黨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厲懲治腐敗分子的同時,進一步探索有效預防腐敗的思路和辦法。這表明,在一靠制度、二靠監督的權力制約機制的基礎上,在全社會范圍內通過教育等途徑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反腐倡廉的重大任務之一。 各級各類學校擔負著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任。而廣大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是否具有堅定的廉潔信念,將直接影響他們如何正確看待權利和金錢,影響到若干年之後我們國家的社會廉政風氣。因此,加強校園廉政文化教育顯得勢在必行,也是我們各級紀檢機關和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的課題。 結合我校當前開展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一些實踐與探索,現就如何推進校園廉政文化建設作以探討。 一、樹立正確的校園廉政文化理念 廉政文化是人們關於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評價的總和。它作為一種潛在的力量,為反腐倡廉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證和輿論氛圍。全面推進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對於加強校園建設,培養學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質、弘揚整個社會的廉政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變化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中國的下一代有沒有信仰;二是中國的下一代有沒有責任感;三是中國的下一代能否實現廉政。現實的發展啟示我們,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2005年1月3日,中央頒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2005年7月1日,教育部又下發《關於在大中小學開展廉潔教育試點工作的意見》,強調:結合大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整體規劃,積極推進廉潔教育進課堂、進校園、進學生頭腦,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斷增強廉潔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青少年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都為我們樹立正確校園廉政文化理念指明了方向。作為社會教育機構,必須確立崇尚科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追求真理先進、激發創新精神的文化建設目標,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思想理念,綜合運用思想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手段,積極倡導廉政文化、奉獻文化、守紀文化、禮儀文化等,營造出正氣昂揚、清廉文明、和諧發展的輿論氛圍,引導廣大師生明辨是非、區分善惡、分清美醜,使廉政文化理念入耳、入腦、入心,成為每一名教師和同學的座右銘。 二、建立良好的校園風尚 好的校風能激發和凝聚學校成員的內在動力,催人奮進。要堅持把廉政教育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的工作來抓,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與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當前,要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大中小學開展廉潔教育試點工作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突出對教師特別是黨員幹部教師的反腐倡廉教育,嚴肅懲治各種不正之風、違紀違法行為,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來激濁揚清,提高師生對腐敗的認識、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及對倫理道德的評判標准;要堅持廉政文化建設與黨員先進性教育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黨風行風師風建設相結合、與學校素質教育相結合,注重教育的多層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樹立黨員幹部和廣大師生「崇廉尚潔」的思想道德觀,促進校風、教風、學風的根本好轉,建立「廉潔從政、誠信守法」的良好風尚。 三、營造健康的文化環境 廉潔種子的生根發芽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土壤。要使校園廉政文化產生良好效果,氛圍的營造、環境的打造十分重要。一是創設廉潔的文化環境。要立足廉政,結合校園實際,打破常規,深入挖掘新的廉潔教育資源,盡力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廉潔寬闊的空間。如開辟師生廉政作品專欄,懸掛著名科學家、學者、廉官的畫像,著名的治學、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書寫催人奮進的廉政標語等。二是創設優雅的校園環境。要加強校園的硬體建設,始終保持校園環境的整潔、廉明。如對學校道路、學生社區、學生公寓、文化活動場所以及綠化區要進行統一規劃,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時時處處見廉潔。三是創設健康的外部環境。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網吧、書吧、影視廳等的治理整頓,切實防止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紮根駐營。 四、搭建豐富的文化載體 校園是傳播文化的場所,各種文化載體很多,必須綜合利用。一要充分運用傳統載體。將廉政文化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充分挖掘和利用政治、語文、歷史等教材中的廉政教育資源。同時,還要組織專門人員篩選適合於各層級學生的廉政文化讀本,通過開設廉政教育課程,在課堂上進行廉政文化的灌輸、廉潔意識的培養。如課堂學習明朝詩人於謙的《石灰吟》,通過講解詠頌「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詩句,在廣大學生中開展「說廉正、贊廉正、明廉正、做廉正」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從形成尊廉崇廉的共識,使廉正之風走進學生心底,進而引導學生做有正氣,重氣節的人。二要擴大廉政文化陣地。要多方設立載體,廣泛搭建平台,以校廣播站、校園網站、校報校刊、板報等為載體,定期播報廉政勤政先進典型的事跡,播放廉政教育錄像片,發布廉政教育信息;以廉政文化宣傳標語、宣傳畫、警示教育牌、廉政文化宣傳櫥窗等為載體,營造廉政文化的聲勢。三要豐富廉政文化活動。努力做到內容時代化——內容選取上既注重吸收傳統廉政文化精華,又根據時代特點,廣泛吸收收集具有時代氣息的廉政文化標語和易看易懂的各種漫畫,強化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形式多樣化——要根據不同類別學校、不同學生的特點,分層級、分層次組織開展廉政文化活動。如以校園文化長廊和宣傳欄等為宣傳主陣地,籌建設立「廉政文化宣傳廊」、「廉政文化小標牌」,大力宣傳廉政文化。如開展廉政事跡演講比賽、廉政知識競賽、學習交流會、主題辯論會、參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徵集廉潔自律格言等活動,使廉政知識在各項活動中得到傳播,增強廉政文化的輻射力;效果立體化——文字簡單、主題突出,使廣大師生易於認可和接受,強化了監督意識,也使大家受到長期警示。 五、構築規范的管理機制 建立規范有序的管理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一是機構全。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及相關工作部門各負其責,廣大幹部師生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立足學校實際,成立由校長、黨支部書記、各科室負責人、團組織等組成的廉政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定期專門研究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同時,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和共青團、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通過建立學生執勤隊、監察隊等,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二是制度硬。要把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納入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與學校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相結合,同教育教學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強化責任分解,嚴格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確保校園廉政文化建設與學校其他工作同步發展,相互促進。三是方法新。要堅持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體現正面引導、反面警示,不斷創新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方式方法,促進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深入和長效。 總之,校園廉政教育的成敗,不僅關系著我黨反腐敗斗爭成績的鞏固,更關系我們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否擁有正確、積極、健康的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搞好校園廉政教育是一項長期而任重道遠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它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共同關注、共同探索和共同努力。
❸ 小學生八大習慣作文:文明、誠信……
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幹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有了答案。
而現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瞭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一、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是傳承文明的需要。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知道: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岳飛問路,頗知禮節,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範。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人——青少年兒童,他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名副其實,「禮儀之邦」的美名響譽中外。
其次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今,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為主流的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業務的成功。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兩個文明建設,正努力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❹ 小學生文明素養有哪些
詳細小學生文明素養專請看屬http://www.hdjyxx.bje.cn/jiaoshipi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86
❺ 小學生必備文明素養有哪些
一、直觀表演,感悟口語交際中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文明、禮貌、得體的語言,能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醇,有利於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反之,粗俗、鄙陋、不當的語言,則讓人心生厭惡,不利於交際活動的繼續發展。因此,要想培養學生口語交際中的文明素養,就得讓學生明白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在訓練中,我採用截取生活典型,讓學生不文明、不禮貌的交際現象在課堂中重演。如:早晨,小明背著書包急匆匆地走到座位上,書包碰落了小亮的文具盒。小亮說:「快把我的文具盒撿起來!」小明聽了,不高興地說:「誰讓你不放好文具盒的?」小亮一聽,更生氣了:「你碰落了我的文具盒,還有理?」結果兩人鬧到了老師那兒。然後讓學生就具體情境,討論「如果是我,我該怎麼辦。」通過討論,認識到「請」、「對不起」等簡簡單單的禮貌用語在交際中發揮著巨大的調和作用,體驗文明禮儀對口語交際的重要作用,也為其良好交際行為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二、立體式培養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文明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口語交際作為語文課程的一部分,教師理應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時,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口語交際,積淀文明素養。
1、學會傾聽,尊重他人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是《語文課程標准》對第一學段口語交際的要求之一。傾聽他人說話,不但是自己與他人交流的需要,而且也是一種文明禮貌、尊重他人的表現。因此,在口語交際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例如,和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復述故事」,教師有選擇地講一個簡短的故事,然後讓學生復述故事內容。再如開展「傳話」口語交際活動:以悄悄話的形式進行,把一句話悄悄告訴給一個同學,再一個接一個地悄悄傳下去,最後一個同學把這句話大聲地說出來。看誰說得清楚,聽得明白,傳得准確。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2、創設具體情境,學會文明用語
文明用語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文化素質的綜合體現,它還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融洽相處。因此,我藉助「借橡皮」、「學會道歉」、「打電話」等口語交際活動,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感性、直觀、真實的環境中,學會「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體會這些詞語帶來的交際活動的愉快,從而讓學生想用、樂用文明用語。
3、體味語言溫度,培養文明意識
「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真情是交際之本。然而低年級學生受到年齡特點、情感經歷、知識局限等方面的影響,他們不知道關心體貼,不知道互敬互愛,自私自利,感情淡薄。為此,我就藉助「做賀卡」「看病」等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知道節日、他人生日,要說祝福的話;看望病人,要說安慰的話;得到幫助,要說感謝的話;同學進步,要說祝賀的話;同學掉隊,要說鼓勵的話……「良言一句暖三凍。」在交際活動中,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溫度,讓學生的語言帶上情感的烙痕,從而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
4、挖掘文本資源,培養文明素養
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資源,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在蘇教版中有許多關於文明禮儀方面的課文,例如《北風和小魚》一課,是教育學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的有利契機。再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中「一封寫給南去的大雁,讓它們路上多加小心。」這一段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讓學生說說這封信寫給誰,信中寫了什麼?秋姑娘讓大雁路上小心什麼?學生通過聯想和想像,答案精彩紛呈,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有飛機呀。」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遇到壞人啊。」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掉隊啊。」還有的說:「大雁,小心路上別著涼生病啊。」到此,我並沒有滿足,而是讓學生進一步想像,「當大雁受到秋姑娘的信後,會對秋姑娘說寫什麼?」學生設身處地地說:「謝謝秋姑娘,你也要小心啊。」學生在這樣的語言交流中,不僅認識了一些秋天的特徵,同時他們也從一個孩子的視角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牽掛,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文明素養。
5、利用評價反饋,內化文明素養
評價是對學習的檢測和促進,因此,我們可以藉助評價促進學生文明素養的形成,讓文明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素質。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我本著激勵表揚為主,引導為輔的方針,讓贊賞的陽光雨露灑向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學會作客》口語交際中,我先讓學生在寬松、民主、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角色表演,然後引導學生對「小明」「小紅」的角色表演進行評議。學生在評議中首先肯定兩位同學的表演大膽、大方。然後,就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如「小明開門時,忘了和小紅打招呼說『你好』。」「小明作為小主人,還應該熱情些,應該要用茶點招呼客人。」「小紅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要說謝謝。」等等,學生通過評議,不僅完善了角色表演,更重要的是讓文明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
6、廣泛開展閱讀,提升文明素養
口語交際是通過語言來表情達意,不像書面語言那樣可以反復錘煉,字斟句酌,從容不迫,它具有鮮明的即時性。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就要讓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一方面在閱讀中積累詞彙、豐富語言、拓寬知識,另一方面在閱讀中明辨是非,分清美醜善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
❻ 如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交流
古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禮儀是人類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個體道德素質的外在體現,文明禮儀要注重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小學階段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最關鍵的時期。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小學生的禮儀是在交往中養成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培養。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禮儀是美好心靈的展現。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向進行禮儀教育呢?我認為抓好小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養成文明的禮儀習慣
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校做個好學生,就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這些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現代文明的標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又是一個小學生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應當從小節做起,從很具體的見到老師、父母主動打招呼,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漸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 。
二、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 《小學生日常規范》、《小學生守則》許多學生倒背如流,而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果皮、塑料袋現象就發生在他們身上。每年的三月學雷鋒活動月,學校開展做好事活動。為什麼許多學生回到家裡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不用說在社會上做好事了。所以,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佳境,需要從學生點滴的養成教育做起。比如說: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教師要主動行隊禮問好,見到班裡不整潔就主動整理,上學衣冠整齊,佩戴紅領巾,上操、集會、放學站路隊要做到快靜齊。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台起於壘土,質的飛躍量的積累,良好的道德素質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教師是小學生的鏡子,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影響著小學生。小學生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因此,教師要樹立良好的禮儀榜樣,努力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自己也要做到,給學生起到示範作用。比如上課師生問好我始終堅持向學生問好,叫學生坐下時我都要說請坐。課間學生向我問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學生戴著紅飄帶,頻頻的向老師行禮問好,禮儀非常規范,每次我都點頭或招手並向同學們問好。在上學的路上,見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動和他們打招呼。學生為我倒水,我感激的說:「謝謝!」望著乾乾凈凈的教室,我對同學們說:「你們辛苦了!」這種教育的效果勝過千言萬語。在教育教學中我注意儀表端莊,以身示範,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養成教育
葉聖陶老先生說:「習慣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確實如此,良好的習慣不可能自發而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作為班集體組織,可以分層次、分階段、多類型地讓學生們在生動形象的活動中促進他們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們應該有計劃地利用節假日開展教育活動。如,「教師節」開展尊師活動,「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 「重陽節」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等等。讓學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動中自己感動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這樣的形式比長篇大論的空洞的說教顯然效果要好。
五、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是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恆,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的好習慣。教育過程中出現反復,也是正常的現象。教師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復、反復抓、扎扎實實,堅持不懈。利用班隊會講,放學路隊前提醒,出現不文明現象時,以點帶面進行教育。平時發現有禮貌的同學及時肯定,樹立典型,以他們的禮儀榜樣去影響其他學生。這樣學生就逐步形成文明禮儀的好習慣。
總之,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不可能自發而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培養。
❼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
學校教育不單單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講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素養的具體表現。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還真得下一番功夫,因為文明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個長時間不斷強化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應該從小培養好這個習慣。既然是從小培養,那就不單單是學校教育的事了,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甚至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只有家校聯合起來,加上社會監督,才能讓每個學生從小成長為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一、家校教育相結合,從小事抓起
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應從孩子剛開始會說話時就要注意教育孩子學會文明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讓孩子從小就做一個有良好教養的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待人誠懇、舉止文雅、誠實守信。小學生本身都是十分單純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他們接觸的人和事就會越來越多,由於他們的家庭教育程度不一,有的學生會抵制不良行為,有的學生則會形成不良的習慣。進入高年級以後,有些學生便開始覺得自己長大了,有些事情不通過教師便開始自行解決,這本來是培養自立能力的好時機,可是由於方法不當,往往會事與願違,究其原因,大多數都是由於言行舉止不文明所至。在學校的教育也不能忽視,作為小學教師,尤其是我們低年級的教師和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就更為重要了。具體如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習慣等習慣的養成教育要作為我們基礎教育的重點工作來抓。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隨手丟垃圾、將垃圾丟到指定的位置、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的行走、見到教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學慣用品擺放整齊、坐立姿勢端正、作業書寫規范、思想專注、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放學路隊有序、不說臟話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種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之上。我們要提倡從一點一滴抓起,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教育的機會,逐漸使全體學生的行為習慣統一到一個標准上。為了做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要掌握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多接觸、多觀察、多指導、多交流、多參與學生活動與學生談心。在工作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同時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的行為習慣。如果學生的壞習慣已經養成,教師也要加以糾正,不能任其自由。要求學生在學校里每天要對著《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自查。學校里可以利用早讀或思想品德課請學生思考什麼是文明,然後組織同學討論,總結出文明的含義。讓學生結合課外閱讀找一找描寫小學生文明行為的小故事,在班會上講給大家聽並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哪些是文明的行為。這樣,對行為不太文明的同學既有震動作用又有指導作用。
二、教師鼓勵誘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
一位教育家說:「在兒童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希望自己被表揚的慾望。」人的心理特徵,就是喜歡稱贊、表揚、獎勵,而不喜歡批評、禁止和消極的阻撓,因此,給予孩子積極地鼓勵和誘導在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中很重要。大家都知道班級的課堂紀律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以前上課時,我經常提醒學生坐好、認真聽、多動腦。開始一段時間,這些提醒會引起學生注意,但多次以後感覺效果並不是很明顯,持續的時間也不長。於是我就採用表揚的方式督促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凡是上課認真聽講,坐得端正的同學,我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只要我說「某某同學坐得真神氣!某某同學神速!某某同學字寫的真漂亮!」當回答問題精彩時我會不由自主地以掌聲給予贊賞,學生舉手積極時我也會適時給予小禮物獎賞或誇獎道:「你真棒!」這些語言,在肯定某一些學生的同時,也會讓其他學生受到鼓動,在課堂上更加遵守紀律,積極思考,從而課堂效率就會在無形中提高了。只有常抓不懈,不斷探索教育新途徑,才能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提升教學質量。
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
如低年級重在培養和教育學生的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語言,懂得要保護自己的人生安全和身體健康等;中年級重在培養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主動為需要獲得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地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初步感知「善」的快樂等;高年級重在培養為他人奉獻的精神,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感恩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做人
我們認為對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不能只局限於學校、家庭范圍內,必須在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引導他們投身社會、服務社會,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學到的道理,促進文明行為的內化。為此,學校將養成教育向社會延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走向敬老院、走向街道、走進大自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關心周圍的人、事和環境,關心身邊的整個社會。學生在走向社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進一步提高文明行為程度,也在活動中得到了發展,成為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學習能力都較強的隊員。
總之,文明行為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一個不斷強化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常抓不懈,不斷探索教育新途徑,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❽ 關於小學生清清白白做人徵文
古人雲:「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干大事,就必須先學好禮儀。羅曼. 羅蘭也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正在接受著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說的「道德的基礎並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恰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今天走在校園里,看到這一幕:一位一年級的小妹妹無心地將手中吃剩的蘋果丟在地上。一位老師走了過來輕聲對小朋友說:「來,咱們把蘋果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好嗎?」說著拉著小朋友的手將蘋果撿了起來扔入垃圾桶。也許就是這普通的一幕,不由讓我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老師,還是將來小朋友的素質是好是壞,在這一細節中我想大家一定找到了答案,對嗎? 其實在現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顯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瞭然的區別。這一改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直到沒有為止!!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我們做學生的該從哪裡做起呢?讓我們節約每一滴水,讓我們節省每一度電,或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帶給地球一點美麗,你的每一句話將會帶給人們一點溫暖,讓不文明遠離我們,讓文明伴我成長,伴我行!!
❾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中的審美素質怎麼寫
應該從每一個可能的方面去進行寫作,應突出學生的審美特性和潛能。審美素質評價結回果只能用「答優勢領域鑒定」的方式呈現,適宜採用日常觀察和質性評價的方法。
感性的能力和感性的需要,就是審美素質。體驗人生的幸福,是需要素質的。要想獲得幸福,不僅僅需要物質條件,還需要體驗人生幸福的素質。這個素質,在學術上,稱為感性的素質。就是視聽味嗅觸情緒情感,所有感覺器官加一起,叫感性。
(9)小學生的文明素養擴展閱讀:
綜合素質評價事例啟發
審美素質低的人,破壞大。如果一個人能發自內心來自感官上對美有追求,就會有權衡。改變中國環境問題,不至於出現開發=破壞,還是在於提升全民族特別是領導幹部精英階層的審美素質。
例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項教育能像學琴那樣,讓低齡的孩子享受如此多的快樂。但痛苦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我藝術教育完全走向了最初讓孩子學琴的反面,這個問題要深刻反思。其實,學琴可以不苦,孩子可以愛練琴。
很多時候,是孩子在受教育過程中,受到了大量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傷害。打開孩子學琴動力的金鑰匙,就是四大需求:審美需要、親和需要、成就需要、優勝需要。滿足孩子的需要,就可以讓孩子的熱情源源不絕。
❿ 小學生寫好規範字、說好普通話
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必須大力加強信息技術教育。中文信息處理是我國信息技術發展的重點,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是中文信息處理的先決條件,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有利於提高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和交換的效益和水平。師生員工只有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才能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需要。
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是國家一項重要的語言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學校是精神文明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標兵的任務。因此,學校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師生的語言素質和綜合人文素質刻不容緩!
為了響應國家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的號召,營造一個活潑文明的校園氣氛,實施素質教育工程,學校向全校師生員工發出倡議 :
一、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教師的語言面貌、語言文字素質直接關繫到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努力提高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履行教師的神聖職責,教師首先要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
二、大學生應成為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的典範。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提高本民族語言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升語言素質和綜合人文素質,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凝聚力,大學生也要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樹立 「 說普通話,用規範字,做文明人 」 的形象,形成說普通話和用規範字的良好風氣,使普通話和規範字成為校園語言,共同為創建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