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歸納數學知識點的能力

小學生歸納數學知識點的能力

發布時間:2020-12-15 22:56:31

㈠ 淺論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歸納整理能力

一、讓學生自我梳理,合作學習,形成自己的知識網。
課前放手讓學生自我梳理,課內交流完善,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形成良好的知識網路,這是整理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由於課題本身所容納的知識點的不同,有些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很快就會再現,而有些知識可能被遺忘,因而首先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回憶再現,建立記憶表象,同時結合讀書,搜集與課題有關的知識,清楚每一知識點的意義,這是梳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其次讓學生合作交流,每位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思路,在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完善知識體系,以文字、圖表等表現形式將所學過的知識梳理總結,形成網路。整個過程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我梳理或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交流,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體系,使每個人的經驗得到共享,激發學生整理知識的熱情。教師要注意觀察,適時、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梳理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復習效率。
二、典型練習,尋找發現規律,引導學生進行整理。
讓學生初步進行典型練習,將零碎的知識系統梳理、綜合,從而上升為可感受的規律和學習方法。教師在這一環節要把握要領,精講善導,生生、師生合作,在練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採用表格、提綱或圖等形式把有關的知識、規律和方法整理出來。比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我們可歸納幾類,然後教會學生找等量關系的方法,這樣就可把內容繁雜的知識歸為幾類,以一般的規律性知識去對待多種題目,從而把課本從厚教到薄。
三、通過「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理清知識點。
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知識之間有著內在聯系,設計的問題情境要對所有知識有所兼顧。有些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可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解題的能力。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給學生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例如:有些應用題,雖題目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故在復習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靈活性。在方法的對比中,尋求共性,有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理意識和整理能力是一種數學習慣,幫助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清晰化,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系統化的角度認識世界、觀察世界,最後形成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融會貫通,學有所用,從整理知識到隨時整理自己的「生活」,才能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高層次的再學習,更好地體現學習的整體性、序列性。

㈡ 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包括哪些

小學數學概念包括:數的概念、數的運算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數的整除方面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量的計量概念等。 運算定律共有五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並能靈活運用。 運算性質指:一個數加上兩個數的差;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差;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商;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商;幾個數的和除以一個數等。這部分內容只是用於簡便運算。 運演算法則包括:整數四則運演算法則、小數四則運演算法則、分數四則運演算法則,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並能運用法則熟練地進行計算。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歸納整理能力的研究

加強數學歸納能力的教學有助於促進學生數學歸納能力的提高.這些結果對今後數學版歸納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實權證依據.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更應著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體驗、領悟.從「學會」走向「會學」.歸納能力的培養,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歸納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了獲取知識的愉悅,也增強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㈣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歸納整理能力的研究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歸納整理能力的研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總目標」中要求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能「體會數學知識之問、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引導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感悟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中增強初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所謂歸納推理,就是從個別性知識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歸納與類比是合情推理的方要方式,而合情推理又是數學發現過程中的重要思維方式。[1]在數學發現過程中,我們經常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對信息進行歸納、類比,發現數學規律,提出猜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數學活動中向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並引導學生通過歸納、類比等合情推理方式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現與生成過程。歸納能使數學知識條理化,使解題方法規律化,使數學思想方法清晰化,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歸納能力的問題。
1 問題的提出
教育遵循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全面提高人的個性、知識、能力為目的,培養出不僅有知識,而且要會做人、會做事、會思維的現代人。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不能只滿足傳授一些現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出有較好的數學文化素養、善於思考的能力。[2]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數學知識的傳遞,還要關注學生能力、思維的訓練。思維的訓練主要有兩個方面,培養演繹能力和歸納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就得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去學習,主動去思維。小學數學到了高段,不再是以中低段的形象思維為主,而是更加的重視數學邏輯思維的養成。這也是為他們更好的進入中學學習打好堅實基礎。我認為數學邏輯思維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歸納能力的培養。歸納能力就是將眾多數學知識進行歸類整理,探求反映數學知識點之間本質特徵、內部聯系和發展規律的思維能力。然而,學生沒有養成歸納問題的習慣,認識不到歸納能力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歸納知識,總結經驗。學生理清了知識的脈絡,才能真正理解知識,並將其應用到生活和生產中。
2 數學歸納能力培養的理論研究
2.1 相關概念的界定
2.1.1 數學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在活動中體現的,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數學能力是指人在數學專業活動中表現出來並保證這種專業活動獲得高效率的特殊能力。現代數學教育理論普遍認為,數學能力是順利完成數學活動所必備且直接影響其活動效率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數學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它是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主要在這類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
2.1.2 歸納能力及數學歸納能力
歸納能力指要學生學會從許多具體事例中歸納出一般規律,學會用所掌握的規律去解釋其他類似的情況。而數學歸納能力就是將眾多數學知識進行歸納,探求反映數學本質特徵、內部聯系和發展規律的思維能力,它應包括數學歸納推理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歸納整理能力等。
2.2 研究的理論基礎
2.2.1 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認為,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先天素質、環境教育、實踐經驗以及個人主觀的努力,都會對人的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性質不同的作用。而培養學生的能力還要充分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必須將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握清楚。認知心理學認為:教學最重要的是建立學生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樣,學生不僅從整體上掌握學科的知識,在相互聯系中把握學科的概念和規律,而且能夠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並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實現了「遷移」。要使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就不能只注意記憶某些結論,還要重視這些結論的產生過程。
2.2.2 教育學基礎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活動中,學生應是認知行為的主體,而教師的行為是主導;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的經驗世界和建構活動發生作用;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組織起相應的建構原材料,自己去提出問題、選擇方法和探索驗證,並去進行表達、交流和修改,從而有效地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教師應是建構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估者;一個好的建構活動應建立在問題解決的原則上。
2.2.3 數學基礎
數學是處理抽象實體的准則,而歸納是理解抽象的工具。歸納對數學的作用,人們早己認同並深信不疑,無論是數學知識的形成,還是數學知識的應用都離不開歸納。學生的數學歸納能力是與其自身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正相關的。數學知識是數學能力發展的基礎,沒有數學知識的人不可能有數學能力。只有具備了充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進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成效的探究活動,歸納能力才有保障。
3 結束語
一位教育家指出:「東西方教學理念上的差異關鍵在於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中國更注重演繹法,西方注重歸納法,所以相對而言,西方人更具有創新精神。」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改變舊的課堂結構,構建歸納、類比和演繹並重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引導和啟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為學生提供數學進行合情推理思維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教學中應注意用生活案例把所學知識點連接起來,把理論概括和實際練習聯系起來,完善學生的知識系統,從而逐步使學生認識並掌握歸納推理的技巧與方法。

㈤ 怎樣提高小學生掌握數學重點的能力

第一,注重數學問題的運用。要重點培養學生的一個能力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是運用數學的前提,是小學數學所要培養的基本能力的前提工作。在小學數學中,我們要逐漸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假設、設計、實驗、總結等能力。比如: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的學習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是我們的知識目標,而「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是我們的技能目標,這個環節的學習不是讓學生牢記分米和毫米,更不是讓學生知道兩者具體的大小關系,而是要讓學生以已經學過的厘米為紐帶,親自去衡量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長度,嘗試著比較他們的大小關系,如課題中所提出「鉛筆的長度」,再在老師的引導下,去較比我們生活中的牙刷的長度,硬幣的厚度等,創造多種情景和機會給他們更多的經歷、交流,這些思考過程會讓學生達到會估、會量、會比、會畫的效果。這樣的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才能真正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和達成。
第二,注重數學方法的積累。從小學教育的要求和教學目標的生成情況來講,我們不一定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多麼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習慣,但是我們卻要積極培養學生去努力地探索更科學更嚴謹的數學研究方法,不僅僅是解題能力和技巧,更是探究那種情感和思維的經歷,那種為了解決問題而努力探索的競爭過程。比如: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學習中,我們的重點就是要求學生能用乘法一步計算和連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教師在突破此環節時不能僅用簡單的例題反復演算,習題再三訓練鞏固,而應注重學生解題的過程,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前提下,感受這個思維的過程,再努力總結學習方法。以此來一步步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比較、分析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第三,注重競爭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中的技術和技能目標的達成不僅僅依託於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看在整個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存在著強烈的合作和競爭意識。比如在學習《分數的約分和通分》的時候,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是因數、公因數、倍數、公倍數、質數、合數等相關概念,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交流解答,在學生相互合作和競爭中,把這些概念真正搞清楚。
例:(1)偶數都是合數,奇數都是質數。( )
(2)任何一個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 )
(3)只有兩個約數的數,一定是質數。( )
(4)20以內最大的質數乘以10以內最大的奇數,積是171。( )
(5)5的倍數都是合數。( )
……
出示這樣的題目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並在合作中灌輸競爭意識。學生在討論解答這些題目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還能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這樣的意識一旦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得到充分實踐的話,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很快提升。
注重數學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看到優秀學生閃亮的一幕,卻很難發現後進生進步和發展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這不僅抹殺了後進生的學習興趣,還打擊了後進生的自尊和信心。這是我們教師的通病,這樣做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我們要對每個學生的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原有基礎的差異性,而且由於學前教育重視或者過分注重左腦開發,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原有基礎還是比較扎實的,但是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幾個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確實不是很理想,那麼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原來不會而忽視他們,反而應該更加重視這部分學生,想辦法去幫助他們找到自信,樹立信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他們出現進步或者趕上別人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充分的肯定,甚至是表揚。當然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同樣也需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關注。這樣,學生的差距才可以縮小,學生的興趣才能得以培養。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培養成學生自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達成需要教師和學生摒棄應試教育制度的束縛,全面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度、發展與創新的達成情況,切實落實學生學習能力的達成。

㈥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概念理解能力

概念、原理、性質等數學知識點,都是經過數學家們不斷地研究而提煉出來的。概念是對相關知識點的高度概括總結,也是解題的依據所在。可見掌握好數學概念、原理、公式等知識點,對於學生解題、得高分尤為重要。
然而小學生往往缺乏對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只是在做題時單純的去套用,不能真正領會其含義。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於缺乏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往往造成了一些問題:1.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求甚解,往往是一知半解,做題效率低。2.對於概念、公式等往往是死記硬背,不能將基本概念與題目聯系起來。只是單純的套用,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3.最終造成的結果:數學成績差,進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何提高小學生對數學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是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一直在摸索探討的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談談如何提高學生對於概念的理解與運用。
第一:例題、教具的選擇。教具、例題的選擇多採用直觀的事例,在講解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選取與學生生活接近的實物進行舉例,便於學生的理解。因為小學生處於直觀思維水平,其抽象思維能力較欠缺,枯燥的概念不利於學生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選取直觀教具,有利於學生理解。
第二: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多參與,適當增加學生的工作量。「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道出了老師真正的目的。作為一名老師教會學生做題只是淺顯的目的之一,真正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其學習能力,從而學生自己可以解答更多的題目。因此在講解概念的時候,應讓學生多參與,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有利於其自己去探索、總結,進而真正理解數學概念的含義,能夠將基本概念與題目聯系起來。
第三:對老師的要求。首先,由於概念、公式比較乏味,老師提出的問題,應該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問題不能太難,也不能過於簡單。適當難度的題目,學生做對後能夠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其次:在講解概念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鼓勵學生多思考,老師不能全盤托出。

㈦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實踐證明,看的思維效率最低、寫的思維效率較高、說的思維效率最高,有許多思維的飛躍和問題的突破正是在說的過程中實現的。思維和語言是密切聯系著的,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思維決定著語言的表達,反過來語言又促進思維的發展,使思維更富有條理,兩者相互依存。人們正是藉助語言思考問題,表達思想的。在數學課堂教學 中,語言是師生、生生間情感交流、數學思維的工具。小學 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必須相應地發展學生的語言。

二、合理運用教具,發展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抽象邏輯思維,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數學學科特點與兒童思維水平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縮短兩者之間距離所採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觀教學,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及認識規律,教具對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可將原有的智力活動方式外化為動手操作的程序,然後又通過這一外部程序「內化」為小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但是只有適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否則,始終依賴教具,思維的水平難以提高。
三、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問題是放飛思維和想像的鑰匙,問題的出現能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產生一種對解決問題的渴求,這是一種學習創新的因素,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例如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後展示梯形模型,再提問學生:「你們能用學過的知識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們的求知慾。他們聽到問題後,就自己動手操作,有的畫一畫,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後大部分同學都能自己推導出計算公式,成績差的同學也在其他同學的操作、演說中學 到了知識。小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數學學習興趣濃了,自主探索的願望有了,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從而能夠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

四、加強思維方法指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思維的創造性是智力活動的創造水平。教學中要提倡求異思維,鼓勵小學生探究求新,激發他們在頭腦中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再加工」,以「調整、改組和充實」,創造性地尋找獨特簡捷的解法,從而提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方法,這些都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形成。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教給學生邏輯思維的方法,既要指導學生逐步掌握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常規思維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又要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等,激發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並進一步培養學生靈活辨證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構穩固且易於遷移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個體發展上看,人的思維從低到高大致可分為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3個階段。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教師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人類高級的思維活動,是指人們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並產生創見的思維,它是一種突破常規而又合乎邏輯的全新的思維形式,是創造能力的核心。集中體現在善於獨立的思考、思維不囿於常規、勇於創新,具有主動、求異、發散、獨創等特點。

㈧ 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指的是什麼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

數學閱讀是一個包括諸多認知因素的心理活動過程,是對所學內容的體驗理解過程。前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新課程標准也強調: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學生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加強數學的閱讀訓練,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就會更好地、更主動地去閱讀、理解。同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依賴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的目標。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小學生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徵,卡通、漫畫、童話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對孩子們來說動畫的《西遊記》比有名演員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見,創設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徵的閱讀環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提高閱讀效果。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表述單調、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而創設問題情景時,問題要精闢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有啟發性。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二、掌握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和閱讀經驗的積累,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的使用合適的方法來提高閱讀效果,也不能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

數學閱讀不僅僅是讀的過程,更是眼、口、手、腦等器官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閱讀小說快速瀏覽便知故事情節,故事結局已經確定,讀後的感想被情節結局所左右,具有被動性。數學的概念、公式、性質、定理等知識必須反復咀嚼,咬文嚼字,反復思考才會明白,它更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質疑。因此,更具有主動性。例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教材在出示例題「計算1/2 1/3」後有一段啟發性文字:它們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能計算。學生閱讀後,對 「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義並不理解。為此,引導學生聯系已學過的整、小數加減的計演算法則進行思考:整數的加減法中「數位對齊」是什麼含義?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的含義又是什麼?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的實質都是指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減。這樣不僅能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增強了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實現從機械閱讀到意義閱讀的轉化,真正提高閱讀效果。

三、認真閱讀數學教材,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數學閱讀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然後師生交流反饋,歸納總結,便學生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

數學教材是專家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徵,數學學課特點等諸多因素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數學教材中概念、定義、性質、公式等內容充分體現了數學嚴謹性和抽象性;書中例題貼近生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課文中的練習,習題具有廣泛性;書中的圖畫、對話、表格形象生動。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就能把知識融會貫通。通過閱讀教材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景聯系起來,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良好途徑,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例如「百分數意義」一課,讓學生在讀教材時思考如下問題:1、例題是比較什麼的?為了說明什麼問題?2、 通常用百分數進行比較有什麼好處?3、什麼叫百分數?它和分數有何區別與聯系?讓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閱讀教材,並把書上重點地方畫出來。教師及時點撥,啟發誘導,最後指名學生小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閱讀課文的習慣,又教給了學生歸納小節的方法。

四、讓閱讀豐富多彩,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保證。

組織學生閱讀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如教材中「讀一讀」、「做一做」、「你知道嗎」等閱讀材料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如第11冊教材中介紹祖沖之的生平及中國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去讀,興趣昂然。同時,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學方面的素材,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刻苦學習,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事跡材料。又如從古代的結繩記事,到阿拉伯數字的誕生,再到現代機算機的應用等反映人類在數學方面發展進步的資料。這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閱讀材料,都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實現新課標所題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目標。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易於接受新生事物。優美的音樂,鮮艷的色彩,美麗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工具進行閱讀,這樣能為學生提供更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數學信息。同時組織學生開展自辦牆報、黑板報、學習園地、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閱讀材料的收集編輯工作。這些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應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境中去。

總之,未來科學越來越數學化,社會越來越數學化。使學生真正練好數學閱讀基本功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才符合現代教育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新思想。這才是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

㈨ 小學生學數學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j小學學的就是計算和簡單的對題目的理解 還有了解數的規則和范圍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歸納數學知識點的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