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能不能開個符合學生心理的心理課題啊
能。
過去能,現在能,將來更能!
確切地說,已經開了,而且種類頗多。
當今中國,專符合學生心理的心屬理課題並不少。
就學生而言,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
就學生心理學而言,有小學生心理學、中學生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學;
就符合學生心理的心理課題而言:
小學生有小學生學習心理課題,小學生發展心理課題,小學生智力開發課題,小學生性格培養課題,小學生情商訓導課題等等;
中學生有中學生學習心理課題;中學生青春期心理課題,中學生情感發展心理課題,中學生意志培養心理課題等等;
大學生有大學生學習心理學;大學生性格心理課題等等.
以上都是符合學生心理的心理課題。每年的心理學年會這類研究成果都有
展出。
建議參加地方心理學會,進而參加中國心理學會,以便了解和獲得相關課題的信息。
⑵ 小學生心理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學校教育應為學生奠定成功人生的起點,使每個學生形成以自信、歡樂、奮發、高尚為基調的心理素質。每一位老師要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讓每一位孩子自由地發展,提供充分的實踐與思考機會,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盡情地享受人生這一段最美好的時光。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競爭與合作中更從容,更出色。這是我們一群陽光老師所追求的教育理想。為實現這一教育理想我們做了如下有益的嘗試:
一、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有利於培養、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內容,對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心育教育。
統觀小學各學科教材,每科教材都有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於是,我們就從各學科整合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如:
A:思品科:注意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化為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B: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利用角色扮演,引導學生理解感知語言,體驗情感,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模仿與學習作品中角色的心理和行為,提高心理素質及各方面素養。
C:作文教學:寫作需要觀察、邏輯、記憶、想像,又需要熱情、興趣、毅力等,寫作的結果能反應一個人的思想、心態和思辨能力。文如其人,教作文要先教做人。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是一種時勢所趨。心理健康教育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互動和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教育者充分調動、激發小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特別是通過心理誘導、行為激勵和成功體驗的內化功能等方法,求「趣」、求「新」、求「活」、求「實」、求「美」、求「效」,切實消除、解放學生習作的心理重負和疑慮,用手寫出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自己的情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做到人文練達、文道統一,學以致用、教學共享,乃至信手拈來皆成文章,一揮而就盡展風采。
D:數學教學:在數學教學中著重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活躍思維力和創造力。在低年級全面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在高年級著重對不良學習習慣的矯正。對心理有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的心理教育,以提高學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培養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E:音樂學科:在音樂課上通過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懷,讓學生在享受音樂中陶冶美的情操,創設優美的境界,營造良好的心境,不斷提高心理素養,從而成為一個文明、開朗、自尊、友愛的「陽光兒童」。
F:體育學科:在教學中,從兒童身心發展需要出發,通過游戲和體能鍛煉,克服學生怯懦、畏難的心理,培養勇敢、耐挫、團體精神,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G:美術學科: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欣賞美、體驗美、感悟美的熏陶,培養鑒賞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提高藝術素養,努力使每一個少年兒童成為追求真、善、美,性格開朗、行為文明、思維活躍、善於合作的人。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教材特點對全體學生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從小形成積極、樂觀、向上、自主的學習態度,奠定了創造性人格和文明、高尚品格的基礎。
二、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構築平等對話、真誠溝通的平台,使每位孩子認識自己,善待自己,超越自我。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每個世界存在著千差萬別。心理指導的老師必須從心理學角度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對不同性格類型、不同學習行為的學生作深入細致的分析,同時對多動症、厭學症、焦慮症等作矯正性指導,使每一個小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學習喜悅和快樂生活的情趣,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原本與父母無話不談,但長大後,特別升入了小學高年級,不少孩子與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與父母的碰撞越來越多,常認為不被理解,這種成長的煩惱是他們從兒童期到少年期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感到自己長大了,渴望跟成人一樣,不受太多的約束。他們為證明自己長大,說的是大人話,唱的是流行歌,做的是追星趕時髦的事,穿的是品牌衣褲裝酷扮靚,神態表情像大人一樣深沉、冷峻……然而他們畢竟是孩子,不具備把握自己的能力,對事物的分辨能力差,常犯這樣那樣的錯,與家長的矛盾大,因此會陷入苦惱、孤獨和痛苦之中。
針對這種情況後,「陽光人」專門開設了「陽光心語室」,找這些渴望長大而常出「亂子」的孩子對話、溝通,引導他們學會與父母親交朋友:要珍惜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要會感受父母給予的愛,還要以孝順之心懂得回報。其次教孩子要不拘形式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歡樂和苦惱告訴給爸媽,讓他們理解自己。我們為了讓孩子學會關心父母,和父母的關系融洽,教育孩子在父母生日時送一份小禮物,說一句溫馨的祝福語,寫一封慰問信給父母,做一件使父母高興的事。為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我們還在「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中秋佳節等以「燭光晚會」、「陽光音樂會」、「感恩•溝通•奮進暢談晚會」等聯歡活動的形式請家長到學校與孩子一起對話、聊天,增益理解,深化親情。
我們除了和學生面對面談心外,還用寫信、上網聊天、打電話等形式與孩子溝通。心育組的黃珍老師最受學生擁戴,她每天都收到多封學生信件,她懷著一顆高尚的愛心和無私的責任心一一認真寫回信。在她的耐心幫助下,學生學會理解、尊重、關心、善待他人,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處理問題,學會以平常心看待發生在身邊的人與事,解決了來自學生心中的煩惱和困惑,達到自我實現。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認識到:通過健康有益的溝通、對話等形式,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來自學習、交友、生活、身體、家庭、社會等方面的煩惱和痛苦。從中我們也意識到: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片聖潔的天空,那就是愛的天宇,愛他人,愛自己,愛是力量的源泉,愛是精神的支柱。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有「愛的話語」回盪,那將是快樂的、幸福的。
三、以學生群體中典型人物的優秀品質為輻射點,使更多的孩子懂得生活、生命的真諦,從而熱愛生活,珍惜生命、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
蘇晟同學原是我校六年1班的學生,他在人生的一場極其特殊的考場上(於2001年暑假發現自己的左腿不幸患上惡性骨肉瘤),堅強地戰勝了劇痛、膽怯、自卑和絕望等一系列重難關,十分順利地做完了左腿高位截肢手術,而且情緒穩定、思想暢通、樂觀地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斷挑戰、完善、重塑和超越自我;在2002年上學期期末總復習期間,是他裝上假肢後訓練走路的黃金時間,為了學習與治療兩不誤,他每天上下午在課堂與距離家裡三公里的訓練場來回奔波,開創出學習生涯的新篇章:除上復習課外,整個學期沒有來校上過一節課的蘇晟同學在期末語文、數學考試中成績全部是優!我們心育課題組利用蘇晟同學這個感人的案例,在學生中開展為有困難的人獻愛心、與不幸的人分擔痛苦、給困境中的人以希望、力量和快樂的心育活動。在課題組蔡風義老師的組織下,大家為蘇晟同學捐了款,送去了慰問信、賀卡、鮮花、水果、自做的各種禮物。這一活動不僅讓蘇晟體會到親情,而且也從中培養同學們金子般的愛心和同情心,並讓全體同學以蘇晟為楷模,熱愛、珍視自己的生命,樹立堅定的信念,勇敢、樂觀、不屈不撓地面對、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超越自我。
如今,蘇晟同學已走出母校漳州市實驗小學,就讀於漳州三中初二年級。他經歷了狂風暴雨的考驗,他擁有了明媚陽光的沐浴後,更成熟、更快樂,他懂得以愛回報愛。一上初中,就樂觀地融入新集體,心靈更為堅強和坦然,每學期考試均在班級前5名。一個在絕望中被愛所拯救的孩子,他所回報的愛也感染了所有的人。愛,創造了奇跡。
現在就讀於漳州一中高二年級的劉煜佳同學,原是實小的學生,她在語文老師蔡風義的關心、鼓勵和幫助下,小學畢業時就有10多篇文章在省、市報刊上發表,還寫了一本6萬多字的自傳《超級女生•繽紛小學路》,畢業後又有多篇有份量的習作發表於《海峽都市報》《中學生語文報》等報刊。劉煜佳初中就讀於漳州八中(學校辦有初中與高中年級),那裡的文學社在她的影響下迅速開張了,並有幸走馬上任了第一屆社長,同時兼校學生會的學習部副部長,還出版了社刊。
我們心育課題組,抓住這個契機,開發這個典型人物的寶貴資源,請她為母校的同學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接受采訪、咨詢,和同學們探討問題。劉煜佳同學的成長故事令人感動,啟人深思,大家明白了:只要以快樂的心情去學習,以負責的態度去思考,以堅強的毅力去挑戰困難,以寬容的心態去接納他人,以欣賞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就會健康、幸福地成長,成功就屬於自己。
我們心理健康活動小組為全體學生架設起一座通向美好未來的陽光心橋:「陽光心橋」是陽光使者的心橋,是希望的心橋,是關注生命健康成長的心橋,是無私奉獻的心橋,是陽光明媚、充滿朝氣的心橋。
四、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載體,使更多孩子學會學習、思考、交際、合作,學會體驗分享快樂,懂得共擔責任。
在實踐活動中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生理、心理素質是不同的,知識能力和整體品質也有差異,僅靠課堂教學使他們達到擁有好的心理素質是相當困難的,再進一步要求每個學生自由、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特長,成為身心健康的陽光少年就很難奏效。課外活動正好彌補這個缺點,它的重點在於「揚長」,在於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增長才幹,培養自主、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
為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們心育組組織學生自己設計喜歡的課外活動。在學生自己設計活動基礎上,指導他們再進行篩選、整合,設計出形式多樣,富有時代性、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心育活動。其中陽光晚會「感恩•溝通•奮進」深入人心、影響廣泛,是學生童年生活中一個美麗的亮點:
我們要「感恩」的,是感謝家長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辛勤培育之恩,感謝各位相識或不相識的關愛和奉獻之恩;我們要「溝通」的,是讓我們拉近彼此間心靈與心靈對話的距離,或者講講自己的學習經歷,或者談談自己生活、工作的感想,或者敘敘自己的現場感受,或者說說親人間的情深與隔閡等等,敞開心扉,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我們要「奮」的,是讓我們奮發圖強,精益求精,繼往開來,不懈前進。
2002年1月30日,適值寒假的第一天。在「陽光心橋」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感恩•溝通•奮進」聯歡晚會在漳州市實驗小學的階梯教室里熱熱鬧鬧地進行著,從晚上7:00至9:00,扣人心弦,掌聲不斷。出席晚會的嘉賓有「陽光心橋」的顧問代表蔡勇強副教授、漳州市宣傳部副部長翁福、原漳州市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龍溪師范學校副書記周漢清(已退休)、《漳州廣播電視報》《漳州廣播電台》《閩南日報》《漳州青年報》《海峽都市報》《海峽導報》等在漳的記者代表、「陽光心橋」的6位輔導老師、新老朋友以及漳州市實驗小學部分老師、2-6年級的部分學生、家長代表近200人,記者之多、參加人數之多均超出我們的預料之外。更令人難忘的是晚會中魏冠正同學的媽媽,用激動的心情,聲淚俱下向大家講訴了她曾不堪忍受病魔折磨,幾次想自殺時,孩子怎樣用愛、用優異的學習成績給了她生活的信心,讓她對生命有了期盼的故事,以及蘇晟媽媽講訴蘇晟以頑強的毅力戰勝死神,戰勝自我的故事,這些故事感人至深、終生難忘。
陽光晚會倡導學生學會把愛和關懷送給別人,學會展示自己、和諧相處、富有愛心和合作精神,學會讓心聲開放,讓心靈飛翔。
因為健康的集體,可以健康很多人!因為高尚的個人,使更多人擁有高尚。
近幾年我們開展的活動多姿多彩,如藝術類有:讓生活美麗動人的「插花比賽」、讓歌聲飛揚的「音樂鑒賞會」、開心一課的「小品專場」、張揚個性的「兒童服裝設計比賽」、培育勞動能力的「烹調比賽」;文學類有:演講比賽、故事會、詩歌朗誦比賽、讀書報告會、辯論會、我和作家面對面、陽光少年訪名人;主題活動類有:我們講奧運、小小「心理醫生」、設計自我形象、我的夢想等。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組織策劃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活了,思路寬了,能力提高了,心胸寬闊了,智慧增長了,愛心升華了,老師、學生和家長高興了。
在「構建多渠道教育網路,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的課題實踐中,我們始終以人為本,面向未來。我們確信:在我們課題組老師充滿熱情、富有理智、勇於實踐、不斷學習的作用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會有更加可喜的成果。每一個可愛的生命會因擁有健康心身而茁壯地成長,共享燦爛陽光,直抵陽光彼岸!
⑶ 學生心理研究性課題有哪些
以各種活動的開展為載體,以活動滲透特色,帶領學生走進心理科學世界,學會關注身邊熱點、焦點問題,探索心理世界的奧秘,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1、對教師的發展目標:
(1)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2)培養教師科研能力,實現教師由「教書型」向「科研型」轉變。
2、學生的培養目標:
(1)通過主題活動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和加深理解已經學到的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並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
(3)培養生活能力:自主意識,團隊精神,以及對資料的收集、分析的外理,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和現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
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哪些課題沒有結題
您好,可以安排國家級「十三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3~5月完成,網上可查,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⑸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課題方案
在當代社會,特別是各種壓力之下學生的心理狀況問題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當代中國獨生子女中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以及家庭殘缺兒童問題,西部留守兒童問題,以及海外留守兒童問題的心理缺陷都嚴重影響著兒童健康狀況。因為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況。
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的、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佔有重要地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關心兒童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們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1]一般來講,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具有穩定的情感;2、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3、具有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多種心理特點;4、智力正常;5、意志力發展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因此本文將從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特徵出發從各種方面論述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
一、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心理
自信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但它並非與生俱來,必須由家長或者教師對孩子從小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尊重和信任學生。尊重學生,使他切實地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學生,調動學生做事的積極性,並給予積極關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培養學生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自信心。對此,可以通過名人效應讓學生在認識自我中培養學生的自信。筆者認為教師在尊重學生的過程中可以名人為榜樣來引導學生培養自信心理。在尊重和信任學生的基礎
上還要老師善於發現學生並且肯定學生的各種優點。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尊重和信任學生不僅符合心理在兒童階段的心理特徵,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心理情感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理。
鍛煉中挑戰自我培養自信。在鍛煉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是一個特殊的過程。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這種鍛煉機會本來就很多。因此必須建立符合學生的心理目標,根據學生的心理階段的不同特徵建立各種不同的目標。並且讓學生自主獨立,教師適當時候可以加以引導。從班隊活動的內容、節目主持人的確定、主持詞的創作、活動安排到各個環節,老師均不參與,讓學生自己做主。這樣,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實行輪流辦委制,讓每個學生都當「管理者」的機會。傳統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數同學認為自己當不上班幹部,也干不好班幹部,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實行輪流班委制,使每個同學都可以當上班幹部,參加管理班級事務。這種給學生自主鍛煉的舞台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理。因此在鍛煉中培養自信必須給學生一定的自主自由。因為對困難的成功跨越,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肯定,都會增加一份自信。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分析鍛煉是一種最為實效的增強自信的方法。
在集體生活中感受自我培養自信。我發現讓有心理缺陷的兒童在集體生活中有利於培養兒童的自信心理。在集體生活中培養主要是針對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因此,我認為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馬卡連柯說,班集體「並不是單單聚集起來的一群人」,而「是由於目標的一致、行動的一致而結合起來的,有一定組織機構和組織紀律的統一體」。[2]集體主義教育主要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原則,集體榮譽敢的培養能把學生帶進一個以他為家園的主體中來,發揮了學生的主人公作用。所謂集體榮譽感是學生自覺的意識到作為集體的成員的尊嚴和榮耀,從而更加熱愛集體,珍惜集體的榮譽,並能推動學生積極向上的一種情感。
⑹ 如何讓小學生參與到小學生良好心理課題研究中來
如果想要做這來個孩子心裡研究課題自,當然要走進孩子中間,一份詳細的報告書是必須擬定好的,接著看你的對接資源,開展時的方式,可以和學校合作,這是最省時省力的一種,也可以和輔導班合作,還可以自辦招募,這要看哪一種適合你的實情。
⑺ 求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課的課題
我可以給你推薦一個,我剛想的,類似於樓上哪個的《自信,堅持的理由》。因為相信,所以堅持,只要自信,就要堅持。有自信,就需要堅持!
⑻ 心理健康與安全相結合的課題
一.課題概述:
當前,許多學校品德教育與生活實踐脫離,特別是與心理健康教育脫節,忽視學生體驗、感悟和心理需要,因而造成形式主義的德育、空德育、無體驗的德育,使道德教育喪失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而心理健康教育失去品德教育的統領,也造成了一些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事實表明,品德教育需要加強體驗教育,需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其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提高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和突破口。在素質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都是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素質的主要途徑。它們相輔相成,思想品德的產生、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個體心理發展的方向也要受到主體思想的支配。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品德教育相結合的實踐研究》課題是威海市錦華小學向中國教育學會小學德育研究分會山東省教學研究室申報的「十二五」研究課題《以「校長為首,品德課程為主」構建小學德育課程體系的實驗研究》子課題,於2011年6月開題,預計到2015年7月結題。
該課題的研究立足於新課程改革的需求,立足於提升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立足於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與健康心理素質的要求。其研究目的在於,創新品德課教學模式,轉變教師教育角色、教育觀念及教學方式,提高品德課教學水平;同時,指明心理健康課研究方向,促進心理健康課教學水平的提升,深化學生心理健康體驗,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1.研究目標:
(1)以課程為載體,通過「心理健康與品德教育的融合教育」研究,抓校本培訓、校本科研,提高品德課與心理健康課水平。
(2)以日常活動為載體,通過實施「心理健康與品德教育的融合教育」研究,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及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3)以家校合作為載體,通過「心理健康與品德教育的融合教育」研究,改善家庭教育方法,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2.研究內容:
(1)在「年級品德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2)在校本培訓中,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徑方法的研究。
(3)在「體驗教育活動指導中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5)學生、教師、家長和諧一體的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徑方法的研究。
3.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為主,即以學生全面發展,開發多元智能為目的,運用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在具體的教育行動中研究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研究狀態下進行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實踐(行動)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
具體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案例分析法、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過程:
(一)課題研究保障:學校建立以叢滋芬校長為課題負責人的課題領導機構,加大對課題實施的投入保障。德育處、教務處共同聯手,加強對本課題研究實施的引領、組織、管理,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
(二)本階段研究內容:
第一階段:研究啟動階段
2011年9月,藉助課題研究日,組織召開了德育課題組成員會議,公布課題研究計劃,明確課題研究目標、任務及研究方法,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指明方向;組織召開課題研討會,以分管校長為引領,以教務處、德育處分管領導為參與,開展品德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的討論與研究。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
●研究途徑之一:以校本培訓為載體,實施品德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隨著思想品德課教學提倡的「活動、綜合、開放」改革思路的深入,我們深深感到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二者的結合具有廣闊的前景。為此,2012年2月,我們藉助校本培訓,通過兩項研究策略的開展,實施心理健康與品德整合研究:
&研究策略1:「把握教材結合點」策略
(以四年級教材整合為例)
一是,整合資源策略——將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相同主題進行整合。基於心理健康課與品德課教材內容之間存在交叉聯系這一問題,結合區教育局關於班隊會活動指示精神,以整合教材為切入點,對德育班會課主題配檔進行部署與完善。教務處、德育處每位分管領導全程參與到年級組之中,與教師一起認真對照品德教材與心理健康教材單元教學主題,充分研討,挖掘教材之間的內容聯系,將其整合、歸納到每周德育心理健康課主題配檔中。
如:四年級品德課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民主生活》第1課《班隊幹部大家選》與四年級《心理健康讀本》下冊中《當個好乾部》,屬同一主題教材內容,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及民主生活意識,激發學生對班集體的責任感。為此,我們將其整合到該年級德育心理健康課教學配檔之中。
二是,挖掘資源策略——有效利用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基於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許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或許多知識點蘊涵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我們充分利用和發掘這一資源,以此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四年級品德課教材下冊中第二單元《讓誠信永相伴》屬於心理健康內容,旨在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和誠信待人的健康心理素質。為此,我們也將其有機整合到該年級德育心理健康課中。
這樣一來,既為品德課與心理健康課整合,找准了切入點,明確了研究方向;又縮短了品德課教學課時,為學生進行活動體驗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證。
⑼ 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評價課題研究資料
,希望可以幫到你。戶外體育活動是通過豐富的活動材料,充足的場地空間,科學的項目設置來促進幼兒動作、思維、意志等方面發展的一種途徑和方式;也是培養幼兒自主性、發揮幼兒創造性的一項自主活動。我在組織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中,做了一些嘗試,來培養幼兒的自主性。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主性一、注重環境,為幼兒創設自主發展氛圍。良好的環境創設應體現開放、自由,能讓幼兒無拘無束地參與活動,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對活動的興趣,增強幼兒的自主性、自信心,因此,為幼兒創設一個愛與寬松的環境是發展幼兒自主性的前提。1、提供豐富的玩具和材料。在組織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注意用心找到幼兒興趣、要求、原有水平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結合點,及時調整玩具、材料,選擇能引起幼兒的多種動作的玩具,讓幼兒自主活動,如選擇:、球、沙包、圈、輪胎等。球既可用手拍、又可用腳踢,還可用頭頂;沙包可向遠處投擲,既可練習投擲動作,又可練習拋接動作,還能把沙包放在頭上頂著走或放在腳背上走,鍛煉平衡能力;圈,既可玩套圈、滾圈,又可將圈放在地上跳,如:雙腳跳、花樣跳、側跳等,還能用圈玩「開汽車」、「開火車」游戲;輪胎能滾、能走、還能跨。這些玩具都為幼兒的想像、創造提供較充分的空間,滿足幼兒不斷發展的需要。2、營造和諧平等的心理氛圍。幼兒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他們有自主性、獨立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充分認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幼兒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除了在物質環境上滿足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我們更應該相信孩子,了解孩子,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納、喜歡的快樂,建立自信心。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我經常和幼兒交流,與他們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朋友關系,和他們說話時能蹲下來,尊重他們,慢慢地了解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發展的需求,並把教育目標滲透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引導他們產生自身的需要,逐步形成內部動力定型,最終內化為自覺行為,為他們提供寬松和充滿愛與平等的環境。二、轉變觀念,讓幼兒成為發展的主人。現代教育新理念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真正成為發展的主人。1、激發幼兒的自主積極性。興趣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動力、組織、創造、強化的功能。興趣對提高幼兒自主性發展起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幼兒時期,是天真好奇、主動探索的時期,我們要抓住這一時期幼兒的特點,注重激發幼兒活動和學習的願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證明,充滿好奇、興趣廣泛的幼兒一般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和游戲。因此,在活動中我們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關注幼兒對活動是否有興趣,是否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其中,堅持從培養幼兒有益的興趣出發,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幼兒心情愉悅、積極主動地進行活動。當幼兒品嘗到成功的美味後,再給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挖掘和發揮他們的巨大潛力。在培養幼兒興趣,激發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自主性的實際過程中,我覺得讓幼兒動手操作,是一個非常好的重要手段。我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提供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操作難度的材料,採取民主的態度,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操作,鼓勵他們進行「五動」:動眼、動腦、動手、動腳和動口,我總是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為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玩法玩給大家看,為每個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得到發展,從而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積極性。2、放手讓幼兒去玩。《綱要》指出:應該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應絕對尊重幼兒的意願,不用自己的建議去左右他們的想法。陳鶴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將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游戲的權利也在幼兒,我們要保證幼兒在游戲中有充分的自由度。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幼兒玩什麼玩具,怎麼玩,和誰一起玩,在哪兒玩,一種玩具玩多長時間,我都讓幼兒自己選擇,自己做主,讓他們當主人,使他們有盡可能多的選擇自由度。例如:戶外體育活動中,有的孩子會對飄在空中的蒲公英興趣盎然,邊跑邊吹;有的會對一根落在地上的小樹枝感興趣,獨自擺弄著;還有的會對樹上飄落的樹葉和小花瓣著迷,撿起來數一數,比比誰撿得多。這些,都是孩子天性的外露,童真的一面,我從不去約束他們,而是放手讓他們去玩,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不規定今天一定要玩什麼,讓他們盡情地想一想、玩一玩,對所有幼兒的想像、玩法都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他們,讓他們體驗玩的幸福和快樂。3、鼓勵幼兒玩出新花樣。游戲的重復行為是幼兒游戲的主要外顯特徵,重復機能是幼兒自主發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幼兒想像的翅膀,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探索,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主創造性。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玩,一起笑,一起探索游戲中碰到的問題,一起動腦筋想出更好的玩法,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樂趣。我允許幼兒每天都玩自己喜愛的器械材料,鼓勵他們想方設法玩出新花樣,愛玩多久就玩多久。例如:戶外體育活動時,有的孩子接連幾天都玩塑料拼板。開始,他們都是各自玩各自的,有的將拼板拼成一個長方形、正方形或是不規則圖形,然後在拼板上跳一跳;有的將拼板捲成一個濟公帽,戴在頭上走來走去,一臉的自豪樣,這時,我肯定了他們的各種玩法,啟發他們是否能幾個人一起玩。於是,孩子們開始了交往,他們一起將拼板拼成一條長長的小河跨一跨,或拼成一條小路走一走,還有的將拼板兩塊兩塊豎起來,變成一個倒「V」型,練習助跑跨跳。當然,在孩子們玩的過程中,他們也會出現一些破壞現象,不過,這比起孩子們在游戲中探索玩具的新玩法,同時又學會了與同伴交往、謙讓、合作,發展了他們的自主性、創造性就顯得微乎其微了。4、給予積極評價。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我給幼兒的第一個評價就是微笑。在活動中,我地承擔「觀察者」的角色,對幼兒每一個創意都表現出傾聽、微笑和接納的態度,欣賞他們,注重他們自主能力、創造力的發展,鼓勵他們積極大膽、自主地表現自己的創意。《綱要》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因此,應從多方面觀察、評價和分析孩子的發展,並以此為依據選擇和設計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教師的肯定、贊賞、鼓勵都會增強幼兒的積極情感和信心,另外,我還主張並鼓勵幼兒進行自主評價,使幼兒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三、繼續探索,培養幼兒自主性應注意的幾個方面。1、處理好自主性發展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合作精神涵蓋著一個人的自製力,與人熱誠相處的能力。戶外體育活動中,我們在尊重孩子的意願,培養幼兒自主性發展的同時,還應培養幼兒合作玩的能力。例如:「兩人三足」游戲、「老鼠籠」游戲、蹺蹺板、跳皮筋和一些民間游戲:如丟手絹、抬花轎等這些活動,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鍛煉合作能力,讓他們在與同伴的交流、協作中獲得全面、主動、生動的發展。在活動中,慢慢懂得使用禮貌用語,學會尊重他人,和同伴團結友愛,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教師還注重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他們與本班幼兒及其他班幼兒交往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游戲夥伴,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幼兒大膽說、大膽問給予表揚,注重幼兒社會化技能的培養。另外,還應鍛煉幼兒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讓幼兒處理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他們成為處理問題的主角,使他們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處理。當然,教師也應及時引導、鼓勵、啟發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意識,還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2、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1)主體性原則。立足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為宗旨,選擇有利於幼兒多種感官主動參與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為幼兒提供操作、思考、交流與表現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幼兒實現把活動內容和對象內化為自己的態度、能力和習慣。(2)身心全面發展原則。注意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經常指導幼兒選擇或更換不同的活動內容,以求鍛煉的全面性。(3)啟發性原則。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游戲,經過自己的思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因材施教原則。活動中,教師既要注意幼兒的共同點,又要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總之,通過戶外體育活動,培養幼兒自主意識,自主行為,使之成為幼兒發展的內驅力,並作為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和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