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感
淺談小學生責任心的培養
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無責任心,將決定一個人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與失敗。」對小學生而言,責任心強,不僅學習自覺努力,勤於思考,作業認真,而且更有行為自覺意識,更樂於接受和承擔任務,並自覺努力完成任務。反之,缺乏責任心的小學生常表現出馬虎、自私、任性,不會關心他人,不會關心集體等缺點。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否具有責任心決定著將來整個社會成員是否具有責任心。那麼,該如何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呢?
一、以身作則,充當學生楷模
俗話說得好:「說千言道萬語,不如做個好樣子。」這就是說,教師要用實際行動教育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教師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要先做到。比如說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首先在上課鈴響之前進教室;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教師也要當天批改作業並發到學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常言說得好,身教重於言教。一個有工作責任心的教師,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會成為學生的
楷模,學生的責任心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增強。記得我剛接手這個班時,教室的衛生很糟糕,非常令我頭疼。(原因是班級人多,空間小,地上常有紙屑,課桌也經常歪斜。)起初,我只要踏進教室的門就環顧四周,發現地上有垃圾就彎腰撿一下;課桌椅歪了,動手移一下;講台臟了,用抹布擦一下;作業本亂了,著手理一下……漸漸地,我發現教室里的情況有所好轉了:課桌排整齊了,講台干凈明亮了,本子也疊放整齊了……後來,我組織學生召開了一次「我是班級的一員,我該做些什麼」的主題討論會。討論會上許多同學都發自內心地說到身為班級成員應該為班級出力。於是,我成立了 「小小服務崗位」,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定期考核,如果不合格就「下崗」。這樣,每個學生的肩膀上都擔了一份責任,他們互相督促,共同承擔起了班級中的勞動任務。從此,班中的衛生問題我不再操心了,同學們都養成了「伸伸手、彎彎腰、撿撿紙」的好習慣。我的以身作則,不僅使得同學們加強了「保潔」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讓他們真正理解了「班級是我家,責任在大家」的含義。「潤物無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學生最願意接受的教育。一個好老師的言行,可以影響一個學生一生。
二、著眼課堂,培養良好習慣
課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抓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做好每一件平凡事」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同時也要求學生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參加好每一次活動,上好每一節課,回答好每一個問題,做好每一次作業,
訂正好每一道錯題,說好每一句話,甚至寫好每一個字。大力倡導學生凡事都要做到專心踏實、認真仔細。我發現凡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字跡大都潦草,說明平時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字寫好了、作業本干凈整齊了、學習態度端正了,那麼作業的正確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可見認真的學習態度正是學生責任心的表現。
對於班中特別調皮、約束力差的男同學,我要求他們在每節副課後向我報告自己和周圍同學的紀律情況,讓他負責周圍同學的上課紀律。一段時間以來,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厭其煩地「反復抓、抓反復」,塑造著學生上課主動學習的責任心,現在同學們逐漸上課自覺了、穩定了,視上課專心聽講為己任。當有老師選我們班上公開課時,我告訴大家這是老師對我們班的信任,也是平時同學們上課遵守紀律、積極發言的責任心換來的。同學們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機會,表現也就更棒了。
三、藉助活動,樹立責任意識
學生的學習生活往往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而顯得五彩斑斕。學生在活動的參與和競爭中,學會了表現自己,達到了培養責任心的目的,從而使班級的榮譽碩果累累。
記得去年學校開展了「冬鍛我能行」和「冬季運動會」的活動,通過篩選,確定班級參賽的運動員後,我鼓勵他們要刻苦訓練,為班級爭光。運動員們都非常積極,利用體育課和課余時間,不斷練習自己參賽的項目,還與體育老師積極探討。其中有一位女生,她個子比較矮,身體也瘦弱,自
願報名參加了1000米的競賽,我很擔心她。在比賽場上,小小的她擠在隊伍里,顯得很弱小,但是她不斷地努力,一直跟著前面的同學,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有些同學中途退出了,可汗流浹背的她還是堅持著,最後她得到了來之不易的第四名。雖然是第四名,但正是她責任心最好的體現。在這位同學的帶動下,其他同學的責任心也加強了。運動員們竭盡全力,奮力拚搏,最終成績在同年級名列前茅。在校園文藝活動中,有特長的同學都踴躍參加各項活動,比賽時都明確職責,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同時,同學們在明確責任的過程中,集體主義精神也得到發揚。
另外,我還抓住節日契機開展活動。如「三八」婦女節前夕,我要求學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給媽媽一份驚喜。以此增強學生對他人
Ⅱ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的責任感
當前,無論是從各類研究報告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發現,責任意識的缺乏已經成為兒童發展中的一個嚴重問題。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玩完玩具後不收拾,自己的東西亂扔而不知收拾,看到別人摔倒了不過去幫忙;看到別人的東西掉了,置之不理,視而不見,對於老師交給的任務不能認真負責地完成,做了錯事千方百計地找借口推諉,這樣的現象隨處可見。所以,責任意識的培養,如何從家庭起步,如何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從小抓起,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我們當前的家庭教育中,隨著獨生子女日益增多,很多父母忽視了子女責任意識的教育。一味地寵愛、嬌慣孩子,使孩子驕傲、任性、自私,甚至粗暴,野蠻,沒有同情心,在校時,不會和同學合作,缺乏勞動觀念,沒有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家長過分呵護子女會使子女事事依賴父母,缺乏主見。如果這樣的孩子投身到未來競爭與合作並存,機遇和挫折交錯的社會中,恐怕沒有不被淘汰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不求上進,無所作為。那是為什麼?因為他對自我缺乏責任意識。有的人對家裡的事不管不問,對父母不孝不敬。那是為什麼?因為他對家庭缺乏責任意識。有的人不關心他人疾苦,不關心國家大事。那是為什麼?因為他對社會缺乏責任意識。這一個對個人、家庭、社會缺乏責任的人,對我們國家有何用呢?所以說責任意識是孩子成人成才之本。
有責任意識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今天的小學生最終是要走上社會的,如果他們缺乏對自我、對家庭、對同伴、對集體、對社會的積極的情感信念,沒有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思想,那麼我們目前的一切教育只能算是對受教育者的謀生教育,是一種偏離教育方針的畸形教育。 所以,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尤為重要。
當前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許多孩子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受長輩和父母的寵愛,自立意識差、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意識,慣於享受別人為自己服務,不懂得如何關心他人。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使他們學會關心別人、學會認真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提出從學校、家庭、社會這三方面來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一、小學生責任意識現狀分析
1、對自我責任意識------情況不太樂觀
我問過班上幾名經常要補作業的同學為什麼不天天按時完成作業?他們的回答是不會做,不如等老師來評講作業的時候補等等。這種想法在這些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當中很常見,對於完成作業這種最基本的責任他們也達不到。
在我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以及與幾個家長和學生的談話來看,學生中不能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生活用品的人數比例要大大高於8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學生在對待自己的物品缺乏負責的態度。
承認錯誤是一個人的美德,同時也是犯錯後承擔責任的一種方式。在「因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過失你能主動認錯、改正嗎?」這題中,調查情況不容樂觀。在調查中有一半的學生在犯錯誤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承認或是改正錯誤,有時想到的便是逃避責任,推卸責任,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種情況對孩子身心的發展很不利。這其中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失誤所造成的。
2.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據一份調查材料介紹,中國城市的孩子每天勞動的時間平均不足0.2小時,是世界兒童中參加勞動最少的一群。這次我所做的調查問卷中在問及學生在家做家務情況時,有65.1%左右的學生在家不會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獨苗,受到四個以上的成年人的同時寵愛、關心,從小什麼事都是父母,爺爺奶奶等包辦處理,根本不需要自己動手,自理能力很差,不要說是幫助家長做什麼事了。在與一些家長的訪談中,我更是了解到現在小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家庭責任意識很差。下面是我與小A的母親的訪談片斷:
我:你家小孩在家自己的東西能自己整理嗎?
家長:怎麼會呢?難得自己整理一下東西。早上起床後被子什麼的都是我們來幫他疊好的,有時衣服都要我們來幫他拿。
我:那他平時休息在家還幫你做做家務啊?
家長:基本上是不會的,他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是不會讓他做家務的。
我:那……他在什麼情況下會幫你做家務?
家長:喏……前幾天婦女節,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有一篇日記,什麼要給媽媽一個生日禮物,他就幫我洗了碗,還打碎了一個,幫我掃了地,還幫我洗了腳,要寫日記的。(家長很無奈的說)
小A是班上的一名班幹部,成績比較優秀,在班上表現也很好,做事很積極認真,可是在訪談中看出來他在家中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家裡不僅不做家務,連自己的書包都要家長幫助整理。父母的寵愛讓他忘記了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的責任。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責任,還以為這些是長輩應該為自己做的事。
3.對同伴的責任意識
我做了調查,共有一道題是:「別人的事你會幫著做嗎?」從結果中顯示只有46.5%的學生選擇了會去幫助,半數還不到的結果顯示,很多學生只會為自己著想,根本不顧及他人的利益。在他們心中有些根本就缺乏利他意識。
從調查情況中我們不難看出,現在的學生由於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當,利己現象嚴重,有的甚至完全不會理會同伴,在平時生活與學習中總是在自我旋轉,很少會顧及到別人。
4.對集體的責任意識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同學都能遵守學校紀律,珍惜集體的榮譽與維護集體的利益。但是作為最代表性的問題:你會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和任務嗎?調查統計後卻有37.2%的同學回答不參加。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社會責任感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學校德育的中心任務之一。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專育,如果離開了社會屬責任感的培養,就不可能全面實現,人的發展也就不會完善。人類發展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其人格豐富多彩、個性充分發展;使其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論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因而我們必須從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世紀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來認識培養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必要性。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一、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責任心不能強迫養成,而是一種自覺行為。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信任學生,而不能靠各種強制手段。讓孩子表達意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懶得做作業的學生,其實就是學習缺乏責任心的表現。面對這樣的學生,用管制和懲罰,見效不大,而給他們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應讓學生明白完成作業完全應該是他自己的事情。要讓孩子懂得學習是他的責任,學習不是為父母、為他人,是為他自己。從小要養成閱讀、講述、觀察、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獨立作業、獨立收拾文具等習慣。要相信每個學生不會生來就厭學,他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多半由於學習上的困難,所以,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幫助他,信任他能完成學業,孩子一定能對學習產生責任感的。
二、樹立健康輿論,明確集體目標,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
健康的輿論是培養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對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言行能及時做出褒或貶,肯定或否定,倡導或抑制的評價,對所有成員進行直接的監督和調節。集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責任感,他們的成長需要集體生活,特別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得到集體輿論的認可,他們就會更熱愛集體,更願意為集體貢獻力量。在集體中樹立健康輿論的同時要讓每個隊員清楚地知道集體的「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即一個優秀集體所要達到的要求,這些要求不是學生一天兩天能做到,但要讓學生知道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通過努力之後能做到的要讓學生知道在這樣優秀的集體中生活、學習會感到更愉快,使學生內心對優秀集體產生渴望。「近期目標」是根據學校各部門布置的近期工作,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有組織、有目的地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的個人奮斗目標與集體奮斗目標相一致。健康的輿論使學生更信任集體,更依賴集體,統一的目標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從而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責任感。
三、表揚先進,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責任感。
美國心理學家班圖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們的品德行為往往是通過觀察,模仿示範者榜樣而學習得來的。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越小,他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麼生活鮮明的形象對他的影響就越強烈」。因此,榜樣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最終外化為一種行為表現出來。教育者是第一榜樣,自身的行為往往比語言對學生有更強的感染力,
因而,必須以身作則,榜樣示範,用自己高度的責任感去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即「以性格培養性格,以心靈塑造心靈」。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和言教,做好學生的表率。以一種榜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教師責任感真強」從而產生我們也應該這樣的念頭。
其次,注意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大力表揚班上富於責任心的人和事,組織榜樣者向全班介紹各自的動人事例,還給他們記上光榮冊,以激發全體學生向先進學習的思想感情。德育心理研究表明,現階段的少年兒童對命令式的方式不樂於接受,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點啟發我要讓學生把整理抽屜看成是「我要做的事」,而不是「要我做的事」。於是我就讓學生從身邊找榜樣,找找哪些同學平時能自覺地整理抽屜,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聽了榜樣們的介紹,學生們都流露出了欽佩的神情,於是我便趁熱打鐵,告訴學生:做事貴在堅持,堅持天天整理抽屜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此時,學生的責任情感完全被激發了起來,紛紛表示:我行的!
四、落實班級職責,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表現責任感。
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學生的責任感在具體的行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在良好的班級氛圍形成之後,學生產生出一種表現的慾望,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行為情景。在班上我推行了「班級自動化管理」方案,設了常務班長、值周班長、值日班長(全班同學輪流任值日班長),還設了其他如學習委員、中隊長??崗位,這些崗位,都可通過競選上任。幾乎班上所有學生都表現出了參與競選的意向。競選之時,很多學生克服了自身膽小、怕羞的弱點,勇敢地走到講台前朗讀了自己簡短的甚至不大通順的演講稿,我對所有登台的學生都給予了肯定,大多數學生都進入了班委會,在後來的工作中,也表現出認真、主動、負責的特點。此外,推行各種委員負責制度,如「班級崗位制度」,做到人人有崗位。我把教室按空間分劃到每位同學身上,讓教室的每個地方有人管,每個人有事管,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根據班級工作需要設科代表,報刊發行員、圖書管理員等,學生在具體行為情景之中,責任感得到良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不是通過一件、兩件事就能形成,它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逐漸形成一種意識和行為的定勢。為了讓學生懂得怎樣做才是對工作認真負責,就必須對兒童加強行為實踐的指導。我組織學生開展很多活動,午會、班會、隊會放手讓學生主持,結合活動進行實踐的指導。如在班隊活動、午會上指導學生「怎樣做好值日」「怎樣做好崗位勞動」等。若班裡出現責任感不強的人和事時,組織大家進行討論、辨析,幫助學生分清是非,提高認識,讓他們在行為實踐中逐步培養做事認真負責的方法和態度。
事實證明,把管理班級的「大權」放給更多的同學後,不但使整個班級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強了每個同學的責任意識,做集體的主人。現在我們班裡,誰都明白,班級是同學們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要大家做,
同學們都很願意為「家」出力。學生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加強了責任心的培養。
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良好的人際關系,應是平等、團結、友愛、互助、民主的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系,這種新型的人際關系把隊員組成了有機整體,使學生意識到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個人的智圖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樣微小,許多工作都要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我們在集體活動的安排中有機地安排好學生群體,讓學生通過集體成員的協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遇到困難尋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教育學生大到國家的建設,小到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在與別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為學生應懂得尊重他人,團結同學,以謙遜的態度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與他人合作,從小養成集體協作精神。
六、體驗自己過失的後果,學會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孩子是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有一位母親,孩子去夏令營,媽媽問,東西都准備好了嗎?孩子說都好了,你就別管了。媽媽一看,衣服帶得不夠,手電筒沒帶,就問孩子,那邊的氣候你知道嗎?衣服夠不夠?晚上活動的東西都准備好了嗎?孩子答,沒問題。這位媽媽就沒再說什麼。第二天,孩子背著包走了。一星期後,孩子回來,媽媽問,玩得開心不開心?開心。有沒有什麼麻煩?哎呀,凍死了,沒想到山裡這么冷。還有呢?晚上活動沒有手電筒很不方便,那怎麼辦呢?以後得像爸爸一樣,出差之前列個單子,好好咨詢一下。這個媽媽的方法就是自然懲罰法,讓孩子體驗到自己過失的後果。因為孩子凍一點,晚上麻煩一點,沒有危險,但經過這一次,他就記住了。其實,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罰的准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為自己的愧疚承擔責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紀很小的孩子,或是社會化程度化較低的人,才會選擇逃避責任。一般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綜上所述,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集學校、家庭等方面力量,通過多種途徑培養的系統工程,只有各方面步調一致,密切配合,我們才能培養出一批批富有責任感的人才,我們的國家才會日益繁榮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剖析當今小學生的現狀,缺乏責任意識表現的較為普遍,如丟三落四、圖書文具用完不知收拾;該帶的作業、學慣用品忘帶,還埋怨父母沒給他裝,沒有提醒他;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漠不關心等等。 責任心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關繫到兒童的學習和智力的開發,同時,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我認為責任感的培養還得從小開始抓起,特別是小學一年級,孩子們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開始形成的時期,積極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就尤為重要了。那麼,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在班級管理中,呢?結合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幾點認識和體會,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結合課堂教學,點滴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只有當學生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當成一種責任,才能順利、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都需要發展,都希望自己獲得成功,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認可。我們要滿足每一個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同時,學習管理在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責任心。所以我們老師抓住課堂教學的契機,在點滴中,因勢利導,適時對孩子進行責任教育。首先,我們教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積極創設氛圍,引導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能虛心求教,敢於質疑等。其次,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注重學生的的讀寫姿勢、用眼衛生等習慣的養成,逐步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例如,對一年級新入學的孩子,我們每天都要認真指導他們的讀寫姿勢,教給孩子讀書寫字三個一的口訣,即:眼睛離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手指離筆尖一寸遠。久而久之,孩子們形成了習慣,只要讀寫就想口訣,想到口訣就自然坐直身體,坐正了姿勢,最後成為孩子們的自覺習慣,這樣孩子們會終生受用。作為班主任,我非常重視每一堂課滲透與課堂教學知識相關的德育教育,人們的品德行為往往是通過觀察,模仿示範者榜樣而學習得來的,孩子也不例外,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二、結合學校和班級活動,實踐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的責任感在具體的行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所以我們寓責任感培養於各種活動中,藉助各種活動,體驗責任意識。1、開展主題活動培養學生責任感 我們針對不同的主題,開展了不同的活動。例如,圍繞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開展今天我是值日生等活動,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懂得為自己負責;圍繞對集體負責等活動,使孩子在活動中樹立主人意識,發揚團隊精神,以班榮我榮為己任,為集體的榮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2、班級活動中培養學生責任感 一個集體中,如果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責任感,那麼這個集體一定是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所以,我們也要將責任感的培養寓於班級活動之中。首先,在班級創設一種責任氛圍,號召並鼓勵大家要對自己負責,對班集體負責。老師要在班級中創設一種家的氛圍,讓孩子把班集體當成是自己的一個大家,同學是親人,同學之間要象親人一樣互相幫助,互相關愛,要懂得每個同學的一言一行代表是一個班集體。這樣,孩子們在愛與責任中,學會去關愛,去承擔責任。其次,要確定班級的奮斗目標。確立班級的奮斗目標,鼓勵孩子們都積極努力,為目標而努力,不僅能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班風,而且還能增強班集體成員間的凝聚力。再次,明確分工職責,培養工作責任感。在良好的班風影響下,孩子們骨子裡的表現欲被調動起來。通過班隊委的競選,即使孩子克服了膽小、怕羞的弱點,而且,競選的班隊委在工作中,也表現出了認真、主動、負責的特點。第四,開展勞動實踐,深化責任意識。做到人人有任務、任務負責制,不僅負責清掃,而且負責責任區的衛生保持與監督。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勞動能力,而且,大家都不會隨手亂扔了,責任區的衛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種方法,孩子們也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深化了責任意識。 三、與家長密切配合,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家長在自己孩子面前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注重家校結合教育。平時,與家長配合,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的能力,教育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要熱愛勞動,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的習慣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總之,學生的責任感不是通過一件事、兩件事就能形成的。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懷著對事業的高度責任心,在具體的實例中引導學生理解責任感,以身示範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責任感,在一件件小事中實踐責任感,在活動中強化學生責任感,相信我們的孩子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有責任心的棟梁之才的。
Ⅵ 怎樣培養小學生社會責任感
俗話說「教育須從娃娃抓起,」責任感的培養也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就是培養學生完成自己分內事的積極性,是使學生在完成自己分內事的過程中形成一種道德義務感,並對自己的行為過程和行為結果持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從責任對象上,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就是使學生對自己?他人?家庭?集體?社會和生態環境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為什麼現在的小學生這樣缺乏責任感呢?究其原因,是父母、老師從小就剝奪了孩子為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在這過分的溺愛,沒有懲罰的教育中,孩子的責任心慢慢地淡化和消失了。當今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培養學生責任感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下面我主要從五個方面來談談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1.完善制度,規范培養體系
我將《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行動准繩。
1.1建立值周值日制度,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表現,及時記錄。把學生表現於期末「優秀學生」的評比結合起來讓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時時處於集體的輿論監督之下,使學生能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比較自覺地遵守規范。
1.2「模範之星」評比制度:根據班級檢查考核結果,通過自評、小組評,班主任打分等方式,每個月評選出一名「模範之星」,為其他學生樹立生活中的榜樣。學生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慢慢演變,逐步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實現了教育的目的。研究實踐證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是實現學生責任意識養成的最有效的手段。
2.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責任心
2.1以身作則,感染學生。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之上。」事實證明,身教勝於言傳。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生動的榜樣具有極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自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學生,形成「對人真誠,對己反省,對集體奉獻」的班風,從而讓學生自覺地樹立對自己、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2.2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少年兒童的可塑性很強,模仿是他們的天性。著名社會學理論家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榜樣人物的行為,相應地會去模仿他們而習得一些社會行為?因此,教師要發動學生尋找身邊體現責任感的好人好事,每周召開一次班會,每月評選班級責任之星,並以此為契機讓每位學生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榜樣不僅起到示範作用,還對全班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起到促進作用。
3.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我以各種節日為契機,培養對他人負責的意識。如每年三八節讓學生為母親做一件事(洗頭、洗腳)讓母親開心;教師節給老師一聲祝福;國慶節向祖國母親道一聲祝福;元旦節向親人表示新年祝福;開展「手拉手」互助活動:一是開展對本校貧困學生的幫助活動,二是為在地震及各種意外之下需要救助的人捐款活動。
我們積極協助家長開展家庭責任教育活動。定期通過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孝親敬長等教育,讓他們在此活動中體驗當家長的不易,從小學會關心父母;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校園環境建設,變原來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投入宣傳,有效地增強了學生們的愛心、孝心、誠心、自信心和責任心,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適度懲罰。提高學生的責任心
4.1讓學生體驗到自己過失的後果。孩子是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比如每天要自己整理書包,有的孩子由於粗心忘帶備品,結果第二天就沒有上好他喜歡的課。我想他以後不應該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4.2讓學生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我們常常看到,現在很多學步的孩子在摔倒後,居然大哭打滾卻不自己起來,必須家長去扶。這些孩子被大人保護得如此嚴密,以後還怎麼能擔當起重任?其實,當每個人犯錯誤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接受懲罰的准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如果錯過了這個最佳的教育時機,就導致他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他學不會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5.實際鍛煉,強化學生的責任感
5.1根據班內人數將班務工作分成若干「承包崗」,達到一人一崗,做到在班級管理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承包」時採取自願的原則,做到人盡其才。
5.2上崗前讓每位責任人進行一次就崗演說,以起到職責內化的作用,再將承包崗、責任人職責匯製成表張貼在教室醒目的地方,以達到時時警醒、相互監督的目的。
5.3平時鼓勵學生負起個人責任,結合開展各種集體競賽活動,並輔以制度約束。教師注意觀察、指導、及時表揚先進,不斷樹立先進榜樣,定期開展「承包崗」評優活動,並把責任感作為學生思想品德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嚴格地要求每個學生。鼓勵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做事一定要先想,再做。對那些能力強的隊幹部,教師應要求他們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不能圖輕松。由於有了准則和嚴格要求,學生的責任心大大增強了。
總之,責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礎,教師有責任也很有必要將責任感的培養滲透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從小養成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國家負責的良好品質,促使他們確立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感。
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淺談小學生責任心的培養
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無責任心,將決定一個人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與失敗。」對小學生而言,責任心強,不僅學習自覺努力,勤於思考,作業認真,而且更有行為自覺意識,更樂於接受和承擔任務,並自覺努力完成任務。反之,缺乏責任心的小學生常表現出馬虎、自私、任性,不會關心他人,不會關心集體等缺點。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否具有責任心決定著將來整個社會成員是否具有責任心。那麼,該如何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呢?
一、以身作則,充當學生楷模
俗話說得好:「說千言道萬語,不如做個好樣子。」這就是說,教師要用實際行動教育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教師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要先做到。比如說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首先在上課鈴響之前進教室;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教師也要當天批改作業並發到學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常言說得好,身教重於言教。一個有工作責任心的教師,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會成為學生的
楷模,學生的責任心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增強。記得我剛接手這個班時,教室的衛生很糟糕,非常令我頭疼。(原因是班級人多,空間小,地上常有紙屑,課桌也經常歪斜。)起初,我只要踏進教室的門就環顧四周,發現地上有垃圾就彎腰撿一下;課桌椅歪了,動手移一下;講台臟了,用抹布擦一下;作業本亂了,著手理一下……漸漸地,我發現教室里的情況有所好轉了:課桌排整齊了,講台干凈明亮了,本子也疊放整齊了……後來,我組織學生召開了一次「我是班級的一員,我該做些什麼」的主題討論會。討論會上許多同學都發自內心地說到身為班級成員應該為班級出力。於是,我成立了 「小小服務崗位」,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定期考核,如果不合格就「下崗」。這樣,每個學生的肩膀上都擔了一份責任,他們互相督促,共同承擔起了班級中的勞動任務。從此,班中的衛生問題我不再操心了,同學們都養成了「伸伸手、彎彎腰、撿撿紙」的好習慣。我的以身作則,不僅使得同學們加強了「保潔」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讓他們真正理解了「班級是我家,責任在大家」的含義。「潤物無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學生最願意接受的教育。一個好老師的言行,可以影響一個學生一生。
二、著眼課堂,培養良好習慣
課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抓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做好每一件平凡事」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同時也要求學生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參加好每一次活動,上好每一節課,回答好每一個問題,做好每一次作業,
訂正好每一道錯題,說好每一句話,甚至寫好每一個字。大力倡導學生凡事都要做到專心踏實、認真仔細。我發現凡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字跡大都潦草,說明平時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字寫好了、作業本干凈整齊了、學習態度端正了,那麼作業的正確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可見認真的學習態度正是學生責任心的表現。
對於班中特別調皮、約束力差的男同學,我要求他們在每節副課後向我報告自己和周圍同學的紀律情況,讓他負責周圍同學的上課紀律。一段時間以來,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厭其煩地「反復抓、抓反復」,塑造著學生上課主動學習的責任心,現在同學們逐漸上課自覺了、穩定了,視上課專心聽講為己任。當有老師選我們班上公開課時,我告訴大家這是老師對我們班的信任,也是平時同學們上課遵守紀律、積極發言的責任心換來的。同學們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機會,表現也就更棒了。
三、藉助活動,樹立責任意識
學生的學習生活往往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而顯得五彩斑斕。學生在活動的參與和競爭中,學會了表現自己,達到了培養責任心的目的,從而使班級的榮譽碩果累累。
記得去年學校開展了「冬鍛我能行」和「冬季運動會」的活動,通過篩選,確定班級參賽的運動員後,我鼓勵他們要刻苦訓練,為班級爭光。運動員們都非常積極,利用體育課和課余時間,不斷練習自己參賽的項目,還與體育老師積極探討。其中有一位女生,她個子比較矮,身體也瘦弱,自
願報名參加了1000米的競賽,我很擔心她。在比賽場上,小小的她擠在隊伍里,顯得很弱小,但是她不斷地努力,一直跟著前面的同學,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有些同學中途退出了,可汗流浹背的她還是堅持著,最後她得到了來之不易的第四名。雖然是第四名,但正是她責任心最好的體現。在這位同學的帶動下,其他同學的責任心也加強了。運動員們竭盡全力,奮力拚搏,最終成績在同年級名列前茅。在校園文藝活動中,有特長的同學都踴躍參加各項活動,比賽時都明確職責,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同時,同學們在明確責任的過程中,集體主義精神也得到發揚。
另外,我還抓住節日契機開展活動。如「三八」婦女節前夕,我要求學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給媽媽一份驚喜。以此增強學生對他人負責的責任感,學會關心長輩,關心一切需要關心的人,使他們從中感受到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情感體驗。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老師,您辛苦了!」的主題活動,讓同學們講述各個老師認真傳授知識和耐心教育同學的事跡,講述偉人們尊敬老師的故事,並引導學生懂得是老師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四、各司其職,爭當班級主人
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就要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做,有責可負,體會「承擔責任」的酸甜苦辣,從而營造「積極配合、團結一致」的良好班級氛圍。讓他們始
終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主人,應該主動關心集體的事情。老師一定要把集體的事交給大家去做,調動他們為集體出主意,為集體的問題分憂。每當新學期伊始,我總是先指導學生制定個人目標,再從個人目標中挑選出若干個具有代表性的、切合實際的目標,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最後制定出班集體的奮斗目標。這樣,集體目標的形成就具有了全員參與性,每一個學生都會因親身參與了目標制定而積極主動地去努力。然後讓學生充當主角,廣開渠道,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如每天一個小故事,使每個學生有機會成為主角;每兩周一次的自主班會也是學生自己報名當主持人,負責內容的編排、主持稿的撰寫;實行班幹部競選值周制,每個人都有當班幹部的機會;建立學習互助崗、板報宣傳崗、衛生監督崗、安全巡查崗、課外興趣崗等,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班級管理中找到自己滿意的位置,使全班沒有「閑人」和「客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從而充分利用學生的表現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讓每一個學生品嘗到為集體、為他人盡責的辛苦和幸福,從而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維護集體利益,養成自覺投入的好習慣。
總之,責任心是學生做人之本,是學生立足社會之本。而學生責任心的培養又是一項系統工程,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吸納家庭的教育力量,集合社會的教育力量,齊抓共管,互相交流,建立一個積極的教育團體,為學生責任心的培養共創佳境。我希望通過常抓不懈的培養,逐步使學生懂得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只有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將來才能成為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2010年12月28日
Ⅷ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參與社會活動,比如義工啥的。
Ⅸ 如何循序漸進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人類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在趨勢。其實,在孩子的幼兒階段就已經表現出獨立承擔責任的萌芽。如孩子要求獨立吃飯,試穿衣服,手臟了自己洗……家長的責任是密切地關注他、扶植他、鼓勵他,在嘗試的過程中,培養其意識,增強其自信,逐步成為獨立自主、對個人社會負責的邁向自我實現的個體。
從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應從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循序漸進.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及能力,經常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些任務,並檢查完成任務的情況,使他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不論是什麼任務,父母都應該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給孩子講明白,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將它做好.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家庭的崗位上感受責任的分量,忠於職守時應給予表揚鼓勵,失責時應給予批評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超越以自我為中心,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從而強化自己對他人負責,對周圍環境負責的責任心。
利用故事「游戲法」.比如,讓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戲中擔任「小哨兵」、「小警察」的角色,由他監督游戲中顧客應排隊購物、遵守「圖書館」規則、憑車票乘車等,並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識的基礎上,逐步有意識地安排參加不感興趣的活動,鼓勵他像「小哨兵」、
「小警察」堅持站崗那樣把事情做完,讓孩子通過擔任的角色懂得生活中對有興趣的事要做,對繁雜或不感興趣的事也要做好。
堅持正面教育.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另外,因為孩子年齡小,好奇心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些特點往往會妨礙他把一件事自始至終地完成,而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後,父母要給予公正及時的評價,並善於用語言的教育藝術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轉移過來,繼續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如說「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後應該怎樣做會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幫助孩子養成積極、認真,嚴謹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
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培養幼兒責任感的目的是讓他做到:一是決定自己行為的能力,二是負責自己行為的後果.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的結果。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孩子對自己的選擇及行為結果負責,應該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一句「不小心」、「對不起」就能解決的,需要對自己做出的事情負責,從而使幼兒理解責任的重要性。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責任心的培養,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父母可以時常有意識她與孩子談自己的工作,把完成一項任務、克服一個困難後的愉快和成就感傳達給孩子,使孩子能具體地感覺到責任意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積極地養成負責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