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0首唐詩五言絕句100首宋詞
五言絕句
1.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8.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1.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2.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3.
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14.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15.
送上人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16.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17.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19.玉台體
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蟲喜〕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2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1.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22.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3.
何滿子
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24.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5.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6.渡漢江
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7.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28.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李白的
29.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0.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31.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昨夜梁園里。
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樹。
腸斷憶連枝。
32.口號 (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食出野田美。
酒臨遠水傾。
東流若未盡。
應見別離情。
33.別東林寺僧
東林送客處。
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
何煩過虎溪。
杜甫的
34.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35.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36. 即事
百寶裝腰帶
真珠絡臂韝
笑時花近眼
舞罷錦纏頭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
百年已過半
秋至轉飢寒
為問彭州牧
何時救急難
38 絕句
江邊踏青罷
回首見旌旗
風起春城暮
高樓鼓角悲
39.王錄事許修草堂資不到聊小詰
為嗔王錄事
不寄草堂資
昨屬愁春雨
能忘欲漏時
40. 武侯廟
遺廟丹青古
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
不復卧南陽
41. 規雁
東來萬里客
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
高高正北飛
42.江南春絕句 (唐)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43. 問劉十九
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44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45. 五言絕句 長干行之一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五言絕句
1.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8.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1.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2.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3.
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14.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15.
送上人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16.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17.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19.玉台體
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蟲喜〕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Ⅱ 小學古詩
楓橋夜泊
【標題】:楓橋夜泊①
【作者】:張繼
【格律】:七絕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②。
姑蘇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鍾聲到客船④。
【全部注釋】
①.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一作《夜泊楓橋》。
②.江楓:水邊的楓樹。漁火:漁船上的燈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後人因此詩而將當地一山名為"愁眠"。
③.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鍾聲: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鍾的習慣,也叫"無常鍾"。歐陽修《六一詩話》曾雲:"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說者亦雲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鍾時。"《庚溪詩話》於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鍾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雲:'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松影下,半夜鍾聲後。'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詩藪》雲:"張繼'夜半鍾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鍾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半鍾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鍾,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著。必曰執著者,則'晨鍾雲外濕','鍾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鍾'皆不可通矣。"
【鑒賞】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鍾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相襯托,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裡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題臨安邸
【名稱】: 題臨安邸
【體裁】: 七言詩
【年代】: 宋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
①邸:官府,官邸。
②休:停止、罷休。
③直:簡直。
④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台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鬥志的淫靡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後兩句「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作者簡介】
林升,字夢屏,平陽(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長詩文的士人。《西湖游覽志余》錄其詩一首,名詩有《題臨安邸》。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此詩一題《春景曉景》
惠崇是宋代能詩善畫的僧人。
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鴨子、蔞蒿、蘆葦。第一句寫地面景;第二句寫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寫的是岸邊景。
這首題畫詩,除了寫了以上畫面上有的景物,還寫了要憑觸覺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維才能想出的鴨之「知」、要靠經驗和判斷才能預言的河豚之「欲上」。這些都不是目能所見,是通過詩人的想像和聯想得之於視覺之外、得之於畫面之外的,而這首詩的高妙處,正在於以這些想像和聯想點活了畫面,使畫面中的景物變得生機勃勃,情趣盎然,不復是無機的組合、靜止的羅列。
贈劉景文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七絕】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1)擎:舉,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3)最:一作「正」。
【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出處】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緻,「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宋·蘇軾《贈劉景文》
[今譯] 您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在橙子黃了、橘子綠了的時候啊!
[賞析] 詩寫秋景,是贈給他的好友劉景文(名孝孫)的。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並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Ⅲ 關於兒童的唐詩,宋詞,宋詩,清詩各3首
Ⅳ 求唐詩20首、宋詩20首
旁邊境界線上海外國家庭的話說道理論文化學生活動物質量子來說道理論文化學生活動物質量子來說道理論文
Ⅳ 宋詩的宋詩唐詩
唐詩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占據了最光彩的一頁。宋詩在繼承唐詩傳統的基礎上,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首先,北宋時積貧積弱的社會特點和南宋時沉重的民族危機,使宋詩缺乏唐詩那種恢弘開闊的氣象,較少充滿青春氣息的浪漫歌唱,更多的是採用寫實的創作方法,痛陳國事,沉鬱悲憤。
其次,宋詩和唐詩相比,也有創作風格的不同。
(1)唐詩善於言情,即使說理也多以抒情的方式出之,以情韻取勝;宋詩則多喜說理,尚議論,以理趣見長。
(2)唐詩多以強烈的激情去感受現實生活,重視生活感受的直接抒發和描寫,顯得渾厚博大;宋詩多以冷靜
的態度去體察客觀事物,「以方學為詩」比較喜歡用典,書卷氣較濃,顯得委曲精深。
(3)唐詩語言流麗;宋詩則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詩中,結構手段,敘述方法和語言風格具有散文化傾向。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概括簡單概括了兩者的特點:
唐詩和宋詩,不僅是兩個朝代詩歌的總名,而且代表了我國詩歌史上兩種詩法和詩歌。它們不同之處在於:
唐詩主言情,即使說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詩喜說理,崇尚議論。唐詩多含蓄;宋詩多直露,言盡意亦盡。唐詩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寫和抒發;宋詩的優秀之作也來自生活,但往往先從理性上把握,然後再選擇恰當的形式。所以宋詩即令句句生動具體,總是有某種邏輯思維的潛流貫穿其中,不像唐詩的意境大都以直觀形式表現出來。總之,唐詩總用感性形象來把握現實,宋詩則多藉助理性思維來解剖現實;唐詩詩味較濃,宋詩詩味較淡,但卻以思想的細致深刻、技巧語言的精益求精彌補之。由於這些原因,宋詩比唐詩好學。唐詩靠靈感,宋詩靠才學;才學可以通過努力獲得,靈感卻不能勉強。唐詩靠感性,宋詩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慮獲得,而感性(形象思維)卻比較難於捕捉。而且,清代學宋者並不排斥唐詩,往往還由宋窺唐,故用力較易,又不致造成粗獷膚廓之弊。因此,宗宋往往比宗唐獲得的成就要大。
袁行霈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緒論中分析了二者一脈相承性:
事實上,從中唐開始,唐詩就有向日後的宋詩演變的趨勢。而宋詩的許多特徵,都可在杜甫、韓愈的詩中找到濫觴。從整個詩歌史來看,宋詩正是唐詩發展的必然結果。唐詩與宋詩,本是一脈相承的。例如,詩歌在題材和語言上趨於通俗化,描寫平凡、瑣細的日常生活,並採用俗字俚語,這種趨勢是從杜甫開始的,中唐韓愈、白居易、孟郊、賈島及晚唐皮日休、羅隱等人又有所發展,而宋代詩人則沿其流而揚其波。又如在詩歌中發議論,也是從杜甫、韓愈開始,在晚唐杜牧、李商隱的詩中已屢見不鮮,入宋以後則發展成為詩壇的普遍風氣。宋代詩人正是充分吸取了唐詩的營養,才創造出一代詩風。杜甫、韓愈對宋詩的啟迪作用尤其重要。宋人曾說:「工於詩者,必取杜甫。」(黃裳《陳商老詩集序》)清人則認為:「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宋之蘇、梅、歐、蘇、王、黃,皆愈為之發其端,可謂極盛。」(葉燮《原詩》卷一)這些論述都是符合實際的。宋人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對唐詩並未亦步亦趨,而是有因有革,所以能創造出與唐詩雙峰並峙的宋詩。
[title]
Ⅵ 唐詩300首有哪些(30首) 宋詩300首有哪些(20首)
太多抄了襲
你到這里看
~
http://lib.blcu.e.cn/wxzp/sw/c05.htm
Ⅶ 小學是宋詩還是唐詩
唐詩 宋詞
小學的時候學唐詩比較多 因為宋詞太長了不適合背
Ⅷ 宋詩三百首全集
出塞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光,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專不敢胡馬度陰山。從軍行屬(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回。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題臨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Ⅸ 有哪些可以在線聽小學生文言文的App
有一個APP西窗燭 挺好的 可以下載 試試
Ⅹ 唐詩宋詩的排列是什麼.詩經 唐詩 宋詩
詩經、楚辭、樂府民歌、魏晉詩歌、唐詩、宋詞、元曲
(一)先秦時期
這是中國詩歌產生和發展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先秦詩歌從原始歌謠到詩經、楚辭,大約有三千以上,但現存只有五百餘首。
1、上古歌謠
古歌是最早的文學樣式,產生在生產力極低、沒有文字記錄的原始時代,是先民們的集體口頭創造。它起源於勞動,是為了協調勞動節奏,減輕勞動疲勞,激發勞動熱情而喊出的勞動號子,後來隨著先民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發音器官的發展,這種由節奏的呼喊逐漸變成有意義的語言,這樣,富有韻調和節奏感的詩歌便產生了。
據記載,最早的上古歌謠大約產生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如《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這是一首古老的獵歌。前兩句是說先民砍斷竹子,再把竹子綁在一起做成弓箭;後兩句是指將土塊用弓箭彈出擊中獵物。它反映了我國漁獵時代先民的勞動生活,再現了它們製造工具和射獵的過程,描繪並歌頌了勞動和勞動者,洋溢著先民學會製造工具以及獲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悅之情。
歌謠又經過傳說的黃帝時代、堯舜禹時代以及夏商時代,進一步得到發展,作品數量多了,藝術水平也提高了。
2、《詩經》的產生
周代,不但涌現了大量的歌謠,還產生編定了詩歌的集大成者——《詩經》。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305首詩歌精華,不僅時間長,內容大,范圍廣,而且藝術性高超,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典範,也是世界源頭詩歌史的典範。
3、楚辭的產生
楚辭是中國詩歌史上另一個燦爛的高峰。它是在戰國後期,由南方楚國(今兩湖地區)的屈原創造的一種新詩體,句式長短不齊,以六言、七言為主,多用「兮」字。楚辭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從民間集體歌唱發展到詩人獨立創作的更高階段。
《詩經》和楚辭,是後世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共同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並駕齊驅、融會發展的優秀傳統。
(二)秦漢時期
秦朝是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但由於它統治時間短,而且在文化上實行焚書坑儒政策,鉗制讀書人的思想,所以其詩歌沒有什麼成就。
漢建立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恢復繁榮,學術文化發展,詩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表現為:
1、漢樂府民歌
「樂府」原指國家音樂機構,後代將樂府收集編輯的可以配樂演唱的歌辭也稱為樂府。漢樂府民歌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多數是針對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有感而發,通俗易懂,長於敘事,富有生活氣息,句式以雜言、五言為主。代表作有《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長篇敘事詩,被稱為「長詩之聖」。
2、文人五言詩
在漢樂府的影響下,文人五言詩逐漸發展成熟。在東漢五言取代四言成為新的詩歌樣式,東漢末年出現的《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如《青青河邊草》、《明月和皎皎》等,這是有一組寒門文人創作的抒情短詩,多寫遊子思婦之情。
(三)魏晉南北朝
是我國是歷史上有分裂走向統一的重要時期,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也是文學進入自覺的時代。當時南朝社會相對穩定,是詩壇的中心。這一時期詩歌的成就主要有,中國古代詩歌的幾種基本樣式基本形成,如:
1、五言古體詩有新的發展,表現手段更加豐富多樣。如阮籍的82首《詠懷史》是我國第一部規模較大、內容豐富的個人抒情五言組詩。
2、七言古詩在東漢已經產生,但數量少,質量不高,到草丕的《燕歌行》才有顯著進步。侯七言古詩又分成兩大分支,一種以七言為主,參以其他句式,一種十七言,即每句都是七字。
3、律體形成。起用明年健身岳等人提出「四體把病」說,產生了「永明體」,它是我國律詩的開端。到南北朝後期,五律大體成形,南北朝民歌中的五言短詩演變為五言絕句,七律七絕在此期間有了雛形。可以說,在中國古代詩歌集中基本樣式的發展過程中,這是一關鍵期。
從詩歌流派上看,此時各種風格的詩歌很多,如:
1、建安風骨:以「三曹」、王粲等「建安七子」為中心的文人,視作大多反映時代動亂和人民疾苦,抒寫個人理想抱負,具有「慷慨以任氣」「志深而筆長」的風格。
2、東晉玄言詩泛濫。
3、山水詩興起。東晉末年的陶淵明,南北朝的謝靈運、謝眺都善寫山水詩。
4、南北朝民歌成就較大,南朝民歌清麗婉轉,北朝民歌質朴剛勁,如《木蘭詩》。
(四)隋唐五代
A.隋朝詩歌成就不高,主要作家有盧思道、薛道衡等。
B.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分為初盛中晚四個階段,留下近五萬首詩歌,著名詩人五六十人。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濱王)和陳子昂,承漢魏風骨,掃頹靡詩風,擴大詩歌題材,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2、盛唐:是詩歌繁榮的頂峰。出現了兩位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他們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詩仙」李白詩歌風格雄奇飄逸,率真自然;「詩聖」杜甫詩歌風格沉鬱頓挫,慷慨悲涼,其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代風貌,被譽為「詩史」。
另外盛唐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如:
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等,描寫自然山水,田園生活,風格清新自然。
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昌齡(出塞)、王之渙等,描寫邊塞風光,軍旅生活,悲壯雄奇。
3.中唐:安史之亂後,進入中唐時期,經過短暫過渡,唐詩呈現出第二次繁榮,出現許多著名詩人。
元白詩派: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大力發展新樂府,強調詩歌的社會功能,即教化作用,主張詩歌要反映現實生活,要通俗易懂。如白居易的《賣炭翁》。
韓孟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他們與元白詩派不同,崇尚險怪,用險字,用險韻。如韓愈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點。
另外,中唐具有藝術個性的詩人還有劉禹錫、柳宗元、賈島等。
4.晚唐:詩風趨於卑弱,感傷色彩較濃。成就較高的是「小李杜」,即李商隱、杜牧。李商隱擅長七律,如他的《無題》詩;杜牧擅長七絕,如他的《》。
C.五代:詞的成就較高,以溫庭筠、韋庄、李煜為代表。溫庭筠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致力於填詞的人,他確立了詞的規范,但其詞題材狹窄,多寫婦女生活,風格委婉含蓄、輕柔艷麗。李煜的詞多抒寫人生的感悟和悲痛,寫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在題材、境界上有所開拓。
詞起源於民間,是配合燕樂演唱的新詩體。敦煌曲子詞是現存最早的民間詞。中唐後文人填詞漸多,如白居易、張志和、韋應物、劉禹錫等。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五)宋代
詩歌成就不如唐朝,但自有特點,如宋詩曲折幽深,注重理性,長於思考;宋詩在題材上向日常生活傾斜,瑣事細物成為詩料。比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語言通俗平易,但富含哲理。
北宋詩壇影響最大的是「蘇黃」,即蘇軾、黃庭堅;
南宋詩人的傑出代表是「中興四大詩人」:陸游、尤褒、范成大、楊萬里。
宋代文學成就最高的是詞。詞經過晚唐五代的發展,到宋代達到鼎盛。宋詞流派眾多,名家輩出,成就突出,表現為:
(1)完成了詞體的建設,藝術手段日益成熟。如詞調定型於宋代,詞的過片、句讀、字聲都建立了嚴格的規范,聲律、章法、句法很細密。
(2)開拓了題材、風格的領域。晚唐五代詞多是柔婉的艷詞,宋詞在題材上大大拓寬,愛情詞、詠物詞、詠史詞、離別詞、贈答詞、田園詞等,應有盡有;藝術風格上也是爭奇斗艷,婉約與豪放並存,清新與穠麗相竟。
代表詞人有:柳永、晏幾道、秦觀、賀鑄、周邦彥、姜燮、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
(六)元代
詩文在元代處於低估時期。但元代出現了一種配合當時流行曲調清唱的抒情詩體——散曲。與傳統詩詞相比,散曲形式更自由,語言更活潑,具有濃厚的市民色彩。
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張可久、喬吉等。
(七)明代
明代的詩歌成就不高。
明初興起「台閣體」,主要為了歌功頌德,粉飾太平。
明中期,為反對「台閣體」,先後出現了「前七子」、「後七子」,他們提出復古運動,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之後又出現「公安派」「竟陵派」,反對復古的機械模仿,提倡抒寫性靈。
(八)清代
詩歌成就也不大,主要詩人有:黃宗羲、顧炎武、王士禎、袁枚、龔自珍等。清末發生了「詩界革命」,出現了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等新派詩人,革新了舊體詩的形式。
詞在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又呈中興氣象。流派很多,有豪放的,清新的,現實的。著名詞人如納蘭性德,風格似李煜,善作小令,長於白描,以情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