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為一名小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有哪些義務
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學業,用充足的知識來豐富自己,不斷提升精神世界的高度。更好的學習需要先確定明確的目標,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不斷克服過程中的困難,實現自我的突破。
取得優異的成績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教師和家長負責,感謝他們的諄諄教誨。責任感會讓人充滿前進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明白自己當前的主要任務。
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不好的事情堅決不去做。要發揮榜樣的作用,讓大家向他看齊,營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圍,在互相學習中共同進步,從而提高道德品質修養。
(1)在小學生中擴展閱讀
小學是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學生來講非常重要,這個時期內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知道在特定的時期內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才會有更好的發展軌道,有效避免了不利因素對學生的誘導。
一個成功人士會積極承擔起自身的責任,用高標准來嚴格要求自己,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所以小學生的責任感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了他們未來的發展前景,必須非常重視並制定切實有效的教育策略。
⑵ 在小學生中為什麼要開展詩教活動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文歷經了幾千年歲月淘洗流傳下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傳統文化中的奇麗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蘊厚重,意存高遠,能夠感化人,啟發人,教育人,團結人。它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勃發生機。
讓小學生誦讀古詩文,從而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輩的心境,開闊學生的視察,豐富他們的知識,加強人文修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這符合新課程總目標的要求:學生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背誦是兒童的天性,此時兒童的記憶是「無意識記憶」,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到13歲達到最高峰。國學大師南懷瑾指出:「背誦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腦筋愉悅的狀況下記住,所以對小孩身心有益。」。距離,生成多維的個性體驗;模糊,生成了彈性的心靈感情;朦朧,產生充盈的至真美感。讓學生在一生中學習、工作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背點經典,接受經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養。這也是做一種可以終生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准備,同樣達到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進行古詩文誦讀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及價值尋思
1、 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培養語感。
語感是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人對語言的直覺的全體的感受,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我們傳統教學中的精華就是整體感知,整體吸收,形成語感。如拿到一篇古詩文,讓學生反復誦讀,形成積累,這是培養語感的最佳策略。我們知道沒有積累就談不上良好語感的培養。誦讀對要求學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領悟,這與語感的直覺感悟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學生將所感覺到的規范的言語對象(古詩文)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嘛。
2、 誦讀經典古詩文能提高人文素養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已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及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文修養的最典型標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現在之一是對他人的關懷,對人民的關愛,對民族疾苦的同情。如古詩《憫農》《古風》《田上》《田家》《傷田家》《蠶婦》《陶者》等等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人文精神還體現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古詩詞中就有大量描寫自然景觀的詩詞,大量閱讀此類文章,讓他們體會大自然的博大,感受萬物的奧秘,頓悟人生的真諦。從而達到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 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增加學習興趣
多誦讀好聽又好說的韻文,不僅能讓孩子在言語聲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漢語言形式的魅力,還能使他們更喜歡學習語文,小學生的好奇十分強烈,插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如讀《贈汪倫》時插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故事;讀《塞下曲》插入李廣將軍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詩》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間的故事;背《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孟母三遷的典故。背「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講晉人孫敬懸梁苦讀,戰國蘇秦用錐刺腿的勤學故事……這些典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誘導了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共振效應。「像這樣以精讀文章作為出發點,向四面八方發展開來,那麼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知解與領會的范圍將擴張多大啊!」(葉聖陶語)。學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僅理解了其中的內涵,還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幾首古詩,就如單腳走路,學生受益不大。在精讀一首後,再拓展讀其他幾首詩,則更能擴大閱讀面,激發再研讀的興趣。
4、 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培養良好美感
從心理學角度看,兒童正是記憶力、想像力高度發展的時期,在這階段讓兒童誦讀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兒童記憶力,想像力,進而促使其智力的發展,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兒童終身受益。古詩平仄有序,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來琅琅上口,悅耳動聽,多讀多誦能體味韻律美,音樂美。反復誦讀,大膽想像,能領略意境美,繪畫美。詩人或吟詠生情,或感物詠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誦,體驗情感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領悟詩句的哲理美。「一章十遍讀,一句十回吟」聲情並茂地反復誦讀體會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不僅蘊含著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積著一個偉大民族不變的精魂。
5、 誦讀經典古詩文能提高寫作能力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大量誦讀古詩文,孩子們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領悟詞句中比喻、誇張、對比的精妙之處,賞識能力得到提高,語言底氣就足了。有了底氣,才有靈氣,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思路更加開闊,想像力進一步增強,作文下筆輕松,語言流暢,直至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⑶ 小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
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名列前茅,升入初一成績稍有下滑,到了初二卻一落千丈......教育專家表示,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而導致成績下滑的原因其實在小學時期。
小學知識基礎不扎實
「三歲定八十」說的就是基礎的重要性,小學知識不牢固,到了初中再追補是很困難的。尤其是語文、數學、英語,小學基礎扎不扎實起到關鍵性作用。
語文:
對於字詞句的儲蓄量不夠、語言的感悟也不夠強,直接導致初中語文成績的下滑。因為初中的語文大部分是課外知識,閱讀理解(現代文、文言文)和作文佔比分很大,而且閱讀理解的文章也比較深奧。
因此,提升孩子的語文成績要從小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讀到好詞佳句精彩段落要隨時記錄,這樣在寫作文時才能提筆就來,做題時也能運用自如。
數學:
小學里的幾何知識一定要學好,否則初中的數學一定會讓你頭大。初中數學不外乎周期循環、幾何圖形、數列求和、方程解題等題目,都和小學的內容有很大關聯,比如,小學幾何與初中幾何聯系就非常緊密,初一的一些題目和小學的題目很相似。
學好數學方法很重要:上課認真聽老師的解題思路,並將老師的解題過程記錄在筆記本上,有專門的錯題集;模仿老師的解題過程,反復推敲、舉一反三;會做不一定能做對,答題切記馬虎大意。
學習自律性:具有自覺學習的態度,自律性強,不用家長「陪讀」、老師督促,不受學習之外的因素所影響,自覺完成學習任務。
精力集中:上課不開小差、不做小動作,專心致志聽講;在家寫作業時不偷懶,不邊寫作業邊看電視等。
主動學習:遇到難題不逃避,主動查閱資料;愛思考、愛探索,不斷挑戰新的學習內容;把學習看書當成一種習慣,主動完成作業。
學習方法:做題時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看書時多做筆記;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學會勞逸結合。
小學「玩心」未泯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玩心正濃的時候,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又非常愛護,因此,孩子把學習成績看得不是很重要,他們覺得考不好又不會怎樣。
貪玩,但學習也不能耽誤!貪玩的孩子學習時往往東一撇西一掃帚,老師講課也不好好聽,甚至還跟老師「對著干」。這樣的孩子不僅影響學習效率和成績,還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叛逆、厭學的心理。這時,家長要多給孩子做功課,告訴孩子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習的時候要好好學習。
⑷ 近視在我國中小學生中占的比率
近視的成因比較復雜,影響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大致劃分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營養體質因素。
遺傳因素:根據大量的調查資料,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高度近視和遺傳有關,中度以下近視則存在較大的分歧。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多數調查資料的結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父代與子代可以不同時出現近視。遺傳又往往受客觀環境,即生活條件的影響使之變異,增加了遺傳的復雜性。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這是最古老的學說,雖然至今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從大量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形成的主要原因,並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形成的客觀因素。但是,在近距離閱讀或近距離工作的影響下,為什麼能產生近視?對此還沒有一致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調節學說:絕大多數近視是在青少年時代出現,由於青少年眼的調節力特別強,對近距離工作學習有高度適應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勞。但是睫狀肌長時間過度緊張,睫狀肌會發生疲勞甚至痙攣而出現調節性近視,不及時消除持續發展則可成為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或通過其他途徑影響到眼球軸的延長。
(2)輻輳學說:近距離工作使用調節時,也需要兩眼同時內轉的輻輳功能加強,由此可以導致眼肌對眼球加壓,而引起眼球軸的延長。
(3)環境適應學說:幼兒時期眼球小,多數呈現遠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增大達到正視狀態。在這一發育過程中近距離閱讀過多,眼球為適應這種調節需要而成為近視。
照明光線、閱讀姿勢、對比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閱讀時間長等外部因素都能影響孩子的視力。
3.營養體質學說:從一些資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視力營養素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
總之,從以上可以看出近視是有許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體質因素的相互影響,而非某單一因素而成。
近視問題已經開始走向了低齡化,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近視。這不僅給孩子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也讓家長都對治療近視眼憂心忡忡,對於18歲以下的孩子,因為此時的眼球調節性強,是可以通過葯物來改善的。建議使用樂睛營養素來治i療,每天2次溫水沖服,堅持使用就可以慢慢的降低近視度數。
⑸ 在生活中,小學生應該怎樣愛護環境
在生活中,小學生保護環境其實要做的非常的簡單,就是愛護花草樹木,不去採摘花草,踩踏小草,不破壞樹木。同時也要學會垃圾,分類不亂丟垃圾,這就是愛護環境。
⑹ 小學生怎樣在火中生存
火災發生時,一定要冷靜地面對。假如火災初起時就被發現,可趁火勢很小之際,用滅火器、自來水等滅火工具在第一時間去撲救,同時還應呼喊周圍人員出來參與滅火和報警。如有多人滅火,應進行分工,一部分人負責滅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圍的可燃物,防止、減緩火勢蔓延。
針對不同火情,尋求逃生良策
逃生開門前應先觸摸門鎖。若門鎖溫度很高,則說明大火或煙霧已封鎖房門出口,此時切不可打開房門。應關閉房內所有門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門縫,並潑水降溫。同時利用手機等通訊工具向外報警。
若門鎖溫度正常或門縫沒有濃煙進來,說明大火離自己尚有一段距離,此時可開門觀察外面通道的情況。開門時要用一隻腳抵住門的下框,以防熱氣浪將門沖開。在確信大火並未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應盡快逃出火場。
遇有濃煙濕毛巾捂鼻,彎腰低頭迅速撤離
通過濃煙區時,要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狹窄的角落退避,如牆角、桌子底下、大衣櫃里等。
逃生勿入電梯,樓梯可以救急。電梯往往容易斷電而造成電梯「卡殼」,人在電梯里隨時會被濃煙毒氣熏嗆而窒息。
預先熟悉逃生路線,了解掌握逃生方法
每個人要對自己工作、學習或生活的建築物的結構及逃生路徑做到瞭然於胸,熟悉建築物內的消防設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這樣,火災發生時,就不會覺得走投無路了。
⑺ 小學生研學是什麼意思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國際上統稱探究式學習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基於學生原有的概念,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又稱探究式學習、探究式科學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教學法等,是指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
(7)在小學生中擴展閱讀: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行走的課堂、校外課堂、大自然課堂。其基本要素是:研學基地的開發、研學課程的設計、研學導師的培訓、研學旅行綜合評測。研學導師培訓和課程開發是保證研學旅行質量的兩個最關鍵因素。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頒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規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規定,也是研學旅行課程目標確定依據。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綱要》指出: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⑻ 怎樣讓小學生在參與中理解概念
打比喻吧,先用生活中的例子打比喻,然後再解釋概念。例如,兩個人賽回跑,如果時間一樣,速度快答的人跑的更遠,這很容易引申到速度的定義,單位時間內走過的距離多少。另外,如果距離一樣,速度快的人,用的時間短,可以引申為,速度快,可以更早的完成任務,盡管不是速度的定義,但可加深對速度的印象,有助於理解速度的概念。
⑼ 作為一名小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有哪些權利
這個問題有點大。簡單說一句吧。首先憲法基本法律,保護公民生命權教育權。在家庭有義務送你去學校的受教育的權利。在家庭婦女兒童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受法律保護,家長打孩子也要改變方式了。學校有義務教育法免費義務教育,教師法約束老師不體罰學生校園內老師不準吸煙等等。
在家庭中,要尊老愛幼,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在社會上,要多學多問,做好知識,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礎,等將來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學生的權利包括:(1)學生有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的權利。(2)學生有權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學生有權獲得學校提供的在當前情況下好的教育。(4)學生有權得到人格的尊嚴和公平的對待。(5)學生有權對個人的隱私保密。(6)學生有權通過正常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
權力,權為衡器,權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權力有三個屬性:公權(政府)、私權(市場)和共權(社會)。相互之間相互制衡,以正向運作。
權利一般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
(9)在小學生中擴展閱讀:
0~18歲都是兒童。根據維基網路,十八世紀的英國法官William Blackstone爵士提出父母對孩子應盡三個職責:撫養、保護、教育。也就是說,每一個孩子都有被撫養、被保護、受教育的權益。
發展到今天,致力於保護兒童權益的機構則把這些權益更加細化了,分為民事權益和刑事權益,但主旨依然是:兒童有權被無條件地撫養、保護、受(免費)教育、得到醫治、參與娛樂、在適當的年齡有權為自己做決定和選擇,以及不因種族、膚色、性別、性取向、國籍、宗教、殘障等等緣故而遭受任何歧視。
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兒童最最基本的權益是在身體、情感和精神方面得到保護,免於傷害。除了暴力、遺棄、侮辱、霸凌、叱責等等比較激烈的顯性傷害之外,一些隱性傷害,比如冷遇、輕視、嘲諷、脅迫、要挾、對照、評比、淘汰性競爭,等等,也需要引起公眾的關注。
⑽ 小學生在生活中有哪些愛國的表現
小學生在生活中愛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愛同學、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只有付出、傳遞「小愛」才能匯聚成祖國的「大愛」。愛國不僅是一種情感、信念,更是一種行動。 作為小學生, 愛國就應該關心國家大事,時刻關心家鄉的變化。愛國就應該天天佩戴紅領巾,嚴肅參加升降旗儀式。愛國就應該誠實守信,講社會公德。在生活中遵守交通規則,乘汽車主動買票給老弱病殘讓座,愛護學校公共財物,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 作為小學生, 愛國就應該關心父母,做父母的小幫手。應該熱愛班集體,就應該關心班集體,處處為班級著想,積極參加每一項活動,有為班爭光的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精神。作為小學生,愛國就應該努力學習。每天多認識一個漢字,多背一首古詩,多記一個單詞。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節操,唱好每一首歌,畫好每一幅畫,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做好每一次課前准備,積極參加每一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