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小學生誠信現狀研究有何價值
因生活、學習環境和所受教育等的特殊性,農村中學生的誠信道德品內質表現出同一年齡段學生共性特容征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他們的誠信觀主要是建立在傳統誠信觀上,且與其居住地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受網路環境的影響不是很明顯等。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誠信品質無論是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還是對我國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信用體系乃至和諧社會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目前農村中學生的誠信品質主流是積極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同學對誠信的認知度都較高,對失信行為比較反感。但誠信缺失依然嚴重。從影響其發展的力量來看,農村中學生的「誠信意識」及其行為方式,是社會、學校、家庭等宏觀、中觀、微觀的外部因素以及農村中學生個體內部因素兩方面相互協調共同塑造的。比如:缺少德育的家庭環境、農村家長不夠誠信等;農村學校存在教育誠信和誠信教育問題等;農村社會「財大於德」現象仍然存在、社會風氣敗壞等;農村中學生責任意識淡漠、自控反思能力較差等。
B. 當前農村多數人城裡有房,村裡幾十個學生一所學校,村小學還能堅持下去嗎
如今,農村小學的流失問題越來越嚴重。以河南省東部農村城鎮s鎮為例。我們鎮上有26所小學。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個小學至少有300名學生。放學後非常熱鬧。
2.異地學習。有許多家庭到農村去工作。許多家庭不希望他們的留守兒童帶他們去工作的地方學習。或是一些家庭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工作場所購買成功解決。如果他們不僅能在工作上照顧孩子,而且能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怎麼能把孩子送到村後的小學呢?
3.降低出生率。隨著社會的發展,8090後與傳統8090後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他們不再認為有更多的孩子是幸運的。雖然他們有兩個孩子,但他們不願意生孩子。因為他們已經能夠計算出擁有一家建設銀行的成本和擁有一家招商銀行的成本。另外,現在男人結婚難比女人多,而目前的高彩禮現狀,誰敢有更多的生活。
這就是農村小學生減少的原因。他們要麼進城讀書,要麼跟著父母去外地讀書,要麼還沒出生!
C. 關於農村小學生作文現狀的幾點思考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版體現。小學作權文教學的狀況和效果如何,對於小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以致整個人生都有較大的影響。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之中,教師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讓學生從例文中去仿寫,而學生就成了照章而寫的一個工具,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認識和掌握作文教學的規律,使作文教學卓有成效,並同閱讀教學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D. 鄉村小學校長現狀是怎樣的
鄉村小學校長現狀是什麼樣的?為此,小編專門調查了幾位校長。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教育應從小學抓起。鄉村教育重在校長。
鄉村教育現狀:70、80後的師范類院校畢業生,如今很多已經做了校長,有一些成為農村小學校長。對於小學校長工作,他們感受如何?聽聽他們的談話:
一、44歲,女校長。做了四年小學校長。每次聚會,都會嘮叨自己的苦處。
1、學校里的女教師多,具體來說,十女一男,男教師還是一位50多歲的教師,由於多年的疾病,很少去校。但是占著一個老師的名額。沒辦法,找到上級要老師,上級說沒可分配的新老師。學校教師們每個人包一個班,甚至是辛苦,自己也擔任了某班英語課,忙得焦頭爛額。
2、我們問,你都忙什麼呢?她說:一、工作負荷太重了。工資跟一般老師一個樣。壓力大,比如,學生們在學校的一些大事小情,全由自己來處理。教師們在教學中的失誤,最終也是把責任推給校長來擔。二、當這校長,感覺自己的教學能力下降了,每天無心教學,所擔任的英語一課感覺力不從心。太多的會議、檢查、接待??有時,中午和晚上突然要去開會。有時為了准備一些迎檢資料通宵不眠。
3、我們說:那太累就別當了。她唉聲嘆氣的說:騎虎難下吧。感覺當了小學校長再回頭做老師很沒面子,硬著頭皮當下去吧。
二、35歲,女校長。
她目前已當了三年小學校長。在一次購物時,她買了一件很土的老棉襖。價值50元。
我們好奇的問:你都做校長了,還穿這么廉價的衣服?
她說:校長?還不如做鄉村教師呢!――這個當我的工作服正合適。
我們取笑她說:好像你當校長的是賣苦力去了!
她說:是呀,不怕你們笑話,上次老公還抱怨我:一件一千多塊錢買的衣服兜里裝的啥――釘子、膠帶??
我們納悶,問:為什麼?
她說:我那天釘宣傳標語條幅了。隨手在兜里放釘子很方便取拿??。現在買這件衣服,以後,在校里剪花草不怕臟了。
三、43歲,女校長。
她當了八年校長了。一直保持學區前三名。全校氛圍很好。每天第一個到校,中午不回家,下午觀察好每個教室的用電情況後,最後一個離校。真正的以校為家。當聽到有人吹涼風――說她的辛苦應該的,誰叫她是校長時,她只是微微一笑。沒有怨言。
一次談話中,我們問:你覺得你苦嗎?值得嗎?
她說:自己的苦自己受吧,既然當了這校長,多難也要挺下去。不說苦了,說苦只能換來別人的笑話諷刺??
四、我們所調查的農村小學中:小學校長女的為多。男校長只佔五分之一。
39歲,男校長。剛剛當上校長的他,面露痛苦之色。他說:
財務處理是最讓他頭痛的事。許多開支需要自己先墊付。妻子本來就沒工作,自己工資維持一家生活,當了校長以後,學校的一些小開支,臨時性的只能自己出手拿錢。報銷遙搖無期。有的還不一定能報得了。說來自己是校長,很多吃虧的事無法說出口。
五、36歲,男校長。朝氣蓬勃。
他很高興的說:當校長是他小時候的夢想,如今終於實現了。他說:不想當校長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我們問:你覺得當校長苦嗎?
他說:做什麼也有自己的難處與苦處。人生就是為了受苦才來到這個世上的嘛。有了問題解決問題嘛。當一天校長,就負責一天嘍,管理好老師的教育方式問題。讓學生能在知識社會中取得成功是我的目標,目前我在不斷完善學習體系。同時真誠對待老師。我覺得校長心態放平,不要急功近利,功到自然成嘛。
我們問:你不為應付檢查焦頭爛額嗎?他笑笑說:平時把那些工作全做了。檢查不用做假,有什麼焦頭爛額的呢?
真的嗎????
E. 農村小學德育現狀與思考
一、學校德育評價存在的問題:
1、德育評價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德育評價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有助於有關部門了解學校德育活動及其效果的現狀,更有利於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然而,在我國目前,德育評價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主要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由於我國目前的中考、高考不注重對學生品德的考查,因而整個社會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評價,主要是看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升學率,基本上不看學校的德育狀況。這就導致了有關部門在對學校的辦學水平進行評價時只注重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忽視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評估。在一些地方,有關部門基本上沒有組織過對學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評估,即使偶爾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考核評估,也是走過場,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德育評價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是我國目前德育實效性較低的重要原因。
2、評價的目標過高、過於抽象
德育具有理想性,提出較高的德育目標具有激勵的作用。但當代中國德育的目標往往過於抽象、空泛、統一,目標與目標之間缺乏適當的層次,而且不符合學生和學校德育的實際,很難反映學校德育的個性和學生思想品德的特色,是抽象有餘、具體不足。用脫離現實、過於抽象的德育目標作為學校德育評價的目標,難以達到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規范管理、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科學發展的目的。
3、評價的指標體系缺乏科學性,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
德育評價,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因為它具有指揮棒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方向。建立科學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目前,我國對建立什麼樣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特別是在指標體系分解、指標體系權重確定、指標等級設計、指標體系測試和驗證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膚淺,因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科學、權威的學校德育評價指標體系。近些年,有些地區的相關部門制定了一些大學、中學、小學德育評價的指標體系。但這些指標體系往往過多地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價值。用這種不夠完善的指標體系對德育工作進行評價,其效果和作用必然要扣。
4、評價的方法單一,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
我國目前德育評價的方法比較單一,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理念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究其原因,是由於人們對科學的頂禮膜拜,使人們盲目認為量化就是客觀、科學、嚴謹、公正的代名詞,於是追求客觀化、量化成為教育評價的趨勢。其實,在評價內容綜合化的今天,以量化方式描述、評定學校德育工作時則表現出僵化、簡單和表面化的特點,紛繁復雜、豐富多彩的學校德育工作就被泯滅在一組抽象的數據之中。而且,量化的評估把復雜的德育現象簡單化了或只是評價了簡單的德育現象,往往丟失了德育中最有意義、最根本的東西。在德育評價中採取量化評價的方法,操作起來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卻未必能全面、客觀反映學校德育工作的狀況。
5、評價的主體單一,被評價者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
在傳統德育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德性是由某種外在力量賦予的,這種德性外在決定論的觀點,必然把德育評價的權力交給人的德性決定者。在傳統德育看來,統治者及其代表統治者的教育管理者就擁有進行德育評價的無可爭辯的權力。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我國德育評價的主體常常是代表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或其他,學校以及教師、學生、家長一般沒有自我評價的權力。在這樣的評價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評價者大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缺少必要的互動,被評價者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沒有形成評價者、教師、學生、家長等諸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估模式。
6、忽視對德育過程的評價,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
我國目前的德育評價,比較重視對學校德育結果的評價,往往把學校德育評價看作是學校德育的終結,注重從已有的成效來衡量學校的德育工作的水平,對學校德育的過程評價並不十分重視,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缺乏對學校德育的動態評價,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簡而言之,就是重靜態的評價,輕動態的評價。這就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二、提高學校德育評價質量的對策:
1、完善教育評價制度,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科學發展
目前我國德育評價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體制還不完善,尤其教育評價制度不完善。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尤其是要推進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改變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唯一標准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做法,把學校德育工作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內容,制定符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評價標准和實施辦法,引導和鼓勵學校在德育方面多投入。有關部門要重視學校德育評價,成立專門的學校德育評價,加強對學校德育評價的研究,制定科學的評價辦法,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2、樹立先進的德育評價理念,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目標
德育評價是一柄「雙刃劍」。它既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也能產生一些消極作用。特別是評價理念、評價標准或評價過程有失公平、公正時就會產生較大的消極作用。為了提高德育評價的質量,我們必須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評價理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淡化評價的甄別與診斷功能,力爭通過評價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進步。在對學校進行德育評價時,要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學校德育有自己的特色,把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過程的優化控制,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於學校德育效果的增強,作為衡量學校德育評價質量高低的判斷標准。此外,在評價時,不能僅僅限於學校德育工作的絕對水平評價,還必須看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否有改進和德育工作水平是否有提高,重視學校在德育工作投入與產出的效益方面的評價。
提高學校德育評價的質量,還必須確立科學的考核評估目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德育評價目標要以現實為基礎,貼近現實又高於現實,既要重視德育評價的理想取向,又要重視德育評價的現實取向,充實具有時代精神的評價目標,避免德育評價空洞化。
3、與時俱進,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的經驗、教訓看,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對於學校德育評價都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評價要遵循德育規律,依據教育理論,保證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基礎上,同時還要考慮本地區和被評價者的實際情況,准確把握評估體系中各指標要素的內涵、作用、結構及相互關系。設計德育評價指標體系必須以德育目標和德育評估內容為依據,根據其要求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范圍和重心。
目前,我們要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時俱進,建立科學的考核評估指標體系。我們認為,設計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1)各項指標應與考核評估目標保持一致;(2)指標具有可測性;(3)指標體系內指標應有相互獨立性;(4)指標體系應有整體完備性;(5)指標應有可比性;(6)指標具有可接受性。
在建立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和允許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積極參與,並讓他們發表意見和建議。
4、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估方法多樣化
早期的德育評價主要使用測量、統計等定量分析的方法。這相對於過去的主觀評價是一種進步,它重視了客觀公正性,減少了主觀隨意性。但是,隨著德育評價的逐步擴展和深入研究,人們越來越感到德育現象的全面量化是不可能性的,因為學校德育評價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很難用簡單的數量關系來表示,何況有些德育內容難以用量化來精確的,即使是能被量化的內容,其精確度也是相對的。此外,許多用於診斷、改進功能的評估結果也不需要完全量化。因此,學校德育評價,必須從實際出發,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分別採用不同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以便更客觀地反映評價對象。
定性評價是以印象和經驗為依據,用語言文字描述、說明、分析評價對象的一種方法。准確的定性評價可以達到入木三分的效果,能准確反映評價對象的特長、優點和不足之處;不準確的定性評價則顯得蒼白無力,不能准確反映評價對象的特點、優點和不足之處,導致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得出不準確的評價結論。定量評價雖有其局限性,但它能避免定性評價的隨意性。因此,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地結合,採取多種評價方法,有助於更客觀、更准確地對學校德育進行評價,有助於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在對學校德育進行評價時,問卷調查、觀察、座談等定性分析的方法與測量、統計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
5、堅持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實踐證明,任何評價如果沒有被評價者的積極參與,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當代教育評價已不把被評價者作為被動接受檢查的客體,而把他們看作參與評價的主體,採取各種途徑和方法,使之積極參與評價過程。當今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是教育過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讓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並加強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不僅可以使被評價者積極配合,保證評價工作順利進行,而且,還能促進被評價者通過參與和交流,主動檢查自己的工作和成就,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吸取他人的經驗,有利於進一步完善自我。因此,學校德育評價應堅持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本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6、堅持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德育過程的評價
學校德育評價不能只看到學校德育的結果,還必須對學校德育的過程進行評價;不能只看到學校和學生的現有表現,還要看到學校德育的發展潛力和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德育評價不能只注重學校德育結果,而應該是結果與過程並重。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估。傳統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學校德育工作的結果,而對於如何得到這樣的結果的過程卻漠不關心。這樣就會導致一些學校搞形式主義,只重結果,忽視過程,不利於學校德育的發展。只有關注學校德育的過程,評價才能深入到學校德育發展全過程,全面了解到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所作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能有可能對學校德育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地指導,評估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因此,學校德育評價不能把鑒定、識別、選拔、表彰作為考核評估的主要目的,而要注重個體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體驗,注重形成性評價,以調動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實現德育評價的最高目標。
F. 淺談怎樣培養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
一位名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細小的情節,把細小的地方想到,把細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鑄就偉業,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一個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養成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簡述
在農村小學任教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觀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由於個人素質和家庭教育比較好,學生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主動,認真踏實,成績優秀並能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習慣表現一般,其特徵是管理到位,他們的表現就較好,成績還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現就差,影響學習;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其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表現為不講個人衛生,衣冠不整,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思考,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校內校外屢犯錯誤,作業書寫極不認真,校內作業要在老師的及時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課外作業從不主動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學習成績明顯落後於整體平均水平,各項能力幾乎談不上,成了拖後腿的問題學生,為此老師傷透腦筋,為他們付出多於別人幾倍的心血。
二、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生成的原因
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並不好抓。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村家庭成員文化素養偏低,家長的不良一言一行,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巨大。現在的農村家長,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們對現在的知識缺乏認識,由於工作和勞動的關系,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時代的知識信息,去觀察指導自己孩子的道德行為表現、學習態度方法等,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對子女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出現了真空地帶,無疑加重了學校教育的責任,也降低了學校教育的效果。
2、社會不良導向帶來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而且這個成長的時段有些因素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如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的傳輸量大,速度快。社會上的信息好壞參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影響了青少年學生,使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
3、現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樣。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早些時候的孩子學習的榜樣很多,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等眾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而現在的學校很漂亮,很氣派,可是已經沒有了那會說話的眼睛了。英雄、榜樣離孩子們越來越遠了。
三、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完善的對策
面對客觀現實,針對困難與問題,作為在農村小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在抓養成教育工作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營造有利於養成教育實施的氛圍。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校園內可設置醒目的標語、牆頭板報、花園警示語、人文景觀雕塑、德育教育專欄、法制教育專欄,開辦校園廣播溝通師生心靈,報道發生在校園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學校把衛生間文化當做一件學生養成衛生文明習慣大事來抓:雪白的牆壁上懸掛著「舉手投足下、干凈你我他」「你講文明、我講文明、人人都講文明」等大幅禮儀標語和衛生間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如廁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言傳身教,帶動養成。
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有研究調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學家成功的秘訣,而學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效仿。俗話說「什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示範的重要性,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親可敬的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著學生接近、模仿,激勵其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處處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要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而對學生言傳身教;在勞動課中,老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參與來完成勞動任務;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能認為老師的責任只是教育學生,而忽視「律己「和「垂範」。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切實做到對學生的「身教」。
3、積極評價,引導養成。
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從評價的內容上,學校可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編制《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評價細則》,對常見的道德行為習慣分類別編制指標體系;從評價的時間上,可採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每日一對照、每周一小結、每月一評比、每學期一表彰的作法;從評價的方式上則採取自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採取「班級創星台」,頒發「五星」 「四星」 「三星」流動紅旗,激勵學生爭先創優。在評比的過程中,領導親自檢查評比,親自頒發流動紅旗。通過檢查、評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逐漸養成,班級之間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這樣不但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而且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起行為規范標兵,使學生有榜樣可學。另外教師要事實求是地按照制度對學生的操行進行評定,對做得好的加以肯定,對做得差的指出努力方向,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
4、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落實養成教育。
課堂教育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把養成教育落實到課堂中,是實現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寫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其次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後還要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以及學會求知的習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於後繼發展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從中悟出學習的方法,學會求知。
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身邊發生的事,適時進行養成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通過一些現實的生活素材感化學生,將現實生活搬進課堂,將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這樣,從根本上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僅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接受養成教育。
5、加強監督,不斷強化。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長期而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如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才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進而使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地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而能終身受益。
6、家校配合,鞏固養成
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要強調與家庭配合,積極探索家、校協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
(1)為了向家長普及更多的家教理論知識和家教方式、方法,提高教孩好子女的思想意識,學校可舉辦家教講座,解決農村家長在家教方面的種種困惑和誤區。同時還可組織家長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老師還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換在家庭中進行養成教育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3)通過家教徵文以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情況,圍繞「教育子女好、以身作則好、配合學校好」等三方面內容,評選出優秀好家長給以表彰。並利用家長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典型作正面引導,召開家教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好家長進行現身說法,介紹家教經驗,交流學習體會,暢談學習心得,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形而又直接地影響著孩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成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恆心、有愛心、有熱心,並不斷努力,總會出成果。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我想,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多,那麼就讓我們與時俱進,為培養合格的二十一世紀競爭人才而努力奮斗!
G. 怎樣解決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少的現狀
一、問題的提出
「大語文」教育觀是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樹立的又一個重要觀念。而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要破除那種把語文教學與語文課堂教學等同起來的觀念,構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課外活動和良好的語文環境為兩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丁培忠《語文教學和素質教育》對現代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老師與更多的家長也意識到,單單一本教科書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廣泛獵取和語文讀寫能力提高的要求,新教材中那三十幾篇課文,是無法滿足新課標提出的「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的要求的,而在學生中廣泛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途徑。
基於上述認識,本課題組便萌生了對本校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研究的念頭,希望通過調查和研究,全面而真實地了解當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為廣大教師改革小學課外閱讀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對策和建議。
二、調查的目標、過程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1.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態度習慣及讀書方法。
2.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書籍的擁有量,讀物來源及課外閱讀知識的儲備情況。
3.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組成。
(二)調查的過程和方法
1.確定調查對象
因本課題成員分別來自漢濱區關廟鎮小李小學、皂樹小學共二所學校的三至六年級共500名學生。課題組成員充分利用自己在各校的骨幹教師影響,發動相關班級的班主任親自組織本次調查活動,活動共覆蓋12個教學班。調查過程中共發出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500份。
2.調查的過程和方法
本次調查共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2013年3月——6月),主要工作是通過調查分析,提出課題實施方案,做好前期准備工作。第二階段是課題實施推進階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主要是由各教師在本校各年級按計劃實施問卷調查,收集各種資料,進行數據整理和階段小結。第三階段是經驗深化推廣階段(2013年12月),讀書摘記的收集、更新、積累。讀書交流會記錄薄的展示。書香家庭、書香班級的評選。第四階段:總結評價階段(2014年1月—2月),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的心得以及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形成書面總結。
本次課題研究的前兩個階段主要採用調查法,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後一階段主要是運用教育實驗研究、科學經驗總結兩種方法,輔之以文獻研究和調查研究法進行。
三、調查結果的分析
1.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態度分析
態度
年級
十
分
喜
歡
%
不
喜
歡
%
一
般
%
被
動
%
主
動
%
三
65.1
5
29.9
34.8
57
四
62.1
7
30.39
14
76
五
57
5.3
37.7
27.7
72.3
六
47.8
1.2
51
34.9
65.1
從表中可以看出,三到六年級的學生不喜歡讀書的學生僅佔5%左右,很少,而十分喜歡讀課外書的學生佔50一60%,比例較大,一般的佔30%左右,這反映出孩子們對課外書籍可以說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這些孩子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從閱讀的主動性來看,有60—70%的同學是能主動去閱讀,而被動進行課外閱讀者所佔比例較小。
從縱向來比,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卻遞減,這可以看出,由於年級的升高,學生課外作業或課務負擔在不斷加重,使學生用於課外閱讀的時間在減少。
2.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分析
習慣
年級
邊看
邊讀
%
默
讀
%
邊看
邊劃
%
看後與人交流
%
摘錄
好詞、
妙句、
段%
看後
什麼
都不
做%
三
33.9
47.1
19
35.1
18.6
46.3
四
26.7
60.6
12.7
29.5
34.1
36.4
五
24.4
60.2
15.4
32.4
26
41.6
六
8.1
58.5
33.4
40.3
45.8
13.9
從表中可以看出,各年級被調查學生中,在閱讀後什麼都不做的所佔比例仍較大,在40%左右,只有六年級學生該項比例佔13.9%,邊看邊讀和看後與人交流的佔30%左右,有默讀習慣的佔50一60%,能邊看邊讀和看後能摘錄好詞好句者所佔比例隨著年級的升高有遞增的變化,這說明年級越高,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正在慢慢形成。
但從總體來講,農村孩子雖然主觀上很喜歡閱讀課外書,但在興趣的保持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上還缺乏有效的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總是囫圇吞棗,粗粗地瀏覽一遍,很少有做讀書筆記的,即使是有動筆讀書的,也是將一些好詞好句摘錄下來,至於談感受,展開想像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3.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分析
內容
年級
童話故事小說
%
科
幻
歡
%
武
俠
%
散文小品
%
作
文
%
詩歌兒歌
%
笑
話
%
三
16.7
8.6
14
2.7
20.6
12.5
24.5
四
317
7.6
15.4
3.8
25
4.7
12.5
五
26
10.3
6.6
1.7
22.5
6.8
26.1
六
31
12
11
8
17.2
3.8
17
從數據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調查的三到六年級的學生中,閱讀的內容大多集中在童話故事小說,作文選和笑話,武俠小說也佔有一定比例,而散文小品類比例較小,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涵蓋面還比較大,但從作文類所佔比例來看,仍有應試的功利思想影響。
4.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材料來源分析
來源
年級
向同
學借
%
老師
發
%
圖書
室借
%
自己
買
%
三
30.8
22.3
10.8
36.1
四
24
13.8
18.1
44.1
五
37.6
10.6
7.1
44.7
六
38.1
1.5
12.1
48.3
從數據分析表中不難看出,農村孩子能自己購買或訂閱課外書籍的較少,僅佔40%左右,大部分課外書籍都是同學問相互借閱或老師發的。要加大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量,解決讀物來源是個關鍵,教師們要充分結合農村小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通過多種形式,收集大量讀物,比如組建班級圖書角或鼓勵同學間相互借閱,只有這樣才能切實解決農村小學生」讀之無物」的實際問題。
四、討論與建議
(一)明確幾個基本理念
1.強化讀書積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為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經驗所驗證。「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的例子不勝枚舉。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實踐通過「強化積累(廣讀熟背)一領悟品味(說文解字)一貫通實踐(作詩賦文)」的人生系列訓練培訓出了一大批名貫古今,譽滿中西的中國文豪。這即是後人概括的「滋養論」。
2.葉聖陶先生語文教材觀的核心是「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語文教本好比一個鑰匙,學生拿了它去開其他的書庫」。葉老再三強調,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終點,以語文教材人手,目的在閱讀種種的書,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閱讀的橋梁。葉老的「例子」說是實驗的理論依據之一。
3.蘇霍姆林斯基把課外閱讀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並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系的主張,認為閱讀給學習創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實施「學習」和「課外閱讀」兩套教學大綱。這也是實驗的理論依據之一。
4.學習遷移說是一條古老的心理學定律,即平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課閱讀學到的基本方法運用到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去,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實驗的又一理論依據。
5.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少年兒童個體智力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記憶力強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到記憶類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難以理解的多種事物中去。這就表明:少年時期應該有一個強化讀書,大量積累語言信息的階段。
(二)實施幾條教學建議
1.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使學生達到」毋需揚鞭自奮蹄」的功效。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主要是靠教師啟發和誘導的,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首先是榜樣激勵;榜樣可以使學生產生向上看齊的心理,可以是名人效應,介紹一些偉人、名人的課外閱讀經歷,比如說,介紹列寧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在圖書館看
書的地方踏出一雙雙腳印;也可以是典型的學生,讓他們從身邊學起,樹立起熱愛書籍的興趣,進而從中去領悟、去汲取,教師還可以適時展示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成果,比如讀書筆記,根據閱讀課外書製作的手抄報等。作為家長,也要做好子女的表率,給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2.針對學生閱讀范圍的狹小,首先學生要養成熱愛書籍的良好習慣,博覽群書,不局限於一個范圍內,要大膽去閱讀,去發現。圖書室作為學生閱讀課外書的主要渠道,學校應做好圖書室圖書的補充,充分保證圖書的數量、質量;並定期為學生推薦好的圖書,做好閱讀上的指導,在學校形成一個課外閱讀氛圍,作為家長,則應適時為子女補充各類書籍,督促子女去閱讀,在子女身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3.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首先要做好讀物的推薦,最廣泛的就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比如說學習了《草船借箭》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去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習了《景陽岡》可以推薦《水滸傳》,去了解武松之後的經歷與命運,從而體會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身不由已的人物形象。另外,還可以推薦他們年齡特徵相適合的,六年級的學生充滿了求知慾、充滿了幻想,可以為他們推薦《十萬個為什麼》、《科幻故事》等等,讓他們感到課外書知識的豐富。其次,學會閱讀的方法。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他們很少能細細品味一本課外書,多數學生都是篩選精彩的來看,往往是大體瀏覽一下,學會閱讀的方法就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課外書的特點、結構、結合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閱讀課外書,有效充分利用時間。第三,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憶不如爛筆頭」,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僅可以增強對課外書的理解,還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寫作能力等等,比如說讀了《作文集》可以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或寫寫對某一篇作文的、感想;讀了《中國民間傳說》則可以談感想、展開想像,還有就是要建立起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外閱讀形式,落實檢查,這樣才能督促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能力的形成有賴於習慣的養成,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的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引導和培養,切不可揠苗助長。同時,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學生的自身的努力,只有教師、家長、學生都轉變傳統的觀念,形成默契,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也只有當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真正提高了,我們的民族教育才能出現一個新的突破,當然,教學工作仍是學校工作的重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的同時,切不可放鬆教學,要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H. 怎樣改變農村小學教育落後現狀
只要給予農村教師,相對當地城市教師多50%的補貼,會有更多的人去農村當教師的,主要還是發動更多的當地人去教書,另外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改善學校的硬體設施。說白就是沒錢,政府領導幾年一換屆,沒幾個人又這個遠見,也沒幾個人願意為他人作嫁衣裳。
當然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只要不認為自己就是低人一等,那麼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改變現狀,自信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