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孩子幼兒園基礎沒打好,上一年級跟的上嗎
如果孩子幼兒園基礎沒打好,上一年級會跟的上,不用擔心,一年級會從零教起來,不會因為幼兒園有教過這些知識,一年級就跳過這些知識點。
幼兒園主要是想給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逐步提升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循序漸進,適應集體生活,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這種非知識性的方面
所以幼兒園基礎主要不是學習什麼知識什麼能力,孩子發育到一定程度,很多依託於生理發育的能力是非常輕易可以掌握的,知識能力理解的也更快,因此孩子上了小學能不能跟上老師的進度,取決於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孩子就算幼兒園一點小學化知識都沒有學過,上了小學也能學得特別好。
(1)幼兒園學的知識跟小學關聯大不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作用:
1、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2、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3、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
② 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從學習環境看 幼兒園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非常美觀、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學教室一般由課本、黑板、桌椅、多媒體展台等教學設施構成,對孩子的吸引力降低。 二、從學習方式看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小學則以學習為主,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課程。 三、從師生關繫上看 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而在小學,老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要比幼兒園老師相對減少。 四、從教學方法上看 幼兒園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小學則以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課堂大多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 五、從行為規范上看 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喝水、上廁所、說話、玩玩具,在升入小學以後都不再被重視。孩子在上課期間,抱臂坐正,不隨便說話、發言先舉手、學慣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的一日行為規范中。? 六、從孩子本身的變化看 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小學一年級,身體、語言、認知、情感以及社會性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身高長得很快,體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說會道,聰明點子更多,對人更有禮貌,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七、從教育差異上看 幼兒園教育不論是目標、內容、形式,還是環境、考評,都與小學教育有所不同。幼兒園教育是寓教於日常活動之中的,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每個班級都有保育員和教養員,負責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而小學教育則不然,有嚴格的作息制度和課堂紀律,許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應對,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務不是游戲而是學習,學期結束時還要參加各種考試。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較大差異,需要家長為孩子鋪路架橋,做好銜接工作。 小學和幼兒園不同,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要經歷一系列重大變化,其中最本質的變化是:幼兒園的孩子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處於受成人保護、養育的情況下,他們對社會還不負有任何責任。而小學則以學習為主要活動,學習成為兒童對社會承擔的義務。家長必須了解這種變化,及早伸出溫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過這個轉折期。
③ 當前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一、幼小銜接工作及其重要性 幼小銜接工作:指的是幼兒園與小學根據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及兒童終身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的採取適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幫助兒童逐步學會獨立生活與學習,使兒童入小學後能較快的適應新生活,減少兩種教育的差異給兒童身心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幼兒園大班的重要內容。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連續性要求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相銜接,幼兒園為小學作預備,階段性要求各自的教育內容、要求、途徑、方法符合兒童發展,帶有明顯的、不同的階段特點。兒童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折,是兒童主體對變化的外界環境重新適應的時期。因此需要幼兒園與小學重視並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一)幼小銜接是對幼兒園三年教育工作目標的檢驗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連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小學作為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要能夠很好的過渡,並取得很好的效果,銜接很重要。例如:幼兒園兒童在心理品質方面,注意感知、記憶的隨意性較差,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能力差而在小學的課程如語文、數學等課程的學習中都要依賴抽象思維來學習。在情感意志水平上,幼兒園兒童的獨立性、自主性開始萌芽,在學習階段完成的是集體意識、堅持性和自製力及對學習方式、作息時間、環境的適應 幼兒園三年的教育工作都在為兒童身心發展服務,為上小學接受小學教育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行為習慣上工作精神的准備,這樣在工作情況正常及時做適宜的准備,幼兒園與小學先解釋,入學適應就好會很快適應。 (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可以提高基礎教育的起點 小學教育是基礎,就像高樓大廈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這座大樓才更穩,基礎學好了終身教育才可以更好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是基礎的基礎在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兒童是否具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否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是否積極太愉快的適應學校的教育要求,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影響很大。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的基礎,幼兒園的教育是負責把一個身體心理都發育不完善處於萌芽狀態的兒童逐步培養成可以受正式學校教育的學習者。只有在幼兒園里促進兒童身體動作的發展,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發展兒童的語言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品質,讓兒童在大班就在學習方面就做好入學准備。例如:培養兒童嚮往小學學習的感情,希望做一名光榮的小學生和少先隊隊員,提高其學習能力,培養責任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製力,調整作息時間,以有利於兒童入小學後更好的適應。從一年級,在學習中兒童難免會遇到重重困難,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容易感到壓抑、自卑、失去學習的自信,對老師、同學往往會冷淡,迴避甚至疏遠,對立。在大班做好上小學的准備,循序漸進地實行慢過渡,適應過程就會比較順利,兒童在身心發展不致受太多的挫折,新的環境,要求更能促進和加速兒童身心發展,促進兒童往後更好的發展。 二、當前的幼小學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和幼兒園之間對銜接工作不重視、少溝通 小學與幼兒園的教學任務、內容及大綱要求的不同,從而使小學與幼兒園之間缺少溝通各自按各自的軌道走,沒有嚴格的聯系制度。許多幼兒園的教師不知道小學的具體教學要求,盲目將小學的教學內容提前到幼兒園教育甚至不對幼兒進行入小學的必要心理及習慣的准備。有的學前班不顧幼兒應該學什麼,能接受什麼而盲目的追隨家長的思想引進拼音、識字、及10以上的算術,從而使剛上一年級的兒童認為「這些我都會」而不認真聽課。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小學教師不了解剛入小學孩子的心理認知規律,不知道使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採取重復多遍的抄寫,從而使兒童邊哭邊寫、心情煩躁、越寫越丑、越寫越錯對學習產生反感和恐懼。 (二)錯誤理解幼小銜接,單純在物質上和知識上做准備 1.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每個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有的家長在孩字剛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強硬讓孩子學習漢字;有的家長把小學教材提前教學認為這樣做就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結果等兒童上小學以後就會自認為「這些我都知道」「這我都會」,對學習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鮮感。上課老師講課,聽不進去,做小動作,注意力難以集中。不好的學習習慣養成,造成孩子認識的字不少,不知道正確的筆畫名稱和順序,握筆姿勢不對;雖學會了10以上的加減法,卻對10以內的數概念弄不清,全靠孩子手指算,速度慢,錯誤多。家長急於求成,反而使兒童求知興趣下降,學習動力不強,缺乏上進心。 2.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有不少家長嚇唬孩子「上了小學就沒時間玩了」、「小學老師管得嚴」,或有些孩子看見過鄰居或親戚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受到家長打罵的事實,在一些孩子心理上過早的形成了「上學累、老師凶、上學苦」的恐懼,產生的厭學心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上小學以後會跟不上課就到處詢問幼小銜接班;有些幼兒園為了讓家長看到成績盲目的教授識字、數學等小學知識卻忽視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 (三)小學教師偏重於教學內容和教學技能的研究 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教師偏重教學大綱上的任務與目標,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情感特點,興趣愛好和困難所在。小學階段的主導活動是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以上課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不像幼兒園那樣生動活潑而是相對固定、單一,小學教師也不像幼兒教師那樣時時刻刻的關注孩子,而是在上完課後就離開,與孩子接觸少。 (四)家長與學校的合作教育不夠 在當今都是獨生子的情況下,部分家長過度保護和嬌寵孩子,使之在入小學後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反應比較強烈。有一些孩子任性、嬌氣、依賴性強,以我為中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其他同學學習更感到吃力,他們不會打掃整理教室,不會獨立整理書包,經常丟三落四,不懂得集體生活,不會團結合作等,缺乏獨立的能力。這都會使他們容易產生厭學逃學傾向。家長要同學校合作,鼓勵孩子自立自強。 三、解決幼小銜接工作問題的措施 (一)幼兒園的銜接工作 1.有計劃地與附近的小學加強聯系。幼兒園與小學要進行定期溝通,了解彼此教育改革工作的進程及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計劃、要求、各科大綱的基本內容,以便銜接工作的穩定性、一致性;要找出一年級與大班各項要求的差距,制定出有利於銜接工作的大班教學方案;請優秀的本園畢業生介紹小學生活情況及帶兒童定期參觀小學的教學形式和活動,如:六一少先隊員入隊儀式。熟悉小學環境,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2.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適應性主要體現在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培養幼兒主動性就是培養幼兒在幼兒園教育中的自信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積極態度,激發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慾望和興趣,鼓勵他們去探索,去嘗試,並使他們盡量獲得成功的體驗。研究證明,富於主動性的幼兒思維活躍,做事有信心,能主動的學習,更好的適應小學新環境。 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這與入學後的適應關系很大,很多幼兒因為不能自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被嘲笑從而影響身體和學習,獨立性和生活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才能
④ 幼兒園該學小學知識嗎
不正確的!
原因:
1、不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過早的接觸大孩子學習的東西,會反感的。版
2、不能剝奪孩子的愛玩權的興趣。
3、國外地研究和國內的研究表明:
不能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智力,那是拔苗助長,那是「傷仲永」。
4、我們國家的少年科技大學 ,已經停止招生「少年大學生」。
⑤ 明明的爸爸問為什麼幼兒園不學知識,上小學跟不上怎麼辦結合指南和工作經驗
幼兒園肯定也學知識啊,只不過學的可能是跟小學學習不直接相關的知識罷了。小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才是最幸福的,如果幼兒園都跟小學甚至中學似的學習壓力太大的話,讓孩子過早的產生了學習的恐慌,那很可能就得不償失了。幼兒園應該學的是一些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掌握的生存和生活的常識,讓孩子盡量的學會生活自理,慢慢產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好奇心,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快樂的,有對學知識的渴望,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哪裡考試的題吧?給不了標准答案了。這題如果有標准答案,那我們幼兒園教育就廢了。
⑥ 小學和幼兒園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著教師角色、同伴關系、行為規范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仔細研究與思考這些變化,對於我們「為兒童作準備」,解決好
幼小銜接
問題,會很有幫助。
首先,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布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游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游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小學,教室布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第三,同伴關系的改變。兒童進入小學,在幼兒園里熟悉的小夥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夥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游戲中的平行協作的同伴關系在小學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第四,行為規范的新要求。幼兒園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小學,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對兒童的學習期望的變化。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小學以後,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在質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並進行相應的考核評價。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並對其提出期望。
⑦ 上幼兒園時,面對要不要學小學知識你的觀念和糾結
上幼兒園時,要不要學習小學的知識點?當然涉及到的小學知識點,也僅僅是一回年級的有關知識,只是泛泛了答解,不會深入的講解。
我倒是覺得,可以適當地融入貫穿到孩子的大班學習中。沒有過分的要求去掌握,進行一下普及就可以了。
⑧ 幼兒園教學和小學的關聯點
活動背景: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出一些雜訊,如:大聲地講話、發出尖叫聲、音樂活動中雜亂的敲擊聲等,而且勸阻效果甚微。在我們的生活中,雜訊也無處不在,教育幼兒區分樂音和雜訊迫在眉睫。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區別感受樂音和雜訊,並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圍繞這個重點,啟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聽、用動作表現、用手畫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兒充分理解雜訊的危害,並共同來參與環保活動,使環境意識深入幼兒的心田。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理解噪音和樂音。 2、感受雜訊和樂音並會區別,知道雜訊的危害。 3、產生創造安靜環境的慾望,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准備: 1、故事flash。 2、各種聲音(包括噪音和樂音) 3、水彩筆、各種形狀的卡紙(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主題。 1.讓幼兒分段欣賞故事「動物城裡的百貨商店」。 2.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出噪音和樂音。 二、區別噪音和樂音。 1.在生活中,你們聽到過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什麼樣的聲音是樂音? 2.放錄音,請幼兒說說哪種是噪音,哪種是樂音。 3.放錄音,請幼兒用身體動作或表情等來表示噪音和樂音。 三、了解噪音的危害。 1.你們喜歡噪音還是樂音?為什麼不喜歡噪音?噪音有什麼危害呢? 2.我們聽到噪音該怎樣保護自己呢? 四、創設安靜的環境。 1.產生減少噪音的意識,激發他們製作有關減少噪音標志的慾望。 2.幼兒製作減少噪音的標志。 3.展示交流。 4.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1.幼兒把設計的標志貼到需要安靜的地方。 2.幼兒嘗試為其它區域設計一些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