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小學,初中數學知識的銜接和過渡
初中與小學數學學習過渡問題的研究
一、初中與小學數學學習過渡期分析。
從小學到初中有一個過渡、適應、銜接問題。初一學生面臨著許多變化:心理生理的變化,數學知識的變化,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習過程的變化,思維方式的變化。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不少學生小學數學學得較好,一上初中就不行了。出現這種反差是因為初中與小學數學學習過渡銜接出了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習方式單一,學習過程簡單,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等,具體表現在:僅僅接受知識而不主動學習;大量做題而不歸納總結;對問題不求甚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喜歡思考問題或懼怕探究問題等,以致這些學生從數學優秀生淪為學困生。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確立研究課題《初中與小學數學學習過渡問題的研究》。
二、通過前期問卷調查,找到學生存在的問題。
在課題方案形成後,我們設計了課題調查問卷,抽取我校初2013屆8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的狀況。從調查統計結來看,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
(1)平時在學習新課之前能做到經常預習的人佔31.6%,這說明初一新生普遍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
(2)非常願意參加課堂討論交流的人佔39.6%。這說明多數學生還還沒有合作學習的意識。
(3)對於學習過程中重要的知識點、典型方法、自己的心得體會能及時總結的人佔34.9%。這說明多數學生還沒有及時總結的習慣。
(4)解決數學問題時,不同的方法多的人數只有14.5% ;「解決數學問題時思維靈活」的人只有29.6%,這說明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普遍較弱。
三、針對調查問卷反映出的問題,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方法與措施。
(1)理論聯系實際,將教育理念貫穿於日常的教學活動過程中。
(2)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順利過渡的主陣地,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經驗型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3)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成為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補充。在新課之後,我們往往設置1-2道思考題,這些問題源於課本內容,但又高於課本內容,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4)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著重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奮踏實的學風,知難而上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毅力,勇於探究、敢於創新的精神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5)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改進方法與策略,已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
四、針對課題實施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典型問題及時採取了對策。
問題:①許多學生不重視預習,認為預習可有可無;②學生整理錯題集存在應付走過場的現象;③不能堅持及時復習;④習慣於自主學習,不習慣合作學習,⑤不願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告訴他人;⑥缺乏知難而上的勇氣,遇到不會的問題,往往藉助別人或採取迴避的態度。
對策:①加強預習的指導和檢查,促使學生重視預習,學會預習;②定期檢查錯題集,對於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③通過有意識的設計錯題集中出現的易錯題進行課堂小測試,引導學生重視整理錯題集,夯實雙基,提高能力;④進一步引導學生及時復習,做到當天一復習,一周一復習,一月一復習;⑤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討論問題,不輕易放過一個小問題;⑥通過學習優秀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⑦遇到暫時不會的難題,決不放棄,先獨立思考,若實在解決不了,再去問別人,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五、課題實施後的成果
(一)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可喜的轉變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已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置由易到難的問題串,給學生適當預留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交流自己方法的時間和機會,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案例:《打折銷售的學問》
這節課課內共提出了八個問題,分為導入、探究、提升三個階段,讓學生了解打折銷售的方式,理解打折銷售中蘊含的數學方法,運用方程思想來解決打折銷售問題。學生經過啟發誘導、自主發現、研究討論、歸納總結,經歷了「觀察→類比→猜想→推理→應用」的探索過程,完成了「發現問題→探究知識→建構知識→解決問題」數學活動,使思維集中於問題的最近發展區,從而加快其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這節課課後提出思考題:「個體服裝銷售通常高出進價的20%便可盈利,但個體商販常以高出進價的50%——100%標價。假如你准備買那件標價為150元的服裝,進價在什麼范圍,你應該在什麼范圍內還價?」提出問題後,我
② 小學、初中、高中數學運用到的知識有哪些
你好,薛金星編寫的知識大全有個,很好用,你可以買一下
③ 初中數學,小學的哪些知識初中數學要用上的
幾乎都要用,本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乘法分配律,在7、8年級對你幫助回很大。
像方程組,答是建立在小學方程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加固的,小學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在七年級將會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慢慢的會接觸一元三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之類的,都是一步一步往上登的,都是建立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
分數,很重要。只要你在小學時分數掌握得足夠好,那麼在初中將會很簡單。尤其是靈活轉變為除法等。
本人七年級學霸,有事情來問我。旭哥回答。
④ 上初中需要補習數學哪些小學知識作為銜接
1、算術數與有理數
學生在小學里只學過算術數(整數、分數、小數),這些數都是從客觀現實中得出來的,進入初中後,引進了新的數--負數(新課標實驗教材在第二學段也引入了負數的意義),把數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域,數的運算也相應地由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又引進了乘方、開方運算,實現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飛躍,這次過渡,負數的引入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講清有理數的特點。為了搞好知識間的過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講代數式的概念時,先讓學生認識各種形式的代數式,再去歸納代數式的概念。二要務必使學生熟練掌握算術的四則運算,再弄懂符號法則,有理數的運算即可輕而易舉過關。
2、數與式
在七年級第一章「有理數」知識中,引進了代數式的概念,進而研究有理式的運算,這種由數到式,就是從特殊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式的過渡,是數學上的一個大的轉折點,實現了由具體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意義十分重大。這次過渡,代數式的概念是關鍵,使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例如,用-a表示a的相反數;用字母表示求一個數的絕對值的結論;用字母表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除法法則。這樣做可以使問題的闡述更簡明、更深入,同時,前面學過的數與代數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加強和提高。
3、由算術法到列方程解應用題
小學里的應用題大部分是用算術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進入初中後,用列方程來解應用題,把未知量用字母來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設法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正因如此,一般地說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慮起來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優越性。剛開始,學生由於習慣用算術法來求解,不重視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術法簡便的應用題作為範例,用兩種方法對比講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對學生的作業,有些應用題也要求用兩種方法去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重視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統計與概率
「統計與概率」在前兩個學段均已滲透一些初步知識,到第三學段又有不同程度的擴展和提高。如七年級上冊的第四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是第三學段「統計與概率」的起始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加強了與前兩個學段的銜接,同時也注意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對於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數學課程標准》在三個學段採用螺旋上升的安排方式,第一學段要求「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二學段要求「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三學段要求「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等。根據這個特點,本章教材特別注意與前兩個學段的銜接,在系統整理前兩個學段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編寫新內容。比如增加了設計問卷調查、利用抽樣調查來收集數據的初步知識、利用頻數分布表整理數據等,使三個學段的學習連成一個整體。
總之,學生在升入初中後,學習任務、面臨的升學壓力、所處的環境與在小學時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要學的數學知識在抽象性、嚴密性上都有一個飛躍。作為中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有關問題,切實加強本地中小學之間的數學教研,為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和提高教學質量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讓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乃至更高層次的學校一直都能持續、和諧、健康發展。
⑤ 小學數學學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學習初中數學,比如要掌握什麼小學知識,
如果小學數學沒有學好,初中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就要改變。如果不認真,什麼專時候都學不好。如果屬認真學習,什麼時候都可以學上來。所以能不能學好不是別人決定的,關鍵要看行動。不可急於求成,一點一點給自己信心。盡量別和成績太好的學生對比,這樣對自己沒好處。就先和自己比,自己成績在年級上能排到前列之後再和別人比。但人最難打敗的敵人是自己,所以先和別人比之前要和自己比。
⑥ 需要一本囊括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所有數學知識點的書
初中數學寶典,你知道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什麼嗎?
在初中學習數學這們課程的時候很多的學生都是比較煩惱的,因為這們課程是非常難的,並且難點非常多,很多的學生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還可以更得上,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得非常的吃力,那麼你知道初中數學寶典是什麼嗎?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復習知識點
以上就是初中數學寶典的內容,當學習吃力的時候可以先復習一下之前的內容,當然這個時候之前記得筆記就可以用來復習了,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學習後期的內容,並且可以改善學習吃力的問題.
⑦ 初中數學能用到哪些小學知識分別是什麼
基礎的計算知識,比如加減,乘除;基礎幾何概念,比如什麼是線段,什麼是直角三角形。
大概就是這些
⑧ 初中用到的小學數學多嗎有哪些小學數學知識
初中用到的小學數學挺多的呀小學數學就是一個基礎要說真正用到小學的什麼那內就是需要用到容你會算數加減乘除運算先後會解方程就可以了會簡單的應用題分析這些就足夠應用的初中數學了所以如果現在感覺跟不上沒關系可以從小學基礎撿起一點點學習
⑨ 與中學銜接的小學數學知識有哪些
大部分小學數學知識與初中都有銜接,如,計算,方程,圖形等等。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跨進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但實踐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對數學學習感到不適應,甚至有一些小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初中後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造成學生、家長的苦惱。在這個轉折關頭, 如何做到小學到中學數學學習的自如銜接, 保證中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 是擺在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就自己的認識談一些體會。
一. 產生銜接不當的主要原因
影響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我們中小學教師教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方面。小學的數學知識少、內容淺、難度低、知識面窄。教材的坡度緩,直觀性強,易於模仿掌握。而初中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寬,比較抽象,也觸及到抽象的數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邏輯推理、較復雜的空間立體圖形等,教材還突出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些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一下子轉過彎來,理解並掌握教材,決非易事。例如:小學數學中數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數和分數的有關知識,而學生在升入初中後,在代數方面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增加了「負數」,有理數的計算有了符號的變化,對學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顯變高了。接踵而至的絕對值、相反數、數軸等知識有了一些抽象思維的要求,部分學生更是丟三拉四,無從下手.進入八年級又引入了無理數、實數概念,與其相關的綜合題也越來越復雜。
2.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小學數學周課時多,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少,難度小。老師對難點、重點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學生可以反復的練習,從而各個擊破,效果極佳。甚至有的小學生老師對學生是一步一步「護著走,甚至抱著走,嚼著喂」,以至於學生對老師有很大的依賴性,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數學周課時少,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多,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無法反復講練。教師只是通過設問、設導、設陷、設變進行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後由學生去思考,去解答,並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徹,應用要靈活,注重對知識運用的歸納和總結,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並不斷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換句話說,初中生由老師引路,學生自己走路。
3. 學生的思維方式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依賴機械記憶,很多知識是通過背誦來獲取的。初中學生的思維偏向於形象思維(當然仍有一些機械性的記憶)。目前的小學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直觀,語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識是通過圖片、表格來給出的,趣味性強,結論也容易記憶。而初中教材的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有些知識往往通過類比、歸納給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和想像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深入探究。這些對七年級新生而言,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4. 中、小學老師交流與溝通方面。中小學教學相對封閉,各成體系,中小學教師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師的具體教學目標,很少有中學教師主動去了解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更不了解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數學老師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經常是「望數興嘆」,他們只會列方程解,而不會用算術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現在的小學怎麼會這樣?知識點教得那麼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過來。」小學教師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麼,學生以後會學什麼,也很少去想怎樣把現在和以後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總認為: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對學生的提問有問必答,我們都是他們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師怎能用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來否定我們的小學教學。試想在這種狀況下,「銜接」的問題又從何談起?
二.加強銜接教育的策略
在當今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脫節問題已經凸顯,從關心學生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為數學教育陣地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多角度、多層面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全面的數學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1. 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有很多銜接知識點。現在的數學體系分成了四大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些內容從一年級一直貫穿到九年級,涉及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但相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目標。初中各章節內容是從初中的客觀需求出發,不是小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與銜接。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教學中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聯系、復習和更新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出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和比較,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建立中小學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