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全識 > 小學生如何學會歸納知識點

小學生如何學會歸納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0-12-09 06:36:55

『壹』 如何歸納知識.

最重要的一個學習方法是准備一個錯題本,不要嫌累,把錯題全都抄一遍,每次復習回只復習此答題本上的題目,日子久了,效果就出來了。

歸納是很重要,看著目錄回想知識點可以幫你很好的歸納所學。想不起來的可以先復習一遍,然後再合上書歸納。不要抄書,那是在做無用功哦。

『貳』 如何引導學生在進行單元小結課的時候歸納知識點

如何引導學生在進行單元小結課的時候歸納知識點?

時下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老師使用的課件、新穎的教具和生動的語言,卻忽視了板書的作用。課堂上要麼沒有板書,要麼書之甚少,或者多數教師講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書之無序,書之無用,這不光影響學生的學習新知,也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小結。因為有效的板書能完整、科學地展示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有效的板書是教師的「微型教案」,也是學生進行課堂小結的一個知識框架。所以我們是否應該倡導教師提高板書的有效性?
復習是一種延時反饋,是新課結束後復習鞏固知識點,歸納總結教學內容和矯正學習中偏差採取的教學手段。復習的主要目的不僅要使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新課標規定的學習內容,還包括對各種能力進行訓練和再提高,尤其是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創新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由於我們的學生基礎較差,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入手,引導學生學會讀概念、讀題,學會如何聽課、總結和表達。達到逐步提高其數學修養的目的。在每天的教學中我們刻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對一天所學進行復習小結,以期達到養成其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
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復習時應分散難點,我們應根據所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復習計劃。復習前,教師將所教過的知識做一番綜合整理,系統歸類,縱橫溝通,找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易混易措之處。同時對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做一個切實的估計,如果情況不甚明了,可以進行一次書面摸底(覆蓋面較全,突出重點而又有不同層次。),將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從而確定哪些知識可以一帶而過,哪些知識需要重點復習。這樣確定了復習內容,明確了目的要求,再考慮合適的方式方法,從而訂出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整理和復習課是復習同學們已學過的知識,是幫助他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因此,同學們對這節課的內容往往沒有新鮮贛積極性也很難調動起來。所以,切記練習形式一定要多樣化、游戲化,盡量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動、多參與,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容易調動起來,才容易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特別在突破難點方面,老師更應考慮採取不同形式,從不同方面來准備復習題,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應採取適當的賞識教育。
人類遺忘的規律通常為先快後慢。而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鍾內接受了大量的零碎信息,他們尚缺乏概括、歸納、總結能力,對所學知識如不及時加以總結,遺忘得會更快。只有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重復所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歸納梳理,使知識系統化和網路化,才能使他們對學習內容有較好的記憶。因此,在每節課結束前,及時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小結,對加深學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是必不可缺的。

『叄』 小學生怎樣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將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簡單的交代清楚就好了。。。

說得簡單、、其實、、還有有點麻煩的說~~

『肆』 淺論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歸納整理能力

一、讓學生自我梳理,合作學習,形成自己的知識網。
課前放手讓學生自我梳理,課內交流完善,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形成良好的知識網路,這是整理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由於課題本身所容納的知識點的不同,有些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很快就會再現,而有些知識可能被遺忘,因而首先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回憶再現,建立記憶表象,同時結合讀書,搜集與課題有關的知識,清楚每一知識點的意義,這是梳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其次讓學生合作交流,每位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思路,在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完善知識體系,以文字、圖表等表現形式將所學過的知識梳理總結,形成網路。整個過程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我梳理或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交流,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體系,使每個人的經驗得到共享,激發學生整理知識的熱情。教師要注意觀察,適時、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梳理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復習效率。
二、典型練習,尋找發現規律,引導學生進行整理。
讓學生初步進行典型練習,將零碎的知識系統梳理、綜合,從而上升為可感受的規律和學習方法。教師在這一環節要把握要領,精講善導,生生、師生合作,在練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採用表格、提綱或圖等形式把有關的知識、規律和方法整理出來。比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我們可歸納幾類,然後教會學生找等量關系的方法,這樣就可把內容繁雜的知識歸為幾類,以一般的規律性知識去對待多種題目,從而把課本從厚教到薄。
三、通過「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理清知識點。
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部分知識之間有著內在聯系,設計的問題情境要對所有知識有所兼顧。有些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可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解題的能力。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給學生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例如:有些應用題,雖題目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故在復習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靈活性。在方法的對比中,尋求共性,有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理意識和整理能力是一種數學習慣,幫助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清晰化,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系統化的角度認識世界、觀察世界,最後形成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融會貫通,學有所用,從整理知識到隨時整理自己的「生活」,才能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高層次的再學習,更好地體現學習的整體性、序列性。

『伍』 學習方法歸納

初中階段,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一定要對自己今後各方面的發展方向有個初步的構想,要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首先,要學會學習,學會交流。要想搞好初中文化課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把「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同學們最好對自己每天的時間作個具體的安排,列一份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科學地安排好各科的學習。另外,每天在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後,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抽些時間來自學,不僅要將所學的知識去歸納、總結,還要敢於質疑,要不斷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勇於探索和創新的能力。一定要注意不能偏科,要扎實地打好各科的學習基礎,這樣才能更加有利於今後自身的發展。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可以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要學會把別人的經驗靈活地組合起來為自己所用。一定不能和同學們拉開距離。其次,要學會自律。進入初中階段,面對周圍的環境,要學會和同學、老師相處。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融洽的關系會令你身心愉悅,還會使你的個人修養和心理品格得以健康地發展。另外,我們要對照學校制定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同學們不僅要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還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對來自外界的誘惑和干擾,要自覺地去抵制,要增強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感。梅花的香艷來自風雪的孕育,寶劍的鋒利來自不懈的磨礪。只要今天你播下勤奮和智慧,明天你將收獲希望和成功。五遍讀書法「五遍讀書法」,是以613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譚曙光同學創立的。學習離不開讀書,讀書必講求方法。「五遍讀書法」的確是一個符合人類認識規律的好方法。這「五遍」是:第一遍,是指上課前對老師講的課本上的內容預習一遍。只需粗略地看一遍,了解一下大致講些什麼就行了,不必逐字逐句地細看,也不要求把內容吃透。第二遍,是指上課完了後,把老師講過的書上的內容復習一遍。這時就需要認真仔細地看了。要邊看邊想,力求把內容吃透。看書過程中應不斷向自己發問,多想想為什麼。加深對概念定理的理解。萬一有些地方一時不太明白,可暫放下先看後面的,過一陣子再回過頭來思索,往往就能明白了。第三遍,是當書上的每章講完之後,從頭到尾把它仔細看一遍。對定義概念加深記憶,對定理推論看看它們是怎樣證明的。第四遍,是當一本書全講完之後,把整本書再讀一遍。不要求太仔細,主要是列個表,將各章知識整理一下,找出它們的脈絡和相互之間的聯系,對全書內容形成一個整體性的了解。第五遍,也是最後一遍,即當考試前幾天,花一引起時間把書粗略地翻一遍,看看其中的概念性的東西,與筆記相配合,看一看平時老師在課堂上的重點、難點。老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當然是一種泛指,強調書要多看,看熟,並非真的要看百遍。其實,不要說百遍,如果能夠像譚曙光同學所言老老實實看上五遍,也一定會見些成效的。相互復習法在學校學習與在家自學相比,一大優勢就是有小夥伴、有朋友。聰明的孩子應該會利用這一優勢。具體步驟如下:(1)三四個同學在一起,復習並探討有關學科的重點、難點和一些容易混淆的問題。答案不能統一或者不懂的問題就記下來,回去分別尋找正確答案。(2)經過一段時間的復習,模擬老師出的卷子,每人在理解的基本上出一張卷子。同時將做好的答案寫在另一張紙上,標好每一道題的分數,以便批改時計分。(3)相互交換出好的試卷,然後答題。做題目的同學要認真對待,不要看書也不要問別人,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4)把做完的題目交給出題的同學,進行批改計分。然後大家一起針對錯題進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因為通常做錯的題目一般都是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如果對有些題目大家說法不一,那麼第二天可以去問老師。這種方法既針對性,又可以讓每個同學都

『陸』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歸納整理能力的研究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歸納整理能力的研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總目標」中要求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能「體會數學知識之問、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引導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感悟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中增強初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所謂歸納推理,就是從個別性知識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歸納與類比是合情推理的方要方式,而合情推理又是數學發現過程中的重要思維方式。[1]在數學發現過程中,我們經常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對信息進行歸納、類比,發現數學規律,提出猜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數學活動中向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並引導學生通過歸納、類比等合情推理方式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現與生成過程。歸納能使數學知識條理化,使解題方法規律化,使數學思想方法清晰化,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歸納能力的問題。
1 問題的提出
教育遵循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全面提高人的個性、知識、能力為目的,培養出不僅有知識,而且要會做人、會做事、會思維的現代人。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不能只滿足傳授一些現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出有較好的數學文化素養、善於思考的能力。[2]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數學知識的傳遞,還要關注學生能力、思維的訓練。思維的訓練主要有兩個方面,培養演繹能力和歸納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就得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去學習,主動去思維。小學數學到了高段,不再是以中低段的形象思維為主,而是更加的重視數學邏輯思維的養成。這也是為他們更好的進入中學學習打好堅實基礎。我認為數學邏輯思維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歸納能力的培養。歸納能力就是將眾多數學知識進行歸類整理,探求反映數學知識點之間本質特徵、內部聯系和發展規律的思維能力。然而,學生沒有養成歸納問題的習慣,認識不到歸納能力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歸納知識,總結經驗。學生理清了知識的脈絡,才能真正理解知識,並將其應用到生活和生產中。
2 數學歸納能力培養的理論研究
2.1 相關概念的界定
2.1.1 數學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在活動中體現的,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數學能力是指人在數學專業活動中表現出來並保證這種專業活動獲得高效率的特殊能力。現代數學教育理論普遍認為,數學能力是順利完成數學活動所必備且直接影響其活動效率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數學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它是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主要在這類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
2.1.2 歸納能力及數學歸納能力
歸納能力指要學生學會從許多具體事例中歸納出一般規律,學會用所掌握的規律去解釋其他類似的情況。而數學歸納能力就是將眾多數學知識進行歸納,探求反映數學本質特徵、內部聯系和發展規律的思維能力,它應包括數學歸納推理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歸納整理能力等。
2.2 研究的理論基礎
2.2.1 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認為,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先天素質、環境教育、實踐經驗以及個人主觀的努力,都會對人的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性質不同的作用。而培養學生的能力還要充分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必須將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握清楚。認知心理學認為:教學最重要的是建立學生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樣,學生不僅從整體上掌握學科的知識,在相互聯系中把握學科的概念和規律,而且能夠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並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實現了「遷移」。要使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就不能只注意記憶某些結論,還要重視這些結論的產生過程。
2.2.2 教育學基礎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活動中,學生應是認知行為的主體,而教師的行為是主導;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的經驗世界和建構活動發生作用;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組織起相應的建構原材料,自己去提出問題、選擇方法和探索驗證,並去進行表達、交流和修改,從而有效地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教師應是建構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估者;一個好的建構活動應建立在問題解決的原則上。
2.2.3 數學基礎
數學是處理抽象實體的准則,而歸納是理解抽象的工具。歸納對數學的作用,人們早己認同並深信不疑,無論是數學知識的形成,還是數學知識的應用都離不開歸納。學生的數學歸納能力是與其自身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正相關的。數學知識是數學能力發展的基礎,沒有數學知識的人不可能有數學能力。只有具備了充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進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成效的探究活動,歸納能力才有保障。
3 結束語
一位教育家指出:「東西方教學理念上的差異關鍵在於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中國更注重演繹法,西方注重歸納法,所以相對而言,西方人更具有創新精神。」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改變舊的課堂結構,構建歸納、類比和演繹並重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引導和啟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為學生提供數學進行合情推理思維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教學中應注意用生活案例把所學知識點連接起來,把理論概括和實際練習聯系起來,完善學生的知識系統,從而逐步使學生認識並掌握歸納推理的技巧與方法。

『柒』 如何總結一個知識點

在我的學生時代,要想學好就必須做到「薄書-厚書-薄書」。如今,我也走上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在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逐漸體會到了「薄書-厚書-薄書」的深刻含義:薄書-厚書,是指新發的書是干凈的,薄的,初次學習新知識就必須把書上該寫的•畫的•記的都標在書上,把你的書翻舊寫厚;厚書-薄書,是指復習時,就要把零散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並提煉出簡短的公式•定理•規律•數量關系……取其精華,抓起重點,用一根線串起來,使學習內容一目瞭然。這就是把厚書變薄了,甚至可以用一個手心大的小本子記錄這些重點並隨身攜帶
這其中,所謂的「厚書讀薄」,就是指「抓重點」,它要求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知識體系中理出一條脈路來,總結出各類題型的通用方法•技巧,線下時間嘗試學習微課,微課視頻是如今最流行的教學方法,同學們不妨嘗試一下,據小編所知,樂學在線是以視頻教學為主的微課網站,同學們不妨嘗試一下;並且將重要的公式定理加以歸類。例如,對平時所做的許多題目加以歸類,熟悉每類題目的常見形式,等等。

在與一些成績領先的同學探討學習竅門是,他們中的多數人都表示採用過「厚書讀薄」法學習
一位非常推崇「知識總結本」的高考狀元說:「一個好的總結本勝過千萬冊輔導書。它是站在峰巒之巔,俯瞰走過之路時所作出的觀察與思考。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看的深。經過這樣一整理,那些知識將牢牢紮根於你的心中,也只有這時你才能問心無愧地說你已將它們完全領悟。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會建議我的學生准備一個「重點總結本」,學完一部分的知識就進行一次總結,然後將歸納出來的重點知識都記錄在這個本子上。比如說某篇語文課文是寫人的,那麼它的重點就是描寫人物的方法;某個數學公式有幾種運用方法,這也是重點…
俗話說的好,「辦事情要善於抓重點」。其實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抓住了重點,你就不用愁內容太多無法掌握了。而准備一個重點總結本,一「本」在手,更會讓你的學習輕松不少,且比普通學習方法的效率高出很多
那麼,具體來說,這個「重點總結本」應該怎麼去准備呢?
學完一個單元,不僅要列單元知識大綱,還要在大綱中記下該單元的重點,一位剛經歷過高考並拔得頭籌的同學說
「在學習上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每當老師教完一個單元,我總會拿一個專門准備的筆記本,寫下這個單元的知識大綱,然後再在大綱里記下這個單元的重點.關鍵。在一些關鍵的地方,我還會標注『參看教科書多少頁』。所以到了考前復習階段,不少同學總是翻看很厚的教科書,但我卻不用,我就看我自己總結的知識大綱,既省事又有效率。
的確,想要成績優秀,不僅需要我們付出努力,更需要我們用心來研究學習的方法。你能夠比別人更用心,懂得把握住重點,你的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比別人高出一籌;你的學習比較盲目,眉毛鬍子一把抓,那麼最終效果也就必然不佳
人的記憶是有一定規律的,知識學過之後,過一段時間不復習就可能會被遺忘。然而,在中學階段,由於科目繁多,知識量又極為龐大,想要面面俱到,將課本上提到的每個知識點都照顧到必定是一項極為費力的工作。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學會科學總結每個學習階段的重點,理順每個學習階段的知識大綱,對以後系統復習知識就大有裨益。
看三遍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重點。
實際教學過程,我經常能夠聽到學生們這樣抱怨:「重點,重點,我們也看了不少重點啊!可為什麼學習成績還是上不去呢?
面對學生這樣的疑問,我常常會問他們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如何來界定重點的?
很多學生這樣回答我:「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特別強調的•參考書上著重說明的•別人筆記本上重點符號畫得最多的……這些不都是重點嗎?
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這些都是重點不假,但我們需要清楚一點,這些是不是你需要掌握的重點?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別人的重點不一定是你的重點,別人的歸納也不一定適合你。也許參考書上著重說明的重點,你很容易就已經掌握了,而參考書上沒有著重提到的一些知識點,你卻沒有掌握牢靠,線下時間嘗試學習微課,微課視頻是如今最流行的教學方法,同學們不妨嘗試一下,據小編所知,樂學在線是以視頻教學為主的微課網站,同學們不妨嘗試一下;
重點•難點在那裡?必須是自己歸納。老師講完課後,第一,你要先看一遍書,第二再仔細看一遍,第三遍則將重點•難點分別總結歸納出來,然後把它們寫在「重點總結本」上,反復進行操練,把所有的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把一本厚書變成薄書,這才會對你的學習真正起到不可替代的幫助作用。

『捌』 如何學會歸納

一、歸納總結的任務 對知識與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是系統復習的中心工作。 歸納總結的任務是以揭示相關概念、規律、方法的內在聯系為目標,運用盡可能簡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也即要將相關知識提綱挈領、加工重組、形成體系,使之由"繁而雜"變成"少而精",由"散而亂"結成"知識網"。 歸納總結要保證重點突出,能反映相關概念規律間的聯系與區別,展現知識網路,並力求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總之,要通過對知識與方法的歸納總結,使知識整體化、有序化、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形象化。使之便於理解,便於記憶,便於應用。二、歸納總結的形式 歸納總結的形式常見的有摘要式、提綱式、表解式、圖解式、綜合式等。1、摘要式 摘要式是摘取相關知識點的重點內容(要點),部分原文照抄或通過濃縮再以簡練的文字呈現出來的一種筆記形式。這是一種較簡單、易掌握的歸納總結方式。 運用摘要式在內容上一定要抓住重點(要點)。 高度濃縮的摘要式歸納總結可以將一本厚書演變成成幾頁筆記。.2、提綱式 提綱式是對於相關知識點的重點內容,按一定的系統歸類,以簡練的文字呈現出來的一種筆記形式。這也是一種最常見、易掌握的歸納總結方式。 運用提綱式一要在內容上抓住重點;二要在形式上有序地體現知識點間的聯系和歸類。

『玖』 小學生如何概括復習方法

有以下幾種復習方法:

一、夯實基礎

復習的過程是掌握知識的高級階段,復習質量的優劣,取決於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平時學習新知識時,應按正常的進度「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打好基礎。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要全部理解和掌握。絕不能在學習新知識時,一知半解,「囫圇吞棗」,成為「夾生飯」,指望到復習時進行彌補,那樣會為全面掌握知識設下障礙。

好的結果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為了期末能夠取得好成績,就需要從現在做起,踏踏實實按計劃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拾』 小學生歸納總結的習慣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幾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小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不再掙扎了,直到長成了大象。這時的它本來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但它放棄了掙扎。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40年前,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這個榮譽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他在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是一個良好的習慣成全了他。在確定人選時,20個候選人實力相當,躍躍欲試。在演習之前,主設計師發現,在他們之中,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是脫了鞋進入機艙的,他有如此良好的習慣,怕的是弄臟機艙。主設計師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飛船有人那麼倍加愛護,他當時是多麼感動啊,於是,他當即決定讓加加林執行試飛。加加林也因為一個小小的習慣成就了自己。
有一個獵人,他在一次打獵中撿回一個老鷹蛋,放在了母雞正在孵的雞蛋中。沒過多久,小鷹和小雞一起出世了。在母雞的照顧下,小鷹很高興的和小雞們生活在一起,小鷹當然不知道它是一隻鷹,它和小雞們一樣學習雞的各種生活本領,母雞也不知道它是一隻鷹,按照教育其他小雞那樣教育小鷹,這只小鷹一直按照雞的習慣生活,在它們生活的地方,不時有老鷹從空中飛過,每當老鷹飛過時,小鷹就說:「在空中飛行多好啊,有一天我也要那樣飛起來。」聽它這么說,母雞每次都要提醒它:「別做夢了,你只能是一隻小雞!」其他的小雞也一起說:「你只是一隻小雞,你不可能飛那麼高!」被提醒的次數多了,小鷹終於相信它永遠不可能飛那麼高,小鷹再看到老鷹飛過來時,它便主動提醒自己,我是一隻小雞,我不可能飛那麼高。就這樣,這只鷹到死的那一天也沒有飛翔過——雖然它有翱翔藍天的翅膀和體格,這完全是生活習慣使然。
引發的思考可見,習慣雖小,卻影響深遠,習慣決定命運。這里隱藏著人類本能的秘訣,看看我們自己,看看我們周圍,看看你我他,好習慣造就了多少輝煌成果,而壞習慣又毀掉多少美好的人生!習慣一旦形成,它就極具穩定性,心理上的行為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我們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行為習慣左右著我們的行為發生,決定我們的生活起居。禮貌是一種習慣,走到哪裡都能彬彬有禮,以禮相待的人一定會深受歡迎,擁有這種習慣的人容易成功,相反,失禮就是一種壞習慣。微笑是一種習慣,可以預先消除許多不必要的怨氣,化解許多不必要的爭執,而老是板著面孔的人走到哪裡都會製造緊張氣氛。所以說,習慣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習慣並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讓我們牢記著名心理學家威廉瞻姆斯的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好的習慣對於以後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人的一生發生重大變化,滿身惡習的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惟有有良好習慣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
有一篇極有震撼力的調研報告,即《悲劇從少年開始——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調查》。該報告寫道:調查表明:115名死刑犯從善到惡,從人到鬼決不是偶然的。他們較差的自身素質和日積月累的諸多弱點是他們走上絕路的潛在因素,是罪惡之苗,是悲劇之根。他們違法犯罪均源起於少年時期,他們中的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時犯有前科,基本都有劣跡,從小就有不良行為習慣。通過調查分析,不良習慣的潛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少文化、缺知識、不知禮、不懂法;貪吃好玩,奢侈為榮,怕苦怕累,不學無術;「哥們義氣」重如生命,為「朋友」交情,不惜兩肋插刀;自作聰明,我行我素。顯赫逞能,亡命稱霸;倫理錯位,黑白不分,是非顛倒,榮辱不清。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要學多少,成績要多好,而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從小學1年級開始,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一旦發現有不良的學習習慣,立即給予糾正。小學生的不良習慣有關部門的一次調查顯示,小學生的不良習慣一般有如下表現:
1.做人方面打人、罵人、說臟話;行為舉動不文明;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不遵守紀律,隨便;自製力不強,不能受委屈;虛偽,不誠信;無愛心,對任何人都很冷漠;不團結集體;欺負比自己弱的人;不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喜歡背後說人壞話;經不起挫折,不夠勇敢;不愛護公物,不講公德;自以為是;無集體榮譽感。現在的部分小學生缺少起碼的文明素養,無團隊精神,自製力差,經不住挫折,如不能得到即時的幫助和糾正,不利於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2.生活方面什麼家務事也不會做;隨地吐痰,亂仍雜物;偏食、挑食、常剩飯;喜歡買零食;自理能力差,有嚴重的依賴心理;作息無計劃,無規律;在家裡亂扔東西;從樓上往樓下扔東西;不吃早餐(把錢省下買東西);放學以後四處游盪,不回家;自己會做的事偏要別人做;玩游戲輸了不認帳;太迷電視。現代小學生在生活方面同樣存在不少問題,他們行為散漫、不守規矩、隨心所欲更不懂得如何利用身邊的小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提高獨立自己面對生活的能力。
3.交往方面不夠寬容,好計較;不能和同學和睦相處;自私;不知道關心和幫助他人;分不清是非,盲從;借別人的東西不知道歸還;不會和別人合作;做游戲時,好欺負人;和別人發生誤會時,不知道如何溝通;自以為是;喜歡惡作劇;好嫉妒;不尊重老師;受別人欺負時,容易走極端。現代小學生在交際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他們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媽媽生活的主宰,他們已經習慣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必考慮後果。另外他們缺乏關心、寬容、體諒他人的心。以此下去,我們的社會狀況將令人堪憂。
4.學習方面上課精力不集中,說小話,做小動作;討厭學習;作業馬虎、應付、拖拉;不求甚解,得過且過;上課不發言;被動學習,積極性差;不會抓緊時間;學習不努力,不刻苦;不完成口頭作業(如,背誦);不會聽課;作業不能獨立完成;不喜歡讀正規的課外書,喜歡讀叛逆的、低級趣味的、粗俗的課外書;不喜歡鑽研。現在的孩子缺乏吃苦的精神,他們不懂得該如何聽課、寫作業,不願意花時間鑽研。另外,現在社會上的傳媒發達,孩子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知識,但這也是把雙刃劍,孩子們自製力較差,其中也可受到不好的影響,從而干擾自己的學習。
二、小學生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做人方面: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文明禮貌,微笑待人;學會尊重,耐心聽他人說話;保護隱私,別人的東西不亂動;利人利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觀看比賽文明喝彩;遵守規則,上下樓梯靠右行;勤奮自強,天天鍛煉身體;環保衛生,乾乾凈凈迎接每一天。
學習方面: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預習與復習的習慣;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習慣;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課外閱讀的習慣。
人生五種重要的好習慣:
1、養成積極思維的好習慣。
2、養成高效工作的好習慣。
3、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4、養成廣泛愛好的好習慣。
5、養成快速行動的好習慣。
怎樣養成好習慣,一般來說,人的很多的習慣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習慣受益一生,壞習慣貽害終生。小學生習慣正處在形成階段,許多壞習慣還未形成,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期。
1.好習慣要從小培養。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以「21世紀的希望和威脅」為主題,就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在會議期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認為自己最主要的知識是在那裡學到的?」這位白發蒼蒼的獲獎者回答:「是在幼兒園。」提問者愣住了,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呢?」科學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段對話是耐人尋味的。從幼兒園學到的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這說明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時時處處都在起作用。誠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說:「三歲決定一生。」 孩子小的時候,就像一攤鐵水,它可以澆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但等孩子長大了,這攤鐵水冷卻了,變成了一塊鐵砣子,再改變可就困難了。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比較聽話、好訓練,因而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容易見效,因此,養成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抓住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對孩子各種良好習慣進行培養,以便為孩子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家長、老師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衛生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等。
2. 約法三章。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出嚴格的家規以約束孩子的行為。中央電視台曾報道,一名五歲的兒童生活很有條理,自己的玩具櫃、小書架、抽屜都是自己主動整理,小小的年紀已初步養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令人稱贊。原來,孩子從兩歲開始,他的母親就給他立下規矩,要求他必須將玩過的玩具收回原處,若不收拾好就將玩具沒收。正是由於這位母親注意立規矩並嚴格要求,孩子才逐漸養成了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
人都有一定的惰性,不要說孩子就是大人也需要紀律制約,沒有家規,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就很難成才。有了家規,孩子才知道該怎樣做,家長也知道該照著什麼標准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才能順利進行。幾年前,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報道,講的是瑞士人的文明禮貌習慣。瑞士人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以下兩個好習慣。一是不亂丟東西。瑞士人的規則意識非常強。有個中國人在聯合國任職,他的孩子從小在瑞士長大。有一次他們在日內瓦湖上劃船,同行的一個遊客喝完可樂以後,順手就把瓶扔到湖裡了。這個在瑞士長大的中國小孩當時臉色都白了,告訴他的母親,好像扔可樂瓶的人犯了很大的錯似的。他的這種規則意識因為從小受環境的影響已經是根深蒂固了。二是從小有責任感。規則意識來自責任感,這實際上也是一個人道德水平的表現。有一次有個在瑞士工作的中國人在一個公園散步,上廁所的時候,發現裡面有一個七八歲的男孩丁零當啷不知在干什麼。這個中國人出來後,發現他媽媽在外面等著。她說:「我的小孩進去後很久沒有出來,能麻煩你去看看嗎?」中國人進去一看,原來廁所的抽水馬桶壞了,沖不出水來,小孩非常著急,一定要把水沖出來。他認為,上了廁所,必須用水沖洗,否則對後面的人無法交代。這種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人往往是很自覺履行規則的,他們很容易與別人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借鑒瑞士人的做法,我們對小孩子要「約法三章」,用規則去約束孩子的言行,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
3. 言傳身教。中國有句俗話:「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行為楷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在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在沒有進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就是進入學校之後,孩子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習慣好,孩子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父母的習慣不好,那麼孩子在未進學校之前,無形中早已養成不良的習慣,學校教育就算再好,收效也甚微。需要強調的是,母親的素質對於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更為重要。孩子在沒出生前10個月,早已受到母親的體質和性情脾氣的影響。出世以後的一兩年中,無時不在母親的懷抱中。母親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優先影印入孩子的腦海,成為極深刻的印象。美國教育家貝諾德說:「孩子學母親的聲音、說話的語調、做的手勢、立的姿態,甚至母親的度量和寬宏與否、態度誠實與否以及說謊騙人的方法,孩子都在領會。其他如起居飲食的方式習慣,無一不受母親的影響。」母親如果受過良好的教育,她的習慣、行動自然也就良好,在日常生活中,她的孩子就會隨時隨地受到一種無形的良好教育。
4.用好習慣去克服壞習慣。人們通常說,習慣很難根除。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習慣不可能根除,只能夠被替換。換句話說,你只能夠替換,而不是抹去一個壞習慣。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周遊世界。十年間,他們游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綸。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弟子們也圍著哲學家坐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回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上。」哲學家又問:「曠野上長著什麼?」弟子們說:「曠野上長著雜草!」 哲學家說:「現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竟然問這么簡單的問題。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只要用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了點頭。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可以。」哲學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里,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後,再來一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也沒有來。十幾年後,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發現哲學家在最後一章上寫著:要想除掉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莊稼。這個哲理故事啟示我們:我們不能抹去一個壞習慣,只能用一種好習慣去替換它。因此,在著手改掉壞習慣之前,我們必須仔細地思考究竟應該選取哪些好習慣來替換它們。 你也許聽說過一些癮君子在戒煙之後,轉而開始暴飲暴食,導致飲食過量,體重驟增。盡管煙民戒煙後頻繁出現的暴飲暴食現象的原因還不太清楚,但是,很顯然,在改掉某種習慣之後,必然會產生某種必須填補的空白。因此,有目的地選取好習慣來取代壞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一個壞習慣剛離開,另一個壞習慣又接踵而至。如果你有目的地選取了用好習慣去取代壞習慣,那麼,改掉壞習慣將變得容易許多。以抽煙為例。我有一個朋友,就是用嗑瓜子這種簡單的方式來取代抽煙。當他每次受到香煙的誘惑時,便強迫自己嗑幾顆瓜子。雖然他現在已經很少嗑瓜子了,但他還是覺得自己在以後很長時間里還是需要瓜子的。我的另一個朋友,他的壞習慣則是晚上要躺在床上看著電視入睡。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他決定用看書取代看電視,直到自己睡意襲來後入睡。這無疑又一次驗證,有目的地選擇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將極大地提高改掉壞習慣的可能性。
5、循序漸進。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做作業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逐漸又培養學生的良好思考習慣。不要一遇難題就溜之大吉。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當然,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習慣,都是這樣,慢慢培養。
6.用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我們知道,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樣道理,任何一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復,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影響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行為。至於我們的行動,只是在潛意識支配下的被編輯好的程序。那麼,怎樣運用潛意識的力量來改變不良的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我們先來分析一種現象。在吃飯的時候,大多數人是用右手拿筷子。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從小到大人們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經養成了習慣。這說明了人是按照習慣來辦事的。假如在今天吃午飯的時候,你不用右手拿筷子,而改用左手拿筷子,你會有什麼感受?不舒服,挺別扭的,對吧。這說明改變習慣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從今天開始,假如你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飯,堅持一個月,一個月後你會不再那麼別扭,稍微習慣了一點。這說明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不斷地重復。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復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同樣道理,任何一個想法,重復21天,或者重復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想法。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經變成了你的信念。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如何學會歸納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