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抄報 長征
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
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朱德
1951年
飛身可奪天塹
健步定攀高峰
——胡耀邦
1985年9月20日
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
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
——聶榮臻
1979年10月13日
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
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
——楊成武
1980年2月16日
舊貌換新顏
——楊成武
1985年5月29日
浪淘沙 重過瀘定橋
鐵索飛雲空,浪濤洶洶,瀘定橋橫高峽中。西去平叛驅車急,往事潮湧。 當年搶英雄,敵軍重重,紅軍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長征路,山河崢嶸。
——張愛萍
1979年春
那管寒煙照柳條,殲仇滅敵怒火燒。
紅軍遺跡今猶在,莫忘英雄奪險橋。
——魏傳統
1979年
瀘定深峽戰敵頑,鐵索強渡紅旗傳。
壯士悲歌垂千古,新橋落成萬世歡。
——葉介吾
1979年
瀘定橋橫鐵索寒,戰士悲歌英魂烈。
征程激盪過半百,永記當年創業艱。
——王東保
1985年5月29日
一水扼津喉,橋橫鐵索寒。
飛師奪險隘,更上萬重山。
——何郝炬
1985年5月
彈雨槍林馬不前,一橋飛渡箭難弦。
身肩民族存亡貴,寫得光輝歷史篇。
——馮建吳
河水南流,任澎湃波濤,難阻當年紅軍,奮勇前進,創造光輝紀錄,完成長征,奠下勝利基礎;
旌旗西指,看神勇大軍,全掃康藏殘敵,努力建設,力求民族幸福,實行團結,組織友愛家庭。
——廖志高
1951年4月
過 草 地
張愛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綠原無垠漫風煙,蓬高沒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乾草火燒驅夜寒。
隨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雲逐浪翻。
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
長 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經巴西阿西作
林 伯 渠
剛過草地到巴阿,無那西風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糧秣少胡麻。
巨猿解纜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縱遙知馬力,誰予便利敢分家
江 城 子
憶長征
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
長征萬里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
天,千軍勢如潮。為雪國恥灑熱血,真理在,恨難消。
夢斷推窗聽鼓角,冷月皎,流螢高。身居京
華,常盼歸鴻早。抽出心絲填舊句,寫往事,萬年驕。
三十五歲生日寄懷
陳 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擊於贛南山脈一帶,往來作戰,
碑極艱苦。八月值餘三十五歲生辰,賦此寄懷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武亭,朝鮮人。長征出發時任第一縱隊第三梯隊司令員。黎平會議後,部隊整編,武亭調任紅三軍團炮兵營營長。
近來有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把法國傳教士阿·勃沙特也列為參加長征的外國人。勃沙特算不算參加了長征,首先應看他是怎樣到長征隊伍中去的,是不是紅軍隊伍的一名成員。據有關資料介紹:"1934年10月,身為貴州鎮遠教堂的英籍牧師鮑斯哈特(即勃沙特)及貴州舊教堂的加拿大籍牧師A·海曼,因'間諜'嫌疑被西征入黔的紅六軍團扣留,嗣後並隨紅二、六軍團行動,直到1936年4月12日......在雲南境內將其釋放。"勃沙特等被紅軍扣留"是由於一九三四年聖誕節一次草率的逃跑行動"。可見,勃沙特在紅軍隊伍里是"被一根繩子拴在一起","非出於自願"的。
當然,勃沙特被紅軍扣留期間,曾為紅軍翻譯了一張法文版貴州省地圖,做了點有益的工作,但不能因此牽強地把他列為與敵浴血奮戰的紅軍隊伍中的一員,更不能把"參加長征"這一無上光榮的經歷加在他身上。美國名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把勃沙特稱為"長征隊伍里的局外人"是比較恰當的。
綜上所述,真正參加長征的外國人僅在紅一方面軍里有:李德、洪水、畢士悌、武亭。除李德是歐洲人外,其他三人均為亞洲人。
長征精神代代傳
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長征鍛煉了中國共產黨,使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憑著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戰勝了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長征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懈奮斗。
歷史也將證明,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長征精神還將繼續激勵中國青年堅定地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撫今追昔,共和國和滄桑巨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的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理想主義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遠大的理想,必須與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意願緊密結合。當代青年應該具有的遠大理想,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在為遠大理想的頑強奮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負才能真正實現,青年的人生道路才會煥發光彩。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我們要徹底改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後的面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進行艱苦的努力。艱苦能磨煉人,創業能造就人。青年要時刻銘記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發揚甘於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環境中去,經歷風雨,經受鍛煉,努力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走進21世紀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夠接過前輩長征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
●長征,你使中國更輝煌
我記不起這是我第幾次想起長征了,在我的記憶中,它就像古希臘文學中一部長長的史詩,我至今才讀懂它一個小小的章節。
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多輝煌的過去,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是歷經滄桑後的繁華,的確,我們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風吹過,雨打過,火燒過,鐵蹄踐踏過,但寧折不彎的是中國人的脊樑,這就是長征的真實寫照。
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百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
堅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斗,在當今的詞典中,沒有哪一個詞能夠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人感動的崇高精神和象徵意義!
撫今追昔,共和國的滄桑巨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展望未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向前!
淋浴著新世紀燦爛的陽光,歷史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一代少年的肩上。過去,長征使中國輝煌;今天我們要將長征精神發揚下去。我相信,未來的中國載入世界編年史的一定是更華美的篇章!
●長征精神伴我行
「捐軀赴國難,視死念如歸」,當我讀到《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這句格言的時候,我會不由自主的地想到行軍二萬五千里紅軍戰士。我會想到: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來,中華傳統美德就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其實「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當年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同志曾就長征作過如此精闢的總結。70年過去了,長征精神依然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
在我眼裡,紅軍能完成「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要是沒有長征,就不能保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是什麼樣的精神讓我落淚?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還記得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為紅軍殿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著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使我感動至深,難以忘懷。
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
長征精神就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七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受命於危難之際,轉戰於生死之間,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畏艱險,縱橫神州十一省,長征二萬五千里,鐵流三萬北上抗日,其悲壯歷程,感天動地。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的時間長,活動的范圍廣,面臨的環境艱險,進行的斗爭艱苦,創造的業績豐富紅軍過草地,天空像用鍋底黑刷過的一般沒有太陽;眼前是一望無邊的茫茫草原,看不見一棵樹木,更沒有一間房屋。 如果一不留神,踏破了草皮,就會陷入如膠似漆的爛泥里。只要一陷進去,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別想一個人拔出腿來。山上的冰雪還沒有融化,殘冬的威嚴仍然統治著大地,但是,紅軍戰士,萬里長征考驗了他們的意志,鍛煉了他們的性格他們要堅決地走出去。
長征途中的故事感人肺腑的太多太多。在過祁連山時,祁連山被一片嚴寒封鎖著,沒有人煙,沒有草,也沒有路,只有參天的原始森林和密密層層的刺叢。紅軍戰士只好邊行軍邊開路,衣服被刮破了,皮肉被刺開了。起初,有的同志還撕下塊布條纏一纏,後來乾脆就不理會它了。由於頻繁的戰斗,打進山那天起,就沒有半粒糧食了。頭幾天,紅軍戰士采些野果子充飢,還可以勉強度日,後來漸漸地感到不行了,飢餓奪去了不少戰士的生命。山上的風很大,紅軍戰士沒有棉衣,只穿著一件很單薄的衣服,行起軍來還不覺得怎麼樣,可是停下來稍歇會兒,身上就要起雞皮疙瘩,渾身打起哆嗦。晚上睡覺他們只好撿些野牛糞和枯樹枝生火取暖,人靠人圍成一圈。大家疲倦得連眼都睜不開,靠著靠著就睡熟了。天氣太冷,火越燒越小,同志們的腿就盡量靠邊火的旁邊,有時褲子燒了幾個洞也不知道,直到被刺骨的寒風吹醒,才發覺身上堆了一層厚厚的雪,連眼睫毛也是白的,活象一個雪人。有時凍得實在熬不住了,乾脆就圍成一堆,天南海北地擺起龍門陣來。忘掉了疲勞,忘掉了寒冷,共同的理想鼓舞著我們,天還沒亮就又繼續行軍了……
山好象越爬越高,路一天比一天難走了。每個同志都清楚地知道,怕困難就不當紅軍,當紅軍就不怕困難,一定要翻過山去,這是紅軍戰士的本色。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真是人類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紅軍精神將永遠伴我同行!
Ⅱ 紅軍長征手抄報的圖 誰有
希望知道的朋友來幫個忙!!!
Ⅲ 手抄報紅色文化為內容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1934年10月,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紅二十五軍內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容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Ⅳ 紅軍長征手抄報版面設計
左上角放一個主題的logo,然後旁邊可以插入主題內容
中間的話可以放一個跟主題相關的題材畫,
底部的話可以自己設計一下圖形,放入相關的主題內容
Ⅳ 紅軍長征手抄報內容,幫忙找一找
長 征
紅軍不怕來遠征難,萬水千山自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
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飛身可奪天塹
健步定攀高峰
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
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
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
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
Ⅵ 紅色經典手抄報內容
紅色教育
紅色教育指在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堅定信仰、學習老區、支援老區,提供直接的便利與服務.紅色教育將幫助革命老區建設紅色「數字化網路服務系統」,以便革命老區捕捉發展機遇,運用時代快捷手段,與外部交流互動.紅色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如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紅色教育的合理分層,細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級開展「識黨旗、認黨徽」教育,主要開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賽等,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確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三四年級開展「明黨史、知黨情」教育,主要開展「革命歌曲」歌詠比賽、「我喜歡的紅色格言」徵集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傳唱革命歌曲,確立人生格言,激勵他們時常戒勉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教育,側重於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聽革命傳統報告,參加扶貧助殘等豐富直觀的教育形式,「感黨恩、跟黨走」,把自己的成長自覺的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Ⅶ 長征故事小學生二年級手抄報圖片
12個銅板「買」一個梨
講述了1935年4月時,中央紅軍進入了雲南境內。那裡的風景十分美麗,連綿起伏的山巒,漫山遍野的綠樹······可是紅軍戰士們卻被酷熱的天氣折磨的苦不堪言。戰士們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哪裡的水卻是鹹的!沒有水解渴,戰士們只好忍著乾渴繼續前進。
戰士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村莊,可那兒的村民因為聽信了敵人的宣傳,全都躲了起來。戰士們沒辦法,只好住了下來。
在女戰士打水時,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在廚房的毛草中,竟有一筐梨!要知道對於行路一天的戰士們來說,梨可是最好的東西!可是紅軍紀律嚴明: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戰士們只好舔了舔嘴唇。這時,一位發著高燒的女戰士發出了痛苦的呻吟,這是大家靈機一動,決定買一個梨給她。最後用12個銅板「買」了一個梨。
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金色的魚鉤
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為了給生病的小戰士補充營養,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給三個小戰士吃,自己卻吃剩下的魚刺和魚骨。最後在即將渡過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卻犧牲了。小戰士」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以教育後代。
《豐碑》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
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
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
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
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麼。 將軍邊走
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回來告訴他。 將軍愣了一下,什麼話也沒說,
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
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
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早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
象在為戰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
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麼不給他發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
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
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
舉起右手,舉到齊眉出,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永遠的豐
碑。
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
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17勇士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由四川會理附近地區繼續北進。蔣介石指揮10餘萬國民黨軍南攻北堵,企圖利用彝漢民族矛盾和大渡河天險屏障,圍殲中央紅軍於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地區。為挫敗國民黨軍的陰謀,紅軍迅速北進,強渡天險大渡河。以劉為司令員的紅軍先遣隊,順利通過彝民區,直逼國民黨軍防守大渡河的薄弱地帶。24日晚,第1軍團先遣隊第1師第1團急行軍80公里,先期抵達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隱蔽於附近山頭。當晚,該團第1營出其不意攻佔安順場渡口。時值洪水暴漲,大渡河水深流急,渡口水面寬約300米,對岸有四川軍閥部隊防守。該團決定由第2連組織突擊隊,實施強渡。
1935年5月上旬,長征途中紅軍准備強渡大渡河。25日上午,紅一團第一營第2連連長熊尚林率領渡河突擊隊,在當地船工的配合下,乘著僅剩的一隻木船,冒著密集火力,頂著急流險浪駛向對岸。木船被沖向下游數百米處靠岸,17名紅軍官兵登岸後,搶占沿河工事,控制渡口。又同第2船登岸的官兵一起,擊潰安靖壩守軍,為後續部隊渡河打開了道路。
七根火柴
長征途中,暴雨傾瀉在大草原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把黨證和夾在黨證里的七根焦乾的火柴交給戰友,請他轉交給黨組織。言畢,安然地閉上了眼睛。那位戰友追上隊伍,為戰士們點燃了篝火,然後將餘下的六根火柴和黨證交給了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