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
大道心的眾生,覺有情,覺悟的有情。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都是為了說明諸法實相,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能夠把真相認清楚就不會迷惑顛倒,就不會造惡業,不會犯過失;我們認不清就會犯錯誤,就要負因果的責任,就會變現六道輪回。
清凈法界有真如門和生滅門,真如門是圓成實性,生滅門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生滅門之中又有覺和不覺,覺就是佛性,不覺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之中就是馬鳴菩薩所造的《大乘起信論》上所說的:「無明一念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1)小學生求佛擴展閱讀:
菩薩所修之行,稱作菩薩行。有關菩薩之一切法則儀式,稱為菩薩之法式。以達佛果為目的之教,稱為菩薩乘;其經典稱菩薩藏。梵網經等即述菩薩應持之菩薩戒。諸經典常舉之菩薩名,有彌勒、文殊、觀世音、大勢至等。
大乘僧侶或居士,亦有被尊為菩薩者,如印度大乘佛教學者龍樹、世親等即被尊為菩薩;於我國,竺法護被尊為敦煌菩薩,道安為印手菩薩;日本亦有高僧菩薩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