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作文寫不出來,該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微雨潤苗,一線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和作文教學方面較為擅長。關注我,我將用最生動的語言為你詮釋最有用的知識,即使你的孩子沒去補習班,作為家長的你也能第一時間獲得作文指導的策略和方法。】
導語:
便秘,不是因為肚子里沒有東西,而是因為肚子里有「干貨」卻拉不出來,治療方案應該是潤腸和通便葯物雙管齊下;
小學生作文寫不出來,不是因為他肚子里沒有東西,而是他在寫的時候有一種「狗咬刺蝟無從下嘴」的感覺。所以,無論你是語文老師還是普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慌張,你在指導策略上應該在勤積累、講技巧、多動筆等諸多方面「對症下葯」。
好的提綱,就是文章的雛形,「鳳頭」、「豬肚」、「豹尾」的輪廓隱約可見,文章的撰寫就成功了一半。
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勤練筆,多動筆,作文寫不出來的「疑難雜症」就不攻自破。
不知不覺寫了八百多字,就此打住。關注我,將為你解答更多語文教學難題
B. 什麼是采蜜本
采蜜本就是詞句摘抄本,因為這樣的摘取行為很像蜜蜂一點點采蜜,因此得名為采蜜本。
采蜜本多備於小學學生的身上,很多小學的老師有讓學生自備一個小本子用於摘抄好詞好句的要求,目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培養摘抄的好習慣。
語言積累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采蜜本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手段之一。對處於語言發展關鍵期的小學生而言,要讓他們採到語言的花蜜,以實現激發閱讀興趣,加強語言積累與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雙豐收。可從語文學科的言語特性出發,變"被動采蜜"為"主動釀蜜"
(2)小學生采蜜本擴展閱讀:
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通過閱讀豐富積累
要使自己對語言的運用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律、含義、情味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使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閱讀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方法,是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
二、在品析中深化積累
通過閱讀進行的積累,只是單純的記憶,要想讓學生領悟語言的精髓,還得引導學生邊積累邊品析。品析就是品讀、鑒賞,這個過程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能激發學生對積累的興趣。
三、在學以致用中深化積累
常說要「學以致用」,積累也是,只有把積累的語言吸收、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再表達出來,這才是最成功的積累。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澱語言素材。在《語文課程標准》的各學段目標中也都提到:「在寫話習作中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的積累語言,是深化積累的最佳方法。
如,在學習「靜謐」這個詞時,在了解了這個詞的意義和用法後,可以進行運用訓練。在習題評析時,對選材新穎、用詞准確、詞彙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
四、課外勤於積累
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指導學生讀好書,多讀書,並指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摘錄好詞語、好句子、好段落,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體會和心得。通過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報告會、朗讀會和讀書知識競賽會等活動促進學生多讀、愛讀。
C. 小學略讀課文怎樣教學
略讀課文教學
一、把握略讀課文地位
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18篇;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29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其中略讀課文28篇;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其中略讀課文15篇。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
二、明確略讀課文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課標中對第二學段、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略讀課文不等同於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三、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
葉聖陶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葉老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或者把它上成精讀課,字詞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讓學生自讀……這是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現。那麼,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筆者就此問題作了一些探討。
1.利用提示,自主閱讀。
崔巒先生在《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讀課教學更要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因此教學時,務必要求學生先認真讀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這段文字不僅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還有針對性地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駱駝》[人教版三(上)第三組]一課的閱讀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這個故事裡的老人,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呢?讀讀課文,想一想: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這段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上課一開始,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思考。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老人根據自己的觀察,幫助商人找到了丟失的駱駝。了解學習的重點: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2.圍繞要點,品味語言。
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上的,也可以是寫法上的,通過討論、交流,掌握閱讀方法。一課中可訓練的內容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很多,如果教師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練,必將是「蜻蜓點水、水過鴨背」,到頭來學生什麼都沒學到。所以教師要抓住要點,忽視其枝節。而這個要點必須聯系本組教材的訓練點(單元專題)來確定。例如,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課標本)第五組的訓練點是:通過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據這一訓練點,《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程序可以預設為:①學法引路。即讓學生回憶本組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②品味語言。即引導學生先從文中尋找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情感變化的句子;再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處,運用學法細細品讀體會。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組討論與交流中相機點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句中去獲得情感的體驗。如從「藏」「冒」「鋪滿」想到「他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過學過的課文內容,加深體會,升華情感;另一方面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與體驗。如說說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體現出生命的勇氣。尤其是引導學生從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很脆弱,但在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氣」。
3.積累語言,拓展實踐。
略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加強課內外的聯系,讓略讀課文發揮向課外延伸的作用。
(1)閱讀方法的拓展。如學了人教版(課標本)四(下)第五組課文後,可用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閱讀《生命,為美麗一次》,從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搜集資料,編制一期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2)表達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課標本)三(上)第三組教材以秋天為專題,多角度地描寫秋天。教學《聽聽,秋天的聲音》時,可聯系前3篇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響等方面,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風情,並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由此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學習《誇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這些課文後可收集有關的自然知識、科學道理,或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
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學會學習,從而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D. 采蜜本是什麼呀
采蜜本指的就是摘抄本,由於這樣的摘取行為很像蜜蜂一點點采蜜,因此得名為采蜜本。
摘抄本中素材可隨個人愛好的不同而變化,可以摘抄報章、廣告、簡訊、詩句、歌詞、樂譜、美文、名篇甚至法律。一般地說,就是摘抄文字用的筆記本。常見於學生的書包當中。由於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深受學生、學者們的喜愛,是以流傳廣泛。古時有人將隨想、所見記於樹葉之上,這與摘抄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4)小學生采蜜本擴展閱讀:
摘抄本的具體作用
1、詞語整理。
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喜歡的整理到閱讀筆記中,以後再寫到山水的時候可以翻出來看看,既豐富了詞彙,還對作文有好處。
2、名言整理
讀過很多優秀作文,之所以好,在於句子優美,內容精彩,還有那隨手拈來的佳句,既可看出小作者讀書之多,又能為自己的文章增添文采。比如在讀書時,看到名人對於孩子教育的說法便摘抄下來。空閑時拿出來翻翻,反思自己對孩子的行為,有利於營造和睦的親子關系。所以閱讀筆記不在於年紀大小,而在於它的用處無窮。
3、佳句整理。
讀書時,必定有觸動自己靈魂的句子,遇到時可以隨手摘抄。這些句子都是自己精心挑選出來的,可以抄完拿出來讀幾遍,最好背過。
4、詩文整理
喜歡的小短文也可以作為閱讀筆記的內容。
網路-摘抄本
E. 國家小學一等獎作文(老師),獲獎同學有哪些
感恩老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我積累的第一句贊美老師的名言。 從幼兒園到現在,我認識了許多老師,有不苟言笑的張老師,說話有趣的黃老師,幽默的吳老師,嚴厲的周老師„„可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現在的語文老師張老師。 她有著一頭烏黑的長發,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長得可漂亮了。 張老師就像我們的導航員,帶領我們走進知識的海洋,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知識。有一次,老師用投影機放了一篇同學的作文給我們講看,那篇作文寫得十分優美、具體。老師微笑著問我們:「你們知道為什麼他寫得這么好嗎?」我們搖搖頭說不知道。張老師笑著說:「這是因為他日積月累,平時多看書,多積累才能寫出這么好的作文。」這讓我明白了今後要多看書,多積累,爭取讓我的采蜜本里的內容更豐富。 除了學習上,張老師還教會了我不少,她教我們拖地,賣瓶子„„ 我打心眼兒里喜歡張老師!借著這個教師節,我想對您說:「老師,您辛苦了!」我以前上課會開小差,會在操場上亂跑亂撞,會有些小毛病,現在我不只是向您保證不會再犯錯,而且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會是您的好學生。
F. 小學生成語采蜜本「卷首語」
不翼而飛bùyìérfēi
[釋義]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專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屬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語出] 《管子·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正音] 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 翼;不能寫作「冀」。
[近義] 不脛而走 不知去向
[反義] 原封不動 失而復得
G. 小學生閱讀興趣的研究活動記錄
小學課外閱讀活動記錄
1、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以活動引領閱讀,激發閱讀,
A、家庭讀書活動
① 向家長倡議:爭當「學習型」家庭。要求全體學生的家長配合讀書活動,建立「家庭小書庫」,帶頭讀書,做到「三個一」,與孩子同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心得(父、母、子各寫一篇讀後感,也可共寫一篇),家長與孩子搞一次學習交流(談心或分享學習成果)。有條件的家庭,要經常帶孩子到書店購書,到圖書館借書,拓寬讀書渠道,倡導家長在孩子過生日時以書為禮品。
② 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閱讀課外書(時間不少於30分鍾),並給予一定指導。
③ 徵集「親子共讀」活動口號,口號可以是名人名言,更鼓勵家庭自己創作。評選一、二、三等獎若干名。
B、學校讀書活動
① 創設班級讀書口號:我讀書,我閱報;我成長,我快樂。
② 開展師生讀書成長日記接力活動。每天早晨利用10分鍾時間,教師為學生朗讀一段好書。教師和學生之間設一本師生成長日記接力本,記下教師和學生在讀書成長的足跡。教師每月寫一篇,學生每天輪流寫,同時鼓勵家長也參與寫閱讀接力日記。
③ 成立書香演講團、故事團。圍繞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內容,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學生自己選資料,組稿,進行主題演講或講故事。規定兩個月一個主題,並設立月冠軍、學期冠軍獎項。
④ 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一學期准備1~2次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介紹自己所讀書目,讀書收獲,讀書方法,討論解決讀書中遇到的問題,推廣成功的讀書經驗。在交流中指導,另外設置閱報欄,讀書卡、手抄報展板,朗誦台等,可供學生讀書展示的舞台,讓交流無處不在。
⑤ 每學期舉辦一次讀書節。在讀書節上要有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展示,可表演課本劇、童話劇。
⑥ 結合重大節日等開展主題閱讀。每年的節日很多,我們將讀書活動融於節日之中,開展大量主題閱讀,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陽文化……學生在閱讀中認識了這些節日,同時使這些節日過得更有意義,更使學生的作文不再是無源之水,而變得洋洋灑灑,信手拈來。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從來不知道這節日中還有如此豐富的文化,那些美麗的傳說,有趣的風俗,特色小吃,真是太有意思了。……
2、參加各類徵文評比活動,激發閱讀向縱深發展
積極參加社會各單位主辦的讀書徵文比賽。讓學生的閱讀和外面的世界接軌,在競爭中努力,在成功中開懷。比如,參加江西省小學生「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參加江西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讀書教育活動網上徵文比賽和知識競賽;參加「學習報杯」讀報用報徵文評選活動;參加學習《小學生之友》、《初中生之友》徵文活動;參加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憶黨史、頌黨恩、跟黨走」徵文比賽……
在活動中,學生買書讀書的熱情很高,積極參與課外閱讀的實踐。將課外閱讀轉化為一種自覺的學習興趣。在比賽中得獎,這樣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使他們士氣大增,課外閱讀興趣盎然。在閱讀中,學生體會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真正含義。
3、開展各類讀書展示活動,激勵學生嚮往閱讀
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許,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是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又一重要舉措。為了進一步拓寬閱讀渠道,豐富內容,靈活形式,在教學中我們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感受大閱讀的魅力,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積淀豐厚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①寫好讀書日記
「記」是讀的深化,所以要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的基本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不拘一格,靈活形式,設計各具特色的讀書筆記,讓讀書筆記成為學生自由吸收和創造的快樂天地。
②創辦閱讀手抄報
欄目有介紹讀書方法的「閱讀金鑰匙」,介紹學生讀書隨筆的「心語」,推薦優秀書目或文章的「熱薦」,以及發表學生優秀習作的「小荷初露」等。主要以學生的口吻,刊載學生的文章,盡管稚嫩,但對學生是一種激勵,也最受孩子們喜歡。以「讀書有感」為主打板塊,刊載學生的讀後心得。再配以「好書薦台」、「我的讀書趣事」和短小精悍的「名人讀書故事」、「讀書名言集錦」等板塊。
③舉辦摘抄展覽
教師指導學生把用得准確、生動的詞語或形象具體、含義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貼的情況下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取名為「采蜜本」)摘抄下來,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評,比誰摘錄的句段精彩,有價值。既鼓勵那些讀好書的學生繼續堅持下去,又激勵那些讀書落後的學生奮起直追,達到優生更好,後進生盡力趕上兩全其美的效果。
④編辦班級黑板報
學生將閱讀所得以圖文並茂的黑板報形式展示出來,完全按照學生自己的意願,設計欄目編排版面,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點,使黑板報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每半個月更換一次。
此外,還可以開展故事會、
H. 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語文積累
一、激發興趣,燃起閱讀的慾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並且,因為有興趣,就會減輕疲勞感,就不會感到閱讀負擔過重。這是一種積累的減負措施。現在的孩子愛看電視、網路、游戲等對他們的沖擊很大,閱讀積累量明顯減少。閱讀書籍種類也被動畫片、卡通、調侃故事類所充斥了,很少靜下心來讀美文和名著。僅憑這樣,怎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40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縱然完成了,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中第一條就提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有興趣才會喜歡。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呢?在教學中我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閱讀興趣。只有產生了興趣,才能談到閱讀與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使語言和有活性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系;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通過朗讀,畫畫等形式,激發學生情感,引發學生建立語言和表象的聯系;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描述性的練筆, 鼓勵學生運用語言表達, 既動口又動筆, 增加積累, 提高能力.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
1.講名人讀書積累的故事。
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講古今中外愛學習積累的名人,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托爾斯泰的「百寶囊」——積累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為了積累創作素材 , 托爾斯泰出門總帶著筆記本。看到什麼有價值的材料 , 他就馬上記下來。他的筆記本像個小網路全書一樣,上面記著各種不同的內容,有人的說話,生動的細節,大量的格言和諺語,各類小知識,甚至還有物理實驗的略圖等。他的許多作品中的內容和細節就是這樣獲得的,所以,托爾斯泰說:「身邊要永遠帶著鉛筆和小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一些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他把這個筆記本稱作「百寶囊」。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名人故事,從而讓學生有閱讀的慾望。
2.推薦相應的內容讓學生閱讀。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書籍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閱讀興趣的持續。第一學段的孩子由於識字少,識字途徑窄,因此,我就向孩子推薦淺顯的寓言、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童話等。讓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現行的工具書與文本親密接觸,能讀懂文中的內容,與他人交流讀書的收獲,就能體驗到讀書的快樂,自然而然就體會到積累的益處,在交流的過程中就有意無意地積累了知識。到了中高年級,學生識字量多了,運用工具書熟練了,在教學課文時,尤其是名家名篇,我就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資料,或到圖書室借閱相關的書籍,或引導學生到圖書室借閱老師推薦的書籍。
3.閱讀形式多樣化,便於學生的積累。
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起來了,已經成功了一半。如何讓孩子保持持之以恆的熱情呢?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才會減輕疲勞感,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也才能事半功倍。如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比一比等,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台。
4.關注學習能力差的個體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用積極、耐心的態度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習語文書中的內容都是一種負擔,更談不上閱讀了。所以,教師必須充分肯定每位學生的點滴進步。尤其是在課外閱讀中的收獲,進行大加贊賞。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獲得了成功,就一定會感受到閱讀的興趣,就一定會喜歡閱讀,從而在不知不覺的閱讀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積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給方法,培養積累的能力。
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再施之於有效的方法,無疑是給積累錦上添花。那麼,如何做到呢?
首先,引導學生課內積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給同學聽,並與同學交流喜歡的理由。在不知不覺的畫、說、議的學習活動中積累了語言;在反復朗讀中積累,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讀出滋味、情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其意思就是要激勵學生多讀一點,多積累一些,年深日久,到用時就能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從而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
其次,引導學生課外積累。語文學習,積累僅僅局限於課本,語言積累是不夠的,要讓學生有一個豐富的積累寶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我要求每個學生准備一個本子便於積累,自己給本子取名字,有「采蜜本」、「成長記錄本」、「太陽本」、「成功的階梯」等。鼓勵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書邊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摘抄到積累本上,課余時間經常拿出來大聲朗讀。老師則經常對學生的積累本進行檢查指導,並從中挑選一些好的積累本子展示給大家看一看,學一學,讓全班同學體驗積累的快樂,並樂於閱讀課外有益書籍。抓住學生愛看電視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課後收看《中華好詩詞》、《中國謎語大會》、《才智大比拼》等集娛樂性和知識性於一體的,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優質節目。
最後,學生的閱讀積累,老師是關鍵。俗話說得好:「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言傳身教,自己做一個喜歡閱讀,善於積累的好榜樣。這幾年來,我在教學中鼓勵孩子們多看課外書,看自己喜歡的、有益的健康的書,並在語文課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好詞好句好段的積累方法。在教學中,每天語文課前,我都在黑板的一角推薦一句名人名言,俗語或諺語,或講一些趣味語文的故事,告訴學生所寫的這些句子或講的故事是老師平時不斷積累的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積累的積極性很高。程度好的學生經常能從課外積累中推薦一些名句給同學們或考考老師,有時竟被孩子們問得啞口無言。但是我快樂,因為這讓我明白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已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閱讀的幸福。並且是那麼的輕松,自在。
三、提供學生展示積累的平台。
學生有了較豐富的語言積累,當然願意展示給別人看。教師何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呢?於是,我每周總會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盡情展示,展示他們收集到的成語、優美的句子、古詩、名人名言、俗語、諺語,故事等,並定期舉行各種有趣的比賽,講一段小故事,背誦一首古詩詞,朗誦一篇文章等;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注重課外閱讀方面的,在閱讀課上發動全班學生書籍資源共享,互相交換,既經濟又實惠。還能認真的看,不是說「書非借不能讀」嗎?
這樣融積累的知識於快樂的課堂中,讓學生在各項語文活動中互相交流,增長見識。又有了積累的素材。並組織學生用學到的語言運用到說話、寫話、習作中,為提高語文素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持之以恆,養成積累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有利於人們高效地工作學習,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小學第一學段的閱讀就重視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地引導,牽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的習慣。
總之,我和學生們共同沐浴著閱讀積累的春風,共同分享著語文學習的快樂,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腳下的這條路會越走越寬廣……
I. 全國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
本人擔任《小學生時代》導讀工作已有四個年頭,對《小學生時代》這本雜志也由不熟悉到熟悉,從熟悉到喜愛。每期雜志一到,我總是學校的第一個讀者。這幾年來我在導讀方面所做的一切其實也是我們學校所有導讀員在做的。大家都知道,《小學生時代》這本雜志是一本面向中高年級學生的課外讀物,如果用好、用活這本雜志,就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小學生時代》的導讀工作,在導讀中不斷探索、嘗試、創新,在工作中深深體會到了導讀工作的重要性,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學生時代》是一本集知識性、教育性於一體的刊物,是一本積極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刊物,它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自己幾年來從事《小學生時代》導讀工作的幾點方法和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 健全組織、創設載體
我們學校480名學生人人都有一本《小學生時代》,學校成立了導讀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有組織、有領導、有時間、有計劃、有教案」的「五有」規范化管理模式。由於我擔任著一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因此相應地就擔任這個班的導讀工作。每兩周我就安排一節導讀課,每周二、四中午的20分鍾「閱讀課」作為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並在班級中開辟一個課外閱讀專欄,使同班同學有一個課外閱讀交流的園地。每月都有兩名學生擔任課外閱讀小幹部,協助我做好班級《小學生時代》的導讀工作。為了激發全班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成立了班級小記者團,把一些寫作苗子及時吸收為小記者團成員,定期開展采訪和社會實踐活動,並積極向各級報刊雜志投稿,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每期《小學生時代》一到學校,我就立刻把刊物發到學生手中,先讓學生自讀刊物,自主學習,對於學生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進行引導和解決。對於一些深層次、涉及社會實踐的部分內容,我在自己通讀的基礎上,與其他導讀員進行集體備課,然後再分班導讀。
二、 組織精彩的導讀活動
為了發揮這本雜志的最佳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我在班級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導讀活動,主要通過舉行「《小學生時代》伴我成長」主題班會、組織《小學生時代》知識競賽、開展《小學生時代》摘記展評、編寫《小學生時代》手抄報等形式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組織導讀活動。
活動之一:舉行《小學生時代》伴我成長主題班會。每月的最後一周,我都要舉行一次主題班會,以當月的《小學生時代》中某個欄目或某一篇文章為活動主題,讓學生自導自演,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更使《小學生時代》真正為我所用,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同時學校每年舉行一次《小學生時代》主題班會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之二:組織《小學生時代》知識競賽。每學期我都要舉行一次班級《小學生時代》知識競賽,它可是全班學生最喜愛的比賽。比賽前,大到《小學生時代》雜志有哪幾個板塊,每個板塊又有哪些欄目;小到每篇文章里人物的姓名,學生都記得滾瓜爛熟,更有一些細心的學生為了防止我出偏題怪題,甚至將雜志社的地址、電話號碼等一些細節也銘記於心。在設獎時,我考慮到不同學生對不同欄目的興趣及掌握程度,設立了「文學小博士」、「科學小博士」、「環保小博士」等多個獎項,從而使全班所有學生都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每次比賽結束後,那些獲獎的學生就成了同學們崇拜的「偶像」。
活動之三:開展《小學生時代》摘記展評。為了真正使《小學生時代》發揮出最佳效益,我讓每個學生都准備了一個「采蜜本」,學生將自己在書中看到的好詞、好句、好段摘錄下來,並積極地撰寫讀書筆記,可以是點滴的,也可以是完整的隨筆、讀後感。對學生的這些「采蜜本」我每周批改一次並講評,對讀書活動中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並在班級專門設立一塊「芳草地」專欄,對一些好的摘記、習作進行展出,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活動之四:編寫《小學生時代》手抄報。在內容上主要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見到的名言佳句、精彩片段、各類小知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體會等。要求學生每學期自己設計、獨立編排一張富有個性的小報,並進行評比,在班級評選的基礎上再參加學校的評比。(學校每學期都採用班級、年級、學校三級評比的形式。)
通過導讀,學生樂於閱讀的氛圍逐漸形成,自信心得到增強,學習思路拓寬了,導讀中獲得的信息成為學生創作的源泉。如今,閱讀《小學生時代》雜志已經成為我校每一個學生的習慣,《小學生時代》不僅成為一本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的優秀讀物,更是每個學生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